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上没有一点点🤏逻辑,人物性格跟照着提纲写的一样。
一开始女主很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拽。
最搞笑的是女主的ex搬家,拿了一个24寸行李箱一小包垃圾叫了一辆GL8,普通的三厢车可能也是装不下。
紧接着女主事业感情遇到问题,依然很拽。
男主跳楼问女主要电话号码?
男主命中注定,女主狂拽酷炫。
男女主聊天最多的主题就是音乐,两个音乐领域的天选之子写出来的歌就还挺不忍直视的,不知道是不是都不食人间烟火。
女主给人脸上泼酒的剧情那段,女主的表达感觉像是抗日剧里的国恨家仇,反正感觉还挺强烈的。
被泼大爷的儿化音说的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两个年代线切换的我头晕。
差不多够140字了,VIP厅空调不错,刚好躺着睡会吧。
刚刷完《我还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因为于文文才了解到这个电影的,一听这个电影名字,先入为主的认为她就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片,但是看完之后发现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演技可能没那么好),小制作的电影就很难迎合所谓的市场,哎…电影主要两条线,一条线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男女为了音乐梦想一路坚持的故事。
林珊妮一个年轻女孩由于在音乐的道路上遇到各种挫折和难处,为了现实生存问题接到了延安的一个商演,生活一直很丧,在这中间偶遇到了一个董东的男孩,同样也是一个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渐冻症)无法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但是生活的算是比较阳光。
两个相处了一段时间,音乐上交流了很多,都是相互很欣赏彼此的人。
另外一条线是一次珊妮在买吉他的过程中在里面无意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华林下乡和延安当地一个叫张秋兰女护士之间的爱情故事。
华林是一个音乐才子,由于音乐和小兰坠入了爱河,两人同样都很喜欢音乐。
后来由于恢复了高考,华林考上了北京音乐大学,而小兰还没考上,华想等后一年两人一起考上,但是为了让华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兰让她走了,没知这次竟然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几年后,华给兰来信说是自己遇到一个喜欢的女孩,马上要结婚了,这次是最后一次告别了,这时候兰已经怀有身孕,身为兰好久的闫大河只身来到北京质问华,了解了事情真相,理解了华,一直喜欢兰的大河默默承担了照顾这对可怜的妻儿的责任,后面在追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董东就是华的儿子,可能有由于遗传原因董也患上了渐冻症。
故事中间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点在于董为了完成珊妮的演出梦想,召集了自己的几个玩音乐的朋友,几个朋友现在为了生活都有自己的工作,音乐只是闲暇的打趣,演出结束了珊妮无意发现了原来董就是华的儿子,发现了原来他也得了渐冻症,生活无法自理,后来一次董与前女友的一次相遇,因为自己的病不想耽误自己的女友,董谎称自己和珊妮已经领证结婚了,让女友死心。
电影的结尾珊妮把这个真相告诉了董的女友,女友又回到了董身边陪董度过了最后一段快乐的时光,故事虽然是悲凉了,但是是美好的。
看完这个电影感受还是挺多的。
第一感动到点就是一个年轻女孩一路为了梦想坚持不放弃,珊妮就是于文文的映射,一路不被认可,一路为了梦想而放弃一点东西,幸好坚持没放弃,你现在就被大家看到了,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真心希望你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努力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那一束美好的光。
其次感动的点在于董的一些朋友虽然为了生活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没有忘记音乐的初心,虽然各有自己的工作,但是闲暇之时还是会继续写歌,只是在心中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护者自己的音乐梦想和最初的那份美好与感动,泪目。
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有几个人能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内心的那份美好。
最后感动的点在于华和兰之间那份父辈美好爱情是多少人所向往的,真正美好的爱情应该就是希望对方过的幸福。
正是因为这样的爱情观很少所以才会显得无比珍贵和美好。
生活中可能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一看到这类美好的人和事情都会使人向往和追求,希望努力成为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光的人!
这是一部简单而又纯洁的文艺电影,关于音乐 关于疾病 关于谎言 关于梦想…两个时空的交错,揭开了一段被埋葬的谎言,以平淡的插叙手法描写了父辈的爱情故事以及男女主之间的相遇,看似讲了一个故事,两场恋爱,其实也可以算作一场恋爱。
因为电影没有通过女主去挖掘一段被封印的爱情故事,看似在讲述那段上个世纪的爱情,也在讲述林珊妮与董东的故事。
电影整部下来一直用比较平和的叙述方式,没有太多波澜的镜头,就连董东与人发生冲突以及董东与林珊妮的分别都显得非常平静,但越是平淡的方式处理,就越能让你体会到爱情的魅力,当你观影之后细细品味时,会觉得回味无穷,那种话在嘴边,却无法说出的爱,是那么真实而又动人。
人生中的每场相遇都是注定的,对的人兜兜转转终究会在一起,不是对的人即使互相惦记也会走散,我们都难逃中途散场的命运,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遗憾,时间会治愈的那些以为现在过不去的伤痛,也抚平所有的伤疤,曾经那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会渐渐变得不起眼,那些念念不忘的人慢慢的都会淡忘,时间会还给你一个新的自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其实吧,这个老套的悲剧重演,经典的不治之症,混上一点坎坷追梦路,都还可以接受,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就那样吧!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而每个人在现实中的爱情,也都有各不相同,有人干净利落,来得快去得也快,有人则云淡风轻,喜欢水到渠成、相濡以沫,也有人执迷不悟,明知不可得却不放手,由赵宇执导,于文文、宋宁峰主演的爱情片《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就是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展现爱情复杂、多变而又真实存的本质,看完这部电影,相信每一个人对爱情都会产生全新的感受与领悟。
影片故事开始时,于文文饰演的摇滚乐队主唱林珊妮正处于人生低谷,对事业、爱情甚至生命都失去了热情,宋宁峰饰演的董东也好不到哪去,原本也是摇滚老炮,现在因为行动不便而越混越惨,守着自己的小乐器店里勉强自食其力,每晚沉浸在酒精的麻醉中才能睡去。
就这样两个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相遇在一座陕北名城的天台上,因为跳楼你拉我扯,竟然无意中擦出了久违的火花。
与此同时,随着林珊妮手中的一本日记,时光又来到1970年代,华林与秋兰是一对年轻的知青,正在享受着单纯、质朴而又热烈的恋爱。
前后三十多年的时空交错,两对恋人的隔空交错,写实又接地气的剧情,加上不拘一格的影像手法,让影片始终在诗意与理性之间流动,引发观众对爱情的思考,正如秋兰的日记,你以为它是浪漫的,却没想到结局是如此残酷,而当你看到林珊妮和董东的世界太现实,但最好的爱情就应该是从来没有开口说爱你,却默默为你做了一切。
看片名和预告片以为又是一部催泪爱情片,然鹅并不。
男女主的关系,正如映后导演说的,更像是“红颜知己”,虽然确实也有情愫,但这样的一个结局,也许才是最好的安排。
可以感触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克制而内敛。
秋兰与华林、珊妮与东东,两段故事通过镜头的切换闪回平行延伸,到了最后又交织在了一起,细节上的安排和处理很有巧思。
如果说知青的故事和渐冻症的痛苦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音乐应该是能把每个人都关联在一起的元素。
片子有种音乐剧的风格,选曲都很好听,配合着剧情的推进,带动观众的情绪共振。
剧中董东对于音乐的挚爱与执著,戏外脑浊(宋宁是前贝斯手)在五道口嚎叫中嚎叫,都是乐手的真实。
“昔日我如此苍老,如今才是风华正茂。
”渐冻症是可怕的,但音乐才是宿命。
结尾彩蛋应该是致敬摇滚传奇Jason Becker,激励每一个人积极生活,去热爱那些,值得热爱的一切。
6
客观评论:前1小时 如流水账 但看完全片 被男主对女主克制的爱 甚至连喜欢都舍不得对她说 因为配不上 也因为怕她惦记担心残缺的自己…… 电影看到后20分钟 男主的爱 不言而喻 ……爱的深沉,爱的克制,爱的干净,爱的纯粹,只想在有生之年对你好,陪你一起做梦,帮你实现理想,做一切能让你释怀快乐的事,只为让你重现阳光般明媚的微笑,但终究舍不得让你看到自己的一点悲伤……在自己离开人世后,希望骨灰由你撒向黄河,怕是最凄美的告别……爱你不是说出口的话,是化作希望和光明守护你,陪伴你,教由你成长,乐观积极的生活……被为男主的演技和爱感动到流泪不止 ……爱 就是:即便不能在一起 也希望你过好 爱 就是:放心 我一切都好 不要惦记 一切的苦难我一人承受
以前在采访里看到,于文文和导演都说,这里面的林珊妮基本上是文文“本色出演”,于是抱着想了解一下于文文的心态去看了看。
不适合当商业片,适合自己慢慢地看。
有不少人批评硬伤,我觉得这个大概还是编剧的阅历、功力问题;但“辞不害意”“得鱼忘筌”嘛,能get到电影想表达的那种感情、那种氛围,差不多就足够了。
一些安静的片段有时会触动心里的情感,比如林珊妮和董东坐在一起弹琴、喝小酒、聊天的时候。
这感觉很难说出口,挺个人化的;不过如果get不到的话,可能确实会觉得有些无聊吧。
特别想说说男女主的线:从刚开始看就觉得不像爱情(就是说,把这俩人换成兄弟、姐妹也完全没问题🤣),更像一段特殊时期彼此帮助的朋友。
俩人都处在人生低谷期,通过音乐互助小组(?
)从阴霾里走了出来,然后开始了新生活。
也许有一点点心动吧,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什么的毕竟还是差别比较大,感觉没病的话也不大可能真的在一起。
他们分手时候的那个处理也挺不错的,有些话不需要全部说出来,彼此也能明白。
知青那条线有点俗。
渐冻症的设定其实不太好,反倒是被车撞了这个设定更有味道一些。
普通人的苦难、普通人的烦恼(某些意外、穷、混得不好之类的)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就够了,不需要再用大病去增色。
(但没有渐冻症的话逻辑又圆不上,除非重新编剧。
只能说编剧在这方面从刚开始就没处理好。
)PS:中间有一段大概是说“快30了还没混出头”“想搞音乐还是想当大明星”之类的,文文拍的时候估计也挺有感触的吧。
想靠音乐吃饭本来就不容易,更不用说出大名了,有时免不了要妥协,甚至要暂时放弃。
文文一直没放下音乐这条路,能坚持走到现在,也算不错了;希望喜欢R&B的文文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音乐之路吧。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你说音乐不好听吧,但也绝对不难听。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敌煎熬。
我自认为抗无聊系数比较高,但都顶不住,结束了立马就离开座位,一秒都不想多呆,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
这几个方面其实都是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是导演的问题,把电影拍得稀碎。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
然后就是剧情重心,感觉标题和内容都是为了第二条知青线服务,但是拍出来却是双线,你要拍双线就别取这个标题,而且女主一开始去找人的动机模糊,莫名其妙就到了延安。
从前面来看其实是像一部偏小众的文艺片,到后面怀孕那就开始狗血了,渐冻症、不辞而别、隐瞒与欺骗。
说这几个词就够想象剧情了。
再加上两条线穿来穿去,歌曲旋律都差不多,所以这就开创了受苦流拍法,不过受苦的是观众。
导演或许懂故事,或许懂音乐(这确实不一定),但一定不懂电影。
突然很想说,谢谢你们,愿意做我的动力,让我始终能看得到那束光。
再悄悄努力一下就好,感觉就快要开始了。
希望听歌的人和夜晚的星星都没有意外。
青春就是不辜负你喜欢的人和事。
不被保护的年轻也许残酷,但,也可以很酷。
我该当猫就当猫,该当狮子还是狮子,摔倒了就悄悄趴一会,不会让人看到YOUNG就是年轻,就是无所畏惧.无论有再多再多的困难,都打不倒我和我的IKUN。
用目光环顾别人,不如用目光正视自己。
谢谢台下每一个你们陪着我。
在维持流量和留下作品之间,我更在意的是后者。
真正的man不是体型上的,而是对事业的态度。
音乐内外的我,没太多反差,我就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
除了后面接的有点硬,我觉得整体拍挺好,这些年国产音乐片能比这个好点的还真不多,音乐好听,选角没毛病,叙事镜头也基本不尴尬,挺好。我给三星本片,一星鼓励
为了宋宁峰的脸打3颗星,宋宁峰真的太帅了
因为之前是半熟吗?所以一场恋爱谈不完。
剧情太糟糕了,这片看来是拍给于文文的歌迷看的,欣赏不来
竟然评分这么这么低 前半部分确实不怎么样,但随着老董的出现,故事慢慢有起色了。尤其是后面穿插秋兰的故事时候,真的有被感动到。听听他们唱歌弹琴,也还不错。
再见爱人2里面有宋宁峰,查了一下居然演过很多文艺片,顺着这个脉络找到了这部电影,里面的歌不错~
太扯淡了。知情上山下乡到陕北,竟然还能听黑胶,玩吉他,组乐队。编剧你没常识就算了,知青电视剧也没看过吗?推荐编剧去看《血色浪漫》里刘烨插队到陕北,领头出去要饭那段。于文文好好唱歌不好吗?演什么电影呢。这电影唯一可取的就是歌了。
一个现代的文艺爱情故事,非要硬塞进一段下乡知青的往事,平行宇宙之间四不像地生硬跳转,最后还莫名其妙就成了偶然认识的男主妈妈的回忆,可见世界在导演脑子里小得可怜,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四十五度角流泪。无论是下乡生活,还是流浪歌手都悬浮得不着边际,知青生活不是弹吉他就是打架子鼓的日常更是哭笑不得。每一个故事都矫情又老套,煽情能力也捉襟见肘得词穷,没经过磨炼的一生成天寻死觅活,故作姿态地找来一些QQ签名与当年《知音》上的离谱故事当做自己忧郁而文艺的强调。即便如此,没学会走的导演今天就依旧要在交叉叙事的世界里大跳,搞出一堆网大都嫌弃的绝症烂梗当作深情卖弄。从故事的老套到配角的随意,令人不禁怀疑这部影片存在的目的仅仅是记录下于文文的百变美貌。
???
导演不仅仅省钱,省成本,省演员,连脑子都省了。在脑子方面节约的让人心碎。
竟是21年的电影 我还以为更早些呢穿插着很多音乐 我以为会想看国外音乐电影一样 结果感觉还是有差距吧 没有因为歌而感动 歌也没有特别抓人耳朵没想到是渐冻症 感觉到一些遗憾 还有上一代人的感情好像虽然保守但也很豁得出去
悲凄的渐冻症爱情故事。导演手法生涩了些,但看得出拍的是自己想要的。民宿,闯入的女孩儿,音乐,不至于多难看
插曲很好听, 就很好奇于文文哪来的这么好的资源能影视歌三栖发展.
。。。。。。多一星给点鼓励吧,希望导演能在编剧上多下点功夫,剧本太次了。。。
因为追浪3,才认识了于文文,专门考古她的电影。昨天才刚刚看了这一部,惊喜发现:这是一部很感人很不错的电影啊,全员演技在线,故事感人,音乐好听,看到后面泪奔,有对音乐的坚持,有守望真爱,有乐观坚强,很正能量,也很真实!评分
来看于文文,算上本色出演了,不过剧情略有狗血,父子俩都渐冻症可还行
一半是年轻人追音乐梦的坎坷,一半是一段凄美的乡村爱情故事,不过没必要取名叫“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内地片子总觉得不跟爱情挂钩没人为自己买单一样。于文文粉丝可以一冲,她的五官我真的喜欢。
浪费我九十分钟
真難看啊 瞎扯!不喜歡于文文 故意壓低嗓子說話 聽得腦仁疼
其实我知道是烂片。不过我也弹吉他,并且哭的稀里哗啦。感觉每次住新家就是大屏幕看爱情片找个借口大哭一场。成年人的哭泣,也只能偷偷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