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电影第四面墙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精巧高级,环环相扣,反转频出,虽然没有大明星,但演员演技在线,好评!
其实无论真假,我们的心里都可以有平行时空,遗憾的事,难忘的人,都放在那里。
而在当下我们在自己可感受的时空里,只需行好事,幸福快乐,快意余生,这或许就是“破墙”相见的意义,
人生处处是第四面墙,却也从来没有第四面墙。
东北,四平,大清鹿场。
大年夜,小屋里,灯光昏黄,两个人。
刘陆:你来干什么?
马海:我给你带了点儿吃的。
刘陆:你也不问我愿不愿意。
马海:问你你肯定不愿意。
我是从这里入戏的。
男女主小时候是同学,女生被小流氓围堵,别的同学都吓跑了,男主来救。
可能是男主夺过小流氓的刀,却意外在女主脸颊留下深深的疤痕,从此对女主心中有愧,天长日久,愧变为爱,苦苦追求多年,女主却始终不接受。
也可能是男主夺刀,杀死了小流氓,入狱,出狱,被当作异类,又杀人,从此亡命天涯;而女主嫁人生子又离婚,父母也感情失和,家庭破碎。
她身心俱疲,支离破碎地活在这世上。
而男主耿耿于怀于当年自己是为救人,别人不理解也就罢了,为什么女主也不理解他,疏远他,孤立他。
于是在多年后找到女主,想要找一个答案。
这段故事,犹如舞台剧,女主的台词太过美丽,太过深邃,刺透灵魂,震撼我,以至于我没有来得及记下具体的台词,只觉得被深深震撼。
当然更有可能,是男主在救女主的时候,就被小流氓杀死了,以上一切,都是女主意难平的想象。
她去了他们在中学地理课上讨论过的马达加斯加,寻找男主的痕迹,寻找内心的宁静。
一切都可能是真实发生,一切都可能是想象,是梦幻泡影。
此后漫长的人生,处处是你,却也处处,不是你。
影片意在告诉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一个微小的转弯,都可能造成此后漫长人生的巨大转折。
而无论我们选择了什么,或者说无论生命的长河怎样流淌,那都是我们的人生,真实的人生。
不必耿耿于怀,面对就好。
也许,因为你无论如何愧疚如何不安,如何不甘,对于过往,能改变的,少之又少。
能做的,只有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看电影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期,不同于商业片,文艺片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看了也确实是这种感觉。
电影开场的几分钟,镜头跟着女主一直在鹿场忙活,很久很久没有一句对白,不得不赞一下女主刘陆的演技,听说刘陆为了这部戏,在鹿场待了很久,也付出了很多。
导演还透露,这部电影原本女主的名字是刘鹿,现在电影中女主改成了演员原名刘陆,其实是巧合,或许也是演员刘陆与这部电影的不解之缘吧。
看完电影,我对马达加斯加充满了期待,电影最后拍的马达加斯加太阳映着面包树的镜头真的太美了,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看那儿的戈壁、雨林、面包树大道。
电影本身主要讲了女主和自己和解的故事,与过去的经历和解、与失败的婚姻和解、与碌碌无为的一生和解,教堂和马达加斯加的那一段,我的理解是女主想去实现自我救赎,最后也成功得到了救赎、找回了自我。
这部影片的意义很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电影中解释了什么是第四面墙,映后导演也解释了第四面墙,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
我的理解是,在人生这个舞台上,面前是台前的三面墙,而第四面墙是矗立在自己心里的,女主经历了不好的事情,她主观上想忘却,也确实如自己所想,她按着心里所想改写了自己经历的所有不好的事情,但是随着年岁增长,她慢慢醒悟想要找回自己,慢慢接受现实,慢慢面对过去自己的内疚,重新出发,在去马达加斯加的一路上实现自我救赎。
映后刘陆在VCR中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现在,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第四面墙》成功地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部文艺片,刘陆也成为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
在现在这种市场下文艺片不太讨喜,但是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细品的作品,希望它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在最开头的时候,观众可能很难避免地认为“刘陆”矫情,不就是一道无伤大雅的疤嘛,至于这么别扭?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已经是刘陆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一种可能了,那把刀没有伤到小混混,也没有伤到马海,只是伤到了她自己,而且还是不会危及生命的小伤。
她在马海死后一定在深夜里反复咀嚼这段创伤经历,并幻想着其他可能的结局,无论哪种,一定都比马海死了带给她的创伤更小一点。
就像她幻想的那个略坏一点的平行时空,自己结婚又离婚,早年学的舞蹈用在了旅游社的宣传上,在和马海对峙的谈话中哭着接受了这段命运;马海流窜地逃命,最后还杀死了刘陆和自己。
刘在这次幻想的被成为被杀死过程中应该也得到了一些“自己罪有应得”的安慰。
这些幻想都比真实的结局更加“美好”,她反复地想,以至于分不清真实和虚幻,活在给自己带来些许安慰的混乱之中。
也让看到最后的观众恍然。
这种互动,就是好的创作所必需的部分。
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可能就是你内心想象过的样子,也许好,也许不好。
因为年少时的一场意外和双亲的事故,悲痛欲绝而远离人群,脸上的伤疤让你失去信心,不愿意与人交流,但这不是评判一个人好与坏的标准。
伤疤也许可看作是平行世界另一个自己的情感外化,她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与自己断绝来往,离婚后自己的孩子大年三十见都不到面,她很痛苦,也很孤独。
现实世界里丢失的鹿,是被排斥的那一个,离群,仿徨,但不见得痛苦。
平行世界里的刘陆马海双双归西,脸上的伤疤不见了,马海也从来都不是纺织厂的老板,也许这一切都是刘陆内心世界的臆想,因为十几岁的遭遇和父母离世的关系,让她崩溃又无助,马海早在20年前就消失了,也许是死了。
当平行世界消失之后,两个世界交织在一起,像是现实与梦境的重叠,真实又魔幻。
从马达加斯加首都出发,自驾徒步一共860公里,你可以看到戈壁、雨林和猴面包树,最后到达海边。
无论是去哪儿,无论是做什么,都是一个破墙的过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痛苦的地方,学着破除这堵墙,让自己看到墙后的美好,也许就是新生。
电影是影像和语言的艺术,电影里的光影和色调很美,演员们的表演也很棒,而且也值得多看两遍。
7分,缺点很多但可以看看。
有人上来把《第四面墙》和《穆赫兰道》比,这是相当不公平的。
《第四面墙》优先考虑了如何用小成本讲清楚一个平行时空故事,而文艺片属性代表了它平缓的基调,编剧尝试加入了悬疑戏份努力让电影更张弛有度,很显然效果不好。
影片仅有两个主要角色,故事无非是两人同时遭遇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同选择所导致的后果。
按我的理解,时间线收束后男主选择了自我牺牲,女主则沿着他们曾经梦想的路线,前往马达加斯加,这部分的蒙太奇带来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画面观感,有点意识流的感觉,好评。
电影并未引入高概念的科幻设定或是晦涩的象征(丢失梅花鹿代表的意思很明显了),落脚点还是强调“精神内在”,即人面对选择及其后果时的表现,但时间线不同结果的最终呈现效果不太好:一是因为结果都以对话形式介绍,让电影带上了话剧味;二是似乎有点夸张了,比如男主成为逃犯那条线;前者是因为成本限制,后者则为了制造悬疑冲突。
第四面墙是指除演员左右、背后的墙外,面对观众的那道透明的墙,打破第四面墙便是让演员与舞台前、荧幕前的观众互动。
因为演员与观众互动后反应的不可控,所以第四面墙代表着无限可能:比如他们是否还有更多结局,比如这些故事线是真的存在还是想象.....按成本来说完成度不错,简洁而不花哨,悬疑不足而且节奏较慢,最不满的便是东北老区没有和故事产生互动,浪费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第四面墙:在戏剧层面上指的是三面封闭的舞台演员不能与观众有任何互动,所以与观众存在“第四面墙”,电影实则想表达直视内心创伤或不美好的回忆,从而达到自我救赎或与世界和解。
当看到马海讲起自己得了一种怪病,心想,这不就是不需要AR、VR道具的元宇宙嘛,只要男主冥想就能进入空间,再靠现实身边朋友的谈话抽离回来。
刘陆是饲养员,不慎丢失了梅花鹿,在一系列解开二十年前的伤疤的操作中,慢慢与自己、与世界、与父亲和解,这时,丢失的梅花鹿也出现了,这个隐喻很细节。
演员层面:俩演员在剧中是四平人,但北京口音还是有点重。
平行世界层面:A世界,刘陆马海搭伙过年吃饭B世界:刘陆跳舞、舞台对话C世界:刘陆旅行,净化心灵。
但是不是还有D世界:梦醒之后,鹿是他师傅丢的,那这个逻辑的话,之前A是刘陆的梦,B是梦中梦,这设定,不乏有申请开头动画元素的考虑。
印象深刻的是在工人俱乐部,台下的刘陆看着台上的刘陆和马海,台上马海开枪,台下刘陆也中弹流血,这一幕,元宇宙技术还达不到,电影能做到[偷笑]但从台上台下都是刘陆,心理求和前的救赎来理解,也很有道理。
这一刻的台上台下互动,狠狠的打破了第四面墙。
提问:1.影片开头,刘陆在饲养梅花鹿,以及在食堂吃饭,为什么她不穿工服?
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也不是毫无意义。
2.小时候的刘陆和马海,被删减了吗?
印象中电影没有出现,但结尾字幕有小时候扮演者角色姓名。
电影的前面非常写实,“实”到有点无聊,毫无美感,我甚至看到困了,直到平行空间里的女主站在舞台,念了一段话剧《第四面墙》的台词,语句极其优美,还是写实但却有了戏剧的张力……从这里我开始进入剧情。
看到最后结尾得有点猝不及防,我懵了。
但仔细捋了一下(并非十分认真),也看了一下影评,直到第二天我在地铁上突然闪过女主和小孩的一个画面才想通了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以为真实的却是虚幻的平行世界。
真正的现实是一个初中女生受到流氓围堵,男同学见义勇为救了她却被捅死了,她长大后背负着这段记忆,经历了结婚到离婚,再躲到了去鹿场断绝社交。
当两个虚幻的平行世界相互影响互相打碎、现实世界042号鹿走失,她意识到了自己要去面对这段记忆,于是去了男同学曾经向往的马达加斯加,最终和这段往事和解,完成了自我救赎。
在第一个平行世界里,男同学在与流氓打斗时划伤了女主的脸,缝了十几针并在脸上留下了疤痕,女主躲在鹿场“与世隔绝”,男主当上了厂长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因愧疚一直在等女主。
在第二个平行世界,男主为救女主而误杀流氓被判刑,出狱后被歧视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最后她找到已经结婚又离婚的女主,质问她怎么可以忘了他,最后他将女主枪杀了并自杀。
第一个平行世界里,女主惩罚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也是她最希望的结局,她在臆想中给了男主很好的身份和生活。
而第二个世界更接近现实一点,女主也许对自己结婚有了家庭充满罪恶感,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最后把惩罚的权利交给了男主,杀了自己。
第一个平行世界的女主看着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被杀自己也流下了血,并在现实中(第三个平行世界)醒来,犹如一场梦……电影里女主一句台词:“日子过久了就会有意外”,而每一个平行世界就是一种意外,有着不同的结局。
故事看明白了,但电影中的“第四面墙”的概念还是不理解——舞台有三面,第四面墙就是舞台和观众之间的这一面。
近日看了电影《第四面墙》,非常感慨,虽然整体呈现稍有遗憾,但是故事非常不错,要表达的思想直击人的灵魂。
女主刘陆是一名梅花鹿饲养员,终日与鹿为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的老同学马海等了她很多年,可是刘陆一直放不下过去,放不下脸上那道疤。
说起这道疤的由来,正是本部影片平行世界的交叉点。
刘陆小时候被小流氓围住,同学马海挺身而出,本意拿刀去捅小流氓,不想被刘陆拦下,纠缠之间不小心伤了刘陆并在她脸上留了一道疤。
刘陆一直想,如果自己没有这道疤,生活应该会比现在幸福很多吧。
不想马海却见到了那个在平行世界里没有疤的刘陆。
这个刘陆结婚然后离婚,大年夜还见不到自己的孩子;热爱舞蹈话剧却没有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沦落在旅游公司业务人员商场里跳舞拉客户,生活也没比带疤的刘陆好多少。
影片里提到了刘陆演的一部话剧《第四面墙》。
平行空间里的马海问刘陆,什么是第四面墙。
刘陆告诉马海,舞台有三面墙,第四面墙是一道无形的墙,隔在演员和观众之间。
观众看到的是舞台上的演员,演员看到的舞台下的观众,这两者也从未走进彼此的生活。
其实,这第四面墙也隔在带疤的刘陆和不带疤的刘陆之间。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总是后悔,总是懊恼,如果当时事情不是这样,或许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大不一样,会比现在好很多吧。
就像影片中的刘陆,听马海描述平行空间中的刘陆,脸上没疤也居然把生活过成那样您,刚开始还感到非常诧异。
人们常常说,如果我小的时候好好学习,或许就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如果我那时候勇敢一点,或许就抓住了爱情。
但事实是,即使你小时候好好学习,也未必找到一份工作;即使你那时候勇敢一点,也未必会得到爱情,抑或是即使得到爱情也未必过得幸福。
活在当下,活在这个空间,珍惜眼前人。
没有或许,只有现在,这样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2017年5月18日来到神奇的马岛拍摄过半了,心情很复杂。
我们基本每天都会从一个城市开车前往另一座城市,每天在路上边走边拍,每天拿下行李再打包行李,每天和不同的路人说你好和再见。
从首都安塔那那利佛-安齐拉贝-安布西特拉-哈努马法纳-安巴拉沃,今天我们将会到达伊萨鲁;来之前因为知道拍摄环境艰苦,要下泉水,要骑摩托,要背着徒步包上山、走雨林,下荒漠,所以买了一个月量的避孕药每天吃,怕大姨妈让我不能专注和投入。
但是吃药的这些日子,我的情绪起伏非常大,突然嗨了突然不想说话了又或者突然大哭起来。
这里真穷啊…光着脚丫的小孩子满街跑,见到我们就伸手,什么都要,连垃圾袋空水瓶都要,听导游说他们可以用来做他们的足球。
这一路上碰见的我们都尽力给予他们可以给的,然后看着他们笑的那么灿烂心里真是又苦又甜。
今早天还没亮、波陪着我登上了一座特别高的山,他们准备航拍,说实话走到今天我的腿酸痛一蹲一起小便都比较费劲,我没想到上去了最后也安全下来了,以后你们如果能看到这个镜头千万不要以为是直升机拉我上去的哟。
好了,继续向南。
整个概念挺好的,现实和精神世界互相交错产生悬疑点,两个世界单独看也自成一体,尤其是马海口中世界里的刘陆说过一句我的生活不就是电影吗,这句话就是导演对观众的提示,马海陈述的精神世界才是电影第一层世界里刘陆真实的人生。第四面墙,也是刘陆隔着透明的墙重新拾起和审视过往。
精神分裂,看着像我的菜。鹿在铁轨上。男主一直不喜欢。遥远的马达加斯加的意向,有点像王菲的加州。
说什么呢
我们活在一万个纬度里,所以找到自己好难
总体观感还是不错的,故事虽然平淡,但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让形式变得悬疑也有趣了起来。打破第四面墙就是救赎的开始。人生无常便是有常。
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两颗星给故事,三颗星给两个演员。
头整整十分钟没有说话,只是展现女主与世隔绝的生活,那一段还是相当漂亮的。一个事件三个结果,诱发了三个世界。马达加斯加意味着什么?这片子有种时候有点故弄玄虚,到底为什么两个世界会被连接,第三个又为啥没有。2021-12-10看
超现实的故事被包裹在丰富的视听里呈现,最终为心理困境提供了发泄的出口,特别好。
挺不错的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蝴蝶效应这部电影的话,可以打三星
心理片在国内类型市场真的不太行,被现实主义题材碾压。几年前类型规整的《记忆大师》结合着犯罪破案悬疑元素才能扩大受众,毕赣那种自恋自淫的自我神话很大程度是宣发会搞事。《第四面强》虽然舞台感强,但重在也没太往商业向走,剧本也算扎实且自洽。现在搞出个半洋不土的《超级的我》,票房那么差,更让我好奇国内观众到底对梦、浪漫、现实等等故事元素到底有什么偏差性理解?
喜欢这样的故事,悬念设置得很巧妙,由丢失的鹿来展开叙事,引导进入回忆的梦境:疤痕,父亲,女儿,马海和马达加斯加,这些内容拼凑起来,记忆愈发混乱,在现实里却更加清醒。
总还是有些想法,刘陆与马海的N种可能。只是执行上还是太舞台感一些,话剧一样,反而有点造作。作为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讲述方式却选择的不是类型式的,而是更艺术片式的,多少会有点累。
剧本三星,创意四星,演员的演技,三星,故事的感动四星。男主角其实很早就死了,女主角不接受,所有的东西都是她幻想出来的,直到男主角告诉她平行时空的另一种可能,她才醒悟原来真相只有一个,就是男主当年为了保护她早已牺牲。
First1310#从喜爱角度可以给到四星半。依然是有缺陷的电影。开头沉闷到差点睡着,结尾又有那么一种旅行治愈片的错觉。但从男主出场后,两个人之间的化学反应让人迷醉,突然的话剧起范成全女主的高光,不同平行世界的男主同样让人迷醉,没办法忘记他看女主角的眼神。内核是平行世界背景下的自我救赎,但我想的总是在四平疾驰的夜里,他说,真想和你逃到谁也不认识我们的地方。“我们不如从头来过”,可到底只有她抵达了马达加斯加。
在梦境/平行宇宙里去修复记忆伤痛不是个新主题,但这部好在轻巧、声画有力,华语小成本能做到这样很惊喜。
经不起解析的电影不算好电影,但依赖解析才能看懂的电影也不能算好电影。
三星半
意外得还不错,不过节奏真的有点太慢了属于国产电影里为数不多的肯好好讲故事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