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母亲的死亡,最大的受益者是少年的父亲。
2、一个杀手你会不会没有好处去杀自己好朋友的妻子?
而别人杀了自己的妻子,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你会不会冷静的原谅他,注意在警察局少年的父亲情绪相当冷静(说明是有预谋的谋杀),而从他常常去墓地看出他对少年的母亲还是有一定的感情,所以,他应该是穷困潦倒杀妻骗保。
黑人老警察也看出其中的问题,但影片不断的强调“正常程序”,突出黑人老警察的无奈,知道事情的真相去无法主持正义所以对少年很内疚,所以才让他自由出入警察局(那么多受害者为何老警察独独处处为少年说话,1、是减轻自己内疚;2、还是希望少年自己能找到证据定罪犯的罪,不然换任何一个警察会9年让一个小孩出入警察局)。
3、女警察看到照片,以她多年能力肯定立刻知道这是个“正常程序”无法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案子,而且她小孩被威胁而杀手只被关2年让她潜意识想除掉杀手,你想片中她只和少年接触过几面就直觉知道他有问题。
黑人老警察和她的醉酒对话“一个个能力很强的警探调来我们这里”,话没说完,但下一句应该是“你应该看出9年前案子的真相,对少年多多帮助”。
酒醒后,不想惹麻烦缺矢口否认。
其中深意很明显,就是,“我要退休了,我帮这个孩子也到头了,我毕竟只是个普通人只想过安稳日子,知道真相却无能为力”,但酒后吐真言!
4、当女警察明白真相后,立刻意识到少年会有更大动作,作为一个母亲会激发母爱(影片中女警察因为“正常程序”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是个非常完美的身份,为最后替少年销毁证据做出了合理解释)完成后面一系列和前面行为相悖的行为。
按少年的以前的行为潜意识知道他会有更大的动作,所以才会开车跟着少年,甚至不排除有想掩护少年完成杀掉杀手,保护自己孩子的想法,不然她和搭档通话时会说“自己一定是疯了”并流泪,流泪原因很简单,最为一个优秀的执法者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得已违法杀掉法律不能制裁的人渣,其内心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
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少年在公园找到了女警察和她的孩子,并想和她谈谈,而女警察见到他靠近自己的孩子非常慌张,表现出一个母亲知道一个有危险行为的人接近自己孩子的神情,女警察潜意识也知道少年能找到,杀手也能找到这来,估计少年已经知道杀手只判2年,他是想和女警察达成协议配合自己去杀掉杀手,因为老警察退休了,只有女警察能帮自己,而自己先接近女警察的孩子能促进她妥协配合自己,所以少年找她的谈话内容可想而知,所以影片中女警察和自己搭档通话时,得知杀手只判2年后立刻流泪下定决心配合少年。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当女警察在少年家中,对少年说自己父亲被杀后,一句话没说,只把凶器收起来并没揭穿,其后面两人一定完成了先前的对话达成某种协议共同完成干掉杀手,不然以女警察的能力即使少年干掉杀手,其作案手法也会被女警察识破并绳之以法。
5、至于邮票的毒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也不用纠结,即使不投毒,两人也会用其他方法干掉这个杀手,只不过这个手法能更加突出少年的谋略,起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但2个人这件事老警察一定是知道的,否者不会坐在少年的身边。
有人说是完美结局,但我想应该是最大的悲剧的开始,少年这么小就能利用人性的弱点(女警察应该是警察里的佼佼者也不能避免和他配合)完成一系列杀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人长大后难免会产生法律无法制裁自己,自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神的思想,从而更大的危害社会。
其实这个少年心态已经发生了扭曲,不管什么原因一个能亲手杀死自己父亲的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
刚刚看完了2012年上映的《复仇少年》,发现结局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故及时落笔写下观后感,愿与各位看客分享。
首先不得不说,这部片子无论从题材、效果、表演和叙事结构上都很不错,如果给我评分的话,可以打到9.3-9.5分,特别是结尾处有画龙点睛之笔,引人深思。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简单而清晰:主人公名叫肖恩,8岁和父母外出时遭遇意外,父亲被打晕,母亲被杀害。
但在指认凶手时他的坚持被父亲否决,导致了凶手(蔡尔兹)的逍遥法外。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被改变。
他变得沉默寡言,但勤奋好学,门门优秀,同时不忘锻炼身体,学习拳击。
在获得警长的特许而接触到犯罪分子的资料后,他便寻找机会一一将他们“狩猎”。
最后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以及身在监狱中的凶手。
本片讨论最多的地方在于:“肖恩的父亲是不是凶手的同伙?
” 我认为主观上不是,但客观上是,其主要原因如下:1. 要先讲到最后的投毒问题。
几乎所有的影评都认为是邮票的背面有毒,但又有人提到了证据回收的问题,那么我想问,无论蔡尔兹贴的是红色邮票还是黑色邮票,另一张邮票极有可能会留在他的身边。
而如果你是警察,监狱里的犯人死了,身上多出来一张刚到不久的邮票,你会不会想到去化验?
那么有理由相信(加上影片中对蔡尔兹狂舔信封使其粘合的镜头特写),毒药很有可能是被涂在信封的粘合处的,这样无论如何蔡尔兹都会死。
同时由于信被寄回来了,所以他将证据完美地回收了。
2. 假设真的是邮票背面有毒,而信封粘合处没有毒,那么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红色的邮票背面有毒,而黑色的没有。
但这绝对不是因为如果蔡尔兹使用了黑色的邮票就被“赦免”了的问题。
请想一下,即使肖恩的父亲主观上真是同伙,那么这么多年来他既戒了酒、远离了狐朋狗友,同时还对自己以前的行为和生活深深地忏悔了,那肖恩岂不是也应该原谅他?
那为什么最后还要痛下杀手呢?
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对于这个即没有血缘关系又冷血无情的蔡尔兹,肖恩是一定一定会把他杀掉的,所以并不存在“赦免”与“不赦免”的问题。
3.而为了保证能杀掉蔡尔兹同时不留下证据,那么肖恩就要有十足的把握肯定蔡尔兹会选择红色的邮票。
而从结尾蔡尔兹落寞的神情可以猜到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加上肖恩收到信后毫不意外的神情,可以大致肯定肖恩的父亲主观上并没有参与妻子的谋杀中肖恩也知晓这一点。
4.然而肖恩的父亲的纵容客观上成为了帮凶。
很有可能早年肖恩父亲在外面鬼混时签下了一大笔钱,而帮派头目给他出的主意是杀死他妻子以获取巨额的赔偿金来偿付债务。
当时肖恩的父亲肯定不会同意,但在帮派的威逼之下动摇了,提出给出一段考虑的时间。
而谋杀当晚凶手说了一句“time's up”应该指的是给你考虑的时间结束了,随即动手杀了他的妻子。
而在事情发生之后肖恩的父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事情压了下去,一方面妻子已经死了,可以拿到许多钱;另一方面如果惩治了凶手那会招来帮会的麻烦,所以说默许了事情的发生,客观上成为了帮凶。
另外在一片过程中反复出现了肖恩家庭中的暴力,这样很容易使人联想出肖恩父亲是杀人凶手之一,但从导演的整体思路上看肯定不会让答案这么显而易见,故也是我判断其不是凶手之一的一个原因。
但这样大篇幅的家庭暴力镜头,可以为肖恩父亲对帮派头目的建议产生动摇而埋下伏笔。
这不是一部侦探片,到底谁杀了他妈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肖恩疯了。
在满是强者对弱者施暴,而法律却无能为力的环境中,一个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人年轻人最后被逼疯了。
一直到最后,他父亲勾结杀手骗保都没有证据。
他自己童年的所见所闻真的可靠么?
那会不会是他和母亲遭到家暴后对父亲的恨意形成的幻觉?
到底谁杀了谁,他已经无力也不想搞清楚。
所有人甚至受害者都撒谎,施暴者总能逃脱制裁,这就是环境告诉肖恩的,于是为了对抗这条他深恶痛绝的规则,他决定亲手执法并且确信自己不会犯错。
他疯了。
解读:电影围绕一个男孩为母报仇的故事展开,从小因为父亲的酗酒而经常遭到打骂,母亲为了保护儿子也受到波及,给主人公肖恩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特别的依赖母亲,直到母亲在眼前被杀的那一刻,他的生命也被改变了。
在警察局里父亲的威胁,使肖恩没敢指认凶手,因为这起谋杀跟他父亲也有关系,凶手跟父亲有金钱利益之争,杀手杀了肖恩的母亲他们就有保险赔偿,从而有钱还债,后来他们因此搬了家(2014)。
长大后的肖恩成默寡言,他同情与他一样有相同经历的孩子,并且嫉恶如仇,遇到恶人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教训,他努力的练习拳击,因为他要复仇。
在得知杀害母亲的凶手Larry屡次延期审理,得不到应有惩罚的时候,他愤怒了,所以接连杀了两个曾经杀了小孩却依然逍遥法外的恶人。
再此期间,女主人公特瑞萨曾是Larry案子的负责人,后来调到警局里认识了肖恩,她通过一些细节怀疑肖恩就是杀人凶手,但一直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找到当年的老警察,了解到肖恩的故事,在和肖恩接触的过程中,肖恩怒斥社会的不公和罪犯杀人却不能伏法的现实,直击特瑞萨的内心。
肖恩告诉特瑞萨自己要重新开始生活,特瑞萨不相信,暗中跟随肖恩,夜里肖恩参加party,遇到曾受过欺负的同学,肖恩把当时捡到到的涂鸦画还给他,但这个同学却不承认是他的,还说认错人,肖恩想到是他不愿意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不愿提起,就像自己的父亲那样。
于是他立马开车赶到自己过生日时父亲带他去的那家蛋糕店,回想起店主说有关于以前的照片,父亲表现出的匆忙,肖恩打碎玻璃,看到墙上是一张Larry和父亲的合影......肖恩把家砸了,在地下室再一次质问父亲曾经做过的事,此刻他对父亲的愤恨已经到了顶点,但他依然不承认,试图诱导肖恩让他放下武器,但肖恩不能忍受所有与母亲死亡有关的人,包括自己的父亲,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毅然的开枪杀了他。
这时,特瑞萨来了,肖恩告诉他凶手跑掉了,留下了手枪,特瑞萨知道这一切都是肖恩干的,但她却不愿意揭发他,因为在她心中也同样渴望坏人可以伏法,哪怕是不符合正常程序,公道自在人心。
不得不说肖恩运气不错,遇到一位与他有相同认知的警察,最后才得以逃脱指控。
最后监狱里,只被判了两年的Larry拿着一封信,肖恩真诚的写道只要他告诉肖恩这件事与他父亲有没有关系,他就可以原谅他所做的一切,为了方便,只要回信中贴黑色的邮票便是有关,贴红色的便是无关。
其实只有红色的邮票背面是有毒的,因为他知道母亲的死与他父亲没有直关系,但他父亲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肖恩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掉Larry,并且不留证据,因为邮票已经寄回,而且这种毒药很难查出线索。
(之前有提到过,而且肖恩写过关于这种毒药的论文。
)评论:孩子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基础,肖恩从小看到的暴力和血腥,严重影响了他的心性,哪怕是母亲死的时候他都没有流一滴泪,后来杀人更是不眨眼,心理偏执和扭曲,一心只为复仇。
肖恩本是正直和善良的,不善言谈的他还是很有魅力的,他热爱音乐,向往美好,深知暴力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有多大,但父亲改变了他,一切都是因果报应。
演员的演技毋庸置疑,剧情简洁有力,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看完影片让人感觉有一丝庆幸,肖恩没有被抓,但对于他的经历同样深表同情,他所做的一切是多年仇恨压抑的释放,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Larry的案子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肖恩也许不会做之后的所有事,命运的安排就是那么奇妙,逍遥法外的坏人不在少数,但相信早晚都有那么一天,掌握审判的不一定都是法律,谁都必须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小成本电影,没有一个我叫的上名字的演员出镜,可故事很出彩,也交代得很清楚,90分钟的片长,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一众不出名的演员表演也都很扎实,尤其肖恩和他的父亲,肖恩忧郁但坚定的眼神,肖恩父亲在肖恩生日之夜的那段告白,都让观者印象深刻。
唯一遗憾的是故事本身太过理想化了。
我并不排斥以暴制暴,也很能体会制度,程序下那种种漏洞弊端会让罪犯逃脱制裁。
但一个少年几乎仅凭一己之力完成整个复仇过程,还能全身而退,导演为了使这个过程可信,在结尾部分明显用力过猛,情节突然变得有些生硬,女探员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太突兀了。
另外对那个结尾我估计不同的观者会有不同的结论,到底肖恩的父亲是不是真凶,虽然信封上贴着的是红色的邮票,但作为同伙包庇同伙实属再正常不过了,尤其一个职业杀手怎么会看了一封受害者儿子的来信就突然良心发现,为求得宽恕而指认另一个凶手呢。
肖恩其实不需要从他那得到任何答案,那只是复仇的一个手法而已。
我相信大多数观者都和我一样在肖恩开枪的那刻已经认同了肖恩的判断。
镜头感很强,阴郁的冷色调诠释了整片的主体思想第一遍看此片留下了很多空间让人遐想。
Time's up box这一句话就解释了整片的疑惑其中一个看点就是杀手是父亲。
知道真相的儿子是否能够原谅父亲,看来是不能的。
最值得深思的是...暴力深根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如果你细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有阴影,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暴力的世界,当人们失去理智,犯下的错误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挽回的。
更何况是有计划的犯错。
首先不说凶手回不回信,就算回信,会用舌头舔邮票么,难道老外都这样,还是说为了剧情需要强加,老套的一幕,因这样而死的凶手,我只能说他凭什么开脱自己的罪名,低下的智商,受害人儿子寄来的信居然没有一点警惕,我只能说这货以前混这么好是运气?
其他部分开起来也就尚可,演员的表演除了主角都有些生硬,尤其那个女警察,花瓶一个,动作神态都让人感觉有点奇怪。
整体还是不错的,只是这样的剧情有点老套,结尾更是老套。
如果说他早就认清父亲是有罪的,那么根本无需再和父亲对质直接杀了不更好,让他不相信父亲的原因主要是父亲说他小时候指认的人弄错了,现在又弄错了,他相信自己小时候没指认错,而父亲居然到现在还想糊弄他,这让他觉得父亲不可相信。
如果父亲确实有参与杀害母亲的行为,那么他肯定不会选择当着儿子的面来进行。
但为何父亲就是不肯让儿子指认凶手呢?
原因是不是仅仅因为凶手在当时是他的朋友呢?
但对于儿子来说,无论父亲有没有策划谋杀母亲,但母亲的死就是由父亲间接导致的,退一万步说,他没有指认凶手让凶手逍遥法外就是该死。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考虑为何凶手会寄红色邮票,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事实,至于是不是只有红色邮票才有毒,严格来说我觉得不是,如果为了不被发现邮票有毒,当然是用红色比较有利,但我觉得少年不会这样的,为了万无一失他应该是在黑色邮票、红色邮票、信封都用了毒。
这样做被发现的几率很少,因为这不算是个公认的毒药。
否则,万一信件不是立刻被寄回来(凶手完全可以先把信封号,邮票贴好,等着人来收),那么就算你只用了红色邮票,一样会被发现。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成本电影,虽然我不是太精通电影的成本,就是感觉,并没有什么花大钱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想看一部,充满感官刺激的、非常狗血的、迎合市场的快节奏快餐片,那就不要看这部片子了。
你会觉得很闷。
虽然名为复仇,但是没有任何,血腥残杀、赤条条美女被虐、汽车追逐、或者是结尾FBI的围攻。
=========================一下轻微剧透=========主角是一名好学生,长得呆萌,也很爱学习。
主角童年非常不幸,有一个酒鬼父亲,经常对自己妻儿诉诸暴力;然而所幸的是,妈妈很爱她,然而这样唯一的妈妈,就在他面前被杀。
从此少年走上一条畸路,虽然他看上去又瘦弱又老实,但是心中对于暴力的憎恨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改变。
他默默地做大量运动,打拳击,跑步,对街上任何暴力事件都看不下去(尤其是针对妇孺的暴力事件)。
在地铁上带着指虎揍流浪汉的样子真是帅爆了,关节上的指虎有效为他的拳头增加了力量……虽说是替天行道,难道少年所做的一切就不是暴力行为吗?
可以说,在童年阴影中,少年已经被其父同化成了同样的人。
只不过少年是站在保护弱者的角度上。
影片结尾,并没有落入俗套,这非常赞。
如果说女警再主旋律一把,来一个法不容情,那真的是。。。。。
狗血了。
剧中有大量对于due process的讨论。
很多时候,正当程序并不能保护所有人,所以以暴制暴的理想愿景,就在电影中实现吧。
电影人物塑造非常饱满,尤其是男主角少年,体现一人心理有问题,并没有靠主角的眼神,或者戳死小兔子洋娃娃之类的(日本中二电影专门喜欢这样),用了很多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童年阴影对于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比如主角走在街上,看情侣吵架、看妈妈训斥孩子,也许是正常的争执,在他心中无疑被扩大化,成为了恐怖的嘶吼、争吵。
之余的还有少年做梦惊醒,对于任何暴力行为的反感。
这是非常精妙绝伦的,真正优秀的电影,是运用镜头、画面、情节来塑造一个人物的性格。
描写一个事件的残暴,也不仅仅是花样拷问,可以说这部电影真的死了不少人,全都是少年做的,但是观众也绝不会同情死者,全都是人渣而已。
少年父,演技不错,非常符合一些人的特征。
自己年轻犯的事,老了,一句i'm so sorry就一笔带过,妄图一笔勾销了。
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
自私自利,任意妄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少年父有想过做出补偿,然而也是片面的,满足于自己个人愧疚前提下的自我安慰(真的觉得错了就自首啊)。
其余的女警性格转变单薄了点,结尾出彩,音乐很赞,还有!
里面英语很简单哟!!
可以多看几遍练习口语以及品鉴一下语法(^U^)ノYO
蝙蝠侠第一助手是robin ,第二助手是boy wonder,不过名字Jason Todd,可能是人物背景不同,所以用了SEAN的名子。
所以这个片子就算个前传吧。
boy wonder因小丑被炸死,后被耶路撒冷的泉水复活,成为了red hood。
续集可能就是动作片了,希望能拍出类似黑暗骑士的风格出来。
一个类似普通超级英雄的故事,男孩为母亲复仇替天行道,而导演却致力于心理惊悚,细腻的展示男孩如何走向极端,复仇更黑暗,更压抑,只是这场杀戮最后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结局大快人心。影片气质沉稳,角色塑造相当立体,几位演员的表演也和整部电影一样让人十足的惊艳!★★★★
少年的内心世界真的承载了过多的东西。父亲也曾经年少过,不过只是一个混混而已。少年多年的努力,包括学习看书和拳击,都是为了将来的复仇。不过父亲最后改变了,死得有点遗憾,不过对他也算是一种救赎。而少年呢,对仇人的复仇方法确实美妙,只是对父亲那一枪我不敢认可,过于黑暗的内心。
看了影评才知道这片子原来这么高深…
孩子
人都是很奇怪的动物,谁不会犯错呢?谁有能保证自己做的那些对的事情不是错误的呢?又一部阴暗、压抑、无解的片子,却那么实实在在反应着人性最常态!
推荐给喜欢认真看电影的人,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一般般,有点闷。
1 一部充满双关语的电影。 2 严谨 3 今年看到的第二部好电影。
实在不喜欢暴力情节。
很好
无罪的杀戮。
结局亮了。
最后还是会被抓吧?连名字都留下了 还是说那种毒药验不出来?
想不通这分为什么这么高?浪费我时间。故事性在哪?就一个精分少年的故事。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93283/ 写呢绝B好呢影评。。剧透慎入!影片气质沉稳,角色塑造相当立体,几位演员的表演也和整部电影一样让人十足的惊艳 好片子不需要大牌明星!
前半段太拖了,结尾不错。
三星半。猜到了结局的一部分,总之是很大快人心的电影
很乱
这个片子重在看人物的心理变化。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药物影响了孩子,还是心理作用通过药物显性。
卖egg roll那个饭馆俩人说的是汉语???老外学汉语涉猎到方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