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了《记住》和韩版翻拍的《我记得》,先看的后者,因为豆瓣评价上后者作为商业片的改编并不算太成功,我担心看完原版后无法忍受韩版,但也没那么糟,最强烈的观后感是不由赞叹B站的剪辑比正片还精彩。
作为剧情片来说,两部片子的重心并不同。
韩版的融合了商战、财阀、爷孙搭配等更吸引观众眼球的本土影视特色,丰富主角故事线的同时也极大扩充了情节的容量,像是一块拼图,每一声枪响勾勒出愈完整的图景,助推着观众的情绪奔向高潮;但弊病也在于此,事实上主角的故事并没有丰满到足以支撑起四次复仇,仇恨的焦点分散后情节便疲软了,为了提高合理性不得不制造出更密集的冲突以及插曲,可惜的是冲突本身不具备合理性或递进关系。
因此全片最大的悬念唯有寄托在最后一块拼图上,相比较原版,其实我更喜欢韩版对主角真实身份的处理,即便某一种程度上身份的变动消解了战争的立意。
但对吃感情线的水龙头来说,对着摄像机的自白以及姐姐的故事一再刺激泪点,尤其是当老人跪倒在国旗下镜头拉远画面变灰时。
一个是明知自己罪孽深重的复仇,一个是活在编织的谎言中失去自我的枪手,毫无疑问后者的立意会更深远,而最后一声枪响也堪称神作,甚至来不及反应与思考。
但忏悔或许仍然有意义,对于法制国家来说,自杀是怯懦逃避的表现,接受法律的裁决才是阳光照得到的地方。
到底是文化的差异还是商业片也承担起普世的教育意义,我并不清楚,只是遗憾。
第二个较大的区别在阿尔兹海默身份的强调,韩版的病状只是作为必要时情节的推动工具,绝大部分时间主角是一个突破人体极限、持枪斗殴身手敏捷的九十岁高龄老人。
而原版极力呈现阿尔兹海默患者的真实状态,全片细致刻画着主角追凶路上的频繁失忆,声画模糊、被汽车惊吓倒在十字路口、生理失禁,阿尔兹海默患者的病症危险性一览无余,而生理上的极度虚弱与一波三折的复仇经历形成鲜明对比,“我答应过死去的妻子一定要杀掉杀了我们全家的人”的信念支撑着九十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辗转巴士、穿过国境、赌上毕生积蓄,双手颤抖也要攥紧格洛克枪对准敌人的心脏。
原版有太多细节值得考究,为最终的反转埋下伏笔。
原版中还有一点我感到很好奇,前三次假想目标的生存场景分别在行将就木的医院、阴暗逼仄的家中(第一次忘了)。
而真正的纳粹狱卒却生活在一栋带着漂亮花园和后院、远离尘嚣的木结构大别墅中,膝下儿孙满堂善良和睦,画面呈现清新的马卡龙色调,处处洋溢着温馨美好。
身体康健的狱卒最后倒在春光明媚的午后,是否正如同韩版的台词所讲的那样“那些罪恶莫及的人披上假面摇身一变成了国民英雄”,阳光平等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整个剧情逻辑和节奏随播放进度逐渐尴尬。
每天中午午休看个20分钟 把2个多小时的电影一周看完了男主李星民的演技真的是绝绝子,南柱赫相比还是缺了一点火候but男主在剧里的颜值真的很不错 像20岁的大学生没人不信剧情不俗 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让杰森和freddi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在杰森做选择的瞬间 在想如果是自己的话 应该会一走了之吧 别人的遗愿 与我何干呢有一点英雄主义 主角光环 在最后一个仇人被杀害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干开枪 这个时候男主被制服的话 复仇计划就此结束了最后监狱里的一幕 Freddy 在比手势时 他不是不记得是选择性记忆 留在脑海里的都是美好姐姐 弟弟 和杰森弱化了fredd的家庭关系 在自己老了觉得生活一切都完美时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 才去开始复仇计划他还是保自己先 爱自己 其次爱家人不知道如果没有绝症 男主的复仇故事会不会开始呢他可能还是曾经的清原孝义....
给电影《我记得》打三星,全部给主演李星旻。
一星扣在编剧,一星扣在小鲜肉南柱赫。
故事是个好故事,本有足够的空间拔高立意,发人深思。
或者就单纯拍个爽片也行。
但,拍出的这个玩意儿却杂糅了过多的商业元素,不伦不类,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
整个观影过程就很拧巴。
尤其是南柱赫的角色,无论是演技还是给他的台词,都与故事基调严重不搭,非常跳戏。
与李星旻一老一少的搭配,也完全不及《未生》中李星旻和任时完那对。
李星旻的气质偏阴冷,比较适合阴鸷、城府深的那类角色,像《特工》里的特*高*,《财阀家的小儿子》里的家族老大,《我记得》这片也比较配他。
知名演员中,梁朝伟、艾尔.帕西诺都是这一挂。
塑造的最一流的角色也都是这类,像《色戒》的易先生,《教父》的麦克.柯立昂。
其他角色虽然也演得很好,但也就是演出来的,而不会给人“就是这样子,就是他”的感觉。
人的气质或气场是天生的,十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才有缘遇到,“对,就是他!
”
罹患脑癌记忆衰退的老兵”绑架”(物理)年轻人完成复仇大业的故事。
昔日倭政时代的亲日派战犯,如今却是业绩丰碑的救国英雄,家仇国恨交织,跨越半个世纪的复仇虽迟但到。
失去的记忆就像被遗忘的历史,刻在手指的名字正如战争留下阴影,到头来老兵的枪口对准自己,谁又能从历史中全身而退?
年轻人劝阻了他,如果自己才是最无法被原谅的那个人,就要接受比一死了之更严重的后果,审判和赎罪。
星叔的表演一如既往地出色,最近同时在追他和宋仲基的《财阀家的小儿子》着实有点割裂,演什么像什么,太可怕了,叔一把年纪了再不给个青龙真不合适。
总体而言还算可以。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背景吧,看到日本侵犯别国主权,屠害他国人民就不禁想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日本人的侵略行径简直是丧尽天良!!
侵略分子简直如同丧失人性一般!!
另外,影片中的复仇线也不错,韩弼洙周围似乎总带有一种悲伤的氛围在笼罩着他,身患恶症,只余一人,甚至结局悲惨,感觉他身上有很多无可奈何。
然而他又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好人,好像整个人都有一些矛盾。
总体而言,还是值得去看的。
韩弼株跟警察赛跑,跟时间赛跑,在记忆全部消失殆尽之前,在仇恨被迫消散之前,手刃六十年前的仇人。
【深层的含义】第一个是贪财之人,第二个是蛊惑之人,第三个是淫邪之人,第四个是背信之人,第五个是旁观之人。
【最大的震撼】韩弼株成了压垮姐姐的最后一根稻草,呼应影片末尾姐弟在树下的画,那是他的救赎。
【片名的含义】台湾译名“厄忆追凶”比香港译名“记忆。
复仇”更信达雅【回味的台词】“请你当善良的人。
” 【男二的意义】 真正的历史是否也会随之消弭?
仁奎没有亲历日本殖民,但亲历了韩弼株的复仇。
【小BUG】那么安保居然没法控制韩弼株, 金治悳之前的表现不像是那么容易认罪的人。
【自娱自乐】 同期正在播放《财阀家的小儿子》,仿佛陈养喆的计划被自己的大儿子横加阻拦。。。
《我记得》记得是2017年看的电影,电影你看不到最后绝对想不到结局的奇妙之处。
古稀患有失忆症的老人,为了复仇经历艰辛万苦。
片子处理的恰到好处,老者我看着都替他操心。
故事性呢给个2分吧,演员给4星,结局给5星!
为什么提本片呢,因为最近韩国翻拍(抄袭)了本片。
虽然角色故事稍有改动,但是故事的框架还是一模一样。
韩国抄袭的给个2星。
故事性3为啥呢,因为加入了警察的角色还有辅助者。
就是啰嗦吵吵,演员给3星,导演把失忆症,健忘症没有太展现,全片感觉没毛病,故事线也能猜出来了。
结局并没有美国版本《我记得》的结局,韩国导演自己捏进了自己的主观主义,咋说呢。
一下拉低了好多分,给1分吧!
看电影《我记得》有感:一些国外的电影虽然网络也可以看,就是字幕有点差强人意,即使翻译大同小异,可总有差异的地方,比如电影名,人物名,台词,不同的翻译会导致观众不一样的解读,当然,无论人工翻译再差也比机器翻译要好很多。
这些年来经常看韩国影视,他们的剧本足以包罗万象,没有他们不敢构思的,更没有他们不敢拍摄的,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小成本电影,也拍的让人叹为观止,喝彩不已,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些电影,喜欢鼓吹自己投资了多少,加入了多少明星阵容,结果上映之后观众无不冷嘲热讽,就是一部烂片。
就好像一只不起眼的麻雀,可认真跳起舞来,也不得不让天鹅刮目相看。
成长的初期它是麻雀,成长的过程却早已经超过了天鹅,成功的那一天,它不就是凤凰了,用凤凰来形容韩国影视今天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我看完了李星民主演的这部电影《我记得》,他的角色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头,在餐厅从事圣诞老人表演,虽然老了,表演方面还是宝刀未老,轻车熟路。
大家都不知道老头的心里藏着鲜为人知的往事,能知道的就是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药店大夫,他们都属于经历过屈辱,苟且偷生下来的人。
在60年前朝鲜还被日军奴役,老头经历了家破人亡,一家人都被侵略者和卖国贼害死,就剩下一个他,大仇未报,自己还差点沦为日军的敢死队。
当日本投降以后,很多日军留下来的人便改名换姓,因为他们精通当地语言,汉奸也变成了抗日英雄,渗透到军界,这些人变成了后来的实权派,亲日派,有富甲一方的财团,或举足轻重的政客,或把持舆论的作家。
他们继续狼狈为奸,依旧和日本的故人保持联系,表面上是推动韩日友好,实际上仍然是把日本当成自己的宗主国,试图把韩国再次沦为日本的附庸和殖民地。
老人在年青的时候准备好了复仇,后来发现自己的老婆怀孕了,他便放弃了复仇,假如自己死了,那么老婆和孩子将无依无靠,他只能忍辱负重,和老婆一块相依为命,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带大。
光阴如箭,世界也时过境迁,这复仇计划一等就是60年,老头也被折磨了60年,现在早已经不是过去硝烟弥漫,战火遍地的时代,韩国不仅跟中国建交,也和日本建交,过去那种国破家亡,同仇敌忾的场景似乎也被当下人给遗忘。
老头很忧心忡忡,他担心自己哪一天真的什么都忘记了,就无法履行复仇计划,那几个仇人现在还活着,一点愧疚感和罪恶感也没有。
直到老婆的去世,老头似乎是如释重负,儿女都已经长大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了不连累他们老头没有跟儿女们一块住,如今老婆的死算是死的及时,乘自己还有记忆力,他决定开展复仇计划,要手刃每一个仇人。
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连远在日本的仇人居然也在这时候来韩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电影里有这么一幕,在日本驻韩使馆内,大家为了庆祝热情高涨的唱起日本军歌,这歌曲在60年前响彻大地,不仅日本人热情澎湃,连赴宴的韩方人员也个个慷慨激昂,仿佛忘记了自己是哪里人。
或许这些人的祖先就是日军,或者汉奸,所以骨子里都是军国主义色彩,妄图再回到过去,或者他们渴望在今后再一次实现帝国的野心。
电影让观众陷入了困惑和两难境地,自己的民族仇恨该不该就这么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如果继续仇恨,似乎又不利世界格局,如果遗忘,又觉得愧对先人。
活在太平时期和战乱时期的人,彼此的观点本身就是冲突的,虽然都是为了生存,可太平时期的人可以思考生存问题,或决定自己怎么生存,但是生活在战乱时期的人,他们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去考虑生存问题,也没有条件去决定自己怎么生存,法治社会尚且还有很多人作奸犯科,为非作歹,何况是天下大乱的年代。
对年青人来说,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没有必要纠缠不清,可对家破人亡的老头来说,历史绝不是过去,它一直烙印在自己的心底,60年来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老头他一直活在过去,活在一个没有主权,任人宰割的过去,他明显和60年后的社会格格不入,他只要一面对那几个仇人,成天呼吁韩日一家,他就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大家不知道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可老头对他们了如指掌。
老头为了不让自己忘记的办法就是把仇人的名字用纹身的办法刺在手指上,他准备逐一解决,这些人都是亲日分子,杀了他们也算是为民除害。
他的计划是杀完所有的仇人之后自己再自杀,他没有选择用60年以后的武器,而是用60年前关东军的枪械,老头不是没钱买现在的枪支,他选择那把老枪的意义是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属于国仇家恨,无论世界格局怎么发展,老头他只活在过去。
(2022年12)
一个绝望的国家,教科书上的战斗英雄竟然是日本殖民时的韩奸……少一颗星,普雷德没有杀掉金将军的儿子,诚然这个人和他没有仇,普雷德应该是不想因此而杀他,但这个人罪行累累,不是良善之人,普雷德既然抛开一切去复仇,杀他也不过是顺手而为。
所以,普雷德做这一切应该是个人恩仇的情感居多,真正爱国的情怀不多……但普雷德本身并不是一个好人,他帮助日本人侵略别国,蹂躏自己的民族,苟活下来,他心中是非观念是有的,他浑浑噩噩一辈子,临近死亡时终于有了做这一切的勇气,不是回头是岸,而是良心让他无法在死亡后去见亲人,家国情仇之下他选择铲除这几个韩奸,包括自己,了结这段荒诞又绝望的往事。
这部片子并没有像《暗杀》那样直接塑造纯粹的爱国人士,而是以一个迷途知返的罪人为视角,撕开这个国家最丑恶的一面,背叛民族背叛国家的人统治着这个国家,这一切教科书上或许没有,但后人不能忘却耻辱。
一种可以看作是宏大的历史记忆的失忆,这是一种历史层面的悲剧;另一种是战争造成必洙的自我罪责感、个人记忆的失忆,也是个人命运的悲剧。
从头看到尾到底出现了几次他记性不好?看得莫名其妙。最后结尾搞得又如此拖沓。
这个改编就很韩式啊。变得拖沓和煽情,人物的行动更加不符合逻辑和现实物理。
复仇永远是最好的剧情
事儿对,过程太扯了。
剧情表现都很弱
如果前作非常优秀,那建议还是不要翻拍。这部电影翻拍自2015年的电影《记住》,虽然不知道买没买版权,但主线剧情几乎是一样的。比起前作,这部电影在主角的记忆方面似乎用心不够。李星民虽然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但大多数时间头脑都是清醒的,因为车祸短暂失忆后,只需要看看手上的纹身就能回忆起来了。这与前作呈现的扑朔迷离的线索相比,失去了太多悬疑感。另外,前作最后的安排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大反转,而本片的反转意味不足,有太多的无可奈何,而不是真正的无恶不作。而且,前作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的表演十分精彩。建议先看这部,再看前作,不然就会像我一样略微失望。
还算合格的商业类型片 但是更爱加拿大版 bug有点多 第一条就是老头没必要找熟人开车 所以整个故事的主要人物关系都是刻意且不必要的 除非这个年轻人是当年害老头家人的孩子 否则这段关系的目的是啥呢?它对主题别说起不到拔高作用 跟主题直接关系都没有
逻辑上,太多不确定性的复仇行动竟然成功了
如果朝自己开枪了那么就是神作
#🍋观影# 其实,拍的一般。但有几个有意思的点:1. 可以算韩版《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拍的也是亲情,却是为亲情复仇。2. 韩国的民族性里的确有复仇情结,有仇必报。比如世界杯跟乌拉圭比赛,乌拉圭进2球以后,韩国能扳平,那架势就是复仇,既不讲技术,也不讲战术,我们就是勇敢。3. 一老一小,以黑制黑的设定,虽然有点跳脱,但有股漫画风。4. 也是电影比较深刻的地方,如果人性是第一位的,为了活下去,出卖灵魂行不行?各自辩解,几场对手戏很好看。东亚三国之间的战争啊,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好好反思?5. 李星民的演技依然在线,南柱赫换成宋仲基的话,从爷爷到大儿子到小孙子就齐了,像《财阀家的小儿子》的衍生片。
用韩国最擅长的类型片来拍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颇有点理想化和爽文的概念。但整体还是工工整整,观赏性较强。
轻描淡写,隔靴搔痒小鲜肉肖战韩国版
影射现实政治
好无聊的片子,好抽象的剧情
李星民的稳定演出一直在拯救这部电影。整体的时间线索这个大伤完全脱节,硬生生拖出ai症。另外平均2分钟一个硬伤,1分钟一个软伤。千疮百孔。这种电影让我反省自己,看电影不要那么执着,之前30年从来不快进。以后该快进快进。
片子挺好,就是结尾小伙子劝一个时日无多的脑瘤痴呆的老人复仇完去坐牢,这事你不糟践人么。。。
真好啊,这题材我多希望国内也能拍一部
可惜了,想讲国恨家仇但是又没讲透,电影太多无法仔细推敲的细节。剧情整体能看,但是BUG也不少,最后还去了监狱感觉狗尾续貂。南柱赫的美色还可以。
好平庸的复仇故事,相比之下还是朴赞郁的复仇美学深得我心。南柱赫全程演了个工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