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描写了美国奥委会对纳粹的一次次的妥协,包括在柏林奥运会上关键的男子四乘一百米决赛中换下两名仅有的犹太运动员的过程。
不禁让人感叹:政治就是妥协,即使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得低头。
影片更进一步描述了杰西.欧文斯在获得四枚奥运金牌后,出席为了庆祝自己胜利的宴会,还是不得不从服务员通道和妻子入场。
这种讽刺意味的讲述,似乎是在反问:孤立主义下的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纳粹德国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五十步和一百步吗?
以下转自知乎“历史上有哪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故事?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63204”(侵删)柏林奥运会和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 欧文斯的“种族歧视”故事也许就是一个典型。
“万众瞩目的男子百米决赛开始了。
一名黑人运动员,像离弦利箭,首先到达终点,扩音器宣布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百米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尤其使希特勒感到震惊的是,这个黑人竞囊括了百米、二百米、跳远三块个人金牌,而且是获男子四百米接力赛冠军的美国队的第一棒运动员,又加一块金牌。
希特勒像挨了电击一样不能控制自己,获得四块金牌的竟不是亚利安人,而是尼格罗人(黑人的蔑称)!
当奥运会主席要求希特勒接见几位冠军时,他轻蔑地表示拒绝。
奥运会主席不得不提醒希特勒,作为东道主,对所有金牌获得者都应该握手表示祝贺,或者是一个也不握。
希特勒对奥运会主席的要求嗤之以鼻,立即退席。
当时英美的报纸,突出地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是:“亚利安人至上的神话破产”,“欧文斯嘲弄了希特勒””今年年初美国还有一部电影叫
然而,对于那些有关希特勒拒绝与运动员握手的报道,欧文斯在事后回忆道:“当我经过主席台时,他起身向我挥手致意,我也向他招手。
我想那些作家在报道当时德国人的时候染上了坏毛病。
”他还说:“希特勒并没有怠慢我。
对我不够尊重的人恰恰是罗斯福先生。
这位总统先生甚至没有给我一纸电报表示祝贺。
”杰西·欧文斯从未被邀请到白宫做客,也没有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利·杜鲁门在任期间获得过两位总统给予的任何荣誉。
直到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才表彰欧文斯的体育成就,赞誉他是一名“体育大使”。
尽管当时德国笼罩在纳粹和种族主义的阴云之下,但是欧文斯依然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赢得了11万观众的掌声,而且当人们在柏林街头遇到他时,也纷纷向他索要亲笔签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期间,尽管欧文斯在运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其它非洲裔美国运动员一样,在当时的美国环境中,他还不能住在大学宿舍里。
甚至在代表学校到外地出赛时,他也只能叫外卖食品或者到“仅向黑人开放”的餐馆吃饭。
同样,他也只能住在“仅向黑人开放”的旅馆中。
由于他从未在学校中获得任何奖学金,因此他仍然只能通过半工半读来维持学习生活。
在20世纪30年代,欧文斯也许算是最幸运的美国黑人之一了。
即使这样,他还是为受到的诸多不公待遇而恼怒。
相信就欧文斯的视角来说,到底是美国还是纳粹更种族主义,他心中是有一杆秤的。
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杰西欧文斯走向巅峰的传奇。
虽然剧情简单,但人物有血有肉,贴近历史,对杰西和朗的友谊也是真实还原。
政治观点、竞技体育、种族偏见等各种要素糅合的非常恰当,导演没有过分想证明什么,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
角色把握上教练的演技很到位,戈培尔演的也很出彩,唯一的遗憾是范侯登扮演里芬斯塔尔简直惊艳,有点抢了主角戏份的感觉,远甩她在《冰与火之歌》里演的红袍女。
影片中采用了《奥林匹亚》的镜头,更像是在向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人致敬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
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
但德国有一位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卢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种的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种族决定优劣。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
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
希特勒亲临观战。
卢兹·朗顺利进入决赛。
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
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
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雅利安种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
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卢兹·朗。
卢兹·朗结结巴巴的英文和露齿的笑容松弛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
卢兹·朗告诉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
果然是个小诀窍,他取下自己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
欧文斯照做,几乎破了奥运纪录。
几天后决赛,卢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些微之优势胜了他,夺得这面金牌。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这时脸色铁青,看台上情绪昂扬的观众倏忽沉静。
场中,卢兹·朗跑到欧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举起他的手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
杰西·欧文斯!
杰西·欧文斯!
”看台上经过一陈难挨的沉默后,忽然齐声爆发:“杰西·欧文斯!
杰西·欧文斯!
杰西·欧文斯!
”杰西·欧文斯举起另一只手来答谢。
等观众安静下来后,他举起鲁兹·朗的手朝向天空,声嘶力竭地喊道:“卢兹·朗!
卢兹·朗!
卢兹·朗!
”全场观众也同声响应:“卢兹·朗!
卢兹·朗!
卢兹·朗!
”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里。
杰西·欧文斯创的8.06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
他在那次奥运会上荣获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是卢兹·朗帮助他赢得4枚金牌,而且使他了解,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所创的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继起的新秀突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永不磨灭。
”这段摘抄自百度百科的描写,比电影描写的那段都还令人感动……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场馆简陋、安保松懈、裁判不公,引起各国媒体的疯狂吐槽。
但是要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届奥运会,恐怕只能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6年柏林奥运会即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次奥运会在纳粹德国进行,德国金牌榜上升到第一位。
而这届奥运会也成为了希特勒宣传纳粹德国强大实力的工具,客观上替希特勒作了粉饰和宣传,在政治上产生极坏的影响。
大会过去三年多,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给包括德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国际奥委会在事隔18年之后,在纪念奥林匹克运动60周年发表的44号公报中,承认当时在纳粹主义十分嚣张的德国举办奥运会是不适宜的。
里约奥运会,虽然充斥着毒贩、枪战、黑哨、谣言,但是跟1936年柏林奥运会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相对于里约个人行为的恶意而言,纳粹举办的奥运会是整个国家对犹太人和黑人运动员的歧视和恶意。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届奥运会上,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包揽四块金牌创造三项世界纪录,以成绩嘲弄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种族歧视言论。
虽然希特勒由于种族偏见没有和他握手,但是杰西却和德国运动员卢兹·朗成为知己。
<图片6>卢兹·朗是德国纳粹党冲锋队成员,在这届奥运会之前一直是当时的欧洲跳远记录保持者,只是在1936年奥运会跳远决赛中的最后一跳的表现差强人意,并且在赛时为杰西·欧文斯提供友情提示,赛后与杰西·欧文斯拥抱、一道环绕会场。
卢兹·朗上前拥抱欧文斯,向他表示祝贺,是当着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的面做的。
他冲破狭隘民族意识的大胆举动,受到了在场运动员、观众和裁判员的赞扬,更使欧文斯感动不已。
卢兹·朗后来由于反对法西斯主义,被罚充军,死于西西里岛战役。
欧文斯听到卢兹·朗身亡的消息后极为悲痛。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欧文斯一直不忘卢兹·朗的友情,他回忆说,是卢兹·朗帮助他赢得4枚金牌,而且使他了解,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
他经常说:“把我所有的金牌都熔在一起,它们的价值也比不上卢兹·朗对我的友谊啊!
”<图片2><图片3>影片和历史中颁奖的一幕,夺得金牌的是欧文斯,银牌获得者是行纳粹礼的朗。
凯旋回国后的杰西·欧文斯,还要面对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的美国社会,总统拒绝和他握手,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出席为自己准备的庆功晚宴也要走货运电梯。
但是欧文斯并没有因此表现出很生气,也许他还记得斯尼特尔教练的那句话:<图片7>进入50年代后,欧文斯的生活才渐有起色。
1955年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体育的大使级官员,1976年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银质奥林匹克勋章。
1980年3月31日,欧文斯因肺癌去世,同年他被欧美各报评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之一。
当今美国社会的种族隔阂依然十分严重,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枪杀黑人事件层出不穷;里约奥运赛场上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严重缺失,赛场斗殴、污蔑对手、裁判黑哨频频发生。
此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温杰西·欧文斯和卢兹·朗的高尚品德,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而本片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由《权力的游戏》中“红袍女”卡里斯·范·侯登饰演的德国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
<图片4>莱妮·里芬斯塔尔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德国女导演,她的几部重要作品是公认的电影艺术的里程碑。
同时,她也是最受争议的电影人,因为她曾为纳粹工作。
她说“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政治,只想留住过往的美好。
” 因此她拒不道歉,人们也不原谅她。
1936年,她拍摄了描写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该片在电影技术上的创新始终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而其拍摄动机却让这部杰出影片成为服务于纳粹政府的法西斯美学的代表作品。
1938年4月20日该片首映,恰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
她的这分辉煌的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但同时也永远地成了她的污点,因为在当时的众多影评人看来,她把“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
<图片5>影片在集体场景的取景、平移镜头的运用甚至是海下摄影等方面,都做出了成功的创新尝试,但影片歌颂男性阳刚气质,通过男性身体寻找的一种美学以及崇尚军队般的体育精神,与法西斯主义在审美上高度统一。
莱妮·里芬斯塔尔在二战后多次被逮捕、审判,又多次被宣布无罪释放,关于她是否有罪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2003年9月8日,莱妮·里芬斯塔尔逝世于德国。
这不是一部对美国人来说政治正确的影片。
影片再现了杰西.欧文斯生命最辉煌的2年6个月,展现了这名黑人天才运动员从平凡中挣扎着走向辉煌的历程,但这不是一部美式个人奋斗的体育片。
影片描写了美国奥委会对纳粹的一次次的妥协,包括在柏林奥运会上关键的男子四乘一百米决赛中换下两名仅有的犹太运动员的过程。
不禁让人感叹:政治就是妥协,即使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得低头。
影片更进一步描述了杰西.欧文斯在获得四枚奥运金牌后,出席为了庆祝自己胜利的宴会,还是不得不从服务员通道和妻子入场。
这种讽刺意味的讲述,似乎是在反问:孤立主义下的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纳粹德国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五十步和一百步吗?
影片最后的字幕描写了这样的事实,毫无种族歧视偏见的朗,和杰西欧文斯一起绕场一周的德国运动员,最后死在美军在西西里的登陆作战中,而和纳粹妥协的美国奥委会官员最后在五十年代担任美奥委会主席并直至70年代他过世的时候。
这是多么冰冷的事实呀,竞技体育和政治无关真是永远的谎言。
再看今日的奥运会,俄罗斯黑客连续5次的出手,现代奥运会要变成药罐子联谊会或者哮喘病人联谊会么,呵呵。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希望这段话永远不会被忘记。
《黑色闪电》Race2016,孤石影评7.0分,13限制级。
这是一部运动类电影,我对好莱坞运动类电影很有好感,《奔腾的年代》《冰上奇迹》《百万金臂》都曾让我热血沸腾,这部《黑色闪电》也没让我失望。
故事发生在1933年--1936年,距离马丁路德金1962年《我有一个梦》还有30年,虽然林肯在1862年废除了黑奴制,但非裔美国人大多数没有投票权,在社会上仍然被歧视,赐予并没有带来尊严。
但今天非裔美国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运动、音乐、电影、司法,乃至美国最高的权利者---总统,都有他们卓越的身影。
回顾这一百多年的尊严之路,他们没有起义,没有革命,他们只用行动告诉人们:我有尊严,我值得尊重。
正如电影中的主人公,你可以歧视我,但我用成绩告诉你,我是最好的。
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真人题材对于编剧来说是捷径也是挑战,编剧可以不用费尽心思编撰虚无的剧情世界,但限制了人物的动作空间,导致最后高潮部分并不那么high。
本片编剧在情节上做了很好的取舍,突出了主人公家庭感情线,以及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弱化了导致主人公家庭裂痕的婚外情,张弛有度。
表演上,除了戈培尔脑瘫的表演,其他人都很出色,尤其启用的黑人新演员,貌似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装修项目也不错,电影配乐不多,但适时地嵌入,渲染了气氛;人物传记也不需要太多的特效;剪辑和视角都很舒服。
在价值观方面,是否参加纳粹德国举办的奥运会,我持保留意见。
<图片1>
种族歧视这一点不去赘述。
一:杰西欧文斯我六岁时每天就要搬运100磅棉花,你搬过棉花吗?
感受过不小心划蹭圆荚,割枪皮肤的疼痛吗?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天赋,不是什么东西去让你成功,不是你做的事也不会是你遇到的某个人,是你自己,你内心深处的力量二:劳瑞斯奈德在影片最后双手捧着奖牌那是本应属于他自己的奖牌,那是本应属于他自己的骄傲,他知道放弃的滋味,所以尽力去争取让杰西参赛。
但愿我们不要在最好的年纪错过太多的美好。
只是个人的解读,供大家参考。
谢垂阅
故事很感人,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的投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了电影里的悲欢离合最让人动容,因为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很好的效果,同时爱情的力量也是伟大的。
电影的取景非常棒,特别是它的特写镜头,把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充满了背叛、痛楚,但是在爱情面前,这些都是渺小的。
只有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能帮我们战胜一切。
这部电影让我感慨颇多,特别是结尾,总是出乎意料,但是我觉得有个大家出乎意料的结尾,恰恰能够体现出编剧的能力。
我是在了解奥林匹克史的时候关注到的这部电影我本身就对奥运史和种族歧视的电影感兴趣,所以我在没看之前特别期待,电影也没用让我失望这部电影的英文标题是Race,这个词既可以指运动比赛,也可以指人种。
一个单词,四个字母,就完美地诠释了这部电影杰西欧文斯是奥运史上最厉害的黑人运动员之一,在教练的帮助下进入奥运赛场,而且是在纳粹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如果杰西没有他的帮助完全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作为一个白人,在种族主义气息浓重的美国反对种族歧视,我很敬佩让我印象最深的配角就是卢兹朗,看透了希特勒的丑陋,帮助了杰西夺冠,之后还高举杰西的手欢呼,喊着对方的名字(虽然这个场景在电影里并没有体现,但在历史上这是奥运会最经典的镜头了)电影的侧重点也很到位,电影里并没有刻意去体现当时的德国政治样貌,但却通过杰西的比赛完美地体现出了纳粹的丑恶,比如多次刻画纳粹抓捕犹太人,希特勒拒绝接待夺冠的杰西,还有对犹太人运动员的不公平待遇哪怕是赢得四枚金牌的杰西回国后参加自己的庆祝会时也不被允许从正门进,足以体现出当时非裔美国人所承受的歧视之大“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做好自己” 我想这句话对任何人任何事都适用
主角太不带感
运动
-1
歧视。电影线索有点乱。
Baptiste回法国之前一块看的,剧本和镜头调度都一般般,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影片里的纳粹和里芬斯塔尔,那个拍摄1936柏林奥运纪录片的情节放在里面,立马就有点不太一样了
拍的不真实
双向平等
对反派的刻画有点脸谱化了对正派某些角色的处理也有点脸谱化了让人看了一两场戏就能猜出后续的剧情安排
致敬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包揽四块金牌创造三项世界纪录,以成绩嘲弄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种族歧视言论成为佳话。
race,又可当种族解,又可当比赛解。这种最简单的双关,却也难以翻译啊。我红女巫演的莱妮里芬斯塔尔蛮帅的。
it was a great story,but the film is not
滤镜严重
真的无聊,拍得真是无聊。连我前几天吃的忘记放盐的老鸭汤都比这片子有味道。
戈培尔长得好像阿扎尔/杨坤
7.5体育真的是能让全人类感动的,即使是我这样完全不爱运动的人,也会为那种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鼓舞。感动德国白人运动员和美国黑人运动员超越国籍、超越肤色的体育精神,那才是全人类应该追求的。
在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受到的歧视居然比纳粹统治的柏林还多。。。
他在国内所受的歧视比在柏林严重的多
起点极高,全程虐菜,却没有火战车那样单纯。避免了烂大街的心灵鸡汤式的讲述由弱变强的拼搏精神,而是面向传统的原始的运动员精神,竞技体育对胜利的渴望对极限的超越,奥林匹克凌驾于政治,文化,宗教,种族之上的涵义。另外影片企图探讨种族问题批判纳粹却都浮于表面
这拍的是什么呀……
很可惜的片,虽然在叙事上还可以。放到现在估计也能拿个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