由女主的哥哥引出两代人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这些矛盾有观念上的,有生活上的,正如在影评中看到的,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上的差异导致的观念代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存在问题,然而,不论这种矛盾有多深,总会有解决或者缓冲的方法,正因此,随着剧情的发展,真相渐渐浮出水面,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被女儿发现,虽改变不了哥哥离世的现实,却也能看做是对弥合两代人之间关系所做的努力;至于莉莉的结局,我们可以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想,或许这正是导演未给出结局的考虑...
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 [Ban8.8Nicola Piovani Aaron / 2006
这部电影在我的电脑里存放很久,没看的原因可能是跟他的封面有关,封面里的Melanie看起来很青涩,让我少了点击的冲动。
偶然的一天,听到广播里放着AaRON的Lili,惊喜之余当然是立刻搜索关于这个二人组合的资料,自然而然地也就链接到这部电影:当年一口气拿下不少电影大奖,演员阵容强大等等,但吸引我的却是Philippe Lioret,一个半路出家的导演。
我看过他的另外两部片子, L'équipe 和 Mademoiselle。
我想这次也会让我有意外的惊喜。
电影改编于2001年的一本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巴黎郊区一个普通家庭两代之间如何相处的故事。
这是个永恒的主题。
父亲累死累活地养活一家人,供房供车,还要顾到孩子的爱好,买乐器,买登山器具。
但在孩子眼中父母成了“保姆“,养而不教,认为他们观念落后,无法沟通。
可能一点点小事儿就能爆发家庭内战,谁都不愿退让一步。
影片一开始,Elise从朋友那里听到双胞胎弟弟写给自己的歌,我开始意识到这部片子的氛围注定是让人沉重和伤感的。
片中的每个演员都很出彩,尤其是演父母的,为了不让女儿知道弟弟因为意外而去世,在女儿面前努力表现很平静,但内心却痛苦的挣扎着。
新年的第一天,三个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父亲读着自己模仿儿子笔迹写给Elise的明信片称呼自己是“le con”(傻子)时,母亲终于支持不住,掩面而泣。
此时此刻,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为什么。
影片最后,Elise无意中看到父亲车子的后备箱里藏着弟弟的吉他,也许从一开始她就知道不对劲,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父亲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在外人看来很疯狂,但就是这样才让已经精神崩溃的Elise又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亲情,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力量。
生活还要继续,让我们都好好的活着。
PS :Philippe Lioret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但他执导的三部片子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Bretagne,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不列塔尼情结。
有谁知道的,请告知。
上课时候看的。
我去晚了,敲门进去,老师暂停了给我讲错过的剧情。
进去的时候,莉莉已经在医院,病的奄奄一息了。
中间别的班来催教室,我们换了地方,等旁的教室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看明白了么?
生怕我错过情节不明白。
我说明白了。
想想又问:那么最后她的哥哥回来了吗?
老师说,我不告诉你,你要自己看。
然后又说:我选这部电影,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的故事,你可以看到法国人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处理家庭内部的关系的。
最后答案揭晓的时候,可能是太忙于关注法语究竟说了什么,用尽力气去跟上情节,我竟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尾。
忍不住哭了。
父母的爱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蠢,蠢到让人觉得徒劳。
可是他们还是这么徒劳地坚持着这种爱。
子女毫无疑问都会有那个很需要的阶段。
总有一天他们会渐渐不需要。
可是父母的这种爱,就像恒星放出来的光一样,也许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也许我们都已经在黑夜的那半球了。
可是恒星仍旧执着地燃烧着自身。
即使是在他们过身后。
就像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某颗异常明亮的星星一样,当那光映入我们眼帘之时,也许那颗星星早已燃尽,它的光却跨越宇宙亿万的光年,亘古长存地映过来,映到我们心里去。
这光,便是父母的爱的回忆。
时间:2007年3月26日晚9点地点:Quartier Latin影院事件:《我很好,别担心》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上画第三周一部线性叙事、姿态淡定的法国电影。
时间不长也不短,刚好就在那要让你觉得有点闷的时候,突然用一个Punch来打动一下你的小心脏。
不争气的泪水,或许就会在这个时候夺眶而出。
然而,这部电影要让人做到“感同身受”的能力很有局限性--我说的是,如果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到莉莉那种为胞兄茶饭不思的感情;当然,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相信谁都不会熟视无睹--谁没有父母呢?
片中把莉莉的双胞胎哥哥吕克放在幕后,始终没有现身,即便是戏中Lili拿出一张合照也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这或许让人想起《蝴蝶梦》,只是在后者中,那无所不在的丽贝卡鬼魅般的紧紧抓住人心,而吕克的角色,终究只是一个联系他人的纽带和完善剧情的道具。
剧中的那首主题曲U-Turn算是其中一个亮点,来自一个叫做AaRON、主要唱英文歌的法国组合,你可以在他们的官方网站的“Video”部分找到这首歌的一个音乐电视版本和一个现场演绎版。
http://www.aaronwebsite.com/ 最后,发现网上把这部电影翻译成《我会好起来》,显然是从故事女主角的角度来讲的。
但实际上,原片名应该取自那些明信片,也就是“吕克”对莉莉说的话:我很好,别担心。
7分原贴链接:http://www.blogcn.com/User5/tintin76/blog/55926025.html
越来越发现喜欢这些明显的小制作了,安静淡淡的调子,平铺直叙的情节,临了的一些小感悟。
这个片子当然不会是例外。
简单的情节,三四个人物的故事。
它是一个骗局,从被揭开之前没有任何痕迹。
这也算是个悲剧,悲剧的主人公却从没有出现过,也许导演就是不要任何的悲痛的气氛,而也的确没有过分的悲痛。
甚至在lili 得了厌食症被关进看起来没有人性的精神病院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看到那些惨不忍睹。
也许这就是喜欢它的原因,实际上很照顾着剧里剧外人的感受。
Lili 从抱怨,然后愤怒,然后报复,然后恢复,然后依旧对生活没有任何生气,然后突然之间希望改变,然后得到改变,然后发现秘密,然后一起欺骗,最后各自怀着秘密好起来。
这不是个完美的故事,故事里面的人不坚强也不坦诚。
但是我仍旧认为它可爱,那个在整个前半部分扮演这对生活守旧没激情,和年轻人有着极深的代沟的父亲,却是那个寄信人,要知道那些信救了 lili 的命,而每封信里父亲都会把自己骂的如此不堪;在 Thmoas 决定去见lili 的父母时却意外的见到了loric, loric 的墓碑;在 lili 准备公开自己的感情的时候,她发现了一直被父母提及的被loric 带走的木吉他却藏在父亲的车里;lili 和 thmoas ,爸爸和妈妈走在路上,现在他们是互相拥有彼此的。
这是个调调很低的片子,loric 虽然一直为出现过,但是他为lili 所做的歌曲却一直在响起,那些轻柔的调子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高亢坚韧起来,是的,我会好起来,我们都会好起来。
这片子让我想起了《喜宴》,当然调调是不同的,却都是互相爱着的结局。
当跟你很亲近的人有一天突然改变了对你的态度,改变了生活,改变了人生,而这一切他根本就不告知你,或者说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你应该怎么对待。
当然是应该搞清原因,找到他了。
但电影《我很好,别担心》的女主人公却采用了绝食的态度,可见这件事对她打击多大,她的性格是多么脆弱。
剧情就这么沿着抑郁发展了好长时间,我看电影时也联想到了许多有关抑郁的问题。
抑郁有家族遗传的原因,也受生活经历影响。
做事很专注、很投入是优长,但遇到问题情绪起伏大,常常持一种偏激的态度,容易动感情、走极端,有其危险的一面。
看电影时除了考虑做为女主人公自己,应该怎么克服这种抑郁性格,还对她爸爸怀有成见。
孩子大了,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生活和工作,不要逼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包括不想再学习了。
如果为了家,为了孩子而选择了这种“小人生”,放弃了自己的许多东西,那也要无怨无悔才对。
做父母的,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包容和原谅,跟孩子都要计较,那就不好了。
人最美的品质应该是宽厚,应该是善解人意。
还有那个医院,一些传统的理念、方式方法,在强调人性的今天,已经不顶用了。
电影一大半过去了,结果是峰回路转,主题不是关于抑郁的,是父女情深,父母对儿女那满腔的爱。
此时此刻,哥哥情况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爸爸救了还活着的女儿,帮女儿度过了那段危机。
爸爸也怀有一颗自由驰骋之心,现在家境好了,孩子大了,他落得一个“小人生”,苦瓜脸,小领带,小地铁。
拥有家庭和孩子这些成果,种种经历过后他自己再也无法飞起来了,但这样并不是说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除了自己人生的缺憾,还有就是以前太忙,还没来不及听听儿子的歌,在孩子成长过程对孩子感到重要的东西、做得好的事情,多给予一些赞美。
总之,两句话,用抑郁与迷失来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不幸,从艺术效果上看很美,但远不如积极的态度那么实用。
对于关爱你的人,就是要经常道一声,“我很好,别担心”。
甚至当你状态不好时,也要道一声,“我会好起来的”。
我觉得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那么好的法国电影了。
虽然之前就写了在影单上,但是在巴黎街头碟片店也不曾找到这张碟。
今天是爸妈的26周年的结婚纪念日。
下午将一些待看影片整理到豆瓣时,发现大家对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音乐好评如潮,这自然强烈勾起了我的兴趣。
晚上11点开始看。
发现百度输入就直接搜到片源,法语翻译无比之好。
这是一部典型的法国文艺片,在属于亲情的日子里看这样的亲情电影自然是完美的收尾。
这是一部属于女神的电影。
大量的哭戏给了她足够的空间。
从剧情上来看,一开始观众会觉得奇怪,法国人对于家庭的纽带虽然不如亚洲人来的强烈,在欧洲亲情观念还算重,可也不至于要到这个地步为弟弟的出走到绝食。
而当看完最后的结局,会感觉到前面的一些布局也是合理的。
而姐姐可能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东西。
当你在人生的低谷时,自会遇到生命中的贵人。
剧中的tomas,一个笑起来很可爱的男孩,告诉她:去有海的地方吧。
说说大家所喜欢的这首歌曲,确实从第一个音符就会打动人,虽然歌词不那么和剧情贴切,但依然是在鼓舞人生低谷的人,也确实像是弟弟送给双胞胎姐姐的礼物。
我看了MV和现场版。
没想到法国组合会看这样的英文歌。
Lili, take another walk out of your fake world, please put all the drugs out of your hand you'll see that you can breath without not back up some much stuff you got to understand for every step in any walk any town of any thaught i'll be your guide for every street of any scene any place you've never been i'll be your guide lili,you know there's still a place for people like us the same blood runs in every hand you see its not the wings that makes the angel just have to move the bats out of your head lili, easy as a kiss we'll find an answer put all your fears back in the shade don't become a ghost without no colour cause you're the best paint life ever made 其实现在思维已经很混乱了。
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但是能看不到温情而不是不知所云的法国电影,还是令人欣慰。
这是一部细腻的电影。
无论剧本,为了女猪脚,为了音乐,你都该看。
20131102
主题不错,女主情商太低了吧,整个片子是为了学法语看的,整个片子里最讨厌的就是女主了。
承受力真的太差了,正常的生离死别而已,只是离家出走就搞到要绝食的地步,这智商是有多低,也怪不得她家人不敢告诉她她弟弟死了,这承受力。。。
她那个好友真是太伟大了,特别是那男的当着她们的面,送了丽丽一个ipod(虽然他出了其中一半),而给她好友的居然只是一个腋毛刀!
腋毛刀!
落差要不要当面表现的这么明显呀丽丽实在太大度了,不仅一开始没有说对丽丽不对闺密的男友保持距离的行为说什么,而且还一直对莉莉那么好,莉莉你不要以为你朋友主动离开你就没什么愧疚!
这是我头一回写影评,实在是雷得无语了,上来吐槽一下
也许,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有一些细细碎碎的感动,让我们继续坚持走下去。
这是一部姿态淡定、情节平缓的法国电影,没有太多情绪的起伏,但每当你感觉疲倦乏味的时候,都会被突如其来的片段小小地撞击到心脏最脆弱的部分,微微地疼痛。
影片的主线是那个从未露面的Loic,缓慢地讲述着这个叛逆、热爱音乐的少年的出走给他双生姐姐Lili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爱与痛。
从Loic的出走,到Lili对父亲的指控,到她被抑郁症折磨得面目全非,再到她和Thomas狼狈却让人忍不住扬起嘴角的雨中奔跑。
我会好起来的。
只有经历过细砂磕体的疼痛,才能酝酿出光彩夺目的珍珠。
我不知道是不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快乐就像吞下一颗巧克力一样容易。
而我却深刻地感受到,再乐观的人总会经历看不到阳光的低谷。
这个描写从绝望走出来的倔强的女孩子故事,点点滴滴映照出的都是我们的曾经。
然而总有些人,会无条件地包容你所有的任性。
为了让Lili能够好起来,父亲面对她的责备和埋怨,只是默默地忍受所有的痛苦。
那个夜晚,他送走了Lili后,一个人坐在车里,安静地听着Loic录制的CD。
我们都曾经对严厉管教自己的父母有过不理解,不理睬父母好心的规劝,甚至是做过一些伤害父母的事情,但这都不会使父母对我们的爱减少半分。
故事的最后,我们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从来都比我们想象中温柔,我们也终于知道,那个叫做Loic的少年为什么从未出现。
最后的镜头依然平静似水,一如整部影片的格调。
这时候主题曲突然响起,正是Loic录制的那首《Lili》,被情节刺痛的脆弱心脏,让人有掉泪冲动。
这应该是一部适合一个人观看的电影,放松所有的思维和感觉,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当中,当情绪压抑到一个极点,就痛痛快快地让眼泪释放出来。
我们都和Lili一样,我们身边都有真心关怀我们的人,给予我们莫大的包容和温柔的目光。
有这样温暖的爱和陪伴,我们一定会好起来。
在一次前往巴塞罗那的旅行中,女孩莉莉结识了名叫丽的女子。
回家后,哥哥洛伊离家出走的噩耗令莉莉心碎。
对于洛伊的离开,父母显然不 愿意多谈,和哥哥感情极深的莉莉只得靠着自己的力量寻找哥哥的踪迹。
可是世间寻人犹如大海捞针,在寻人的过程中,莉莉的精神状况急速恶化,最终住进了医院。
洛伊的陆续来信拯救了莉莉的性命,靠着哥哥的信件,莉莉逐渐康复,而找到哥哥,成为了莉莉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在此期间,丽亚的男友托马斯来到了莉莉的身边,他的陪伴犹如一阵温暖的春风,抚慰了莉莉疲惫的心灵。
放眼整个世界,不仅仅是莉莉,每一个人都在面对着自己的深渊。
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少的挣扎,才可以接受另一个人的离去
音乐很好听,lily...
结局还挺出乎人意料
节奏太松散,温情片差点变成了悬疑片。N.Z
主题曲和女主角一样美的惊世骇俗
父亲的来信。隔阂。爱。看过后是很淡的忧愁。
欧洲片给我的印象就是一直在吃饭聊天说话。然后也总旅游,去森林去草地再去海边。还要把各个时期的对象都带回家参加家庭派对,之后再在院子里跳舞。而且他们从始至终不管做了什么事情表情都很淡,可能那也是一种优雅和矜贵吧,没有那种歇斯底里感。但其实我也在想是不是这样才正常健康。
喜欢里面那个男孩子的爱情
学法语时外教放的片子,当时觉得温吞入水,记住了ne t'en fais pas这个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八竿子打不着的expression
全看女主的
父亲没有选择莉莉度假一回来就告诉她弟弟洛伊死亡的噩耗,而是通过捏造明信片编造了一年的谎言,让她以为是自己将儿子逼走的。这种处理方式无疑会使他人认为错误全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使得事情复杂化,但是更有爱。直到结尾处洛伊墓碑的出现,我才真正识破整个善意谎言,才真正对父亲这个角色有所理解。
三星半 平淡叙述中透着悲伤的基调 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lili的父母为什么隐藏loic的死 melanie在这里真是美好的让人妒恨
中规中矩 女主有强烈恋兄癖 对一个成年人的出走担心到绝食 有些过了
傻逼亲情片,那么喜欢你哥你们结婚啊,之前闹的不愉快干嘛不安慰。
对无法接受的预后实在诡异,女儿的欣然领受同样如此。过犹不及。
我喜欢这样淡淡的爱 确实深深的理解
lili对至亲血肉的依恋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让白发送黑发的父母对其都要遮掩保密。片尾曲分明就很忧伤,可为什么听着听着就觉得很治愈呢
有时候一些人用他的冷漠来伪装他的坚强,也给了一些人肆意软弱任性的庇护。当一些困难挫折面临的时候,如果你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可以包容你的软弱堕落,那么你是很幸福的。那是真正爱你的人。我真的很喜欢女主角那张又冷峻漂亮的face!
罗兰你露点了。。。。
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少的挣扎,才可以接受另一个人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