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前线

Подольские курсанты,The Last Frontier,Podolskiye kursanty,The Final Stand,致命最前线(台)

主演:阿尔乔姆·古宾,卢博夫·康斯坦丁诺娃,Igor Yudin,亚力克萨·巴杜科夫,叶甫根尼·戴亚特洛夫,谢尔盖·别兹鲁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叶卡捷琳娜·列德尼科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最后的前线》剧照

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7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8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9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0

《最后的前线》剧情介绍

最后的前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米兰达第三季白国王于成龙小魔女DoReMi小·秘·密新型劫匪皇后区的某处杀虎口冒险三人组突袭之丛林脱险我是谁2015迷失地铁离你有多远致命请柬虐心之旅命运之夜——天之杯Ⅱ:迷失之蝶幻觉之书黑寡妇一剪成衣第二季战斗妖精雪风珠珠的秘密第一季我的阿米什人双重生活狂怒的金佛东京24区非常浪漫腹黑少女贴身男佣遇见贵人那年时光安好心结千千忠爱无言我本英雄

《最后的前线》长篇影评

 1 ) 画面冷峻场面火爆

老毛子拍的战争片就是值得看,画面色调阴冷,场面写实冷酷,就是脸盲,几个主要男角色有点分不清,德军优雅冷酷,老毛子粗糙嗜血,还真能斗个旗鼓相当,感叹还是装备好才是王道啊,好歹苏军各种各样加农炮小山炮怼坦克,枪怼步兵,最后那一发是不是真那么重要,应该情节上再刻画的刻不容缓比较好,要不然好像因为强迫症非要打光一样。

挺怀疑真的这场阻击对莫斯科保卫战影响有没那么大。

感情线比较俗套,一路跳,可惜了妹子。

 2 ) 莫斯科的最后防线

2022.02.09

小伙子和姑娘们还没有恋爱就要上战场,而能够有一次接吻是那么美妙幸运的事,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孤儿长大的萨斯卡拉夫罗夫是个幸运儿,上战场的前一天得到了他心仪的姑娘玛萨的吻。

虽然为此和情敌塞姆贾金打了一架,被关禁闭,幸亏校长还记得他这个在头天训练时成绩优异却调皮捣蛋的兵,特意点名让拉夫罗夫参加先遣小分队,这让他踌躇满志,斗志昂扬。

德军突破防线,直逼莫斯科,步校和炮校学员被紧急征召去抵挡德军的钢铁洪流最少五天,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一切都是那么匆匆忙忙,妻子做了汤,在等丈夫回家吃饭。

得知消息急忙赶来的亲属们簇拥在军校大门口等待见自己的亲人最后一面。

军乐声中,父亲在奔赴战场的汽车上和儿子挥泪敬礼告别,场面让人动容。

第一场伏击战,步兵和炮兵相互配合,打了德军机械化先头部队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拉夫罗夫却严重违反纪律,擅自离开炮位,和步兵一起冲锋,和一个德军脸对脸的对峙,德军的枪也哑火了,而拉夫罗夫却紧张的扣不动扳机,被随后赶到的伞兵部队指挥官伊万·乔治耶维奇·斯塔克上尉击毙。

因违反战场纪律,拉夫罗夫从炮兵连被调往运输连。

五天后苏军坦克来了,阵地上一片欢呼,可是没有多久坦克又被调去应对更紧急的战场,而阻击任务也遥遥无期。

拉夫罗夫在战斗中负伤,他终于见到了玛萨。

正当苏军精疲力尽时,苏联新研制的秘密武器喀秋莎来到,喀秋莎一个完美的速射就摧毁了德军后方保障基地,为苏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一天时间足够修复战壕坑道,巩固阵地,补充给养和弹药的了。

同时斯塔克上尉带领侦察兵俘获了一名德军军官,得到了准确的情报。

德军俘虏大骂苏联人野蛮,用加农炮打步兵,向德军俘虏投掷手榴弹。

苏军大炮被调走了,喀秋莎也去支援给需要的地方了,步兵的艰难时刻来临了,一颗德军的手榴弹投进战壕里的女兵脚下,女护士盯着滋滋冒烟的手榴弹傻了,一旁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的的老护士快速捡起来扔了出去,化险为夷,生死就在一念之差。

撤退命令下了,拉夫罗夫、塞姆贾金、玛萨三个年轻人死在了最后的坚持中。

波多利斯克军校三千五百名学员参加了伊尔斯金防线上保卫莫斯科战斗,超过两千五百名牺牲,接受命令阻击敌人五天,却持续了十二天,将德军牢牢的阻挡在莫斯科前沿,从而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当远东来的增援部队和这些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勇士们交汇时,停下脚步,向他们致敬。

有人问“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苏联在二战时期的战争都这么被动和惨烈,好像总是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永远缺少战争物资,永远需要战士们用命去填,总是把一场战争打得像“战场肉磨子”,虽然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能不该死的就不要死,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是希特勒的闪电战没有给苏联准备好的时间,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

战争初期被动挨打的苏军只能用士兵的命去填,只能是战场“肉磨子”战争后期。

随着苏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开始战略反攻,一切变了,可以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了。

医生问校长很多为什么?

其实从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就是用这部分人来阻挡或缓德军进攻,为调集增援的大部队争取时间。

二战初期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德军机械化部队摧枯拉朽,势不可挡,苏军在主要战场上根本就挡不住德军的凌厉攻势,连连失守,成建制的被俘,德军直逼莫斯科,苏军已经无兵可守,只能从远东调防守日本的部队来驰援。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坐火车马不停蹄的跑,最快也要一个星期才能到达,莫斯科危在旦夕,莫斯科被占领将加剧苏联人民的恐惧心理和严重的打击苏联人民抗击纳粹德国的信心,因此权宜之计只能调集莫斯科周边一切可以使用的部队来做殊死抵抗,延缓德军攻势,等待远东的增援部队到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波多利斯克军校的三千五百名学员走上了战场。

 3 ) 2020年最好的战争片之一

讲述的是一个异常悲壮的故事:1941年10月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的3500多学员被派往伊尔金防线阻击德军5天来等待装甲部队增援。

然而支援部队未见踪影,这些年轻的学员在德军轮番的空袭轰炸,坦克部队的猛烈进攻下坚守了整整12天,直至全军覆没。

观影前我自然是对波多利斯克的故事一无所知的,他们大多不到或者刚刚过完20岁生日,是最易擦出爱情火花的年纪,在学院里几个炮兵会为一个护士醋意大发而打架斗殴;他们也是一群被遗忘的士兵,当德军坦克挂着苏联军旗从第三道防线后方来包抄他们时,他们兴奋得高喊乌拉,误以为援军到来。

宏观来看波多利斯克的学员们只是数百万人莫斯科大会战中的极小的部分,12天的战斗让他们所有的友情爱情都转瞬即逝,这也正是战争的残酷。

电影整体场面恢宏,战斗场面真实,虽然偶有过度煽情但不影响观感。

遗憾的是这部前不久上映的俄罗斯战争片不知道为何并未引进,资源灰常难找。

 4 ) 来自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孩子们

1987年吧,看过一本《莫斯科会战》的小书。

第一次知道波多利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名字。

在1941年德国法西斯冲向莫斯科城下的时候,他们曾经挺身而出。

当时有组织的苏联红军已经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方向陷入合围,莫斯科门户洞开。

波多利斯克军校的学员们被临时动员起来,紧急开赴前线。

他们承担的就是堵枪眼、充当人体盾牌的作用。

只要能够迟滞希特勒的进攻,为莫斯科保卫战赢得宝贵的时间。

他们都是未来的军官啊。

也许就要不了几天,他们就将走出校园肩负起重建红军、光复国土、攻克柏林的历史使命。

1814年反法同盟兵临城下,巴黎理工学校的学生们被动员起来拿起武器准备进行抵抗。

拿破仑在最后时刻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不会为了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

但是当1941年秋天兵临城下,面对肆意践踏人世间一切道义准则、违背人性良知的法西斯凶手们时,俄罗斯已经别无选择。

来自波多利斯克的孩子们临危受命、以身许国,最后慷慨赴死。

那时候,他们的年纪也跟我差不多。

再后来赶上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在国内公映,再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学员们的身影。

再往后,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

从此以后,波多利斯克的学校成为一个使我热泪盈眶的地方。

 5 ) Thompson芝加哥打字機

1924年NKVD透過墨西哥訂購了數百隻1921型打字機, 其中4隻被送去愛沙尼亞並在塔林地區投入實戰,形成1924年政變中雙方各自使用Thompson和MP18互轟的場景

帶著芝加哥打字機的蘇聯敵後游擊隊

前線作戰單位在PPD和波波沙產能還跟不上前線需求時,蘇聯接受了大約137,729支美援芝加哥打字機,許多一下船就直接送到前線單位,在本土產手提自動武器終於能大量生產後,芝加哥打字機才陸陸續續轉入二線單位和戰俘營守衛手上.本片唯一的問題是,最早一批美援芝加哥打字機還未抵達蘇聯本土且蘇聯所擁有的芝加哥打字機也只能是1921型.

 6 ) 我们也该拍一部中国学生兵浴血的南苑保卫战

南韩拍过一部名字好像叫《向着炮火前进》,也是说韩国学生兵,在朝鲜战役爆发后,守卫学校与北朝鲜浴血奋战的电影,据说也是根据史实改编的。

那部电影壮烈和惨烈也够格,主旋律神剧风不逊于咱们的电视剧。

学生兵几乎以一敌十,最后好像把敌指挥官都给干掉了。

南韩兵要是有这么猛,前期咋被干得那么惨,后期遇到神兵天降的志愿军更是挫得渣渣。

拍个电影遮羞下罢了。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学生兵战斗原型了解不多,仅靠结尾字幕草草认知。

不过整个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前赴后继壮烈牺牲,用伟大卫国战争来概括,并不为过。

对二战史有所了解的同学对苏联的战争过程必须要致以崇高敬意。

近些年有一种被带节奏的说法好像美国是反法西斯的中流砥柱。

这绝对是对苏联的最大的无视。

现在俄罗斯作为前苏联法统逻辑上的继承者,好像开始着力宣扬二战中苏联各民族可歌可泣的史诗般的英雄事迹。

围绕布里斯特要塞保卫战,斯大林格勒的片子都有好几部,近年来的《卡拉什尼科夫—AK47》《女狙击手》《潘普洛夫28勇士》《猎杀T34》等佳作频出(《勒热夫战役》还没看),包括《这里黎明静悄悄》重拍版等。

都在努力向世界正名着自己才是那个中流砥柱。

而且俄罗斯拍摄这些电影虽然也都有些主角光环加持的神剧风,但相对来说,不管是战争惨烈和激烈场面,还是还原战损比的大概其上,还是尽量能做到客观。

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因为有对苏联意识形态的检讨,所以也大多能直抒胸臆,具体尺度和立场就要看导演自己的屁股了。

但对于民族团结一体的共同战斗的整齐意志一点都没有含糊。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不是主义或灭国之战,而是亡天下的民族战争。

所以不管是斯大林领导的,还是谁领导的,战争本身具有无可辩解的正义性。

就好像我们的抗日战争,不管是老蒋领导的正面战场,还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都是构成民族抗争的伟大的一部分。

俄罗斯对前苏联如此唾弃,尚且能走出狭隘的意识形态判断而对于历史本身给予最大的尊重和敬意。

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我们的历史佳作也有不少,烂片和神作就更多了,最后已经演变成打鬼子的内娱狂欢游戏了。

前几年的《八佰》算是很有诚意了,不过看到国旗都打马赛克和裁剪掉的阉割画面,真的觉得荒谬,如果是这样,先辈们嗷嗷地冲什么呢。

我们的今天又是为了一个什么过渡的口号在嗷嗷打鸡血呢。

关于学生兵战役的素材,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过程中的南苑战役,其历史悲愤和惨烈程度比苏联的南韩的都犹有过之。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个多么落后的国家,识字的才有多少?

军校的学生兵那都是未来的指挥官是军队的魂魄所在,然而其驻扎地,就因为大汉奸潘毓桂的出卖,被日军偷袭,赶来增援的佟麟阁,赵登禹将军牺牲。

1700名学生兵仓促迎战,枪才摸了几个小时,很快就打成了白刃战。

一天之间阵亡1100人,只有600人突围。

未经系统训练,十几岁的学生兵尽管热血奔腾,死战不退,拿人命堆砌,战损比大概连10:1都不到。

10条学生娃娃的命也未必能换一个鬼子,那都是咱们民族的元气啊。

今天看《最后的前线》的时候,就不住地在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该好好纪念下我们的先辈。

都是热血男儿,他们是不是也该配享个英烈的庙号。

配在大银幕上英姿勃发,血染风采,他们虽然不是以一挡百的战狼,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的大好男儿。

他们真的是用热血头颅身躯筑就了守卫我们民族的伟大长城。

2023年9月27日0:09

 7 ) 老毛子的欧洲二战电影自动加一分,诺曼底之类yy片靠边站。

美国功劳明明在太平洋,非要去欧洲抢功,拍的电影把年轻人忽悠傻了,以为欧洲战场还是美国人打下来的,错!!!!

基本数据,苏联先后消灭200个德国前期精锐师,美英法联军打了10个,是不是很震惊,美国人吹上天的诺曼底登陆,最惨的奥马哈滩伤亡3500,另外的登陆点加起来伤亡2000,苏联抗完西线抗东线,国民总伤亡2000多万,现在还是我国好基友,美国各种欺负人不用说了吧,在座诸位是不是已经不想看拯救大兵瑞恩了反正我是不想看了

 8 ) 极端真实的战争电影,为什么苏联二战时期的战争都如此惨烈-《最后的前线》

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苏联在二战时期的战争都这么被动和惨烈,好像总是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永远缺少战争物资,永远需要战士们用命去填,总是把一场战争打得像“战场肉磨子”,虽然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能不该死的就不要死,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虽然那时的战士们心怀崇高理想,勇于为祖国献身,灵魂高洁的像北风中的白桦树,但是生命就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1年在莫斯科城外发生的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上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派遣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到伊林斯基构筑防线,和苏联第43军的部队一起阻止德军前进,这些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整整抵抗了近两周的时间,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大多数永远留在那里,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员在战斗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血脉永远融合在一起。

本片拍摄手法非常干净,色调明朗,战争场面极端真实,士兵充满阳光朝气,灵魂纯净,女战士符合印象中的英姿飒爽、干爽明亮,漂亮,最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使用的道具、枪械、战车、大炮都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找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滥竽充数,极为难得

影片起始于炮兵学院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训练,学员拉夫罗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打断了坦克模型的吊缆又闯祸了,好在院长没有处罚他,远处的卫生员玛莎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和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默默地爱着玛莎,两人互相竞争,结果因为打架违反军纪,共同被关了禁闭,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190公里,莫斯科周围没有别的部队,为了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万般无奈之下上级命令院长带领这些预备军官学员建立防线,而此时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举行舞会,享受生活、爱情的甜蜜,院长紧急集合学员宣布命令,立刻出发,拉夫罗夫和玛莎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彼此的牵挂、义无反顾的踏上战场。

行军途中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虎口余生又遇到了自己的特别行动分队,出于谨慎差点打起来,消除误解后双方合作埋伏在德军必经之路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有效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自己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失。

赶到阵地后由于时间过与紧急,阵地根本没有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院长大发雷霆也于事无补,只能加紧时间构筑防御阵地,此时位于华沙公路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开始进行惨烈的战斗,德军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阵地一片焦土,造成苏方极大伤亡,拉夫罗夫受伤被后送到战地医院。

被分隔于华沙公路上一道桥梁两端的德军和苏军,为了争夺桥梁的控制权,进行着反复的拉锯战,战争残酷而惨烈,最后苏军学员不顾危险,牺牲自己的生命炸毁了这座桥,拉夫罗夫深知战争的残酷,不待伤好就偷跑上前线。

苏军使用战场新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炸毁了德军后方基地,有效延缓了德军的进军速度和打击强度,但是战争没有停止,面对极大的悬殊实力,战争消耗和物资短缺,人员损耗又不能及时补充,支援力量又不能到位,苏军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都先后被德军突破,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战场成了真正的“人肉磨子”。

班长和拉夫罗夫还有玛莎在最后的坚守地点被德军坦克击中全部牺牲,苏军终于接到撤退命令,支援力量赶到,在缺少战争物资的情况下,原本需要坚守三至五天的战斗学员们坚守了十二天,经此一役,学院三分之二的学员损失殆尽。

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支撑这样的战斗啊,本片的战争场面也太真实了吧。

 9 ) 尤见白桦林,不见年轻的人们

1首先,谈一谈为何看这部影片。

是在微博上看到电影片段,剑拔弩张的两队人马,一队是军队,一队类似民兵,对峙之间,民兵队一名成员耶罗夫认出军队中自己的好兄弟拉夫罗夫,自报家门后放下枪紧紧相拥,两队人马随之放下戒备。

一看评论,是毛子的战争片,果断找资源,下载,观看。

毛子在战争片上,从来都很会,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2影片从军校训练开始,我们的男主角拉夫罗夫爱慕女军医,与好兄弟塞姆贾金相约,都不主动,看女军医会选择谁。

结果我们的男主角拉夫罗夫违背约定,以一朵小花换取香吻。

这里夸夸军医大妈,她心痛这些孩子们连恋爱都没谈过就要准备上战场,因此,她找了个电话响了的借口,给一对年轻男女留下美好的时刻。

逃离战场的民众与奔赴战场的士兵们逆向而行,路边大妈驻目凝视年轻的士兵,她们是否想到自己的儿子?

简单的画面,却让人心中思绪万千,心酸潸然。

军校生在奔赴前线的途中遭遇敌机轰炸,毅然开走燃烧着的弹药车的士兵特拉琴科,他只说一句“我得把它开走”,随后弹药车爆炸……所幸他成功跳车逃生。

3拉夫罗夫念死去战友的名字时,真的泪目啊,拿起枪奔赴战场的小伙子们,再也没有回来。

简陋的群葬,鸣枪致意,纷纷而落的树叶,滋养着这片土地……来不及悲伤,同志,我们身处战火之中啊。

4我喜欢阿约什金中尉同志的形象,因为帅,哈哈哈。

中尉人物形象非常鲜活灵动,也非常具有同理心,非常有人味。

面对打架的拉夫罗夫和塞姆贾金,他决定放他们一马,虽然塞姆贾金并不领情说出实话让自己和拉夫罗夫都被关禁闭。

面对涌来送别的军属,他诚挚劝阻,但见到自己妻儿后,深情拥抱妻儿,国与家,他已经尽全力顾全。

直到最后,已经接到撤退任务,阿约什金中尉仍呼喊塞姆贾金打算一起打掉敌方坦克,发现塞姆贾金已经牺牲,中尉坚持打掉坦克,本可撤退的拉夫罗夫与女军医放弃撤退,协助中尉,战到最后一刻。

5三千五百名学员,二千名牺牲……白桦林仍然纷纷扬扬,当年那群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现在又在哪里呢?

 10 ) 话剧团表演

老毛子战争片和阿三片基本都定型了,一看就是毛片,场面太烂,最后辣么多炮弹加上手榴弹在小木屋里爆炸只冒了个大呲花一团烟雾,小木屋居然屹立不倒,实在不敢恭维,实在凑不出一百四十来个中国字来吐槽这毛片了,害我十来块买了张碟,看完浪费时间。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后的前线》短评

服化道很用心,努力去还原时代,苏联黑也不见了,你甚至能从台词里听到苏联的歌颂,战士们甚至还开了共青团会议。但影片最大的问题是节奏,张弛无度,重点不突出,感觉像迷你电视剧剪辑或电视电影,136分钟的电影所表达出的情感远不及《莫斯科保卫战》里短短几分钟的波多斯克学员们“乌拉冲锋”。

7分钟前
  • 苏斯洛夫
  • 还行

炮兵军校的形象就这么立住了

8分钟前
  • Nerorosa
  • 力荐

观看期间有几次出戏是因为双男主的演技,他们都出现了长时间瞪眼的画面,但是我没感觉那时需要这种表达强震撼方式,而且奇怪的是瞪眼时眼球视线看的不是对方,算是小毛病。电影里战争片的很多方向都做了,但是都只到好的程度不是特别优秀。可能和这种死守战不好拍“大场面”有关。结局非常毛子,没办法,卫国战争太惨烈,死亡率就是这么高。

13分钟前
  • 日日的小话筒
  • 推荐

7分

15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还行

历史应该铭记,英雄值得缅怀。但电影一般,真的很一般。

16分钟前
  • 喜多啤哩
  • 还行

感情线拍不对把整部片搞得很恶心

18分钟前
  • Destruction
  • 较差

作为电影无功无过,但,well,如果是为了纪念故去的士兵,倒是合格的

21分钟前
  • 你的于勒叔叔
  • 还行

苏联版本的“主旋律”影片。

24分钟前
  • 夏日走过山间
  • 较差

莫斯科保卫战里著名的波多里斯克步兵学校,把未来的军官都送上一线,悲壮!还好感情戏抢戏不多。援军恰好是另一部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里的316步兵师。莫斯科战役里的英雄事迹太多了。

29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最近老毛子正在风口浪尖上,发起战争这种事怎么说都是理亏的。现在看老毛子这些主旋律的电影,好像更多了一点讽刺意味。

32分钟前
  • sunking
  • 力荐

毛子有些片如果抛开狗血爱情戏,但从装备和战场还原度还是很👍的,并不是抗德神剧,也没有过度抹黑敌人,比如三号坦克遇袭倒档撤退,还有伪装成苏军坦克混过防线都非常体现战术素养

35分钟前
  • greatabel
  • 推荐

挺好的题材,就是编导摄的手法和技法有点low了。俄罗斯电影还是稍显稚嫩啊!

36分钟前
  • 图图主教
  • 还行

三星半,俄式的青春战争片做得还是不错,主旋律和燃比较兼顾。

3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年轻学员前仆后继守卫家园

42分钟前
  • '﹎|零¨ヰ
  • 还行

1.战争的残酷程度超乎想象,人类有责任超越这种残酷的战争范式。2.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危机感是距莫斯科只有200公里的缓冲区意识。两年后发生的俄乌战争以及远距离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让基于缓冲区的战争力量失去了意义。3.无人机,人工智能让战争范围和烈度变得高度可控,信息战,网络战则通过干扰让战争无法实施,技术在降低战争的惨烈程度。

46分钟前
  • 人闲桂花落
  • 推荐

轮战争片的真实性,爆炸、表演、人物力量,我们查了几条街?我看进去了,而我们的战争片,近年来除了集集号我都没想起来,还有什么能够进入电影?演员浮于表面,油光满面,导演不会讲故事,发起狠来就是5毛特效手撕鬼子!哎

50分钟前
  • xiangkaiad
  • 推荐

好故事,拍的差了点东西。

52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后面有点崩

53分钟前
  • 此人坑人无数
  • 推荐

抗德神剧

55分钟前
  • 多轨透
  • 很差

主旋律抗德大片。插了好多情感戏,很臭,很长。人物刻画当然是,高,大,全!要是苏军战力这么牛x,开战第一周何必白送了70万苏军呢?

57分钟前
  • grqx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