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部电影最大的教育意义在于:也许不是每名女权主义者都是一个娼妓,但每名娼妓都是一位女权主义者,Melissa P作为一名女性不惜饱受他人冷眼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人权固然可贵,可自己割完伤口再喊疼有婊子嫌疑,光增长GDP了,没见着实际效益,Melissa P的少女情怀有点过了头,这牛皮吹得有点大,麦当娜要是看这丫头的书肯定要告她抄袭。
不过话说回来:女性作为人类道德捍卫的最后底线着实不易,因为那玩意儿在男性这早已失守(古语有云: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允许人家在操守道德的同时稍加放荡,Melissa P渴望成长可以理解,但方式还是有些幼稚,下次这位意大利天才作家应该直接在自己的官网上发布一夜情拍卖信息,然后应邀多家媒体全程记录还比较快些。
客气地说,Melissa P仅仅可以定性为女流氓,倒是那家肯出她书的出版社这么深明大义我有点敬佩。
不是洛丽塔的精灵媚惑,亦有别于朱诺的单纯勇敢,她是梅丽莎,有着混乱青春和异类气质的梅丽莎。
我很庆幸导演编织了温暖的结局,让我依旧坚信这世上总是温润有光的。
很早之前就想看《床前100次梳理乱发》,这次看了电影《梅丽莎》,更能明白作者出书的勇气。
如此混乱、残忍、让人不忍想象的经历,多数人都会选择沉默吧,然而,会有多少这样的当事人呢?
不敢想象,我的身边,一群一群的正值如花年华的女子,她们也有疼痛如梅丽莎的记忆吗?
也有隐忍的秘密的过往吗?
这样的青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该如何被岁月处置,最终的伤害会涉及到谁,以及,作为人的集结力的社会应担当什么责任?
觉得梅丽莎生命中最重要的亮点是她的奶奶,这个抽烟化妆且与儿媳不合的酷奶奶,会和梅丽莎一起锁在浴室里,给她梳头,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这种亲密,甚至让梅丽莎的妈妈嫉妒。
在梅丽莎感觉屈辱茫然无措时,奶奶仅从眼神就能辨认,于是她和她聊天,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阐述自己的爱情观,告诉梅丽莎自己“重新做人”的办法,这样的酷奶奶,是梅丽莎生活中的光亮,尽管十分短暂。
还有就是那个暗恋梅丽莎的男孩,是干净的、阳光的男生。
是真诚的、纯净的喜欢。
他会在每一个看到梅丽莎的时刻把她的肖像速写下来,默默关注着她,如同岩井俊二镜头中的少年。
这样的少年,会在梅丽莎堕落不知所终时抿紧嘴唇,暗自心痛。
这样的少年,会在梅丽莎轻轻舞动时嘴角上扬,欣赏心中的风景。
这样的少年,注定会给梅丽莎带来明净的属于这个年纪的清纯之恋。
最最满意的是最终结局。
善良始终以柔克刚,再桀骜惨烈的青春也会有温暖可慰的收场。
这就是梅丽莎的妈妈宽容地抱着她,与她一同哭泣。
没有教训,没有呵斥,爱,最终穿过蜿蜒小巷,施展了它独一无二的力量,使梅丽莎得以回归。
母女一同去扫墓,漂亮的花束,真诚的笑容,亲昵的举动,让世间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嗯,肆无忌惮的年纪已经过去,接下来的路,责任在肩,相信梅丽莎会走得像花束一样漂亮。
其实是因为自己实在又有点无聊希望从琐碎的日常中抽离出来的时候接触到了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少女对性懵懂的认识展开的,她不那么幸运,第一个遇到的喜欢的男孩子很渣,给她关于性的认识带来了非常错误的启蒙。
影片前半部分,梅丽莎慢慢地沉沦,她也不想。
但一方面是她对于那些沉溺于性不知所然的男生的仇恨,一方面是她对于男女在性上的不公平的愤慨。
她承认自己对于性的渴望,但更多的她是被愤慨和仇恨蒙蔽了双眼。
从被丹尼和他身边的狐朋狗友带来非常不令人愉快的性尝试,到她主动面见网友约炮结果被伤害地一身狼狈地回家。
她对于性的认识不再是令人愉快的,反而是令人鄙夷的。
她终于觉醒了,从奶奶的去世,从她妈妈的愧疚和毫无保留的接纳女儿现在的样子,从一直默默关注她但一直没被她看到的男孩子的表白中。
她重生了,溺水而后自己奋力游上水面。
在丹尼举办的生日派对上,梅丽莎穿流在充满各种欲望的呻吟和氛围中,她已然觉醒,已然不可能再与他们为伍。
她独自一人走到那个她曾今帮丹尼wyj的地方,面前的所有刚刚都在各种沉沦的人都以为她要自杀而惶恐不已,她纵身重重地把自己摔进海里,感受着向死而生的心情,慢慢地升上海平面。
升上来以后,天已经从白天变成了落日黄昏,刚刚所有看着她跌入海里的人都消失不见,只剩下获得新生的梅丽莎,对自己由衷地微笑。
我真的很少有这样的感受,就是看完之后觉得真的很喜欢很喜欢,情色电影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沉溺在欲望里,让人非常压抑的在性中无法自拔的无奈感和罪恶感。
都是伦理片。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在于,她从一个少女的角度出发,有女子对于性中的男女地位差异的反叛,有最终从这种让人绝望的沉溺中重生的美好希望和勇气。
我还很喜欢梅丽莎最后面对那个暗恋她很久的男孩子,面对男孩子给他画的画像,非常由衷的快乐。
男女之间的爱情,不是只有肉体上的,她应该享受这个年纪本应该拥有的甜甜的恋爱。
总结来说,就是都挣扎,有反思,有反抗,有亲情,有重生和希望。
中文名故弄玄虚的加上:“少女性爱日记”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A片就对了。
但是看到男孩带她坐在海边的长凳上的时候,导演的唯美让观众开始改变对影片的最初印象。
绝对不污秽。
甚至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眼泪流下来,女孩总是天真的以为可以用性去换爱情。
在被侮辱后不可名状的痛苦让女孩困惑,但她也不知道如何走出对男孩的爱的不可抑止的渴望的纠葛。
她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甚至是侮辱自己。
刚刚入世的女孩总是一点点把自己拉到极端来寻找出路。
痛苦又困惑又愤怒地成熟着。
一开始,她以为她会了无情,充满了愤怒,要对所有的人都一样,"要象他们侮辱我一样侮辱他们”。
年轻人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她们的愤怒。
梅丽莎用自己的身体。
但是她还是不可能达到她以为她可以有的放荡,她每次都说:“我想离开”但是她又半推半就的把自己卷进深渊,苦苦地探索着生命。
直到她得知唯一爱的她人,她的奶奶去世的时候,她正被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殴打,满身满心伤痕累累跑回家,妈妈又在这个时候把她的“性爱日记”拿出来伤心欲绝地质问她,“妈妈,请你不要问。
”失去爱,得不到爱,对爱的困惑,对爱绝望终于把她拉到了,她想要的极端。
妈妈狠狠地将日记甩在了墙上,拥抱女儿说:“请原谅我,我不知道你竟然这么痛苦。
”爱,梅丽莎突然感觉到了。
派对,梅丽莎还是去参加了,无法拒绝对那个男孩的爱,有很多女孩都无法拒绝对爱的渴望,直到她自己明白了这不是爱的时候,她才可能清醒,才可能自我救赎。
终身跳下海的时候她也天真的希望有谁能拉住她,女孩啊。
蓝色大海里,白色气泡围绕着一个穿球鞋T-shirt,伤心欲绝又豁然开朗的美丽女孩,导演一次又一次的表达了他想要的美。
女孩浮出水面,一片朝阳从海上绚丽升起,所有的观众都能切身体会到一股新生。
梅丽莎敢发表这样的日记,因为她不为自己羞耻,她为她的真实自豪,无论如何,她在一路努力地寻找自己,寻找爱,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生活,可怜女孩常常用自己身体去探索生命,一定会有切肤之痛,但是她很勇敢,很真实,很收获。
我们有什么权利装成圣人一样去评论别人的人生孰好孰坏。
《梅丽莎:17岁少女的性爱日记》本片根据2003年轰动欧洲的意大利少女真实性爱日记改编!
——这是碟片上醒目的主推文字。
周六的晚上,懒在沙发薄毯中,却不经意的被打动,无关性爱,这是一个关于女性成长的温暖片子意大利少女梅丽莎,青春昂然,心性闪动在15岁那一年的暑假,所有亮丽明媚的色彩一并的在随后的季节转换中绽放,因为太过年轻,难免心一急花儿就开过了头。
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不会被轻易的玩弄和摈弃,在告别处女之身后,极尽花样而幼稚的交出了自己,当然也付出了作为一个少女了解性和性别间差异的代价成长的过程永远都会受周遭人的影响,梅丽莎也不意外——她的奶奶同样生命昂然的出现在暮色年华:带着耳机听着音乐靠着晃椅上早餐;涂着黑色指甲的手指上永远夹着香烟;自己的房间随性而杂乱,另种说法就是邋遢;拒绝吃药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年老病弱……却与梅丽莎情深相通,亲密无间往往在成人后,我们有时又总会忘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和感受,或是搁置一边,就象梅丽莎的妈妈,人到中年,自以的安排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却忽略着成长与衰落过程中的不安与惶恐所以在梅丽莎的妈妈看来,老人院才可以更好的照顾奶奶,而连男朋友都还没有开始交的,那么安静的梅丽莎,又能怎样,至此出现了片中感人的两段:奶奶被妈妈送进了老人院梅丽莎问奶奶:“你真的不介意住在这吗?
”奶奶回答:“你爷爷以前说:天堂是我的所在之处,来我们把给老太太的床单拿走,我不能没有音乐”奶奶转身扯下浅驼色的床单,从包里换上由多种艳红色相拼的一块大披肩扭响自己带来的收音机,让欢快的歌声弥漫在原本似乎沉静而安详的空间……奶奶受邀回家过圣诞节,对视过梅丽莎的眼睛后,急切的与妈妈说道:“梅丽莎正在经历困难期,你要多注意她。
”妈妈还是自以的回答:“我看她很安静啊。
”“但你有没有看过她的眼睛?
”是的,有多少人能从眼睛里看到什么,有时哪怕是母女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但奶奶能看到,旋即找出具象征意义的老梳子和老照片,娓娓着自己成长过程中欢乐与痛苦的感受,一边替梅丽莎梳理着散乱的头发一边牵引着她:“那时,我只比你大一点点…… ”“1,2,3当你梳100下之后,无论怎样你都可以还原成为了你自己…… ”于是梅丽莎的成长,在季节变化中凋落但却再次的含苞待放奶奶的成长,在生命中轮回成为永恒妈妈的成长,在忽略与失去中才明白:爱在随时随地,爱要随时随地感受,体验并帮助身边人的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成长永无停止,千万别忘了那每一个细微的过程,曾经那样的滋滋作响……
对于这部片子,我又想当然地认为,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以文艺为生活滋养的男女们,又要用暧昧暖和的词汇来形容它了。
是啊,从题材来看,它是多么地诱人:少女,性,性体验,日记,青春,学生……一切被年轻和不年轻的人们意淫过无数遍的青春情节,让他们躺在发甜的床上又美美地享受了一回,然后就可以粉嫩地睡觉去了。
当十七岁的少女梅丽莎从预示死亡的高墙上仰身坠入大海时,我看见我们中国的好孩子们,同样也将胸脯发育成熟,一幅可爱而高贵的样子在街头接吻;当已经与无数个男人疯狂地玩弄过的梅丽莎又从海水中露出了带微笑的脸,我们中国的好女孩儿们正悄悄而熟门熟路地从医院中走出,她们的子宫壁又薄了一层。
意大利的导演通过少女映照年轻人的生活,反思人生中这个危险而诱人的阶段中的沉重部分;中国的导演们正将一批漂亮的女演员们在潜规则以后推上舞台,让她们无忧无虑地追逐并成为偶像——生活有着从未实现过的轻浮和富裕,所有的面孔都是美丽的。
所谓“100下梳头”,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睡前在床榻边梳理头发一百次,就会像童话中的公主那样。
魔鬼,也会变成天使。
这个叫Melissa的美少女,在十四岁半那年初尝郎心如铁的滋味,她遇上了美少男,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这个美少男,却未曾得到预料的爱情。
我们的Melissa却误以为,只要满足美少男对性的渴求,她便能得到公主般的爱情。
于是疼痛的第一次,有如催化剂,加速坠入爱欲深渊的速度,在循规蹈矩的外表里慢慢浮现出追求狂欢的魔鬼心。
随后,她遇上智能顶盛的高材生,她又以性来交换爱,结果变成一女侍候五男的淫乱故事。
再之后,她结识了网上的中年男人、女同志、家庭教师……统统以有性无爱为终结。
连番遇人不淑期间,Melissa寻找自我,自己救赎自己。
然而,美少女还是幸运的,最后遇到了真正疼惜她的少男,给了她爱情,也教会她何谓爱。
看的时候,Melissa居然和Paris Hilton的身形纠缠在一起,一样的清澈眼神,一样的花朵面颊,一样的性欲日记,一样的骄躁年轻。
青春似是一场涩爱的盛宴,目眩神迷;青春似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未曾流泪,迷糊了双眼。
我们都在青春的阵痛中,学会长大……
注:可能含有激进内容传统视角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女孩堕落,最后在家人和朋友的爱与帮助下重拾自我的俗套故事。
但换个视角来看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受了欺骗与背叛的女孩,她通过像男性一样“无耻”来对抗父权制下女性被“性化”的劣势——即父权制下女性被视为客体,性开放的女性会被指责与受到“荡妇羞辱”。
但可悲之处在于,这种对抗,或者说是对渣男的报复,是以牺牲自身为代价的——无论是父权制视角上还是自主视角上都是如此,比如说她的学业。
所以说渣男害人啊...这部影片同时在后半段地下室那里还指出了一个问题,即由于上述性开放的女性会受到偏见与轻蔑,她们的自主权有时会被无视。
她们被看做“免费的性工作者”,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男性利用——可悲的是,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性剥削。
而这种局面的造成恰恰说明,女性并不能仅仅通过自身不感到羞耻来免除父权制对其的压迫。
根本上的解决方法仍然是打碎父权主义。
同时我也认为,影片不该把一切都归因于缺爱及女孩最初所遭受的羞辱。
其根本原因仍然是父权制的压迫本质——同样的事情男性来做便习以为常,女性来做就会对自身造成损失而追悔莫及,在结尾party之前那里也有挑明,即人们通常认为性开放不会对男性造成损失。
缺点是该影片是男性叙事,且存有男凝,和《三公尺》开头的男凝同出一辙。
并且结尾也是一大败笔...(PS:在美术馆看画的那个镜头,要是那幅画换成 François Octave Tassaert 的名画《被诅咒的女人》效果会更好)
影片中的梅丽莎 美到不像话 就像我们曾经都有过的青涩与美好 对于人生中的晦暗与隐忍 克制与冲动 失落与记忆 那些青春的成长 和 错过的美好 我想我终于可以释怀了 。
这部电影用最惨烈和直白的方式 揭示了青春 黑暗的一面 却 依旧没有 掩饰 最后海洋的美丽。
人生不都是这样吗 华丽长袍和虱子,美好容颜 风发义气 还有内心暗藏的小恶魔,矛盾却难掩美好。
我想我还是喜欢小清新的 只是生活中 清新不是全部 有时候 抑郁的时候 困难的时候 这样的电影 是 可以告诉我们另外一些道理的。
送给 独自在异乡奋斗的自己 忘记过去的伤痛 重新出发 上帝 会给你机会的 加油吧 不要再哭了 行动吧 孩子
我没有找到书,也是只看过电影,那么美的女孩,那么美的电影画面,从一开始的能看到海面的后花园开始,梅丽莎开始了堕落的人生。
可怜的梅丽莎,我看得中间哭了,很难受。
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只因为爱上一个坏坏美少年丹尼尔,这个少年亵渎了她心中的纯洁爱情,使她认为要想有爱就必须付出性。
她后面的行为像是报复,像是赌气,这个可怜的十七岁的梅丽莎。
她的同学说她是妓女,连最好的朋友都离开她。
梅丽莎,这个小小的女孩,更加迷失自己,于是开始在网络上寻找下一个对象。
这样一个傻傻的女孩,被骗过去,被虐待,跑出来时却听到奶奶去世的噩耗。
妈妈看了她的日记,没有更多的责备和辱骂,却是更加的抱紧自己的女儿。
她在树下听歌的画面很美,在初看到能看到海的后花园的画面很美,和朋友在摩托车上站起来大叫时的画面也很美。
梅丽莎是一个美丽的女孩。
最后的她,终于找到自己真正的爱情。
那个会画画的男孩,那个在背后默默画着她的男孩,向她表白的时候,两情相悦的两个人,是最美的画面。
梅丽莎终于在看到当初的丹尼尔时,只是轻蔑的转了头。
我真替梅丽莎开心,十七岁的女孩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看到后面才开始有点儿感觉 报复的永远是自己 喜欢后面那句“Sono un’altra”
不好看...
好像有一种有套路的感觉。
18岁的maria配得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形容词
一睇就觉得是真事翻拍。不过真拍得不怎么样。
无趣,无聊,无味。
一种存在于…群体性的病魇。足以令人大喊一百次“我也是”
挺幼稚吧,瓜还拍过这种片。不过确实会有那段误把插曲当真我的时光,当学会了游泳浮出了水面,轻舟已过万重山。
智商低了点
教育意义啊
求原著小说。
豆瓣分好低。成长的烦恼,如此残酷的表达。@意大利文化处
荡妇成长史 还带强行洗白的
感觉导演对女性有深深得误解!所谓"我一定要让他们认为我怎么怎么样"这不是独立,自我。反而他们怎么想我,我无所谓这才是。还有放纵自己算是一种报复手段吧,但是前提得是双方相爱。槽点太多太多,唯一好的点是,女主内心独白我爱你我爱你突然改变,意识到我不爱你,而影片结尾的重生有点强行,其实别人重新认识接受你容易,难得是经历过这些后自己重新接受自己。思考这个同志导演,能看到他对不是同性爱情的敌意。
感觉是基佬导演借女性视角意淫男人的
题材是好的,演员是好的,导演执行力差一些
被羞辱的青春初体验
看了《裂缝》又来看它,裂缝里的好美呀!!!这里的好嫩呀。。。电影本身嘛,一般般,就是傻乎乎的小姑娘做了什么一系列蠢事,最后成熟了。。就是这个尺度比较大。
还是作业太少
这哪里还是15岁少女该有的心态,简直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