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这首情歌

Sing Street,初恋无限JAM(港),摇滚青春恋习曲(台),街头爱唱,唱街

主演:福迪亚·瓦尔什-匹罗,露西·宝通,杰克·莱诺,马克·麦克肯纳,艾丹·吉伦,凯尔·布拉德利·唐纳森,凯莉·桑顿,莉迪亚·麦吉尼斯,玛丽亚·多耶·肯尼迪,康纳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英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年份:2016

《初恋这首情歌》剧照

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2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3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4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5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6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3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4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5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6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7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8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19初恋这首情歌 剧照 NO.20

《初恋这首情歌》剧情介绍

初恋这首情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的都柏林,因为家境窘迫,十四岁的少年康纳(福迪亚·瓦尔什-匹罗 Ferdia Walsh-Peelo 饰)不得不转学来到了一所校规极为严苛死板的教会学校中就读。在那里,他惹上了横行霸道脾气古怪的巴里(伊安·肯尼 Ian Kenny 饰),可见未来的日子不会好过。 某日,康纳邂逅了名叫蕾菲娜(露西·宝通 Lucy Boynton 饰)的美丽女孩,为了吸引蕾菲娜的注意,康纳邀请她来主演自己乐队拍摄的MV,哪知道蕾菲娜欣然应允,那么问题来了,对演奏音乐几乎一窍不通的康纳,该如何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乐队呢?好在康纳拥有一群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很快,一支名为“唱街”的乐队成立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们的新时代乐翻天传奇办公室第四季彗星路西法爷爷的人生滑板真情七日御天神兽之穷奇降世如果有当初血浓于水满江红丐帮传奇身体集合.zip寻龙契约3破阵穿越时空之灵格格绣春刀小马宝莉:新世代女访客威士忌劫匪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丑女大翻身再见了,我的克拉默FirstTouch血魔回魂造梦女孩往日情怀生命不息吉米·萨维尔:英国恐怖故事毒中毒明日重生不老奇事十月秘社

《初恋这首情歌》长篇影评

 1 ) 事隔经年 何以致意

分享一点感想。

SingStreet是片名,又是电影中校园乐队的名字,据说粤语里叫作「唱通街」,却在上映时被译为『初恋无限JAM』,顿时给电影打上了一层八零年代的霓彩闪光。

电影中画着粗重眼妆的女主角Raphina,像是写在作业本上的第一笔狂草,使男主角Conor的生活就此突破了字格的界限。

然而Sing Street并非只是一部音乐少年的纯爱电影,它更适合被称作「少年Conor之烦恼」:家庭使他筋骨麻痹、学校令他体肤疮痍、暗恋让他迷失所为、兄长的黑胶唱片和乐队的创作表演则伴他心志成长。

青春残酷,时节美好,也许事隔经年,重逢何以致意。

<图片1>初恋题目的构思源于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来自拜伦的『春逝』。

作为一个并不忠实的读者,终究只知道他这一首颇流行的情诗,依稀记得遣词造句背后也是有过一段苦情的。

无论你的脑袋里装的是格律、是和弦、或者只是一团什么想法都没有的浆糊,那也没关系,站在爱慕台阶下的人都一样,仰望对方如期盼流星,翻山越岭也在所不辞。

男孩Conor第一眼便中意Rahpina,她以一副生人勿近的姿态站在学校对面,丝巾绕在细长脖颈、耳垂上两只金色的圆环、嘴角一支不点燃的香烟。

他喜欢她的美,更喜欢她浑身披戴都与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对立感,她是一只突降的外星飞船,朝着他发出具有引力的光波。

Raphina直勾勾地看着Conor从对街走来,细眉一挑,眼神迅速地上下游移。

这个在学校食堂被揍得眼眶泛乌的小子,搭讪起来却格外利索。

「你要火吗?

不,我正在戒烟。

我也没有火。

」她是一位未来的「模特」,他有一支空想的「乐队」,正是十四五岁的半熟少年,模样还未把稚气脱尽,却端着成人世界的社交架子。

Raphina要求Conor唱歌证明自己时说「你以后会在成千上万人面前唱歌,而我只是其中之一」,就像她相信自己即将成为伦敦模特一样,对校园男孩故作姿态的搭话也满是兴致,这大概便是青春梦想的无限可能罢。

<图片2>「当你不了解一些人时,他们会有趣得多,他们可以是任何你想要的样子;但当你了解了以后,他们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Conor在影片中两次闪回Raphina的脸,第一次是她带着陌生的笑意俯视他,第二次是她坐在台阶上摘下墨镜来仰望自己,前者闪过时她是他写在歌里的谜题,回想后者时她是乌云散去的月光。

Conor第一次骑车载Raphina回家,她笑说自己从未坐过这么慢的自行车。

他在夜晚的小道上绕路,她也在他心头环绕,你知道自己有多喜欢她/他,她/他或许也知道,但你们之间横亘着「一座装满诱惑力的伦敦」,它是一纸远方的录取通知单,一张去往异国他乡的机票,或者一个开着敞篷车的成熟男人,而你只有捏在手里的一张歌词。

人们爱把初恋比作一颗苹果,咬过之后终会随着时间氧化,但你品尝它甜蜜或涩口,才能体会到其他水果的不同滋味。

Raphina会为了乐队第一次录像而为每个人化妆,也会为了做出一卷完美的音乐录影带跳进海里,但凡涉及梦想,她便倾尽所有。

Conor把不会游泳的她救上岸,「这是为了我们的艺术,你决不能只做到一半」,然后便是电影中那个狼狈却唯美的初吻,碧蓝海天之间,自然的光影和花掉的妆容是任何技术都难以复现的美好。

在返家的火车上,浑身湿透的两人之间隔着吵闹的乐队伙伴,他们没有对话,只是安静对视,轻快跳跃的旋律逐渐取代了所有声音。

那一刻Conor全部的心声都如淡黄光晕落在Raphina的长睫毛上,颤抖地忽闪着,像是夕阳中凤尾蝶灵动的一双翅膀。

Conor在影片结尾时驾着祖父的小船,载着Raphina再度一同浸入海水的洗礼中。

高大轮船上一对依稀可见的白发成年人与他们挥手致意,不顾一切的青春与饱经世事的暮年在这一刻航向同一个彼岸。

大船在前引路,小船行得艰难,可就算少年时几多风雨路远也没关系,初恋的结局是好是坏也没关系,世上人或事本来便是遇上方知有,失去也获得。

<图片3>家庭就算初恋是一朵记忆味甜的棉花糖,也无法蘸干青春面庞的双行泪。

Sing Street的第一个镜头从男主角Conor弹琴吟唱的特写拉远,画外父母争吵的喊声也渐渐高涨,Conor既为这种家庭生活苦恼愤怒,拨弦的手指却又显出他的脆弱无力。

电影中一共出现了5组家庭,描绘出几种「奇怪的爱」。

明线里交代完整的有Conor离婚中的父母、导师般的哥哥和身为顺从者的姐姐,导演利用1分31秒的早餐场景便将这个五口之家的紧张氛围和人物性格交代得清晰完整:负担生活开销的母亲披着大红毛绒外套,拮据的生活也难掩她爱美的天性;父亲频繁的、大幅度的手势动作既是专横,又是他渴望拥有家庭地位的象征;姐姐始终沉默,唯有对父亲的话点头赞同;哥哥披散一头乱发,对弟弟拍肩示好、对父亲轻佻不屑、对母亲和身边的妹妹一副视而不见,他像是比谁都活得不羁无束,然而却只是另一个被小岛困住的身体。

父亲交代完一切后,众人纷纷起身离桌,只有迷茫的Conor还没能从转校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从思想上来说,他是哥哥的拥簇者,音乐或生活都在其后亦步亦趋着;从行动来看,他是父亲的服从者,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像姐姐那样沉默地旁听大人们的对话。

他是每一个在分崩家庭中的青春期小孩,心里装的越多,嘴里说的就越少。

乐队成员Eamon的母亲出现在三场戏中,她是一个对儿子宠溺的家庭妇女:客厅里挂着Eamon喜欢的兔子画像,对他玩乐队不悦却也未加阻挠,并且默默接受了孩子们每一次到家中排练。

当Eamon提起父亲的乐队,母亲却只有一声嗤笑,她对Eamon的父亲显然是充满不理解的,这种间隙甚至超越了Conor母亲抱怨自己的丈夫从不曾注意自己穿过什么。

作为一个不曾在电影中出现的人物,Eamon的父亲之于自己的家庭也是缺席的,正是Conor哥哥口中那个绝不要成为的中年人:待在乐队、留在小岛、不知道自己的梦想、酗酒、向着抑郁的方向发展,最终被隔绝在亲情之外,只留给儿子乐理知识给妻子满腹哀怨,于是Eamon的母亲在极尽宠爱之外又带着几分严父色彩,吸烟、大学、工作,处理Eamon的一切琐碎或将来已然成为她所有心灵寄托。

乐队键盘手Nike因为肤色而被Conor相中,以小伙伴们的话来说「有黑人在,乐队会更酷」,他的母亲是个发音蹩脚且语速极快的豪爽女人,把在爱尔兰的房子装饰得一如热带王国般般花俏丰富。

Raphina和坏痞男孩Barry的家庭困境则远远超出Conor的想象:他们一个出身酒鬼和躁郁症的家庭,一个来自暴力和毒品的环境,这两个孩子都习惯在外表上重重武装,张扬的服饰或暴虐的拳头只是他们回敬父母与世界的方式。

Conor回到家中,和哥哥Brendan一起望着门前台阶上的母亲,这个景深镜头是电影中最为忧郁的画面,不再做梦的人、梦幻破灭的人、梦途迷茫的人,都身在这一墙红色砖瓦下。

穿着居家衣裙的女人把自己斜放在地上,她「下班迅速回到家就为了享受最后的那抹余晖,点一支烟,读一篇书」,每个短暂的黄昏都是她奢侈的梦想,当夜幕垂下她便又回到税单和晚餐的日常里。

Brendan曾经和Raphina一样梦想离开小岛,却最终没能躲开母亲的桎梏,如果说家庭是他的牢笼,那么于母亲来说又何尝不是。

她看上去是个能干精致的女人,懂得欣赏电视机里英俊的年轻偶像,她的大半人生都陷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的争执中。

Brendan告诉Conor母亲有了外遇,他只是轻微一顿,似乎她会选择别的生活是情理外却又意料之中,兄弟俩伴着父母再次响起的舌战将这个话题迅速淡去,某些人生中的错误,或将随着岁月渐长而被谅解,正如Conor在最后一支歌里所唱「这是你的人生」,而人生就是无数的「喜忧」。

当你倍感孤单寂寞独倚窗前,放眼望去每一盏灯火下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书。

<图片5>友谊比起电影中对家庭的灰暗刻画,我更愿意把哥哥归入友谊这块明亮的区域。

Brendan是Conor的灯塔,一个真正热爱艺术并懂得艺术的人,他无意间一句话都足够弟弟拿来拔高和摆谱,他的房间像是弟弟的祷告室,而他宛如一个幼小灵魂的导师。

他会把弟弟劣质的音乐带拆毁踩烂,也会为他的初恋故事而专注微笑。

当父母终于捅破了那层勉强黏合在一起的玻璃纸,当Conor还沉浸在自己的校园演出,Brendan为家庭也为自己而爆发,索性把自己潦草外表下的沉重心事也全部倾泻了出来。

Brendan希望Conor能够明白的,不是乐理知识,不是词曲本事,不是描画草图,不是以一方舞台为生活重心,更不是为家庭或孤岛绑住身心,而是要走到一个超出自己眼界和想象的地方去,成为歌手成为艺术家,而他将会在远航的港口前为他呐喊欢呼。

在母亲收拾行囊的那个夜晚,兄妹三人聚在Brendan的房间里,又是他的引领和唱机荫蔽并拯救了他们,姐姐Ann甚至也偷吸了一口他的烟草。

<图片6>乐队中的每一个小孩都是纯粹美好的,就算是那个对Conor挥拳的坏小子Barry也有在舞台上对着乐器挠头、并站在乐队一方来抗争的可爱时候,他们有的是时间,这能允许他们去做很多正确的事情,也能包容他们犯下更多的错误——纠正是长大以后的事。

与Conor交集最多的Eamon是另一个站在他灵魂旁边的人,Brendan为他指引,Eamon则陪他探索。

初次见面时的Eamon几乎有比肩Brendan的才华和老练,他的提问让Conor哑口无言;他们一起躲在小屋里吸烟,一起穿上滑稽的演出服,一起从糟糕的歌写到满堂喝彩,Eamon会在自己的床上放满兔子,会因为女孩围观而参加演出,也会在Conor低潮时鼓励他可以带着自己喜欢的姑娘走出这个岛。

每一个在小巷垃圾堆旁或别的地方拍下的录像带都是他们青春的纪念,纵使他日再见梦想早已更迭,就算海潮两端轨迹再难重合,就算在最后一支歌响起之前,他们还是被人嘲弄的「怪物」和「基佬」,这个因为暗恋而起的故事,庆幸终究没有以爱情的名号画上终点。

John Carney拍出了爱尔兰绿意苍翠之美,拍出了年少哀愁之美,拍出了筑梦逐梦之美,他将对少年时代最美好的愿景都融入在Conor的脑海中,那宛如美国校园舞会的梦幻场景,沉浸在自己歌声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幸福。

电影终了之后,航海远行的尽头或许有花花世界聚光舞台,又或许只是另一片关住艺术家的海中陆地,「他们毕竟只是孩子」,导演John Carney如是说。

所以在很远的将来,「以沉默」或「以眼泪」都没有关系,只要记得你也曾经是自己的「船长」。

 2 ) sing street 唱街

rock and roll is a riskyou risk being ridiculed相比于初恋这首情歌 更喜欢唱街的直译就好像可以和一群不成熟的朋友们 在破破的学校里 讽刺一切不美好 以歌为盾牌 充实一整个青春 没有狗血的剧情 但是尚且稚嫩的嗓音 穿着过时的 宽大的衣服 化这浓厚的妆 但是世界仿佛站到我这一边而这个电影更多的是让我感受我不曾感受和拥有过都是放肆的青春电影里最让我动容的三个瞬间第一个是男主角敲开眼镜哥的门 问 一起写歌么 他回答 随时欢迎人生能有一知己真的很不容易 随意哼几句就能一起写出心里想的歌曲 真的是种幸福吧第二幕就是他和他母亲坐在阶梯上 品着红酒 看着落日的余晖他哥哥说到 she's always talking about going to spainBut he never takes her这是一个始终心怀浪漫的母亲 再坚强经历再多世事的女人心里总是会心存浪漫的然而悲哀的是 没有能看到她浪漫的人第三幕就是康纳坐上了开向未来的船哥哥呐喊yes yes whoo他是不幸的 然而他看到弟弟完成了他的心愿 他也算完成了一部分心愿 虽然会有遗憾但他的确是那台为弟弟开道的jet machine很爱这种青春片 很青春 向上 很美好

 3 ) 青春里的尴尬和挣扎

0114岁的小瓦家里破产了,父母闹离婚。

小瓦不得不转学到一所便宜但也糟糕的学校里。

苛刻的校长、欺凌弱小的同学、不值一提的成绩。

爱尔兰一年四季都那么冷清,天空的蓝总罩着一层灰,清冽的空气,满地的落叶。

街上冷冷清清。

哥哥对小瓦说,留在都柏林的人最后都成了失业的酒鬼。

电视里说,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到伦敦去了,因为那里可以看得见希望。

总是有一些时候,有点发愁,也不知道在愁什么,只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瓦想,总得做些什么才好,总得做些正经事。

那就写一首歌吧。

那就爱一个人吧。

一个漂亮女孩站在路边的台阶上,叼着一根没有点的烟。

小瓦走过来说,你要火吗?

女孩说,不用,反正我正要戒掉。

小瓦说,嗯,反正我也没有火。

小瓦说,我们乐队要拍一个MV,你想要出现在视频里吗?

小瓦根本就没有一个乐队。

02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着做一些看起来很酷的事情。

但很多人都是虚张声势,强行热血。

有的人喊一喊“说走就走的旅行,奋不顾身的爱情”。

就好像自己真的做了一样。

有的人真的做了。

逃掉课,逃掉工作,假装自己真的能逃掉,假装一趟旅行真的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摆一圈蜡烛,做一个声势浩大的表白,留下一地无法清洗的蜡烛液和一个满脸尴尬的女孩。

我很不喜欢回忆起自己青春时的样子。

那时的我常常无知又虚荣。

表演热闹,也表演孤独。

表演特立独行,也表演脆弱多情。

我那么不真诚,只希望能多几个观众。

青春从来就没有更辛苦,也没有更孤独。

只是无知又矫情的时候总是更想逃避辛苦,更害怕孤独。

所以,我喜欢那些诚实又认真的青春。

后来,小瓦真的组了一个乐队,没日没夜地写歌,找女孩拍视频。

爱尔兰的天空还是那么阴冷,小瓦的成绩还是那么糟糕。

父母离了婚,家里的大房子要卖了还债。

15岁的小瓦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也做不了。

小瓦认真地爱一个人,不管有没有回应。

认真地写一首歌,不管有没有人听。

在人生里那些“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拼命认真地做一件事。

不管这件事多么微不足道,多么徒劳无功。

都是救命稻草。

15岁的小瓦和16岁的女孩偷开家里的小船,逃出都柏林,逃向他们梦想中的城市。

海上下着雨他们开心地朝对面的一艘大船挥手致意。

电影结束了。

也许前方风雨交加、道阻且长。

也许遥遥无期、迷了方向。

但一切都无所谓了,这不是一个关于梦想起航或者覆灭的故事。

那是下一段人生了。

03我有一个朋友阿群,大学四年追一个南方姑娘追了三年,一年追一次。

每一次都开始于不甘失败的重启,结束于无可奈何的放弃。

毕业那天,阿群送姑娘去火车站,火车站人山人海。

火车启动时,隔着车窗,阿群大声喊“我爱你”。

姑娘说着什么,阿群听不见。

两个人隔着车窗,面对面地哭。

姑娘在电话里说,如果你研究生毕业后愿意来台州发展我就答应你。

阿群说,我愿意。

火车走了,阿群打车到机场,买一张最早的机票,追南方姑娘搭乘的火车,心心念给姑娘一个惊喜。

姑娘在台州一家公司实习。

阿群在台州住一家小旅馆。

第一天下班,姑娘来看阿群一眼,说了几句话。

第二天,姑娘短信里说,家里来客人了,你在旅馆好好休息吧。

第三天起就没了消息。

阿群每天坐在旅馆里,看窗外的高压线,高压线上的麻雀。

看楼下的马路,路上的行人和车。

第五天,阿群发短信说,我要回家了,我们再见一面吧。

姑娘说,不好意思啊,我今天要加班。

还有,我和我前男友复合了。

你路上注意安全。

04后来,我问阿群说,你现在想起那年追火车的事情,是什么感受?

阿群说,我惊讶当时自己的付出和忍耐。

阿群又说,单纯点挺好的,力量也更强大。

这么些年过去了,被爱被付出的南方姑娘大概早已忘记了那个追火车的故事。

而对于阿群,时间越久就越醇厚。

所以爱比被爱有意义得多。

爱不是消耗,爱是劳作和创造。

我们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多了一点爱。

为爱写一首歌,为爱做一顿早饭,为爱吹一个牛。

是我们为这个温情脉脉的世界做出的贡献。

不管我们因此快乐还是悲伤,那都是我们留给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礼物。

相关电影《Sing Street 》

 4 ) 随意且有力量

我看童话/动画觉得是真的,看这部的某些时候却觉得是童话。

但可恶部分也是真可恶。

她好迷人,以至于我都看不到她说了什么。

这部电影的创作,就像这个乐队的创作一样。

很放松,很自我,很随意,很坚持,天马行空。

“我要在操蛋的生活里,make some art”不make sense。

确实,那又如何。

最年轻的样子。

最梦幻的样子。

他对她的爱好美。

As long as you are happy.以及,对自己追寻的,不轻易放弃。

事情,人。

而对于那个“混蛋”,给他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连结的力量。

其实回到了“被爱被接纳”。

这是双向拯救。

我也再一次相信,艺术家要带给大家的。

他们的思想,灵感,表达。

看到真相,看到内心,看到自己,做自己。

要出声!

要出声!

要反抗!

我可以!

我们可以。

而我们的男主角,他有最好的同伴。

哥哥是同伴之一,也是让我觉得很感动一个角色。

吸引我们的美与爱,给了很大的力量。

是缪斯。

(这部是小满最爱的电影之一,另一部是白日梦想家。

其实是更了解她了。

 5 ) 《唱街》海边取景地,谷歌地球图

电影没的说,喜欢影片中的人设,哥哥最爱...只是康纳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从爱尔兰看到威尔士,我觉得不太可能,就去谷歌地球看了看,然后顺便把海边的取景地都找出来了。

<图片1>

这个还是比较好找的

恩,你可以发现那个圆柱状的建筑和房子形状的建筑是吻合的,所以可以确定。

这个也不难找,都是在那个小码头拍的,根据栈桥的形状(左边有一个小尖尖,小康纳还开船碰到过)可以确定。

<图片7>

这个取景地还是挺难找的,不过还是找到了<图片9>虽说爱尔兰的海岸线不算复杂,码头也不是很多,但是要确定下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乐队是坐火车来的这里,所以先找到两个有大型栈桥的码头缩小范围,然后看爱尔兰的铁路分布进一步确定,但还是不确定,最后从镜头中后面岛屿的背景可以确定是基尔莫尔码头无误..额,对,就是这...

以后看电影多注意注意,旅行的时候会更有乐趣

 6 ) 乘风破浪终有时

约翰卡尼的音乐三部曲里面最喜欢这一部。

导演把青春期的各种情感拍摄的非常细腻真挚,破碎的家庭,婉转的初恋,为了女神坚持的摇滚梦,这些都表现的太棒了。

当女主听到demo流泪时我都会愤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能为喜欢的人和事付出更多。

喜欢本片因为他足够真实,不像有些摇滚电影一路反这反那反到底,当他们遇到青春期的种种不顺心和委屈时,和我们曾经一样,大多数都默默忍受和妥协,只是男主的态度是get on with this shit and make some art,后面这半句就说明有些人真的生而不同。

而女主为了模特梦独自去伦敦吃了大苦头,幸运的是她也没有放弃,当他们最后坐上破船乘风破浪去伦敦追求梦想时,爱情也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

PS:除了大爱女主的颜以外,她的口音也是非常迷人啊。

 7 ) 青春的音符是诗句,也是通往未来的船只

爱音乐的年轻人,在还没变成《Begin Again》和《Once》里邋遢失意的中年人前,大抵和《Sing Street》里的男主角Conor差不多:可能会在学校里受欺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被麻烦的教导主任拉到办公室谈话,会因父母的不合在家手足无措,会有一个暗恋或明恋的对象,会为感情的一点点的推进或止步不前而兴奋或困扰,会说自己是“未来主义者”,只前进,不怀旧……甚至连一本正经地踏进音乐领域,可能都来自完全随机的事件——之前听过的歌明明只是寥寥,只为以要求拍录影带之名接近喜欢的女孩,便一时冲动决定组一支乐队。

在1985年的都柏林,名为Raphina的模特儿站在台阶上,看起来美丽而早熟。

Conor原本只是想聊几句话,却让两人的生活变得有些不同。

她是“谜一般的模特”,是“点亮”他的力量,是“美丽的海”乐队的第一支单曲《The Riddle Of The Model》喜感十足:初试写歌的Conor用词夸张,编曲听来也有种令人忍俊不禁的恶搞感,七拼八凑的乐队成员各自穿着古怪的服饰出现在镜头前,MV由完全不专业的牙套小哥拍摄,荒谬的角度和剪切几近令全场观众厥倒。

青春期的少年,或许没有和睦家庭、没有愉快的校园生活,却不能没有寄托。

这寄托可能是只见过一面的漂亮女孩,可能是莫名其妙组建起来的乐队,却能慢慢渗透进生活。

“眼神凌厉”的Raphina一眼看穿了Conor声称“歌是写给另一个模特儿”的谎言,无所谓地笑笑。

随着情深意切的新歌出炉,遭遇复杂的少女开始听着歌默默落泪。

忘记学校里不屑的眼光,忘记家中父母的争吵,少年在兄长的黑胶碟里拼命汲取能量,和乐队成员也愈发有默契。

写词的Conor和作曲的Eamon就如同披头士的Lennon和McCartney,共同促成新歌的诞生。

接下来的歌顺理成章地推出,主角全是她。

带着稚气的歌词和日渐成熟的旋律,全是写给她的动人情诗。

快乐的忧伤(“Happy-sad")少年的烦恼看起来比成年人少,但身处其中时,感受其实也没好到哪儿去——喜欢的女孩似乎有条件不错的男朋友,试卷上的题目几乎都不会做,父母分居需要两边走动……这些真切的麻烦,都是要面对的事情,不过年轻似乎总能让它们变得更轻松点儿。

比起愁眉不展地在音乐里控诉,不如用轻松的旋律和不在乎的歌词表达吧——这是Conor哥哥口中,The Cure乐队表现出的“Happy-sad"。

同时当有一天,长大的少年再不能为一个人一件事而热血沸腾的时候,或许这些烦恼,都成了回忆起来令人倍感珍贵的经历。

“爱本身就是‘Happy-sad’啊。

”Raphina这样说。

少年想要的快乐人生其实很简单:在幻想的美式复古Party上,大家享受地跳着舞,喜欢的姑娘在台下目光闪烁,分居的父母温柔相拥,抱憾数年的哥哥重拾自信,平日里麻烦的教导主任也来耍宝……只可惜一曲终了,一切只是黄粱一梦。

“这是你的人生”,“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经历造就音乐,音乐让人成长。

乐队的作品终于超过五首,团员共同登上了舞会的舞台,Conor比起初转学时胆小怕事的样子简直脱胎换骨,学生戴上教导主任的面具在舞会上尽情狂欢,酷酷的女孩也终于被15岁的小鬼头打动。

除了勇气什么都没有的他们决定坐上小船,漂洋过海去向往的国家。

当Adam唱着“We're never gonna go if we don't go now",画面里的二人被海上的暴风雨淋得透湿却笑得灿烂,而观众心里的某个开关,像是被突然打开了。

青春真好啊。

很多人在看完这部影片后都发出如斯感叹。

从《once》到《begin again》再到《sing street》,尽管主角都生活不顺,但青春能让结尾的色调明亮太多。

音乐在不同年纪的人的生命里留下的纪念,分别是一架承载记忆的钢琴、一根分享故事的分线器,和一条乘风破浪的船。

2000年出生的男主角Ferdia Walsh-Peelo,看起来同样是前程无量。

比起John Carney的前两部音乐电影,这部的问题显而易见:组建乐队的过程不太有说服力,主角从被欺凌到突然转变画风似乎也有些突兀。

但歌曲的巧妙贯穿依然天衣无缝,而音乐虽然不能切实解决生活里的问题,却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让平淡无奇的生活,有如被施展了魔法,呈现出不一样的模样。

《sing street》结尾终于不再延续令人捶胸顿足的遗憾,比起前辈们的隐忍思量,后辈的勇敢令人合不拢嘴却又忍不住拍手叫好。

先别急着说这结局理想化,John Carney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便清楚表示,“一起出发”并非意味着“浪漫的快乐结局”,“他们毕竟只是孩子”。

化身小船的音符,会否随着岁月流逝,变成安慰剂,尚未可知。

但John Carney这次透过音乐故事传达的青春之美,相信已经很好地传达到了观影人的心里。

原文刊于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6/06/15/010035670.shtml

 8 ) 让我们在未来相见

作者 神棍糊 20240828《Sing street/初恋这首歌》是一部把我看的跳起来的电影。

随意在小米电视的免费电影里找的(音乐电影的封面总是会吸引我),没想到把有点燃燃的我烧成了火把节里的滋哇滋哇巨大火堆。

青少年玩摇滚的电影永远都是我心中的最爱。

看完一搜导演才知道他的作品还有《Once/曾经》,《Begin again/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我就想,这个导演是我命中注定的汽油。

这两部里的好些歌曲都被我收藏循环过太久。

距离《Falling slowly》也有快二十年了,音乐一起我仍然记得男主压抑温柔的嘶吼,记得《If you want me》起来时女主在大街上晃的画面。

《Begin again》里《Tell me if you wanna go home》的屋顶版(一定要屋顶版!

)被我循环过怕是上百遍。

无论何时在我耳边响起都让我飞起来,尤其是那段女儿的吉他和爸爸的贝斯配合,让我燃到泪目。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在大街上分享一对耳机,一起听着歌手舞足蹈更浪漫的事了。

初恋这首歌这个名字翻译的不好,太窄了,虽然大多数歌都是初恋启发他写的。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爱情只是成长的一部分。

鉴于男孩说他的音乐风格是futurist(瞎扯的很机灵),那我就要取名,让我们在未来相见。

没有摇滚精神的教育就是培养宠物,我真这么觉得。

所以摇滚,也就是反叛精神,在我看来是一个人成长为自己最基本的要素。

没有反叛精神前,你就在睡觉,在做梦,还做的是别人给你灌输的梦。

我在这个男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

文质彬彬的十五岁少年从相对文明的环境里换到弱肉强食的学校后因为娘娘腔被同学打,因为穿的鞋子不符合规定被脱掉鞋子,因为化妆被老师按到水池里洗脸,因为哥哥对自己发泄而感到伤心,却只是故作镇定的走进厕所悄悄哭。

反叛从来都要付出代价,可是这个代价无法把我打倒。

坐在厕所里哭完站起来继续写自己的歌,继续和自己选择的队友往前走。

整部电影里让我最感动的是他在排练时幻想的场面。

在他的幻想里,观众们在舞池里向着明天跳舞。

欺负自己的老师融入了音乐里,不再是那个被权力欲冲昏头脑的爹。

争吵不休的爸爸妈妈牵起了对方的手,脸上浮出了久违的笑容。

哥哥也不再愁眉苦脸,而是骑着摩托帅气出场,并且把自己喜欢的女孩旁边的男人打走了(哈哈哈)。

我不知道这是幻想吗?

我知道,在那像童话一样的美好上演时我就知道这一切只存在他的脑海中。

因为这也是我的幻想。

是这些每个人都能快乐,自由,世界大同的幻想在支撑着我活下去。

这在他人看起来幼稚的幻想,和他人对我的看见,给了我最大的力量。

我喜欢女孩子那句,爱就是悲喜交加,人生就是happy sad,你要开心你的悲伤。

我一直认为成长就是笑中带泪的过程。

当你学会去拥抱心中的痛,他人的痛,你就长大了。

我还喜欢她甜甜的笑容。

酒鬼父亲死了,患有双相的母亲在医院里,住在孤儿院里的她没学上,戴着黑黢黢的墨镜叼着烟装酷,拿下眼镜的她却那么甜。

她是她自己口中的美人鱼,纵身跳下冰冷的海水,为了就他们几个人自嗨的艺术,因为那是她的归属。

我喜欢男孩子的哥哥说没有女人会爱上一个听菲尔柯林斯的男人(笑疯)。

喜欢他谈论自己的妈妈。

我喜欢所有看见自己妈妈的男孩。

他们看得见爸爸对妈妈的浪费,看得见妈妈的生命在无聊庸常里流逝。

他们能感觉到妈妈的孤独,他们好奇妈妈在想什么,替妈妈不值,然后宁愿留在妈妈身边陪伴,哪怕是当作活不出自己的借口。

这种妈宝一直都很打动我,因为我又看见了自己。

我喜欢他们的兄弟姐妹情。

我想要兄弟姐妹,想要一起玩创作的朋友,我也是有很多想法的,我一个人很难实现。

我好喜欢男孩子的那个什么乐器都会的陪他写歌的朋友(又泪目了)。

我深夜出现在你的家门口,只是因为我又有灵感了。

你知道唱慢歌会失掉观众,可是你仍然让我唱出那一瞬间的心情。

人生就是起起伏伏,你没有要求我们大家一直高飞,而是抱住了矫情的我。

我喜欢男孩子朋友的妈妈去给排练的他们端茶送水,还舞了一段。

虽然看不惯儿子跟他爹一样,就知道音乐,但是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周末去打工贴补家用不被耽误就行。

我喜欢男孩子对那个欺凌自己的人说,你不存在。

因为你只存在于我的世界里,但我不在你的世界里。

你只会破坏,你不会创造。

但我仍然利用我们的共同点,即我们都是活在这个无望环境里的被权力体欺压的小棋子,把你拉进了我的世界。

所有的敌人都可以是朋友。

最后在演唱里分发老师这个代表爹的形象的面具的桥段太好了。

叫你再也找不到我。

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人,都是你。

你找你自己吧。

也许很理想化,也很老套,可是我就是感动。

在我心中,在求同存异中看见对方,在连接里帮助我们彼此的自我实现,是最美好的事情。

所以我一点都不讨厌当生活中的朋友的心理咨询师。

我不觉得这是白嫖,因为这个过程也给了我很多。

这是我的天赋没错,可是也是所有的他人(包括我讨厌的,把我伤害到哭笑不得的人),才帮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人生不要往前看,不是说不要去怀念过去,而是人生本身就只能往前。

不要让自己的行为模式沉浸过去。

如果过去很美好,那就创造更多的美好。

如果不够美好,那就改变自己。

男孩女孩的情谊有点像泰坦尼克后里Jack对Rose的“拯救”。

其实谁又拯救了谁,我们本身就在互相拯救。

拯救你的过程也是在拯救我自己。

我喜欢他们终于离开了那个地方决定去冒险的结局。

我们在向着我们期望的未来前进,那谁管它最后到底是怎样。

相对于活在过去和活在当下,其实我是活在未来里的一个人,因为我太多对未来美好的设定了,所以我无比共鸣男孩。

我向着这个设定前进,这个过程本身就足够了。

事与愿违只是一时的人生课题而已,它不是我总体的人生课题。

我在这一年里探索了很多有音乐的酒吧。

我像男孩哥哥一样不喜欢炒冷饭。

能赋予原作品新生命的翻唱作品不多,虽然也有,所以我不喜欢大多数酒吧的情怀模式。

让我感动的演绎者只有两个。

一个是家门口酒吧那个女孩,她的声音加上她的演绎不管唱什么我都很乐意听。

还有一个是前段时间和好朋友无意间闯入的一个酒吧里的神经病乐队。

之所以说它神经病,因为它在最后流行歌大合唱环节弹出了自我,打出了水平。

那个鼓手不管什么无聊的流行乐都能自嗨,我也不知道他耳机里放的什么,反正他就一脸很有激情的甩着他的辫子尽情发挥,全程都在大汗中笑眯眯。

前面的吉他手和他配合的很好。

他们好像就忘记了主唱,忘记了整个酒吧的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自嗨音乐里。

他们俩人愣是把咿咿呀呀的情歌演奏成了摇滚乐。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发现(据我观察没有,喝高的人都在摇来摆去的合唱),我反正是看见了他们。

看见了他们在这个时不时无聊的工作中用一种隐秘的方式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就像男孩子所说,我在这个我不喜欢的地方生活,暂时无法离开的我仍然会努力活下去,并且我还要和我的乐队一起创作我们的音乐。

我最近在引导妈妈画画放松自己。

害怕画画(还像我一样害怕所有体育运动)的,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会,别人会嘲笑自己的她在完成几幅她自己看得过去的作品后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

所以我不认同“我们现在不成长,就无法成长了”这句话。

它可以激励一个准备好的人,但是无法激励一个已经觉得自己错过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个不死小孩。

(公众号 神棍糊的小海滩)糊糊是谁bpd专辑写给infp重塑自己亲子及教育人格障碍读书看剧笔记关于咨询服务

 9 ) 《唱街》:年轻的梦想要出发

(芷宁写于2016年7月31日)将影片《SingStreet》的名片直译为《唱街》,比译为《初恋这首情歌》要舒服得多,诚然该片剧情涉及初恋情节,还有大量的音乐相帮,但它并非俗套的讲述音乐少年初恋的纯爱青春片,它更像是讲述少年如何在初恋和音乐的相伴下,完成了心智成长的故事。

另外,它仿若上世纪80年代爱尔兰音乐人如何出发的缩影,隐约有着向诸多爱尔兰音乐人走向世界艰辛历程的致敬。

青春的酸涩,校园的欺凌,家庭的分崩离析,环境的压抑苦闷,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一个能走出去的音乐人都如片中的少年Conor一样,只凭着音乐梦想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就敢涉过凶险的海峡前往英格兰,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

这样的设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也易产生共鸣,毕竟仅仅怀抱着才华和勇气就敢外出闯荡的人不在少数,威廉·莎士比亚说:“人为载体,生而有梦。

”而梦想在年少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催动力,而渴望中的爱恋、兄长的黑胶唱片及自组乐队的创作表演,都是协力少年趋向梦想的必备条件。

通常,约翰·卡尼导演、编剧的电影不以复杂的剧情而以音乐和情怀取胜,从《Once( 曾经)》到《Begin Again(再次出发)》,再到《Sing Street(唱街)》,这三部影片构成了相当耐听又好看的音乐三部曲。

曾经的乐队贝斯手、懂音乐的约翰·卡尼以故事引带音乐生成,又以音乐推动故事发展,所采用的配乐和原创配乐都被安置在最适宜的节点上,于是,影片在袒露着青春原色的同时,也彰显着原声的魅力。

Conor和他的乐队小伙伴们,仿佛那片土地上的馈赠,又似校园里的另类,当他们形态各异地混搭在一起时,总有那么一丝诙谐的调调,而他们做音乐的态度却又有着无形的魅力。

当有才华的Eamon和Conor探讨音乐时,会令人想起少年时代的列侬和麦卡特尼。

虽然Conor组建乐队的初衷似乎和撩妹有关,但只要有才华,不论因哪种由头都会被燃起,而有着“伦敦模特梦”的Raphina也是个认真勇敢的姑娘,一群年轻人自制音乐录影带的过程,有种可爱的时代气息和浓浓的怀旧气息。

比之片中主角少年Conor,他的哥哥Brendan的形象似乎更能打动人心,Brendan仿佛那些没能走出爱尔兰去实现“伦敦音乐梦”、因滞留而颓废的代表,他外表邋遢,不修边幅,看似活得潇洒不羁,在世人眼里是个宅家的废人。

事实上,当初正是母亲的牵绊折断了Brendan梦想的翅膀,现在的他似乎活得满不在乎,但从他讽刺机智的话语中,人们能感受到他曾经的苦闷和挣扎,当一只被囚禁的飞鸟常常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苟且度日时,观众能感到人生机遇的重要性和命运的捉弄。

Brendan这个形象大概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毕竟这个世上能实现梦想的是少数,被困在原地的Brendan并没有放弃音乐,事实上,他依旧爱音乐,而且真正懂音乐,他收藏着不计其数的黑胶,对音乐的鉴赏力非同一般,他是弟弟音乐之路的领路人,将弟弟的音乐水准带到了一个高度。

在片中,约翰·卡尼对彼时音乐的如数家珍便落在Brendan身上,例如,当Brendan为弟弟解释什么是Happy-sad风格时,他扔给弟弟一张The Cure的专辑,于是这个以欢乐表达悲伤的乐队令人想起了很多彼时的乐坛大小风靡,而The Cure长于揭露人们内心的阴暗苦痛,也很有文学素养,他们受加缪小说《局外人》启发,创作过《Killing an Arab》,还为卡夫卡的同名短篇小说《At Night》写了歌。

片中兄弟俩的互动,或有趣或伤感。

有场戏哥俩坐在楼梯上,望着门前台阶上母亲的背影聊天,这个景深镜头看似随意出现,实则用意深刻,在这里,幻灭的、破碎的和新生的,同时存在,在黄昏的天光下,在一抹砖红下,显得既悲凉压抑,又有那么一点点暖意。

片尾,哥哥把弟弟及其女友送上了爷爷留下的小艇,远远地看着弟弟驾船离去,在雨天的海浪中去往音乐人向往的地方,估计此时哥哥的内心已百感交集,而萧伯纳的话则显得很应景:“青春是一阵偶尔划过的风,不经意间,已吹得我泪流满面。

”于是,影片主题曲《Go Now》来得是时候。

(杂志约稿)

 10 ) 《初恋这首情歌》

可爱又酷毙的电影!

里面的人物都好喜欢。

唯一不喜欢的部分是结尾处理有点脱节。

约翰·卡尼 John Carney电影独特的地方在于着重记录和营造,而非传达甚至是说教。

因为歌曲生来就有很强烈的表达、宣教作用,他很好的把握了其中的中间性。

很高兴在《再次出发 Begin Again (2013)》之后重回“曾经”的他,摒弃了此类题材的俗套桥段,并且运用了更多电影形式化的处理,效果也不错。

《初恋这首情歌》短评

很青春,不好看。假。

3分钟前
  • icier
  • 还行

年代mv,傻白甜也敢翻the jam

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这个电影只让我无比怀念Skins……

9分钟前
  • dizzydancer
  • 较差

5/10 约翰·卡尼拍来拍去还是那一套。故事完完全全让位于mv,但mv也日渐显得平庸了。 #补mark

11分钟前
  • _Esperanza__
  • 较差

想找共鸣 没找到 看小屁孩玩乐队 总觉得有些装腔作势

14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较差

音乐电影上来说,不管剧情还是歌曲还是热血比八月迷情差了不知道几百条街,从青春来说,甚至不如歌舞青春或者摇滚夏令营。全程平铺直叙乏味无比……看完差点睡着。可能看前期望太高了吧。

17分钟前
  • YXY崽
  • 较差

约翰卡尼的本事在于,能够把“用音乐凑内容”的错误理念翻转,把一个剧情平平的故事化腐朽为神奇。仔细想想,被感动还是因为青春的张扬吧。另外,他是在做一个全世界的音乐地图啊。

2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未来主义实在抽象 男主大白嗓真的很难崩

25分钟前
  • 白日做梦有理
  • 还行

什么鬼。。

26分钟前
  • 小木心熊
  • 很差

白人直性恋男高中生(Except Wayne)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生物。

30分钟前
  • 🫘🤦🏿‍♀🎱ONL
  • 较差

45分钟弃

32分钟前
  • 李洛克の下忍
  • 较差

为什么要这样对窝T_T,最怕看这种了,看起头了又停不下来QAQ……

34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好难看 故事无聊 歌太难听 唯一可取的就是男主哥哥 看完啥也记不住 剧情两天就忘了

38分钟前
  • wonnnnn. _1
  • 较差

Happy—sad,London calling.

42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这才是Once的升级版嘛,只是用青春成长故事包装了一下,其实各种一致与呼应,制作和剧作都更成熟更流畅更完整,把迎合好莱坞的Begin Again远远甩在了身后。

4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他们是急急掠过青春的云彩,迎面的风冲击着胸膛,充满激情,载着他们乘风破浪。不管跌倒多少次,唯一值得铭记的是他们抹抹脸大笑着冲向梦想。

5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约翰·卡尼, 2016】约翰·卡尼 John Carney 三部曲之三(之一 once 之二 begin again) 观影体验来说,begin again 最好,这一部相对平淡,不过希望导演继续创作这种音乐电影;

52分钟前
  • 悠游
  • 还行

尴尬

56分钟前
  • 较差

太烦了。这导演可以永久黑名单了

1小时前
  • cokekaola
  • 较差

从once开始一路下跌。勿用青春贩卖梦想

1小时前
  • 山鬼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