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这个电影,感觉节奏很好玩,很柔滑的感觉。
看到一小时我觉得只是简单的鸡汤故事,然后后面半小时一点点补充一点补充一点东西,所有的人都开始说说心里话。
就好像认识一个人一样,开始都是先问问这个问问那个,就好像大家问问你家里几口人,有没有结婚,你是做什么的,然后开始说旁边有奇怪的响声一直能听见。
其实都是废话,但是大家刚开始认识陌生的时候就是这样。
说废话说一个小时,然后最后半个小时每对朋友有一次,就一次,可以说随随便便的废话,就是真心话,然后就变成很好的朋友了。
大家都说孤独,我倒没看出来特别孤独(只是一般孤独),因为我觉得好多人都是这样过的日子。
就是有点想干的事但是没有动力就推推推,平常也没有真正可以长期陪伴的人(对了,邻居的设定很微妙,投机的话敲门就可以开门,开门进门就亲如一家,关上门各过各的),还有就是总有膈应人的事定期不定期发生。
比如说我举我自己的例子,中午午睡或者半夜里小区外面那条路上总有人开汽车按喇叭。
而且是车停在那里按一下停一秒按一下,半睡半醒中的人就感觉他按了一个小时或者类似很久的时间。
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人总是按喇叭,为什么一按一停。
但是我觉得没关系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生活不是一个平滑的均一的东西,不是日程表(比如说日历,是最大的一个骗局,上面画的每一个格子代表一天,每一个格子的大小一样,意思是说每天都是长短一样。
但是这个完全是假的,任何一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大于等于两天发人都知道,我看小说的一天,看历史书的一天,失恋的一天,吃油腻的东西的一天,在海边旅游的一天,长短厚薄酸甜苦辣,任何感官或者想象维度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是充斥了很多这样的你说不出来为什么发生,解释不了,但是又必须经历经受或者赋予意义的一点东西。
还有就是个人体验和共同体验的问题。
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就是英语和法语,阿尔及利亚裔的老太太和那个美国宇航员。
人类创造的语言就是相当于英语里面的法语借词,这个只能满足普通日常沟通(比如说telephone,toilet他俩都能明白),但是说到当一个怀里抱着自己的孩子唱着摇篮曲的母亲的感觉,在宇宙里面看见安拉的许多眼睛看着你的感觉,语言是失效的。
真真正正的个人体验是没法交流的,电影只是提供一个比喻或者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动贩卖机卡东西)。
所以生活里面这些也没法或者很难跟别人解释(自己什么体验),你甚至没法跟自己解释(自己那时候为什么心情不好,为什么某天某时突然就哭)。
因为个人体验不光在人与人之间由于语言的原因形成了屏障,还在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尺度上因为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屏障。
人与人之间没法理解,自己和一秒钟之前的自己之间也不好理解。
但是总有奇怪的时候,那个宇航员和老太太沟通得挺好(类似的故事是真爱至上里面一个说英语的男作家和说葡萄牙语的女生的故事),然后大家都能给彼此带来温暖。
生活就是吱拗吱拗的破垃圾车车斗的门轴,就是那个破水管子,你就是宇航员,天上来的人,也不一定就能解释的了。
当然也不用解释。
(文/杨时旸)真正的孤独,有时并非是孤身一人,而是我们与人群为伍,但却永远无法沟通。
每天,很多人彼此擦肩而过,寒暄微笑,但就是无法走进内心,我们漂浮在彼此的周围,像原子、如孤岛,像两块磁石,彼此都是同类,却始终无法相吸,但作为人类,却又永远无法适应彻底的孤绝,那种对于沟通和交流的欲望,在困窘的现实面前,显得更加令人心碎。
这部《心房客》在风格归类中被划分为喜剧,这种归类本身总流露出一丝残忍的味道,很多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都因为其中那些幽默的细节,被归类为喜剧,比如那部《完美陌生人》,但它们真的算喜剧吗?
那些令人发笑的桥段和细节,总能让人们在嘴角上翘之后,心里顿时涌满悲凉。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房客》只不过忠实地倒模了生活本身。
这部电影有时会让人想起那部《处子之山》,一样的孤寂,一样的清冷,只不过相较于那种“个体的孤独”,《心房客》展示了一种群体中的孤独。
一桩老公寓中的六个人,三段偶遇,陌生的人们萍水相逢,但又戛然而止。
这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有着令人窒息的留白,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翻腾,但表面上都装作波澜不惊。
那些情感和情绪中隐藏的不知所措,在各种琐碎的细节中昭然若揭。
双腿瘫痪的男人偶遇了在门口抽烟的夜班护士;孤独落寞的少年结识了新搬来的过气影星邻居;儿子在服刑,孤独的母亲迎来了从天而降的美国宇航员。
这故事中,有写实,有魔幻,那从天而降的宇航员成为了这现实主义编排中的一抹神来之笔,一次调皮的恶趣味,一桩令人感伤的象征主义的强行植入。
从表层去看,这故事就是任何一座都市中随意截取的生活片段,人们游荡、发呆、寒暄,不知所终,但那三次相逢却有着明显又微妙的隐喻,在孤独少年的镜头前,前影星开始试着找回自信,纾解心结;而那位老妪和美国宇航员,犹如临时扮演的母子;残疾男人和孤独的女护士,显然萌发着某种近乎爱情的情愫。
男孩儿象征着鲜活的当下,而女演员却沉浸于自己黑白电影中的过往;老人的儿子被囚禁于监狱,而宇航员来自于象征着最广袤又自由的太空,这设定互相对照又彼此反讽,最终形成了一种代偿机制。
瘫痪的男人谎称自己是摄影师,足迹遍布世界,而与他相对的护士,每日出没最远的距离不过就是在医院后院的空地,她只能抽着烟遥望星空。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互相成为了彼此的延伸,达成了对方心理欲望的慰藉。
当老人和宇航员比比划划地问着太空是什么样子,让他穿上儿子的衣服休息,给他做着家乡的饭菜,那种孤独又有谁能体会?
那个困于轮椅的男人,为了维系那段微妙的情感,端着老旧的相机,对着电视中的草原拼命按下快门,在窗口对着天空拍照,谁又能说这不是为了爱情拼尽全力?
六个人,都是彼此的闯入者,他们带着戒备、窥探和好奇,像小心翼翼的蜗牛,伸出触角,慢吞吞地试探碰触,努力掩盖欲望。
这故事中最令人心酸的是,没有人曾说过哪怕一句孤独,没有人抱怨现在的生活,他们看起来安之若素,但或许其实早已心如死灰。
在他们心中,生活似乎就应该如此,无人诉说,无人倾听,也无需改变。
在电影的开头,有一场小小的投票,这栋楼里的住户在一起商讨要不要修电梯,只有那个住在二楼的男人没有同意,大家一致决定,他以后就不能使用电梯了,但一天之后,他就因病瘫痪,不得不乘坐轮椅,偷偷使用那架狭窄的电梯,但楼里也无人知晓此事。
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助呢?
这几个人一直在聊一件事,这栋楼周围有一阵奇怪的声音,不定时地飘过,像有人哭泣,像某种神秘的空谷回响,但没人知道那是什么,那成为了一种幻想,一种漂浮在无聊现实生活之上的某种寄托,是这逼仄生活中唯一有趣的东西。
但最终,发现是那个肮脏的垃圾箱的一扇门在风中忽闪,吱哑做响。
它如同那栋住宅楼的隐喻,又像个说破谜底,人们顿觉失望的拙劣笑话,它拆穿了人们最后一点点念想。
这生活就像宇航员永远也修不好的那个厨房水管,就像那个发出怪声的垃圾箱,人们对一些事充满把握,把一些事当做寄托,但最终发现总是进退失措。
第二次看,印象里一直以为是挪威的电影,原来是法国的。
不知道为什么把asphalte翻译成心房客,可能最后那个铁垃圾箱的门晃晃当当,就像人心房的门半虚掩着。
好像在诉说,人类的孤独并不想通,你能听到门扇的低吟,你能从猫眼窥伺,你甚至可以进入别人的房间,但你也无法真正理解别人的孤独。
好在电影里六个人都接纳了他人的闯入,打破了那种被迫孤独的状态。
轮椅大叔为了见女护士像丧尸一样走了一整晚,又荒诞又动情,现实中会有人这样么;宇航员努力用英语向阿拉伯妇人解释着太空,两个人之间带有障碍却又未曾放弃的交流,真正诠释了荷尔德林的那句"我们是一种对话,而且能彼此倾听"。
一个人走进另一个人挺难的,因为障碍因为怕麻烦总会有人半路放弃。
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个轮椅大叔,我回头看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很荒唐可笑。
喜欢评论里有人说的,尽管不会改变什么,但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也因此总会发生什么。
好像为荒唐找了个借口,也无需为自己的主动靠近而感到羞愧,总要有人做点什么,才会有什么会发生。
再截一段荷尔德林的诗:最初彼此望见时,没人能听懂对方奇特的言语,险些爆发一场纷争,好一阵他们安静地仰望。
随后向对方伸出手去相亲相爱随即他们交换武器和一切可爱的家用物品;也交换言语。
你们各自是一个世界,像宇宙的星辰你们结成自由的联盟,每个皆是神。
一扇没关紧的铁门被风吹着,金属撞击的声音穿过了白天,也穿过了黑夜一个从太空回来,在地球迷路的宇航员问:这声音是什么?
一个儿子被囚禁的母亲说,这是恶魔,一个在楼道抽烟的护士说,这是婴儿的啼哭,一个给过气女演员摄影的学生说,这是狮子在吼,对声音的猜想在他们心里藏了很久,直到有人提问这是什么,猜想终于说出口,和铁门一起,被风吹着
其实看《心房客》这部电影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缘故——突然发觉很久没有看法国电影,在影库里翻找时,被一张封面吸引。
封面上一位中东妇人与宇航员相对而坐,很有点传奇和荒诞色彩。
影片的构图很有意思,我不知道专业术语应当怎样说,长宽比在差不多4:3的样子,让我想到水彩的小画,用纸胶带裱纸时留下宽宽的白边,画面突然就精致起来。
影片本身也很安静,最好是在深夜独自看。
涉及的人物不多,独居在二楼的中年男子与值夜班的女护士,红衣少年——虽然并不是一直穿着红衣,但不知为何就只记下了他穿红色连帽衫的样子——与新搬来隔壁的过气女演员,阿拉伯妇人与从天而降的美国宇航员。
我最喜欢妇人与宇航员的故事。
经常思索自己的属性为何,是更向往宇宙深处还是千寻海底,犹豫多时,难以决断,或许也并不需要什么决断。
我不在意宇宙与深海在物理学与地理学上的意义,我更迷恋与它们相关的神话与传说。
阿拉伯妇人,也许出于刻板印象,总觉得带着一点宗教气息;宇航员,漫游于宇宙深处,探索过星辰的奥秘。
宇航员因为轨道计算错误,降落到法国小镇一座老旧公寓的楼顶,被阿拉伯妇人收留。
妇人的儿子曾经喜爱天文学,在床顶的天花板上画有宇宙行星,但当下却在坐牢。
妇人给宇航员穿儿子的T恤,让他住儿子的房间,还为他做儿子最喜欢吃的“库兹库兹”。
我始终觉得,宇航员的到来像一个美好的迷幻梦境。
这段故事里有许多有意思的细节:NASA的接头暗号是“土星环是太空的婚戒”;宇航员无论如何都修不好的漏水水管;妇人看电视剧时,宇航员十分“残忍”地剧透了一切结局;妇人去探望儿子时,儿子抱怨母亲把自己喜爱的球队的队服给宇航员穿……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宇航员说的故事——太空,就像海洋,一望无际,环绕着你……希腊人以为星星是天空的窟窿,上帝从这里俯视人间……藏在黑暗之后的,是万丈光芒。
宇航员的画我不太相信电影的译名,所以去查影片的法文名字“asphalte”,是沥青的意思。
仿佛回到了做阅读理解的中学时代,分析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黑色的沥青长久埋藏于地下,其貌不扬,却能成为胶泥,将一粒粒碎石紧密黏合,铺成宽广的路面四通八达。
我想,影片固然在谈孤独,却不止有孤独。
每一个孤单的生命总能等到一个契机,等到属于自己的那粒小石子,等到沥青将彼此紧密联结。
说不定,明天就会遇见一个从天而降的宇航员呢?
因为十分喜欢这部电影而做的观影手帐——
那终日呜咽的心房,终日被寒风吹拂。
宇航员降落房顶有些抽象了…竟然没把楼压垮?
小老太太好可爱,宇航员蠢蠢的也挺可爱,剧透谁受得了啊hhhh法国电影里的NASA像个草台班子谁懂。
宇航员画的星星变成眼睛那一刻有些惊艳。
老太太是否把宇航员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即使隔着语言,却逐渐沟通顺畅,架构起情感交流,只是终会有离别。
母爱是香烟、咖啡、糖和蒸粗麦粉,母爱需要的回报很少,只是陪伴而已。
孤独的老人让我进一步畏惧老去,用谎言建立的虚假无法获得真实,从他偷偷半夜坐电梯我就担心他万一被困电梯里了咋办,没想到最后果然发生了…不过最后真厉害,爱情让人直立行走,最后的坦白,小老头终于走出来自己的内心。
她也看到了飞机驶过的蓝天。
护士姐姐最后的裙子真的好看。
朝九晚五是真实,环游世界是虚假,又何必去想那条从未见走过的道路一定鲜花盛放,你自有你的美丽。
电视里的天空再美,不如我们一起抬头看到的蓝天。
小男孩有点帅,但是他对电影的夸赞毫不走心hh“我想在你的床上睡一觉”,年轻人果然思想更开阔,他是在找母爱?
她是在找前路?
他帮她走出过去,走出过去的荣光的束缚,最后他也从镜头里,看到了他希望中他母亲对他说的话。
满天飞舞的碎纸屑中有我们要奔赴的明天。
每个人都有着他们的孤独,一望无涯的宇宙汪洋,重复的肥皂剧,跑步机上不停的双腿,医院冷空气里丢下的烟头,永远只有便条的家,以及忘记带钥匙就无法打开的房门。
他们也终将遇见路过他们孤独的客人。
直升机带走了寒冬,垃圾箱也终于被风关上,呜咽终停。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標題取自Plastic Tree的Alone Again,Wonderful World。
真的真的我最喜歡的演員是Michael Pitt。
中文片名雖然取做《寂寞心房客》,其實在看的過程中,哈哈大笑的時間比感受孤寂多的多。
一直到整部片結束,回頭想想才發現,啊對,他們都很寂寞!
三段故事、六個角色,各自在同一棟灰色的破舊公寓上演。
有些人會批評導演沒有將這三段故事串在一起、劇本不夠高明,我反而覺得正因故事彼此獨立,一些本來可能被忽略的細節,鮮明了起來。
故事中的空間是立體的,三段主角分別住在公寓的上、中、下層,動線由天上掉落、同樓層橫向移動,以及搭電梯從二樓往一樓平面延伸。
導演對於側邊開洞、水泥裸露的舊公寓,處開挖的工地、永遠灰撲撲的街道,花了很多鏡頭描繪;而時間又是模糊的,裡面唯一能稍微定調年代的,只有阿拉伯奶奶兒子房間,布魯斯威力1988年主演的《終極警探》海報。
導演在一段訪問中提到:「我在80年代度過青春期,這個故事的雛形也是在那幾年創作出來的,因此故事背景發生在此刻,抑或是80年代,對我來說差別不大。
」於是六個角色彷彿被放在一個灰色的亞空間,彼此交錯。
事實上,在觀看過程裡,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導演對於劇中角色,專注且溫柔的凝視。
無論是輪椅男謊報職業,企圖勾搭夜班護士;或是過氣女星在少年的引導下,介於少女、熟女、母親三種角色間的矛盾;又或是兒子服監,獨居阿拉伯奶奶對美國太空人單純的善意。
人性中美的、惡的、隱晦的、猜忌的,導演都一視同仁。
片中最高潮的那一段,阿拉伯奶奶問太空人:「太空是什麼樣子?
」英文法文,一陣雞同鴨講之後,太空人說出了極美的答案:「希臘人認為星星是洞」「神明從那些洞觀察人間」「當然,祂一直看著我們」「我喜歡這個概念,神無所不在,在一片黑暗之後,有強光照耀其中......」最後的最後,NASA終於來接太空人回家,在登上直升機前,阿拉伯奶奶給了他一盒「庫司庫司」在飛機上吃,太空人拿著保鮮盒,回頭望向公寓;直升機螺旋槳刮起大風,吹落女星搬家紙箱裡的泡綿,泡綿如雪花飛舞......就是在這個段落,我開始無來由的大哭,那時候感覺到的東西,已經超越了看到好電影,或是談戀愛,又或是親情之類的感動;有點像是靈魂碰到一種過於純粹的情感,緊密貼合終於滿溢出來之後,無從宣洩,只能大哭。
《寂寞心房客》法文原名《asphalte》,英文《macadam stories》,指的是柏油路或是碎石子路。
我私自認為,應該是指人之於整個世界,就像柏油路裡面的小碎石,本質上彼此分離,卻又被類似情感流動的某種外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導演在一則訪問中提到的:「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這部電影,我會說這是三段有關墜落(falling)的故事。
你要如何墜落了又重新爬起(lifted)?
這是貫穿整部作品的命題。
我花費整個青春在這個命題上,明確的說,即使時光流逝,孤獨與疏離逐漸變得無所不在,我依然在這個作品中,感到有前所未有強烈的聯結。
」
宇航員修理了三次家裡的水管,但是離去的那天他發現,水管依然漏水。
他說自己能修好,即使按照順序邏輯擺好了一切零件,就是無法修整好。
那個地方是什麼呢,是一個永恆有漏的地方。
我不清楚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會讓自己看起來鬧心,但又習以為常的地方。
它需要不時的修補,但你又不能講這修補是無用的。
女演員家裡滿是沒有收拾的紙箱,她一直期待著有機會可以繼續演藝事業。
但是打包好的一切,可以供自己隨時翻閱的記憶是代表你的過去指向你的未來,還是一堆包袱。
直升機是這個鎮上不常見的事物,它、它的聲音和它刮起的風,是不是一種略有征兆呢?
我是的確喜歡它攪亂了一屋紙,在女演員臉上開出破舊立新的笑。
2L的大叔迫於生計把自己和鄰里隔絕起來。
觀察了所有時間后,選擇了四下無人的點出門覓食。
他算是被生活自折雙腿,但是又在最後為了一份牽連走了更多的路。
他們的生活中都經歷了永恆有漏。
但是卻有幸遇到了別人的漏水,不經意讓死水流通了起來。
修補不一定是對原處的,但是聊勝於無。
结尾才知,原来像恶魔低语、猛虎嘶吼、婴儿啼哭的诡异声音,竟来源于废旧铁箱的锈门。
微风徐来,锈门开合,怪声骤起;斯人已去,心门定止,寂静如初。
你从我的世界路过,孤独的彼此,仅留下照片、徽章和录像作伴,这是经过时留下的痕迹。
尔后,一切又恢复如初,只身一人走完剩下的路。
影片主要叙述了三个独立的故事:为躲避邻居,深夜摇轮椅外出觅食的“冒牌摄影师”,偶遇了整晚加班,向往未知远方的守夜护士。
新搬进大楼,从未拆开过行李的过气女演员,打开了房门,邀无人照顾的邻居男孩走入她的世界。
漫游太空的宇航员,降落在语言不通的独居太太家,让儿子在服刑的太太重新体验到了充满亲情的生活。
三段独立故事平行进行,穿插讲述了六种不一样的孤独,每一颗心都在这栋楼房里逐渐靠近,心墙最终融化在温情之中:老人蹬掉轮椅,踉跄疾行去赴约,镜头下身着碎花裙的护士,将微笑永远留在了未装胶片的古董相机中。
宇航员穿上太太儿子的马赛球衣,认真修理水管,太太做了拿手的库斯库斯,尽管语言不通,仍津津有味地听着太空故事。
缺失关爱的少年,却懂得照顾他人,与邻居暗生情愫,女演员在少年帮助下重拾信心,将新角色成功演绎。
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两颗陌生的心缓缓靠近,那堵不愿对彼此敞开的心墙渐渐瓦解,为寂寞的生活注入了温情。
影片塑造的温情是短暂的,留下各自的痕迹,最终会分离,归于原样。
然而正是这短暂的停留,支撑着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因此,结尾长镜头给到了那扇开合时发出怪声的锈门,直至一片黑暗。
孤独,老生常谈的话题,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用这两个字当做原因、当做解释、当做结果,影片中的三对人物似乎也可以用孤独去解释他们的相遇与相处,但总觉得,如果总是用孤独来解释的话,好像又缺点意思,努力想想得到了一种说法,大概是某种缺失吧。
人任何时候内心深处都会缺失一种东西,因为缺失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然而现实中望而不得的事情多了去了,内心填不满就会产生一种众人皆在而我不能与之相处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时不时会冒出来,挥之不去,萦绕于心,于是我们给了它一种称呼,孤独,亦或者寂寞。
第一对人物是宅男与护士。
电影一开头就是宅男因为住二楼拒绝凑钱装电梯的画面,这就直接给出了他是个邻里关系不恰的宅男的原因,所以,不是外界排斥他,而是他排斥了外界。
社会总是很容易打压与众不同的人,不管你是对或是错。
宅男缺失的是与外界的沟通,因为昏厥骑了一天一夜自行车,但凡亲朋好友关系密切的都不会让他如此;从医院回来也没人接送没人看望,只能强撑着自己推轮椅上坡,然后偷偷的乘坐没有凑份子钱的电梯,可见这个人真的是孤僻到除了自己就只剩下自己;到最后吃的没有了,也只能靠着自己推轮椅到外面找食物。
没有爱人,没有家人,没有子女,没有朋友,与外界的沟通是全部缺失,以致于半夜出去找食物的时候遇上了关心他的护士就立马爱上了她。
按理说护士是非常繁忙的,每天和病人医生打交道,与宅男相反,她最不缺的就是与人相处,然而这都阻挡不住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抽空出来抽根烟释放一下不安的内心。
护士为什么会如此呢?
也许是循环重复的机械式生活逐渐渴望内心深层交流的情感,所以金风玉露一相逢,宅男和护士相爱了,即便护士最后知道了宅男欺骗了她,但又何妨呢?
接受便是彼此内心缺失的填满,宅男填补了护士内心渴望浪漫的缺失,护士填补了宅男内心渴望被关爱的缺失。
第二对人物是男孩与女演员。
孩子总是渴望父母陪伴的,不会因为稍稍长大就会对陪伴的渴望减弱,试想,当你睡个懒觉起来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关爱而是一张自己叫外卖的字条,还是孩子的你会是多么落寞,电影中的男孩便是一个经常独自生活的孩子。
一个人独自待久了对身边的人和事总是很容易产生好奇,当对面搬来了一个落寞的女演员阿姨时,他便很自来熟的想要去接触。
女演员,一个落寞的女演员,事业的停滞、对角色的渴望让她负面情绪满满,门坏了就直接动手砸,出门还经常忘了带钥匙,拒绝尝试不符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感觉生活总是亏欠她的,反感身边出现了的人或事,包括对面邻居的那个热情的小男孩。
失望的女演员在小男孩的帮助下慢慢地找到了对演艺事业的新理解,缺爱的小男孩在怪阿姨的陪伴中慢慢地感受到了陪伴,他们曾经的缺失,女演员的角色、小男孩的父母,在彼此的陪伴下渐渐得到补充。
第三对人物是母亲和宇航员。
与前面的小男孩相反,阿拉伯妇人缺失的是儿子的陪伴,儿子进了监狱,妇人想探监也不可能,甚至想送一点东西都不行,当遇见从天而降的宇航员,她便将自己对儿子的渴望和爱倾注在了他身上。
如果安全正确的着落,所有属于宇航员的殊荣都会属于他,不幸的是因为轨道计算错误,所有的荣耀都与他失之交臂。
身处异国的不安,荣誉尽失的失望,渴望回家的焦虑,让这位宇航员倍感不耐烦,然而面对热心款待的阿拉伯妇人,他渐渐的放下了戒心与防备,甚至愿意帮她修理下水道,虽然总是修不好。
三天时间的相处不算长,然而两者内心深处渴望的东西都在彼此身上得到了填满,即便分离很快就到了。
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很多东西的,亲情、爱情、友情、事业等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境地,所以往往在渴望不可得的东西的时候会倍感落寞,于是我们总想着填满心房的缺失,如果这时候出现一些有趣的人或事,即便是短暂的,也是很美好的一次相遇。
愿世间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被温柔以待
虽然看得有点想睡觉,但是还是觉得很温暖,孤独的人互相陪伴,微妙又克制,最喜欢宇航员的那条线,超级可爱!
实在是太爱这种性冷淡气质的温暖冷片,不过一点都不像法国,北欧感十足
三星半吧。冷幽默有一点吧,其实我不太懂为什么豆瓣分这么高。
心酸的浪漫,意外的温暖,所谓哭笑不得。荒诞与现实感混合在一起。正如迷失的返回舱,降落在异国一般。你拥有了自己的房间,胆怯地守着一点儿可笑的尊严,内心却期待着闯入者啊。
差
这栋公寓里,都是孤单的人
故作高深?真经典??
一栋楼的三个家庭,最喜欢的是宇航员和因儿子进监狱而独具的阿尔及利亚老奶奶的故事,从最初语言不通的不耐烦,到最后带着家庭特色美食离开,乐观温暖真是全球通用的啊。最后小区的怪声,有说是鬼魂,有说是动物园丢失的狮子,原来竟是小区垃圾站又或者是变电箱什么的门摩擦声,真是神来之笔,会心一笑
土星环是太空的婚戒
一分荒诞,三分欢乐,五分孤独,十分感动。
6.5/10。 一个寂寞的人只需跨出一颗心的距离,就能到达另一个寂寞的人身边。
六个孤独的人各自生命中出现了一丝涟漪,然后,接着孤独,
文艺喜剧小品,老人和宇航员有点好笑有点温暖,女演员和小男孩有点文艺有点看不懂,轮椅大叔和女护士有点荒诞有点浪漫,偶尔一个笑点还不错,好像挺是那么回事的,但是抱歉在下没有被触动,接受无能。听说导演之前拍的《黑道快餐店》更好,回头看看
1.孤独的人啊,你们是否都听见了从遥远的内心里传来的悲鸣声?2.三组意外的相遇,短暂的相处陪伴,Ta们都温暖了彼此的内心。
无聊
快乐
7/10 黑NASA的那段太逗了
于佩尔的故事不够荒谬。
看完更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