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限大,怪事天天有。
人类是这个地球的主宰,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到目前为止,无论其基因如何变异都尚未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但是人类其实不怎么能拿自己开玩笑。
玩什么别玩自己的基因和细胞。
当然我这话可能对老班纳并没有什么效果。
他就是一个科学狂人,不顾后果的科学狂人,虽然他的科学理念理论上是正确的,大胆挑战人类的极限,用想象和试验将科学的发展不断推向前。
作为这样一个科学狂人的儿子,Bruce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幸的。
他的人生从他出生那刻起就注定与众不同。
他的寂寞和恐惧也在其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
在真相大白之后,屡屡随着脉搏的跳动而变得狰狞的面目和庞大的身躯,令其无限愁苦。
庞然大物也不是搞不清楚状况的。
当他被自以为是的人类所出动的自认尖端的武器所袭击的时候,他的表情和动作告诉我们,那不过是小儿科。
但是人类还是继续乐此不疲的挥霍着可能一颗就需要上百万美元的炮弹,去袭击一个永远不会倒下的敌人。
交火的场面激烈而可笑。
最为可笑的是将军阁下几乎一手葬送了她女儿的生命,幸得绿巨人俯下了自己的身体,牢牢的将Betty圈住。
任凭周遭怎样的炮弹袭来。
他身下的Betty都是绝对安全的。
这堪称整部电影最为温情的画面。
原本巨人那张脸我还觉得有些狰狞,此后看起来却无比是一个好怪物。
人生最大的无奈其实是没得选择。
因为如果可以选择,Bruce应该不会选择被改造基因,让自己成为一个怪物。
但是对于有得选择的人而言,却可能背道而驰。
Emil是一个军人,军人的战斗欲是面对敌人时需要的。
不过战斗欲不等于争强斗狠欲。
但是显然,Emil就是这样一个人。
其实面对一个怪物,他原本可以释然自己的失败。
因为任何一个常人都无法战胜。
而将军除了可笑之外还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儿,便是试图用另一个怪物去战胜绿巨人。
不过他忘记了一个问题,一个被动被改造成怪物和主动要求成怪物的人,心态上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Emil最终成了严重的后患,连将军自己的命都还必须仰仗绿巨人的拯救。
当画面上出现将军带领着精英们开动最精良的武器对Bruce穷追猛打的时候。
我真为其感到汗颜。
这并非完全出于所谓国家安全的需要而必须除之而后快,而是人性当中对于比自己强大的物体,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威胁的东西,本能的反应是首先想要控制,如果不能控制那么就毁灭。
而Bruce从都到尾都没有主动的伤及一草一木。
电影是无数种人性的集中组合,然后展现给人们看。
有人说,喜欢看电影的人其实是在逃避现实生活。
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我。
总在看到某些电影和情节的时候会想起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虽然没有那么绝对和夸张,但人性的本质是相差无几的。
能作为观众去评价一个虚拟世界里的人的是非对错,总好过哪天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轮到给别人评价。
电影是用来警世的。
看完电影之后我从来都不是在谈电影,而是在谈人性。
在高华大学变异的经历总在重演,关于军方通缉的亦围绕在脑海,科学家Bruce Banner(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就在这样的梦魇下在巴西一边控制着体内的伽马辐射带来的异常,一边努力和纽约的蓝先生寻求解决办法。
在汽水生产厂房的他一日不小心割伤手指,让血滴入了汽水瓶,远销到美国的这瓶汽水暴露了他的行踪。
美国军方穷尽能力追捕他,还找来求胜心切的英国霹雳将军Emil Blonsky(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
被逼到绝路的Bruce变身为绿巨人,Emil和其他军人都大吃一惊。
为了亲手擒住Bruce,Emil建议给自己注入可使基因变异的样本。
Bruce在美国隐匿时遇到旧女友Betty Ross(丽芙·泰勒 Liv Tyler 饰),Betty义无反顾地站在他一边,同时发现,她拥有令他体内绿巨人安稳的力量。
那边Emil已经被求胜蒙蔽了眼睛,他的寻衅加上美国军方极度想利用Bruce体内异能作为残暴行径的决心,一场大战已经避无可避。
整个片子一通接一通的暴打如果在电脑前边看,一没有音效,二没有沉浸感所以这种电影只能去电影院里边去看也不需要思考什么也不需要回味什么就是叮咣一顿暴打那怪物扭斗的力量对决那被扔过出去的怪物划过地面的声响挺爽的
昨晚去看电影,“功夫熊猫”竟然已经下线。
找电影,一个叫“魔幻王国2”,一个叫“新变形侠医”,名字都很弱智;其余强些的电影名全在8点以后上映,太晚;后来发现“魔幻王国”已经开演,便没得挑了。
看完电影,才从H口里知道,这个就是以前我想看的“绿巨人”的翻版,原来不过是这么一个典型的美式漫画故事而已。
场面虽然不错,但打来打去看得人头晕,也没觉得有多震撼。
情节有这类故事常见的漏洞,依然归咎于简单、粗糙和程式化。
最粗糙的是结尾的打斗:向来的高潮部分,却在绿巨人刚扳回一局后戛然而止,很不过瘾。
不过整体而言,比同类型的“变形金刚”和“蜘蛛人3”好看,至少不让人犯困。
特别是前者,看得我快睡着了,强撑着才看完(当时我准妹夫睡着了,表弟想睡,太吵了没睡成)。
除了漂亮的丽芙·泰勒,出彩的地方都在开头。
短短几分钟的片头演员表,就交待了绿巨人隐居巴西的原因,让人很快入戏,处理得满好看。
巴西的场景在观感上有些新意,特别是一个俯瞰镜头,城市里布满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村屋,很有意思。
只是,不希望中国以后变成这样。
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那个反派怪物竟然是俄国出生、英国长大。
美国人拍电影,也太注意形象了。
二刷,16.9.9 1723。
很好看,打斗场面很精彩,很有质感。
爱德华和妇联的绿巨人两版都挺好,只是爱德华更年轻点。
女主丽芙泰勒太美了,和前作女主康纳利同为大美女。
剧情:班纳博士在巴西的饮料厂干活,下班后回到家中研究抗伽马射线的治疗药,他想让自己回到正常人的生活。
班纳与从未见面的兰博士进行学术讨论,班纳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血误掉落在了饮料中,以为老人喝了就噶了,军方派特种兵前去巴西要逮捕他。
三个老混混骚扰班纳让他愤怒变成了绿巨人,赶来的军方人员都吓坏了。
逃脱后的班纳躲在危地马拉,又辗转到了墨西哥最后回到了老家的大学。
两人在曾经常去的餐馆里相见了,但班纳并不想打扰liv的生活走了,最终在雨夜的大桥掩面痛哭。
大鼻子蒂姆·罗斯被注射了脊髓液成为初级班超能力者。
班纳与liv去学校时被军方的人攻击了,蒂姆·罗斯非要逞能被绿巨人一顿暴揍,仇恨的种子埋下。
失控的绿巨人抱着女主去山洞,只有女主才能让他平静。
班纳通过网络找到了蓝博士,蓝注射他研制的解药让班纳变回了普通人。
军方赶到后带走了班纳,但大鼻子蒂姆·罗斯非得让蓝博士给他注射绿巨人的液体,成为了憎恶。
由于蒂姆·罗斯注射过加强针,所以憎恶的实力比绿巨人强。
憎恶击毁了女主乘坐的直升机,这彻底激发了绿巨人的buff,用铁链锁住了憎恶,交给军方后被女主劝说逃跑了。
彩蛋是托尼找到女主老爸军官要组建妇联。
A先生邀请B先生来听听自己新作的钢琴曲,B先生很买面子地到场,并在A先生弹奏过程中不时起立脱帽。
A先生很得意,我这曲子谱得怎么样?
B先生微微一笑,很好啊,让我想起了一堆老朋友,贝多芬巴赫莫扎特,所以我脱帽向他们致敬。
国人基本都是看日漫,港漫,国产小人书长大的,从60后到90后,大都没有经过欧美漫画的洗礼,对米国漫画界也就听过marvel公司的大名。
这个marvel可是了不得,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神奇四侠还有X-MEN都是它出品的,这个老大哥的地位,类似于把日本漫画届的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秋田书店和白泉社通通合并成一家的位置,响当当的武林盟主。
好男儿版的《网球王子》颇受诟病,说演员不帅的不多,倒是观众齐刷刷地指责其对原著改动太多。
而看米国漫画改编成的电影,我们的起评分都会高一些,没有看过原著,挑刺就不会从它是否忠于原著上来考察,就好比平衡木比赛,轮到美国队上场,裁判就去掉一个扣分指标,得分自然高。
看恶搞电影,对观众的要求是看片海量,看恐怖片多的去看《惊声尖笑》系列,看好莱坞电影多的去看《热血警探》《僵尸肖恩》,如果看片局限在北美票房榜前几名,那就去看《史诗电影》。
如果看片不多就看不懂电影里的movie reference 和culture reference,找不到笑点,就像英文水平差那么点儿的去看《老友记》,就不明白电视里怎么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但是,看漫画改编电影就怕你看片多,像我这样的,只要是marvel改编的电影没有没看过的,纯粹是自找苦吃,而且越到后来苦味越重,因为实在忍不住,时时脱帽致敬。
Marvel出品的漫画口味都挺相似,看《无敌浩克》的过程中,我基本把每一个桥段都联系到以前的《XX侠》,控制不住要去比较,眼睛里看着大屏幕,脑海里浮现《XX侠》的片段,痛苦地像变身时的绿巨人。
这个版本的绿巨人请来了爱德华诺顿,为高人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声线低哑的忧郁小生,长得很偶像演技很实力,引得全球的文艺女青年都嗷嗷直叫,大爱诺顿。
况且,你说自己稀饭brad pitt,johnny depp吧,总归显得有点那么流俗,就算你伸冤,我爱的是《搏击俱乐部》和《断头谷》,人家才不管这些,照样给你扣上贪慕靓仔的大帽子。
而你说,我顶爱德华诺顿,效果就大大不同了,这可是商业文艺两手抓两手硬的诺顿啊,不算小众,也不是大众情人,把他的海报贴在床头自己的品位也提升不少。
一直挺奇怪,干嘛要叫他小个子诺顿,看《魔术师》时就对他骑在马上修长的双腿惊叹过,《无敌浩克》里片头的街巷追逐戏更是出尽了长腿的风头。
直到绿巨人变身,变身前后强烈的反差才使我意识到,都是诺顿那溜肩惹得祸!
传说昭君就是溜肩,溜肩按在美人身上也就算了,搁诺顿身上真是不幸,在好莱坞男星中身高不拔尖的诺顿再长一对溜肩,永远被人喊小个子吧。
汤姆克鲁斯凭魁梧的上身掩饰自己的五短,可诺顿,纵使肌肉满身还是看上去挺瘦削,谁叫从娘胎里就打下了瘦削的底子。
不过这样也好,诺顿坐稳了忧郁小生的椅子,看那乔许哈奈特,演完珍珠港也被人说忧郁,可是那厮骨架子大了点,忧郁的脸庞,打星的身段,再说他忧郁,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吧。
大反派邀请到了蒂姆罗斯,着实惊艳!
想不到《海上钢琴师》里那个天才的纯真的钢琴手演起反派来绝对拿捏到位,正义的职业,邪恶的内心,有些神经质,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一个神经质不死军人的味道,跟《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第五元素》里的加里奥德曼可以媲美。
他的加盟着实另本片增色不少,一大抢戏配角。
至于丽夫泰勒,沿着《XX侠》《XX人》的套路闭着眼睛都能猜出她的戏份。
美人跟英雄相亲相爱,但当英雄被社会迫害追杀遗弃或者不得不隐藏身份远离美人的时候,美人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英雄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是报社记者,送比萨外卖的小工,可美人的新欢一定是社会精英。
后来,人民需要或者剧情需要,英雄归来,美人也回归英雄地怀抱,英雄开始忙着拯救地球顺便惊心动魄地拯救美人。
恩,美人养眼,花瓶就购了。
蜘蛛侠的口头禅是“责任越大,力量越大”。
星战里的口头禅是“愿力与你同在”。
可绿巨人的经典口头禅偏偏很欠扁,“别惹我发火,你不会喜欢我发火的样子”。
任谁在打架时听到这一句都要暴怒,你小子挑衅不是。
影片开头,诺顿被欺负了一阵子,终于控制不住发火了,脉搏跳至每分200下,啊呜一吼完成变身,于是小喽罗们立马像《恐龙战队》里的先遣兵一样不经打,一招弊病,着实解恨。
对小角色坏人的处理上,《无敌浩克》像台湾偶像剧看齐,小坏人的现世报来的贼快(比如,《命中注定我爱你》,第一集里又小气又花心的前男友就在女主角变身后遭到了残忍的报应),不像韩剧,连一个小BOSS都要等骗光观众眼泪后撑到剧终才遭报。
李安版的《绿巨人》不甚叫座,因为迈克尔贝党人占多数的米国观众爱看大场面,而李安把大部分时间给了文戏。
《无敌浩克》吸取教训,动作戏篇幅占了一半以上,片头就来场居民区屋顶追逐戏,跑跳腾挪,比起法国电影里的跑酷差了点,但足以振奋观众的精神。
小高潮在影片过半时出现,诺顿一个人单挑一个重武器兵连,敌人伤亡惨重,诺顿损失一件上衣,赚回一个美人。
而高潮,就是预告片里肯定会放在显眼位置的打斗大戏,在影片的末尾处,两大哥斯拉,噢不,两大巨人在美国街头的较量!
场面宏大,而且没有《地狱男爵》的B级片倾向,妇孺皆宜。
至此,我不可避免地在脑海里把画面和《哥斯拉3》对号入座,坏哥斯拉(变身后的蒂姆罗斯)在闹市区横行肆虐,路人遭殃,牛哄哄的美国军方上阵,完败撤退。
人类无法,只得让好哥斯拉(变身后的诺顿)上阵抗敌,尽管人类之前痛恨好哥斯拉。
坏哥斯拉相貌丑陋,对照出好哥斯拉的五官端正,可是长的俊不能当饭吃啊,坏哥斯拉体能和攻击力都比好哥斯拉要胜出一大截,好哥斯拉连连挫败,危在旦夕!
眼看好哥斯拉的生命值就要为零,他突然小宇宙爆发,制服了那个坏的。
恩,别管他为什么会绝地反击,奥特曼不也总是绝地反击的嘛。
8月电影院值得一看的也就这部片子了,虽说奥运好看但是hit the cinema已经快成了一种习惯。
所以我忍住不剧透,因为《无敌浩克》的情节戏本来就少,就是有,也跟marvel其他几部很雷同。
《神奇四侠》上映的时候,有观众说它抄袭《超人总动员》,因为在我国先上映《超》再上映《神》。
殊不知,从历史长河来看《神奇四侠》绝对在《超人总动员》之前,说《神》抄《超》实在冤枉,倒是《超》很有可能在像《神》致敬。
由此可见,桥段类似,让人脱帽连连的《无敌浩克》,可能也像《神奇四侠》一样蒙受了冤屈,谁让它比《XX侠》要晚进入中国院线呢。
片中有两抹笑容让我百思不得起解,就像《大逃杀》里头那个留级生小强不明白他女友临终时的笑容。
第一抹来自被蒂姆罗斯害死的mr blue,这是个萧远山慕容博之类的人物,死前干嘛笑一下?
第二抹来自诺顿本人,片子都要完了,他又无缘无故变成绿巨人,变身的一瞬间诡异而迷人地一笑。
笑什么笑,为续集打伏笔?
《无敌浩克》(美国)2008导演:路易斯来特里尔为了电影工业的商业法则,李安的悲情《绿巨人》被封杀了。
原因很简单,那个班纳先生太过个人化悲凉,那个班纳先生太过文明化复杂。
其实,就是那个失败的班纳先生为超级英雄绿巨人的漫画生涯定了性。
无论如何,绿巨人是所有超级英雄中最悲情的一个。
愤怒产生能量,欲望让人失控,这是人的劣根。
班纳先生命运凄惨,善良人变成如此恶人,其中的戏剧冲突相当矛盾无助。
是的,这就是绿巨人的绝对风采,绝不是他面目能够如何纹理清晰,场面如何火爆刺激。
然而,初到好莱坞的李安将他毁了,因为不够商业刺激。
多年后的《无敌浩克》显然是维系电影商业化的楷模。
它生生的将深度降到最低,生生的将娱乐成份强化,生生的为了保护神奇公司这个绿巨人品牌而诞生。
因而,观者看到了一出淡如白开水的娱乐电影,几近好莱坞超级英雄系列的谷底之作。
诺顿出演命运凄惨的班纳先生理论上值得期待,但在导演和制片公司的理念中被生生糟蹋了。
这部绝不是提炼深度的爆米花电影中隐约可见角色内心的沉重感。
但导演流于潦草的安插仅见形式化的紧锁双眉故作痛苦状,失败的放弃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斗争。
可笑的是,导演安排了一幕伪造《金刚》的山头煽情戏,这足以见证影片的品味。
除此之外,巴西贫民窟的追逐随着诺顿和蒂姆罗斯超级滑稽的老弱身形更显得影片的空寂。
诺顿的演技在这部电影中,真的被糟蹋了。
既没有威武可言,也没有深度可说。
无法想象,导演为影片选择的角色们如此突兀。
丽芙泰勒的花瓶尚可见谅,蒂姆罗斯竟然可以出演特种精英,老掉牙了还野心勃勃?
这个表面化的人物端枪的姿势都生硬,嘴里喊着口号式的言语,义无反顾的变身丑八怪。
导演您是在糟蹋又一位优秀演员啊,找个年轻演员比什么不好。
在老戏骨们被证明不能但当影片精神领袖时,被刻意提升强化的动作场面又如何?
绿巨人讲究的是破坏能力,而两部影片锁定的基调都是为此而出的良心挣扎。
所以,那破坏性就要被淡化,尤其在先入为主的这部续集。
如此类推,动作场面岌岌可危。
校园追杀和结尾闹市决战被内涵压制得分外搞笑。
前者场景过于简单,要知道好莱坞大场面是必须人多势众才好,如同功夫片的场景是露着虚假的。
还有那声波大炮,导演显然以为此类创意可能带着大家叶落归根回到童年,却不知学校的操场能有多大。
再看看装甲车被一分为二,就知道这是最没创意的好莱坞特效。
结尾高潮戏更加搞笑,坏巨人踢翻成堆的汽车,直升机迫降到楼顶,两位愤怒者拳打脚踢,一切都那么模式化的技术渲染。
导演的创意去了哪里?
就这样吗?
如同街头流氓打架一样的收场?
无论从物理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都不靠谱。
难道,导演觉得让绿巨人的表情丰富些许,就对得起观众了吗?
这样说来,最初的工厂追逐却成了影片动作场面的精华。
导演在写实性镜头中用尽了恐怖片的黑暗场景。
其中绿巨人和特种精英先生的遭遇瞬间还是蛮真实的,有些常人面对绝对灾难时的客观展示。
简要的说,《无敌浩克》的动作场面太多粗糙简单。
其实,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缺失细节的提炼。
《绿巨人》系列最大特点其实在于角色的无奈挣扎,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鲜明特点。
李安相当人文的深入此处,让绿巨人这个破坏之王的弱点更鲜明了。
这种定势让绿巨人无法媲美任何同类超级英雄的诸多特点。
实在的说,绿巨人更应该是个配角,作为主角迷倒众生的可能性极低。
对此,电影公司显然更聪明,让成功的《钢铁侠》出现在影片结尾。
这解决了绿巨人的生存危机,也延续了这个动画人物的艺术生涯,还变通了超级英雄电影新的创意空间。
估摸日后同样简单的钢铁侠和凄苦的绿巨人还有些期待可言。
换言之,《无敌浩克》是商业电影丢车保帅的一种策略,仅是个安全过渡而已。
这过渡苦了大众,有些被忽悠了。
演员换了,故事背景换了,不过巨人原型没换,感觉绿巨人的能力似乎比第一部弱了,不过重写的故事似乎能够更好的解释军方为什么要追着绿巨人不放了。
故事似乎和恶灵骑士的两部一样关系不是特别紧密,都重写了故事背景,两部电影完全可以分开来,也许,第二部的故事设定也算是为了复仇者联盟做的准备吧。
最后可以看出,托尼找到军方希望招安绿巨人哈。
“控制你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你的身体。
”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就先控制自己的身体吧,你告诉你自己是快乐的,那么你就是快乐的,快乐来自内心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要知道人的意志或者说思想是无比强大的哈。
他是一个在战士,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假如他还年轻,也许会害怕对手,但是青春不再,他还能再战斗几年?
于是他不惜一切,希望抓住这个无与伦比的战斗机会。
博朗斯基,他也许是故意被踢伤的,但是后面的情节似乎不符合博朗斯基的初衷,他仅仅是一个好战分子,希望在自己的身体完全走下坡路之前再得到一次巅峰之战,他应该是一个武痴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杀人狂,或者这也算是人性的复杂之处吧,也许人本来就不应该像一般电影中一样,仅有一个鲜明的个性,而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组成的复合体,在不同的时间受不同的场景激发出不同的表现。
因为爱德华·诺顿,所以想看这部电影。
错过影院公映时,有些后悔;但等在笔记本上看完这部片子后,就更加后悔,后悔自己看了这部片子。
开头很棒,边放字幕就边做了前情概要。
节奏很快,很喜欢这样的拍法。
但之后就开始侮辱我的智商了,美金砸出来的大场面,真是浪费了三个好演员。
绿巨人跟泰勒那段让我想起了《金刚》,而最后的大决斗则是典型的“奥特曼”桥段。
唉,我感到被侮辱了。
但诺顿真的好帅,如果我能像他那种风格,那就牛叉了。
8.10.21晚写于402
紧接着《Iron Man》(2008)拍摄制作和上映, 明显是Marvel Studios Inc.攒足了劲正式打响独立自主革命的连环攻势之一。
故事承接5年前李安执导的版本,讲述Bruce意外地受辐射感染后逃遁隐匿于巴西,试图透过呼吸法和柔道结合的疗法来控制体内的“绿色怪物”。
不知是否因为当年的版本被普遍评论认为是一部“未完成的不完整的作品” 而决心一雪前耻地应用了大量的电脑技术和特技,力图打造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打斗场面。
不解之谜:1. 既然是续集,为什么不沿用之前的班底而把演员都换掉?
2. 进入国境比起进大学图书馆不要容易太多。
男主Brunce在一次变身之后从巴西莫名去了危地马拉,赤身裸体hitch-hike了一辆货车说要回家之后,居然就出现在了美国。
途中省略掉的比如说他由于被通缉,所以有可能要用假证件入境,而且当时情形肯定没有随身,因而要先回到巴西的家中拿好证件再入美国境的细节,估计是要观众们自己脑内补完了。
可是尽管如此,当看到Brunce被Culver University的保安大叔吓退的时候,还是难免会觉得怎么连后911的美国边检都过得了,居然还拿一个学校入口没辙儿?!
难道是故意地要小讽刺一下美国的边检制度?
彩蛋攻略:1.李爷爷惨成某饮品的杯具代言人。。。
2.Ending Scene里的Tony一出, 这姊妹篇的角儿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非常好,终于有点无脑超级英雄片的尿性了
绿色怒汉。干巴爹哟~
剧本拍摄都一般,动作剪辑很差。诺顿演得挺好。泰勒身量太猛,最适合古代宽袍大袖装饰物多的造型,挑得起来,时装剧就差点,总之要多穿点,遮挡一下大身板。问题是诺顿的身材比例在镜头里显得纤弱些,和泰勒搭配不合适啊。
还是不行…不过,最后让我吓一跳
「漫威宇宙1.0」重温之二,「钢铁侠」讲述的是「成为英雄」,「浩克」则是「放弃英雄」却为了拯救危难而「忍辱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阶段「浩克」的戏剧命运更甚于「钢铁侠」,不过核心还是作为人类的班纳教授的奋斗与牺牲,「浩克」更像是一个危急时刻挺身相助且人畜无害的「大宠物」。本剧反派布姆斯基则象征着罪恶中的「野心」(包括罗斯将军),彩蛋中斯塔克登场再次重申了「复仇者联盟」(已加入),同时透露「超级战士」计划为将来「美国队长」打伏笔。
挺耐琢磨的片子,结构紧凑,工厂和校园两场打斗把hulk的内心挣扎和焦虑刻画得很清晰;比较起来最后一场大战倒显得平平。怪博士的心理转变很出彩,是很好的构思;相比而言,俄国特种兵的刻画就太概念化了,缺乏细节。失望的是,"亚汶"的演出太平凡了点。
那个hulk smash比较雷 感觉日本动画片似的。。。
糟糕!麗芙泰勒在裡面幹什麼的。為了一個男人就拋棄老爸合適么~太制式化的故事結構,一點都不好玩。
要不是因为Edward一辈子都不会去看的片子,简直侮辱我的智商,the utmost stupidity...
李安走了,绿巨人变懒了
除了后面的10分钟对打,其他都可以不看的。
好吧,还没重刷李安那部,单纯刷MCU的老梗,发现遍地梗还是蛮爽的,而且还是诺顿演的,真心还不错,不过我觉得演技统统集中在最后的一笑上了,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到了CYQ什么水平……不过恶役存在感低倒是不争的事实……班纳思想斗争也少也是,都没自杀过差评……
诺顿美翻了。还以为提姆罗斯就是罗斯博士,那个造型真颠覆,那么老了还走动作派。反派最后莫名其妙就萎了。情节简单的可以和地心引力比了。浩克真姚明,你敢好看点么。精神内涵弱化不少。女二比女一出彩多了编剧你要是后面让女二出现该多好。再次说明人类始终是猪队友拖后腿。校园里的打斗帅呆2013#248
诺叔这气质各种顺眼,明明一脸文艺范儿可演什么是什么。MARVEL真是神奇的存在,从08年的绿巨人钢铁侠到11年的雷神美国队长,超级英雄大集结完毕号令群雄。准备再次睁大双眼吧。
这真的是一个蠢的惊人的电影。不管变没变身,片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有正常的思维和逻辑的,看这种电影仿佛是往脑子里灌shit
三个主角都挺喜欢。最爱的诺顿帅爆了好么!!真遗憾希望能有机会在电影院看一次诺顿叔就心满意足了好么!给个机会吧!
比李安的稍好,但也没好到那里去.比较像一部典型的美国超级英雄片了,少了李安想表达的所谓的儒和内涵,比较爆米花.配乐比上一部好很多
我对诺顿是真爱啊,其实剧情挺烂的,我还看着他那小身板一个劲傻笑。。Tim Roth是不是很过瘾啊,操着各种机枪还玩儿变身,啧啧,这片子的上一年还跟科波拉玩儿文艺来着。。当然几位养眼的主角和炫目的特效之下,我其实更期待挖掘得更深的东西(李安那版和这个结合一下就好了。。。)然后结局是复仇者?
我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动作迷,我就喜欢没头没脑的打、砸、抢。
有了Edward我打星评分绝对会丧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