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漏洞很多,却强行塑造成完美犯罪的样子,看得很气人。
角色们像一群又蠢又娘的懦夫一样,只知道大叫和哭。
房子有那么好进吗;配角们明知道有危险,断网关摄像头、拿出枪在家自卫,来一个杀一个不行吗,同伴都死了,还在视频聊天坐着就离谱,冲去警局不行吗。
还有那么多公共场合杀了就能安然退场不留痕迹?
把暗网罪犯写得无所不能,普通人写得像低能一样,故弄玄虚,当爽片看都感觉容忍不了漏洞。
解除好友2:暗网 (2018)7.92018 / 美国 / 恐怖 犯罪 / 斯蒂芬·苏斯科 / 科林·伍德尔 斯蒂芬妮·诺格拉斯漏洞多,看得很气人
网络安全恐怖片,让人叹为观止,原来恐怖片还可以这么拍,暗网背后的团队太强大了,让人细思极恐,全是套儿钓鱼直播。
全片节奏非常快无限反转,从男主蒙对了密码以后,一步一步进入他们设计好的陷阱,这是一场直播大戏,世界级黑客们的不法直播杀人游戏,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主角团们与黑客们的对抗太弱了,完全被单方面凌虐,还不报警,也不自救,被各种闯入单杀,弱的一匹,纯待宰羔羊,都这样了还一个个守在电脑前等着被杀吗?
太被动了,光天化日在家还能被强杀。
要是最后再来个反转,他们在演戏全都是假的,为了演给在屏幕前的每个猎奇观众。
“现代化新式恐怖片,科技与狠活儿,电脑屏幕里的恐怖片,黑客们操纵网络,信息化时代,大数据让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ps“摧毁黛西”(18个月女童)是臭名昭著的虐童片,出自彼得之手,是一个名为NLF的神秘组织,是恋童癖们的黑暗圣经,令人唾弃恶心。
“丝路网站”—Silk Road是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黑市网站。
还有“红房间”、“N号房”等网站依然存在令人唏嘘。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是第14场“游戏之夜”的控制台,庄家为被玩的主角们设置了各种盘口,比如:AJ会谈论几次政策问题,Matiax会哭几次,第一次杀人在第几分钟等等。
参与“游戏”的观众分布:第一是东京,第二是纽约,第三是洛杉矶...游戏结束后,观众纷纷在聊天室里打出“gg”“good game”“好游戏”。。。
这部电影是朋友推荐给我的,悬疑惊悚题材一直是我的最爱,所以也没太看简介,电影刚开始确实有的地方有点迷糊,毕竟是英文字幕,然后名字啥的有时候可能反应不过来,然而后半部分简直高潮迭起,我光眼睛和嘴巴就捂了好几次!
电影是好电影,可以是说高于很多恐怖惊悚片的水准,不过电影有两个方面确实引起我强烈不适!
第一个方面就是这部电影的结局设定。
其实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万能钥匙,两部结局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主人公心存良知,想要拯救别人,最后却发现一切不过是一场诱你入局的圈套,而带你走下深渊的竟然是你的良知。
应该说就是这个结局设定,引起我强烈不适。
电影的开头是男主偷拿了别人的电脑,是一部被放在失物招领很久没人取的电脑(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这不过是个圈套),确实男主并不是个圣人,但是自作自受远远够不上,不过是一个年轻的还不够成熟的大男孩,喜欢自己的聋哑女朋友,费劲心思做软件,却不够有心去学习手语。
其实是挺生活化的一个人物,有偷懒的一面也有努力的一面。
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普罗大众中的一员。
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发现了笔记本的秘密,发现了一群丧心病狂的人,发现了一个可能要被执行环锯术的可怜女孩,在被用女朋友威胁时,他并不只是想保全自己,而且真的试图想救自己的女朋友和这个女孩。
电影里男主并非任人宰割,他以为转走那些人的钱可以用来做筹码,来交换女友和那个被抓走女孩的性命,然而就是这个可以说机智的选择让男主真正陷入圈套。
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最可怕的莫过于越有良知死的越快,不只是说的男主,包括男主的那些朋友,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为什么他们那么多事,为什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少想一些,为什么就不能自欺欺人认同男主的借口,为什么还要去搜那个可怜的女孩,可能正是他们的良知不允许吧,不允许看着那些丧心病狂的人逍遥法外,不允许看着一个可怜的女孩遭受不应承受的莫大折磨。
尤其电影里男主最后死的那位在伦敦的朋友,在最后男主其他朋友都已经被杀害,那个人反而一直在保存证据,他没有想置身事外谋求最后的生机,也许他天真,甚至也许他最后向那些人宣战傻的可怜,但是那一腔孤勇和热血仍然让人敬佩,尤其在现在这个很多人都习惯事不关己的社会,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社会。
然而等待这个人的竟然是莫须有的罪名和一纸认罪书,杀人不过头点地,死了都还要背负不明之冤又是何等的悲哀。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令人看完感觉不适,正是因为如此。
整部电影里男主的贪心是一个引子,然而真正让男主和朋友陷入圈套,被设计,被杀害,甚至被诬陷的却是他们可贵的良知与善良!
他们可以选择置身事外,甚至男主的朋友也可以选择不管男主的女朋友,但是并没有,也许正是他们对那些暗网势力的强烈反抗才是暗网那些人所谓的游戏之夜最想看到的吧,那些无力的挣扎,无谓的正义和善良,他们不屑,嘲弄,甚至以之取乐,你永远不知道人性究竟有多恶。
而另一个引起我强烈不适的方面就是层出不穷的计算机技术了,代入感太强,最可怕的是电影中那些操作并不是空谈,自己仿佛也生活在一个可以被操控死亡和无所隐藏信息的时代,细思恐极,我想我应该会把我电脑的摄像头挡住吧,确实很多技术是双刃剑,造福人类也带来不可避免的隐患。
这部电影其实归根结底会这么震撼和刺激,除了电影中神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应该就是那个也许我们都听过,但是从没进去过的暗网了,关于暗网的影视作品也一直都有,这个题材因为一直非常具有神秘色彩和黑暗色彩而备受恐怖惊悚片青睐。
就算我是个美剧犯罪心理的忠实粉丝,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黑暗仍然在观影中令我窒息。
而更可怕的是,电影中的事情也许在现实中也存在,甚至我们所能看到的黑暗,也不过只是冰山一角……也许这就是我深夜看完这部电影,一直难以入睡的原因吧。
有些时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有些时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吧!!!
Ps:这部电影拍摄角度很特别,全程电脑屏幕,极具有代入感。
很有创意的设定。
信息化畅通的时代,我们如同裸体一般被信息海洋所淹没。
期待已久的解除好友2万众期待中,终于出现,第二部探讨了前些时间引起很大波浪的暗网,一个不可见,隐藏的网址。
随之故事的开展,虽然很容易让观众猜到结局,不过那种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情节还是十分引人入胜,五个好友通过视频聊天来进行故事的讲述,却没有那种枯燥无味的感觉。
说说剧情,男主将“偷”来的电脑占为己有,殊不知电脑已经成为一个定时炸弹,片中还有提及到同性恋者,她们是幸福的,好友们对于听到她们喜结连理的消息时,是感到高兴的…男主和女朋友之间的爱情也是令人羡慕的,爱情是没有界限的,追求幸福是没错的,最后有一点点伤心,为什么会这么残酷。
男主是自私的,不管是为了爱情还是友情。
几个好友好像也映射了生活中周围的一些朋友(自我感觉)电影在音效还有画面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尤其是在画面上,信号不好的画面让我们也等的着急,演员们的演技也是很在线的,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表现出的各种表情hhh也提醒了观众对于区块链这种东西,要尽早把握(笑笑)互联网发达的让我们措不及防,一天前你还在田间地头上唱着山歌放着羊,转眼就到了可以足不出户来和世界沟通,转过头来想想,到底互联网是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互联网。
故事的最后,电影也正在操纵者欣赏着,仿佛要出第三部的感觉?电影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应不应该深思一下呢?
个人拙见,各位全当解闷无聊之际的看点罢了。
这是我第二遍看了(忘了之前有看过),看了两遍,感觉有些不同,尤其是剧情让人吐槽的地方太多。
先不说暗网究竟有没有(我相信肯定有,但没这么夸张),其实看下来我觉得暗网也没那么神通广大,让人看了会到害怕网络的程度。
因为电影中,大部分刀人方法都是实体接触式——钻你、推你、吊你、撞你,并不是靠网络完成的,然而只要是需要现实的犯罪,那就有太多办法可以避免了。
第一,请学会报警;第二,请学会锁好门窗。
没有人觉得国外的房子是纸糊的吗?
我看的时候就感觉这不是讲网络科技的,这纯粹踏马是灵异片好吧?
那些杀手想从哪进就从哪进,想出现在哪就出现在哪,悄无声息,来去无踪,这个电影中达成“成就”的最关键,结果搞成了灵异事件?
我知道还有一个例外,就是AJ,他可以算是完全被通过网络玩死的,还是那句话,我不争论暗网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这么牛批的网络技术可以实时冲破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视频交流网站、银行网络、通讯网络、医院内部仪器、乃至地铁网络?
emmm……不用跟我提可不可以实现,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最大的硬伤。
既然是电影,咱们就来谈电影。
本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一切“成就”达成方式变成各种随机小概率事件的集合,又不是走的《死神来了》路线而是最终告诉所有人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就是最后那个“游戏之夜14”。
且不说杀手可以随时随便出现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的家都能进出自由不留痕迹;且不说任何一个节点主角或主角团的决策就会导致计划偏离要达成需要多少人手多么缜密的计算和计划,就像下象棋,相当于别人走了一个炮,你就算完了接下来的所有可能;且不说为了达成这部电影需要我们事先接受多少设定,好吧,就当这些都是设定。
那么问题来了,里面的每一个人的行动和动机是正常人吗?
为了推动剧情,电影里出现了多少违背正常逻辑的行为,如果要靠“工具人”推动才能达成整部剧情,这难道不能称之为电影层面的“硬伤”吗?
首先,这些人的屁股都焊在沙发上了。
明明知道有杀手已经盯上了他们,并且杀死了一个人,这些人就没一个人去检查门窗有没有锁好?
实在担心能不能拖点大件儿把门窗堵死?
……我知道有人会说黑客要求不能离开屏幕,首先,第一个亚裔离开后这边并没有什么惩罚;其次,黑人女离开了也没有惩罚;再次,用笔记本的那些,能不能带着笔记本去检查门窗?
这不违规吧?
后面都真相大白了,还在乎能不能离开座位呢?
黑人女为什么突然离开家?
既然都离开了,为什么路上这段空白没有任何报警和求助行为?
说到底还是剧情设置问题,你要真实,你就要符合人的基本行为逻辑,你不符合逻辑,就显得假。
男主都没去地铁站,她突然跑去干嘛?
一开始就要报警的是不是她?
AJ的死看似设计得细思极恐,但仔细想一想,一点点差错就达不到这样的结果。
要刚好被射击有几个条件?
——1,警察刚好打开门并且要看见AJ其人还不能看清楚(看清楚了就知道他根本没拿枪也根本不是撸枪姿势)2,AJ要刚好慢慢爬到楼梯口的位置不能近也不能远,近了能看清手上没武器远了打不中,不能是趴在地上或者趴在墙上的动作(这对我们很陌生,但对美国应该很常见吧,第一件事就是举起双手趴)3,才是那个咔嚓的撸枪声音。
要满足这么多巧合到精确的条件才能达成,不能令人信服啊!
当然还有很多这种,最后说一说男主。
且不说他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多么“提线木偶”,最后真把我看懵了,他骑车停下来跟女友说了这么多话,最后监控一看——横着停在路中间??
excuse me?不说他有多着急,应该说本能的人都不会那么停着不动,你说他在路边一辆车给他直接撞进路边店里面都合理,为什么要这么刻意啊?
不理解!
总而言之,要靠无数无法确定的巧合才能达成的剧情,无法称之为神作,只能称作“工具的自我修养”。
刷新24年度本人最佳电影,强推强推!
首先就是桌面电影这个形式,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还是去年保研时,当时觉得挺简单,就那么回事儿,只是了解并机械学习了下,并没有专门看一部完整的桌面电影来感受,本次观影体验是赞叹于这种电影形式的超高性价比:制作成本低(包括拍剪编导全流程,拍变成了零成本的录,搭景道具什么的比起剧情片平均值来讲都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录制的特殊性后期基本只剩了切和接,省去了调色音乐等等步骤,又由于放映时间和叙事时间一模一样(如果全片都是桌面电影的话),几乎就是简单切一点冗余镜头的事儿;编导成本低原因也是放映时间和叙事时间一致)、戏剧张力强(悬疑多、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导演引导性强(光标和电脑操作)。
能同时具备以上优点的目前来看只有桌面电影,本人决定若以后拍片为成本所困就讨巧专门做桌面电影。
编剧出了大力:整部影片反转多却逻辑性强,参见我夸了无数遍的《调音师》。
我们先在影音室,因为预约超时又转战旁边的形体房电视投屏,到十点以后书院又要下班又回宿舍一起看,坎坷又百折不挠的历程足以说明其引人入胜的本事。
美学上不知道怎么点评,桌面布置得挺易于叙事?
反正这么多元素想用一个电脑屏说清楚真的需要蛮深厚的功力,总之很不错吧,准备多看一些类似电影深入学习下。
马蒂亚斯,是个热爱编程的美国小青年。
有一天,他在打工的地方,发现了一部无人认领的手提电脑。
鬼使神差,他把这个电脑,偷回了家…他嘚瑟的对朋友说:这个电脑用起来特顺畅,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内存总是不足...
捣鼓了好几天,他才发现,原来笔记本里有一个隐藏文件夹,里面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视频:大妈洗碗、胖子跳舞、美女自弹自唱…
看到这些莫名其妙的视频,马蒂亚斯本想一删了事。
可是,他突然发现,最底下还有一个神秘的文件夹,里面藏着的,竟然是各种毛骨悚然的犯罪实录。
绑架、虐待、非法入侵,有人被绑在废弃的大楼里,有人被泼硫酸,有人被囚禁在小小的油桶里…
而这台电脑,可以链接到一个名叫“River”的暗网,上面有一大批有钱人,他们出高价,只为“观赏”一个陌生人被虐杀的全过程。
比如,花1000万美元,就可以抓走一个女孩。
再花点钱,就可以在她脑袋上打个洞,放点虫子泥鳅进去…
马蒂亚斯和他的朋友们意识到,他们不小心进入了网络里最肮脏、最黑暗的角落。
很快,他们发现,有个女孩成为了这些人的猎物,生命危在旦夕…
这部《解除好友2:暗网》上映于7月,目前豆瓣评分7.9,好于 96%的 恐怖片、 83% 的犯罪片,引起大量的讨论和争议...有网友说:明明没有一滴血,却看得人全程菊花收紧,后半部一直在喊卧槽。
电影不光光是吓人这么简单,好几处真的是心脏发颤,一万集《黑镜》的恐慌,也比不了本片来自现实的恐惧!
导演兼编剧斯蒂芬·思科,曾参与过《逃出绝命镇》《忌日快乐》《德州电锯杀人狂3D》等剧本的编写工作。
这部电影和《解除好友1》一样,都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电影画面基本都是视讯聊天窗口,所有剧情推进,全都安排在电脑显示屏上完成,在观影过程中,我不止一次以为自己的电脑被操控了、死机了、花屏了…而这些都是导演为了追求真实感,故意设置的。
这部电影的最恐怖之处在于:这种以虐杀为乐趣的暗网,是真实存在的。
什么叫“暗网”?
简单的说,就是搜索引擎都找不到的网站,需要特殊软件、特殊授权才能连上的地下网络…据说,暗网的数量,是“明网”(也就是我们日常用网站)的400-500倍,占据了网络信息的90%以上。
有人这么形容:世间所有的罪恶,都是暗网里明码标价的商品。
在这些见不得光的暗网里,充斥着各种骇人听闻、倒尽胃口的交易:毒品、器官、军火、人兽交、儿童色情视频、拐卖人口、机密文件…极端情况下,还会有:血腥残杀、虐待直播、活体实验…
在著名的恐怖片《人皮客栈2》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刚住进某东欧国家的酒店,护照就被扫进电脑。
借由暗网,被来自全世界的有钱人竞拍。
美丽的女孩,成为了拍卖的商品...
《人皮客栈2》剧照而这样的故事,并不只是恐怖片里的情节。
仅2017年,就爆出了多起关于暗网上拍卖人口、虐待、性侵的新闻。
以下新闻资料引自<每日邮报><新华社>等英国女模特Chloe Ayling,去年在米兰被绑架,卖家把她放到暗网上,以30万欧元拍卖,还公然宣称:全球发货,专人运送,欧洲包邮。
同一年,澳洲一名女性,在家里惨遭入室绑架,身上被挂上交易牌,放到了暗网上以供拍卖。
去年轰动一时的章莹颖失踪案,也有大量证据指向,疑犯与虐待、绑架、拍卖人口的暗网有着密切联系…事实上,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平等、自由的世界里,依然存在1000-2700万奴隶,借由暗网的广度和隐蔽性,人口买卖愈发猖獗…令人作呕的,暗网上甚至还有传播儿童性侵视频的变态...
《人皮客栈2》剧照去年,德国警方通过暗网,解救了一个被继父性侵长达10个月的4岁女孩。
这个畜生把自己蹂躏虐待女孩的照片,放在暗网上供人观看…还有个母亲,逼迫自己年幼的亲生女儿,和其他儿童一起进行色情表演,而最小的孩子,不过2岁…孩子们在视频里脱光了衣服,一边哭泣着躲避母亲的虐打,一边被迫按照着母亲的指令,做出各种下流动作,讨好着暗网上的看客…
《人皮客栈2》剧照2016年,北京也破获了一起19岁大学生利用暗网交换儿童淫秽视频的案件。
在这个罪恶网络里,活跃成员甚至会自制性侵儿童的视频,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不少偏远地区的女童,成了恶魔摧残的对象…而这一切骇人听闻的新闻,还只是冰山一角…
有资料显示,全球第一个暗网“丝绸之路”的创始人被抓后,“丝绸之路2.0”“丝绸之路3.0”冒出来了…全球最大的暗网平台“阿尔法湾”被铲除后,另一个暗网平台,用户数量激增了8倍…
英国人杰米·巴特利特,曾深入接触暗网和背后的潜伏者,撰写了一本名为《暗网》的书。
他指出:在这种地下世界,没有法律,没有监管,没有制度。
这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世界,人类的文明、道德和法律,形同虚设。
在电影里,美丽的少女、可爱的孩子、健壮的男人、见不得人的变态、为非作歹的有钱人、技术高超的黑客…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被暗网糅合在一起,成为了修罗场…这里是法外之地,给人类丑陋的欲望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成了禽兽作恶的游乐场。
因为你会发现,人类历史上曾臭名昭著的食人、奴役、虐童、杀戮等丑恶行为,并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消失殆尽。
时代在进步,文明在进步,道德水平在进步,法律制度在进步,但人性并没有进步...人性的黑暗面,只不过借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转移到了更隐秘的地方…如果,这世上真有地狱,大概就在那个地方!
与今年另一部大热的桌面电影《网络谜踪》不同,暗网利用屏幕叙事的形式展现的是一场包裹在悬疑惊悚类型片外壳下的观看游戏。
这种观看有两层含义,它既是文本内部围观这场杀人游戏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观看主角命运进程的电影观众。
如果不看结尾的话,这部电影貌似就是一部低成本的悬疑片,在探讨互联网隐私,暗网问题上也不算多有深度。
大量的惊叫,哭泣的特写镜头在视觉上也只像一部制作粗浅的恐怖片。
不过,有趣的是,影片结尾的镜头向观众揭示了所有这些对主角的谋杀,操控也都是一场游戏,本质上这就是一场大型的网络直播,而这种直播发生的条件就是屏幕上不断留言的观看者们,换言之,如果没有观众这种直播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影片的内涵也许不是单纯的网络安全问题,而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观看”问题。
也许有人会觉得电影里观看杀人游戏的观众是不可理喻且荒谬的,但其实这离真实的生活并不远。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趋势那就是个人正在逐渐成为被展示的对象,从社交动态的文字,到图片,再到短视频都在不断展示更多。
而这种展示一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展示的,而是为了观看者。
而随着内容不断涌现,观看者对于被展示的内容会形成脱敏反应,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够产生与观看先前的内容后同等的快感。
另外,当个人的主体消失成为被观看的对象后,人也异化成了一种景像甚至是奇观,个人生活的隐私和私密性消失。
而人们对于他人生活的介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介入是无同理心的介入,是一种审视和偷窥,观看者无形中认为自己获得了某种窥探他人生活的优越和上帝视角。
正如影片结尾那样,从人们的评论可以看出他们享受那场操纵别人的游戏。
在这层意义上,电影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偷窥他人的这种欲望究竟是人性本身还是被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放大?
本片的第一层观看即文本内观众对这场谋杀的观看,但是我认为还有第二层观看即文本外观看电影的观众对整个过程的观看。
其实电影观众所看到的与片中直播观看者所看到的内容如出一辙。
电影观众对于片中内容的反应恰好是对于自己的讽刺。
也就是说,其实当我们在观看主角所遭遇的困境时,我们也进入了这场直播当中,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是电影,这并不是真实的网络直播。
可实际上影片中的直播和现实中的直播本质上都是一种奇观和对他人的窥探,因此观众也进入了这场直播之中,而观众越是享受这个观看过程就越说明,我们其实也享受介入和窥探他人的生活。
所以,这就是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它就像现代互联网社会的一面照妖镜,观众在介入角色的命运的同时也介入了对个人生活的观看。
尽管影片在视听上略显粗糙,但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具有反思精神的作品。
桌面电影《解除好友:暗网》在国内获得了异常好的口碑。
电影里的最大的设定就是一个被黑客绑架的女孩,要遭受“颅骨环切术”的折磨。
这个“颅骨环切术”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实一点也不恐怖。
在20世纪(你没看错,这不是什么中世纪的黑暗手段,是20世纪!
),有一段时间里,还成为了医生救治病人的常规手段(所谓常规,就是不管什么病,最后的手段都是给你脑袋上开个洞)。
美国被刺杀的那个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罗斯玛丽·肯尼迪,就做过颅骨环切术。
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就是靠给人脑袋上钻洞而荣获该奖的。
罗斯玛丽她姐(左),她妈(中)和她,图片来自网络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一点也不血腥的医学史,请准备好纸和盆。
颅骨环切术的英文叫法有两个,穿孔Trepanning和环钻Trephining,都来自于希腊语钻孔、打眼的意思。
详细过程是这样子的:“把头盖骨掀开,在中心位置切割出一个方形开口,沿着边缘钻一圈小洞,就像邮票边缘的洞一样,或是钻成一个圆形。
使用的工具可能是由燧石、黑曜石、金属或贝壳制成的。
”——摘录《荒诞医学史》用一张不太恐怖的图片来显示治疗过程是这样子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环钻书指示图,来自《荒诞医学史》早年,就是可以上溯到新时期时代,到了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中国时期,实施这种手术主要都是为了去除颅骨受伤之后,掉进脑袋中的骨头渣。
后来头痛、癫痫、抑郁等精神疾病也用钻洞来进行治疗,因为人们相信,给脑袋上钻个洞,可以释放颅内的压力,就像高压锅一样要释放气压,不然里面的脑袋就会像高压锅里的土豆和牛肉一样,碎成渣。
钻孔教学图,来自《荒诞医学史》而且,那时候的医生们也相信,人得了精神疾病,是因为被魔鬼附了身,也可以通过这个洞把魔鬼放出去,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呢,一切还算正常,只是更进一步发展,觉得智商不足、痴呆或者疯狂是因为脑袋里有个“疯狂的石头”在作怪,钻开脑袋,用勺子挖出来“前脑叶白质”,智商就上线了。
当然,也可以用打蛋器、冰锥之类的搅拌一下脑浆。
16世纪初年的钻孔图示,来自维基百科不用说,这种手术的死亡率很高,几乎一半人都死了。
剩下的一半,癫痫或是抑郁可能治好了,智商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罗斯玛丽·肯尼迪从原来只是智商不足,最后就变成了这样,不能站立、不能说话,享受终身被人伺候的待遇。
到了20世纪,你别以为医学有了更进一步发展,发展的结果是,被钻洞的病人越来越多。
当时一位葡萄牙医生,就是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那个人,莫尼斯就复活古代的钻孔术,开始给人钻洞,把脑袋里的白色东西(白质)切除,还灌入高浓度的乙醇。
这个理念被一个叫做沃尔特·弗里曼的美国人看到了,简直是商机无限啊!
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精神病人越来越多,大概是经济萧条的缘故吧。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就达到了40多万。
“好多的头骨要钻洞啊”,当时的弗里曼应该会这么想,加上自己的改良(发明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个术语)和优秀的商业头脑,弗里曼大量给人钻洞,然后挖脑浆。
肯尼迪的妹妹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因为其智商只有4岁孩子一般,成为家族耻辱,所以找到了弗里曼给实施手术。
据说,一个4岁的孩子被继母嫌弃,虽然医生都说不是孩子有病而是这个继母有病,最终这个孩子还是被实施了钻洞,或者说是“前脑叶白质切除”。
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手术才逐渐衰败,被更为安全的药品所代替。
弗里曼在用冰锥切除白质,来自《荒诞医学史》知道了这个钻孔的历史之后,再回头看看《暗网》,发现也没啥恐怖了。
有钱人雇人实施这个手术,往脑袋里灌东西,脑袋又没有感受器官,好像也折磨不了人。
或许这个有钱人是肯尼迪家族,弗里曼的追随者,一个“好心”的医生?
参考文献:《荒诞医学史》维基百科Trepanning相关词条维基百科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António Egas Moniz介绍
这算什么暗网黑客,都是共济会水平了,全球同步斩杀,自带频率干扰,好tm牛逼啊,我好怕怕哦
暗网游戏夜:颅洞活物,坠楼,枪击,上吊,车碾,马赛克画外爆头……相似形式题材里面,这部并没玩出太多新东西
和第一部不是一个妈生的,把恶鬼变成暗网之后惊悚感提升不少,比上一部好看。
1、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足以让影像依存的载体形式;2、真实存在的暗网有着真实存在的恐怖,真实存在的恐怖嫁接到了电影世界的恐怖;3、每一种形态的世界,都存在日光照耀不到的暗黑处,网络空间的地下世界,是依赖网络生存的我们所避之不及的一隅暗黑处。
世界唯一网络禁区上线啦!高冷帅哥在线直播杀人,刺激高潮陪您嗨翻天!作为真实体验过暗网的“小学僧”表示,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可能的,尤其是真实性元素非常多,区块链,比特币等等,但是直播杀人是有夸大成分在里面,尤其是在盛世天朝,这几乎不可能发生。片中以一个非常特殊电脑桌面的角度去切入到关于网络安全的恐怖剧情,确实非常新颖,而且还稍稍满足了观众的偷窥欲,可以说从视觉和心理双重角度带给人恐怖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当下直播行业的崛起绝非偶然,本片与年初的《昆池岩》有异曲同工之妙。PS:MAC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嘛。
天上不会掉馅饼
emmm 没期待的好。这些黑客太嗜血了吧,为杀而杀。。这些手法里真正与电脑科技有关的,好像就地下室小哥了(好惨)。科技惊悚到后面都变成了无孔不入的信息窃取,PC就算了,连医院网络也??本来还以为小伙伴能一起急中生智战胜坏人的…偏重罪案,叙事的设计有点薄弱了。
社交网络 暗杀系 套路是,网络手段玩100种死法
套了一个“恐怖组织”的壳,借着网络发展越来越快的现状而营造出的一个正在慢慢像大众层渗透的恐怖预言。
当你对着电脑撸的时候,全世界可能至少有10万人在观看你的丑样。所以早在这个电影上一年以前我就把自己电脑的镜头给贴上了。给这部电影打五星不是因为他的质量,而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暗网的存在。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夸张,但真实的暗网比这部电影恐怖1000倍1万倍。虽然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但一个让扎克伯格都自保;让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监听系统的美国政府都无能为力;让IS都在上面做交易;让男性女性可以像黑奴一样在上面买卖沦为性奴甚至屠杀对象;让人肉,屠杀,私刑直播可以像淘宝二手货一样普及的地方,它的恐怖绝对不是豆瓣段子手能理解的,看到短评里还有很多人在嘻嘻哈哈的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在开玩笑。我只能唱一曲祝你平安啊,祝你平安!世界远比你想象的黑暗。
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还是不少。
电影的画面完全被抹去,剩下的故事就像一具毫无美感的骨架,直看得干渴兼作呕。(虽然说在电脑上看代入感还不错)
过于夸张了!按照这种技术程度,黑客可以控制地球了!此片和那些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电影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小成本+所谓黑技术的组合。暗网的确存在,但是暗网不至于如此!另外,你们发现不对,不早点下线干毛啊,等着别人来收拾你们,等着把自己的死相发给别人看啊!太不符合逻辑了,为了恐怖而恐怖,简直无聊!
这也叫电影?怎么就是弄不清电影和创意视频的区别呢?美国人很喜欢玩故作惊慌的恐怖屋套路,从《迷雾》就觉得有浓浓的劣质B级片感,令人厌倦。
把黑客吹的这么神么?
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作死和暗网集团的上帝手段
一般啊→_→
故事创意及悬念设置,都是上佳。几个好友陷入死局,从头到尾的不安,暗网被拍得让人毛骨悚然,代入感极强。如果有天,黑客控制你的微博微信,通过类似的手段去陷害你,去栽赃嫁祸,这个故事是极有可能在现实发生的。《斯诺登》式的惊悚设定+《人皮客栈》的血腥,从头到尾,都有着强烈绝望感。最可怕的不是惊奇故事,而是人心。
既然想拍得真实有代入感就不要搞什么反派一出场画面都会自动马赛克,脸书消息自带皮肤(参考QQ那种聊天气泡23333)还会自动消失同时还搭配屏幕抖动。还有各种自制鬼畜视频真是……蠢得真情实感,服了 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拾金不昧。是比第一部更有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