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Charlie Wilson's War,盖世奇才(台),韦氏风云

主演: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艾米·亚当斯,裘德·泰勒,艾米莉·布朗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俄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年份:2007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剧照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2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3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4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5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6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3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4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5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6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7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8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19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剧照 NO.20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剧情介绍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查理(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被美国国防部授予了反战间谍英雄的称号,因为他跟其他的谍报人员——乔安妮(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与盖斯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一起为前苏联的解体、柏林墙的倒塌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查理具有光鲜身份,他身兼国防部、政府、CIA等多方角色,终日周旋于商界政要之间,美色金钱纷至沓来,谁都希望借助他的能量满足一己私利。他关注阿富汗战争的局势,并且跟巴基斯坦的军方也通了气。其实,他所做的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在红颜知己乔安妮与性格伙伴盖斯特的帮助下,他们导演了这场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间谍战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鱼公主三千岁魔术师的大象血宴相依为命屋顶的浪漫好好过直至世界尽头药笑24小时阿依达,你往何处去?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2恶梦侦探空罐少女圣母坠机惊魂破发点:大满贯之路第一季明星伙伴第五季乐丹西亚:魔法王国的传说闪耀芳华恋爱大赢家查理布朗的圣诞礼物热血废柴中介第三季在大雪封闭的山庄里黑色月光精武村大侠爱寻迷姐姐恋爱吧盗墓笔记马克思·佩恩留爱燃烧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长篇影评

 1 ) 我喜欢,开头的一幕

曾经作为字幕组的一员,试译过这一段,随着柏林墙的轰然倒下强大的苏联帝国顷刻瓦解成为历史上重要一页这场战争中 英雄倍出Charlie Wilson 当之无愧13年前的苏军 曾不可一世但Charlie 无所畏惧策划了致命一击重创了苏联帝国没有Charlie历史进程将截然不同所以我们首次授予一个公民 最高殊荣功勋会员

 2 ) 政治秘密,强大魅力

早听闻这部电影的口碑不好,所以尽管有老汤哥和极其恐怖的制作班底,一开始对我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可是后来辗转发现,电影讲述的内容是美国冷战时期如何秘密支持阿富汗击败苏联大军。

秘密永远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的,何况又加上了政治的标签。

总是要先俗气地说说这部电影的周边,电影改编自著名记者乔治·克里尔的同名小说,乔治在工作中与查理有许多接触,偶尔发现了他在阿富汗战争中起到了令人惊叹的作用,因此历时10年调查访问,写出大作。

相信老汤哥应该和我一样,无法抵御政治秘密的强大魅力,因此大力投入到小说的改编制作当中,并费了老大的劲在一个月之间把自己转变成了历史上的查理·威尔逊——高大威猛、风流倜傥、放荡不羁。

我必须要承认,政治秘密,对我来说魅力很大,但是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如此。

老汤哥和环球电影显然希望这部影片能吸引到多数人的眼球,哪怕放弃一些像我这样的假愤青。

所以我们看见了第二位奥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卡波特》);所以我们看见了生育后首次走上荧幕就有穿比基尼镜头的茱莉亚·罗伯茨;所以我们还看见了隐居10年的金牌大导演的迈克·尼克尔斯的重出山门。

总而言之,别人引诱地这么明显了,你干嘛不上个100分钟的当呢?

有了你们去看这部电影的理由,也就有了我这篇影评的理由了。

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庄重严肃的授奖典礼,在此,查理被授予了国家最高荣誉市民奖。

电影的基调因此建立了?

非也!

下一个镜头,查理和一个生意人加三个裸女在拉斯维加斯泡澡——这才是真正的查理。

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影片的基调竟充满了讽刺和滑稽。

不是讽刺查理或影片中任何人,是讽刺当时的整个世界:美国众议院里把阿富汗说成巴基斯坦的议员;埃及国防部长看查理带来的脱衣舞娘表演时的表情;被大嘴美女奉承几句就飘飘然的分议院主席在难民营激昂的陈词;击落了苏联飞机后阿富汗游击队的标准美国拉拉队式的欢呼……在这样的主调上看历史故事,也许很多人不习惯,但是我觉得——新鲜!

至于表演方面,是网上大多数人口诛笔伐的中心。

我很惊讶,我这次居然随大流了……的确演得不怎么样,老汤哥,外形上我没什么资格评价,因为据说连查理·威尔逊本人都赞赏老汤哥模仿得像(据说他是老汤哥的忠实粉丝)。

表演上,太僵硬,不自然。

说话时有点咧着嘴的苦笑表情成了整部电影里他的招牌动作,可是坦白说,这动作没有什么讨巧之处。

倒是在影片最后,有几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查理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黑着灯思考,霎时给这位风流政客留下了寂寞和沧桑感。

和大嘴姐姐的搭档着实非常惊艳,但是也仅限于“他们很暧昧”这点,大姐只有很局限的机会去表现她角色的特征,也就使得这个角色空洞不堪。

最要夸奖的是片中的霍夫曼影帝,他扮演的个性十足的CIA探员,十分抢戏。

满嘴脏话,但放在当时情景中又合情合理。

并且因为他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让老汤哥在和他一起的镜头中也能增色不少,这难道就是影帝之间擦出的火花?

最后也应该说回政治秘密了吧。

我认为,政治秘密就和爱情一样,是个永恒的话题。

这不是我的妄想。

试想当今世界,任何一件普通的事情,若被罩在了政治这个光环下,必定变得复杂无比。

而所谓的复杂,就是一个好故事的首要条件。

政治秘密时时刻刻都在经行着,哪怕是写个影评,我也不敢涉及到要被“和谐”的内容,现在的情势,太敏感了。

真的,太敏感了。

最近爱上和别人讨论当下一切可能不可能的政治秘密,也有人告诉我,干嘛要去了解那么多?

是因为好奇心的蒙蔽,我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吗?

知道得越多,越无奈,越觉得无力挽救一切,就越觉得痛苦。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明知道会越来越痛苦,却不停地走各种渠道去挖掘更多。

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我是个这样的人。

 3 ) 与查理·威尔森无关的《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看上去像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充斥着美国人热爱的个人英雄主义,也许吧。

不过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最主要的感受却与查理·威尔森本人没有太大关联,甚至也与“他的战争”没有什么关联。

在电影的最后,有这样一幕,Charlie在说服国会为在阿富汗兴建学校拨款未果后,晚上独自一人在家里喝酒,(想着多年来的努力功亏一篑)眼眶湿润了。

我无从知道他究竟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受损流泪,还是自己的政绩流泪,还是真的为阿富汗人流泪。

但这里的主角其实并不是Charlie,而是和Charlie在同一个小组的国会议员们。

他们的话代表了美国的精英阶层对这件事的看法:我们已经帮他们打跑了苏联人,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应该对我们感恩戴德才对。

他们关心的是改变东欧、拆解苏联,对于“阿富汗人民的苦难”采取的态度其实是漠不关心。

除了削弱敌人,赢得冷战以外,他们哪怕是有一点点慈善家的态度,也不会觉得,在援助了阿富汗10多亿美元以后,花100万美元建一所学校是一件荒唐的事。

另一方面,Joanne作为右翼富人的代表,也只有在“拉赞助”的时候才会提到“阿富汗人民的苦难”,而在私下,与Charlie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话题的核心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同样的,倘若她真的是为了阿富汗人着想的话,也大可以自己拿出区区几十万美元,再开个慈善晚会之类的,凑够一百万在阿富汗盖个学校,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美国的精英阶层的这种以武力为主的消除威胁以及潜在威胁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大行其道。

他们采用武力方式时的借口,仍然是“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某国人民”。

而乐于花10亿美元发动战争而舍不得100万美元建学校的故事则仍然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着。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Charlie对待议员这个工作的态度。

当Gust与Charlie谈及Charlie的民意支持率较高的原因时,Charlie的答案是:“我只代表美国的一个地区,他们什么也不要求,只想要他们的枪,要更低的税,仅此而已,我能在这些事情上帮忙,他们就投票给我了。

”一个地区的选民,在选举议员时,考虑的重点自然是他能不能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多少人会关心他是不是支持阿富汗的抵抗运动这种遥远的话题呢?

于是在“支持阿富汗抵抗运动”这个问题上,作为民意代表的议员并不能代表民意,当然,这也是因为在他的选区,关于这个问题的民意本来就是模糊不清的,一定程度上也是无足轻重的。

Charlie还说过“议员不是选民选出来的,而是捐款人捐出来的。

”这自然有一点偏颇,但是捐款人的利益,可以想见,肯定是在不伤害大多数选民的情况下,被优先照顾的。

  美国的民主制度在它刚刚建立的时候的确是世界领先的(在欧洲国家还普遍采用君主制的时候),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实践共和制,算得上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制度在制定合适的对外政策上的无力。

外交政策往往与选民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关联,而选举产生的无论是议员还是行政官员,他们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选民们往往是不关心的。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在世界上是不怎么得人心的,或许美国人也不太愿意看到这一点,但是比起这样遥远的话题,或许他们更关心的是就业率、税率之类的东西。

这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美国人在越战的泥潭里陷了15年才撤出越南,而小布什的伊拉克政策不得民心却仍然能竞选连任。

选民选择Charlie,不是因为他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支持在阿富汗抵抗苏联的运动,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再支持他,也绝不是因为他没能成功地在阿富汗设立学校宣传美国的价值观,从而将恐怖主义的威胁消灭于无形。

  或许不同于《阿甘正传》的阿甘,查理·威尔森并不是《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真正的主角。

透过这样一部美式主旋律电影,Tom Hanks想要表达却又不便明说的,说不定是对美国在911之后面临的众多问题的一点反思。

当然,这是美国人的事,而作为中国人,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一点美国政治的端倪,从而对又爱又恨的美国人多一些了解,也可以找到一些中美关系总是“在困难中前行”的原因。

 4 ) 政治和女人

电影开始15分钟,出场的竟然全是惊心动魄的金发美女。

浴池里好奇的脱衣舞娘,双眸灿灿如星的秘书,大秀乳沟的接线员,性感的情人。

至于朱莉娅·罗伯茨,美人迟暮矣。

 5 ) 豆瓣上,这个片子争议很大

神奇的片子,一下子就将矛盾的国人情绪给检验了出来。

在冷战中间,2个大国没有一个是正义的,战争是嗜血的。

但是人性是永远都是闪烁着光辉的,无论是不是神的子民。

刚看了电影,然后在豆瓣上看影评,有很多人,人云亦云的说这是美国主旋律,大概是被主旋律的电影伤害的太深,自己觉得自己很有免疫力,却未发现,自己的脑子已经变成了单细胞的东西。

很现实的问题,美国政府有美国政府在冷战的现实意义,这个片子里面也没回避。

处处在讽刺政府,主旋律是不可以讽刺政府的,对么?

比如有个小角色,大概是美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丫一直反对查理开展这个没必要的战争,只有查理在想如何把罪恶的苏联飞机干下来,为啥叫查理的战争呢,因为查理用天使的心,却行魔鬼之事情将魔鬼的钱搞定。

没有钱怎么干飞机呢?

大国侵略小国不出于国家利益谁去制止?

比如卢旺达屠杀美国就没制止,如果克林顿有查理的良心就好了,那个cia胖子不是说了么,我靠,这个国家竟然有选举出来真能办事的官员啊,查理很欣慰,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也是本片对美国政府的又一讽刺。

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说这个片子的牛逼之处,就是一边歌颂人性,一边用人性的求善来讽刺冷战双方政府的邪恶官僚的傻逼。

官僚的傻逼就是战争诞生的起因啊,而收拾这个烂摊子,利用美国冷战投入结束战争的,就是花花公子的善良。

最大的讽刺在于,赶走了苏联,换来了塔利班,影片最后交待了,查理也尽力了,如果有学校,那些无家可归的14岁孩子也不会变的叛逆邪恶还有疯狂了。

这不是宗教的错,其实,多几个学校就够了。

但是傻逼政府,还是断送了人性的善。

查理的伟大就在于此。

比很多看着白沙瓦抱怨美国抱怨苏联的傻逼强多了,他在干,干下一架飞机修一所学校,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谩骂有什么用呢。

说这是主旋律的,拜托再多思考一点再多看一次片子啊。

感谢豆瓣,这么多靠谱的声音涌现出来。

这就是喜欢豆瓣的原因,无论任何声音,其实大家都是言之有据,但无论如何清醒的人还是太少啦。

 6 ) 恶心的主旋律影片

原来以为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影片,原来美国也有。

极力丑化对手,美化自己。

原来对阿汤哥印象极好,现在也不这样想了。

不是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就一定是主旋律,但这部影片完全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在讲故事。

 7 ) 像查理一般的生活

很感动,有时候世界很小,完全也能被撬动,关键是看你所在的位置。

生子当如孙仲谋,要像查理一样的生活。

 8 ) 出色演员,一般的剧本

汉克斯与霍夫曼两大影帝的演技无可挑剔,尤其是二人在办公室初次相见的那一场对手戏真的十分的精彩,不过影后茱莉亚在里面感觉可有可无一般。

另外霍夫曼在里面扮演的毒舌特工也是那么的可爱,尤其是与以色列特工见面的那一场戏,唇枪舌剑之间也是十分的过瘾。

不过在剧情上看,还是非常的一般,过于紧凑,发展较快,虎头蛇尾一样。

最后的结局倒也讽刺,美国人赶走了苏联人以后,就对阿富汗事务不再上心,对于重建工作更是一分钱也不多给,本拉登这个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恐怖大亨也“反咬一口”,最后美国也一样走进了阿富汗这个帝国的坟场,最后也像苏联一样深陷其中,莫大的幽默啊。

 9 ) 与影片无关的两则闲聊

查理的故事富有浪漫气息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单枪匹马穿行在历史的画幅里支持弱小对抗残暴。

几乎可以拔到格瓦拉那样的高度。

但是关于查理的故事,我却倾向于接受另一种观点:无名的人在背后做事,而挑选一个平民英雄站在前台充做门面。

事成之后他拿走荣誉接受访谈,而无名的人们继续做下一件事。

结合以往一己之力对抗xxx的英雄们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这一个也不会偏离太远。

另外关于阿富汗战争,还是有一个观点要更正:就像死在玻利维亚的切一样,一场现代化战争不是靠游击队小打小闹能搞定的。

游击队有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但是真正的生意总是很严肃而又无趣。

电影中有旁白描述毒刺导弹和40mm机关炮给苏联人造成的损失:那对于一支庞大的军队来说其实什么也算不上。

苏联的覆灭和阿富汗的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苏联老兵们总是忿忿地说他们并没有输掉那场战争,用某个前特种兵军官的访谈说,他们不过是“一直压着一个小个子揍得他鼻青脸肿,却发现一分钱好处也捞不着所以就走了”——从解密的文件和数据来看,就战争的交换比来看,的确是这样的。

但是那又如何呢?

美国人在越南也没有经受过多少军事上的挫折,可是那场战争依然是失败的。

 10 ) 一个人的战争

“苏维埃政权的分崩离析以及柏林墙的倒塌,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在战争的后面有许多值得尊敬的英雄,查理•威尔逊是其中的佼佼者。

30年前,苏维埃的军队看起来是无法战胜的,但是查理不懈的努力,不断削弱苏联帝国的力量。

没有查理,历史将会变得更漫长,悲剧的历史将会更长。

所以在第一时间,他值得得到我们最高的荣誉赞赏。

荣誉归于查理。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向你们介绍,议员查理•威尔逊。

”这是电影的开始,大幅的美国国旗,庄重徐缓的音乐,严肃俭朴的仪式,感人至深的授奖词,美国式的“主旋律”元素齐齐出现。

但是如果你把它简单理解为一部关于冷战的主旋律电影,大概就被蒙蔽了,毕竟它涉及到“阿富汗”这个敏感话题,涉及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国际政治。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电影被提名为奥斯卡奖的“深度”所在吧。

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最难说清的问题。

中国人考虑得周到,在什么什么的领导下,在什么什么的支持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充满集体主义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好处是,因为集体决定、集体行动、集体获奖,所以假如时移势易,“功”变成了“过”,大家也可以把帐算到“集体”头上。

倒是美国人干脆,多么严重的历史悲剧,皆能找到一个“历史罪人”;而多么重大的历史性胜利,也敢归功于一个人。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Charlie Wilson’s War”,一个人的战争,至于这场战争的性质、这场战争在更长的历史时段中的评价,那就要看“怎么看”了。

1980年,查理在脱衣舞夜总会的大型按摩浴缸里和三个脱衣舞女、一个生意人混在一起,而酒吧的电视里在放一段关于阿富汗的电视新闻。

凭借政客的敏感,他要求侍者开大音量,他要认真了解。

脱衣舞女们很好奇,这个关心政治的人到底何许人也,查理自我介绍是国会议员,但是大家都不相信。

是啊,假如是国会议员,洁身自好保持形象是重要的,怎么会明目张胆地和她们泡在一起。

但这就是查理,一个德州出产的花花公子式的民主党国会议员,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坐满了美女助理,其亲民的姿态和手腕使他颇有人缘,到处都有投怀送抱的情人,经常陷在吸毒、嫖妓、酗酒、逃税的丑闻中。

查理有人道主义理想,有爱国心肠,有权力欲望,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远远不够发动一场战争。

他的后台是一个手眼通天、钱多得吓人的德州名媛乔安娜,她梳着80年代大而夸张的发型,在有四十个卧室的豪宅里大宴宾朋,同时全心全意地憎恨着共产主义,安排情人查理与诸国总统总理见面,就像在自家厨房里烹烹小鲜,她想从这场战争里得到什么呢?

电影里没有明说,看起来很像是有钱人喜欢搞的“慈善”。

查理的另一个支柱是CIA特工盖斯特,一个其貌不扬、性格讨厌、不择手段、但是信念坚定的人,他对打败苏联、报越南之仇念念不忘,而且很喜欢用军事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基地啊、武器啊、培训啊。

很多时候,查理更像是乔安娜和盖斯特的卒子,一路冲锋在前。

在美国国会的很多人还分不清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时候,这个三个人的同盟已经运转起来,把埃及、沙特、巴勒斯坦等组织在穆斯林反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又通过不断的游说促使美国国会的特别委员会不断增加对阿富汗的援助预算,上亿资金用来购买武器、武装阿富汗游击队,shoot them down,打下数以百计的苏联战斗机——美国在他国的土地上,秘密地进行着金钱换武器、以苏联为目标的“冷战”。

是的,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停止了“美援”——国会可以同意以10亿美元反对苏联的战争,但是不同意以100万美元在阿富汗设立学校的和平重建,虽然,当时阿富汗一半人口年龄低于14岁,按照查理的判断,他们太年轻、不看《纽约时报》,难以理解这一切的意义。

查理抱怨:“我们总是插进去,改变世界,然后离开。

”他不想离开他心爱的这场战争,可是此时历史抛弃了他,给他一个荣耀,然后他的时刻也就over了。

盖斯特与查理最后的谈话是在掘进电影主题,那是美国版的塞翁失马的故事:一个14岁的男孩在生日这天收到一匹作为生日礼物的小马,多么好,而大师说:we will see。

两年后,男孩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腿,多么糟,大师还是说:we will see。

又两年,战争来了,要征男孩去当兵了,男孩因为断腿而豁免,多么好,大师永远在说:we will see。

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援助下崛起了,后来有了塔利班,后来有了9-11。

很想知道,查理那时会说什么呢。

当代国际政治很像西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敢下猛药,至于副作用,哪管那许多。

查理的战争在冷战的背景下是政治正确的,只要能对抗共产主义,宗教和文化的差异都是可以容忍的——不见委员会主席在阿富汗难民前的演说,他说的是上帝,难民们喊的是安拉,没关系。

但是到了后冷战时代,文化的冲突提上日程,敌人和友人重新组合,这就该是另一场战争了吧,不过这次,又将是谁的战争呢?

在美国保守主义的氛围下,《查理的战争》表面上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但是里面的许多细节无疑是会引起争议的。

字幕翻得很烂,汉克斯演风流倜傥有些力不从心,可还是部好电影,值得每一个关心政治的人一看。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短评

20080412 I like this movie

4分钟前
  • thinkcear
  • 推荐

演员和影片有什么关系?

8分钟前
  • 苏柒念
  • 较差

政治意味太浓,需要背景和理解力,所以,没兴趣。

12分钟前
  • 阿拉蕾
  • 较差

一个人如何打败苏联?只需一点红唇三分酒气十分胆色。片子并没有显得很突出,相反想涵盖的点太多只有耐心来看才行。但真实的故事总是留人无限的思考和触动。

17分钟前
  • 旺仔小馒头
  • 力荐

批着主旋律外衣的政治讽刺局

20分钟前
  • camille
  • 推荐

They Fucked all ....USA suckers

23分钟前
  • 一贼
  • 较差

看睡着了。。。果然是建国大业一般的存在

25分钟前
  • xiaop
  • 较差

超级影帝加影后啊

27分钟前
  • VeraWong
  • 还行

开始就抱了敌对的心理,后来在看了永不放弃后才认识到。。。

28分钟前
  • cupid
  • 还行

野心、政治、男人;红唇、翘臀、脱衣舞娘;香 槟、威士忌、战争。正与邪都是相对的,自由是靠金钱来开启的

31分钟前
  • 21
  • 推荐

这片拍的也太闷了吧⋯⋯

34分钟前
  • 熊屁屁
  • 较差

为了阿甘

37分钟前
  • 卯月猫
  • 推荐

查理是什么人,只是一个花花公子,搞女人泡秘书甚至还吸可卡因的老男人,看到老汤那张脸,我真不敢想象,这是那个演过阿甘的男人,电影极其沉闷,让我想起那部同样是战争题才的《狮入羊口》,同样是大牌云集,同样是唠叨絮乱,从头至尾,都在表功立德,导演给美国人民竖的这块牌坊,还真是有够难看的。

40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较差

冲着如此的全明星阵容去看的 最终也就仅仅定格在全明星阵容上 剧情非常了了 美国并不高明的主旋律影片

44分钟前
  • Bill
  • 还行

查理花10亿美元秘密提供打下苏联飞机的武器,却少500万帮他们建学校,印证影片最后的塞翁失马的“禅宗的we'll see"的是911吧

49分钟前
  • 向日葵d兽
  • 推荐

轻描淡写中的政治行为

52分钟前
  • 暴暴蓝
  • 推荐

汤大叔确实不适合演这个角色!虽然长得很有深度,但还没到风流倜傥。

54分钟前
  • 夜零人
  • 较差

乍一看是在颂扬美国为了所谓“正义事业”而干预他国事务的行为,而影片也确实很娱乐地塑造了美国佬的这种形象,曼妙腰肢、西装革履,嬉笑怒骂间,就用几亿美元决定了半个世界的命运。但在0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拍出的电影,在各方面都流露出一种戏谑(在2025这个时间点上看更是戏谑),比如在阿富汗人民在尘土飞扬的高原上冒死打下苏联直升机的镜头之后,接上的是美国人装饰高雅的国会里扭动的臀部,让人感到老美体面的所谓正义背后,是一点都不想脏了自己的手。美国政客在阿富汗喊阿拉胡阿克巴更是拉满节目效果。所以大部分时候主角这副为了正义而奔走的形象让人觉得很不信服,反而CIA那瓶装了窃听器的酒很有代表性:要想在国际上做成点事,既不能只靠善心,也不可能出于善心。塞翁失马的故事很好地指出了介入他国的后果:焉知非福,焉知非祸。

57分钟前
  • 丑嘴唇
  • 力荐

俩大腕让人失望了~

59分钟前
  • 逗闷子
  • 还行

看到60分钟的时候终于开始跳着看了。。。一个牛逼的故事

1小时前
  • 走来走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