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者

De uskyldige,De uskyldige(挪威),The Innocents(美国)

主演:雷克·蕾诺拉·弗洛特姆,阿尔瓦·布林斯莫·拉姆斯塔德,Sam Ashraf,Mina Yasmin Bremseth Asheim,艾伦·多丽特·彼得森,莫滕·斯瓦特维特,Kadra Yusuf,Lisa Tønne,Irina Eidsv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丹麦,英国,法国,芬兰语言:挪威语年份:2021

《无辜者》剧照

无辜者 剧照 NO.1无辜者 剧照 NO.2无辜者 剧照 NO.3无辜者 剧照 NO.4无辜者 剧照 NO.5无辜者 剧照 NO.6无辜者 剧照 NO.13无辜者 剧照 NO.14无辜者 剧照 NO.15无辜者 剧照 NO.16无辜者 剧照 NO.17无辜者 剧照 NO.18无辜者 剧照 NO.19无辜者 剧照 NO.20

《无辜者》长篇影评

 1 ) 最惦记的年度惊悚片终于来了,少儿不宜,成人必看

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并不比成年人单纯。

《狩猎》《伊甸湖》《谁能杀死孩子》等影视作品,就让我们看到了孩童的阴谋与谎言,乃至人性中暴力阴暗的一面。

最近,有一部新出的电影同样聚焦这个主题,带我们进入儿童的隐秘世界。

有人评价:它就是今年最吓人的惊悚片,没有之一——无辜者

这是一部挪威电影,提名了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

导演埃斯基尔·沃格特,此前仅拍过一部长片电影《盲视》。

影片讲述了一位失明女子和她幻想出的另一个内在世界,在虚与实的切换和交错之间,呈现出了他精湛的故事编排能力。

凭借这部处女作,他一举拿下柏林影展最佳欧洲电影奖、圣丹斯电影节编剧奖,可谓一鸣惊人。

在这部新作中,埃斯基尔同样表现出了极强的想象力。

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一群孩子之间,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温馨提示:下文有剧透影片一开始,小女孩益达和家人搬家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生活。

益达有一个姐姐安娜,她患有先天性残疾和精神障碍,无法自由行动也不能清晰说话。

益达

安娜从外表看来,益达和大多数童真可爱的小女孩无异。

但在她的深处,却隐藏着一个恶魔。

她会面无表情地踩死脚下的蚯蚓,站在阳台上朝楼下吐口水。

或许是觉得残障的姐姐分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她还会把这份怒气报复在姐姐身上。

趁大人不注意时,她会使劲掐姐姐的皮肤,甚至把玻璃的碎片放进姐姐的鞋子里……

搬到新家之后,益达认识了一些新的小伙伴。

其中有一个名叫本杰明的男孩,他和益达一样,同样内心住了一个恶魔。

本杰明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和离异的母亲一同居住。

他性格孤僻,没什么朋友,偶尔还会被年纪更大的男孩欺负。

和益达见面后,他们逐渐成为了朋友,两人内心深处的恶意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联结。

在本杰明的带动下,他们以十分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一只小猫。

事后,益达感到过惶恐和后怕,但本杰明却毫不在意,甚至以此为乐。

除了喜欢虐杀动物之外,本杰明还有一个更让人毛骨悚然的特点:他拥有一项超能力,可以通过意念控制物体的移动,甚至控制人的行为。

他曾在益达面前表演过这项超能力,还在与益达的姐姐安娜发生争执时,使用超能力将安娜弄伤。

实际上,除了本杰明之外,安娜和另一个小女孩爱莎都拥有某种程度上的“超能力”。

安娜可以使用自己的意念控制物体的运动,让旋转中的盘子始终保持旋转。

而安娜、爱莎、本杰明三人之间存在某种心理感应,即便他们相隔很远,也能感知到对方的所见、所听和所想。

爱莎这是一个只存在于几名孩子之间的秘密,身边的大人们对于这一切毫无察觉。

而这种超能力一旦不被约束,被恶念支配,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灾难。

本杰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报复欺负过他的男孩,使用超能力控制一名陌生人,将这个男孩杀死。

和母亲发生矛盾后,他也使用超能力将其残忍伤害。

恶意一旦漫无边界地滋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爱莎为了阻止本杰明继续杀人,和他争吵起来,结果却被本杰明报复杀害。

为了结束这样的悲剧,曾经与本杰明为伍的益达站了出来,想要制止他再次犯错。

而拥有超能力的姐姐安娜也和益达联手,至于他们能否成功,就留待大家去电影中寻找答案了。

《无辜者》的制作团队说:“这是一部成人电影,讲述了进入儿童秘密世界的令人震惊的旅程。

”此前,像这类聚焦“恶童”内心世界的经典影视作品,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

去年的爆款国产剧《隐秘的角落》,让我们看到一个儿童超越成年人的缜密心思,阴谋与算计。

提名奥斯卡的《狩猎》,展示了小孩子用谎言彻底毁掉一个人的全过程。

还有更加赤裸的《伊甸湖》《谁能杀死孩子》,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恶童的血腥暴力和残忍杀戮。

《伊甸湖》不过,要说到儿童犯罪题材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到一部作品——威廉·马奇的小说《坏种》。

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金曾评价道:“如果你想知道八岁的小孩能有多坏多冷血,那就读一读威廉·马奇的这部小说吧。

”可以说,这部诞生于1954年的小说开创了儿童犯罪题材的先河。

后来的《孤儿怨》《第39号案件》《尤伦卡》等电影,均改编自这本小说。

《坏种》同名电影于1956年上映,并荣获了当年奥斯卡的三项提名。

2018年,这部电影被翻拍,由麦肯娜·格瑞丝饰演天使面孔、恶魔心灵的小女孩艾玛,成为了无数人的阴影。

这些电影的出现,不禁让人联想到生物学上的犯罪基因理论。

它指的是有一部分人从出生起,身上就带着犯罪的基因,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但在这部《无辜者》中,导演却不仅仅是想表达“性本恶”的论调。

恰恰相反,他通过片中超自然的设定,以儿童片的外壳,表达了对成人世界的控诉。

电影中,拥有超能力的爱莎和本杰明都生长于单亲家庭。

爱莎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玩洋娃娃,而本杰明则建立了自娱自乐的秘密基地。

可以看出,他们都在家庭关爱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甚至还受到过暴力对待。

身上有伤痕此外,片中的儿童和成人之间,也存在着一重天然的屏障。

儿童之间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进行交流,所以即便是无法说话的安娜也能和爱莎产生心理感应。

但是父母和儿童之间却沟通困难,他们不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只会用成人世界的法则来粗暴地解读儿童的表达与情感。

片名叫《无辜者》,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电影中一起又一起的悲剧面前,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赋予几名儿童的超能力。

电影用这个看似超自然的噱头,隐晦地探讨了儿童世界里善与恶的界线与转换。

安娜、爱莎、本杰明都拥有特殊的超能力,他们是儿童中少见的特例,也代表了两类人性的极端:安娜、爱莎代表的“性本善”,而本杰明则代表了“性本恶”。

但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像益达一样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在儿童时期善恶观也并不稳定。

这样的人可能会从小就淘气、恶作剧,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但随着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他们也会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对善恶有正确的判断。

于是在电影末尾,益达选择与曾经的好友本杰明决裂,和姐姐安娜一起对抗恶魔。

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善恶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善与恶的转换往往就在一瞬间,这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

总的来说,《无辜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和惊悚片。

它没有怪力乱神的阴森场面和突然冒出的跳跃式惊吓,更多地是呈现一种让人沉浸其中的心理惊悚。

配合片中阴冷的摄影和沉闷的配乐,在惊悚氛围的塑造上张力十足,让人全程都头皮发麻。

如果你也喜欢这类心理惊悚电影,这部年度惊悚片一定不要错过。

 2 ) 年度最佳惊悚片

《无辜者》《无辜者》是由埃斯基尔·沃格特执导,这个导演我也不过多介绍了,因为我自己也不是特别了解他,网上所能查到的资料也是有限的,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自己去查一查,另外主演们也根本差不到太多的资料,那我们就跳过这个环节直接聊聊这部2021最好的一部惊悚片吧,《无辜者》。

(儿童世界)《无辜者》当我看完之后我已经确定这是我2021年看过最好的一部惊悚片,《无辜者》导演聚焦到了儿童身上,但是这绝对不是一部儿童电影,整部电影充斥着成人的世界观,电影主要讲述四位孩子拥有超能力后发生的恐怖故事。

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儿童拥有超能力和成人拥有超能力谁更加的恐怖,当然肯定是儿童,因为儿童没有自主的思维能力没有人性和道德的约束更别说有什么太多的感情色彩,大多数只剩下主观视角。

《无辜者》的台词并不多,因为大多数的视角都是给到了孩子身上上,但是用空间氛围与画面构图去推动故事,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想要学习摄影拍的小伙伴可以吧这部电影当做为教科书进行学习,整部电影很干净,但是导演用这种干净的画面拍出了让我寒毛直竖的恐怖片真的是挺厉害的,我记得上一部让我有这种感觉的电影还是《仲夏夜惊魂》,可以说这部电影延续了《仲夏夜惊魂》的所有优点,电影没有过多的对白大多都导演利用空间元素完成恐怖片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小黑女孩被妈妈杀掉的那一场戏真的拍的非常的惊悚,构图和配乐配合的非常的好,整体的惊吓也摆脱了一惊一乍更多展现的是画面的高级质感。

《无辜者》拍摄手法比较文艺,可能也有很多观众会被劝退,但是你只要坚持到一半我相信你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无辜者》也可以算给现在已经崩盘的恐怖片市场打了一针很好的强心针,我觉得这位导演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被好莱坞挖去吧。

电影中的小孩不再童真,更多的是展现童年的所有坏事,并且这些坏事会让你有一种反胃的感觉,整体故事基调也是相当的压抑,导演用一种非常写实的方式进入儿童世界,虽然电影是超能力的小孩,但导演可能还是映射出现实世界里,大人们对于边缘儿童的忽视与教育的缺失。

四位小孩在家庭与生活中都拥有一定的缺口,黑人小孩作为全片中的反派也是拥有一定的说服力,虽然他代表着恶,但是这种恶是有因果,从小缺少家庭关爱的他让他的内心已经扭曲,没有善恶认识剩下的只有自我,以前他怕自己的妈妈和欺负他的男孩,但当他拥有超能力后剩下的也只是报仇,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与动物,虐猫杀人也成为常态,他害怕比他更强的人,比如后面出场的智力缺陷的小女孩。

种下这一切恶果的就是他的教育,他的妈妈以一直非常暴力的方式摧毁了他的童年也摧毁了他的一生,甚至得到了弑母的恶果。

黑人小女孩与智力缺陷的小女孩,他们代表着全片的善良,可能这种善也是能成为她们心灵相通互相感知的原因,她们在自己的家中都得到了应有的关爱,黑人小女孩虽然一直拥有一位爱着她的母亲,但是她缺少了父亲的关爱这样也让她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并且也能理解爱与不爱的感受,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她一直帮助着智力缺陷的小女孩的原因。

智力缺乏的小女孩,因为天生的残缺所以她的父母对她更加的爱护,但是这种爱护其实也并不了解她,也不知道她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因为她天生收到父母的保护也让她的潜意识更加的强大,也让她学会了如何去保护她能保护的人,这也成为她走向善的最终答案。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女主,小女孩她更像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她嫉妒比她更加受到关爱的姐姐,所以在鞋子里放玻璃,用自己的手用力的掐自己的姐姐,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发生与理解,让她了解了真正爱的意义,所以最后她也得到了觉醒,她也知道应该去保护谁。

《无辜者》虽然没有过多的对白,但是他的故事思路是非常的扎实。

可以说无论你是商业片爱好者还是文艺片爱好者在这部电影中你都能得到你所想得到的东西,我反正是被他的画面构图给惊艳到了,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喜欢恐怖片、惊悚片的观众一定不要错过这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3 ) 探讨超能力背后的道德与人性

《无辜者》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影片,它通过探讨超能力背后的道德与人性,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善恶之间的界限。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挪威社区,四个孩子因为拥有超能力而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他们原本是天真无邪的孩童,然而超能力的存在让他们陷入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是一种优势,而是一种负担。

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能力,同时面对来自内心的道德考验。

影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表演,成功地展现了孩子们在面对超能力时的内心挣扎和道德抉择。

他们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威胁,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恶魔和诱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超能力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力量,而是一种需要谨慎使用的工具。

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而不是伤害他人。

影片还通过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

在面对困境时,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恶魔和外部的威胁。

这种友谊和互助的精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在困境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和支持。

《无辜者》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

它通过探讨超能力背后的道德与人性,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善恶之间的界限。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在困境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和支持。

同时,《无辜者》也提醒我们,超能力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力量,而是一种需要谨慎使用的工具。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而不是伤害他人。

 4 ) 无辜者~小孩子与善恶的那些事

北欧气质很足的恐怖片。

明明讲着相当残忍的事情,却以一种冷静而缓慢的叙事娓娓道来。

本杰明的黑化印证了很多带恶人都有个不幸的童年。

本杰明身在单亲家庭,母亲又不怎么关心他,在外还受到霸凌。

这样的经历给本杰明留下了内心扭曲的种子,因此当他具有超能力(物体移动和心灵魔法,像绯红女巫)时,他便很自然地把这些能力用在他不喜欢的人身上。

从虐猫开始,越来越狠:操控开水烫亲妈,把别人家小孩弄骨折,操控爱莎的母亲杀死爱莎。

很多时候阻止恶念转化为行动是因为善恶观的存在,但这层防护网对一个小孩来说并不存在。

本杰明还是个爱玩的孩子,追随了自己心里直观的感受并用自己引以为傲的能力表现出来。

你讲给他什么性本善啊性本恶的人家也不懂,他只是扑闪着自己的大眼睛,好奇地抚摸小猫,下一秒踩碎了它的头盖骨。

当然如果没有遭到阻止,我们完全可以猜测本杰明的未来就是范大娘说的“混世人魔”:江湖顿时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爱莎是四个孩子中善良的代表。

她家里的经历正好与本杰明对比,爱莎虽然也是单亲家庭也因为白癜风遭人排挤,但她的母亲会轻声细语地安慰她呵护她。

再加上心灵感应的能力,理解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共情,这是爱莎善和体贴的来由。

伊达是四个小孩中比较成熟的一个,意味着她心思比较重,会用计谋。

伊达本身也是善恶并存的,从一开始用恶作剧欺负没有痛觉的姐姐安娜并觉得好玩,因为父母关注智力低下的姐姐多一点而嫉妒,却因为虐猫事件中直观地看到了残忍和痛苦而慢慢觉醒了同理心,最后和本杰明决裂,和姐姐一起与本杰明决战。

总之能让我从本片中看到的,儿童的天性与引导叭,以及会联想到连环变态杀人狂是如何炼成的。

但是操控慈爱的老妈杀死善良的女儿这种设定效果很好,但下次请别拍了。

太反伦理了吧~很难接受。

 5 ) 阳光下的恐怖——《无辜者》

今天聊聊挪威 / 瑞典 / 丹麦 / 英国 / 法国 / 芬兰电影《无辜者》。

片名De uskyldige / The Innocents (2021)。

影片聚焦一群生活在郊区公寓的孩子,四个不相识的孩子偶遇到了一起,并成为朋友。

没多久,他们便发现了自己拥有神奇的能力。

孩子是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而他们的父母处于暧昧状态,整体出场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孩子们表演。

影片主角是孩子,但并不代表这是一部儿童剧,反倒是尽显黑暗和不安。

九岁的艾达(Ida)跟随母亲一同搬到新小区,艾达还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姐姐安娜(Anna)。

她们在小区里玩耍的时候,分别碰到了小男孩本(Ben)和艾莎(Aisha)。

本宣称自己有隔空取物和控制人体的能力,艾莎是一名白癜风患者,表示能够和安娜实现思维共享。

四个小孩就这样,在玩耍中不断发掘自己的超能力。

前卫、紧张、恐怖应该是这部电影的标签。

影片一开场就营造出一种不确定的忐忑气氛,并且成功地把这种气氛一直维持到影片最后。

《无辜者》整体都显得很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下隐藏着不安。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哲学家们争论已久的话题,大家对先天和后天影响的看法一直在发展。

本片则巧妙地用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相比强调政治正确和保守的美国电影,也只能在欧洲独立电影中才能看到这么生猛的讨论了。

超自然力量虽然恐怖,但抵不过人心,其中又以人畜无害形象示人的孩子为最。

这部影片并不会提前告知观众恐怖在哪里,观众也无法提前猜到恐怖之处,整体故事发展一直处于不断刷新的恐怖气氛中。

影片中结合了紧贴脸部的特写镜头和宽广明亮的广角镜头,产生了一种令人迷失的感觉。

这就形成一个很有趣的观影体验,你知道这是一部恐怖电影,却又能明显看出这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血浆恐怖电影,你不知道恐怖一刻会何时降临,但又知道肯定会有点儿吓人的地方。

大家会处于一种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的矛盾心态。

本片成功打造泥土森林和钢筋混凝土两个世界。

导演中性地描绘了两种环境,没有家长存在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坏事。

孩子们在泥土森林的世界里充满自由快乐,而到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就变得有些畏缩,用两种不同世界形成一种天然对立。

孩子们为了获得快乐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而为了获得安全同样也需要舍弃一些事物。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引导。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则像是吸水性更强的宣纸,只要有一点颜色染上去,就可以快速被浸满。

本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

他本身就对生命缺乏敬畏,更不尊重生命,原生家庭又有点儿问题,个人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他发现伤害别人或其他生命可以给自己带来快感,还可以弥补原生家庭的心灵缺憾,便一发不可收拾,当他渐渐掌握自己的超能力后,情况变得更加可怕。

这就像给一只猴子乱丢原子弹的能力一样,它对强大的能力缺乏理解和敬畏,只能用来满足低层次的爽快感。

对比本,艾达也是有着向恶发展的趋势。

她嫉妒姐姐因为自闭症而获得了别人更多照顾,于是想方设法地捉弄安娜。

艾达对善恶同样没有概念,下手没有轻重。

她会对虫子下死手,也会欺负不能说话的安娜。

如果没有出现本,那么艾达很可能在作恶的路上一去不返。

正是有了更加无底线的本,略有良知的艾达才发现恶作剧做多了做过了,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才想要改正错误。

影片最后用一场无声胜有声的场景给全片画上句号。

孩子们在面对生命威胁时,用自己的力量做出抉择。

最终一幕用出色的声效表现了一场无言的战斗,轻缓稀疏的音乐让故事显得很有张力,偶尔加入的乒乒乓乓声让暴力显得更加可怕。

这种简约不简单的处理方式让影片变得引人注目,导演告诉大家,阳光下的恐怖就是这个样子。

影片坚持展现演员本色,片中扮演小女主角艾达的. 雷克·蕾诺拉·弗洛特姆(Rakel Lenora Fløttum)和演艾达母亲的艾伦·多丽特·彼得森(Ellen Dorrit Petersen)在现实中就是一对母女。

扮演艾莎的小演员米娜·贾斯敏·布雷姆塞思·阿什海姆(Mina Yasmin Bremseth Asheim)在现实中也患有白癜风。

阳光下的恐怖,谁是真的无辜?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6 ) 北欧版《童梦》 关于超能力少年 关于大友克洋

陌生的小区、静默的树林 、疲倦的父母…还有导致父母疲倦不堪却抢去几乎全部关爱的姐姐,那个无法表达沟通,看似智障的姐姐。

小伊达的暑假才刚开始,感觉却是这么的阴冷。

唯一能逗小伊达笑出声的,是院子里那个皮肤黑黑的大眼睛小男孩,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魔法”……初见片名和豆瓣评分时并不抱有太大预期,倒是海报让人眼前一亮,想着在周末忙碌之后看个新片对付着放松下。

北欧片的冷郁氛围让我一开始以为这就是个缓缓淡淡描述角色心路成长的少儿片(确实是),但在小男孩使出能力将下落的石头移飞时,我的倦意也被一并吹飞,并随着剧情的推进,心被紧紧的揪住。

没想到在最后一个月,遇到了今年所看惊悚新片的最大惊喜。

在观影过程中,孩子们的不同能力慢慢展露和提升时,兴奋之余猜想这是不是一部类似于《怪奇物语》的超能儿童作品,可能相较更侧重于心理恐怖氛围的表达。

讲述着心智尚未成熟孩童,如果拥有了超越常人可怕的力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也许创作者在“超能力”这层表象和隐喻下,想表达的是成人的态度和所塑造的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儿童最终对外界所作出的反应……也让我想到前两年一部儿童超能力恐怖片《魔童》。

然而随着情节发展,种种角色和情节设置上的细节,越发频繁地让我联想到大友克洋漫画生涯中早期的一部漫画作品——《童梦》。

关于大友克洋相信不用作过多介绍,享誉国际的日本动画导演、漫画家,金敏导演的引路人…著名的超能少年毁天灭地的漫画以及动画《阿基拉》,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而这部《童梦》,是其在81-82年期间发表的中短篇漫画作品,并在83年获得了第4届日本SF大赏。

是在漫画《阿基拉》之前的作品。

两部作品雷同的地方:平常的居民小区内的孩子为主角

无法说话表达的残障角色

却有一个能理解ta的同伴

以小见大的超能力表现手法

反派的控制别人追杀的手段

似乎只有孩子能注意到主角之间的超能力对决

最后一幕的环境、桥段、细节

虽然影片和漫画在形式、桥段上面有不少借鉴和致敬,但同时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

首先反派设置,影片是家庭恶劣、受人欺负的小男孩,而漫画是无人照顾、心智如孩童的疯癫老头。

影片着重于表达是非观不成熟的孩童获得超凡能力后会产生的种种影响,漫画则将危险和邪恶集中于成年人身上。

而且影片在角色的描摹上更为饱满和细腻,比如主角小伊达有着明显的、具有说服力的转变和成长,而漫画可能因为篇幅问题、可能因为还是早期作品,在角色上更多是直白的呈现,使角色沦为叙述剧情的工具。

不过漫画在情节方面的惊悚值和场面感,拉到极致,更有一种如同观摩大片的感官冲击。

作为大友克洋的的死忠粉,倒并不反感这样的借鉴、改编和再创作,反而感到导演和编剧对大友克洋作品的同样热爱,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同路人”的兴奋……所以在评价时,毫不犹豫地给予四星推荐。

 7 ) 童年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主要因素

很久没看到这种气氛诡异型的恐怖电影了,还是孩子为主线的电影,四个主角演技都不错,看不到太多演的痕迹。

四个小孩子各具性格,善良的黑人小姑娘,阴暗的黑人小男孩,在知道自己有异能后,使用的目的也截然不同,黑人小姑娘帮助交流障碍的姐姐进行康复训练,黑人小男孩却是滥杀无辜和报仇。

女主白人妹妹是一个矛盾体,更像是普普通通的我们,在面对正确和错误时会出现纠结矛盾,将猫从高空抛下时,她是兴奋的,男孩杀猫的时候,她是不忍的,正邪仅在一念之间。

 8 ) 隐喻

隐喻 metaphor(仅代表个人观点)无辜者电影角色代表北欧难民涌入的社会背景下,政治正确可能让导演将大的社会投射到孩子身上——下一代,所以我认为这极有可能是一次加密后的故事表达。

伊斯兰、非洲面孔的演员一正一邪,北非和阿拉伯同属伊斯兰文化,所以男撒旦和白癜风女可以彼此感知对方内心想法。

男孩通过某种“超能力”将自己的母亲杀死,影射伊斯兰文明下的民众将自己的祖国“杀死”,由此才引发了一系列难民问题。

妹妹代表移民接受国的精英阶层,无法发声看似发育异常的姐姐代表没有话语权的民众。

精英阶层掌握话语权,还会时不时利用这一点去测验民众对痛苦的容忍度,外人看来“妹妹”很关心“姐姐”,实则不然甚至相反。

大人指国际社会,看似关心又其实不在乎。

最后本国精英阶层在“异教徒”的威胁下才终于和无声的民众和解,达成了共识,最终赶跑了外来入侵种族,当然结果我认为也是导演团队的个人“美好愿望”,一个纯净的原本的北欧净土。

未来世界多元化程度的继续加深需要移民和原住民来共同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9 ) 关于《无辜者》我想说

这是一部孩童视角的伦理惊悚片,几个主角都是孩子。

另外几个配角也全是这几个孩子的父母,且出场的频率不高,全片以孩童视角贯穿,包括摄影机也一直在以较低的机位去运行。

因为这个全片看下来给人一种在挑高特别低的地下室里待了2个小时的逼仄感。

影片结束后几个小时。

回想这种感觉的来龙去脉,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首先是故事背景,影片以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ida以及她的家庭为切入点展开,ida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搬到一个新的社区,父母的工作都很忙,平时都很多时间去陪伴ida,她还有一个姐姐anna 但是姐姐小时候因病失去了语言能力,智力也只有三岁左右,无法与ida产生更多互动,甚至因为姐姐的病让爸爸妈妈明显更关心安娜而给予到ida的关爱较少,所以ida平时一直都处于一个很孤独的环境当中。

另一个主角小aisha(女)和ben(男)两人都是单亲家庭,并且都是少数族裔,因此同样都处于无法完全融入当地社区,又无法在各自的家庭得到足够关爱的孤独状态。

这样的环境使得他们三人更容易找到彼此抱团取暖,但同时也造就了这几个人注定特别的敏感,容易走极端。

2.其次是人物关系,前面说过,几个孩子在各自的家庭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其中尤以ben的家庭最为糟糕,他没有父亲,且全片没有一处提示过他父亲有参与过他的成长,她的母亲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两人之间完全无法有效沟通,这导致了ben像一只野蛮生长的幼兽,敏感,封闭,渴望爱但又无法对他者产生共情。

也引出了后面的故事。

而小aisha是ben的另一个极端,她虽然也是单亲家庭,但明显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并不是完全缺席,(影片有暗示她父亲已经去世)因此在她的心田并没有完全荒芜,她的母亲虽然工作很忙(经常要上夜班)但两个人在一起时有给到aisha足够的关爱。

aisha的敏感和封闭更多的是来自周围环境对她因白癜风而病变的皮肤而投来的异样目光。

虽然不被周围人接受,但aisha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她可以自己跟一个玩具对话玩一整天,妈妈不在她也能自己吃饭,自己照顾好自己。

最后就是周围环境:他们居住的社区,很明显并不是特别富裕,且以白人为主,像几个主角,特别是属于少数族裔又是单亲家庭的两个孩子。

融入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讲太难了。

在几个孩子在外玩耍的镜头里,他们的周围甚至都没有几个同龄孩子,出现了同龄孩子的镜头也是用来展现被霸凌的情节。

几个不同的因素的共同塑造下,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压抑,逼仄的底色。

而在这样的底色之上,影片加上了这几个孩子拥有超能力这一设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智不健全,善恶观模糊又有超能力,可以随意伤害,甚至操纵别人。

这给整部影片加上了一层浓浓的惊悚色彩。

关于超能力的设定,我认为,除了给到影片更多的观赏性以及情节推进的戏剧性以外,导演还通过这一设定给到观众(我本人)以这样的思考:孩子们拥有的超能力是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给到他们的压力的反馈,是他们对排斥他们的社区,不关心他们的父母,欺负他们的坏孩子所能做到的反抗。

在一般展现这样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影片,超能力会被暴力,或者诉诸法律的激烈的辩论所取代,但无论表现的手法是什么,造成这样后果的都是同样的因素,这些因素每一条单拿出来都比超能力复杂,超能力这一点正是最简单,最符合孩童行事风格和逻辑的。

另外一点,就是超能力的生长,什么样的力量会是的孩子们的超能力变强,影片刚开始时几个孩子的能力都很弱,念力只能移动瓶盖,但是随着几个孩子聚在一起,他们的能力还是越来越强,甚至后来随着他们的关系变化,各自的超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总结下来,影响他们能力变化的,是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是恐惧,可以是爱,是恨。

思考到这,也就迎来了影片的结尾,同时也带来的影片的主题,不是超能力杀人,是仇恨杀人,不是超能力救人,是爱在救人

 10 ) 小记

发现不管惊悚片或伦理片这类重故事情节的电影,看些北欧国家拍的之后你才会有点意识到老美那些片总是跳不出那些俗套,总是重复和无脑(无意贬低,只是词汇量不够,反正就是还行但一般看完就忘吧),这应该也和老美的粗犷文化以及ZZ因素有一定关系吧。

北欧就不管你那么多了,创作者大概有大把的自由空间来表达和抒发自己心底的东西,而且没那么多限制,啥都敢拍。

说回这电影,我是没想到这竟是一部“灵异”片,《午夜凶铃》这类经典恐怖片里的灵异是故事的核心和纠结所在,而本片中的灵异是一个服务于表现人性的故事的桥梁,这个桥梁很巧妙的把人和故事搭在了一起。

但老实说,我不确定自己理解这个故事的核心,是表现少年成长中的心态,还是映射社会的现实,唤起人们关注某些东西,还是有什么更深的隐喻,也许都有,但它至少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少年的能量可以有多大,并非指特异功能,而是心的能量,不管出于尊重科学还是尊重人性,不要轻视小孩,也许我们对于小孩的教育,更准确的说是对于一个孩子应有的成长模式,快到了要推翻一切现有观念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无辜者》短评

儿童电影是真的看不下去,太压抑了

6分钟前
  • 恋丶你灬
  • 还行

爱猫人士必看的恐怖片。基本上讲艾达从恶向善的过程。小孩子教育很重要,可往往大人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小孩演的棒。

7分钟前
  • 缸中之脑
  • 较差

小魔仙斗法?

11分钟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较差

气质可嘉,但气功对决大可不必。

12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如果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就请做好避孕吧。近期里非常不错的超能力题材影片

15分钟前
  • 托腮
  • 推荐

主旨無聊了些,視聽卻玩得很過癮,最後一場隔著湖鬥法拍到像Sergio Leone;把張寶勝拍成作者電影可以照這路子搞了。

1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编而优则导第二作,距离盲视居然有七年了,距离编剧的重奏都十五年了……不服老不行啊。The Wicked Kid,感觉是跟搭档提尔合作的前作现代女巫西尔玛是一个框架内或延续的主题。

21分钟前
  • Kaito
  • 推荐

人类幼儿时期都是潜能无限 以及善恶就在一瞬间的吧 只是长大后限制/定型/褪去了 最后高潮戏足见北欧的克制与高级 有能力的小孩不止咱几个哦

26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又名《新变种人3:无辜童年》

30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还行

大法師、康斯坦丁突變後的兒童篇,全片水準欠佳。

33分钟前
  • 珠海小豬豬
  • 很差

是我太肤浅了,看不太懂。为什么他们四个有这能力有说吗?虐猫杀猫那段真的让人生理不适。

36分钟前
  • Chuck0924
  • 还行

有点惊喜,不过蛮压抑的

39分钟前
  • 浑浑噩噩
  • 推荐

冗长disturbing还一点也不恐怖,这拍的什么玩意儿???

40分钟前
  • 爱吃鱿鱼的猫
  • 很差

闪灵嘉丽捕梦网异能研究所。编剧没少看斯蒂芬金。以前倒很喜欢北欧这种克制隐忍的拍法。有点想念生人勿进。

42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the origin of evil,不愧是北欧人,儿童演员太灵了

45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小孩的世界里也没有容易二字。

49分钟前
  • YG
  • 推荐

故弄玄虚、又臭又长、非常无聊版超能失控

54分钟前
  • cult狂魔
  • 较差

小姑娘也太阴暗了

57分钟前
  • 吕布要过来啊
  • 较差

本片前段无疑是残酷的,甚至有些令人心理不适,结构上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孩子的善恶抉择。它直白且不加任何修饰地道出:孩童是没有道德感的,其行为是一种趋于本能的索取,善与恶的抉择是在后天的一步步学习而来的,是环境,也是教育。影片中成人大多在背景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因此既做到了故事层面不晦涩,同时对孩童心理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探究。

60分钟前
  • 疯狂神经
  • 推荐

是挺惊悚的,开始觉得小女孩有点可怕,但后来发现她本质还是善良的,这小女孩演技不得了。但是杀猫情节真的受不了。

1小时前
  • 又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