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个朋友在淮海路的中环广场上班,有次约我午饭,我们在附近的香港新世界大厦吃了餐港式叉烧饭。
一时很高兴,有种去了趟香港的feel。
这种feel,直到我去了趟香港,站在中环街口,才知道什么叫一盆凉水浇到底。
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免不了要变味。
同样,香港后街里谈恋爱的《志明与春娇》,换到北京变成《春娇与志明》,似乎是要像大家揭示一个真理:原来恋爱也有水土问题。
自打志明决心要北上,电影就开始往水土不服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北京人和北京话都极有意思,小胡同里光膀子的汉子说句话,经过的路人都能笑破肚皮。
但影片中的北京,毫无一星半点京城韵味。
一个香港导演,以他在京城混了这么些时日的经验告诉大家,北京只有一个特点,干燥。
干燥之外的北京,完全可以像香港的扩大版,照旧是喧嚣的夜店KTV,照旧是高耸的写字楼。
只是这些玩意在香港存在几十年,北京不过刚刚迫不及待搞起一批,于是一个香港人眼中的北京,自然是要多土鳖有多土鳖。
这种土,在于出现的几个内地演员,从戏份到台词,全都毫无生气,甚至看着就让人讨厌。
据说杨幂已经变成人人唾骂的小三。
她饰演的空姐,照理应该是拜金小姐般的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北京文艺风太盛,这位空姐居然还兼职做文艺女青年,喜爱宝丽来喜爱小酒吧,这就让人看着很生气,怎么什么优点都能让她占全?
说实话,看着不像是个真人呐。
但这样的批着空姐外套的小清新,说话做派又完全是一副二奶风情,动不动要露出一副大胸扑过来叫:宝贝阿。
显然,这是男人们对女人最美好最典型的想象,她最好有空姐的美丽外表,又完全不爱名牌不爱钱财,只有拍拍照片这种花不了大钱的爱好,到你面前,又是一副俯低做小的旧式奴婢样。
于此同时,春娇也找到了最理想的老公,不介意她给他戴绿帽,永远都站在她背后,等她需要车载车送的时候,开着一辆路虎过来。
光凭这两点,已经觉得这男人是不是没有性行为能力?
这个典型的好男人,还喜欢养狗,喜欢有一个家,非常想要给她一份安全感。
这种女人都不相信会有的男人,出现在电影里大概只是为了跟女观众们说明:看,好男人是不是很没意思?
这时的春娇与志明,跟轻松恋爱已经没多大关系,仿佛换了地盘,恋爱也开始紧跟国内出轨小三之潮流,看上去完全没有港式眉来眼去的风情,有的全是沉重生活主题,一个有钱男人到底怎么摆平原配和新欢?
除了剧情外,那种土鳖味更不停出现在有关北京的场景中,照旧是三里屯,工体,后海,几大经典场所。
香港人终是认为北姑不怎么样,虽然胸够大腿够长腰够细,那又怎样?
只不过供他们茶余饭后一乐,起不来灵魂交流的作用。
港式幽默在该片中大行其道,只因为导演根本不敢上几个王朔式的顽主人物。
一句讲晒,这不过是香港人的北京,跟你我一点都没关系。
香港人在北京,实在得一塌糊涂,他们除了赚钱外,根本不会觉得你丫有半点意思。
这座土鳖之城就算再大再美再壮阔,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但看在钱的份上,人家还不敢说半点坏话,只能鬼鬼说两句,阿,天气好干。
给该片一个恰当的比喻,我以为就像金鼎轩的驰名虾饺,端上来永远是隔夜风味,一只虾不情不愿卧在里面,诉说多少哀怨往事。
但也阻挡不了没吃过虾饺的人,惊得掉眉毛,连说,不错,好吃,服务员,再来一笼。
赶在上映头天看了春娇志明,挺逗的,“幸福生活就是啪啪啪”,简单粗暴却很能说明问题。
段子连连,不造作,不售贩廉价的诚意矫饰的温情,不可多得的小品式院线片,虽然较之第一部好像差点火候。
回去的路上就觉得不对劲,说不上具体哪里不对,就一路想啊想到底那点火候差在了哪里。
突然灵感一来想起某著名影评人总结过的“好电影”和“坏电影”的概念,对,这是一部“好的‘坏电影’”(good bad movie),即不摆出高深的姿态,只展示强大的娱乐性。
跟烂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那么为什么我说它是一部坏电影?
因为它在审美偷食。
就像你不能审美纳粹审美独裁一样,属于审美的禁区。
你不能审美里芬斯塔尔,不能试图从《意志的胜利》里找到美,因为那是纳粹那是反人类。
你也不能审美国庆阅兵奥运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因为那是铁的纪律,视人如蝼蚁草芥,拭去个体的差异,那是反人性。
当然这么说太上纲上线。
但是偷食这种行为,如果只是单纯的性,倒也问题不大,可是还有爱在里面,就一定不对了。
我们提倡自由的性,但是绝对不是负心薄性,哪有绝对自由的爱和性呢。
用偷食这种方式得到一个大团圆结局(happyending),在我看来就是在找寻偷食的美,就算你要逃避批判,但也不能选择审美。
徐峥这个角色象征的就是稳重可以给女人依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还不介意绿帽,给好人卡就默默收了,多么符号化的一个死备胎烂好人形象,高帅富级屌丝。
水桶女士那个空姐要条有条要样有样,又是小酒吧小演出宝丽来文艺得一比啊,能放嗲什么都不要就要你,早就知道你出轨不哭不闹不戳穿自己舔伤口,试问以当代人类文明的技术力量还能塑造出比这更典型更完美的小清新吗。
可是我们可爱的男女主偏偏不喜欢,偏要旧爱重燃偷食犯浑挽回真爱,这个对比还不强烈吗?
最后再给一个大团圆结局这是要闹哪样呢?
志明与春娇里尚余纯情:有些事不用一晚上做完的,我们又不赶时间。
到春娇与志明里就只剩下力比多:今晚不做,就没时间做了。
(大意) 大可将这两句台词分别视作给两部电影定调的“文眼”,就你们丫香港小清新,一北上全他妈老浑浊了。
2年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没怎么看明白,今天又看了一遍,感悟很多,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 我原本是想找一个跟你完全不一样的男人,但谁知道,我却变得跟你一模一样,我觉得很恐怖,我被你影响到,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被你影响了,我很努力的去摆脱张志明,最后我才发现,我变成了另外一个张志明。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志明的爱只有春娇能够买单,而春娇的爱情也只有志明能够兑付,他们依然像两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拧巴,那是因为他们心里爱着他和她。
“有些事,不用一晚全做完,有些事,这晚错过了就不再”,每个人无论地位如何财富如何美貌如何,都有自己的爱情哲学,除非他或她更本就不曾爱过,付出过,经历过,生离死别过。
我承认,我放不下你,我常常问我自己,你到底为我做过什么,我一样都想不出来,是啊,我很喜欢,真的很喜欢你,喜欢到我自己都怕,你常常说,有的事不用一晚上做完,可是,如果有的事,一晚上做不完的话,这一辈子就没机会再做了,你就当做好事也好,当放过我也好,你真的不要再来找我了,我是真的很喜欢你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没有用嘛,我懂得,我真的懂得,有的事根本不能强求,不如就在这里算了吧
“我好想摆脱你张志明 才发现我自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张志明”爱情里的两个人哪有什么所谓的互补关系 在一起久了两个人便越来越像 直至分开的某天发现自己身上竟然全是对方的影子 爱就好好在一起 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起点看似没变 实则已经在渐渐的发生变化 所谓的珍惜 不是我看过其他的风景还是觉得你最好 是你在我心里一直是无可取代的 有了你我也没想过别人我承认 我放不下你 我常常问我自己 你到底为我做过什么 我一样都想不出来 是啊 我很喜欢 真的很喜欢你 喜欢到我自己都怕
故事是这样的:已经分手的两位各自有了新欢,有新欢之余又私通,瞒着现任频频约会,在旧爱那受挫了,又跑到现任这求舔伤口,后来终于在新欢的广阔胸怀中成功由偷情男女上位成正牌情侣。
(好人真是不易做。
)如果说第一部里春娇劈腿是因为前男友对其关怀实在太少,那第二部直接连劈腿理由通通都懒得找,片中诸位借着所谓“爱情”的名义大肆乱搞。
这世界上倒也未必是爱情这东西不值钱,关键是狗男女们总喜欢借着爱情的名义干点王八事儿。
而我们春娇这位毫无节操的前女友,简直把前女友们的脸给丢尽了。
与以上诸位相比,杨幂饰演的尚优优实在太可爱了,她不就是胸大吗,不就是巴掌脸吗,不就是声音嗲吗,她到底是惹到谁了,跟伟大的爱情使者春娇与志明相比,简直太可爱了吧!
“我很努力去摆脱张志明最后我发现我成了另一个张志明”很喜欢这句《春娇与志明》的经典台词爱的影响力很大慢慢的我们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别人的影子也同样能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些事原本就讲不出理由一路走来看着自己的影子慢慢感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孤独就是一个人吃爆米花连续两晚矫揉 “张志明 你就当做好事也好 当放我一条生路也好 不要再来找我 真的不要再来了 我是很喜欢你 可是那又怎样 没有用的嘛 我懂得 真的懂得 有些事根本就不可以强求”
时间推回2010年,彭浩翔用《志明与春娇》讲述了一群香港人的市井生活。
故事很简单,一条禁烟令的线索,串起了一系列人物。
除了主人公张志明和余春娇,他们的朋友一样是故事清晰个性鲜明。
因为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烟火气,《志明与春娇》打动了几乎所有向往爱情的文艺青年。
彭浩翔在这部电影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时隔两年,《志明与春娇》的续集《春娇与志明》将于3月30日在全国上映。
而此次,彭浩翔开始肆无忌惮地消费上一部电影带来的小清新、小感动和小聪明。
比如没有看过《志明与春娇》的观众,很可能会看不懂《春娇与志明》。
后者扯出了无数前者故事的线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任这些原本有血有肉的人物散落在片子的各处。
甚至于两部影片结尾结构完全一致——也许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自恋致敬,又或许是为了迎合观众对大圆满的心理预期。
这种对已有印象的过度消费,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或者说合拍片通病,或者说彭浩翔的个人野心,又或者就是这部电影堕落了……我宁愿相信的解读方法是:城市生活的加减法。
就生活而言,香港在做减法,北京在做加法。
这是这两个城市骨子里最不同的气质。
我们可以猜测彭浩翔在北京长住了一段时间,便想把在北京获得的新鲜感觉拍进《春娇与志明》。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有那么一些时刻,《春娇与志明》看上去那么的像《独自等待》;而另一个结果就是,整个片子开始做加法,而无论演员和导演都未必能全部驾驭这些加上去的东西,于是变得不接地气。
《志明与春娇》很简单,表达现代港女的一种做减法的爱情观:我喜欢你是认为你会喜欢我,要欢乐不要牺牲,要收获不要押注,更不要大家耗在一起浪费时间。
而到了《春娇与志明》,突然被无故加上许多影片并不能承载和消化的问题:一个男人离开一个女人在外漂泊闯荡天下时如何安置自己的感情;一个女人在面对爱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怎么办;对恋人以往感情史的纠结;大叔与幼稚男的选择;青春姑娘的诱惑……太多了,太重了!
彭浩翔似乎把他这两年想过的见过的爱情问题,都丢进了这部影片。
而这些问题架在影片的主线结构之上如一团乱麻,既不能互相支撑,又不能给影片推进以动力。
于是不堪重负的影片结构就在情节推进中将这些加上去的问题一一半途甩下,最后只剩下张志明与余春娇在北京南站又一次下决心要在一起。
故事回到原点,导演用镜头语言表达的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
偏偏彭浩翔不是冯小刚,杨幂也不是舒淇,来不了《非诚勿扰2》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过日子的中年生活。
彭浩翔了解香港,了解发生在香港的爱情故事,个中细节拿捏精准。
但他不了解北京,尤其不了解北京的爱情故事。
可《春娇与志明》又偏偏要拍北京,于是,“北京”在影片中可以替代为任何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富裕的现代城市。
这只是一个标签,偏偏这个标签又模糊不堪。
回顾彭浩翔过去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在讲他所熟悉所精确知晓的故事。
《春娇与志明》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许彭浩翔从此要开始拍一些他并不是那么了解但自以为是的东西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导演的堕落。
《春娇与志明》之后,彭浩翔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做加法,做合拍片,花几年时间把内地某个人群某种生活某样心态摸透,也许下一部电影会是如《买凶拍人》或《青春梦工厂》般的犀利之作;二是回去做减法,拍香港,拍香港人,那么下一部影片便会是另一种惊喜,好比谁能想到《维多利亚一号》血腥未散他就拍了《志明与春娇》这样的柔情呢?
当然还有第三种大家谁都不愿意见到的可能性——也许彭浩翔从此一步步向冯小刚靠近,拍出了21世纪的“新大腕”或者“90后的非诚勿扰”,然后盆满钵满成为新一任中国票房之王。
这不是耸人听闻,《春娇与志明》真的隐约传递出了这样的倾向。
说真的,彭浩翔这加减法,要慎重地做。
早在看《春娇与志明》之前,我已经为电影影评想好了一个题目,叫做《港女大战大陆妹》了。
像上集那句“姣婆遇着脂粉客”一样,这个标题的存在也没有任何贬低的意味。
然而错过了那些个明星见面会首映场后,怀揣激动终于看了大陆正式首映场时,却大失所望。
港女,并没有大战大陆妹(当然所谓的大战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意淫)。
电影只是很浅显的告诉了我们,“我从小爱吃7-11的肉酱意粉,虽然有点咸,虽然肉有点多,但是我喜欢她,她就什么都好。
”这一句解释大概可以算是万能的解释——反正解释不通的事情,我就套用“我就喜欢”,万事大吉。
所以撇开余春娇胸平、尚优优胸大,撇开余春娇倔强情绪化、尚优优温柔体贴顺从,撇开余春娇 既“中女”又“港女”、而尚优优青春时尚,撇开一切现存的客观条件,彭浩翔像是也想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硬塞给张志明一个看似不需要有逻辑就能成立的答案:他就喜欢吃7-11没营养的快餐,你逼不了他吃山珍海味。
但事实上,作为一个《志明与春娇》狂热分子,我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答案。
甚至声音难听样子也不美的尚优优问张志明 “我什么都好,为什么你选她”时,我也替尚优优觉得“是啊妈的为什么啊!
说不通啊!
”整部电影下来你看到了张志明的“我就喜欢”了吗?
没啊!
我只看见他从上集里有些闷骚有些被动却很认真的好男人变成了这集里彻头彻尾的混蛋。
有些笨拙地游走在尚优优和前女友余春娇之间。
甚至还被余春娇踢爆两人开始暧昧的时候,张志明仍与再上一任女友惠英一起出去逛街。
张志明根本变成了一个贪吃,不懂得擦嘴(有人看懂这个gag了吗哈哈),不懂得做选择的烂人。
一边吃着送到嘴边的美色,一边想着上一餐残留的美味。
两顿饭轮流吃,不断塞饱自己。
你也看不出张志明对余春娇有多坚定——尚优优撞到手的时候他不是也义无反顾地从春娇的身边跑掉然后挂掉春娇的来电么。
你也看不出张志明对余春娇有多喜欢——如果真那么喜欢春娇为什么还跟尚优优在一起一年多趁尚优优工作外出的时候才悄悄与春娇偷情?
他根本只是一个难忘旧情人,又贪图新鲜感的男人。
如果这个时候惠英回头找他,他会不会又犹豫不决地瞒着春娇,与惠英来一段“拖外恋”?
《春娇与志明》回答我:会。
所以“我就喜欢”在我看来是逻辑不成立的。
但我自己又为张志明找了一些理由:比如两人的成长环境一样,接受的教育一样,有相似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很多时候交流起来会更方便,感应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但彭浩翔几乎没怎么提这方面的事。
他只顾着拍了很多个琐碎、起不到什么具体感情推动作用的搞笑场面。
春娇少女怀春地回忆起和郑伊健的一段情;比如郑伊健对志明说“唔好意思食左你条菜”;比如“你妈说你像梁朝伟?
”“说的是身高……”;不可否认电影里充满笑点,当然看过《志明与春娇》的话可以承接的笑点会更多,懂得粤语的话get到的粤语gag也会更好笑。
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笑点,只能用来笑笑,对主角感情推进毫无帮助。
完全没了《志明与春娇》时的那一股动人的暧昧,那一股浪漫的情怀,那一股不点透的欲说还休。
笑太多的后果就是没办法深刻剖析志明和春娇的关系——我们看到了春娇和志明莫名其妙地分手,志明到北京后莫名其妙地被一个空姐勾搭上,春娇莫名其妙地被派来了北京,志明和春娇莫名其妙地上了床(这!
真!
的!
是!
突!
兀!
),志明莫名其妙地劈腿了,春娇也莫名其妙地劈腿了,春娇莫名其妙地下决心离开志明,志明莫名其妙地离开了杨幂。
最后,如大家所愿,春娇和志明仍是官配。
我也依然看不出,志明对尚优优是什么感情,也看不出志明对春娇到底是想怎样。
只能说,一切的发生都太突兀了。
——太僵硬了。
后来细想,《志明与春娇》之所以有那么多经典段落,因为整部电影只讲了7天的事儿,可以很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刻画。
但《春娇与志明》的故事,前后跨度一年多,志明来北京之后两人分开,志明跟尚优优在一起一年多。
时间拉得太长,塞了太多内容,感情也就始终没办法深刻地构建起来。
各种行为也变得没有了感情制成,僵硬突兀。
但你硬要说“就是这样怎么着”,我自然也想不出话来反驳。
因为这又是一个万能的解释。
最后的最后,再来说几个不满意的地方好了——1、本片原声带也是我最大的期待之一,可是和画面配合得真心不怎么好。
而且基本沿用了《志明与春娇》时候的原声带,好听归好听,其实跟北京的环境氛围没有很搭。
而貌似也是有些新曲目的,却不及《志明与春娇》的那些那么惊艳,听一次就印象深刻。
我现在对《春娇与志明》的OST没有记忆点。
(顺带写了个乐评……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370598/)2、出色的演员没有出色地用:像谷祖琳、司徒慧焯、詹瑞文、方皓玟和谷德昭这样的好演员,戏份太少,上集的张达明和滩叔邹凯光这集被砍掉。
其实这些演员都是让《志明与春娇》出彩的重要因素。
只靠志明和春娇,是没撑起这次的场子的。
3、预告片剪得很好,都是些重要的场景,短小却精悍。
然而在正片里,这些片段散落在各个局部,竟然也那么短小,与前后文缺少衔接。
预告片的精彩程度,比正片高多了。
4、彩蛋远没《志明与春娇》的精彩。
虽然有余文乐牺牲色相的卖力演出,但可回味度真心不高。
对了,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你看到前男友装女人唱歌,你会哭得一谈糊涂?
我只会觉得很扯淡罢了。
5、导演说这不是续集不是2。
但看过《志明与春娇》的人,才能get懂《春娇与志明》的一些gag。
这其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续集。
这片子我从导演开始筹拍时就一直关注。
对《志明与春娇》的喜爱程度我自己也没办法描述。
今天对《春娇与志明》感到失望,我自己也非常难过。
我也很希望我自己能很喜欢这部片子这样就能有多一个爱好娱乐自己了。
但我做不到,比起《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差得有点多。
長年以來,彭浩翔用“賤人”與“純情”的角色轉換,讓觀眾獲取了一種角色與意識形態的“意料之外”,也因為此間變化的趣味,俘虜了一幫擁躉。
自從漢語語境中“賤”的釋義改變之後,原本低三下四不堪入目的詞彙轉眼變成了親密朋友之間互相戲謔嘲弄的昵稱。
但無論如何世易時移,不能改變的是在刻薄嘲弄的背後,“賤”如今作為中性或褒義詞所保存的善意——無論如何嘲弄,背後都是一種友好和無傷大雅的玩笑。
彭浩翔也一路用”賤“的當代定義,去詮釋自己的電影,無論拍偷食男女(《大丈夫》)還是借電影名義與av女發生性關係的大學生(《av》),下三路玩笑大可以肆無忌憚地開,但結尾難免會揭曉一切的荒謬不過是善意的玩笑,戲中各角色也多會有一番自省,將之前的無理轉為了“純情”,某些時候確實讓人有些“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同情和喜愛,甚至為之感動。
但時至今日,當用歷史來看彭浩翔時,我卻無法得出他是個“賤人”(善意)的結論,尤其以近幾套戲為例,當看到他在電影裡掩藏不住的真“下賤”時,那些“純情”或以此產生的高昂“主題”便變成了掛羊頭賣狗肉,那種偽善很難不面目可憎。
不談以前的戲,只說這一部《春嬌與志明》吧。
沒有意外的是,這部電影與他之前的電影一樣,表面上都是一部以“賤”包裝的純愛片。
但事實是否如此?
個人看來,正好相反——這是一部以“純愛”包裝的低賤電影。
作為一部標籤為”愛情“的類型電影,最低賤之處就是他對於“愛情“與”女性“角色的不斷褻瀆。
從上一部女方在外偷食引發一段戀愛關係到這一部男女方一起亂搞,作為一部愛情電影,我懷疑這部電影在”價值“上的合理性。
當然”偷食“ 並不需要任何批判,而值得懷疑的卻只是”偷食“在這部電影裡顯露出來的一種”理所當然“,並且在最後以”純情“模式彰顯的歌功頌德。
華語電影史上自然有不少涉及”偷食“的電影,楊德昌電影裡,”偷食“最終釀成悲劇;關錦鵬拍《地下情》,結尾也有一番自省與迷惘……但或許對於時下的男女來說,這種論調早已過時,但誇張的是我們現在並非對此抱中立立場,而是覺得”偷食“”越界“行為本身是一種趣味和手段,比如在進幾年港產片故事裡看到的前女友跑進已有新女友的前男友家中同居(《前度》),用調情姿態討論換妻關係(《人約離婚後》)……時代變幻自然帶動道德標準的轉移,但“愛情”作為在類型電影中存在的基本價值卻一再遭到摒棄,特別是像這部電影中徐崢與楊冪飾演的人物,作為感情關係中完全無辜的受害者,卻在以戲謔口吻偷情的男女主角故事之外扮演了無知和被嘲弄的角色,即便在故事結尾,也完全以一種反應快速且超然的”偉大“去諒解男女主角的濫交與自私,並成全他們最後的”純情“——創作者對於自己本身”偷食“姿態的默認和自戀簡直讓我不敢相信這是一部”愛情“電影。
更顯然的是這部戲對女性角色瘋狂的消費與利用,甚至比80年代新藝城電影那些所謂剝削女性更為露骨和無情。
電影一開頭已經用彭浩翔的B級片趣味展示了一下對一位克夫命女性的刻薄——當然這還無傷大雅。
而後余春嬌與張志明分手,各自北上,對於女性的無情利用就此鱗次櫛比登場,先是把性騷擾戲碼安排在飛機上上演,道貌岸然之後貌似只是玩笑一場,但被性騷擾的主人公楊冪卻主動邀約張志明並火速搭上,衣着露胸露腿,無所不用其極。
我懷疑創造者是利用楊冪在觀眾中並不太好的形象,直接將她塑造成一個”低智“的人物,一方面滿足港男對”大陸女性“的某種獵豔式的消費定位(故事中其他戲份對大陸的一種自以為是的理解,暫且不表),另一方面又在港女口中被形容成”臭西“,同仇敵愾,簡直慘不忍睹。
從第一部開始出現的一位”豬扒“角色(春嬌好友)在《春嬌與志明》裡則又一次被更無情殘酷地嘲弄。
黃曉明對她一見鍾情,並屢屢以做狀的演法來表達喜劇效果。
但所有的”笑“與”譁然“都是基於我們對於那位”醜女“的挖苦與鄙夷,而且當她與”黃曉明“配對時,那種刻意通過外貌對比製造的喜劇效果更加令人生厭。
我懷疑的是,如此誇張無情地去諷刺一個普通女性的外貌,以獲得”優越感“而產生的喜劇邏輯,難道真的就是大家喜歡這部戲的理由?
另外一處一堆港男在飯店中嘲笑一位女生臉猶如”螞蟻上樹“,那種其樂融融的氣氛所透露的無情冷漠與低賤,實在讓人不寒而慄。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像什麼《金陵十三釵》中對妓女身份預先歧視的立場什麼的,當然都合乎邏輯,因為普通人只不過是普通人,普通人對於樣貌當然會”以貌取人“,這都是一件正常的事。
但作為一個有話語權的導演,或者是什麼”青年領袖“,卻一再這樣去宣揚這種刻薄的”歧視“,漠視人基本的”尊重“與”平等“,這難道就是好電影,就是所謂電影的”希望“?
當然最殘忍的是對中女楊千嬅的人物塑造。
面對一個”人渣“一樣的男性,她自作賤的去配合已有新女友的他的一再調情,並把他的無知和自私當成是一種趣味,並難以自拔。
創作者在其中以張志明代入的自戀顯露得淋漓盡致。
結尾楊千嬅拋棄好男人徐崢重投張志明的懷抱,又是一處“浪子回頭”的戲碼,但如果真的有人因此而感動,我們不妨看看整齣戲,這樣一個把性騷擾和濫交看得理所當然,刻薄地嘲弄女性並以此作為橋段,把自己的自私與幼稚形容成是一種情趣,並對感情中的受害者不管不顧刻薄無情的人,你真的相信這樣的角色,以及塑造這角色的導演,會”浪子回頭“嗎?
虛偽的結局自然能夠俘虜一般受眾。
但是結局的”認真“與”純情“卻是一種明顯不過的設計與包裝,因為整部戲中,他都像徹徹底底嫖了一次妓,即便最後他再怎麼扮處男也不頂用。
”成世流流長,總會愛上幾個人渣。
“從戲中,不難看到一個創作者的操守,人格與品質——真的,我看到的彭浩翔是一個真正的,人渣。
所以就算你愛上他了,我也沒啥意見。
因為我唯一認同這部戲的,就是這句對白。
=================為避免再做重複闡釋,我把討論裡的大家都說到的幾個要點摘錄如下:1.我無意批判濫交,我只批判美化濫交,如下面一位朋友所說:乱伦是可以有的,但提倡乱伦就不对了;2.為何要討論價值觀?
我討論的是普世價值,正如尊敬父母愛護老幼的普世價值觀,傷害了無辜人的情感是錯的,去嘲笑一位普通女性的外貌是過分的,這不過是簡單的普世價值,普世價值不但是電影裡,也是我們生活中“犯賤”的底線;3.請不要再用周星馳郭德綱什麼的做比,請認真去看周星馳電影或去聽郭德綱的相聲,他們在刻薄的背後宣揚的是普世價值(周電影中的醜女為何要男人來扮,為何有時候要誇張至極,為何醜女往往幫助男主角解脫困境),這也是他們受歡迎的其中原因之一,即便如王晶,也從不美化包裝自己,這也是他對普世價值的認可表現;4.有些朋友因為“現實”而認可,這我不抱異議。
賤骨頭人渣狗男女什麼的,自古有之。
但難道對方說了一句”狗男女“的事實,狗男女們還反而覺得優越起來,可以佔領道德高地,群情激奮地去罵對方?
——這是我說的這電影裡裡外外的”自戀“,拍的人和看的人都因為感同身受而覺得理所當然,甚至從理所當然再上升到優越;5.我覺得這電影不是”俗“,是”壞“,因為我在電影中看到創作者不理普世價值,一味美化自己,並站在男性立場覺得所有女性都應該為他的”低級刻薄無情“這些惡趣味傾倒,否則怎會有“我變成了另一個張志明”?
是阿,極盡一切去傷害別人,在電影中還仍舊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費歧視女性,並仍然覺得自己優質出挑,這還不夠壞嗎?
6.人渣從來有人愛,這電影受歡迎的事實已經證明了。
觀點說完,不再贅述。
又看了一遍,三星变两星了,笑点也不好笑了以后觉得很生气,导演的一场意淫 /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到觀眾反應熱烈成這樣,笑聲掌聲沒斷過,從頭high到尾。這點來說,彭真的是個聰明人,太知道觀眾要什麼了。用了太多梗,有很多顯得非常cheap。少了有愛,多了賣弄聰明。劇情和新人物都不飽滿
故事并不好,还加了个杨函数。好在整个片子下来轻松流畅,三星。
when u kiss me on the street,i kiss u back~因为某人不喜欢杨幂,然后一个人去看的。
没有第一部细腻——————看到杨幂我就想自戳双目啊——————不过徐铮那个真是太苦逼了
够烂够平庸,如此平庸的爱情没必要放大到荧幕上来
的确与第一部相比,这部更加商业化,有了更多看点,文艺氛围少了些,不会让人在电影节奏中回想一些事情。只是这样的结局是最美的结局吗?
看完各种不爽。。。。
逻辑在TM哪儿呢
“人一辈子这么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
电影的卖座与好评只能说既有前作的影响力也源于彭浩翔对时下的都市人G点的掌控。而于我而言,故事一般,既不惹其发笑也没有落入赤裸愚蠢的小圈套内;广告植入也是脸都不红一下;片尾所谓的彩蛋也没有让我觉得有太多新意。倒是个个在喷的杨幂,表现挺好。★★★
春娇志明被志明春娇爆出X来好嘛!!大陆演员台词角色敢不敢再让人出戏再蛋疼一点!!杨五方乃敢不敢再做作恶心一点!!彭胖纸汝敢不敢再不真诚仗着小聪明一条心来大陆圈钱一点!!!!而且还有黄太套。。只有千嬅和厂花机油还是那样的美好TAT
2012.06.17 18:25
一星给导演 一星给曲婉婷 没了
郑伊健对张志明说 不好意思 吃了你的菜 真逗 但是任何续集都是狗屎 这部无一例外 笑料倒是多了 可是这已不是爱情片 完全是个八卦娱乐节目
刚分了看的,很有感触!!!!!TAT!!!
最后的mv闪瞎我
恶心死我吧。
成世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嘅。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就是无可代替。遇到这样的人就不要挣扎了,改嫁改娶的就赶紧的吧。。。PS:杨幂扮演的角色叫尚优优,我勒个去,怎么想的,余文乐彩蛋大亮,亮瞎我了。。
哎呀 我都好久没有看都市爱情片了~~植入广告那么多,也不乏煽情的情节,但还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好讨厌杨幂,但是还是觉得最后她好流弊~~
张志明真是占全了我受不了的所有缺点。。。还要弄得很认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