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的某天,看央视军师频道某栏目,专家提到近期美片中的战机,大赞其任务设置和飞行技术。
当时以为是部老片子,随后就淡忘了。
随后看到《空战英豪》上映的海报便买票进场。
知道看到“双刀”敬佩布莱恩的飞行技术而手下留情的情节,才突然想起,这就是那期节目里提到的电影。
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卡西迪最后冲向敌人的一击。
但是基本上,还是充斥着美国大片一贯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
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那三到六周的生命周期...
在看之前,很多人已经推荐过了。
看得时候眼里一直含着一滴泪,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总算掉了下来。
在我看来,最感动的地方,不是Reed Cassidy含笑和德国飞艇同归于尽;不是Lafayette冒着危险去救那四个法国小人;不是英豪们在机身上画自己的标志,也不是最后两个人依依不舍的告别..而是影片最后旁白转述大家将来的生活:那些活下来的人过上或是平凡或是不平凡的生活。
最后的那张真是的老照片更加让人肃然起敬,那都是真是发生过的事情啊!!战争真是害人。
谢天谢地Bill导演的初衷表达的很清楚了,如果上面没有突发其想的想要发动战争,那么大家都会好好的活着,但是也就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没有那个年代人们的梦想,也就不能成就那么多英雄..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战争,而是不可逆转的事情,比如说:时间。
顺便提一句,里面空战的镜头实在是太像星战里的了!
人最感兴趣的生物,永远是人!
在上个月,我看过一个同样是描写一战空战的电影《红色男爵》。
是从德国飞行员的角度来拍摄的。
那时的我心态和现在不一样,看的时候,心里期待的是空战时的精彩场面。
以及战争的宏大场面。
那部电影看后的感觉,似乎只对红男爵这个人物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他的潇洒,他的荣誉感,以及他一直坚持的战争道德。
影片描述的其他人物几乎都没有记住。
也许是那时的我心态问题,看一部电影只为打发时间吧。
这太浪费导演的苦心了。
现在,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叙事其次,首重塑人。
小说也是一样的,一部成功小说,之所以能称之为成功,是因为它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
比如我们提到《射雕英雄传》,脑海中首先浮出的应该是郭靖、黄蓉、东邪西毒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至于这些人物经历了什么事情,小说描写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是不是没有这些人物形象来的鲜活呢?
你还记得《射雕英雄传》里写了些什么故事吗?
今天,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观看《空战英豪》这部电影,我的着眼点完全发生了改变。
我更加注意那些影片极力塑造的人物。
而只有通过人物,影片的背景,导演编剧要表达的思想才能表现出来。
人物才是核心!
影片最让我感触的是,在影片的最后,放出了一张真实的照片。
并且介绍了几个真实人物在战争之后的情况。
当时我就在想,一战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是什么让人们记住了这些人物?
仔细想了想,是记录!
一群再普通的人物之中,只要出了一个杰出的记录者,那一群人就极有可能成为那一个时代的人物代表,供后世研究。
也许是一张老照片,也许是一份档案,也许是一个流传的故事,总之,有这样一个记录,让后世的导演找到了这张照片,找到了这个故事。
然后在后世人当中,通过电影的方式,进行了一场铭记。
1000多万人在这场战争中阵亡,更不要说因这场战争死亡的平民。
他们都是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而历史总是偏向于伟人、强人。
历史总是记录那些皇帝、将军、大臣、功勋显赫的英雄…….这些人有多少?
可能一本薄薄的书就可以把整个世界上的历史名人全部的名字写下来。
可是那些无数的普通人呢?
没有人愿意为他们记录。
因为他们的一生平凡,无波折,无精彩。
但他们的灵魂都是鲜活的,他们只是缺少一个记录者而已。
下面这段是从网络上搜索过来的影片资料。
真实世界的“拉菲特飞行小组”由法国上尉乔治•泰诺统领,该小队共有三十八人,最后共有265个美国青年投身法国空军,因此该小组便扩充为“拉菲特空军部队”。
《空战英豪》的角色都取材自当年拉菲特飞行小组的飞行员,其中有些人还是非常著名的传奇人物。
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便是法兰克•路克,当年媒体封他“热气球克星”,因为他一心攻击德国军备精良的观察军情的热气球。
路克是亚力桑那州的牧场少年,从军只是为了谋生,自愿投入空军之后即成为顶尖高手。
布朗尼•罗林斯(詹姆斯•弗兰克饰)一角就以此人为蓝图。
瑞乌•卢贝瑞也是当年的名人,一心为好友复仇的卢贝瑞可能是拉菲特最著名的飞行员。
据说小队的吉祥物狮子“威士忌”像只小狗般跟着他。
他经常单独飞行,以其大无畏的勇气著称。
美国和法国的报纸都经常登载他的英勇事迹,许多新生儿以其为名。
里德•卡萨迪(马丁•亨德森饰)一角则以此人为灵感。
埃迪•比格(大卫•埃里森饰)则取材于柯尼•坎贝尔,坎贝尔以其飞行技术著称,最著名的冒险事迹便是飞机下翼折断之后,他还神奇的安全降落。
此外毕格一角也是以柏特•霍尔为灵感,当时有人怀疑他是德国间谍,结果后来证明他只是有一段阴暗过去。
尚•雷诺饰演的乔治•泰诺上尉,也是“拉菲特飞行小组”的指挥官。
他相当受美国飞行员的爱戴与敬重,尽管他本身也是飞行员,却鲜少有机会驾机出征。
此人不拘礼节、器宇不凡,非常爱护手下士兵。
诺曼•普林斯是波士顿银行家之子,也是哈佛毕业生,这名飞行员出过122次任务,也是拉菲特的第一批成员之一。
此人是百万富翁,慷慨的与同胞分享昂贵的兴趣。
普林斯战死之后埋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家大教堂。
布里吉斯•劳瑞(泰勒•拉宝饰)一角的灵感便取材自普林斯,以及当时出身富裕的飞行员。
尤金•斯基纳一角几乎就是尤金•布勒的翻版,布勒出生于乔治亚洲的哥伦布,父亲曾经是奴隶。
他为了逃离种族歧视,搭船偷渡到苏格兰,在欧洲当上拳击手。
布勒加入法国外籍军团,两度受伤,荣获英勇十字勋章之后加入拉菲特空军部队,成为史上第一位非裔美籍战斗飞行员,然而美国空军后来却因为他的肤色,拒绝他加入。
威廉姆•詹森一角就是当时典型飞行员的缩影,因为无私博爱,自愿捍卫其他国家的自由。
这些富有正义感的青年投入战场之后,才发现空战之可怕根本超乎想象。
有些飞行员还提到出任务回来之后,无法离开驾驶舱……无法走路,甚至连香烟都点不着。
夏卡扮演的狮子“威士忌”是真有其“狮”。
拉菲特的飞行员到巴黎之后,带回一只小狮子,从此成为小队吉祥物,并取名为“威士忌”,之后才又多了一只“汽水”。
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互联网共享知识时代,我们可以搜索得来。
可它总有一个最原始的出处。
也许源于一次记者的采访,或者那个时代无数报纸的报道。
总之,是记录,让这些人在现今的社会中活了下来。
我总是感叹生命时光的短暂,老是想,我总有一天也是会死去的。
我死去之后,这个世界会很快把我遗忘吧。
有这样一个说法,人会死去三次,第一次,是在医院,医生宣布你死亡,你从生物意义上死去了。
第二次,是下葬之后,户口本上注销了你,你从法律意义上死去了。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之后,你和这个世界再没有任何联系。
你就彻底消失在这宇宙时空了。
我就在想,幸运的话,我如果能有儿子,他能活80岁,再幸运的话,我会有一个孙子,他也能活80岁,但在他30岁的时候,把我忘记了。
那我可能就在这个世界存活大概110岁,算上自己的岁数,算个150岁吧。
而人类的历史却可能有万年,十万年……真残忍啊!
有谁能记得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育了几个子女,而自己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就病死了呢?
有的人的灵魂长久的活着,因为有人记录他。
有的人的灵魂短暂就消失了,因为没人来记录他。
而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瞬间,都曾经鲜活过。
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至少浪漫情调营造的还是成功的。
引用一下别人的评论:主角Rawlings是法国拉法叶飞行中队的一名战斗飞行员,女主角Lucienne是美丽的法国乡村姑娘,他们相爱了,不过由于德军的步步逼近,Lucienne的家人决定去英国避难,Rawlings在Lucienne走之前找到了她,Lucienne说:战后,你我在巴黎相会。
Rawlings说:怎么联系你?
Lucienne说:你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心里。
……战后,Rawlings去了巴黎,但自此找不到Lucienne。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结局,战争过后,物是人非,亲人再也无法团聚,恋人从此杳无音讯……让我沉思的是:人世间的事是强求一点还是随缘??
其实我在想,无论是强求还是随缘,当时男女主角有没有想到这一去就可能再无见面机会呢?
相反我更加欣赏里面的黑人大哥,很质朴,很理想,并且从后来的结果看,他还做到了知行合一。。。。
说句实话吧,这片子的故事性简直差到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深度(都没法在和我姥姥一起看的时候给她老人家不厌其烦的讲解剧情,在看哥兹拉的时候我做到了)。
角色中有失去农场的年轻农场主,有黑人拳击手,有逃避法律的失败银行劫匪,有为了家族声誉而证明自己的哈佛毕业生,有为了成为英雄的小镇男人,有忠诚的教徒。
虽然完全是拼凑起来的剧情,但估计导演和编剧对片中酷到抓人眼球的空战有充分信心,所以一点都不顾自己讲故事的方式。
所以,这部影片的理解程度分级我定为:-6岁以上-。
除了让人难堪的剧情,本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就是描写一战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量真实空战镜头,对喜欢军事,喜欢空中骑士精神的朋友来说是不能错过的,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探索频道的科普纪录片来看。
PS:电影中唯一很看好的一个人物,就是那名唱着“基督战士”在空中扫射齐柏林飞艇的牧师飞行员。
如果影片中如果他没有牺牲,也许续集讲述他的故事会是很有意思的。
另外,有没有哪位能人,能找到片中每位飞行员所驾驶飞机上的个人标志,本人不胜感激。
切不论剧情的某些不合理和一些实战的Bug,这确实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尤其对男人来说,是的.男人的骨子里,总都会有那么一些好斗的基因.所以,不管血肉模糊,不管泯灭人性.只要是战争,热血,总是会吸引我们的.睡觉了,现在的我们,也只能从梦中去寻找那些男性生殖器的外延了.一位年近百岁的参加过二战的前海军飞行员参观美军的基地,他看了看“科曼奇”的座舱,摇摇头,“唉,孩子们,我当年那架野马式,座舱里的仪表还不如现在的微波炉上多,我最好的仪表是它!
”他拍了拍沃克的屁股,“我们两代飞行员的区别,就是空中骑士和电脑操作员的区别
让我想起了红警二里的那个画着怪脸的“基洛夫reporting”。
不是那些飞艇都是灌的氢气吗?
记得好像小飞机一排子弹就能把这个大玩意干掉。
而且我记得初中物理书不是讲过吗?
一战飞行员之间用手榴弹和手枪对尅,有时候一不小心还能抓住子弹,这里都机关枪了啊,好家伙!
这个片子嘛,典型的好莱坞没大脑片儿,牺牲、复仇、小妞儿,再来点场面。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你甚至都能在起飞时猜他们的死亡顺序。
我猜的就是,那个神父肯定玩完,小眼镜一脸晦气还神神叨叨的(导演们好像比较讨厌戴眼镜的,《变形金刚》里变形蝎子第一个戳的不就是那个倒霉的眼睛兄),胖子也活不长(我比较讨厌胖子,看来导演也一样,让他在烈火中自毙),飞机上画啄木鸟的小兄弟最嫩,肯定被无情的敌人蹂躏。
还有那个牛逼烘烘的法国飞行员,你不死哪来的高潮啊。
不过我喜欢空战题材的电影,片子里的特效不错。
另外美国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赞美。
在CCTV6上看的。
让.雷诺与詹姆斯.弗兰克,没有看到原版语音,翻译的版本无论法语英语都变成了中文,感觉有点怪怪的。
没有结局的爱情使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空战的场面还是比较过瘾的。
每个人的战机上都可以画代表自己的标志,想到集结号中那些士兵的名字,这些标志代表自己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理想或寄托,渺小但独特,容易遗忘却让人印象深刻。
使战机作为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最近看了几部战争片,都还很不错,看这边的时候,先简单看了一下简介,简单到什么地步呢,就看到了一个穿越大西洋,结果连个西洋都没看到,更别提大了。
剧情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大场面,但是整体看起来非常舒服,一次违反纪律的重大事件,长官可以把它化为一个救人的时间,感情戏份很不错,战友们之间的感情,和长官的,都相对的比较简单,没有重煽情或者那种铁血无情的,生死看的很淡,没有让人感觉到太多的压抑里面也穿插着爱情的戏份,虽然是言语交流有点问题,但是毫不影响相互的喜欢,爱情的场景拍的真的很唯美,每一个画面都是可以截取的,美到极致,虽然男女角不是超级帅哥美女,但是电影里面拍的真的太好了,那一刻让人感觉,每一个都是美到极致
《Flyboys》。
飞机甫一问世,就被投入一战。
战斗机摇摇晃晃飞上天,象玩具似的;飞行员裸露在外,日晒雨淋,还要一边驾机一边相互射击!哪象空战啊?象斗鸡!我们从茹毛饮血的丛林里走出来,好战、嗜杀的本能愈万年无丝毫收敛,反而随着文明进步越演越烈,越发得心应手!
对小绿魔有了新的认识 当时的空战更像是自杀
索然无味,建议别看。
“当人类第一次步入全面战争,我们为自由而战。”不完全准确,但恰当。
老套陈旧的战争片,一众配角除了弗兰科和黑人之外其他都认不太清,一战空战场面挺过瘾的
!!!不要过分挑剔的话。这样的片子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是一个世纪前的故事。很感动。
总觉得有点珍珠港的意思……还是这样的电影过瘾。
I really shouldn't watch this after I watched Dunkirk......not that bad but emmmm......
7.4小学看的,基本没印象
我是抱着看帅哥男主的心情看的,很好,很帅
不喜欢,真的不喜欢
本片取材于真实故事,反映了一群美国热血青年如何成为法国拉菲特中队飞行英雄的传奇事迹,他们从一群自愿入伍的普通男孩儿经过铁与火的考验最后成为战斗英雄。
不错的空战片。有些古代战争的味道
剧情纯粹在嘲笑观众智商!★★
付兰兰大概就是美国白男投射的自我,高大、帅气、英武,基础为零但天赋异禀打飞机犹如开挂,纵横沙场九死一生但宛如神助,对待兄弟前辈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义薄云天,领导不苟言笑却关照有加纵使无组织无纪律依然轻轻放过,在昨日文明的高地法国以拯救者的姿态泡到蕙质兰心的美女,而且对她家的小孩充满爱心,主打一个全世界都爱我,全世界就我最帅,战场英雄属我最牛逼,什么德国佬法国佬,都是我的背景板,都是靠我们才拯救的世界。
故事比较丰满,多条线索叙述。爱情很浪漫,战争很残酷,镜头到位了。影片的音乐是一大亮点。
场面还不错,剧情一般。男孩子可能比较喜欢
看完后唯一记得的是为什么机枪射出的子弹都带着黑烟,煤球弹吗?
演员太烂,同样题材,没有《红男爵》揭露的深
男主的鱼尾纹 ╮(╯▽╰)╭ 哈里 哈里 注意保养 NEVER FOUND HER. HE NEVER FLEW .结局现实残忍了一把。
越看越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