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黑夜》这部尔冬升的名作,很早就知道,在大学时期只看过后半部分,对吴彦祖血流满面的脸印象深刻。
今天重新看完全片,才发现里面的角色,来福和丹丹都是湖南人,老六也是湖南人,都是我的同乡。
突然一下子变得好难过。
之前看榴莲飘飘的时候,和秦海璐在一个店里做小姐的几位都是湖南人,之前就听说过广东这边很多湖南的小姐,那些来香港赚生活的小姐想必有不少我的同乡。
这部电影里的角色设定,无论有意无意,恰好描述了底层湖南人的一种生活情形,“男的混黑道,女的做小姐”。
可是他们哪一个是因为自己的罪孽而堕落的?
没有!
丹丹是被骗婚来香港当小姐的,来福是为了找自己的女友素儿来香港的。
丹丹在逼仄的小店接客,不仅要被老板压榨,还要不时面临小混混的欺负,好运遇到来福救助,在来福的劝说下打算回家,正要逃出生天之际却被前来寻仇的小混混强奸。
来福在教训了老六后在丹丹的劝说下丢掉手枪,警官也说希望不要遇见这个污鼠,大家相安无事就这么过去了,可就在这时却被小混混给打成血人,不甘心就这样受欺辱,要寻回正义却误杀警察,最后被警察打死。
他们生的平凡,像蝼蚁一样屈辱的生活着,饱受命运的摧残,还依然维持着一颗良善的心,最后仍然作为罪犯被击毙。
他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代,是时代的牺牲品,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会为人所关注。
这部2004年拍摄的片子,筹备了3年,十几年后的今天,故事依然还在上演着。
儿子被杀,大佬要杀大佬,《PTU》有没有!
一个男杀手遇到一个妓女,发生感情,《两个只能活一个》有没有!
警察意外破获一起大宗毒品案,庆功时候却遇突发状况,挂了一个兄弟,《非常突然》有没有!
整个故事多线并进,错综复杂,影片人物都处于一种焦虑压抑的状态,唯一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物—阿彬,先是错杀别人又被别人错杀,基调黑暗,结局阴冷,银河映像有木有!
“香港为什么叫香港呢?
”故事的女主角一直在片子中重复了好几遍这个问题,影片结尾的时候打出一行字幕,“昔日,香港制香,故名香港”,这是香港的历史。
而所谓的香港制“香”,也不过是昔日而已。
而对于影片中的女主角来说,她不知道香港旧制是什么,她来香港的目的就是赚钱,虽然她是被骗来的。
那就是香港这块土地,是和金钱联系起来的。
影片就是以两个小贩争取大陆游客为始,后面情节的发展就是在某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交织而展开。
大陆妹是为了赚钱,被骗来的,而大陆仔也是因为杀人拿钱而走进旺角。
两大黑帮为了各自的利益厮杀,又为了人命而掀起更大的杀戮……缘钱而起,缘钱而终就如同已经发生的生活不能假设“如果”一样,这个片子里面的很多情节也不能假设“如果”,它就这么发生了,并且还将这样发生下去。
之前有影评说,这是一种宿命论,如果把这种宿命论的控制权交给上帝,那就值得商榷,而把它归结给人物的价值观,那就更加恰当一点。
香港的黑帮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超出势力范围而践踏到其他人的地盘,那就是一种挑衅和威胁,如同各个国家的领土权一样。
而这些人能够纠结在一起,能够共同抵抗外界干扰的原因就是经济利益。
开始可能为了团伙里面的人能够生存,等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之后,就是每个人的贪恋在作祟了。
两个小商贩因为争抢顾客起纠纷,老大出头,其中一方的老大被砍,另一方找人报仇。
这就是基本的逻辑。
这里面涉及到人性的东西就很多了,个人的自尊心、集体主义的保护、个人的小利益,都纠缠在一起。
冲动、贪恋、好大,这些情绪都一股脑的压倒了每个人。
在一种主观所不能控制的前提下,喷泄出来。
吴彦祖主演的男杀手,是一个从农村来的没文化的靓仔。
他是为了钱而杀人,而他的身上又掺杂着同乡之间的感情,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的反抗之类的正面性格。
在他的身上是不能够进行逻辑的分析的,为什么一个同情弱者的人会去当杀手,他又为什么能够为了钱而去杀人了。
只能够说人性太复杂了,不是用逻辑进行分解的,也只能说生活太复杂,人性具有多重的可塑性。
但是无疑金钱对他来说太重要,他可以为此残暴一回。
影片中的大陆妹把这个靓仔当做恩人,但是在发现他的袋子里面有巨款的时候,她就起了贪心,想拿着这个钱一走了之,也在自己帮助他的希望能够收到更多的报酬。
其实在她的心中,她也是有着明确的价值衡量标准的,恩情不够大,所以她需要额外的报酬来支持自己的付出。
影片结束的时候,靓仔死了,她提着“恩人”的钱回到老家。
在金钱和道德中冲突这个影片很好的一点就是默默的反映着变动的社会,而不去做任何的价值判断。
尔冬升在影片中运用黑色的基调,污浊的环境来展示,在他的心里,这个变动的世界或许不是他所想要的,或者也不是他能够控制,他和观众一样,默默地沉受着这些事情的发生。
来福到旺角杀人是受同乡之所托,而在故事的进行中,林雪所饰演的老乡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引诱他入瓮。
当来福与六哥见面对峙的时候,来福愤愤不平的是自己帮别人反而被别人陷害的痛苦,而来福所看重的乡情,在切身利益面前,却是一文不值的。
当来福威胁说要将六哥的所作所为告知乡人和他父母妻儿的时候,六哥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不希望这些事为人所知。
陷害熟人,这是传统道德里面很不义的事情。
而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之中,道德已经无力可为了,而生活在传统道德和社会变迁的人却要煎受着这痛苦。
张柏芝主演的大陆妹又何尝不是呢,在恩情和金钱面前,她总是在摇摆不停。
此时想拿走恩人的钱,彼时又想在危难中帮助他。
到最后,我们到底是应该责怪这个动荡中的社会呢,还是应该责怪在这个社会中动荡的自己呢?
旺角黑夜,真的好……难看。
前一个小时意识流得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
撞车事故和逮捕屋主之间,除了林素儿之外,还有没有联系?
终于到了末尾……楼上奸淫掳掠,楼下刚刚勇破奇案的探员快乐地吃着包子……只看最后半个小时的话,这是个好故事,然而也已经只是十年前的好故事了。
吴同学因为来自乡下,说话缓慢乐于出头且不计较银钱,看上去很酷。
但是也许,他是真的傻。
带着枪杀气腾腾的时候没人敢惹,才动了从良的念头立刻被逼就范……于是出现了一个整面血的人在路边猛掏垃圾桶的奇异景观。
退出江湖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被小小地感动,那是因为想起了《警察与赞美诗》。
做警察也是一种爱好吧?
有几分力办几分事。
他有习惯性的阻击……他有习惯性的三思……他有习惯性的庇护……如果他真的可以习惯性阻击,他就不会紧张。
如果他真的可以习惯性三思,他就不会后悔。
如果他真的可以习惯性庇护,那么他,是否也会像现在这样,曾经试图握一握Rick的手?
没有谁可以从容地杀人,像一个武林高手那样拔剑而去,眉毛都不抬一下。
阻击手不可以。
苗志舜不可以。
Rick他,也不可以。
其实,像一种挑战射靶极限的艺术一样,清坚决绝地杀人,也不是真的不可以。
只是理由不够充分。
从小到大浸淫的道德规范,这时候在根深蒂固地起着作用。
于是——Rick的快感都不足以说服自己。
苗sir连卑鄙都那么卑卑缩缩。
如何有满足感?
或内疚?
如果他们从来不曾遇上……如果当年那位警员没有买“潮荣”……如果真的注定要遇上……是缘?
是孽?
香港电影的确是有许多“可喜的”小缺点,不过这一部……“可惜的”小缺点也未免太多了点,很多地方都不能自圆其说。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大流氓”先是求助警察,后来却又自己组队去砍人?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大陆妹”把“千里迢迢”说成“千里召召”,却又可以对吴同学说“我去给你‘沏’杯茶”?
(难道只是导演想表示一下他看过《美丽的大脚》?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最后导演还要告诉我们“香港是因为以前制‘香’故名香港”?
林素儿和他同步死去。
那么导演还是相信爱情。
又想起了《回家》。
“大陆妹”终于还是反璞归真去了。
带着一点好歹经历过大场面大悲喜的沧桑。
每个人到老了总有点事可以说说吧?
像《客途秋恨》里的日本嫁娘,到了故土,再把香港的不如意当作资本炫耀。
知情者未免替她觉得凄怆。
只是,暗夜,当车里那个极其相似的脸部轮廓闪过……当苗志舜的妻子成为前妻……当曾经被一枪毙命的杨正祥(方平)同他真正的妻子(鲍起静)顺利相会……当迷惘的苗警官伸手去握他两年前错过了的血手……眼泪,还是不可幸免地掉下来。
我到旺角的那一天,其实也只是一天,24个小时。
只是,那夜,为什么如此漫长。
我只是想找六叔,问清楚我大哥的事情,只想找到我的素儿,带她回家过平淡的日子。
我只是来赚点钱,带回家去。
我不懂黑帮与警察,也不想知道为什么要杀人。
那是你们的事情。
可是我却不知道江湖就是江湖,来了,就回不去了。
死的那一刹那,我一直很不甘心。
我只想简单的回家,可你们为什么要追我。
为什么……其实没有人想追你,每个人都是自己在逼自己。
黑色,白色还是灰色,江湖里没有童话,没有人在做自己,没有对与错,我们在这里,我们就要守规矩。
可规矩是什么呢?
老大也的儿子也会死于车祸,神枪手差点错杀了无辜,警察要求助于线人,污鼠也有侠义之心。
大部分的人生,都是悲哀。
金象奖的得奖影片.看了让人回肠荡气,确实是近期香港电影中的佳作.似乎,吴彦祖的可塑性很强,梳起头发变成了油头粉面的小白脸,穿上制服则变成了正义凛然的警察,这次带上眼镜,成就了一位木讷的污鼠.他也很能把握剧情展开的节奏,前半段都不温不火的铺垫展示着角色的背景与性格,直到高潮,爆发力张显.张柏芝真得很适合演妓女,特别是内地来的妓女.造型师很恰当的给她选择了一套红色的套状,衬托出她角色身份上的俗.其实...虽然说她扮演的这个角色并不亮眼,也没有过多的展现力,不过许多剧情的交代展开,都需要她来完成,而且剧情高潮的转折也是靠她.方中信在我印象中一直扮演配角,也没有象黄秋生,吴镇宇有好的契机成为一线(可能这个形容或者说法不是很恰当).演完这部戏之后,媒体等等对他的口碑很佳,说他把一个警察的无奈表现淋漓尽至.我到觉得出色的不是他的表演,而是这个角色的本身.而且他也没有真得把角色的厚度演绎得炉火纯青到.印象中.梁俊一真得不错...第一次是在<死亡写真>中发现了他.剧情上有几处值得一提.警察得到线报,冲上公寓,临门时候,梁俊一心慌误杀了嫌疑犯,方中信立马布置现场,搜查下终于找出了能够入罪的毒品.吴彦祖丢去手枪,准备回老家的时候,X哥冲入公寓寻仇,满头鲜血的啊祖冲到街口,从垃圾里寻找他的手枪.方中信收队吃夜宵庆祝,恰逢啊祖寻枪.混乱中阿祖开枪打死了梁俊一....等等机关巧合,道尽了命运多捉弄,而人在命运面前实在现得渺小而无力.阿祖拿枪的时候,似乎没有被压制过,当他丢弃了枪,立马就处于弱势,尔东升在这里又想要说明什么呢?影片最后,是以张柏芝的一段独白结束的,香港因为原来出产香料而得名.....似乎,尔东升眼中的现代香港,或者想要展现给观众现在香港的定义就在于此..
《旺角黑夜》把警察捉贼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的同时,却处处铺垫着警界、匪界和人性的真实。
警察、古惑仔、黑帮、杀手、妓女、嫖客,在黑暗的底层,有温暖的人性,如吴彦祖演的来福和张柏芝饰演的丹丹之间的友情,但是现实的逼仄让原本善良的人躲不开杀戮与被杀戮的宿命。
完全不是以警察抓到了犯人收场,反而在杀手被妓女感动之后改邪归正,之后却又被命运拽向黑暗,最终陷入深渊,走向杀戮,走向死亡,让人看不到半点希望。
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众警察闯入旅馆以为杀错良民却误立大功捉到毒品商家。
这场戏无论在气氛营造以至演员的演技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转折位处理得非常高水准。
结尾的安排也让人意料之外,尤其是新仔警察的下场,处处透露着佛教轮回的色彩。
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给予镜中人物以人道主义关怀是尔冬升电影一以贯之的人文路线,《旺角黑夜》不是简单的一个兵捉贼的故事,在猫鼠游戏的故事层面之上,表达的是个体与命运的抗争,墨黑夜色犹如命运的披风,挟裹着麾下的每一个生命个体,警察、杀手、妓女,每个人都在这一夜经历了生命中的黑夜,有的人死在破晓之前,有的人捱过长夜,背着心灵上的重负继续前行。
假如!!!
假如来福(吴彦祖)没有遇到丹丹(张柏芝),就不会有流氓与来福的冲突,也就不会有流氓对来福的疯狂报复,也不会有警察与“坏人”的遇见,电影中鬼哥的一句话“最好不要遇见,各走各路,相安无事”…可对底层小人物来说,没有假如,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社会就是那么样地欺负他们,他们之间的遇见是孽又是缘,而他们来到香港,命运却由不得他们了,香港除掉肮脏的空气像是一个天堂,可是在这天堂里,小人物(来自五月沟的…老奶奶的反复说的那句:“五月沟穷啊”真是刺痛人心……)却只能任人摆布,他们是富人的玩偶,他们是小人的工具,他们是坏人的发泄对象,总之在这里他们找不到白天,旺角对他们来说尽是黑夜。
影片中新旧警察之间的对比也让人感受到社会就是这样,警察的命运就是这样,年纪轻的想的都一样,年纪大的想的都一样…影片关于警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真是讽刺,是谁搅了同志们的平安夜…感觉这块尔冬升拍得真是逼真。
还有影片开始不久,对苗警官妻子描写的那个画面,真的让人心痛,一个警察杀了一个犯人(鬼哥看来也是一条命,大彬看来就是坏人)…然后心理失常,性格大变,老婆出轨,对于一个警察来说,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吗?
然而这就是一个警察的命,就是一个警察的黑夜…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真实的视角,尔冬升在向我们弹奏命运的哀歌,不管你是谁,不管你遇见了谁,是孽还是缘,都不是由你决定的。
张小娴写过这样一则故事。
男人突然向同居许久的女人提出分手。
女人茫然不知所措,伤心,向好友求助。
在好友楼下等待良久,是夜,却见男人同好友双双归来,亲密万分。
女人惊讶悲愤之余,故作镇定对男人说,如果你们结婚,请通知我。
很俗气的故事。
别急,精彩的总在最后。
不久,男人自国外寄一张卡片给女人。
你说如果我们结婚,通知你。
其实在那之前我们已经结婚。
多么荒诞,以为别人是第三者,不曾想自己才是。
然后小娴说,生活总是这样,由无数荒诞组成。
看《旺角黑夜》有当初看上则故事时的荒谬感觉。
几乎没人存着坏心,最后却有三个人莫名其妙地丧命,一个杀手,一个毒贩和一个警察。
一切仿佛命运大手在后推动,半点不由人。
都是命,逃也逃不掉,即便本是好人也要双手沾满鲜血。
旺角 全球人口密度最高之地区。
人多的地方永远是非多,罪恶也特别多,藏污纳垢,不在话下。
尔冬升开篇即用黑灰色向我们展示了光鲜外表下的灰色地带。
嘈杂,混乱,争斗,飚车,事故,死伤,一气呵成,看得人眼花缭乱。
整个故事由此而起,是起因却不是大头,尽管有着帮派斗争的唬人外表。
来福 来福当然不是《花仙子》里那只会说话的狗。
来福是人,中国大陆农民。
最普通的乡村名字,很正常。
只是当这个叫来福的人顶着吴彦祖面孔出现时,事情就变得无比奇怪。
吴彦祖这个人始出道就是美少年。
当年《美少年之恋》,一群女人被他的警察扮像迷得七荤八素,“制服诱惑”来的。
年纪渐长,影片渐多,男人魅力自然散发,表演娴熟起来,不单卖张脸。
待得《新警察故事》也拿金马奖最佳男配。
所以其实表演方面并无不妥。
演得极卖力,放慢语速作木讷状。
只是那样洋气的长相,那样的说话口音,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以至于第一个射击镜头,一闪而过的表情让我几乎以为看到了《新警察故事》的祖。
人长得太好也是负担。
为了找心上人,也为了探寻村里人被骗至香港的真相,只身来到香港做杀手,遇到同样大陆出来的单单。
两人相遇,改变对方一生,颇有些《甜蜜蜜》的意思。
只可惜形相近而意相远,终于不能善终。
素儿和丹丹 两人仿佛前世今生。
整个旺角这样的女孩不知多少,为着讨生活赔上身体,尊严,乃至一条命。
幼时都是粉斟玉琢可人儿,被至亲妹妹妹妹的叫,捧在手心呵疼。
未曾想要来受这番苦难。
素儿出场颇优雅,缓缓打开盒饭盖子,顺一顺头发,慢理斯条,像是在吃什么了不起的美食。
不过是最简单的饭盒。
临了却是不成人形的躺在床上孤独死去。
单单好些,历尽世事,逃出生天。
因着来福,未遇来福,她就是下个素儿。
张柏之裹着半新不旧的红大衣,挎着夸张颜色的包,操着特有声音游走于旺角街头,活脱脱一名大陆女。
年轻一辈中最被看好,自有她的道理。
苗SIR,鬼叔与志斌 最荒诞的一群人。
一蹶不振的上司,吊尔郎当游戏人间的前辈,脑子中只有开枪这个念头的新兵。
我不知道尔冬升拍片时怎生想法,对警察的嘲讽却是少不了的。
方中信一枪杀了一个歹徒后完全变个人,事业家庭皆不顺,郁郁不得志。
梁俊一不同,以开枪击毙两个人为豪。
被教导说,那是人命啊,坏人也是人命一条。
凡事想三秒再做。
全然不接受,愣头青般冥顽不灵。
这样的搭配难免想起《枪王》中张国荣的阴戾角色,RICK面带微笑说我开枪杀了人以后竟然觉得很开心很过瘾。
完全异于常人的反应。
大抵这类人都有些偏执,也都没什么好下场。
钱嘉乐最有趣,一本正经做事样子,却把一群人带到按摩房前。
大家一哄而散,只有梁俊一愣头青般不明所以。
笑笑说,贼要慢慢抓,警察也要下班。
感觉怪而合理。
旺角黑夜 本来只是小混混间的普通争斗,不想死了人,上升成帮派斗争。
警察自然责无旁贷,非制止不可。
没头苍蝇似的四下打探,一无所获。
被上司很刮一顿,找了几天找不到人,旺角才多大。
今天圣诞夜,你叫警务署长怎么跟媒体交待?
一旁的同僚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气忿,好啊,你行你来找,大家都不要过圣诞了,把旺角翻过来也要把几个人找出来。
于是行动,代号“旺角黑夜”。
原来也不过为了争意气,警察与混混又有什么两样,多身制服罢了。
一切都像是儿戏。
奇突桥段。
一群警察在门口候着等待杀手出现,未曾想遍寻不获的黑帮老大就在门内。
那个时刻准备开枪的家伙等不及地一枪轰掉陌生人的脑袋。
全体出动帮他掩饰,务必做出意外状,甚至打算弄来毒品,怎知死人原就藏着大批。
不经意间破获大案,一组人扬眉吐气。
庆祝,街边吃宵夜,浑然不觉对面楼中凶案。
要等到满头满脸均是血的人冲到街上拿枪出来才发现事态不对。
又是志斌,全然不顾劝阻,奔在前面拔枪要射。
可是枪呢?
早被收作证物,转瞬间被击中头部。
不知这算不算一报还一报。
都是巧合,巧,巧到不能再巧,巧到怎么看都觉荒谬。
然,这就是生活,没什么道理可言。
四句话 其实是三句,只是第一句重复了两次。
开篇,两人坐在台阶上。
想找的找不到,不想见的送你眼前来。
缘份,有缘,一定能见到的。
有孽也行。
感觉像是男女之间,缠绵悱恻。
其实不是,中段谜底揭晓。
官兵抓贼的慨叹竟也能说的这样文艺,不是不奇怪的。
后两句则像问答。
香港空气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被称为香呢?
昔日,香港制香,故名香港。
最合衬的收尾。
第一次听到尔冬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张曼玉谈了七年的男朋友,后来知道秦沛、姜大卫都是他的哥哥,绝对的演艺世家。
第一次知道《旺角黑夜》,是在这部片子获得当届香港金像奖之时。
记得那时,尔冬升《旺角黑夜》遭遇劲敌周星驰《功夫》,镜头对准两个导演时,尔冬升总是很淡然的一副样子,周星驰表情却很是僵硬。
结果是尔冬升胜出。
记得那时,张柏芝喜极而泣,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的,那模样让人想起了《喜剧之王》里的柳飘飘。
我看尔冬升导演的片子,应该是一个从近到远的时序。
最先看的是《门徒》,然后是《忘不了》,最后是这个《旺角黑夜》。
套用一个句式,看过才知道,《旺角黑夜》真不是盖的,得奖是必然的。
旺角两个黑帮火拼,结果拼出了人命,挂了一个人的那方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怎么说也要一命换一命吧。
剧情急转进入正题,买凶杀人,警察跟着要阻止行凶。
原以为就是一出典型的香港制造——大卫•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卷首语对港片的评价——“尽皆癫狂,尽皆过火”。
可是,尔冬升却不是这样来做的。
这部片长110分钟的文艺片,前50分钟淡的几乎像一部用家用DV拍的生活记录,《旺角黑夜》主旨几乎无迹可寻。
尔冬升导演的电影,有很多命题,这些命题大多关切着社会底层、边缘人。
按说,一部电影里要说那么多道理,其实会很让人烦的,可尔冬升电影却不,反而让我觉得他真的很有社会责任感。
他的十部导演作品,部部剧本亲自写就,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他的剧本,不离奇,也不抖什么神秘兮兮的包袱,走的是平实风格路线,却能让我沉浸其中,而很多影迷都这么说。
秘密在于真实。
他的电影里的细节的细腻程度,实在令人佩服。
从故事到角色,对白,动作,无一不还原生活深层本质。
最明显的就是对白,配上了很多从没听过的黑道切口,比如吴彦祖扮演的杀手来福,警方称作污鼠。
《旺角黑夜》从头到尾,讲了很多命题,这些命题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个命题:杀人很不容易。
“杀人其实很不容易”,很多电影里都提到过这个命题,更多的说的倒不是指偿命的胆量,而是对良心的拷问。
这是《旺角黑夜》一个重要命题。
杀人其实很不容易,这是一个问题,可是,生活很不容易到连饭都吃不上了,对某些人来说,哪个问题更重要,貌似逃避这两个问题的关系。
来福去到香港找自己的女友林素儿,找到素儿的外婆,也是从一个村里出来的。
那个风烛残年的老婆婆断断续续喃喃自语了三次:“五月沟,穷啊!
”林雪扮演的市侩成性的杀手中介满不在乎地回答对方:“找个人杀人还不简单,那小子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张柏芝扮演的林丹丹也是从那个村里出来的,被骗婚到港卖淫,对来福乐呵呵地说:“我来这里三个礼拜,赚了八千块。
”这样就关联到第二个命题:做坏事做多了就成了坏人,做好事做多了就成了好人。
这个命题是来福对林丹丹说的。
来福认为自己是个坏人,因为自己杀人收钱。
(之前有否干过买凶杀人不得而知,不过至少这次如此。
)林丹丹一次又一次地对来福说:“大哥,把枪扔了吧。
”,她还说:“我小时候帮我爸杀过猪,很吓人的。
”杀猪尚且如此,何况杀人。
钱嘉乐扮演的警探对一个入行不久的小警察彬仔说:“苗头(方中信扮演)前阵子杀了个犯人,心理压力很大。
你(彬仔)也杀了两个了。
”彬仔说:“我杀的都是坏人,不用去看心理医生。
” 钱嘉乐扮演的警探说:“都是人啊,是不是你们年轻人都这么想的。
”从语气、内容来看,这显然是一场70后和80后的观点交锋。
我是警察,我杀的肯定是坏人,至于那也是一条人命不作考虑。
接着又出现第三个命题:很多事情慢慢地就会习惯的。
警队收到线报,苗头带队去金水绿光搜捕来福。
跟着又是一个巧合,警队错进房间,结果彬仔太过紧张开枪,房客当场毙命(那个房客扮演者竟然是《重案组》里在警局和成龙过招好一阵子的那个劫匪。
)毫无理由杀人了,这下麻烦糗大了!
苗头前后对着彬仔重复到:“我一开门,他就拿刀砍我,然后你就开枪。
”“为了你父母,为了警队。
”堵住了彬仔:“这是不对的。
”“以后拿点钱出来,多做点善事,慢慢地就会习惯的。
”。
错杀也会习惯的,什么都会习惯的。
控制林丹丹那个鸡头动不动就打人,林丹丹也好,同屋的姐妹也好,挨打过后一概语气漠然:“怎么又打人啦。
”就像在说一件别人的事儿,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
最后回到开头第四个命题:想看的人看不到,不想看的人一直碰到。
碰到是一种缘,不过,孽缘也是一种缘,只是我们不想碰到而已。
可不想碰到孽缘并不意味着不会碰到。
尔冬升在开场布置了警察们一场关于“碰到”,“孽缘”的集体对话。
整场戏的伏笔就此埋下,然后跟着一场又一场的铺垫这样伸展开来。
巧合的手法就这样被“孽缘”两个字巧妙诠释,错误的时间碰到错误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孽缘吧。
高潮逆转,孽缘现身。
片中前半段欺负林丹丹那个鸡头,当时被来福痛殴一顿,头破血流鼠窜逃离。
在高潮之前,鸡头带着手下寻仇,袭击来福。
来福被狂扁得满脸是血。
此时,警察们在不远处路边摊吃宵夜庆功。
鸡头带着手下扬长而去,来福此时杀心顿起。
此时此刻,旺角的夜,黑沉沉,路边一盏街灯发出微弱光芒,照出旺角一角,一阵风过去,卷起一地垃圾、纸屑。
一种末世情怀油然而生。
来福翻开垃圾桶,找到那把丢弃的“罪恶之枪”。
他不是一个“很容易杀人”的人,他想多做好事成为一个好人,他想从那种“坏”习惯里挣脱出来。
可是,旺角断了他这个念头,在无尽的黑夜里,他遭遇了一场孽缘——他遇到了不想看到人!
鸡头吓坏了,可能第一次被人用枪指着头,一阵慌乱地抢夺,鸡头的手被打了下来,接着彬仔喉管被射穿。
此时的来福,理智全失,最后被苗头击倒在旺角黑夜街头。
旺角黑夜里的杀手和妓女,都不是坏人。他们没想走那么远,是这个社会逼他们的。他们也想像普通人一样,可惜再也回不去了。国语的配音简直太糟蹋耳朵了,吴彦祖是自己配的,张柏芝的配音是谢娜,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色调阴暗对于一部犯罪片是很正常的事儿。方中信其实演警匪片要比言情剧要有感觉的多,琼瑶不要再埋汰信哥了。故事中间是在无数场对剧情发展毫无意义的追逐你浪费着观众的时间,故事的结尾显得狗血,噱头不足,许多应该交代的东西在最后都没有告诉观众,故事是不是就显得开放得像个浪女?
早就话过呢出戏张柏芝演技好啦,本色演技啊,后来艳照门证实咗啦!!
难以忍受的国语配音
太機巧啦 with Anana
吴彦祖叫“来福”,印象中只有家乡的狗才叫这个 =。=
简单的故事,却演绎了人间的黑色幽默。没有真正的主角,还能让人驻足反思回味,一切都源于小人们各自台词、表演的返璞归真。我们自身也是小人物中的一员,所以感同身受。有人说它在讽刺警察,其实何尝不是在嘲讽我们每一个人。
某村盛产帅哥美女
张柏芝的配音好难听……吴彦祖和方中信好帅啊,演这种角色最好玩了www剧情一般般
一部好好的旺角片,小宝啊,讲国语的张柏芝真的不习惯,完全可以考虑用新人的啦。
我怀疑张柏芝的国语配音是谢娜不算,张柏芝的演出也是谢娜附体。
警匪片爱用的讲一个晚上发生的事。旺角光怪陆离,充满了各式各样为了生活拼搏的底下阶级,却总是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
嗯,很多年前看的
没见过这么sb的杀手,这么sb的警察,这么sb的电影……损人就算了,还他妈咋咋呼呼!
啧啧,这剧情真是。。。吐槽都无力
吳彥祖!戲拍得不錯,不過仍不脫導演愛說教的特式。
剩下的就是黑夜
死得太惨···
纠结
当时的张柏芝真可人,因为吴彦祖再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