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岔口》带来的只是岸西对黑帮体裁的有心无力,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七剑》险遭《英雄》式的恶评围攻,当《世界之战》的突兀结尾再也唤不回《独立日》的震撼,当《神话》没有了《秦俑》的苍凉凄婉和《我是谁》的紧张幽默,2005年似乎注定是失意电影的一年。
不曾想,还会有《童梦奇缘》。
少有的好故事:男孩小光陪作为第三者的母亲一块服毒殉情,母亲死了,小光没有。
出于对母亲的怀恋,小光一直对父亲和后母充满怨毒。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光从怪博士那里偷来了可以快速长大的神奇药水。
神奇药水让小光一夜之间变成了大人,可以离家出走到朋友家借宿,可以和老师谈恋爱,可以作弄讨厌的校长,可以报复“可恶”的后母,小光似乎得到了一切想要的东西。
当小光不再以孩子的身份同父亲,后母,校长,老师对话时,他也理解了他们的苦恼,深切感受到父亲的爱,后母的辛酸。
但当他终于原谅了父亲,后母,哭喊着要求怪博士让他变回小孩的时候,却已为迟过晚,因为生命的过程无法重复。
最后,因衰老而接近死亡的男孩用自己真诚的爱挽救了家庭的离散,依偎着后母渐渐老去……。
轻松幽默的电影前半部分一直的让人沉浸在儿童片的纯真欢乐之中,漫画式的人物:冯小刚饰演的怪博士,有趣的大雄及大雄的家人,可爱的女老师。
漫画式的生活场景:小光巧遇怪博士,经神奇药水浇灌的树种一夜长成苍天大树而引来记者搞笑的采访,忽然变大的小光同老师夜宿实验室等等。
诙谐而不造作,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随着剧情自然的进展,影片在后半部分开始涉及现实问题:第三者插足,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中年男子面临的生活困境。
影片最后通过日渐衰老的小光再也无法变回小孩的残酷现实,向观众揭示出生命的过程不能重复这一客观规律,以此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部儿童电影,《童梦》能够为我们揭示时间如此深刻的这一主题,实在是难能可贵。
继续向深处看,时间就是生命,《童梦》其实是一部讲述生命的电影,更具体的说:《童梦》是一部讲述普通人生命的电影。
在影片中,我们不但能从幽默诙谐的剧情中得到欢笑和放松,同时也能在严肃的主题中探究出生活的奥秘。
个人认为影片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生活内涵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人类需要沟通,大人们不要等孩子完全变成大人以后才和他去交流,那样,可能已经太晚了。
沟通是平等的,不应受到年龄的限制,大人应该学会和孩子一起高呼:理解万岁!
第二,每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走向死亡的倒记时,但由于这个倒记时是一个太过缓慢渐进的过程,因而常常被我们忽视了。
小光的骤然变大,陡然变老其实是每个普通人漫长的人生镜头的快放,生命的过程不能重复,也不需要重复,不要等我们老去才去喟叹前尘多愧,今生有悔;不要让家人,爱人,朋友再去等你。
时间已经不早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随着时光的流失,人类最终无法抗衡衰老和死亡,帝王将相也好,巨商大贾也好,英雄好汉也罢,任你位高权重,富甲天下,才德盖世,终究难逃一死。
所以,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皆只是过眼云烟,这些东西都无法改变人类对死亡所产生的大恐惧。
唯有爱,真挚无私的爱,才能使死亡也就变成一种坦然。
小光能依偎着“母亲”的老去,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让我们真诚的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吧,因为爱的光芒,世界变的温暖。
人生有迹,岁月无痕,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这是《童梦》最想向我们表达的东西。
虽然都是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
在大片风行,技术形式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童梦奇缘》通过童话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轻松有趣的形式探讨了时间这一深刻主题,并以此关照现实生活。
全片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既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又避免了假大空的说教,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感谢陈德森,感谢华仔,感谢黄日华,感谢莫文蔚,感谢应采儿,感谢林家栋,感谢冯小刚,感谢张同祖,感谢剧中倾情演出的小演员,感谢为参与电影《童梦》制作的所有电影工作者。
他们用勤劳和真诚为我们打造出今秋最美最暖的“岁月童话”,让我们找回了全家人一起看电影的愉悦和幸福。
最后让我以一首优美的诗歌结束对《童梦》感慨吧,同时愿以此与所有热爱生活,热爱电影的朋友共勉。
岁月 ——给X•Y 骆一禾 岁月 从雪白的大理石像 和宏伟的壁画上 一片片剥腐蚀 岁月 在柔和的嘴角 和英雄的史诗上 卷曲了 爱人的手指 和冬天的树枝 一起变得瘦削 再也听不到 熟识的海在呼唤 因为波浪们 已经消散 聪慧的额角 不是也像黄河上的悬崖一样 风化了吗?
多少个梦 如今也只在 泥土里埋藏 象葬在琥珀里的小青蝇 像雪山化石里的三叶草 少女鹿一样灵活的姿态 也许只能 从化石里得到分析 再现出来 放在博物馆的黑丝绒上 呈现出 没有弹性的美丽 安详地坐在 倒卧的圆木上 一些低矮的香蕈 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岁月是无情的 然而很难说它残暴 生命是无限的 虽然也略有不同 将来 也会有两个朋友 在日光里去上学 也会有一首诗 吟咏辽远的岁月 也会有 广大的胸膛迎着风雪 坚定的手握住舵轮 明净的眼睛 将会彼此注视 以另一个我和你的形体 谈论着现在的 我和你 甚至也议论着 少女 小青蝇 还有三叶草 2005年10月4日 小马于昆明寓所
人生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他不能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
家,一個和諧的地方,少了誰都不行。
家庭成員就要相互包容,交流溝通。
無論他人遇到神馬困難,我們都要需主動幫助,克服難關。
就好比《缺宅男女》中的關家一樣互幫互助,共度難關,享受幸福,親情是珍貴而又牢固的。
<童夢奇緣>整體氣氛有著<大魚奇緣>的濃厚影子,本來有點不屑,可中場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逆轉,做得到一般港片所缺的心思,即時令印象分大增。
就算兩片真的相似,中間總算有變奏,<童夢奇緣>仍然值得一看。
老實的,<童夢奇緣>不是新酒也不是新瓶。
關於戲中黃日華與劉德華之間的父子情,編劇出乎意料地沒有用上戲劇化的方式去陳述,只是淡淡的,透過簡單的對話去表達。
不誇張,不煽情,令人看得舒服。
兩男角的表現亦十分稱職。
有說劉德華沒有杜琪峰就不行(就算是<無間道>,筆者覺得劉的表現亦只屬一般),但看劉在繃緊的老粧下演出的內心戲,他應該在杜琪峰的戲以外找到了出路。
黃日華也徹徹底底地放下了電視劇的演出方法,把角色演得內斂、自然而有說服力。
說回戲的本身。
港片一向以娛民為大任,要好笑要大場面要搞大龍鳳來取悅觀眾,而<童夢奇緣>則在娛民與“有話要說”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如前述的,劇本編得有功架,出色在於其淡而仍有戲味,港片中實屬難得。
為一美中不足是所謂的CG場境與畫面處理。
香港的CG跟世界級水平仍有一定距離,與其獻醜,不如藏拙。
硬繃繃的電腦合成畫面,不能令人眼前一亮,卻會破壞氣氛。
再者,陳德森在畫面方面沒有太多考慮,令視覺上未能與劇本完全配合。
就算戲軌再平淡,畫面都必需經過設計,因為簡陋與簡單只差一線。
以如此龐大投資去拍攝一套小品,誠意可嘉,同時亦顯示出他們對劇本的信心。
<童夢奇緣>雖未至無可挑剔,但絕對算得上是本地出色製作作。
香港就是需要更多這類型的電影。
18岁的你还记得吗?
很多小孩都渴望长大,长大了就能自由自在。
记得我小时候希望赶快长到18岁,这样就可以真大光明的去网吧,真到了18岁那天,其实用不了多久就会觉得还是18岁并没有什么不同!
剧情:影片中12岁的光仔(刘德华演),因一种神奇药水,意外让光仔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光仔(刘德华饰)长大的梦想成真,但是光仔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在不断衰老,他得一生从此只剩几天的时光,但他无力会改,余下的时光他让父母重归于好!
在继母的怀抱中死去!
记得12年前学校组织看电影,当时全校的人密集的排布在操场上,本来空荡操场人慢慢人多了起来,当时并不懂看这部影片的意义,整部影片看下来,就记住了饰演神秘人(的一句结尾时的话:“可悲的是人生不可以重来,可喜的是人生不需要重来。
”12年前的我只是对这句话很疑惑,无法理解他得含义。
因为很多人都是会为过去的错误而感到遗憾,想要改变过去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事,不过看过《蝴蝶效应》《时空恋旅人》你就会发现,人生确实不需要重来,就算从来也只是换了其他心心念念的遗憾而已!
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的人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错误交织在一起,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记得《西游记》中有一段,取经众人因为唐生忘了帮老龟问年寿而导致经书全湿,晒经书的时候导致了部分粘在石头上,后导致经书残缺!
一心想要取经的唐僧也没有完整取回经书,如果人生有遗憾,请放心你生后有很多人和你一样!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很小的时候看的第一遍,当时很喜欢,当然吸引小孩子的时故事本身的奇特——突然的长大的树,突然长大的人,奇特的色彩变幻;小孩子没那么会听道理的——什么老爷爷的道理,人生的悔悟,时光的不可逆转。
最近一年,关于这部片子的映像又开始偶尔冒出来。
当然,并不是因为想到里面的某些话,想到的依旧是突然长大的身体。
之所以想到突然长大的身体,也是因为来自一个闲扯时的猜想——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小孩子,不过变换了身体的年龄和外套,以及在模仿中学会的角色扮演(对于“模仿”一词并无贬义,模仿就是顿悟外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部分受“斯坦福监狱实验”启发,所以扮演也并不是指虚假的自己)。
所以突然,很想知道,电影里那个变换了身体的孩子是如何具体的做每件事——如何与人讲话、如何看风景、如何走路、睡觉、吃饭、生气、走神、、、、、、;于是刚重看了一遍电影。
我的想要知道并没有得到解答——华仔的演技;但是发现在开头影片里所用的手法还是很到位的(外行的我胡乱说的),譬如:开头"小孩准备扔掉妈妈给的雨衣,因为看到喜欢的老师,便匆匆向后退,碰到垃圾桶和怪爷爷,怪爷爷手里的药洒出来水滴了几滴在杂树根上,树根就长大"这短短几秒但内容丰富、节奏严密的镜头;怪爷爷给小孩将药的制备时,人物背景生动的变化,其实非常到位的还原了“小孩在听说新奇事物时,脑子里会自然地被激发奇妙的想象,而且这想象的颜色就该非常鲜艳”这件事;以及在特效受限的年代,巧妙如何用盖在身体上的报纸表现小孩身体的长大(虽然只是鞋子破了,T恤和裤子没破是个bug);甚至采访时,几个配角(超出主角)的表演等等吧;以及通过几次夫妻争吵,让故事真相浮出水面的耐心,而且,争吵过程两个的人表演很到位,一点没有为了要交代故事背景而交代的意思。
但是,导演想要讲的道理其实并没有讲得特别好,那些道理出现的时机其实应该是成熟的,但是有点为了说这样的话而说这样的话的不自然感,大概是太想将自己领悟到的一些观点讲出来(这是可贵的!
),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去讲好观点本身(其实里面有一部分的场景,设计地非常有耐心,但是有的镜头语言又比较粗糙了);结尾其实有点匆忙,虽然小孩子也想说服别人,但是别人可能并不是通过语言而可以被说服的,譬如里面妈妈、爸爸其实所有的困境就应该是即使拥有大人的身体的他所能理解的,但是不需要通过直白的话来表达里面的人相互理解了——这其实是失真的,也许应该通过更好地几个镜头的设计——譬如看到短信时,爸爸脸上应该有的更多的微妙的表情的变化来反映心里过程的变化。
里面的人物设计出来了,他们就不仅仅应该属于导演,也不会是为主角服务的,每个人要表达的东西都在他们自身的身体里——动作、行为、话、表情。
嗯,有可圈可点之处,只是多么希望讲故事时所有的愿意花耐心设计所有的细节。
然后,看完之后,感觉很难受,其实有点悲观的一部电影。
渴望长大,长大后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一切幸好是无法超越现在做出切实的想象的,这失真的想象呀——才给人更多的希望,不是吗?
并非不能接受人生不能和不需要重来这件事,只是想到,如果让孩童的我去接受这件事,那个孩子该多难过。
求推欢乐的音乐吧。
这片子并不是十分讨喜的作品,情节简单可以预料,如同曾经读过的寓言:年轻人永远向往成年后的岁月,认为只有成长才有自由,才有随心所欲,而只有自己成年之后,才会体会那许许多多的不得已,才会愈加怀念一去不能重回的童真岁月。
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幼年时期做过这样的梦吧。
希望快快长大,可以离开家,可以追求漂亮的班主任老师,可以替天行道,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所有人面前,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12岁的陈志光就是这样的孩子,母亲自杀了,他认定是爸爸和新妈妈的错,他不快乐,希望早日离开家。
然后老科学家的催长药水让他在一夜之间成了大人,他得偿所愿,却在飞速老去的同时发现他心里那个结的真实答案。
他一直念念不忘的父亲的错,其实并不如同他想的那样。
他终于后悔了,开始寻找解药,回归童年,然而回头太晚,他最终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喜欢的人“纵然相见不相识,尘满面,鬓微霜”。
电影里冯小刚扮演的大叔,他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他不能重来,可喜的是他不需要重来。
如果三天之间的老去死掉,可以换回与父亲的冰释前嫌,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死之将至而把人生的遗憾错失都能放开,那种释然,实在美好不过。
其实人都是需要简单的指示提点,一步步的学习行走,在生活每一个微小的时刻学会反省,学会珍惜,学会放手,已经足够。
光仔哭着对老头子说:我知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生命的可贵在与她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她的永不重回.有多少人还在蹉跎自己的光阴呢?再这么下去,便和那一夜长大的孩子一样没有分别.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她不能够重来.
这部片没有华丽夸张的画面,最近的电影很多都是画面精美剧情空洞的“垃圾”,如成龙的《神话》,再如最近张艺谋的片子,《童梦奇缘》重新回归电影本色,注重电影本身,抛弃了华丽虚浮的东西,看完令人印象深刻,令观众在散场之后主动去想一些东西,感动之余令人重新重视亲情的重要和宝贵。
最近刘德华投资了一些影片,还有《再说一次我爱你》,相对于现在低迷的港产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好像是十年前看的电影了,剧情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就是说的12岁的男主因为对爸爸和后妈的不满,一直非常渴望长大,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个神秘人,喝下了神秘人给他的一种神奇药水,然后一夜之间变成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刚开始他是很兴奋的,因为终于可以摆脱爸爸和后妈,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慢慢的他发现自己一天长大10岁,当他终于知道了关于妈妈自杀的真相了解了一切后,却再也回不去,他已经老了,时间所剩无几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爸爸发现光仔变老以后,光仔说的那一句“下次我不敢了”没有下次,人生不可以重来小时候我们都渴望着快点长大,好摆脱束缚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等到长大后才发现,曾经那段年少无知的时光才是最可贵的,可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当有一天年华老去,我们会更怀念现在的自己
《童梦奇缘》印象最深的是电影的最后,女主角站在路边等着刘德华,而一夜变老的刘德华只能慢慢的走到女主身边跟她说,你要等的人不会来了。
女主没有认出变老的刘德华,说着,没关系,我会等,反正时间那么多。
刘德华无奈的走开喃喃道,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时间很多……我们常常会生出时间很长,日子还很多的幻觉,可是人生毕竟不是考试,不会有一个铃声提醒你离交卷只有十五分钟了,虽说人生无悔是句赌气的话,但如果可以没有遗憾该多好
想念小时候的那些念头
当初看时非常感动
其实,其实,其实。。。很无聊的剧情,但是触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小时候看的。
一般
俗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那一巴掌打得真好。
现在想想 真跟本杰明巴顿的故事差不多啊!!!
虽然依然是港式的故事,但这一次不是笑话而是童话,就犹如一场美丽的梦境在孩子的身上发生着,但这且不再是可以醒来的梦境,一夜长大的代价太大太大了……能在这港式故事中看见久违的温暖……
还是刘德华,演技一流的
虽然很俗,但我很感动
造型。。。
......
cctv6
刘劳模的戏……简直看不下去。
她在电影院门口,等着早已老去的他
居然是陈德森导的,真差劲!
无话可说
生命是一个过程 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其实,整个故事一般,但不知道为什么,每看到最后都会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