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好久终于下完了这部《狐狸与我》的法国电影,虽然很想写点什么,却发现根本没什么可写。
要论故事,他不及其他电影那么错综复杂;要论特效,他除了片头的字幕用了下其他都没有;要论演技,对于一部将少女和狐狸的近乎于动物世界纪录片的电影,演技显得没有必要。
那到底写什么好呢,最后我还是觉得没必要着重写什么,有机会找来看看,亲自去体验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写不出了。
因为片中的所有东西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旦反复吟诵的话就会变得粉饰。
像豆瓣上很多评论,稀里哗啦地说什么爱啊,占有呀,特小资,和片子那股清新的味道特别相冲。
所以那些东西自己去体会吧,我不打算说出来。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第一感受是,果然只有法国人才拍得好这类片子。
从第一个镜头里太阳从山背后慢慢升起,阳光倾洒在黄黄绿绿的山地上,那一颗的那一种不经修饰,最直接的美感我觉得非得浪漫的法国人才能捕捉到。
去年的《HOME》也是法国人拍的,也就法国人有这个诚心去感受大自然。
另外法国实在风光如画啊!
当故事还在缓慢展开的时候,光看画面呈现的那种树林风光就值得一看了。
整个故事很简单,但足够曲折。
一旦带入进去绝对会比大片还过瘾。
这里没有太特别的特效运用,基本都取自真实拍摄,所以有一种好莱坞大片所没有的,不经人工雕琢的美。
色彩的运用还有构图都掌握得刚刚好,音乐也不错。
所以还是自己去感受吧,文字实在无法写得出来。
我也忘记是怎么找到这部片子的,大概是在找猫图的时候顺手找到这部片的资料的。
我是天生喜欢毛茸茸的动物,加上还必须是那种充满神秘感的,所以我特别喜欢猫。
除此之外就是喜欢狐狸,或许因为他很聪明,所以给我的感觉很神秘吧。
其实喜欢狐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童话和寓言里都会将狐狸塑造成一个狡猾的聪明人,我小时候就觉得为什么就是要让狐狸担当这么一个反面角色呢?
我很对他抱不平,因为狐狸那么帅。
很羡慕片中的主角女孩能够住在山谷当中,每天就是在森林到处跑。
当我们城市的小孩在电脑前面瞪瞎眼睛的时候,人家可以用小刀自己切一个小笛子;当我们在课堂上打着瞌睡的时候,人家用纸袋吓走了一群狼;当我们买了一个玩具就已经迫不及待想买一个新玩具的时候,人家每天就是为了看狐狸一眼刮风下雨都坚持不懈地在树林里等。
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你读多少书,有多少钱都无法换回来的,一生的财富。
没错,人类必须依靠先进的东西去发展,但有时反而会忽略最根本的东西。
人生在这个世界当中,却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感触,与其说麻木,不如说是一种堕落。
近日听香港电台节目中谈及今年6月25日才逝世的一代中国美术大师吴冠中老先生曾经提到过一个词叫“美盲”,并且说美盲的危害要比文盲更甚。
所谓美盲就是不懂什么是美,没有美感。
这种人生活是没有美的,他们不懂,也不愿意去懂,这种人破坏性极大。
像艺术作品,哲学作品,各种人文思想,各种人生感悟,他们是不能分辨,也不能理解。
于是怎么呢?
于是他们就很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受到蛊惑去破坏这些东西。
这就等于在破坏人类最珍贵的对于自然的各种体验和感悟基础。
现在的社会文盲是比以前少了,但美盲却渐渐增加。
更甚的是,他们自以为懂美,却其实不懂。
用不美当成是美。
当一个社会充满美盲的时候,这个社会注定是不自由的,毫无生气的,迟早完蛋的。
扯远了。
只是觉得人生当中必须要与大自然有个亲密接触,你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
哪怕你仅仅是看一部电影。
不过最好看完还是走出去看看吧。
最初的陌生戒备到最后的相见亲昵,当狐狸奔向小女孩他们拥抱在一起的瞬间我有被感动。
动物就像人之间的相处,总有许多层防备需要用心去揭开才能走得近彼此。
只是人之间又有多少是能坦诚相见,爱到最深时候一方总会不知觉把另一方束缚。
lily,大自然的精灵,带她领略森林的神奇与美丽。
你可以生活在我的世界,但我永远无法成为你世界里的一员。
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不可被驯养,不可被占有。
我们可以共有的只是心的交流。
很美的电影,很美的森林,静谧的对视,纯净的眼神,爱不是占有。
我向来对任何挂着“改编自圣埃克苏佩里作品”旗号的影视作品都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情绪。
固执的认为像《小王子》这样的成人哲理小说是不需要用任何视听形式来把这种抽象情感物化的。
这次也不例外,所以这部电影在看到3/4的时候,就顺手打了三星,即使我对它的导演吕克雅凯存有几丝好感。
然而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却毫不犹豫的改变了主意。
其实,这部电影最打动我就是小女孩最后的这句话,“我把‘爱’和‘占有’搞混了”,还有片末狐狸那浑圆的瞳孔所散发出的意味深长的眼神。
你爱我,便想完全占有我,便想用你一厢情愿的偏执给我带上所谓的意识项圈来禁锢我固有的思维模式,便开始用绳子牵住我的脖子限制我的自由以达到让我时刻环绕你的目的。
即使我眼神变得再惊恐,精神变得再无所适从身体全身战栗,也无法找见你为我开启的自由之门。
即使我为了自由冲破环形的窗户,撞的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也换不回你丝毫的眼泪。
你真的为我伤心了吗,为我心痛了吗,可是我为什么看不到丝毫的迹象呢。
也许你会理直气壮的说,爱是自私的。
是的,我承认爱是自私的,又何止是爱啊,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
即使如此,自私也不能成为你专权的借口。
你不要忘记,爱是相互的,哀莫大于心死也不只是句空话。
姑娘啊,狐狸为你做的已经够多了,如果你贪婪的连它仅有的自由都不放过,那友谊的保质期也仅限于可望而不可即距离产生美的那个时段了。
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影片里那些连绵的群山和漫山的野花,藤蔓交错掩映的古木藤萝和丛丛灌木,蓊蓊郁郁的森林里到处氤氲着窸窸窣窣的生命迹象,那便是动物们在落叶间自由的舞蹈。
总是不时冒出卢梭的这句话 ,“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好吧,这个故事继续教育我们,热爱大自然吧,它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如果你很闲有足够的时间来消磨,或是喧嚣听多了想得些片刻安宁,不妨看看这部类似于纪录片的自然光影,先不说故事,单是里面的大自然都让人醉了。
在法國的人文語境之下提起“狐狸”,總會觸動浪漫童真的思維末梢,想起漫天小麥色的背景下,那只執著於被“馴養”的狐狸如何教會小王子從萬千玫瑰花中區分出“愛的唯一”。
它在蘋果樹底下出現,細聲細氣地對小王子說: “我的生活很單調。
我獵取雞,獵人獵取我。
所有的雞都是一樣的,所有的人也是一樣。
於是我感到有些不耐煩。
但是,假如你馴養我,我的生活將如充滿了陽光般。
我將認識一種腳步聲,它將與其它的腳步聲不同。
其它的腳步聲使我更深地躲進洞裏,你的腳步聲像音樂一樣把我從洞裏叫出來。
” 小王子童話中最柔軟的内核,狐狸的“馴養”理論,一直以文字的方式流淌在很多人的心底世界。
將童話拍成電影?
卻是好萊塢模式難以觸及的繆斯光環。
當然,愛吃意粉的加菲貓,會説話的小鹿、老虎、獅子…… 立志做牧羊豬的豬,拼了鼠命也要當大廚的老鼠,統統都是名副其實的動物明星,還包括擁有全套制服的超人狗…… 可,我們什麽時候在真實的生活中,親眼見過狂笑的河豚,冷笑的兔子?
或是,每天早上八點左右,兩條腿走路、趕去返工的鱷魚先生?
好萊塢的商業土壤專門負責種植金錢,以及人類“自以爲是”的夢境,動物在此唯有兩种下場,一是成爲“人類化”的妖怪,二則是與自然、愛心挂鈎的最佳道具。
美國實在,歐洲人文。
也唯有歐洲綿長而內斂的文化氣息,才能點破人類“自我造夢”的窗紙,製作出具有相對平衡視點的動物電影。
天、地、人三部曲,是一股純淨的強風,也是一記美麗的耳光。
而 Luc Jacquet在繼《帝企鵝日記》之後推出的動物電影《The fox and the child》,不但採擷了《小王子》中“馴養”理論這朵浪漫之花,還削去了根莖上密密麻麻的欲望尖刺。
電影中的小女孩,擁有褐色的頭髮、滿臉細碎的雀斑;微微朝下的嘴角,並不刻意乞求鏡頭的眷念。
她有一個純淨的夢想,就是尋找她曾經在森林中遇見過的一只狐狸。
廣袤的森林白過又綠,撫過連綿山坡的風去了又來。
狐狸曾聽見她的腳步聲就搬家逃走;後來卻默默陪伴在她身邊度過森林中奇妙的夜晚。
至此,它被“馴養”。
在文學作品中,《小王子》以離別終結了狐狸的故事,以“小麥色”的回憶消解了人類的貪婪現實。
電影《The fox and the child》 卻並不打算討好人類。
“你是我的唯一”,這蜜語的下一句,卻是愛的不堪現實:“所以,你必須……” 小女孩得到狐狸的信任,於是:取名,撫摸,綁上繩子,玩過家家,囚禁。
一個純真的夢想,在馴養的過程中,變得自大、盲目、兇狠而蠻橫。
若是大人,難免下毒開槍,鐵鏈加身,剝皮吃肉。
狐狸,最終縱身一躍,以血與傷,逼迫驚愕、痛苦的觀衆正視隱藏在每個人身上的“人類中心論”。
正當黑暗中的觀衆,為小女孩的成功“馴養”感到一股愛與善的暖流在暗湧時,心中的天平已經嚴重傾斜,無止境的欲望尖刺已經在邪惡地等待血液。
以冠冕堂皇的名義去佔有,是人類不忍卒讀的黑暗史。
電影中直出現過兩個人類:尋找狐狸的小女孩,與多年之後她的兒子,各自代表教訓與希望。
而所有出現的動物,並沒有好壞之分。
Luc Jacquet延續了畫面對自然之美的無比敏感,通過對動物的眼睛、色彩、表情的細微捕捉,配以空靈無比的音樂,與銀幕之外,細細交流、緩緩抒情。
歐洲廣闊的山野之景,久違的森林四季,包括拂山呼嘯而過的暢爽的風,無不激蕩人們對自然本能地親近與嚮往。
然而,這種對土地與自然的本能親近,又是否是“馴養”後的欲望在揮舞着強佔的鞭子呢?
那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远离污染和喧嚣,唯有纯净。
我像个虔诚的信徒追随着导演的镜头,心被感化再感化。
--我叫提图,是一只狐狸,在遇见她以前,大多时间我的生活简单而快乐,虽然偶尔也会因其它动物的攻击而遭遇生命危险,但这是自然界里每个生灵都会遇到的宿命,过去了我就不把它当回事。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一个深秋,森林里五彩斑澜,黄昏的阳光温暖着我的毛发,我正很投入的与我的猎物捉迷藏呢,突然投来的影子吓了我一跳,背光中,我看到了一双好奇而明亮的眼,她的脸上写满着兴奋和压抑的小心,但人是很危险的,我的潜意识如此告诉我,于是我迅速跑开。
后来经常看到她到森林里来玩,每次都好像在寻找着什么,虽然我也很好奇,但是还是尽量的躲避着,还是与人类保持点距离的好。
冬天来了,到处一片雪白,我面临的危险也比平时高了几倍,有一次我显些丧命在一只肥大凶猛的野猫的追捕下,所以大多时间,我只是躲在我的洞穴里,可喜的是,我的小宝宝们也在这个冬天降临了。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积雪消融,树木又变绿了,我仿佛听到了生机盎然的号声,当我们欣喜着来迎接这新的一年的时候,不幸也随之发生,人类总是干这些卑鄙可耻的事情,亲眼见一个同伴误食了人类下毒的食物死亡之后,我对人类的恐惧与厌恶更深了.她又出现了,而且还发现了我的洞穴,为了保护我的孩子们,我连夜转移了我们的家,虽然她好像没有伤害我们的迹象,但是人类毕竟是人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是远离些。
春天的食物不是很好找呢,那天看到路上的面包屑就顺路捡着吃过来了,该死的刺猬居然敢抢我的口粮,偶一脚把它踹开了,哼!
忽然听见有清脆的笑声传来,原来她坐在树上看到刚才那一幕呢,原来这些吃的是她特意丢在路上的,哦,这也没什么,人类总是善于威逼利诱,偶可不会因为吃了你几片面包就跟你做朋友的。
日子如此一天天的过,她每天都会带来丰盛的晚餐,每次都安静的坐在山毛榉树上远远看着我,似乎比我印象中的人类要善良很多,不知不觉我开始慢慢试着改变对她的看法,同时为了报答她带来的食物,我也带她去逛森林的深处,分享我的秘密,那些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妙景象果然让她雀跃不已,我们甚至开心的比赛抓青蛙呢,我不慎跌入一个小水池,她居然幸灾乐祸的取笑我,哼,我生气生气生气了!
其实只是假装生气而已,想看她紧张的样子,偷乐一下,西西。
后来天要下雨,我带她钻到一个岩洞避雨,出来的时候迷路了,夜很黑,我陪着她在森林里睡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她被家人带走了,整整一个星期都没见着她,她会不会被她的父母关在家里,再也不能来看我了?
我又担心又盼望纠结的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天知道当我再见她的时候我有多兴奋啊,我顾不上含蓄,放下了所有的防备和矜持,向她狂奔而去,我毫不保留的扑到她的身上,倾诉着对她的想念。
如果说这次经历让我们的感情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了的话,那另外一次的经历则让我们成了生死之交。
那天我们在一颗树干上坐着看天空,她老是喜欢顽皮的学我的样子,竖着耳朵,翕动着鼻子,用听觉和嗅觉来感受这个美妙的世界,和和,不过人类在这方面的天赋可比我们差远了。
忽然我感到有丝不安,走开去探路,就被几只饿狼(不确定是豺狗还是狼)逼到一颗干枯的树干上了,那一刻真的好惊恐好绝望,手足无措间 她奋不顾身的站出来了救了我,虽然她用来吓倒饿狼的纸袋实在是件很糟糕的道具,偶还是安全脱险了,从那以后,我真的觉得我应该一辈子都要报答她,跟她做朋友.我对她越来越不设防了,我甚至带她到我的新家,向我的孩子们介绍她,她真是个好心的小姑娘啊,我的孩子们和她也处得很开心,有时我们一家四口都会陪着她在森林里转悠,她也尽力保护着我的孩子们,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啊。
有次我们俩站在山头上,她指着山下的红白色的盒子状的东西向我说,那就是她的家,分别的时候,我会在山头远远眺望着那个盒子,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有时也很好奇的想知道她的房间是怎样的?
我们也有闹不愉快的时候,她很任性,老是乱制定游戏规则,而且还是那种很危险,让我觉得很没安全感的游戏,有次我们真的闹翻了,她很久没到森林里来了,我很害怕失去她,我也检讨着自己的过错,再说我们狐狸是懂得感恩的呢,于是,我靠近了那栋盒子似的东西,去跟她和好,在门口的时候我有片刻踌躇,我害怕...见到我时,她看起来还是那么高兴,好吧,朋友,我把所有的害怕和防备都放下,我信任你,我试探着小心着一步步踏上楼梯,我知道我已经疯狂到不顾一切的地步,甚至有种飞蛾扑火的壮烈。
进到她的房间,该死!
人类怎么呆在这样可怕压抑的空间啊,一切密封得透不过气来,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我要回到广阔幽深的森林,我要回到我的家,可是,朋友,你怎么不知道我的心呢?
你还以为我的慌乱是在跟你开玩笑吗?
在这样的地方,多呆一秒我都会死的啊!
我感觉你变了,你也有着所有人类一样的恶习,你想占有我,想要把我束缚住,可是你却不知道,自由于我,比生命还宝贵啊!
我只能朝着那唯一光亮的窗口,纵身跃去...朋友,永别了!
堪称法国国家旅游宣传片,光影变化和色彩更替如诗如画,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与世隔绝的山区,看似安宁祥和而暗藏危机的大森林里发生的一段孩子与狐狸的友谊。
电影里竭力将人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以便为狐狸与孩子的友谊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片中从未正面出现过小姑娘的父母和猎人,却也无时无刻不强调人对自然的负面影响,猎杀春季的小动物,堵住他们的巢穴,获取他们的毛皮。
主人公一人一狐相识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小姑娘一下子被这个灵巧神秘的小动物吸引了,孩子的爱往往执拗而单纯,对狐狸的追逐占据了小姑娘除了上学外所有的时间,她哼着林间小调从落叶缤纷唱到大雪满山,再从大雪满山寻到春花烂漫,与狐狸的距离也时近时远,她想了许多办法与狐狸亲近,无奈狐狸是个多古怪机灵的生物啊!
仿佛很近了,又倏而远去,她被带着在幽暗森林的溶洞里迷了路,害怕大哭的时候却被月光下的麋鹿和草丛中的萤火虫所吸引,她从睡梦中醒来惊喜发现原来狐狸就睡在她身边。
从此后一人一狐常常游荡在山区的至高处,生机勃勃的森林中,开满鲜花的山坡上。
她用竹笛召唤着它,它在她的身旁睡去,迎着的是熏然的暖风和三月的花香,远处是氤氲着雾气的山林。
当狐狸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孩子就起了占据的心,她在森林里为自己划了房子,试图用自己的丝巾栓住狐狸的脖子――她想要驯养狐狸,让狐狸成为她的。
其实早有端倪可循了,小姑娘已擅自给狐狸起名叫迪嘟,命名意味着位置与身份的确立,一个自由生命用不着名字,只有人类社会才需要,小姑娘在极力把狐狸纳入自己的世界。
狐狸起先歪着头不明白这个人类的朋友想要做什么,但它凭着本能逃开了。
小姑娘有些生气也有些不解,却也害怕狐狸从此再也不找她玩,第二天她打开门发现狐狸乖乖蹲在门口,她高兴极了。
她引导了狐狸上楼梯,狐狸犹豫了一会儿就亦步亦趋地上了楼,小姑娘在后关上了门。
狐狸这时候害怕了,它发了疯似的在房里乱窜,打碎了小姑娘的瓶瓶罐罐,最后一跃冲破了玻璃窗――小姑娘时常在这儿面朝森林――倒在了自己的血泊里。
小姑娘和狐狸终究是不同的,无论他们是多么爱慕彼此依恋彼此,狐狸的世界在充满生机与杀机的大森林里,猎人的追捕,天敌的威胁,猞猁和野狼都是庞然大物,它必须得敏捷又机警,一着不慎就成了森林亡魂,它的伴侣就死在人类的陷阱里,所以面对小姑娘的亲近,它先是举家搬迁后是试探靠近,即便伏在小姑娘身边休憩也不忘竖起一对耳朵探查四周。
而小姑娘虽然也曾与棕熊和野狼狭路相逢,但她有人类的智慧与对动物天然的震慑力,森林于她不过是提供冒险与玩耍的乐趣所在,每个晚上她还是要早早回到人类社会里去。
她想要驯养它,而它的本性却不容被她驯养。
这世间有多少的爱始于好奇与爱慕却终于占有与掠夺,人类终究不能接受一段不容自己参与的关系,即便是个那么天真可爱的小姑娘。
我们喜欢一种花儿,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折下来供在自己的案头,嗅着它的芬芳赏着它的芳姿,可我们明明知道娇艳的花儿一生只有这一朵今日开放明日委顿。
我们喜欢一种鸟儿,总愿意将它关在笼子里,早晨提着它到公园里,晚上添好食水,自以为仁至义尽无可挑剔。
我们以爱为名以占有为实毁了多少生物的生命与自由,而我们自己其实有多珍视自己的生命与自由,以己之心却不能度人。
爱并非是硬将自己和对方拉进同一个世界,也可以是一种观赏的姿态,保持距离保持尊重,静静对望互不相扰,就如最后明白了爱与占有的小姑娘一般,她再也没有去打扰狐狸一家,只是等着,看着,回忆着,想念着。
我想狐狸和她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小女孩喜欢狐狸,也因为喜欢所以伤害。
人与动物如此,人与人亦如此。
人类总是自私的,以为爱就是应该占有;人类是愚蠢的,总是自以为是的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给予爱。
爱,就是给予他自由。
爱他,所以愿意他做他想做的,希冀看到他得到他想要时满足的快乐,足以。
知易行难呐。
继续修炼。
电影的画面好美,全片是在法国汝拉(JURA)山区和意大利阿布鲁泽山区拍摄。
如果此生有幸,好想秋天去到那里。
看山间红红黄黄绿绿,层峦叠嶂的山脉,听啄木、布谷鸟歌声,大自然拥有一股神奇的魔力,置身其中,仿佛被包容,可以在他的怀抱里随意翻滚打闹,多自然多美好。
今天给自己买了六枝白百合,放在书房,清香。
今天安安静静地看了一部电影,泡了脚。
今天,好好地爱自己。
此时,音响里放着孙燕姿的《遇见》,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
However在这个速食快餐节奏的社会里,哪里有人有闲情为你停下脚步?
纵使他为你按下了pause键,在微信、陌陌、chat巴拉巴拉社交软件风行的当下,如何知道除你之外,他同时为多少人按下了pause键,这里除了女的还会有多少男人= =though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依然倔强地在内心留有一份相信未来的美好与天真。
相信我正走在遇见你的这条大道上,相信只要我become better me,你就会答应带我走,带我去远方,远离尘世的喧嚣与聒噪。
但至此之前,There is the last battle before I compromise to the reality.然后,甘愿被你驯服。
在晨曦微光的笼罩下,一位十岁的小女孩于上学途中与一只狐狸邂逅,其灵动身影瞬间攫取了她的心。
自秋叶金黄至冬雪皑皑,女孩的脚步始终追寻着它的踪迹。
然而,出于对狐狸的敬畏,她选择在山毛榉的枝头静静守望,期待着它主动踏入视线。
如此,一人一狐的微妙联系逐渐铺展,引着小女孩踏上了森林的奇幻之旅……她曾这样说:“森林因狐狸而披上神秘的面纱。
”在追寻它的脚步中,观众随导演的镜头穿梭于大自然的仙境,目睹四季变换下斑斓的色彩,偶一瞥见隐匿于角落的微小生灵。
春日阳光洒满溪流,丛林间鸟语花香交织;唯美的旋律与清澈的原野景致交相辉映。
远景宏大壮丽,令人惊叹于美的极致;近景细腻温婉,触动心灵深处的柔软。
整部电影,宛如一缕清风,吹拂过心田,带来一份难能可贵的纯净与美好。
故事由一位成熟女性的声音缓缓铺开,如同一本细腻的回忆录,其间穿插着她童年与狐狸的对话:“昔日,我误将爱等同于占有,我珍视它,却不能将它禁锢,因为它们不属于我,它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某一刻,我忽然领悟到大自然的伟大。
尽管日复一日地学习读写算术,却寻觅不到狐狸的踪影。
”
法国电影以文艺著称,很多导演很喜欢走偏门,比如拍摄自然类影片,这类题材耗工耗时,投入巨大,而收入有限,但这些人比较执着,每每有精彩影片问世。
抛去拍摄天地人三部曲的让雅克不说,前段时间看了部动画,《微观世界搞笑版》,一般来讲,搞笑和艺术是很难融合的——这也是喜剧题材很少有直击人心的震撼力或者很少发人深省的原因——但这部动画片却不然,笑也是让你像汪峰唱的那样,“哭着笑”,再比如《蝴蝶》,无人照料的小女孩和不喜欢孩子的老爷爷误打误撞,一块走到森林里采集蝴蝶标本,看来还是人间有爱,世事有情。
晚上又看了部法国影片,《狐狸和孩子》,我为两个方面深深打动,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几乎是痴人说梦,要么是人疯狂掠夺自然,反过来遭自然报应,要么是自然无故显威,来个灾害性天气,有些上面提了,是报复,有些就是自然的不可抗力;第二则是电影的隐形主题,如何区分爱与占有。
小女孩爱狐狸,细细找寻,苦苦等待,牺牲三明治,摔断了腿,冒着被饿狼厮食的危险,赢得狐狸信任,却要在它脖子上系根绳索,诚邀它来自己房间做客,大门紧闭,又导致它撞碎窗玻璃,头破血流,险些丧命黄泉。
爱与占有,这两者太容易混淆了,乃至很多人压根不明白,明明是爱得深,为啥对方会躲得远,直到最后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朋友间这样的情况有,父母子女间这样的情况有,爱情中更是不乏其例。
其实说到底就是你的爱能否让人自在,而“自在”一词是个很抽象,很主观的东西,我觉得自在,你未必就觉得自在。
我有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你要是喜欢一个人自然就知道怎么样去爱护她,我觉得这句话要是成立,一定有很多前提,比如你首先得足够了解对方,确信对方不会因为你的“爱”而反感,换句话就是得心有灵犀,因而只需一点就通。
她说冷,并不一定需要你脱去外套给她加披上,说不定只是想炫耀下自己丰满的脂肪里储存了多少抗寒冷的因子;他说热,也不一定就需要你殷勤地走去他面前摇扇子,说不定他另有所指,是欲火焚身的指代说法,或者他欲修炼气功,要的就是不动不走,无故燃烧卡路里,汗流浃背的效果。
但一开始怎么可能会有认识,有了解?
就好应聘,刚毕业怎么可能会有工作经验?
孩子不跟父母交流,父母不与孩子沟通,有时候了解不过限于ta是男是女这样一眼明了的挡下问题。
妄想没有摩擦,一步到头地直奔梦中情人,白马王子,童话兴许还能骗骗小孩子,大人上当,说得不好听,你活该!
因此也实在很难说,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或占有,因为个人认识不同,你为孩子走后门,腿都跑断了,终于在某公务机关寻了个下手之职,不曾想孩子压根就不需要你东奔西走,就懒得上班手捧茶杯,眼盯报纸的那份悠然自得,于是你骂你孩子,TA扭头狗不理,你伤心太平洋,泪奔大西洋:翅膀硬了!
以个人拙见,觉得还是父母,恋人,朋友期望太高,如果能像电影里那个业已成为妈妈的女孩跟她儿子讲的那样去爱——我不再主动去找它,它要是也爱我,也想我,自然会找上门来的——至少占有会少许多。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话实在抽象得有些玄乎,真是这样,我拿什么说爱你,我的亲人,伴侣,朋友?
因为人世只存在爱的证明,都不去找了,都只剩下等待了,都只有放手无为了,还谈得上什么爱?
恰恰相反,只有大爱才会如此宽宏,如此放任,而自由正是最真挚的爱。
不过很少有人懂得这一点,更少有懂得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的人。
至于人与大自然的矛盾,并不是一如《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言,驯养是驯养不了的,即便能驯养也是对自然动物天性的扼杀。
还是引用我所钟爱的美国女诗人Emily Dickinson的一首自然诗,她比我说得清楚。
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by Emily Dickinson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He did not know I saw;He bit an angle-worm in halvesAnd ate the fellow, raw.And then he drank a dewFrom a convenient grass,And then hopped sidewise to the wallTo let a beetle pass.He glanced with rapid eyesThat hurried all abroad,—They looked like frightened beads, I thoughtHe stirred his velvet headLike one in danger; cautious,I offered him a crumb,And he unrolled his feathersAnd rowed him softer homeThan oars divide the ocean,Too silver for a seam,Or butterflies, off banks of noon,Leap, plashless, as they swim.
爱不是占有。
又美丽又残酷
第一次总是很迷人
超无比好看的片子,周身都沾染自由的细胞。人都有忽然迷糊的时刻,爱和占有不是一回事,前者美就美在无可预期,不需回报。
可爱的狐狸,美丽的风光,丑陋的人类
实在是扛不住了.....那个狐狸还特别的像狗....- -无敌清新的法国温暖孩童片。
不好看。
从标记“想看”至今已近7年,几次观赏均未能继续下去,最终还得靠图解;小女主长相非常不讨喜,再者塑造了一个自私、负面的形象,更加令观者难受;全片无甚剧情可言,OST倒是可圈可点
混淆了爱与占有
@2024-05-31 15:14:22
小女孩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存在
挺好的 不要关住它
难以想象真正的活的狐狸能配合到这种程度,真的很可爱很温馨
风景很漂亮
爱 并不意味着占有.......
挺无聊的
表面上是人和动物,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爱和占有本来就是两码事
风景、演技、动物都没毛病,但是故事内核太瞎了。整了半天讲了爱与占有之间的关系,越到结尾越不能忍受,看到狐狸从楼上跳下来那点心痛的不行。哎,难受。
爱不等于占有。Elle ne doit pas apprivoiser ce renard..
IMDB: 6.6/10 812 votes 这片怎么说呢,我在给2星还是3星间犹豫。这片可以说整体制作质量还是比较精良的,但我感觉有点低龄化,对成年观众的吸引力不够。看的时候始终一直感觉这片不错,但却一直无法融入到影片的感情中,儿童的过多感情和戏份反而让我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