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中的马
季风中的马,Season of the Horse
导演:宁才
主演:宁才,娜仁花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Mongolian年份:2005
简介:你不想去的地方, 马不可能把你驮去, 但你想去的地方, 就必须得马驮。所以, 在今天看来, 马已经不是蒙古人的理想, 而是实现理想的工具。”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也是蒙古人在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 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影片把人文关怀的镜头, 对准了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的草原上一个视草原为生命的普通牧民“乌日..详细 >
导演盯着我看 还是挺有范儿的
脱下祖先的战袍,穿上城里人的衣裳。不想去的城市,留不下的故乡……
4.5。十年前在“蒙古青年论坛”有人推荐,不想现在才看。草场承包、禁牧、气候变迁和市场化是背景,民族国家的力量一直在场,最后落于放生仪式作为文化象征的悲歌。然而不懂蒙古史和生态人类学,仅以现代化的思路来理解,是相当片面的。在此推荐郑少雄老师的一篇文章,“草原社区的空间过程和地方再造——基于‘地方—空间紧张’的分析进路”。
多麼好的民族題材電影,看完後令人爲民族文化在中國的處境感到憂傷,這個不管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都是一樣令人哀傷的處境。
乌日根穿着破盔甲 骑着白马 垂头丧气的回来 有点魔幻~
没有戏剧处理,但是很舒适
季风中的马,也就是时代背景下的草原人民。观影过程中一度愤怒到哭了。乌日根和英吉德玛,就是我认知中典型的草原上的父亲与母亲,人物塑造很棒。
不错
片头好长的定镜头 坚守什么?不搬到城里?红红绿绿的汉人携带商品入侵 马:在蒙古题材电影当中的不同内涵 孩子为马倒地哭的撕心裂肺的,“把马卖了吧,”“那你把我也卖了吧”没有突破经典的二元对立 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姿态 好真实的感觉- - vs香港当今电影,怀旧,呈现独特香港性的香港。全球化与地域
酸奶稀得像米酒……真想尝尝。
导演替这个片子减了一星
拿本片和《老狗》对比观看的话,简直分不清蒙古族和藏族的区别了。电影本身都不错,但作为独立影像,又太想当然了,换言之,这种电影确实可以复制,刻意放大民族性的朴实纯粹,照样会沦为噱头。
静默与妥协 被震撼了。
2.5//果然即便是电影 也要在表意上找创新点
05年上映的,但是视听完全是六七十年代的格调,配音太造作,唯一好的是音响效果很有小时候电影的音响效果,但是画面和配音还有表演太老套,看不下去,看了二十分钟,真的受不了了这种老片子的老调调。
这样的电影就该在大课堂上大家一起看,有氛围有思考~喜欢海报上这个画面,喜欢男女主人公“你看着给吧”的老实与毫无心机。简单的思维逻辑,反而更贴近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状态。
反映底层的生活的片都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白马永远是自由自在的象征~
反抗挣扎之后的无奈...
一定要找到蒙语版的再看一遍
草原上的唐吉柯德,最后屈服于时代了,这个雪微不如白云之下了,要抗争到底的才是悲剧型骑士英雄,不过没太仔细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