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雨音薰,今年十六岁,没有男朋友,喜欢音乐。
我叫藤代孝治,今年十八岁,没有女朋友,爱好是滑水,让我们交往吧。
……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爱、关于音乐和生命的电影。
影片有个很灿烂名字《太阳之歌》,仿似光芒万丈,生活却只能是在月光里。
她有一种稀少的皮肤癌,如果被紫外线照到,便可能会死去。
于是,她昼伏夜出,颠倒日夜。
四点钟之后,她只能呆在家里,窗户被不透光的窗帘遮严,或者睡眠。
夜晚来临之后,她便提着吉他出去,她步行,穿过无人的空巷,在空旷的广场,点上蜡烛,席地而地,开始歌唱,那些都是她自己的歌,一点点心里的小美好、小憧憬、小愿望,还有——那个他。
她喜欢上一个男生,坐在窗台,她可以看到他每天四点钟就坐在楼下的那个站台等待,带着滑板,骑着小小的摩托车。
等齐了两个伙伴一起,然后,带着滑板向海边骑去。
这是她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一个夜晚,她见到他,穿过广场,怔怔的看了很久,这是第一次,她不是从窗户中看他。
她一直跑,一直跑。
直到追上他,气喘吁吁的说:“我叫雨间薰,16岁,跟父母住在一起,喜欢音乐,没有男朋友,一个也没有,喜欢的动物是猎豹,喜欢的食物是香蕉……” 他被突然跳出来女孩弄蒙,满脸写着疑惑,直到她被人拉走。
她的好朋友帮她拍了许多关于孝治的录相:他在课堂上偷懒、打哈欠,在走廊里打闹,和同学们开玩笑…… 夜晚出来,她便带着那摄像机,一边看,一边行走在他白天行走的路上,似乎他就在前面,坐在他常常坐的椅子上,仿佛他和她并排坐着,她用同样的姿势喝同一个牌子的水。
突然就想到一个朋友小说里的一句话,爱他,就会不自觉的模仿他。
她一个人,使劲地拖开一个沉重的站牌,因为那挡到了他。
从窗户看下去,没有站牌的阻挡,他显得更加完整。
他们终于又有了一次见面。
还是在那个窗户之下,她坐在那里,感受着他曾经的温度,他出现了,看到了她,还有她的吉他。
日历上,25号,被她用笔描了又描——那是他放暑假的日子,而且他说过,放假的时候,就要去听她唱歌。
常去的广场被人占领,他便骑着车带她去闹市,那么多的灯光和人,她像小鸟一样快乐地穿梭。
然后靠一面墙坐下来,唱那首给他写的歌,good bye days,他懂了,微笑着,人群涌过来。
他带她去看海,夜晚的海。
他对着大海说,我叫藤代孝治,今年十八岁,没有女朋友,爱好是滑水,让我们交往吧。
她坐在那里,眼里含着笑,点头。
后来,他知道她的病,便把自己的夜晚全给她,一样的昼伏夜出,十六岁,最单纯的爱,世界是两个人的。
他卖了滑板、四处兼职,只为让她出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那是她不敢想像的理想。
她始终还是死了,逃不到悲剧的结尾,但却让人有种悲凉之后的温暖。
她的CD,在电台里放了,每个人都听到了,爸爸、妈妈、孝治、好朋友。
记得她闭着眼睛躺在那里,身上全是黄色的向日葵,画面很美。
她爱过,黑夜的生活也有光芒。
她唱过,短暂的生命也会留下永恒的歌声。
可能,为此才叫它太阳之歌吧。
从昨日起,一直从各个渠道得到台风”圣帕”的消息,十分的严阵以待。
我们这群人也急急忙忙的在昨天晚上从那小小的海岛赶回家中。
若是预报准确的话,那个小岛基本就是台风登陆的范围,16级的台风,想必今天那岛上也是一个人都没有的了吧。
今天,一直是阵阵的急雨,风也是阵阵的,没有想象中的大。
预报说,上半夜会登陆,但谁知道呢,也许又会拐弯?
似乎每次严阵以待等待着的台风多半都会拐弯。
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拐弯是在大四开学的时候,那天也象今天这般的慎重其事,老师一间间宿舍嘱咐着不要出门。
大牛却在台风要来前跑到学校找我,骑着自行车。
我很不情愿的跟他走了一段,心里老是怕着台风来,一直的催他走,他却若无其事的一点不担心。
我还记得那天我穿着一条粉色格子上白色雏菊的连衣裙,那是在锦衣传奇打折品里60元淘来的,梳着两条麻花辫子,最后在东西区交界的小桥边终于把大牛劝回去了,但是那次的台风却绕道了。
那天的我根本想不到,十年后的台风夜,大牛会坐在客厅和遥遥同学一起看《大闹天空》,被遥遥同学无数的为什么问的快要抓狂。
人生际遇总是神奇,但我深感知足,尤其跟那些日本电影的女主角们相比,更是知足。
看日本纯爱电影,很可以增长医学知识,因为电影里的女孩们总会得各种各样我们没有听说过的怪病。
而且,得病死掉的总是女孩们,男孩们都很健康的继续活下去,在回忆美丽青春的初恋女友的同时怀抱新女友。
当然,我这么想这些男孩是很煞风景的,我应该想着,男孩会永远的怀念女孩,然后终生不娶。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死去的人总是会被渐渐淡忘,只会在偶尔的时候被长大成男孩的男人记起。
不过,虽然知道这些人之常性,我观看日本纯爱剧的热情和被感动程度却丝毫没有受其影响。
由此可见,我这人是中毒颇深且屡教不改的典型。
听到电影里的女孩对男孩说:我叫熏,今年16岁,喜欢吃香蕉,没有谈过恋爱。
心里忽然想到了《蓝色大门》,愣头愣脑的陈柏霖逮着女孩就说:我叫张士豪,吉他社游泳队。
只是这在男孩嘴里愣头青的傻话在绝症女孩嘴里急急说来,便有了一股略带绝望的甜味。
女孩很可爱,虽然不漂亮,但十分清纯。
而男孩傻乎乎的,笨手笨脚,却有十分阳光的笑容,真诚的让人放心,女孩能遇到他,也算是一个幸运。
女孩划燃一根白色火柴,点起蜡烛,坐在地上唱歌,那首初恋的歌,感动了男孩,也感动了我们。
《太阳之歌》剧情结构颇似《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纯洁如白纸的初恋,但女孩身患绝症,男孩陪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但太阳之歌比呼唤爱多了一份信念,一份好好活着的信念,一份坚持歌唱的希望,这又有点《一公升眼泪》的影子。
而少女对歌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这部电影有别于其他纯爱悲情剧的一个亮色。
这部电影虽然是励志加纯爱,其实还是没有多大新意。
象这般并无太多新意的电影,要取胜只有靠细节处理和情感描述。
太阳之歌在这方面算是还不错的,父亲这个角色塑造的很好,尤其是询问女儿好友,若自己去找那个男孩,女儿会不会生气的那段,非常细腻的刻画出严父对女儿的慈爱。
有了父母之情,有了对生活的热爱,电影就变得丰满起来,不只是纯纯爱情那么简单的主题。
女孩走的时候,身边围满了向日葵,这与她在人群里唱歌的背景画向映衬。
一个无法在阳光下行走的女孩,一定很羡慕向日葵,这样阳光的花朵,所以选择这属于太阳的花给女孩送行,真是再适合不过的。
某天,电台里终于传来女孩的歌声,男孩,朋友,父母都开心的笑了,女孩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和承认,于是她的离去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伤感,而多了一点温暖和鼓舞。
电影结束时字幕旁的简笔动画极妙,小小的窗口,风吹雨落雪飘,太阳升起落下,月亮来了又去。
终于有一天,男孩骑着摩托在窗下,女孩拿起窗前吉他跑下楼去,手牵手,身影在夕阳下拉长。
这是导演对女孩的祝福,也是所有观众的期望,在那白色小窗户外悄悄的实现了。
(芷宁写于11月8日)日影日剧的女主角们通常都很不幸,不是偶得绝症,就是先天不足,总之都将不久于人世,早年间有《血疑》里的大岛幸子打动着上世纪80年代的人心,现今又有《一公升的眼泪》在继续催泪,反正在这方面,日本文艺工作者有癖好。
影版《太阳之歌》也不例外,也是这类至清至纯女主角最后因病而死翘翘的俗套故事,但它又例外,导演并没有费力不讨好地去营造悲剧氛围,该片在一种素淡平静的气氛中,呈现出点点明亮而绚丽的色彩,不矫情,不煽情,不悲伤也不压抑,甚至还有不少好玩的戏份。
影片整体被呈现的清新可爱、自然天成,观众在其中找不到看悲剧电影的感觉,片中的患病少女并不悲观,也不自怨自怜,她释然地过着属于她的那份生活,甚至有时候,在她心中仿佛不断涌出一股乐观向上的力量,促使她想要抬头去看、侧耳去听这个世界,她似乎想要感知的更多,特别在她唱歌的时候。
可以看出主创们在力图借一双花季少女的慧眼来眷恋这个世间的美好,来诠释人们之间的真情,来珍惜生命、希望和未来……日本文艺工作者就是有这个能力,他们不怕重复经典的俗篇,不论多老套的故事,他们都敢拿来翻新,而且翻得还有点新意、有点味道、有点水平。
如,该片的拍摄念头就源自日本观众对袁咏仪主演港片《不了情》的喜爱。
该片也被同时改编成同名日剧,由山田孝之和泽尻绘理香主演。
不过,较之剧版,个人还是比较愿意看影版,因为影版给人的感觉舒服自然一些。
影版女主角雨音薰由新生代创作歌手吉它美少女YUI饰演,自2004年YUI以一曲《feel my soul》出道后,其唱作俱佳的实力立刻轰动了日本乐坛,影版《太阳之歌》是其银幕处女作。
片中的YUI甜美可人,有一股子缓缓释放的韧劲和淡淡绽开的美丽,再者,她的歌声清澈纯净,由她作词作曲并演唱的片中歌曲也令人难忘,当雨音薰于夜色中自弹自唱时,影片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便悄悄弥漫,感觉十分舒服。
因本人属过敏性体质,对紫外线亦然,不能久留于阳光下,所以对片中的熏有点理解:16岁的雨音薰患有一种名为“XP色素干皮症”的皮肤癌,不能接触阳光,即所谓的“见光死”。
自患病后,她不能上学,每天过着异于常人的生活——昼伏夜出。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夜提着吉他,独自到车站前的广场上唱自己写的歌,虽无人聆听乏人喝彩,却自得其乐。
这个月光女孩却暗恋着一位阳光型运动男,该男孩喜欢在阳光灿烂的海边冲浪,每日清晨,他从熏的家所在的山坡下骑车路过,隔着马路和低矮的山势,熏默默地注视着他。
一天,薰终于遇到了男孩,他叫藤代孝治(塚本高史饰演),一向内敛的熏突然跑向孝治,唐突地自我介绍,并希望做他的女朋友。
起初孝治觉得诧异,最终被她的执着、特殊打动,也被她的歌声打动。
于是,熏原本孤寂的人生因为有了孝治的陪伴,便多了几分阳光般的灿烂气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熏透明而清澈的嗓音,孝治载熏去市中心广场唱歌,那是熏自病后第一次接触那样绚烂的夜色……在得知熏将不久于人世后,孝治努力打工,希望用赚得的钱为熏录制唱片。
最终薰还是没能逃脱宿命,随着病情的恶化,她先是手脚不听使唤,无法弹奏,接着是全身瘫痪……孝治四处推销薰的唱片,当街头巷尾充满着熏的歌声,当人们陶醉在其中时,熏已平静离世了,画面中,熏静静地躺在棺木中,被无数绽放的太阳花簇拥着,仿佛只是在沉睡。
片尾的这场戏,导演也没有将其处理的沉重悲情,而是充盈着简单唯美、静谧安然的气息,仿佛这是顺理成章的一瞬,仿佛一幅画终于落下了最后的一笔。
在这里,熏的故事不需要眼泪,不需要怜悯,也不需要悲恸,甚至平淡到不需要歌颂,这只是一个被太阳拒绝的、爱唱歌的女孩儿的故事,她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若听片中YUI自弹自唱主题曲《good_bye days》,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14487467_d.html)
以前对日本电影了解甚少,看了这部片子才知道日本除了av还有这么纯洁的作品。
纯净,纯白,这类的形容词一点也不过分。
好的作品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作品,仿佛你我就是片中的人物,与主人公共同经历这高兴与悲伤。
最好听的就是那首歌了,就听不厌,经常是用播放器单曲循环听上好久。
强烈推荐
太阳之歌并没有让我多失望,男女主角就是我喜欢的。
好喜欢YUI,不漂亮,没身材,不知道她怎么杀出这么强大的日本声优界..但只要她唱歌这个舞台绝对只有她一个人,在发光的!
但是说到故事就真的是老掉牙到不行,比国足还要烂,如何都找不到可以表扬的地方,真的好讨厌,难道错了死,人类就不能做别的事了吗?
这样的游戏反正我是不可能在有感觉了。
国足还会垂死挣扎类...不过音乐真的很棒!
矛盾!
轻风和煦的海边,住着一个叫薰的女孩,她得了一种病,不能接触阳光,一把吉他终日陪伴左右,一个戴眼镜的小闺蜜也经常来看望她。
白天在家弹弹吉他,闲时看看窗外,晚上才能出门,在街头抱着自己的吉他,坐在地上,点一根蜡烛边弹边唱,但是太阳出来之前她必须回家,因此阳光是她最害怕东西。
时间慢慢流淌,楼下窗外一个男孩走入她的视线,他跟伙伴打完工,都要在薰窗外的小站碰头去冲浪,看着他们嬉戏打闹,成为她一天里的一件能让她快乐的事,小闺蜜看在眼里,为她打听到了男孩的资料,并DV下了他的背影,晚上,薰拿着DV,在街上边走边看,好像自己走在男孩的身后一般,此时阳光是她最渴望的东西。
两人在一个夜晚的不期而遇,薰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股脑的全部对他说了出来,男孩因从不知道有她的存在,而不知所措,另晚偶遇,男孩发现了薰的好声音,并把拉到繁华的街头唱歌,薰还是往常一样席地而坐,一扫之前的阴霾,于是平日的哼唱变成了那首催人奋进的《skyline》,纷纷驻足的行人的掌声给了她极大地鼓励。
福兮祸所伏,由于在日出时间才回家,薰的手臂被阳光灼伤,男孩才知道了她的病,薰更感觉到两人没有未来,更有一日发现自己的病情已经恶化到手指不能弹吉他的程度,于是闭门不见。
男孩用一个主意“买通”了薰的父母,他卖掉了自己的冲浪板打工赚钱,要为薰编录CD,录音师惊讶于她的才华时,一首《GoodBye Days》也成绝唱。
-朴实无华的剧情分割线--男孩、女孩、吉他、海边、绝症,任何一个接到这么俗套本子的导演会作何想,是拍成一颗重磅催泪瓦斯弹,还是拍成纯纯的甜甜的优酸乳,全在导演的拿捏,而这部片子的选择是淡淡的发生、进行、结束,不做作。
我是冲着yui去看的这部电影,本色表演,没有缺憾,没什么说的。
GOODBYE DAYS?yui想对过去的日子挥手说再见?
i LOVED YESTERDAY?
yui又在怀念过去?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一定会明白。
一個16歲的小女孩透過玻璃窗仰望晨曦,只是因為紫外線穿不過玻璃。
如果,被紫外線照到的話,就會死亡。
殘忍的病魔,脆弱的生命……與陽光隔離,與世界隔離。
只有午夜无人的街頭,才是她的天堂。
一支跳動微弱生命之光的蠟燭,一把年輕的吉他,清純唯美的yui。
清純是最純淨的氣質,讓你只能仰望心醉與癡癡欣賞,沒有女人可以裝出來。
擺脫不了黑暗……拼命、咬牙切齒、呐喊: it's happy line為了誰而生存?經過了那些混沌的日子我有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脆弱和痛楚?昨天一直沒有止步的沈醉其中直到今天都仍在描寫著自己的夢 ………… 為未來而迷茫,為生命而渴望為親情而痛楚,為愛情而憧憬一切的一切,透過午夜的吉他讓你的心,痛到無法自己。
YUI何嘗不知道?
至少要留下一點點痕跡,這一小段生命,我曾經走過……那首 good bye days迴蕩,,,再迴蕩……陽光、沙灘、海浪陽光下,金光閃閃的海浪,,那些健康的生命在沙灘上盡情的奔跑世界如此唯美,生命如此艱難一個生命,從誕生到結束,如果從沒感受過陽光的溫暖,是否要遺憾?!
父親不忍心,對YUI說:除掉“太空服”吧說出這句話,需要多大勇氣?
又包含多少心碎?
“那樣的話,可以在沙灘上跑一跑……”才不要呢,那樣的話,我會死的我不想死,我要一直活下去一直一直的活下去……世間有多少事情如人所願呢?
生命終歸要結束從她誕生那一刻起,就註定她會很快死亡無論……她有多麼的不舍得!!!
情绪非常不稳定。
躲在家里昏天黑地看综艺节目,整日整日地捱过去,不想和人说话,不想说任何一句话,如此反复,竟觉得自己也像是自闭中的人,过渡期。
黄昏的时候去楼下的报刊亭买了本书,晃晃悠悠地走回家,一路上借着昏黄的天光模糊辨认那些字句,五彩缤纷的彩页,难免觉得恍惚。
与一本书的际遇,才惊觉至最初到现在已经是五六年,五六年间抱怨它变得难看或者庸俗,却始终无心割舍。
这个晚上,回到家,电脑上放了很久的这部《太阳之歌》,我打开它来看,无所事事。
16岁的纯白色年龄。
能够察觉到风偶尔掠过脚踝的九分牛仔裤和旧帆布鞋。
躲藏着手臂光滑肌肤的长袖衬衫,各式各样。
拎着吉他走在大街上的凌晨岁月。
遥望在窗台上静静的生活。
男孩的冲浪板和摩托车,搞怪动作和不安分姿态。
16岁的纯白色年龄。
瘦瘦高高的少年衬衫和黑色休闲裤以外模糊不清的春夏交界。
时不离手的彩色条纹头盔和深蓝色的帆板,竭尽所爱。
太阳升起来时海水的微凉和深情包围岁月。
英语课上止不住地瞌睡来袭不知后事岁月。
女孩的偷偷注视岁月,此地彼地的一窗之隔。
已经很久,被这样的想法所支配着,想要看一个一目了然的爱情故事,琐碎的小小幸福和小小争执,所谓前事不提,后事再议。
几乎觉得这个电影,有那么点平淡生活的味道了,所以并没有,把它当成忧伤的故事来阅读,属于16岁的,在告别来袭之前,关于最初的爱情的温度,凌晨四点四十的亲切暧昧。
那些个早晨,并不是第一次看见你,静静坐在站台的椅子上,天空弥漫着浓郁的深紫色,渐渐向青灰色过度过去,那是你一天的最初,我一天的最后。
这样的差别好象是我们唯一的交界点,隔着窗户和高高的站牌,好象并不能把你看得更清楚。
那之后拉上厚厚窗帘沉沉睡去的整个白天,也许果然变得安然。
那个深夜,第一次遇见你,冒冒失失地冲过来,狠狠地把我推倒在铁轨上。
自始至终都很激动,说了莫名其妙的话,16岁。
和父母同住。
喜欢音乐。
有点急性子。
喜欢的动物是猎豹。
喜欢的香蕉是食物。
那之后匆忙被拉走的你,以及我继续往回走的回家的路,变得有那么点意思起来。
那个晚上,第一次的摩托车后座和在人声嘈杂的横滨街头,第一次完整地对着你唱完这首歌,抬头就能看见你同样微笑的眼神,寂寞的心,感觉到幸福或者安宁,这般夜凉如水,或者就是如此,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就是如此,在固执任性的岁月里,奔走一番。
那个凌晨,第一次带你去看深爱的海,百转千回和不安的沉默,想说的话终于也变了当日遇到你的情景那样,冒冒失失地,说了同样奇怪的话吧。
我叫藤代孝治。
没有女朋友。
兴趣是冲浪。
请和我交往。
虽然是这样奇怪,但是终于,还是说出口了。
第一次和你说话的铁轨,被你安慰和治愈的话语,关于太阳落山了就见面的约定,泪水和吻夹杂在一起的滋味,最初的清涩到甜蜜的味道,寂静的空气离子里,风吹过房屋的声音,虫子细微经过的声音,几乎我都以为,一年一年,细水长流下去,千年万年的声音,都是如此。
第一次你和我说话的铁轨,你哭得像个小孩,嘴硬着“笨蛋笨蛋”地骂我,忧伤的别扭的神情,好奇怪的脸色,和当时见面那个,大大咧咧的女生,差别得让人心疼。
初次的拥抱和挽留,察觉到你身体的温度和颤抖,时光如果能够停驻在这一刻,几乎我以为,哪怕天荒地老地这样长久下去,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
爱情,在遇到的地方遇到,有时候单纯得就是如此。
最后一次唱的歌,向日葵里的薰,收音机里的熟悉的声音。
一场生命,一场爱情,如果在告别的时候仍旧没有结束,那么也许,离开的人和留下的人,都可以带着美好的味道独自继续下去吧,那是,属于十六岁的,爱情的味道。
看了一场美好而年轻的爱情故事,然后挥手与之告别。
想起的忘记了的那些年少岁月,不过也只能这样,会心一笑而已。
年轻的女孩患有绝症不能接触阳光,她跟户外的接触只有每天晚上车站前的广场,没有观众的自弹自唱。
白天她喜欢在窗台前偷偷地看着她喜欢的男生拿着帆板去冲浪。
她有惊人的音乐天赋,有爱护她的父母,有一个贴心的好朋友,可是她不快乐,因为她看不到将来和生命的意义。
直到有一天她暗恋的男生闯进她的生活,改变了她的态度,让她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好吧我承认这真的不是一个好剧本,不但乏善可陈而且缺乏起码的诚意。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影视作品中主角死于绝症的概率究竟是现实生活中的多少倍,反正我觉得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就对了。
有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玫瑰花的男人是个天才,而他以后的把女人比喻成玫瑰花的男人则都是白痴。
这简直就是一个公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太阳之歌》之所以没有变成一部大烂片,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导演的细致用心和全体演员的出色表演。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YUI。
最早听YUI的一首歌是Bleach里的《Life》,并没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也许安静唱歌的女生,第一眼都不会非常吸引人,可是却会在某一天某一刻让你突然不能自拔地爱上。
跟她的歌一样,YUI的表演也是不温不火,淡得像她总穿着的白色衬衫。
然而她安静地坐在窗台边上,她安静地在吉他盒上点上一根蜡烛,她安静地笑着时,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不是演技,因为她根本不需要什么演技,她演的基本上就是她自己。
就像《重庆森林》里的王菲,她们身上发射出来的光芒来自她们自身,而不是那个角色。
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塚本高史的角色。
我想透过岁月,在那个青涩的傻乎乎的男生身上,很多男生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会想起爱情从心里破土而出那一刻的声音,你会想起你愿意为了一个特别的女生改变自己的生活,你会想起你付出一切努力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只为实现她的梦想。
这么纯真的爱,每个人大概都只会有一次吧?
它大概不会开会,更加不会结果,可是那时的欢笑和泪水,都常在你的心中。
记住了很多很多场景。
冒冒失失的女孩拼命追赶喜欢的男孩,追上时刹不住脚一把把他推倒在地,然后完全不理会莫名其妙的男生,自顾自地说:我叫雨音薰,16岁,和父母住在一起,喜欢音乐,脾气急躁,没有男朋友。
我一直留意着你,没有男朋友。
一个也没有。
喜欢的动物是猎豹,喜欢的香蕉是食物。
喜欢的音乐家有很多……如果不是朋友冲过来把她拉走,大概要举例说明自己喜欢哪些音乐家。
车站前唱歌的地盘被个唱得很烂的怪大叔给霸占了,男生就用自己的小摩托车载着她到她从来没有去过的闹市。
她开始唱,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第一次有那么多的听众。
可是无论听众有多少,她都不介意,只要他在听。
这首歌,本来就是写给他的,只要他听到,那就很好。
夜晚的海边,笨拙的男生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说:我叫藤代孝治,没有女朋友,兴趣是冲浪。
请和我交往。
好笨的两个人,笨得让人想要笑出来,笨得让人心痛。
知道她的病,他还是说他不介意,他会为了他改变自己的生活作息。
在铁轨前,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她哭,他捏着她的脸,说你好搞笑。
然后他们接吻。
她穿着防护服去看他冲浪。
她向他走过去,差点摔倒,他冲上去想要就接住她,可是她说我整你的,然后她捏着他的脸,笑着说你好搞笑。
Goodbye Days,她写给他的那首歌,初听时并不是很好听。
可是听着听着,就会开始怀念。
YUI嘅歌超掂 虽然一贯日本病啊s啊嘅剧情 / YUI的专辑都收集齐了!
嘛,是个悲剧,还在常识范围。感觉就是一个有剧情的演唱会呀!就不品评男女主角了……没啥好说的……演爸爸的是《江》里的猴子,果然第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没看见滨田岳啊!!!!
还行吧。老套路了。
故事俗套 结构上没有什么能突破我想像的地方 但电影语言的运用很棒 原来日系小清新一直都在用这些手法啊——学了点看电影的皮毛 有时会知道好电影好在哪里D:) P。S。话说 慵懒午后 小投影上来上这么一出 有小田老师磁性的中音来点评 直到月上梢头才散场 真是个惬意美好的时光啊
蛮无聊的娱乐片儿,连女主角都长得不够漂亮,歌也不好听……
简直超脱的平淡……音乐并不怎么好听
MV电影,一星给yui,一星给片中曲。
YUI好美。
YUI的歌比电影好~
街头演唱那段很喜欢。YUI的音乐还是很棒的~><就是剧情俗的过头了 = =
看了十几分钟就知道又是一部脑残片,面瘫脸的演技不忍直视,小幅快进快速看完,本来对YUI印象还不错,现在算了,在片子里呆呆的,有点萌,一点也没魅力
纯爱电影是人们生活下去的理由吗?很伤人知不知道,我们却不能自拔的爱着,因为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不好意思我没有泪点。
很久以前看的。当时还没注意到冢本高史,光顾着YUI了。YUI的音乐太棒了!
虽然剧情陈旧 却不矢动人之处
两星半。
如果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恋 我也想拼尽全力 爱一次
前面小清新的令人发指 眼泪随即而出的感觉。突然女娃死了。md能不这么突兀么? 导演没钱买胶片所以草草结尾了么?已经都那么长了,也不差那半小时吧
09PPS 记得当时年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