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如一首诗,开篇的意境美如画,画中的孩子就是自然生长的诗人,用原生态的诗句,描绘着我们总爱徜徉在那片理想世界里的乡愁。
地里有云在生活吗越南乡间的稻田里,也会飘出一片洁白的云吧。
晴空下的山川让碧绿一泻千里,河流的线条像被油画渲染过的柔和,翠色欲滴的稻田从山庄流入云际再开出稚嫩的小黄花在风中摇曳。
叫人惊叹,也能酝酿出些许的感伤,阿韶打开了那本《最美情诗》书页之间夹着一朵小花,那一页是他们留给对方最诚挚的告白。
年纪尚小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他只想和她待在一起,她很早就喜欢跟他玩。
我会给手指吹风喜欢把手浸泡在纯净的河水里,然后高高扬起朝向天空。
手指的缝隙与和风亲密接触,再触摸你的手掌,数一数你手上有几个斗。
阿韶借此拉着小敏的手,她紧张的收了回去。
童年如一首诗,开篇的意境美如画,画中的孩子就是自然生长的诗人,用原生态的诗句描绘着我们总爱徜徉在那片理想世界里的乡愁。
童话和寓言,公主和黄花,都是他们为之拼尽全力的整个世界,小伊在路上摆满黄花为了迎接驸马的到来,他为了自己心爱的公主奋力奔跑。
蟾蜍红薯,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一天他的“谷苟”消失了,就像心碎了一样,就像失去了全世界一样的痛苦。
那个时候不懂什么叫长大,只知道向前奔跑是因为有一个人在眼前,有一只风筝想去追,有一场雨流淌着那一刻内心的疼痛。
花瓣是一片一片的伤痕我喜欢弟弟小祥至纯至善的可爱。
哥哥使用诈降的“计谋”打伤了弟弟的头部时他却问“血流的多不多。
”他一直很佩服哥哥,倘若他上战场杀敌一定能成为大将军。
哥哥因为嫉妒弟弟和小敏玩的如此开心,抄起大棍狠狠的抽打弟弟的后背,他疼得厉害的时候告诉哥哥说:“别跟爸说是你打的我。
”弟弟痛苦的时刻始终都在为大哥着想,哪怕他总是受伤,可是那些伤口都会被时光抹去忘了疼痛。
最后还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出勇敢的花来,阳光终究会眷顾这个内心单纯善良的小男孩。
枝叶是墨绿的暗影下雨天,端盆来接着房顶漏下来的雨水,暴雨过后,在屋子里放出亲手做好的帆船让它远航。
午后,在窗户外围观一台小小电视机。
那时候的幻想,那时候的乐趣,离我们很远很远的童年,其实就隔着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但是它也隔着永远。
我还记得有过这样的夏天,躺在老家瓦房下的竹床上,后背贴着竹身的清凉,奶奶打着老槲扇一阵阵的风掠过我的手臂,后院的门开着,知了的叫声是那个夏天我听过的最响亮的声音。
下雨天,哥哥总是能准确找到漏雨的角落放上盆接水,我喜欢听雨水滴在空盆里的声音,一点一滴的“轰鸣”与屋檐垂下的滴答声竞相歌唱。
我会把脚丫伸出屋檐,让水滴落在我的脚背上打断它的节奏,影响它稳定的发挥,如果说脚底也湿了,在屋檐底下的青苔上滑溜一跤该不会是“兴尽悲来”。
那一跤滑走了我的整个夏天,后来才有了“识盈虚之有数”的觉悟,尽管这样,风一样的夏天在我的童年里出席,就已蓬荜生辉。
时间在溪流里游再动人的童话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被冲刷掉渲染上的保护色,然后回归生活本真。
八伯花了几年的时间守护女儿小伊的公主梦,主动搬离到远离乡民们树林里,不想自己打扰到别人,也不想女儿受到伤害。
阿韶不知道小敏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跟他玩,直到小敏已经离开了,弟弟能够从床上坐起来了。
不论是年少时的懵懂,还是年长后的骄傲,在哪里失去的,总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在留恋游走的岁月时,我们也会收获成长带来的一次次感动。
阿韶带着小祥去见了他日日牵挂的公主,他打开了小敏送的那本《最美情诗》看到了那一句最美的告白,“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时间,你去吧,记得别回头。
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童年时每天陪在我身边的人呢。
那一天你被摩托车带走,我还没醒来,还没来得及告别,我的世界里从此再没有你,也从没幻想过有一天不期而遇。
属于我们的童年那样的相似,长大后竟天各一方,杳无音讯。
被小伙伴安利了这部电影之后,刚刚看完,觉得电影拍的是真的好。
看多了越南的广告,发现他们的叙事风格自成一派,但是整体的氛围烘托的很好,总是温情的,安静的,舒缓的。
可能不会有很多很深刻的道理,但是总能让你想起一些事情,将你完美的代入。
影片会用到很多安静的远景镜头来展示风景,不论是缓缓落下的太阳,还是大片的麦田,都代表了小镇的安宁,静谧,和谐,仿佛有一点中国南方小镇的感觉。
而整个故事的铺陈与节奏也非常缓慢,导演只想讲简单的故事,只想克制,冷静的探讨成长种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父子、懵懂的爱情、兄弟情......之前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叫《自卑与超越》,里边写到,只要家中有长子和次子,他们便一生中都免不了被比较,那看完电影更是深深的认同。
包括我自己在看的时候,都会想,我的性格是更偏向敏感的哥哥呢,还是憨厚的弟弟?
看的时候,甚至能完全get到影片中,阿韶的点,怯懦的不敢说喜欢,看到喜欢的女生不敢去表白,看到弟弟和小敏玩的开心的时候,也是默默走开,自己闷着,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但是他同时是善良的,大雨中的特写,和别人打架只为带回红薯给弟弟......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这种方式,非常像我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珂珂同学。
这个人也是,永远属于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内向、脆弱、敏感又嫉妒,明明很在乎的事情,却总能别扭的说没事;总是不能很直观和明白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有时候看到他,觉得好玩又好笑,和小孩子一样。
凶巴巴的做着对你好的事情,嘴上说着你怎么不去死,但是车子来了还会扯下你衣服,生怕你被碰一下。
emmm,手动给珂珂同学比心,同时希望你早点遇到可以让你敞开心扉的人,不要一直这个死样子,更重要的是,遇到懂你的人。
影片中的很多小事也勾起了很多童年会议,原来全世界的童年都是差不多的。
男生弹弹珠,女生跳皮筋,小伙伴挤在一起看动画片。
还有怕黑的一幕也是很形象了。
记得小时候,都是边看月亮,边跑着回家的,有时候还会唱歌给自己壮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黑夜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
电影中印象很深的还有一幕是,阿韶妈妈说小祥捡来的是铜不是金子的时候,阿韶生气的跑开,一方面是对刚幻想新生活无法实现的愤怒,我想,另一方面也有对自己没能力的难过吧。
而这个地方的细节也很到位,阿韶妈妈刚工作回来,手指都是黑色的。
所以,尽管后半部分有些仓促的感觉,而且逻辑也有些牵强(比如小伊怎么忽然就去了死树后边的房子等)但是还是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画质很渣,但是不可否认小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在线,小祥掉着眼泪说:你要和爸爸说,是我自己从树上摔下来的,别说是你打我的。
还有费力的躺在床上流泪的时候,真的有打动到我。
还有阿韶打完弟弟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小敏在离别时眼泪簌簌的落下的时候,这些时刻,无一不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与最好的朋友分别。
而我也在一次次离别中,学到了要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现在的时光,可能是以后回忆中最为美好的日子。
还想起来一些小细节,阿韶总是紧缩的眉头,小敏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小祥崇拜哥哥的样子。
这些事情都让我想起了两个弟弟,我的弟弟好像也是这样的配置,一个刚正不阿,一个圆滑世故,我以前会很喜欢正直的一个,但是现在也开始发现另一个身上的闪光点,说到底,也是人追求的东西不一致,而性格和生活这种事物,本来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影片同时可以作为一部越南的旅游宣传片,配合婉转悠扬的音乐,使得乡村的宁静风光通通展现出来。
我们仿佛看到很多这样的村庄缓缓向前,也仿佛看到土地上的人们,拔节茁壮成长,而不管走到哪里,有小黄花的指引,我们终究会回到故乡吧。
那些经历的事情,不论是恐惧还是贫穷留下的印记,都会长成我们的血肉,故乡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而最终,这些苦难都会变成阿韶嘴边的一抹微笑吧。
毕竟,现在对年少的回忆,自动屏蔽掉了苦难,甚至说,苦难也变成了最美好的记忆。
用影片中的情诗来结尾: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我仿佛看到黄花在青草地中摇曳生姿。
所以,你是哥哥还是弟弟呢?
电影中初恋微微的爱情,大部分都在刻画着无法抹灭兄弟情。
和大多数二胎家庭一样,两个孩子的家庭无法避免的就是摩擦。
两兄弟之间,哥哥沉默寡言,弟弟嘴甜懂事,父母自然喜欢小儿子多一些。
作为哥哥的阿勺内心无法平衡,因此生活中对弟弟各种嫌弃与无关痛痒的小报复,比如,玩游戏耍心眼害弟弟受伤;眼睁睁看着小祥的宠物(蛤蟆)被伯伯拿走炖汤;最后甚至因为一个小玩笑打得小祥卧病在床。
但是,虽然兄弟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但是血缘是难以割舍的,小祥虽然每次被阿勺欺负,但事后总会为哥哥开脱;洪水过后,阿勺为了给小祥找吃的,和小霸王打架;小祥腿受伤之后,阿勺放下所有心结,照顾小祥;这些画面就像整部电影的色调一样,温暖,明亮。
一番美景,丝丝温情。
除了情和景,让我们不得不感动的还有影片中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他们对生活万般热爱,他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心境。
晴空雨是老天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
柠檬辣椒小情书,溪流细雨同床寐;蟾蜍红薯吃飞醋,摩托公主黄花路。
屋顶岛屿,田间土墩,亚热带的童年乡愁,天真浪漫又温暖。
很少看越南的电影,《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可能这样翻译过来简单粗暴,但却是一部很优秀的片子,青梅竹马,兄弟情义在这样一个纯粹的环境中生根萌芽长大。
“不知为何,这段时间,我只喜欢跟你玩”“我…我很早就喜欢跟你玩了”故事发生在越南的一个贫困小村庄,主要讲述了阿韶和小祥两兄弟之间的一系列故事。
小祥作为檀叔和荣姐的信使,他经常以拿东西为由去彦老师家里为荣姐送情书。
一天阿韶问小祥:“你有没有打开看看檀叔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过一次”“檀叔里面写了什么?
”“好像是一首诗,我只记得其中两句”“哪两句?
念来听听”“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之后阿韶将这两句诗写在了一张纸上并给了小敏,不料纸条被彦老师看到了。
阿绍不仅受到了体罚,他想表达的意思也没有被小敏理解。
阿韶为了小敏被同学欺负,小祥通过智取为阿韶报了仇。
小敏想通过送书表达自己的心意,阿韶因嫉妒小敏老是和小祥玩冷落了他,结果小敏的心意也没有送到。
同是嫉妒原因,当阿韶看到南伯捉了小祥的癞蛤蟆“谷苟”时没有及时阻止,小祥回家后找不到谷苟痛哭不已,阿韶心生内疚又不愿看到小祥难过,他另外捉了一只癞蛤蟆想着替代谷苟,结果小祥已经知道谷苟再也不会回来了。
阿韶误以为小祥和小敏背着他偷吃鸡肉将小祥打伤,当他看到了真相要去告诉爸妈时,小祥喊住他:“大哥,你别跟爸说是你打我,你就说我爬树摔的”。
八伯的女儿目睹妈妈发生了意外而精神失常,一直以“公主”自称,八伯带着她搬到树林里生活,装疯卖傻哄着她,想让她过得快乐。
🎬 绿地黄花
绿地黄花 (2015)7.92015 / 越南 / 剧情 家庭 儿童 / 武国越 / 盛越 裴仲康
苦难这个词,说起来太苦太痛,仿佛预示着不祥,让人不安,人们是不会轻易谈起它,更不会轻易把它安在自己身上的。
只是它,如蛆附骨,挥散不去,离它越近,越难抬头凝视,隔着年岁,反而可以细细打量它、雕琢它了。
故而这部看似文艺小清新的电影,给上世纪80年代末的越南农村添加了太多的高光和滤镜,苦难隐隐约约地藏匿其中,并不想给人过多的苦涩之感,可它,终究还是苦的。
我想影片中的黄花是有某种寓意的,在死亡、疯魔、灾难中,它是一朵一朵盛开在人们叹息里的哀悼之花,寂寂地藏在草丛下。
风吹草低,黄花现,一朵又一朵,星星点点地连成海,才恍然,它疆域的广阔。
片中那朵被特写的缓慢掉落的花,脆弱无助,孤零零的。
后来我想起汶川地震那年,在网上看了太多的惨痛,而眼泪,在一幅以黑衣为背景、苍老的手持一朵灿烂黄菊的照片前崩溃,花开得恣肆,就像曾经盛放过而如今已逝的故事,如此宁静又刺目。
可谁又能避得开它呢?
有失去至亲的人觉得命运不公,于是上苍让他去寻没有亲人逝去的人家要点芝麻,他跑了很多地方,敲开了无数的门,可是,找不到能给他芝麻的人。
没有人会一直处于苦难之中喘息不得,可也没有人幸运到未曾尝过它的滋味,它总会过去,也总会到来,避无可避,像影片中邻家的灾痛,突发的洪水,意外的伤害,孩子们处于这难言的境遇中都是哀伤到不能自已的,幸而还有那些亲情、爱情的丝丝温情。
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多灾多难的双水村,《许三观卖血记》里的一家人,《牛棚杂忆》中年老又被祸的季羡林,想起在我成长的塔沟十三队,小小聚落,一二十户人家便有一二十种不同的伤痛,同样有着《绿地黄花》里所有的那些疯狂的人、痴呆的人、病痛的人。
可以选择无视那随在左右的阴影吗?
至少我还没有强大到那样的地步,它们又岂是说一说“坚强起来”“想办法化解”就可以消解得掉的?
从前,有一片绿草地,一朵一朵的花悄悄开出来,看不见的时候是它们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也许是我们自己无意的选择,初见惊心,痛苦不已。
只是,别忘记了呀,阳光能照耀到青草地,也能拂过斑驳如繁星的黄花,还有清风、雨露,还有蝶和蜂,还有笑着的孩童,还有闻香的路人。
它确是哀愁又孤独的,不被人喜,易被忽视,花瓣是一片一片的伤痕,枝叶是墨绿的暗影,可谁也不能将它从大地上尽数除去。
虽然它是苦难的代表,偶尔的,回望轻轻摇曳在草丛中的它,想到它跟自己一样顽强又平凡,或许也不那么憎恶它了。
无际的绿地上,无尽的黄花,它暗示不了全部的际遇,盯着它太久,会错过些更美好的事物,而阳光终会眷顾它,不是么?
这是一部越南电影,至少在大陆的搜索引擎上还没有标签备注,2015年出品,导演叫武国越,不是陈英雄。
对于这部电影,有人这样评论它:按照中国这尿性,在电影方面,继韩日印之后,越南也要超中国了。
这个倒没那么绝对,但说实在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你确实会忍不住把它和这两年在国内被消费过度的青春电影来个比较,然后不自觉的得出以上结论。
八十年代末的越南,三家人,两兄弟,一个暗恋对象,茂盛的甘蔗林,平整宽阔的田野,盘根错节的老树,蜿蜒曲折的溪流……和《青木瓜之味》一样的,导演运用了大面积丰富明艳的色彩来构筑他的影片,然后记忆里的童年、苦涩挣扎的成长、青春里隐隐的悸动、父母兄弟邻里间的真挚感情甚至浓厚的越南传统文化,都在这深绿、浅绿、嫩绿、明黄的色彩里扩大、变深。
一幅属于八十年代末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越南乡村怀旧图画就这样被细细临摹出来。
无比纯真,无比美好。
【兄弟】阿韶和小祥是两兄弟,阿韶内向安静用功,小祥外向开朗聪明。
即使是作为哥哥,阿韶也无法平衡弟弟总比自己聪明并善与人交流这个事实,游戏、运气、勇气、性格……所有的一切小祥都胜于阿韶。
于是生活里的各种小嫌弃、小报复心理频频在阿韶身上上演,玩游戏耍赖让小祥受伤还要义正言辞说这是战场里的规矩;眼睁睁看着小祥的宠物(蛤蟆)被邻居伯伯拿走炖汤无动于衷;最后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打得小祥卧病在床好长时间。
这样的哥哥真是讨厌啊。
但是,所有有过兄弟姐妹并且贫穷着长大的人对于这一点多多少少是能感同身受的。
因为贫穷,所以资源永远分配不均,在只能保持最基本生存的生活里,多了弟弟之后,父母的关注、日常的吃穿住行全都被瓜分了一半;况且小祥作为弟弟却处处优异于自己,所以自身的存在价值也被夺了过去。
我虽然懂事不代表我不介意。
因此阿韶会不时的发泄内心的怒气,直到最后的情绪大爆发。
不过即使有这一层不满,他们兄弟仍旧是相亲相爱。
小祥每次被阿韶伤害后第一时间都是为阿韶开脱;阿韶不敢走夜路要小祥陪伴,但小祥要给同村的哥哥送情书,不得不分开走,阿韶说你要是不陪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祥说你不跟我玩,过几天自然会跟我和好。
阿韶问小祥的秘密,小祥说不能说,阿韶说我是你哥哥,有什么不能说的;阿韶有秘密,对小祥说你是我弟弟,可以和你说;阿韶被学校小霸王欺负,小祥便“设计”圈套收拾小霸王;为了给小祥找吃的,总被欺负的阿韶终于不顾一切地和小霸王打起来……这些片段如同整部影片的色调,温暖,清新,可爱。
最后阿韶终于冲破心里的障碍,放下所有心结,处处维护小祥,看着真是令人感动。
【相思病】虽然还在处于戴红领巾(看到一半才突然意识到越南的共产主义身份,那一条条鲜红的红领巾看着真是让人倍感亲切呢)的年纪,但阿韶已经对小敏情窦初开。
从不经意的问起小祥传送情书的内容,到后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再到课间休息时间聚集在小敏身上的目光。
阿韶走在路上看到约会的檀叔和荣姐姐,自己的小爱情也随之萌芽。
然而给小敏的情诗被小敏交给老师,老师拧着阿韶的耳朵恨铁不成钢:相思……爱……不好好学习,看你还相思。
回家的路上小敏道歉,阿韶问你理不理解里面的内容,小敏无辜地说我哪能理解呢。
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
都还在跳橡皮筋、玩玻璃球的年纪,哪里懂得这些情情爱爱。
少年先一步迈进青春的旋窝,因为少女没有同步而暗自伤神。
可是男女生的青春原本就很难同步,不是快一点就是慢一点,因此才那么多遗憾,才那么让人在往后的时光耿耿于怀。
后来小敏问阿韶为什么最近对她那么好,阿韶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就是很想和你一起玩。
小敏说我很早就喜欢和你一起玩了。
小敏伤心难过的时候,阿韶去安慰她;在小敏的妈妈进城去找小敏的爸爸的时候,阿韶去陪小敏过夜给她送饭;因为小祥可以肆无忌惮地和小敏一起玩而吃小祥的醋;犯了错怕被小敏讨厌……青涩的感情萌芽在一个小村庄里,在他们本应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在满眼的绿地黄花里,阿韶品尝着连绵不断的酸甜苦辣。
他悄然成长着而不自知,所以闹别扭、闹情绪、像个刺猬一样怕冷却又竖起尖锐的刺。
小敏整天和小祥玩在一起,阿韶除了嫉妒便是越发的孤独,直到小敏搬走后,阿韶翻开小敏留下的最美情诗集,夹着花朵的那一页正是“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这一首。
于是所有小敏的小心翼翼与默默不语都有了解释。
谁说小孩子不懂爱,他们分明是最懂爱的人啊。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被导演刻画得很细致,和《小情人》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但又比《小情人》更明朗,色调更柔和。
【亲情】阿韶一家,小敏一家,八伯一家都是那个年代贫穷而平凡的家庭。
雨季的洪水过后,只能煮稀饭维持温饱,阿韶的爸妈看着锅里寥寥无几的米粒,看着阿韶、小祥与小敏饥肠辘辘的样子,便把自己的一份留给孩子们;小祥要看病,爸爸虽然生气,但还是把家里的牛、所有值钱的东西拿去换钱给小祥治疗;小祥在河里捞到一块铜,大家以为是金子,排着队在路口等着拿给妈妈看,幻想着有钱之后的生活……贫穷但温馨,平凡但温情;小敏的爸爸以为自己得了麻风病而将自己关在家门口的仓库里,一场大火过后消失无踪,小敏的妈妈砸锅卖铁也要去城里将他找回来;八伯的女儿小伊因为妈妈的意外身亡而神志不清,八伯就将家搬到树林深处,处处配合着小伊活在公主国王的童话故事里。
八十年代的越南吃不饱穿不暖,大家都活在贫穷里,但他们活得很用心,隆重地对待节日,街坊邻居永远相互帮衬,所以整部影片能给人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花源记感。
物质上的困顿没有扭曲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这可能是导演武国越从美国回越南发展的深层原因——童年奠定的记忆在我们成人之后会处处左右我们的选择,会是我们整个人生发展的出发点。
电影用一个男生的成长串联起整个八十年代的越南乡村生活,既打了情怀牌也复刻了秀丽的越南美景;既展示着越南特色也表现了普世的青春、亲情与青涩;明明是一个在贫穷岁月里成长的悲愁回忆,但被导演用明艳的色彩以及无处不在的小幽默包装成一部笑中有泪的故事。
确实不可多得。
绿地黄花里到处都是大面积明亮却不刺眼的温柔色块,各种深浅不一的绿,各种若有若无的黄,提示着这片闷热地带晴雨后,情欲之外的清新。
故事关于一对小哥俩。
哥哥阿韶安静用功,弟弟小祥顽皮聪明。
很多时候,聪明不是你用功就追得上的,所以你能看到各种轮番上演的小嫌弃、小报复,玩游戏耍赖,眼睁睁看弟弟的宠物被邻居做成盘中餐,甚至爆发到令人发指地一棍子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
阿韶好像是恨小祥的,要不然怎么能下得去这个狠手呢?
但其实我蛮理解他的。
我小时候就装过哭,害我弟被舅舅、舅妈一顿卷。
“卷”这个字在我们那方言里,比“打”恐怖一万倍,你就想象成把活人填到车轱辘下面压吧,大概就那个恐怖程度。
嗯,从小我比他成绩好,但是打不过他,那次我就装被他打过分了,其实根本不疼。
起因是为什么扭打成一块早想不起了,小哥俩反正就那点事,不打不正常。
但我还记得为什么装——人就是贪呗,不光是贪财贪色,还贪爱。
准确的说是失落,失落于有人会跟你平分什么。
最可怕的,是跟你平分这一切的人,恰好是你爱的人。
心智不成熟时,会误以为这种失落就叫恨。
但你渐渐就是能明白,这“恨”有多可笑。
武国越把阿韶和小祥间感情线索的起伏,置入到看不过来的绿色中。
茂盛青脆的甘蔗林、青郁浓密的棕榈树,绿色蔓延到天际,跟远方的山抱成一团。
我不觉得他只是在单纯地展示越南静谧的乡村景色,在我看来,绿色象征着鲜活生命力。
阿韶不敢走夜路要小祥陪伴,但小祥要给同村的哥哥送情书,不得不分开走,阿韶说:你要是不陪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祥:你不跟我玩,过几天自然会跟我和好。
有点不可思议,转念一想又畅通无比。
阿韶那一下,把小祥打得卧病在床,急得扭头就跑去叫医生,还没等跨出房门,却被小祥叫住:哥,你别跟爸妈说是你打的,就说我爬树摔的。
没有比这更直白的少年兄弟情了。
绿色蕴涵着的生命力,不就是所谓的“成长”么。
噢对,成长的经历,大约同期于明白的过程。
在鲜活的绿色之外,其实你还能看到一股说不清楚的蓝色。
通常我看到蓝色,就会感到孤独。
电影是改编自越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阮日映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 1980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贫穷的越南乡村在导演的镜头下一切都唯美到令人窒息,情窦初开的少年爱慕,磕磕碰碰的兄弟情谊,没有任何虚假和做作,外加一点童话和寓言元素,让单纯美好而伤感的情绪弥漫全片,电影看完后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全片的音乐都很美,最后一段的支线情节好曲折,虐心又暖心,结尾的动画更是神来之笔,完全可以单独做一部高分动画短片。
4.515年的片。
大体是小清新和文艺方向,讲述80年代越南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里兄弟两成长的故事。
没有无来由的恶,源于头是嫉妒。
哥哥到了略知情事情窦初开,但青涩懵懂,不知如何表达心意的年纪,活泼机智的弟弟看起来好像更博父母和心仪女孩的喜欢,由于嫉妒和误解才引发之后情感上的单向伤害。
弟弟真的是我见过最懂事的小孩了,真的是最没有之一,在他身上看到了活泼与善解人意最完美的融合,我完全不相信现实中真的有这么可爱的小孩子。
影片中他哭过两次,一次是得知蛤蟆被剥皮煮粥了,因为友情。
第二次是在病榻上默默得流泪,或许是为了被身体阻碍的行动自由,或许也带有对哥哥的责备。
第三次,目送小伊公主离去的身影,弟弟的脸别提多伤心了,如果小伊没有回头的话真的下一秒会哭出来吧。
小伊公主的故事,是一个伤心的故事引出的另一个伤心的故事。
另,父母方面。
喝粥时他们有所迟疑地未开口,我猜想那粥应该是用蛤蟆熬的,村民爷爷在自家抓的蛤蟆,分点粥也是正常,但父母未说破;另外,从树上摔下来的伤痕和棍子打的伤痕怎么会看不出来呢,父母也没有说破。
景别的切换,影片的色调配乐,最后ed的动画处理我也很喜欢。
两个慢镜头,分别是兄弟俩的两次奔跑,即使是小孩子也会为了所爱之人勇敢向前。
对弟弟病床前小摆件的特写镜头,哥哥的面部表情镜头,都挺好的。
虽然这部片子,叙事手法平平稳稳,大致都猜得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摄影也是挺平淡的,看似没有什么亮点,亮点还是内容本身,真实且不作,能让人感动。
此外融合了神灵童话等元素,巧妙得增添悬疑之外,也不禁令人,对孩童专属的那个干净透彻的世界,心生向往。
几个小演员演的很好,哥哥的眼睛似含柔水,是诗里“河岸上吹风的忧郁少年”,弟弟笑起来灿烂得可以融化整个世界。
说起来泰国的《天才枪手》,中国的《嘉年华》,小孩子演的那版《红楼梦》,青年及儿童演员有灵气是难得的事情,也是让戏精的诞生节目组自惭形秽的事情吧?
哥哥没有说出是自己打残弟弟的真相,这个我是绝对要指出来的。导演为了缓和这个巨大的戏剧冲突,让弟弟做了自我牺牲,瞒住了真相。亲情是一回事,但是自己做人做事有原则又是另一回事。不怕说的人才是真,不要用孩子还小他还不懂他怕来当借口。
跟陈英雄比功力还差了一点,但胜在题材讨巧,绿地黄花,两小无猜,民间传说与乡间百态杂糅,整部电影的风格非常清新灵动。“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这部电影,也是导演回归越南后为父辈的家乡写的一首情诗吧。
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在东南亚的田园回味童年。就是一些特别的小孩的事情,勾起我们过去的童年记忆
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
看得一头雾水,明明是儿童题材,这台词这情节设计,甚至镜头和音乐,怎么全是一股浓浓的古早琼瑶剧的味道?哥哥嫉妒弟弟,弟弟无论哥哥怎么伤害都无怨无悔原谅哥哥,我的天,尴尬得头皮发麻。快结尾时讲述小伊母亲那一段拍得节奏还行,最后的动画有点意思,除此之外整体非常平庸。
3.5,故事立意很美,细节粗糙了点。
說這是我國的片子也毫無違和感呀,這民風國情的也太像了,他哥哥好陰鬱好可怕
孩童视角下的兄弟情谊与情愫涌动,美好的田园氛围以及水灾常驻带来的苦难都在无形中呈现出一个生动的越南。结构完整,线索清晰,风景优美,视听感受很棒。
一部由内而外散发着美好的电影是值得五星的。大广角镜头下大片大片的翠绿,散落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的点点黄花。太精致的越式小清新加有东南亚特色奇幻故事,虽有些许牵强但无伤大雅。片尾动画和原声都超棒。好想能有天在大银幕二刷并献上影评。童年呐,好想在戴红领巾的年纪能谈次恋爱。
故事很好,几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交代,俗套里有些新意,孩子气恰如其分。摄影是电视片风格,实在不怎么漂亮,对越南乡村美景有些辜负。
音乐一响就想起侯孝贤
#🍋观影#好温馨的文艺片,看上去杂乱无章,可成长本身就是无序的。很喜欢弟弟的坚强与勇敢,可惜我们都是哥哥。
一部很容易就能看进去的电影🥲🥲🥲
偏文艺小清新的乡土电影,当大陆电影不再直视苦难生活,揭露现实问题,沉迷各种IP改编时,越南却给出了这样一部悲惨却不乏真善美的佳作,没有刻意煽情,音乐相当动人,片尾还很惊艳,窃以为好过《岁月神偷》。ps原来导演是拍过《天命英雄》,其实这片也还好,观众挑剔了些。
世界上不光有三倍于我的生活,有千千万万种。当时间拨回到从前,青蛙与泥巴和雷雨还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时候,人的行为真的很简单。喜欢就喜欢,不好意思就不好意思,生气就是生气。日子难过,但总归会好。
有点奇幻色彩的成长故事。风景美如画。
越南的自然风光是可以的,有绿草的镜头都可以截图做桌面。除此之外都差强人意。拍摄手法不太喜欢,有些慢镜头给的莫名其妙,几处拍动物的镜头让人以为在看动物世界。叙事方式诡异,文艺中夹杂着惊悚,八伯出场吓出人一身冷汗。哥哥的性格也不讨喜,随手就把弟弟打瘫痪真是气到想拍桌子。但考虑到是越南出品,三星。
回忆总是那么美好,又是那年夏天的懵懵懂懂,故事很扯,音乐像清迈吹过来的风,
这几个娃儿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