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动,看原片泪目了,又看了大象的解说,更懂了一些,于是更泪了...我觉得这并不是讲,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给不懂的人是一种错付,好像在教育人——不要轻易付出呀!
要看清楚人呀!
no!
导演毕赣虽然因童年有爱的缺失,导致作品看起来“悲伤而深刻”,但他却有颗赤子之心,他鼓励人去“简单,乐观(虽然带着一种悲壮)”,既是疗愈他人,也是疗愈自己。
这一点从最后的诗能感受到:除了太阳高度今晚的写作还取决于天气状况、污染、悬浮颗粒物孩子们睡得很好孩子们还在密度蓝里游玩以后我会教他们算术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条毛毛虫我写作的时候心脏是热的和想你的时候一样所以我想人类的爱肯定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着太阳系 ——《破碎太阳之心》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而不是等于2,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条毛毛虫,而不是等于0,丈夫给妻子写信时,心是热的,这里没有数字,没有理性,只有无尽的爱,与温柔。
我想,人的自洽、和解与平衡,是横在幸福之前的大山,或早或晚,都是要经历的。
而只有能处理好世俗与童心,理性与感性,他人与自我...的人,才拥有幸福和自由的权力。
首先片名叫<<破碎太阳之心>>很像塞林格的一个短篇小说叫<<破碎故事之心>>,里面有名的一句话是爱是想要触碰又收回手,这句话和毕赣这个短片的主旨也很相似。
以下叙事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 故事开头黑猫被小女孩捡回家后,不懂得如何向小女孩表达爱,抓了死老鼠,受伤的鸟和冰冷的蛇送给了小女孩但被小女孩嫌弃,然后黑猫踏上了给小女孩寻找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的道路。
一开始黑猫碰到了稻草人,稻草人请求黑猫帮忙点燃自己去寻找稻草人天上的朋友,其中稻草人燃烧的场景很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感觉,我觉得可以象征稻草人能够进入天堂。
这个时候出现了水中倒影的镜头,而且是一个颠倒的世界,镜头中小猫装扮成了稻草人的形象,我觉得这个镜头代表小猫受到稻草人为爱牺牲的启示成为了世界上另一个稻草人。
稻草人有点像钉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形象
镜像的生成象征黑猫变成了世界上的另一个稻草人 黑猫遇到了第一个怪人是孤儿院里被遗弃的机器人🤖️,小猫利用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机器人身上为其提供能量,机器人有电了以后给了黑猫苦丁糖,但是苦丁糖不是黑猫要找的礼物。
黑猫遇到的第二个怪人是一个健忘的女人,女主和火车司机分开以后她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火车车厢里,不停的吃肠旺面,火车车厢代表了女主陷入失恋痛苦情绪的困境,吃肠旺面代表她试图通过遗忘从而麻痹自己缓解痛苦,黑猫刚出现的时候是在车厢的镜子里,代表开始的时候黑猫没有走进女主的内心,后来黑猫把自己的的眼睛当作灯泡照亮了女主昏暗的房间,这个时候它才真正走进了房间,也走进了女主的内心世界,让女主终于有勇气打开房门去面对现实,最终记忆的列车停下来了,女主也在黑猫的帮助下走出了困住她的房间,走出了感情创伤。
但是女主的信的内容依然不是黑猫要的礼物。
黑猫遇到的第三个怪人是变成魔鬼,魔鬼曾经个魔术师,为了学习真正的魔法抛弃了家庭,也丢失了快乐。
我觉得导演在暗示如果人为了心中执念放弃家庭,就会失去快乐,变成魔鬼👹。
这一段导演把魔术师的动作倒放更像是一种隐喻,反映了魔术师内心希望能够回到过去,通过逆向的行为举止把魔术师对于很渴望回到曾经拥有家庭,拥有快乐的往昔心理做了具像化处理。
而且我觉得导演是不是把自己比作了魔术师,因为他三段都在玩视觉游戏欺骗观众的眼睛,像视觉魔术师一样。
最后黑猫把灵魂给了魔鬼后得到了一团泥土。
最后那团泥土中开出了一朵雏菊花,正是黑猫用对朋友的爱浇灌出了最美丽的花,雏菊还有一个花语是深藏在心底的爱,小猫为了送给小女孩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献出了它的眼睛和灵魂,但是至始至终都没有让小女孩知道它为她所做出的牺牲,送礼物的时候也是装扮成稻草人的形象送出的,而雏菊就代表了小猫深藏在心底对小主人的爱❤️。
我的疑问是7分41秒处导演给了游戏机一个特写镜头,游戏机的屏幕是蓝色的,但是后来透过玻璃看魔鬼的镜头又变成绿色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穿帮的镜头呢?
游戏机屏幕是蓝色的
眼睛透过玻璃看游戏机内部是绿色的
猫给了他主人珍贵的东西,一条蛇、一只老鼠、一只鸟。
主人不喜欢他。
他于是问稻草人,然后开始寻找。
三个怪人的珍贵的东西,猫无法理解。
就像猫给主人的东西一样。
怪人是猫的镜像,如里面出现的很多镜子所示。
他寻找的路上,只尝到了酸和苦涩,失去了可以抚慰心灵的眼镜(情感)。
最后失去了灵魂的音符,就像失去灵魂和快乐的魔术师一样,他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团土,一团虚无。
但是猫剩下了最后的温度,藏在帽子里。
帽子里的小草是他的心,他的太阳,把心给了她,帽子就随风飘走到没有尽头的路,就像稻草人飘到没有尽头的天空里。
好美!
是的,爱就是苦丁糖的味道、被遗忘的信里的满满情意的语言、猫咪送给小女孩的泥巴里的花、老鼠、鸟、蛇……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我们期待的美好未必是眼前暂时看到的那样,黑猫用它的眼睛替我们还原了灰色后面真实的样子,所以人们喜欢养猫,不是嘛1.苦丁糖。
机器人用苦丁糖告诉孤儿院里每个孩子,外面的生活真实的样子就是甜蜜而苦涩。
但机器人没电了,一切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判断与体会。
2.信。
有人因为怕失去爱带来的苦,所以选择忘记,黑猫让谭卓重新看到最初爱的样子,回忆起那封信中满满的爱与浪漫,及曾经的爱人对他们的未来无限的遐想~🌸+🌸=🌺,🐞+🐞=🐛……信,令人不再在遗忘中逃避回忆。
3.泥巴。
有时我们总觉得付出灵魂甚至都得不到想要的回报,用最好的东西只能换到一团臭泥巴,但美好就是那坨丑陋泥巴中慢慢长出花朵——即黑猫送给女孩的礼物,也就是它最美好的东西,比如那朵泥巴中长出的小花,比如那些它叼给小女孩的老鼠、鸟、蛇……然而女孩同样因为没有看到爱的真相,而误认为它是邪恶的黑猫。
————所以,是的,爱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藏在刺眼的外表下,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因为Ta用自己的灵魂,那是Ta唯一拥有的贵重的东西,换来了一朵再普通不过的小花,像空气一样存在的疏松寻常 在Ta最重要的人面前 好像跟我一样 (还有,还有什么能比送上了自己所能想到最好的东西,结果反而遭到嫌弃,开始远离更令人无措的呢?
就那样捧着自己单纯的真诚心碎,还想着继续给些什么
非常喜欢稻草人的故事,于是结合自身感想,写了一首现代诗《马路上的稻草人》我是来自乡村却被插在马路上的稻草人车水马龙中我不再衣衫褴褛但我的工作依然是驱赶鸟儿鸟儿并不害怕我经常假装被我吓走我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邀请它在我的肩膀上歇脚听它歌唱每一座翻过的高山和每一片飞过的海洋年复一年的歌声点燃了我衣下的稻草我终于明白每一根稻草都能化作一片火红的羽毛而炙热的火焰就是我的翅膀才是我的心脏无论这是梦,还是幻想我都将化作风追随鸟儿,飞向远方
纯纯地来分析一下电影叙事的结构和内容这三段式的故事是很符合童话寓言的结构的,除了精妙没什么别的词可以形容,为什么?
因为童话的框架以及色彩下充满了隐喻的内容以及处处呼应的结构。
我们在主体段里都可以发现一个相同的结构,就是黑猫付出代价来想要获得一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小女孩,这个代价就是三个怪人们缺少的东西。
第一个怪人是送苦丁糖的机器人,黑猫打碎镜子,折射太阳帮没电的机器人重新发电,然后获得一枚苦丁糖,尝不到甜味不满意然后离开去寻找下一个。
第二个怪人是失去了爱人的女人,黑猫用它一只眼睛为女人重新亮起了坏掉的玻璃灯,然后得到一首诗,黑猫不知所云,不满意继续离开。
第三个怪人是感受不到快乐的魔鬼,黑猫用灵魂的音符换来了一团泥土,结果依旧是不满意,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了”,带着失败去见小女孩。
然后结尾呼应开头,一只黑猫在野外东张西望的寻走。
我们从主体结构来看内容的话不难发现,黑猫的代价是递进的,从一开始的徒手之劳到最后的灵魂的音符,这可是越来越大的代价,而黑猫为什么在每一次都不满意的情况下依然要付出更多呢?
因为这个短片是一部对彻头彻尾的,浪漫甚至壮丽的猫的赞歌,因为猫的野性,奉献,忠诚,勇敢,温柔,聪明,全部被揉进了这短短的十分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毕赣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主体段里的三个怪人对应着三个主题:成长,忠诚,以及勇敢。
第一段,每个离开孤儿院的孩子才能领取苦丁糖,这很明显对应着成长,而糖的酸苦也意味着成长的酸苦。
黑猫获得糖想要送给小女孩,猫陪伴人成长是第一个礼物。
(这里用镜子的反光给机器人充电也是猫的聪明。
)第二段,每天吃长忘面的女人依然记着之前的火车司机爱人,甚至还住在了轨道上。
这是至死不忘的忠诚,也是黑猫寻找小女孩的本质,小女孩不再喜欢猫,黑猫却依然想祝她生日快乐。
猫对人的不离不弃,这是忠诚的礼物。
第三段,魔鬼宁愿用再也感受不到快乐为代价来学会魔法,这是勇敢。
黑猫舍弃灵魂的音符也要获得礼物,这团泥土,也是黑猫的勇敢。
(这里灵魂的音符就是为了弥补魔鬼对快乐感受力的丧失主体之外的部分,开头燃烧稻草人才可以去看望他的朋友,这象征着猫燃烧自己来陪伴人类,而猫燃烧的,正是它的野性。
小女孩从野外带回了黑猫,黑猫最后也回到了野外,开头结尾黑猫在草地里的游走就是告诉大家野性是它的本性,但是猫可以舍弃它的野性来温暖你。
稻草人这里也引申出了另一个细节,就是黑猫穿上稻草人的衣服,为了不吓着小女孩,这是猫的温柔。
猫的温柔还体现在那一句“你好再见”上。
机器人说“你好再见”为了告别孤儿院的小朋友,因为他们长大了。
黑猫对小女孩讲的“你好再见”在这个意思上更多了一层,就是它不想打扰小女孩的温柔,为了不吓到小女孩,所以这个见面只能开始于告别。
至于为什么,黑猫并不喜欢这三个最珍贵的东西呢?
因为这一切的美德,黑猫都并不自知,它想要的只是一个漂漂亮亮的、给小女孩的礼物。
这也解释了泥土开出小花,因为想暗示观众们,这些东西并不是像黑猫认为的一样一无是处。
当你体验到这部短片里对猫这么大方泼洒的赞美时,你会发现这个“不自知”是非常有力量的。
这个短篇所有的笔墨、设计都用来歌颂这个主人公,而黑猫却并不知道、也并不关心。
这种反差的戏剧色彩非常强烈,让人动容也让人叹息。
而这样强烈的情绪,这样极致的赞美,都被毕赣巧妙地放在了淡淡的诗意美里。
而在这样的诗意美、童趣故事里,他还放进了人生的大主题: 幼年时成长的酸甜苦辣,青年时爱情的忠贞,中年时面对决策的勇敢和舍得。
人的主题和猫的主题互为表里,用简单的结构和故事嵌套,最终才有了这样一部丰满而超脱的短片。
除去结构和内容,电影的色彩、音效,诗歌和题目都很值得一说,今天就不赘述了。
ps 本人在留学,由于找不到西译版手动翻译成西班牙语第一时间在电影课的presentation上放了这个片子,同学老师看完都很震惊来问我要资源,我真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看到老外被那个开门是轨道的镜头惊艳到的表情时我太酣畅了!!
关于毕赣导演的这部短片,个人有几点浅见,毕导一贯耐人寻味的晦涩气质,却也有一些直观又耐人寻味的点,细扒一下,都是他作品中那种“诗意气质”的来源。
平静中的破与立——这种轻微的冲击感来自于短片中的三个画面,一个是黑猫找到孤儿院里的机器人时,原本的平静镜头忽的被打破,原本的主视角此时被发现是一面镜子,而在它破碎的一刻,我们才恍觉,巧妙的一下把投入虚幻剧情的我们短瞬拉回现实,看到本质。
另一个画面便是“健忘人”在不停的吃面,下一个瞬间敲门声响起,推开门却是疾驰列车身后甩下的长长轨道。
火车的轰鸣声随之而起,前一刻的晦涩阴郁这一刻仿佛全都豁然开朗。
最后一个画面是在魔鬼剧场,魔鬼一点点捏起那颗泥球后,出其不意的拉开幕窗,一瞬间暖黄色的画面显露出了冷蓝的本调,暖与冷之间的强烈对比,让人瞬间分不清真实与假象,也让人有一瞬的恍惚。
这种惊措一瞬的感官体验,会让人有一种强烈的碰撞感,虚与实的交织,只在这么几个短短的瞬间,便有强烈的拉扯感。
局部与全貌——影片中黑猫眼睛出镜两次,真身全貌出镜一次。
第一次猫眼出镜,是在故事开始的时候,用这个猫眼特写承载着观众的视角深入向前,开启这趟旅程。
第二次猫眼出镜是在它被魔鬼“戏耍”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唯有特写能略诉一二。
而黑猫唯一一次的全身出镜,则是在故事的最后,它去找小女孩的时候,以回忆视角带我们看了属于它和小女孩之间的这段故事。
那时的它弱小而单纯,全身出镜带出的是一份不加修饰的纯真与纯粹。
长镜头中的诗意——开篇时田野上极低视角的一段长镜头,配合着娓娓道来的旁白,用最直观的方式将观众迅速带入黑猫视角,拉开故事的序幕。
女人应声开门后门外那风驰凌冽的轨道场景,长久平静,一瞬间让人回归现实,又一瞬间让人忆起一些已经被遗忘的东西。
黑猫在草地上佝偻前行,步履虽不平稳但也算顺畅,一步一步,每一步都似下了很大的决心。
影片中的几个长镜头,每一个都是其独特气质的最佳来源。
以上几点浅见,是我关于这部《破碎太阳之心》的个人感受和特点总结,其实深扒来看,毕赣导演作品的独特气质真的很有代表性。
「你好,再见」再一次被狠狠地击中了。
踏上寻找珍贵的东西想送给珍贵的人的旅途,提问爱的感受。
稻草人启发了黑猫,小黑猫寻找着令自己好奇的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期待送给心爱的小女孩。
遇到三个奇怪的人,三次奇怪的经历,大家将对「爱」的理解融入不同的事物中,单纯天真的小黑猫并没有读懂事物背后的意义,失落离开,但却依然执著寻找自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想送给小女孩。
泥土开出的小花,是小黑猫送给作为人类的小女孩最恰当的礼物,也是作为分别最好的礼物。
我充分体会到这份纯粹和美妙的感受,被美感动到会心疼、会流泪的境地。
爱会让人苏醒;会让你既想伸出颤抖的手又想缩回;会让出现心爱之人地方的灯光瞬间被点亮。
爱是什么?
爱是为珍惜之人流的眼泪合集,爱是温暖炽热,爱是太阳之心。
毕赣审美太好了,每一帧都是艺术,非常被打动。
2015年一部《路边野餐》见证了中国大陆新一代作者导演的诞生,导演毕赣将诗歌写入台词,摆弄出高难度的长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惊艳新奇的视听感受。
接着,他的第二部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戛纳;尽管这部星光熠熠的作品未能创出票房佳绩,甚至还招致不少争议,却让人看到他一脉相承的魔幻文艺色彩与作者风格。
四年后终于等到毕赣的新作面世。
虽说这部《破碎太阳之心》是为品牌拍摄的一则商业短片,但是惊喜地入选了今年戛纳短片竞赛单元,足以看得出导演对待创作的用心,并非因商业广告片而敷衍了事。
能在商业广告片里倾注独有的导演风格实属不易,这部15分钟的短片更像是一则天真烂漫的童话,通过一只黑猫的眼睛看人生。
黑猫化身一个稻草人,在三个怪人的身上寻觅人类最珍贵的东西。
导演的想象力不断突破边界,画外音的诗歌朗诵依然有着过往的矫情味道,不过这回在荒郊野外和城市风景的交界处却意外找到最合适的美学表现力。
这是一个饱受摧残的世界:颓垣败瓦、无人的缆车、废旧的机器人、忘情的女人、背井离乡的魔术师……也许是受到疫情隔离的启发,毕赣在模仿电影大师的荒凉画面中捕捉到纯净的诗意与荒诞的幽默感。
这似乎是一种抵抗瘟疫的创作方式,也是导演身为人父后的心态转变;在一个睡前童话故事里,他为女儿奉上了珍贵的礼物,抵达了猫与人类之间的动人情感。
充满诗意的童话之梦,黑猫到底有多少个音符?羡慕老天爷赏饭吃
3;烧掉我吧,帮我飞上天空,送你一颗我的眼睛作玻璃灯,房间是旧日的火车,太阳给你我一颗苦糖果作告别;
《破碎太阳之心》她说,需要三支烟,人类才能看完,破碎的太阳的心。我说一支就够了,如果算上太阳燃烧时做过的最野望的梦之后,心里依然有爱的话,那就是1.5支。好在,瀑布倒挂,烟雾和阳光,催化于猫的视网膜和他那羞怯的魔法里,便从稻草人的帽子下面长出一朵花。那是甲壳虫的呓语,或是向日葵做过的春梦。花,真好看吶,这朵花,小小的,真好看啊~她塞满了你苦丁糖般的未来,送给你,或者你的下一代。
像部廉价的破碎诗意的概念短片不像广告,pidan总裁一定是影迷且很喜欢《路边野餐》吧。
只喜欢少数几个画面。又是模仿电影,所以在鼓励和厌恶之间还是保留了不少好感。“常忘面”那里挺招笑,那些故作文艺的口吻突然被肠旺面梗给破了,他还是掌握不好编织氛围与开玩笑的关系,整体感觉就像是让王家卫来拍贺岁喜剧。两星半
我想起了我的女孩
复合影像的运用不错 如果能凝聚在一个易于抓住灵感源泉会好一些? 人眼还是猫的竖瞳都是呈现倒影 进而神经自动处理翻转 破碎镜(晶)片(体)既可以反射赋能也可以折叠倒置记忆 常忘燃灯 逆序溯源
一言难尽,作为广告片或许够抓眼球,可对于电影导演毕赣绝对不及格。缝合的诗意,老塔、泰伦斯马利克、锡兰、阿彼察邦...多少都能看出来点。我非常不能接受但国内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伪文艺”商品,对艺术、诗意的糖衣炮弹。
整个短片像一个孩子在荒废的主题公园里,摆弄他心爱的玩具。
尽管是商业短片,但很多人痴迷的“毕赣味”仍然在,这就足够啦。
难看,像现在的仁科会拍出来的视频。
困死了
早就说毕赣是林奇粉丝
等发过光热,再成灰。p.s.:请别再方言、诗歌、长镜三板斧了。
人类不需要猫
一朵花➕一朵花=一朵喇叭花
A Short Story,第75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amp;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开放电影大奖提名,毕赣未曾让我失望,短片实在看不过瘾,诗の短片,颜色的运用,今年春节档影片深海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地用了与短片相同的音乐,从阿彼察邦到马利克,帕特森+生命之树+歌至歌,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何为生命,以及如何获得生命,可惜最后的落脚点和主题还是不免落入窠臼,所以这居然是商业短片?继续期待导演下一部剧情长片。
想吃常忘面~
还以为是塔可夫斯基/卡拉克斯/贝拉塔尔的土豪影迷拍的致敬短片
毕赣的灵气还是在的 就是观众因为自己的高傲越来越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