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审判
Une intime conviction,悬案判决(台),Intime conviction,Convinction
导演:Antoine Raimbault
主演:奥利维埃·古尔梅,玛琳娜·佛伊丝,洛朗·吕卡,让·本奎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雅克·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他的妻子。作为雅克·维吉尔案件的陪审员,诺拉坚信他没有杀害他的妻子。但是,这种直觉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偏执。她说服了国内最有名的律师为雅克辩护。为证明雅克的清白,他们携手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辩护斗争。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部电影受到雅克·维吉尔的真实案件的启发,讲述了他的妻子离奇失踪,而..详细 >
正义在心中
还不错,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
联想到江玥案,江歌案,章莹颖案,好像有点点了解了欧美法系的逻辑。也许法律本身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非个人利益。律师最后的发言还挺振聋发聩的,不仅对法官、陪审团、警察和检察官,对女主也是,所以司法的正义到底是什么?有一点不是很能理解女主一个无任何瓜葛的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替被告洗脱嫌疑,甚至不惜牺牲到这种地步?
还以为最后有反转,然而没有,太平了,女主偏执的动机一点儿都没有。
非常好的电影,对于法律人来说真的深有共鸣。律师提出的关于公正、关于审判的论述值得每一位司法者深思。也许真相难以获得,绝对的公正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一直追求公正。当权力在手,要更为谨慎,以免滥用而成暴政。唯一的缺点是电影节的字幕及其不走心。
故事好,讲得妙。
唯有证据,才是论罪之源……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一个单亲妈妈,近乎偏执的相信嫌犯是清白的,为了洗脱嫌犯的罪名,她参与到为被告收集有利证据的过程中。她的工作量非常大,她在这个过程中越陷越深,甚至不管儿子不要工作。最后法律的正义得到了伸张,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被告杀害了妻子,于是他被释放了。故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女主这个角色居然是虚构的,导演这波操作非常迷幻。
这个案子是有悬疑的,只能说没证据证明嫌疑人有罪而已。
没有翻译看得有点吃力,但总的来说很精彩,男女主演技精湛。控方翻案非常少见,可见警方是多么的“深信”就像男主最后在法庭的一段控诉,对无端的想象的控诉,对公众对媒体的控诉。不过电影没有对公众媒体对于陪审制度的过多刻画,对被告家庭对案件本身的过多交代,反而是大段女主因为执着案件牺牲工作家庭的描写。中文译名《最后的审判》完全偏题了,直译为《深信不疑》好很多。PS:一半的镜头都在抽烟,法国啊。
主旨好,疑罪从无,反思法律公正性。但女主却是本片虚拟角色,她能忽视儿子,自己的事业和安全,伟大之处显得无从入手。
当没有足够证据证实一件事情时,是不能去认定那个人有罪的。电影中的Nora,出于她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做着幕后收集证据的工作。她因为要找证据而没有时间做本职工作被炒鱿鱼;参与案件收集证据忽略儿子假期和学校;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厨房起火自己被车撞,她像疯了一样收集证据来证明受指控者无罪。而他的律师,在Nora疯魔般的找寻动机说是另外一个人杀的时候,律师的那句当你恶狠狠盯着你恨的人,你的嘴脸会和你恨的人一样难看。而Nora 也没有同样足够的证据证明人是另一个人杀的。多么醍醐灌顶的话。仇恨会让人失去理智,失去对于真实的判定。是否有罪是看证据,不是看情绪不是看舆论不是看那个人的身份,不是看任何其他的因素。律师最后在审判官做最后裁断前说的一段话,激动人心。非常推荐的一部电影。
法文听着不习惯,很多镜头无意义。好乱
先用悬疑将观众和女主一起丢进“追求真相”的迷雾中,再用男主最后那一大段理性结词拨开浓雾,显出司法正义之光。
西方法制理念科普片
比较大的缺憾就是里面好多关系搞不清
女主诺拉作为陪审员参与了一起案件,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妻子,但没有直接证据一审判无罪,十年后二审开始,诺拉偏执的认为维吉尔无罪找到著名律师为其辩护,自己还反复研究录音等相关材料证据,工作和生活都丢一边。整个剧情有点荒谬,没有直接证据全靠推测,无悬念也无起伏。
疑罪从无,是彰显司法公正的重要原则。故事剪辑手法不错,节奏也还行,就是女主为家教女孩的父亲之案费尽心力,以至于冷落孩子、丢掉工作,有点不够有说服力。
#22siff
3.5 劇本還算紮實,但女主的鍥而不捨一直找不到有說服力的動機,是對此片的一大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