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
Heldin,Heroine,Late Shift,英雌(误译)
导演:佩特拉·比翁迪娜·沃尔普
主演:莉奥妮·贝尼希,Sonja Riesen,阿利雷扎·贝拉姆,Selma Jamal Aldin,Margherita Schoch,Urs Bihler,Albana Agaj,Ridvan Murati,Urbain Guiguemde,Elisabeth Roll,Heinz Wyssling,Doris Schefer,朱格·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德国语言:德语,土耳其语,法语年份:2025
简介:在瑞士一家医院的外科病房工作的Floria(Leonie Benesch饰)是一位充满热情与专业精神的外科护理师。她技术娴熟,即使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总能耐心倾听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在紧急情况下,她总能迅速到场——理想状态下是如此。然而现实情况中这份工作常常难以预料,情况远没有那么理想。 这一天,Floria开始了..详细 >
这工作强度又让我回到了曾经的上班感🙂单纯展现一个护士工作窒息的一天,紧张又不失温情,没有过于夸张的修饰,莉奥妮的表演我觉得比教师休息室还好
和《教师休息室》类似,也是讲平凡职业中的英雄时刻,女主可以算是这类影片的御用英雄了👍
#75th Berlinale# 特别展映-盛会
就像那块价值四万的表一样,短暂地发泄之后仍然要为冲动买单。虽说是一种集体宣泄的缩影,但社会机器并不会因为一颗螺丝而被卡停,明天的工作仍然继续,扔手表的「壮举」并不会被纳入绩效考核。
看完一个❓你德也是男得很不怕得罪人了
充斥刻板印象的同时非常真实 所有的坏事情全集中在一个晚班爆发 剧情节奏很棒
女主还是非常鲜活的生命,我能想到的医护都是已经被榨干的样子
当我能同时理解护士和病人的时候,就是这个体系出了问题。瑞士这种高福利国家依旧缺少护士真是不敢相信。病例选取的很典型,几乎白描的手法很真实,中段很精彩,患癌的包头巾妈妈和担心自己11岁老狗的老人,还有护士不能说太多和太多感情attach都很真实。女主演的麻利以及恰到好处的体谅病人让我想起来我之前的一位很负责任的德国籍GP。最后三分之一剧情节奏似乎有点儿泄气,不过其选题包括前三分之二都值得5星。
我觉得把护工的日常工作拍出来就很值得一看了。
继给中小学教师行业给予致命打击之后,女主再一甩手甩醒所有想做医护行业的年轻人…充分刻画了在瑞德做护士基本就是作践自己的现实….
有位大师说过,是黑泽吧,忘了。说电影和音乐最接近。好的电影的节奏把握会很到位。哪强哪弱哪快哪慢哪紧凑哪舒缓,处处都会体现情绪价值。
三星半吧。很喜欢整部电影仅讲述一天日常工作的这个立意,以及女主克制性的表演。但是第三幕有点粗糙了,过于刻意的戏剧设置和两个“反面角色”生硬转折,强行让结尾包起了饺子。想替所有护士护工人员哀叹一下,但是细想起来在瑞士以及各个经济状况良好的欧洲国家,这类收入和工作强度完全不挂钩的狗屎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外籍人士在承担的,这其实又可以深挖下去,故事还是有点浮于表面了。(另外想吐槽一下演员们这一口标准德语,居然都没什么瑞士口音。我怀疑我是不是看了德国配音版!?)
跟主演上了两个小时班一分钟干了八百件事看得我身心俱疲
医院的工作真的好窒息啊……好吧,我理解了每次去医院或者是诊所看病都要等很久很久了
真实饱满而流畅
7.0分,有很好的社会意义,沉浸又克制的视听,几家欢喜几家忧,那些闪耀的主治医师背后,更多的是像主角这样的忙碌者。
《夜班》(不是英雄啊 也不是英雌了),高能女护士的一班,太累了……没有反派的无奈。女主撑起了全片。女主演过《教室休息室》。
前一个小时看得我都不敢呼吸,强时效性和几乎0容错率的工作,时不时插入的临时任务,想想都是一场噩梦。专业度,体力,情绪价值,太辛苦了。导演节奏把握得很好,让人感同身受她的辛苦与努力而不会烦躁。到2029年德国将出现26万的护士短缺,就这还想反移民呢,没移民干这种脏活累活大家得一起死。
今年看到最好的一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平实,简单,没有浮华的噱头,但有真实,善,还有崇高。
紧张、窒息、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