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镇

Dogville,厄夜变奏曲,狗城,人间狗镇,新美国三部曲之狗镇,The Film 'Dogville' as Told in Nine Chapters and a Prologue

主演: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劳伦·白考尔,保罗·贝坦尼,詹姆斯·肯恩,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瑞米·戴维斯,菲利普·贝克·霍尔,汤姆·霍夫曼,希芳·法隆,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语言:英语年份:2003

《狗镇》剧照

狗镇 剧照 NO.1狗镇 剧照 NO.2狗镇 剧照 NO.3狗镇 剧照 NO.4狗镇 剧照 NO.5狗镇 剧照 NO.6狗镇 剧照 NO.13狗镇 剧照 NO.14狗镇 剧照 NO.15狗镇 剧照 NO.16狗镇 剧照 NO.17狗镇 剧照 NO.18狗镇 剧照 NO.19狗镇 剧照 NO.20

《狗镇》剧情介绍

狗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然而条件就是格蕾丝要干各种农活来偿还。人们同意了,不久后却发现格蕾丝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丝赶走,最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格蕾丝日以继夜的劳作,终难逃过不幸的事情发生。一个镇民在警察搜捕后,强暴了格蕾丝。龌龊的事情拉开了序幕:人们开始随意的污辱她,甚至连汤姆,也揭开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沦为镇上的一条狗,干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渐渐的改变。镇上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女子的神秘身世,让此刻的污辱成为了他日的灭顶之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哥布林杀手:哥布林的王冠胖妞袭击33号医院莱奥诺拉的告别新婚杀人魔恐惧X恋恋小食光月殒天劫厨师杰克冒险记魔界之龙珠爱情的条件永生之地有种好男人爱国者第二季来福大酒店与君无间我的狐仙老婆金沙燃烧的石头九州千秋令这个男子捡到了人鱼茜莱丝特·加西亚的奇妙之旅白夜侠消防犬逃出水泥地给朱丽叶的信天机道之侠肝义胆篮球冠军袭击2疑影夜袭

《狗镇》长篇影评

 1 ) 人性挽歌——《狗镇》

对于人性善恶的论题,我们从来都不曾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总有一方面会坚持着人性本善的观点,因为作为人类本身不可避免的不愿给自己一个丑陋的外壳。

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位名人或贤者来到一个僻塞贫穷的小村落,感概一番那里的民风淳朴,不像外面繁华世界那样人性沦落,充斥导陋。

那么真的是那个与外界隔绝的村落的人们具与不一般的崇高品质吗?

在看完冯提尔的电影《狗镇》后,我想你应该会得到相应的答案。

一个贫穷、与世无争的狗镇,居民们在一成不变的平淡生活中延续生命。

当一位被警察所通缉的姑娘格蕾丝闯入狗镇平淡的生活后,平静被打破,一切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催变。

最初居民们对于收留格蕾丝需要承担的风险包有排斥的态度。

然而格蕾丝通过为每一位居民的工作得到了普遍认同和接受,被收留了下来。

但是当第二次通缉布告出现后,风险再次增加,于是居民的态度又开始发生变化,格蕾丝便通过加倍的工作来取悦他们。

渐渐事情开始变得顺理成章,人们开始向她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并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不满,最初的感谢态度也消失了。

查克甚至以告发作为要胁强奸了格蕾丝,随后越来越多的男人理所当然地向格蕾丝发泄性欲。

小镇的居民开始奴役格蕾丝,最后连一直无偿帮助格蕾丝的汤姆也开始想要占有格蕾丝,对人性的绝望为狗镇带了杀戮。

这样的电影令我压抑,这样的题材过于沉重,但却引出一番思考。

我想起了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中曾经提到关于我的家乡宁波发生过的一件事,清末时,鄞县的农民为了“清平粮价”和“恢复盐界”向官府提出了申请,最后民众闹事,烧了宁波和鄞县的衙门。

而最后在两项请示被官府接受,农民的要求得到满足。

作为领头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便作为农民罪过的承担者,而被农民所牺牲,出卖给了官府。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民众始终是理性的趋利避害集团,他们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自身的利益方才是永恒的。

当他们的利益得到满足,而作为最初的发动者便失去了利用的价值,理所当然的成为曾经过激行为的替罪羊而被牺牲。

同样来看电影《狗镇》中发生的一切,作为狗镇的居民,他们最初对于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格蕾丝是排斥的,因为她的存在有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

但是当她主动为每位居民劳动,于是居民又觉得相对于他们承担的这份危险,这份报酬是值得的。

但是随着通缉布告的再次出现,看起来承担的危险程度似乎已经增加了,于是居民们的态度又开始发生转变,于是格蕾丝开始支付更高的报酬,她的劳动量开始翻倍。

当一切慢慢变成一种潜规矩,居民们也开始需索无度,每个人都开始心安理得的指使起可怜的格蕾丝,甚至于强加给她某些事情,因为作为格蕾丝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之间已不存在平等的地位了。

当格蕾丝打算逃离,他们再也不愿意像最初那样让她轻易离去,而是禁锢她。

当狗镇的居民们开始拥有了权力,他们便加乐意于让自己处于更加优势地位,格蕾丝恰好是他们权力的使施对象。

作为汤姆,他是最初唯一愿意无偿帮助格蕾丝的人,但是并非他真的无偿,他希望得到的报酬就是格蕾丝的爱情。

另一方面汤姆又是一个软弱的理想主义者,他总是简单地去理解镇民,最终他为格蕾丝所提供的帮助建议全都以失败告终。

当最后汤姆仍然作为狗镇的一员,不敢为格蕾丝而与狗镇对抗。

甚至当他看到所有的狗镇男子没有像他那样付出却都轻而易举得到了格蕾丝,心理上的失衡令他最终也沦为和其他狗镇成员一样的人性沦落者,最终他选择了出卖。

最后,格蕾丝发现其实狗镇的居民和她的黑帮父亲的暴力团伙并无太大的区别,差别在于狗镇的居民是懦弱而丑陋,他们想做坏事没有胆量,更想借别人的手来完成心中所想。

于是在一场杀戮后为本片谱写了一曲人性的挽歌。

那么再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贫穷僻塞的村落的人们为什么显得淳朴而善良,这是因为那里与外界的沟通较少,加之贫穷,使得在利益格局上没有太多的纷争,加上缺少诱因,使一个小世界里平静而淡泊。

这并非是那里人性品质的高尚,如果有机会将大量利益引入到平静的世界中,那么很可能激引一场巨烈的变化,高尚的品质会突然变得脆弱而土崩瓦解。

有时候忍不住审视自己,我是不是真的能保持得住原则,当大环境的压迫扑面而来,利益的诱惑闪着光茫。

我也忍不住唏嘘不已,一切原非想象般容易。

文:眉间尺

 2 ) 一起上路!带你去狗镇……

早就听说《狗镇》了。

据说布景已经到了极简主义,狗都是用粉笔画的。

想不出是什么样的电影,只能想到中国的戏剧方式——布景可有可无的地步吧。

《狗镇》来了。

在一个晕晕沉沉的下午。

没什么精神。

我。

下午我一贯如此。

半睡眠的。

《狗镇》来了。

小镇的全景出现了。

像极了房地产广告的户型图。

俯瞰的,剖面图的样儿。

小镇的生活像舞台上的生活。

没有门,没有墙。

有一些装样子的家具。

小镇上的人就像是演话剧的人。

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看不出半点的真实。

这部电影看来要发挥想象力了。

还好。

有个解说的老头,他一直告诉我们,这是哪儿,这有谁。

就像我们小时候听广播剧,或者评书什么的。

甚至可以闭着眼睛。

其实那样才好。

我可以完全闭着眼睛想想出一幅自由的景致。

可是在这里要想象还得根据它提供的相对陌生的堆在那一堆的素材。

需要想象,但又不自由。

感到强迫。

我打了第一个呵欠。

有个男主角出场了,汤姆。

是个对人的生存状态还挺关心的——作家。

为了写部作品,晃当到粉笔道儿划出的街面上,追随着解说老头的声音,从一家走到另一家。

算是让我们知道了小镇上的居民。

确实像剧,还分幕次呢。

第一幕的题目是“汤姆听到枪声,并且遇到神秘女子葛蕾丝”。

晚上。

汤姆就像一个为人类的心灵寻找方向的忧心忡忡的神一样,坐在小镇子的椅子上休息,或者思考。

一声枪响:(一个女子惊恐地跑到小镇上。

穿着高贵华美的毛皮裙衣。

艳美。

说为了躲避黑帮的追杀。

汤姆救了这女人。

并骗走了追杀他的黑帮老大。

他接了黑帮老大给他的名片。

陌生人来了。

汤姆收留了她。

小镇可不是随意可以收留人的。

于是,汤姆召集全镇人开会。

全镇人决定先观察一段。

两个星期。

是好人,就留下。

考察开始。

格雷丝想为镇上的人做些事。

没人愿意。

情境很尴尬。

但是她坚持不懈地奔走要求。

人们开始接纳她了。

她什么都能做,像个天才。

单身司机的晚饭她煮了;瘫痪的黑人女孩儿她照顾着;失明老头再也不寂寞了,格雷丝陪着她聊天;七个小孩真是太多了,格雷丝帮那对夫妇带;那个多年考不到工程师执照的落榜生好像也有希望了,格雷丝给她补习。

等等。

格雷丝对于小镇很重要。

镇上的人觉得。

收留她了,并且还有专人负责监视唯一一条进镇的大路,看到警察就敲钟。

多么老套的故事。

落难公主开始百姓生活。

我继续打呵欠。

不过总比落难好。

格雷丝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像一个从来不曾拥有过去的人一样开始了新鲜的生活。

干活都是充满生机的。

而且,充满了爱意。

她用作工的钱从杂货店里买来了中国瓷娃娃。

她安慰暗恋上他的单身司机,告诉他她不责怪他,把他视为他是朋友。

一切都那么温暖。

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情。

春意盎然的。

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

我觉得有点困。

又打呵欠了。

连续的。

就像望吸毒之前的状态。

甚至在椅子上扭来扭去的,坐不住了。

不过我尽量把动作保持的矜持些。

毕竟这还是部艺术片儿。

等到第五幕《狗镇露出它的牙》,我有了点精神。

秋天到了。

警察来贴了通缉令:悬捉拿葛蕾丝是银行抢劫犯。

尽管她不具有在案发现场的条件。

但小镇居民仍然决定要慎重对待此事。

并开会讨论出一项决定。

格雷斯接受了。

格雷丝留下的条件是:做双倍工作和更少的工钱。

忙了。

所以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好。

指责从四面八方涌向格雷丝。

格雷丝平静而礼貌地忍受,没有任何反抗。

格雷丝后来还忍受了强奸。

忍受了查克老婆虐待般的侮辱。

忍受了小孩儿的诽谤。

格雷丝决定逃走。

却又被带回到了镇上。

强奸在途中再一次发生。

格雷丝再也无法逃跑。

她的脖子被套上了个狗链一样的刑具,上面用长铁链连着一个沉重的大铁轮。

她成了小镇上的奴隶:白天是工作的奴隶,晚上是性奴隶。

暗无天日的生活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汤姆帮助了格雷丝。

让她在全镇居民面前陈述了自己所受的种种不公和小镇人的罪恶。

小镇的居民愤怒了。

汤姆这样做,只是为了以汤姆的方式上格雷丝的床。

格雷丝再也不相信小镇的任何人。

汤姆掏出了那张他收藏的名片。

小镇的末日到来。

格雷丝重见天日。

格雷丝是黑帮老大的女儿!

生在黑帮,却一向笃善。

才离家验证自己的理念。

看完了。

小镇被烧毁。

人都被枪杀。

格雷丝回到了父亲的车上。

又想了想。

结尾,当我们看到格雷丝没有任何人性的影子冰冷地作恶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她之所以作恶,乃是因为她曾经那么彻底地为善却陷入到了极端残酷的境地!

作恶是一种信仰?

其实,她的善只是一种姿态,一种简单而乏味的姿态——一味地表现善良,而不分境地和场合,毫无原则可言。

她不像一个人,更像是一种抽象的理念置身于小镇的人群之中。

而她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姿态,乃是出于对自己身处的黑帮的作恶行径的怀疑(如果把电影倒过来看的话),想试探一下,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效果会如何?

所以,她来到小镇是带着目的的。

小镇变成了她做这项试验的标本。

她根本没把小镇的人当成和她一样的人来看待。

她只是冷静而平和地看着小镇人如何对待自己,像看一部戏一样。

事实上,人有为善和做恶两种可能。

人总是既为善也为恶的。

小镇的居民如此。

而格雷丝也是如此。

她先前为善,后来不也做恶了吗?

汤姆也是这样。

他收留格雷丝。

实际上是想看看小镇居民如何显现一些道德上的问题。

然后,他好从事小说创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人都是以一种观者的身份,看着其他人如何生活,而将自己放在这之外:一个是为了观察人们如何对待善良;一个是为了观察人们如何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他们都没有真诚地以一个人的身份融入人类群体的生活。

他们自以为高明,站在人之上,看到了真理。

结局是,他们都无法过一种正常的健康的人的生活。

一个开始作恶。

一个被干掉。

巫塔,2003年冬

 3 ) 格蕾丝的成长,从格物到知行合一

格蕾丝的成长可谓是全片的主线,简单的聊一聊。

格蕾丝天资聪颖,富有同理心,善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

而长时间的进行此类思考,会必然导致一个过程,就是你会逐渐地认为:“存在皆有理”,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顺应其所在的情境和局势,人只是无助的裹挟其中,顺应着外部情境和内在天性,做着亦正亦邪的事情。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外界肆意的操着生杀大权的爸爸,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万恶不赦的典范,在格蕾丝眼中,爸爸不顾人们的天性和环境的逼迫,粗暴的操纵他人的命运,实在是可恶至极,尤其是对于“犯罪者”的严惩,更令格蕾丝无法忍受,最终促使了她的出走。

有人说,刚开始的格蕾丝,有一些“圣母婊”。

这个论述我是完全不同意的,“圣母婊”更多的是对“人性善”的盲目相信,无法认识到无处不在的“人性恶”。

而格蕾丝是能够完全清晰的认识到“人性恶”的,她的问题在于她能够直视到“恶”产生的根源,从而彻底的理解“恶”的合理性,而又因为她超然的态度,无法对“合理的恶”产生憎恨,只是将其看作世界合理的一部分,而无所作为。

格蕾丝对“恶”的理解,被当成了对“恶”的纵容,并让小镇的行为向着地狱加速滑去。

最终的升华在于爸爸出现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格蕾丝的“傲慢”,“你怎么能以超然于世外的态度去理解邪恶?

你真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为傲慢的人。

”被正面猛然击中的格蕾丝走下车静静的思考,当月光冲出云彩,驱散了迷雾,照亮了小镇,格蕾丝将自己带入其中:“他们只是因为处境悲惨才会作出此等恶劣行为,即使是你,你不也会这么做吗?

”“会吗?

““不会!

“如果我格蕾丝处于小镇居民的立场上,我绝对不会作出此等行为!

格蕾丝到此才恍然惊觉,从格物的置身事外,顿悟了知行合一。

你并不是神,你并没有超然世外,世间的一切确实有其合理性,恶是合理的,而制裁也是合理的,你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服从于其中的秩序,而属于你的那份秩序,就是“权力”。

所以格蕾丝醒了,那个作为世外天使的她离去了,而作为女儿的世间的她醒来了,她要行驶她的权力,去执行这个世界的秩序: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消灭丑恶的狗镇。

但是,这并不是爸爸所想看到的,爸爸的境界,还要在格蕾丝之上。

顿悟前的格蕾丝认为人就和狗一样,顺从于天性,作出别无选择的事情来。

爸爸教导他:“狗能够做很多有用的事情,只要你在他们放肆的时候教训他们。

”换句话说,爸爸的思想境界是,人的行为无关于对错,世间自有对错的标准,你手握权力,应该给人以方向。

这才是真涅槃后大彻大悟的思想,是释加牟尼、基督救赎世人的思想。

而此时的格蕾丝,杀掉了全村,用行动表明了:“做了错事的狗,应付出代价。

”这其实距离她父亲的思想是有差距的,所以父亲才会说:“我们该走了,我觉得你今天学的太多。

”回到电影本身,所以这电影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我出于直觉的对这部电影有一种憎恶之感,因为全片的所有人都在随着潮流漂浮,没有一点点的人性之光,看不到任何的抗争。

格蕾丝本来应该代表着人性的,然而导演却安排了一位“恋人”,让她盲目的相信汤姆,断绝了自己的任何抗争。

恶心。

你在一群随波逐流的矮子中间,大声疾呼着人性之恶,那你和在教堂里空谈哲学的汤姆,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人的幸福啊,当然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但是也要靠个人的抗争啊。

你们全部放弃抵抗,等待着从天而降的 Power 来洒下秩序的怒火,你们是嫌集中营住的不够挤吗?

 4 ) shit! shit! shit !

  先是戈达尔,然后又是冯 提尔。

我的这个下午注定要与郁闷与愤恨为伍了。

刚刚在本来就非常不爽的心情下吃了一份蒜苗肉片,极其糟糕,极其的。

于是更加生气,菜炒成这样还敢拿出来卖,气冲冲的火苗一直在心里燃烧着,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找出这个糟糕心情的部分原因——下午的片子,才没有去找厨师算账。

《狗镇〉还没有看完,太长,目前正进行到葛瑞丝受尽屈辱的部分,我不谈导演,不谈布景,不谈技术,只说说我现在不吐不快的感受。

虽然之前看过了故事简介,在情节推进到现在的时候,我还是不可避免的愤怒了,而且是气的发抖那种。

因为有了前半段的美好我才在这个时候之所以这样愤怒,前面的情节设置的让人以为她真的征服了这群麻木的愚民,虽然之间有几次的风波,可每次不都是化险为夷了吗?

人们多和善哪,帮助多可贵哪,人性本善哪,是不是那个简介里说错了阿。

可是,不一会儿,那个潜藏在每个人心里的恶与卑鄙就活生生的暴露出来了。

很多电影让我有过绝望的感觉,灭顶的绝望,《西西里的传说〉里有,还有中国的《盲山〉,人的丑恶,像撕掉了皮的脂肪一样让人恶心。

我们试着在生活中忽略或者掩盖这个丑恶,于是我们讲美好,讲梦想,讲软软的带着光环的亲情友情爱情。

唯独回避这冷硬的丑恶,因为它不讨人喜欢,所以我们就假装它不存在。

如果现在你周围看上去是美好的和谐的,那记得千万就那么保持下去,千万不要去深想,不要考验,不要探究,尤其是人.因为一旦你不小心,丑恶就跑出来了.那很容易让人绝望,很容易.你喜欢人吗,你想讨什么人喜欢吗?

恭喜你,你受伤害的几率增大了.  胸口很憋闷,打字的手有些颤抖,环顾我周围的这几个人,有谁是我可以完全信任跟喜欢的吗?

想尽办法占小便宜的,整天长舌八卦的,不懂得尊重自己的,藏藏掖掖搞外遇的....是我的错,我不应该看了一部电影就把别人的缺点放大,不应该顾及那么多的人性道德,不应该碰到看不顺眼的事情就火冒三丈,不应该把什么事情都看的那么透彻,尤其不应该被迫知道别人的事情,她或他告诉我的时候我应该拒绝倾听. 我想哭了,因为这绝望跟愤怒。

 5 ) 狗镇上的人和狗镇上的汤姆

狗镇上的人:狗镇描绘的,实际就是集体无意识虐人,网上有很多实例。

你们将异己开除人籍,不再承担其孤立痛苦的时候,搁置同情和同理,蒙蔽自己以坦然放纵恶的时候,就是你们作为狗镇一员的时候。

具体说来就是你们参与绝大多数网络起哄事件的时候。

并不是只有肢体的折磨才是痛苦,正如格蕾莎遭遇更多的,实际是精神上的侵犯,歧视和孤立。

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母亲摔碎7个小瓷人的恶,在最终审判时要用7个孩子的命来偿还,这就是为什么作恶较少,却默然参与的修女和盲人也要一起被制裁。

狗镇上的汤姆:这个塑造好玩极了,他最不真实又最有所指,与其说是人物不如说是象征或投影,因为抽离到不像话,已不能用怯懦或自私来审视,倒另有些妙用,比如从一个有趣的角度,道德鞭挞了自神那里偷光的创作者。

他无法真的存在,因为这种等级的痴迷和沉醉,已近纯粹,比如直到最后,他持之以恒的软弱也未令其崩溃,他小气又局促,在任何情况下依然有所持守,爱情,恐惧,正直,怯懦和卑鄙都不能尽兴,却能假到最后一刻。

同时作为具体被描绘的形象,他虚伪可笑,又自命不凡。

在被宽恕的侥幸中失了魂,不能面对自己,他的自我意识最充分,因此又最不无辜。

他作为一种投影,可以刺痛旁观者,或说鉴赏者,包括看电影的人期待下一幕的罪恶和欲望,这种反观只点到为止。

更针向的是刻意的观察者,书写者,他在才能上嘲笑了试图搁置一切来偷光进补的创作者(这样的人很多),并在道德上予以定罪。

他勾画出一个小气吧啦的作者形象,无才无德无力,直到接受最终审判时依然心存侥幸,脸色苍白的对格蕾莎说,你的阐述比我有力多了。

真是个妙人。

 6 ) 男人强奸女人,男人原谅自己

在一个对女性的强奸和求爱于男人来说根本无法区别的背景社会里,这个对宽恕的讨论毫无意义。

因为你们谁都不在乎她的痛苦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这部片的制作和各位男性中青年在满足了意淫和自我原谅自我理解自我升华以后的娇喘式影评一样,都只不过是左手右手打自己耳光的,又爽又羞耻。

一边打,各位好像还没有忘记过给自己戴上道德的头套,把底下的淫笑口水亢奋的面红耳赤遮盖得严严实实。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所有的情况下,这片里的女主都是不可能生还的。

所有的强奸行为都会伴随被害者的身体受伤害。

阴户和肛门破裂已经是小事。

很多受害者会有肠道破裂,肠道和阴道被塞入生锈的齿轮、铁管、碎玻璃片、石头和随便什么那些男人手头会有的东西。

更不用提强奸以前的殴打面部,掐住颈部,踢踹受害者胸腹部,等等行为。

一个十五人的村落,不可能比一个五人青少年小组对女性的虐待更轻微。

而这个五人青少年小组,是有真实案例的,强制诱拐关押一个女高中生约一年时间,期间行驶诸多强暴与殴打,并用火和烟头烫烧被害者,最后导致被害者伤口感染并发全身脏器衰弱而死的案例。

而在印度亚丁也门等地,不乏拖着自己被强奸犯男人们从肚子里拽出来的肠子等死,或是因为受强奸被家人遗弃,破损的阴道与肠道之间形成瘘管,下半身满是失禁的屎尿,每日与蝇虫为伴躺在垃圾堆里等死的十四岁少女。

最近在德国也出现类似案例。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被一对德国情侣诱拐(父母为德绍警察局高层),遭遇殴打强奸后挣扎三小时到四小时,而后爬行希望逃脱时,被出去遛弯回来的强奸犯从楼上扔到楼底,在德国的严寒天气下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最终奄奄一息死去。

你们现在看着她们的眼睛告诉我。

你们是认真,想过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在想什么的吗。

你们想到的和说出的无关被害者。

全是加害者的欣喜满足与自我辩解自我原谅。

再多的粉饰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没有女人会在这种环境下幸存。

没有黑帮大亨会需要替一个已经抛弃他的女儿做任何事。

不止是她们的生命,你们,强奸犯的帮凶们,满足了暴力权力性欲的看客们,连她们的死亡也要夺走。

现在,你们的cosplay玩完了。

 7 ) 你以为你是上帝啊?

很老的电影很早买的碟,D5,只有法语字幕和非常烂的中文字幕,最后干脆关了.听不清台词不影响.只有最后那段著名的关于arrogant的对话,没有字幕只有自己听懂多少是多少了.lars很好玩,在这电影里,上帝以黑帮老大形象出现,而耶稣变成了女人.当耶稣被愚蠢的人类糟蹋的一塌糊涂以后,上帝对她说,你还宽恕,你宽恕个屁啊,这些猪狗,有什么宽恕的.耶稣想了想,做个手势,开杀戒吧,于是最酷的大屠杀开始......这电影从法国开演的风光,到美国以后低调的不行,这个清教徒国家哪受得了这个啊.嘿嘿

 8 ) 压抑

老实说,是一部很压抑的作品。

电影一开始很不适应,房子没有墙壁,所有建筑的划分只是简简单单的,用粉笔在地上画一条线作为区分。

电影冷酷生硬,情节里外甚至可以是有点没有逻辑的——它只是强硬的告知你整个故事的前前后后,至于合不合理,它不愿意讲,你也不需要想。

Grace逃到一个村庄,请求收留。

故事的开头都很温馨美好,勤劳善良的人民,互帮互助的社区,但当人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侵犯时,一切就都变了。

片子里Grace经历的一切非人的虐待,都是“公共”的,这也和“建筑物没有墙壁”这个特点有点相符。

一个人作恶,心里总有点忐忑,但一群人,尤其是一个相对来说封闭的群体集体作恶时,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

甚至可以说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做坏事。

电影的最后,Grace一把火烧光了村庄,我觉得是很解气的。

其实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会想象用私刑解决问题。

亲切的金子,还有东野圭吾的某部小说,当法律的判决无法满足受害者的要求时,他们常常会觉得正义并不站在自己这边,法律也无法保护自己——“那么就由我来捍卫我的尊严”。

你无法评判正确与否,毕竟我们从未经历。

 9 ) 最后父女的对话和旁白

电影最后父女在车里的对话,以及旁白,可以代替好多影评了。

grace:你不喜欢我的地方是什么daddy:是你用的一个词使我恼火。

你说我傲慢grace:掠夺上帝赋予的权利,那就是傲慢daddy:那正是我不喜欢你的地方,真正傲慢的是你grace:你来就是为了说这个?

不是我在做出审判,是你,爸爸daddy:你不想做出审判,是因为你同情他们一个贫困的童年,一个杀人犯其实也不一定是一个杀人犯,对吗(a deprived childhood and a homicide isn't really necessarily a homicide , right?)你只能埋怨环境。

在你看来,强奸犯和谋杀犯可能是受害者。

但是,我称他们为狗。

如果它们要舔自己的呕吐物,就只能靠鞭子使它们停下来grace:狗只是服从它们的本性,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它们daddy:狗可以学会很多有用的东西,只要我们不在每次它服从本性的时候都原谅它们grace:是的,我傲慢,因为我原谅它们daddy:我的天,你知道你在说这话时有多不可一世吗你有这样的成见,认为没有人能跟你取得一样高的道德水平,所以你为他们脱罪。

我想不出比这更傲慢的事了我亲爱的孩子,你用来原谅他人的借口,是你永远不会用在自己身上的grace:为什么我不能有善心daddy:不,你可以有,如果有时间慈悲为怀的话(if there's time to be merciful)。

你应当保持自己的标准,对他人也应当保持标准。

你自己犯错应当受到惩罚,他人犯错同样应当受到惩罚grace:他们都是人daddy:不不不,每个人都需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吗当然需要,但是你甚至连机会都不给他们这真是傲慢至极我爱你,我爱死你了,但你是我见过最傲慢的人。

可你却说我傲慢grace:我傲慢,你也傲慢,你说过了,现在可以走了daddy:我女儿不和我一起?

grace:不,我不走daddy:他们说你在这儿有麻烦。

我给你时间好好想想,也许你会改主意grace:我不会的daddy:听着,权力并没有那么坏,我肯定你会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利用它的。

出去走走,好好想想grace:这儿的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各尽所能daddy: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各尽所能就足够好了吗?

他们爱你吗【父亲觉得grace是最arrogant的人。

她自始自终都怀着不可一世的道德优越感,所以原谅他人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并且认为他们做出这些行为是出于本性,是环境所迫。

父亲认为grace原谅小镇居民是因为,她觉得他们永远无法拥有和她一样的道德高度,并且grace永远不会以出于本性这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罪责,这是grace傲慢所在。

而父亲的立场是,不论处于何种环境,是错的就应该受到惩罚,本性应该受到权力的约束。

而这是grace认为父亲arrogant的地方。

】「grace想了很久,她知道如果它没在流氓到达时被开枪打死的话,那么她就面临着父亲的建议,回去当他流氓集团的同伙。

她并不需要考虑作何答复。

尽管她发现,那些流氓和恶人与道格威尔小镇的居民的差别比她想象的要小。

黑暗中的果树丛显得那么脆弱,令人欣慰的是,如果你不虐待它们,它们会在春天重生,在夏天长出数不清的果子,它们是做派极好的材料,特别是再加入肉桂的时候。

grace环顾窗后受到惊吓的面孔,他们追随着她的一举一动,她因给他们带来恐惧而感到羞愧。

说到底他们只是软弱,她怎么能因此而痛恨他们呢。

如果她也住在其中的一座房子里,可能也会做出他们对她做出的事情。

正如他父亲所说,她用自己的尺度衡量他们。

难道她不会像查克、维拉、本、汉森夫人、汤姆以及所有那些住在房子里的人一样吗?

(光线出来,小镇被照亮,grace得到了她的答案。

)如果她像他们那样做,她就无法为自己任何一个行为做出辩护,也不能去谴责他们。

就好像她的痛苦和悲伤终于找到了正确的位置,不,他们所做的还不够好,如果谁有力量去纠正它,他就有责任这样做,为了其他的小镇,为了所有的人类,同时也为了grace自己。

(被最后这点绕晕了= =)」【当父亲提议说,开枪打死一只狗,把尸体挂在灯下,来警示居民时,grace表示拒绝,她觉得,那样只会使他们更加害怕。

grace认为小镇居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害怕权力(害怕警察,害怕父亲的团伙),愈是害怕,愈是会反噬,所以一旦有人在他们面前表现出脆弱,他们就会开始有强者的心态,对弱者进行伤害。

】尼玛真的好绕啊,好不容易自圆其说= =。

反正提尔先生这部片反映了人性的贪婪、忌妒、伪善、好色种种弱点就对了。

 10 ) 狗镇为何让我折服

(不是长评,只是短评写不下了加一点)很少看到这么让人内心绞痛的电影。

前半段渲染出民风淳朴的融洽,当人们偷偷给Grace留下礼物时,似乎与那些感人的合家欢电影无异,但当情节慢慢演化,狗镇露出了尖牙,电影一下子变成了暗涌的杀戮,每个望向你的人内心都成了深不见底的黑洞。

女主所受的摧残让人完全无法冷静,电影在后半段极尽描绘了人性之恶,将观众带进极强烈的情绪状态,又在结尾将其完全释放,不得不感叹剧情对情绪的极强地调动。

狗镇像一部未来的电影,几乎没有置景、大量违反传统电影调度,但却完美地用剧本牵住人心。

可能我对舞台剧了解不够,并不认为这是对舞台剧的完全搬运,虽然几乎没有的置景和无实物表演看起来十分敷衍,但其实仍然看得出精心设计,场景的简陋更多是为了在镜头内囊括传统方式难以表现的内容,你可以轻易将整个小镇的居民动向包揽在一个镜头内,甚至不需要走出房间,更显众生百态。

在《狗镇》里,拉斯冯提尔试图将人的内心世界像场景布置一样直接裸露出来。

事实上这种 “无知外人闯入和谐撕开文明遮羞布” 的情节并不少见,《狗镇》更多是用其对于情感的冲击来牵动观众,其结尾的屠杀甚至像“爽文”,当然这也几乎是唯一一种解法,但我更在意的,是屠杀前女主与男人的辩论、以及内心的纠结,这是电影有别于爽文的地方,他不是为了满足观众解气的爽感而设计的,他更想让你思考人性为什么恶,为什么选择原谅,为什么选择屠杀。

“他们做得合理,但是不够好”,这是讨论结果。

最后内心的纠结,其实也是引导观众在视角上的纠结。

你是受尽折磨的女主?

是虚伪但是“出于自我利益”的居民?

还是冷眼旁观凌驾于众人标准之上的上帝?

当那个时刻真正降临在自己身上,我们又会成为哪种人?

这就是我被剧本深深折服的地方。

《狗镇》短评

根本、实在无聊的没看进去啊,我太out曼

7分钟前
  • 米拉之落
  • 还行

形势大于内容 我承认Trier的才华 但是片子太你妈长了 旁白太你妈多了 NK做作的发型、白痴的表情、阴阳怪气的声调都太你妈讨人厌了 最后终于突出主题了 arrogant arrogant!立意不错 NK顿悟的画面是她在本片唯一还算好看的瞬间 对主题的探讨也太你妈的繁冗 看完此片不得不说PB在天王流氓里的表演很出色

11分钟前
  • ╯-╰
  • 还行

【6.9】形式大于内容,小冯就特么的这么喜欢批判人类吗?不难表达和理解的一个主旨被拍成了一部几乎三个小时的片。没有任何打动我的地方,情绪完全无法建立。对女主完全没有任何同情或者讨厌,对于最后结局也毫无感觉。情感的建立上和狩猎差了不知道多少光年。BTW那个时候尼克还没打针吧,真美!

15分钟前
  • FrozenElsa
  • 还行

分主要給主题和妮可,和红磨坊一样,形式不是我的菜。虽然很少见,但还是看不进去…

20分钟前
  • 周一一
  • 还行

为神马不是电影是舞台剧……旁白太破坏气氛了

21分钟前
  • Rocky
  • 还行

电影话剧化不是很习惯。揭露的是赤裸的人性,一层层地摧毁着宽容,当眼神开始冷漠,报复的力量就强大起来,最后狗镇只剩下一条狗。很冗长。到了第五幕之后才是高潮

25分钟前
  • 骑士的蒙太奇
  • 推荐

片子好闷,坚持到最后也没有期望的亮点,报复性的结尾太多了。而且那台词也没想象中震撼。智商不够,看不明白,还是去看热闹点的吧。

28分钟前
  • 星辉
  • 较差

本片给人感觉十分压抑,全程展现人性之恶,看前十分钟就能想到后面的剧情,晃动的镜头也让人恶心,花整整两个半小时刻画圣母受难来引导观众的厌恶过于冗长。最后的结局略有反转,但也毫无新意,无非就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老调常谈,最终还以最原始最老套的“以牙还牙”结尾。其对善恶的讨论也十分浅薄,善恶本就不是人的出场设定,道德也不过是社会运转下达成的共识,人类早就进化出了一套系统化的法律体系来奖惩人的行为,导演构建一个封闭的小镇讨论如此原始落后的议题毫无意义。自从知道本片的灵感来自于“导演在拍摄《黑暗中的舞者》一片时性骚扰女主演,且片场无人施以援手。”后,更觉导演的初衷极其龌龊,长达两个半小时毫无必要的圣母受难剧情多半是为了满足导演的一己私欲吧。现实总是让电影的含屎量增加😅🤮

29分钟前
  • vkfvjy
  • 很差

拉斯馮提要不要開堂課啊?!

32分钟前
  • sofia
  • 较差

我觉得女主是最大的恶,但是我不觉得女主的塑造得真实。女主是黑帮老大的女儿,从小必定过着大小姐的生活,只是受不了继承家族事业逃跑。女主必定爱好自由,连这种生活都无法忍受。却甘愿跑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做免费奴隶和妓女……并且她本身不是逃犯,只要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可以随时摆脱。而导演偏偏要塑造出这样一个宇宙级超级无敌圣母婊……脑残。要塑造人性恶,主角起码不能是圣母,受虐狂,脑残。亦或者作者对于善的理解就是圣母,受虐狂,脑残。

35分钟前
  • spyjack
  • 很差

耶稣是傲慢的吗?若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也决非公平吗?过度善良即为软弱,不仅要为他人受到的苦难设身处地地疼痛,还要为他们所犯下的罪而设身处地地内疚。当达到绝对的公平之后,善恶就变得面目模糊。

38分钟前
  • 不全
  • 力荐

从开头你就能猜到结尾,狗血的调调像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文学,kidman的表演还是很有亮点的

42分钟前
  • 2wice
  • 还行

有点拖~不过对人性的鞭挞还是很到位的~某些地方还需要仔细看的片子~

46分钟前
  • 恶魔牌
  • 还行

1.渐入佳境,花费了大约一小时来适应劣质的场景布置,原来妮可基德曼是有演技的;2.电影想表达的:真正的圣母就是把自己视为完人,把他人(穷人)视作狗,人是不能反咬狗一口的,格蕾丝的这种高傲保护着镇上的所有人。一旦她意识到别人也是人,和自己一样有人格有灵魂,为什么不以同样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时,她的这份对他人迟来的尊重,就化作了最猛烈迅捷的复仇之火;3.但反过来想,冯.提尔在思想上的危险性是可见的(近乎邪教),在片中他人为地把狗镇居民划分为无法拯救的下等人,只为使最后的杀戮变得理所当然,而且这完全不是一部讲述人性之恶的电影,它在骨子里反的只是一部分人,而以妮可基德曼为代表的傲慢者则拥有处置这部分人的权力,这听上去是多么令人胆颤(希特勒也是这样的)

51分钟前
  • rll
  • 较差

人,是狗。看完这个,就会明白出埃及记了。

56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不错的片儿 给地址福利~~DVDftp://xunlei2:xunlei2@data01.7xunlei.com:1001/狗镇/[去迅雷www.7xunlei.com]狗镇1.rmvb ftp://xunlei2:xunlei2@data01.7xunlei.com:1001/狗镇/[去迅雷www.7xunlei.com]狗镇2.rmvb ftp://xunlei2:xunlei2@data01.7xunlei.com:1001/狗镇/[去迅雷www.7x

60分钟前
  • 迪奈
  • 力荐

“你认为没有人能达到你的道德水平所以原谅他们,这是一种傲慢。”

1小时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这部影片很难啃,看了整整一下午,又看了几小时各种评论解说。脱胎于宗教的寓言故事。女主就是耶稣,下凡体会人间疾苦,希望以所谓的“善”去开化世人,最终领悟到人性之恶无可救药,怒而清洗人间。狗镇村民的恶,乃人之本性,无意识的恶,平庸的恶。我曾相信性本善,后来才慢慢发现性本恶。只有受到社会道德的规训,人才会生出羞耻感、罪恶感。对待恶人,必须奋起反击,让恶人知道作恶是要付出代价的!电影本身,形式大于内容。舞台剧的风格,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故作姿态。姜文评价是“哗众取宠”,认同。文学性旁白贯穿始终,以长难句为主,理解上有难度。我想知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没有字幕的帮助下,能轻松理解吗?全程摇晃的手持镜头,晃得我头晕。

1小时前
  • 野百合终生美丽
  • 还行

最开始想看的时候被劝退了,经不住高分又来了,确实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最后的反转就是把他们全屠了是真爽!就,三个多小时就看几个景,节奏还这么慢,除了我妮可的美,没啥能弥补了。7分。

1小时前
  • 神哥
  • 还行

冯导的感知结构里确实很大一块东西,看他的电影总是郁闷,哈哈

1小时前
  • 胡桑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