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还蛮传统的,无论是内核还是表现形式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灰天黑地人如狗,哭得很厉害,后劲也一直很大,一直念念不忘的be。情感浓烈的黑白片。240101重看,还是被情感击中,桥下呼呼大风吹得绝望冷冽,再苦再难也打不倒的我被他人伸出的温柔触手狠狠感动哭。记忆里是绝望的be片,没想到其实父母都有所了解有所改变了,但太晚了就更绝望遗憾。对弟弟的寄语依旧感动。
同志属于少数类人,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爱,他们不被大众接受,他们的家人一样也很艰辛。
家,可能是圣诞节的狂欢,也可能是世界尽头……
还能拍的更好黑白损失的信息量到底还是太多了。如果在特定的位置变成彩色大概更有意思吧。
黑白影像加强了艺术感染力的同时模糊了时空感,虽然有很多明显的时代特征,但感觉有点恍惚。故事是85年圣诞一位年轻且身患艾滋的同志回家和他认为完全不知真相的家人告别。没有激烈戏剧冲突,因为这一切都是画外的,没有出柜,没有遗愿,但没有说出来的话不光我们懂,故事里的家人也应该懂的差不多了。虽然故事没有新奇,但发生在85年美国“乡下”的同志家人相处模式和一些些交流细节还是很适用于如今世界的其他很多地方的,细细品品,滋味还是酸酸滴。
老套的敘事,做作的煽情。選角也有問題,這一家人太不像一家人。
太多话没说出口,在1985
关于本片的冷笑话:颗粒演了一部很有颗粒感的电影(。黑白Super16的质地和“家”的狭窄空间带来强烈的压迫感与窒息感,而Cory的高眉骨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再相配不过,室内的天花板光源使他的双眼埋在全黑的影子里全不可见,一如角色被柜子和艾滋的阴翳笼罩。前院的耶稣诞生小雕像也在影片尾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是玛利亚和约瑟瞻仰新生的神,而更像一对父母在哀悼自己早亡的孩子。不乏有趣和动人的地方,但总体于我而言过于predictable,特别是开头到家的段落,我几乎可以猜出每句台词每个镜头的调度,家庭戏格式化到剧本可以闭眼写成的地步——当然,对于这类家庭,也许这种格式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但在银幕上只使我觉得无趣。韩裔种族问题也只是边角料,不过桥下对话确实催泪,且无限向后延展的空间和片中诸多室内场景形成了意味深远的对比。
黑白色并没有增加电影质感,长镜头也没想发挥出来它的特点,倒是男主,一直跟懦弱。
如果我是Adrian,索性告诉所有最爱的人真相。自己死后真相都会被发现,不如自己早早坦白,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机会,彼此都不留遗憾
从《蓝色杰伊》的角度来看,黑白相间悲喜交织的《1985》同样是一部讲述旧爱重逢的影片。但很明显,陈俊彦处理的是一个漂泊之人的乡愁。年轻时候,背起行囊,追寻自我,远走他乡。在《人来,人往》的路上,体验着《你好,再见》式的游戏或奇迹。或许有那么一刻,或许只是一袋烟的功夫,你意识到,占有你一生的事物不过就是几个人。当你即将抵达此生的终点站——再也不能继续上路继续远行的时候,当你只能转向回头,你又将如何面对这些人?如何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思曾经做过的选择和遗憾?这一切将如何结束又将如何开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陈俊彦给出的回应值得参考和借鉴:在西方文化的脸上加上一个东方式的微笑,在人类的心田再多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从《只是世界尽头》的角度来看,有时,真希望这种宽容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故事细腻,镜头语言优秀。人物情绪把控到位。构图设计也非常绝。对社会议题的探讨没有过火。
草,拍的真好
冷静内敛的情感克制地表达着这最后一场告别之旅。到他朋友死的那段我哭了,是不是太脆弱了?我讨厌这个时代,愚昧不堪,庆幸的是2020年比1985年好了太多,某些地方的倒退显得颇为讽刺。
豆瓣没看过也能评一星吗?
三星半,看完不好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跟dolan撞題材不是你的錯
2.5。故事有点像托宾的《黑水灯塔船》,可惜剧本差劲了些。前三十分钟演员一直在尬演,杰米·钟出场后才开始好转。感觉陈俊彦这几年的创作大不如前,也可能跟捉襟见肘的投资有关,《你好,再见》的辉煌怕是难以再现。p.s.演员是需要调教的,Cory Michael Smith不错,但履历还没丰富到可以独挑大梁的地步。第一次见到他是在HBO迷你剧《奥丽芙·基特里奇》,也是瞬间被他的气质吸引
陈俊彦电影真是不忍看!一直觉得陈俊彦的电影应该称作“电影小品”,因为它短小简单的就像一幕场景般,但是我喜欢、非常喜欢他的三部作品:从《ciao》、《pit shop》到这一部;他的电影故事也简单,对白、摄影和场景都淡淡的,无声无息,但是却后续力汹涌,pit shop中的嚼口香糖和最后一幕,真是于无声处起惊雷;这部电影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是黑白,渐次发现和故事有关:1985年在纽约生活多年的同志儿子会德克萨斯老家过圣诞节,在此之前,他的伴侣和众多朋友因艾滋病去世,自己也感染病毒,但在家里却什么都不能说;80年代的纽约,死亡穿着黑衣服骑在白马上,走在同志街区,带走那些风华正茂的少年……另,德克萨斯家庭真和东方家庭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