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艾嘉的电影很多是围绕着青年人的情爱展开,《美少年之恋》《心动》《想飞》主题方面个人认为都是“未完成的爱”,这些故事看起来不费力甚至可能有人觉得无聊,但总是能不经意间戳中我。
2.少女阿玲(李心洁)给Joker(吴彦祖)的第一印象是叛逆、带有某种吸引力,因为他作为家中长子应该是从小就被寄予厚望重点培养才能在长大后成为IT精英,这位有点书呆子的学霸似乎很容易就被不同世界的阿玲“俘获”。
剧情有点小趣味但展开的还是不太够,他俩的爱情也成为了一种悬浮的景观。
3.陈冠希演的弟弟一看就是从小没有哥哥那么大的压力所以自由生长,顽皮随性极了,上班的状态仿佛在演我(bushi)4.黄秋生和李宗盛两位父亲的形象都颠覆了我对他俩固有的认知,黄因为某些片子所以给我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这里演舞蹈老师倒是可爱了许多,李宗盛嘛往常总是乐坛知心大哥的样子,这里居然演了一个犯人,不过看起来跟家人倒是关系和睦,除了这些,基本上就是起到一个衬托男女主的作用,两人家庭背景可以说是“悬殊”。
5.阿玲妈妈我一开始以为是张艾嘉演的,还奇怪她怎么清瘦成这样,看了演员表才发现原来是夏文汐,别说俩人还真有点相像。
夏文汐演的妈妈因为受了刺激所以精神上有点问题,她也基本演出来了,不过也跟其他两位父亲一样没有更深入的展开。
冠希是个好演员,演屌丝像屌丝,演公子像公子,还分外自然。
而蛋妞就是演屌丝也自带贵气,书卷气。
特效作的真不错。
黄秋生演的很有复古气质。
老爸黄秋生,哥哥吴彦祖,弟弟冠希,真是神仙一家。
李心洁很贴角色。
台湾中影联合拍摄,有到New Zealand取外景。
影片流溢而出香港气质的倒影。
这种气质而今似已不再。
故事发生在互联网与前时代交替的时刻,后巷、古惑仔与游戏、动捕、风投交融,宛若晨昏交替,天光变幻时那一抹云霞。
很喜欢,很多年前看过,记得是最后一幕的氛围,吴彦祖去了李心洁一直想去的地方,一片有摩天轮的草原,他绕着摩天轮奔跑,并坚信他们能重逢,在他们都成就理想,成就自由的时刻。
最后一幕的配乐很好听,连带着这一幕就像梦境一样,留下了一片美好的氛围。
本来这是一部适合青春少年看的电影,但是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是会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阿玲为了还父亲欠的债,不得不在酒吧做酒保,甚至还卖药,但是她照顾精神恍惚的母亲和不懂事的弟弟,为了不让弟弟去带药出关,她自己毅然选择背包替弟弟,但是没想到,母亲早已换下了包包。
这种无言的爱最终让她醒悟并选择离开。
阿祖的确很帅,塑造的大哥明白弟弟的心愿,也相信弟弟有自己的梦想,当他们以阿玲为原型创造的动画PRESS D成功发布那天,阿玲走了,弟弟长大了,可以在骑车时超过自己的美女时只是回头笑笑,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会去追逐或是比赛。
这就是弟弟的成长,也是在做成兄弟俩共同的事业后,两人内心共同的成长。
阿祖终于找到了阿玲很想去的那个场景,在那个场景里想像着终究会有一天见到阿玲。
这部电影于我来说,应该算是小清新题材,虽然阿玲看似小太妹,但其实只是一个在生活重压下,想寻找一点自我价值的正常的年青女子,即使生活太差,她仍然会以戴安娜王妃为偶像,即使举债更多,他仍然不愿意自己的弟弟走上歪路,而宁愿自己独自去扛下所有的事情。
所以当爸爸说出理解她的委屈和辛苦时,她哭了。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其实每个人都会梦想自己有一双翅膀,可以随时起飞,飞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其实也是偶然,是看到别人的推荐冲着冠希哥和彦祖哥(不分先后啊)的合作来看的(两个人的神颜啊啊啊啊啊啊)
神颜同框剧情方面看起来有点像文艺片,整个影片的色调也体现出来了,灰灰暗暗的。
彦祖演的男主是一个特效游戏公司里的员工,着急着想要研究出一个特效游戏。
而作为彦祖的弟弟冠希就游手好闲不断被公司fry,黄秋生作为他们的爸爸(读第一声)在他们老妈不在后,在家里开了个练舞班,教人跳舞💃。
李心洁演的女主则是在她老爸坐牢后,在夜店卖“违禁药”,直到凌晨五点下班回家照顾“疯”的老妈。
当然还有一个不断在外面惹祸欠债的弟弟,一家人都在等着移民证下发后离开香港。
录DVD搞特效
相爱
开着冠希的小车车出来兜风
呐呐呐来个正面照“小摩托”人物+人设很可爱,男主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女主尽管生活困难也从不放弃(不像她弟弟没有责任感)。
冲着冠希哥去不会失望的,里面的人设太可爱了!
演的是一个有着成长的角色!
好帅!
啊啊啊啊啊他俩对视!
特效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很原始。
特效画面最后女主移民了,听说还事业学业有成。
男主做的特效游戏也大卖,创立了一个公司。
女主跟男主说过,她想拥有一双翅膀,想飞去哪里就去哪里,很憧憬海报里的地方,最后男主找到了,并很期待重新遇见女主。
男主心声
成长了摩托装饰拆掉了冠希哥演的弟弟也成长了起来,拆掉了单车上的摩托装饰,一开始我觉得是他们老爸不肯给冠希哥买,所以他自己搞了一个摩托的装饰在上面,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很可爱的说,冲着这一点去看这部电影也是不错的。
一部关于实现自我的电影,如果非要给电影安上一个励志的头衔,片头的那只苍蝇就是电影里所有人的写照。
导演在这部电影选择男性角色的时候,精妙的让有葡萄牙血统的陈冠希、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吴彦祖和中英混血的黄秋生三人演父子,地球村的搭配步伐齐整,养眼情深。
其中一个片段,黄秋生和李心洁在跳华尔兹,吴彦祖羞涩的抬手,黄秋生把李心洁的手交给吴彦祖,李心洁转身,吴彦祖眼里全部都是腼腆和关爱,在一个八拍之后,陈冠希跃跃欲试牵过李心洁的手,淘气小弟的顽皮尽显。
这一整个段落几分钟,欢笑和温馨一下子把电影的黑色基调冲淡了,连接起后来李心洁伏在吴彦祖的自行车后座上觉得街道那么宽,香港那么静,回忆起来电影完完全全成了一部纯爱片。
单单Joker和Kid两兄弟站在一起,Kid更狡黠帅气,硬照上Joker不如Kid抢眼,但是Joker安排的故事很抬人,怎么看吴彦祖的上进心和专情都甩陈冠希几条街。
特别是吴彦祖让李心洁眼睛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当模特,而他自己的眼神却四处乱瞟,时而抿嘴,时而低头,那种羞涩越怕是让人能感觉到Joker的可爱。
当然帅是不能一辈子当饭吃的,混血也不例外。
前些时陈冠希出席某活动被拍下卸妆照,多年的男神一下子变泄了气的皮球霜打过的茄子半米长的老黄瓜,都有人用万年鞋拔子脸的本山大叔来嘲讽他了,当年《千机变》里面的吸血鬼王子一下子灰飞烟灭。
对李心洁的印象还停留在“鬼片皇后”的桂冠之下,之前或者之后的演技一概不知。
其实她不只是会瞪着眼睛惊恐的寻求帮助,在剪短头发纹身之后也可以做古惑女的,那种嘴角和眉梢倔强的弧度,李心洁诠释得非常好。
电影故事俗套,并且在Kid的故事上给的脉络很模糊,不过穿插了游戏虚拟人物和现实人物的交叉,并且让李心洁和吴彦祖一进一退,以及导演很用心的给了吴彦祖许多小细节,比如纹身的时候怕疼,找父亲借钱的时候帮忙做家务,都给Joker加分不少。
女性导演的好处就在这里,她能把女性观众的视线抓得牢牢的,个人觉得从吻戏最能看出导演的性别和心思。
前面这些都做到了,如果这位女导演,比如这一部电影的导演张艾嘉,还能适时而动,从最新的发展里嗅到创意,比如游戏《最终幻想》,那她就是成功的。
这部电影我连国语版都没有找到,也许在大陆这边都没有引进,若不是翻看吴彦祖的老电影都不会看到这一部,那或多或少是一种遗憾啊。
当年冲着吴彦祖和陈冠希看的,他们俩长得的确也很像兄弟,但是整部电影下来,真的无聊得我要打瞌睡,完全不知所云,也许是我当时太小,看不懂他们想表达的吧,文艺片之所以小众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它又用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两大男明星,真可谓是既想要流量又想要文艺,幸好,这两个男明星的演技还是可以的,所以看的时候没有太出戏。
昨天去租碟的时候,很偶然在一张叫想飞的碟上看到张艾嘉的名字,虽然她只是编剧,仍是毫不犹豫的把它带回了家。
不知道为什么会特别喜欢张艾嘉,,看过的碟不多,听过的歌也不多,只是从她唱爱的代价开始便从心里认知了这样一个人,明白她可以替你说出心里的许多许多。
就好象以前看《心动》一样,是自己初恋的味道。
这个由近来名胜很大的陈冠希、吴彦祖和李心滐主演的片子,讲述了一个并不特别的故事。
计算机游戏设计师Joker(吴彦祖饰)在酒吧里认识了生活窘迫的女酒保阿玲(李心洁饰),并因误食摇头丸目睹了阿玲打架的样子,从而产生创作灵感,开始以阿玲为原型设计princessD的游戏。
游戏者和PrincessD 一起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而princess D的未来也由游戏者自己决定。
影片里面充满了帅哥美女的镜头,但是这绝对不是一部偶像剧。
在充满了张艾嘉式独白和快速转换镜头运用的片子里,他在传递着一个主题,就是:Everybody has a dream,a dream to keep you carry on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在支撑自己前行)。
虽然整个的色调不是很明快,但是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很清新向上的朝气。
其实人人都希望象princess D 一样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飞翔,但是仍是羁绊在生活的笼子里碌碌无为。
想飞一种梦想,而这种梦想是需要信心和努力去支持的,想自己现在就是缺少这种信心和努力:)飞吧,我想我可以:)
晚上回来看了星空卫视播的《想飞》。
前两天在放预告片时就觉得喜欢。
提醒自己到时候一定要看。
后来还是忘记了这件事情。
坐到沙发前的时候刚好是星空卫视。
刚好是《想飞》。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很多发生都是“巧合”性的安排。
我不喜欢缘分这个词。
感觉上很像相亲的亲戚。
我认为所谓的缘分就是巧合。
你刚好选了这个,而他刚好选了那个。
于是邂逅。
于是像数学法则一样,一一对应。
好像唯一。
很多时候我们像患了斯德哥尔蒙综合症。
习惯并且依赖。
于是那巧合变成了绝对性的唯一。
哈。
《想飞》是张艾嘉的作品。
还有陈冠希和吴彦祖。
哈。
我不得不承认。
这是主要吸引我的原因。
我想看看他们俩到底谁更帅一点。
然后我发现,我还是更喜欢尹子维。
哈。
不过这片子里没他。
他总是把委琐演到极致。
我喜欢他上扬的嘴角。
这令我想起很早前我摹时尚杂志耿乐的相片画的一幅漫画。
因为那张相上他也有上扬的嘴角。
《想飞》是有些俗套的港片类型。
但我喜欢这类的港片。
(我不知道这是否属于港片,哈。
反正是港人演的)“坏女孩”。
好男人?
男孩?
还有成长。
他载着她回家。
拍她的眼睛。
他关上门。
吻她。
浪漫的爱情美好情节。
只是最终无法在一起。
因为不属同类。
我记得有部影片里说“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才有意思。
你一个,我一个。
两个世界。
不会无聊”(那片好像是阿娇演的。
)影片的结尾吴彦祖来到李心洁向往的草原。
他的生活被她吸引而改变了。
他来到这里只为感触她。
只为感触她所向往的那宁静与美好。
她在他眼中永远是神秘和孤独。
而或许神秘只是源于不了解吧。
而吸引也正是因为不同类吧。
但幸福不一定是在一起。
各自生活的美好也是幸福。
电影里的一些小细节。
让我想到很多。
忽然幻想到很多。
然后心生向往很多以及其他。
在这个值得浪费的大把大把的夏日时光。
香港有这么一位电影导演,他在香港电影最具朝气的光景里入行,他是那个时代最被期待的锐意新人,然而他写的剧本却总是形神俱散,有始无终。
他拍的片子商业元素齐备,却部部不卖钱。
他和他的朋友们在世道最好的抢钱年代里开过电影公司,却因赔钱草草关门。
热爱着他的影评人在赞誉他时使用这样的形容,“他的失败作仍比很多人的成功作灿烂。
”是的,他甚至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没有一部“成功作”方便影迷们施予赞美。
很多年后,影评人石琪集纳了自己关于香港新浪潮的评论在内地出版,徐克、许鞍华、严浩、方育平..一代风流人物悉数谈及,而开篇的第一章,却是“从谭家明谈起”。
是的,那位失败的导演,即是这个叫做谭家明的人,他是新浪潮最具才华的导演,是旗手,是拓荒者,是风光无限的弄潮儿,却也是失败的导演。
他不像小马哥和吴宇森,大不了等个三年拿回自己想要的,他好像注定了要失败,从一开始,好像只有失败才能映照出他和他的电影的风光,像《烈火青春》中张国荣和他的日本机油,燃尽青春,无丝毫痕迹。
人们回忆起谭家明,会说他是个严厉的人,他的编剧和美术后来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少数人,但在他眼里,他们的片子不知所云。
和他合作的演员也感受到他的严厉,他提起和自己合作的青年人,说起他们演技的生涩,后来被他批评指正的青年成为拿到香港金像奖最佳男演员最多的人。
他也有喜欢的演员,把他们拍得美轮美奂,美得不切实际,后来他喜欢的演员跳楼自杀,应了自己“燃尽青春”的镜头,他连说了两次“可惜”。
可惜的岂止是那个人,还有他自己,敌不过无趣却残酷的现实,一腔热血化成和光同尘,显出看淡云烟的模样,让郭富城生硬地揉抚着杨采妮,发出些不和谐的呻吟声来。
爱着短衫的夏文汐小姐是位洋行秘书,有着青年人的鲜活气息,美到教人打起冷颤。
那个严苛的导演谭家明约她见面,劝她辞了洋行的工作,来演电影吧,来演我的电影。
后来她们拍出了《烈火青春》,再后来夏小姐演出了鱼玄机,即是那部《唐朝豪放女》,再往后,谭家明不再拍片,而美若夏文汐者,得在邓光荣那些不合适宜的英雄片里做起花瓶,或者更不济,在鸭片导演林德禄的手里,和鲁芬们扭打成一团,教人不忍卒睹。
在《想飞》里,我看到了夏文汐,她是李心洁的母亲,看着女儿和吴彦祖陈冠希这样的俊美少年在一起嬉闹,好像若干年前的汤镇业和张国荣。
是啊,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http://banbei.zi.blog.163.com/blog/static/8864935420096201540449/
初中的时候,去租碟店租的.
新西兰 风车 草原 理想&吴彦祖。张艾嘉是偶像。
为了看吴彦祖 老公好帅
吴彦祖。。果真是人间尤物。。(¯﹃¯)
陈想到自己想过这片子会不会觉得恶心或者很蠢之类的?
很有Feel的一个文艺片~很喜欢~
你就是Princess D
看看两位男主角,如果这是部bl该有多美好……T_T
小时候看得头晕,现在看还是很不喜欢插入的虚拟特效,觉得不太舒服。
三个年轻人的不同作风:消极、勇敢、逃离。
大学租的碟,最后看着像动画片
第一次独自去影院看的片子。记。
有点懵,状态不好没看明白,但整体颇有千禧年网络初兴的先锋气质。全程没搞懂陈冠希的角色和演绎,李心洁很棒。
李心洁发尾的红,染得真好心动的感觉一直想染李心洁发尾的红
电影跟它的prinsesD一样乏味啊……
那些看上去像故意调过的色调,时而灰暗时而明朗,但绝不明艳,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伤感。
切.要不是因为陈冠希,我屌你???
别玩太多特效
那么生僻的我都看过 。。。是有多爱
祖……没有最烂只有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