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不写,就会忘记现在的感觉。
首先说一下总结,我就是很吃这一套的爱情片,我并不觉得很狗血,甚至觉得有点真实。
八月长安真的很会写,不论是三部曲还是《这么多年》,她总能捕捉我们青春的细节,无论是细腻的文笔还是影视的翻拍,都能让我勾起对青春的无限回忆和对爱情的渴望。
虽然人物的爱情线、故事线很感动我,但是从影视鉴赏的角度来说,他的剪辑混乱,情节跳脱但不影响理解,后续人物心境转变有点突兀。
总体而言,给六分。
说完理性的,我来说一些感性的个人想法。
第一,同身为小镇做题家的陈见夏的人生经历和我有点相似,不同的是我很幸福地被爸爸妈妈的爱包围着。
可是我们又是那么相似,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那么的死要面子,那么的嘴硬,喜欢强撑又有那么一点自卑。
在她人生的前十八年,她都是靠着自己无限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运气,来到了更大的平台。
因为李燃,他就像一团烈火,点燃了陈见夏心中压抑的火星。
她的人生开始变得多姿多彩。
这里不是说女生要靠男生才能活的更好的意思,只是说因为一段爱情,或者放大了讲,因为一个人、一段情,我们自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不断内耗的巨大压力下,有一个人,愿意给你一个肩膀,给你一个港湾,让你休憩;愿意永远在你身后,你回头时,总是投以最灿烂的笑容;你呼唤他的时候,他总是热烈地回应你,让你知道,他一直在。
第二,我很感恩,遇到了浩酱。
他带我看了更好的世界,他也给了我最坚实的臂弯。
他言出必行,有问必答,给了我十足的安全感与信任。
他温柔的脾性感染者暴躁的我,让我逐渐逐渐冷静下来,学会乐观,不那么焦躁。
他无比信任支持我,永远鼓励我勇敢做自己。
感谢他,让我有气可撒,有忧可解,有喜可享,有悲可释。
可能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他了,我感觉他已经融入我的灵魂了,我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什么时候还能在他怀里抱着,就像抱着全世界一样…第三,我也时常在想,我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影片主要聚焦陈见夏的个人经历,对李燃十年之间的变化却着墨不多。
可能我还是难以转化思维,我不清楚一段美好的爱情能给男生带来什么。
什么机缘下,男孩才能成长为男人呢?
虽然浩酱总是在说我给他带来了很多,但我又常常喜欢假设,假设没有我,他可能一样活的很好?
交给时间吧……
女主陈见夏是个自卑的人,在原生家庭里自卑,妈妈重男轻女,只爱弟弟,对她冷嘲热讽,爸爸则躲清闲。
从小县城考上了省城最好的高中,在学校里也自卑,被几个同学恶意针对。
恰好认识了出生在省城的差生李燃,贫穷又自卑的陈见夏有人倾吐心事,无疑像遇到光。
两人的爱情也不是那么顺利。
陈见夏被同学算计,拍到和李燃一起住宿的照片,被学校劝退,妈妈更嫌丢了面子。
本想考南大的陈见夏,成绩下滑,抓住了去新加坡学习并工作的机会。
十多年过去,回国的陈见夏再见到李燃,这时候的陈见夏已经从自卑中走出来了。
陈见夏爸爸要做肝脏移植手术,李燃帮助、出力,又拉进了两人的距离。
陈见夏回忆往事,觉得李燃可靠,主动表白,两人在一起。
至于影片后面陈见夏妈妈的强行和解,则显鸡肋,已经对她造成了那么伤害,不是时常关注新加坡天气就能过去的。
“离这个家越远越好,离你越远越好。
”真正的和解是一个耗时间的事情,影片里几分钟的交待没有说服力。
私信+++qun:
自从看完预告片,我心里就十分地沉重和不爽。
女主岂止是不被偏爱啊?
爱是一个高级的词汇,一种高级的情感,而女主活脱脱生在“不饿死你就行,还不跪地谢主隆恩。
”这种类型的家庭,还是一个处于食物链底端的人。
什么自尊,什么梦想,什么爱情,都不如弟弟的一句哭闹好用。
不要觉得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有那么容易,看看周星驰功成名就时的访谈:就算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他依旧不能释怀,为什么儿时想要一个玩具,妈妈不但不给他买,还要打他。
一代巨星对着摄像机镜头泪光闪烁。
还有很多人,很多很多人,他们甚至不敢说出身上的伤,内心背负的阴影,因为害怕被说矫情,害怕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们重复千百遍的认知: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值得被爱的。
自己的感受不如父母一句他们很辛苦。
这种循环是黑色的,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但女主,她勇敢地打破了这种循环,所做出的行为如同教科书一般完美。
努力考好的学校,争取更好的学习机会,抓住读好大学的机会,震慑欺负自己的女同学,给家里买房子,要求和弟弟平分医疗账单……等等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主的自救之路绝大多数是由她自己独立完成。
如果说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弟弟,是得到了全家人的托举,那么女主,不但没有得到这样的救赎,反而常常被说:“你一回来就闹得鸡犬不宁的。
”“姐姐不应该管弟弟吗?
那是你亲弟弟!
”我们可以自救,就算是面对稀烂的家庭环境,这是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时,最有意义的一个结论。
这部电影里,重要的和解有两个:一个是女主与“富二代”男主之间的和解。
影片开始时,面对贫穷且保守愚昧的家庭,面对逼仄不体面的生活,女主的穷、自尊、绷紧和男主的富裕、自信、松弛成为强烈的对比。
我也曾是像女主这样紧绷的人。
学习时,学习是最重要的,工作时,工作是最重要的,就像一根上紧发条的弦,永远都停不下来。
最终我还是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终于学会了休息,学会了可以偶尔娱乐一下。
我也好羡慕那些说话大大咧咧的人,而我是会为一句话小心翼翼,辗转反侧的人。
因为在忙碌的家庭里,妈妈永远是怒气冲冲且不耐烦的,我学会了收拾自己的心情,哄她开心,一言一行都小心翼翼。
我记得电影里最写实的一个画面在于,女主紧紧地盯着计程车的计价器,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计价器跳动的样子。
确实是这样,穷的人,每一分钱都肉疼。
深有感触。
曾经的女主,既有着自卑和敏感,又跟弟弟一样,觉得有钱人是“炫富”,“靠父母”。
如果不是男主带她出去吃饭,给她讲自己家的故事,她也不会理解“富二代”的另一面,也是正常的生活。
不会理解,他对长辈的爱,与自己也有共通之处。
她也许会跟自己的弟弟一样,活在仇富和以为富人万能的幻想里。
另一个是女主与重男轻女的妈妈之间的和解。
重男轻女洗不白,也无法洗白,可是让人无法忽略的是,这样糟糕的家庭,这样糟糕的妈妈,却依然是爱女儿的。
这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中出来的女孩子选择反哺家庭的根本原因。
女主与妈妈之间,天然的存在着很多误解。
比如女儿误以为妈妈的关注和爱仅仅因为自己优秀,所以努力地让自己优秀再优秀;母亲以为女儿想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就是对自己没有感情,“这个女儿白养了。
”还有一个更早之前的误解:母亲想保护女儿,却用恶毒的语言刺激女儿,说女儿“被男人玩了。
”女主因为生气,也因为伤心,被误解也并没有对家人过多解释,但是在与男主一番谈话,以及在对自己前途的忧虑之下,放弃原本的自尊,努力与家人沟通。
改变自己是很难的,但是她做到了。
女主弟弟最后穿针引线的沟通,使女主终于相信了母亲的爱,与母亲和解。
还有一个能和解的原因是,她们争执的背后,藏着的是两个缺位的男人。
爸爸老实懦弱,该争取的经济利益不争取,又赚不到什么钱,妈妈被逼着成为遇事跳脚的强悍妇女。
最终,弟弟成长了,开始为家庭分担经济支出,开始了解姐姐,成为姐姐和妈妈之间沟通的桥梁。
虽然,仅仅是个开始,但是姐姐和妈妈,终于不用什么都扛了。
我身边那些从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女孩子,有的人与家庭进行了切割,有了不错的工作和体面的未来,过年都不回去,有的人与家庭和解,依然疼爱自己的弟弟,教育自己的父母应该如何当家长。
她们的共同点是,她们都是生活的强者,从一片泥潭似的家庭中走出,拥有了更好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女主妈妈的几句话,确实是常见的重男轻女家庭中给女孩专设的“陷阱”:“他是你弟弟,你是不是应该帮着他?
”“你一个女孩子,想找个依靠不丢人。
”“女孩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
”这几句话,每句话都是给女孩子的陷阱。
如果按她说的话去做了,那么就很容易成为无止境的帮扶弟弟,没有足够的赚钱能力,一辈子手心朝上要丈夫钱的,靠男人良心吃饭的女人。
换句话说,不独立,也没有选择权的女人。
当然,我不认为女主的妈妈有意坑害女儿,正如女儿所说,这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家庭,不能指望母亲真的给自己出什么像样的主意,不拖累就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也已经拖累了很多)。
电影还有一个亮点是,细节做的十分的好,这是一部与我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电影。
想象不到的地方在于,它有这么的写实,对细节的描摹不但超过了很多青春题材的电影,甚至超过了很多严肃地探讨生活的家庭剧。
对重男轻女家庭的精准拿捏,比如女孩子在被嫌弃的同时,又被道德绑架着。
因为是女孩子,所以学习不用太用功,姐姐的学习,远远没有弟弟的睡眠来得重要。
因为是姐姐,被强制要求让着弟弟,帮扶弟弟,学习用的CD机被毫无理由地抢走,毫无悬念地要花宝贵的时间为弟弟补习。
自己还没有独立,就被强制要求反哺家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弟弟已经很大了,为爸爸付医药费的账单还被妈妈说:“他才多大啊。
”偏心,无所不在。
有时是有理由的,因为弟弟眼睛要做手术,有时是无理由的,仅仅因为弟弟年纪小,仅仅因为“你是姐姐”就要无条件的退让。
而背后的理由无疑是宠爱男孩子。
还有就是,恋爱的细节。
从电影院出来,我立马就搜索了导演的名字,果然,是一名女性导演。
只有心思细腻的女性导演,才知道恋爱的片段不需要拥抱和亲吻,而是只要你敲一敲玻璃窗,我笑靥如花地朝你奔去。
我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毫无瑕疵。
比如男主与女主第一次见面时,究竟为什么打架,究竟头上为什么流下来血,没有很好的交代,从后面的场景分析,男主其实是个温和有礼,内核非常稳定,只是爱打抱不平的男孩子而已,那究竟为什么会伤成这样,感觉并没有相对应的故事线。
再比如女主爸爸弥留时跟女主说的什么流浪和逃避的话题,感觉有些悬浮,毕竟电影中并没有特意交代,在底层的家庭里,遇事沉默不语,粗糙的爸爸居然是个知识分子。
但是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家庭背景的设置是用了心的。
布景也不错,女主家里是简陋的房间,满墙的奖状。
不像有些国产剧的男女主,都快吃不上饭了,还住着独栋的双层别墅,丝毫不担心明天与未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成长才是每个人最终的救赎。
男主对女主来说,贯穿了整个青春时光,是女主灰暗生活里的一道光。
如果没有遇到男主,她不会知道生活的另一面是什么。
在新加坡光鲜的薪水和职位,对她而言“不过是工作”。
她曾经也自卑,一边艳羡一边觉得城市里的人“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对每个普通的女孩子来说,很多女生,首先青春期时的自卑就将男人隔绝于千里之外,也失去了获得爱与温暖的机会。
也可能不小心爱上一个坏男人,远远不如男主这般温和,不占有,不索取,只是干干净净地保护你。
不过,就算你错过了男主这样的人,你的青春期里没有李燃。
但是,你依然有得到救赎的机会。
《当你像鸟飞向你的山》的作者选择了远离,《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选择了适度切割。
《讨人厌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选择用爱情来对抗亲情的扭曲和缺失,但最终决定寄情于工作。
你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和你面对的实际情况去行动。
你也可以自由去选择,要不要与原生家庭和解。
我个人反对无条件的和解,但如果有一天,你想起了来时的路,原谅了他们身上和自己身上的苦难,决定释怀自己受过的伤害,拥抱过去的自己,那么,选择权仍在你手中。
人生,面对的从来都不止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加油,少年仍在,未来可期!
六分。
没有红发怎么像李燃。
编剧好像抓住了翅膀和围巾这两个点就不愿意松口,其实说起来不过一句话:“可是围巾不是翅膀。
陈见夏,但我知道你想飞。
”振华部分的打光太亮太和煦。
看起来小镇姑娘陈见夏的灰暗高中也没那么难熬。
见夏怎样受挫,付出怎样的代价才重新回到振华都被轻飘飘地一笔带过。
那些字字句句都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感受到的那些明明白白的存在却无法通过荧幕传达给影院里的每个人。
我开始担心,担心大家会觉得这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故事,我多想去和他们说其实回到县一中的陈见夏内心已经没有退路了,她在冬夜里不管不顾冲向省城,在小区门口蹲点俞丹,在客厅里举着血淋淋的手下跪,在父母面前成为最优秀的演员,心如止水地表演着凄凄惨惨。
她视死如归。
那个陈见夏坚毅果决,是一锅粥里煮不烂的一颗铜豆子。
拍不好陈见夏就无法体现出李燃的出现有多么意义重大,“她是浩瀚宇宙中被遗弃的飞船,沉寂多年的对讲机里,他是唯一应答。
”他要惊天动地,要带着发梢挑染的那抹不安分的红,像无法控制更无法熄灭的火扑进陈见夏的生活。
所以李燃的燃,是燃烧的燃。
他说你去飞吧见夏,尽兴就好,我没所谓,尽情挥霍我,没关系,安定不下来你就接着走,就当路过了我。
他说陈见夏,你就当是,路过了我这只蜻蜓吧。
陈见夏其实一直都没有勇气,她从始至终拥有的,只是一颗被燃烧的,跳动的心。
锅姨刘丹又贡献了毛骨悚然又窒息的演技,把一个重男轻女老古版的家庭演了出来!
姐姐就是家庭培养的打工人,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能占据家里的资源(金钱、房产),要当一个生产机器,不断为家里提供所需补给!
故事有的很真实,有的又像是给灰姑娘们编制了一个美好的梦。
每个这样的人都能考试那么优秀吗,都能有机会被保送吗,都能赚到很多钱买车买房吗,都能遇到男主这样的一心一意对待自己的富二代吗?
锅姨这个角色确实很窒息,现实中没见过这种家庭,所以还是会以为这类人物会刻意黑化,既然给了人物这么黑色的设定,片尾又在说母亲还是很在乎女儿,强行洗白一下。
很爱!
原著党的点赞。
用牛的话说就是真的还没看够,原班人马出一下续集谢谢!
导演这么多年运镜没白学,很多镜头像是特意要观众看出“我水平很高”。
不过电影拍的有点着急 感情线还原不出来 两人的感情莫名其妙。
假如篇幅允许,导演应该有能力做到把于丝丝和陈见夏的矛盾、凌翔茜楚天阔的线、怎么转到小县城又是如何回来的,描述得再清楚一点。
论什么是抽象又优雅地尊重原著……演的最好的是郑玉清,因为长期受苦和争抢而有的尖酸刻薄,还有见夏爸爸 清高又卑微 在家做不了主的样子。
小伟演得也不错,长大了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儿。
他说“姐,你恨过我吗”抬头可怜地望着他姐,时间凝固,那一刻真的想ruarua他的脑袋。
还有李燃,居然真的能演出狗一般纯净的眼睛……场景的还原,商业街,哈尔滨教堂,雪中的振华中学宿舍楼,完完全全是我读书时心中的样子,唯一一点就是陈见夏的家真的不够寒碜。
见夏是八月长安笔下女主最不完美的一个,她自卑虚荣 短促狭隘 骄傲 憋着一股气 还透着小市民的寒酸。
一生都在反抗重男轻女,觉得考得好就能让爸爸妈妈多看自己一眼。
这一切却被李燃一句“其实你考的再好也没用,你弟弟天生受宠”击垮。
她面对爸妈要做乖巧的好女儿、弟弟的好姐姐,面对余周周要温柔低调,面对楚天阔要谦虚小心,可面对李燃可以是真实的自己。
不过李燃这张脸无论如何不能是张新成。
那张娃娃脸跟桀骜不驯的样子一点也不配。
当他抱住孙千说“让我抱一会”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林杨抱住余周周时想的“本拉登,请你把这个城市炸掉吧,时间走到这一刻,已经可以停止了。
”一些spark的小点点:“船长,我们往哪开?
”“就在这停靠吧。
”“陈见夏,我知道你想飞。
”她是浩瀚宇宙中被遗弃多年的飞船,沉寂多年的对讲机里,他是她唯一应答。
也不枉我,耿耿于怀了这么多年。
幸亏陈见夏遇见了李燃啊啊啊啊啊,见夏站在楼梯上那个镜头的委屈和窒息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她第一次对妈妈大声的时候我老公在旁边大叫“漂亮!
骂得好!
”。
还有李燃的成长,学生时代好搞笑,张新成演出了小混混撩闲的欠揍样,抬着头看人的味儿太对了我好爱,但长大之后却劝见夏工作不要意气用事,最后表白的时候他说完,我觉得我和见夏感受到了一样的心疼。
这两个人怼脸怼手都好美啊,结尾是一段故事的开始,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导演用那么多漂亮的镜头告诉我们,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有多美好,我相信了。
大半夜还没睡着的我还在回味燃夏。
#这么多年 一个关于女生自我救赎自我和解的成长故事,侧重剧情向家庭向不是传统意义的青春爱情糖水片,而李燃是她年少时光里唯一照亮过她的光。
燃狗是真的纯爱战神,校园部分蛮完整的也比较落地,成年李燃一出场给我帅到嗷嗷,少年李燃更意气风发,不同时期燃狗气质状态把握都蛮细腻的。
李燃个人故事的笔墨不多但明显感觉爷爷不在以后的日子他经历很多被磨平了很多。
他很好特别好,现实里很难遇到只能在电影里做一场梦。
陈见夏敏感自卑有心气是个缺点不少但够倔够拼的姑娘,原生家庭的打压和偏见让她急于挣脱自救,围巾和翅膀,她选择了远走,摆脱那个痛苦的家,告别年少的恋人。
她足够努力也足够幸运,无论多久爱人就站在原地等她,她伸手就能触到他的怀抱。
成年人的无奈和学生时代单纯的美好很对照,所以我极其喜欢故事的结尾还有彩蛋,是一种少年回溯的call back那个臭屁大男孩没走远。
是青春里那个最好的人兜兜转转还会在一起。
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是有一种愉悦想要蹦哒的幸福感,收尾可爱俏皮,真心的喜欢。
画面拍的很美,故事流畅不狗血,帅哥美女真养眼,要说遗憾就真的是成年部分时长原因剪了不少,抖那些出圈的部分就真的是剪不进去正片的彩蛋了。
还有锅姨这妈演的真绝,气人能气死人。
最后说一句,李燃你让我有点想不起来林杨了真的。
林杨太无害了论撩拨心弦还得是燃狗哈哈哈哈哈!
昨天是阴天。
到了傍晚,天更加地阴下来,风也很大。
节日的气氛却逐渐浓了起来。
家住南京奥体中心很近,一路尽看到盛装打扮的年轻人,我不由心想“他们提前放假了吗”。
直到看到戴着“谦谦”纸发箍、脸上用亮片指甲油写着“薛之谦I LOVE U”的美少女们,以及那些可爱的宣传品小摊……啊,都要忘记演唱会这种全城盛事是什么样的了!
这三年……连奥体门口的肯德基都倒闭了。
而现在,在樟树花散发出的木质的香气里,在蔷薇和月季盛大开放的花墙之下,来来去去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真好啊,初夏,或者说青春……本该就是这样子的啊。
同样的朝气蓬勃之感还来自今年五一档有19部电影可以看。
不能把都看了,就挑了其中的《这么多年》,因为喜欢八月长安的文字也这么多年了。
她的文字是极好的,一点都不华丽,却能娓娓地写到人心里去。
她笔下的青春,虽然也疼痛,但不是离家出走、打架逃课、混社会的青春疼痛模式,而是是以成绩的上升下降为主旋律的交响曲,里面有些爱情和友谊的小步舞曲、家庭的奏鸣曲以及内心独白的回旋曲。
哎,这大概就是好学生的青春吧!
作为一个经历过类似青春期的小镇做题家,我对这种故事是有点懂的。
《这么多年》的故事,讲的是县城才女陈见夏考进省重点高中,和阳光男孩李燃恋爱,然后分别十年,又终于再见。
演陈见夏的演员孙千,有一张美好的电影脸——注意我是说的是“美好”而不是“美”,她不算是顶漂亮的,但是她的脸很有故事感,眼角眉梢都有情绪起伏,不说话就仿佛已经是一部小说。
她穿着高中校服,衣服宽宽大大的,人在其中仿若在彷徨。
她倔强而脆弱的样子也让人心都扯紧。
另外,她还有一双真正的“指若削葱”的手,文艺片女演员的手。
也怪不得摄影机老是怼着她的脸和手在拍。
找了一张有她手的照片,电影里真的很多手部特写。
另外她有的角度很像全智贤。
陈见夏有着小地方常见的原生家庭:普普通通的父母只重视儿子,对她既没有期待也不愿付出。
她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学习,这是她争取存在感和生存资源的方式,也是她的自尊和自信的来源。
以县中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振华,足以笑傲县城,可是在汇集天之骄子的省重点,她又算什么?
满满的手足无措和狼狈,满满的自卑和敏感。
“看,那就是校花”,当一个漂亮到叫人不敢相信的女孩走过人群,你跟随陈见夏的目光,都能感受到她那种羡慕、自卑、不甘。
“我就是想知道,这CD机到底是不是我的那个被你捡到了。
”当富家女于丝丝怀疑她偷了东西,逼着她当众交出手中的CD机给班长检查,她眼中充满屈辱的泪水。
当回到家,在客厅复习功课,不小心把笔袋打翻在地,弟弟大吵大闹说她影响自己睡觉,母亲还给弟弟帮腔,她的表情又是那样克制而绝望。
小地方的做题家,唯一可以自豪的就是学习好,怀揣着玻璃般的自尊来到大城市,又发现自己的学习还不够好。
这样的做题家,可不是很常见吗,比如我自己就是。
所以我理解她,共情她,虽然知道在和李燃的这段感情里,她表现得很自私,但却不想批评她,因为一个家庭一般、长期被父母忽视的高中生,以她的见识、眼界和胸襟,很难做到更好。
比起陈见夏,更难得的是男孩李燃(张新成 饰)。
这个男孩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其他方面都很好——这是非常难得的。
要知道,很多差生不但是没有优等生的聪明和自律,同时优等生的各种缺点他也有,比如自私、软弱、欺软怕硬等等。
可是李燃不一样!
他不世故,不做作,不小气,不沉重。
他对世界有着兴致勃勃的爱,对陈见夏有着发乎内心的尊重。
不得不说,他长着一张英俊又可爱的、没有被欺负过的、阳光的脸。
在这个卷成狗的省重点中学,李燃是个异数。
李燃这个设定,在如此盛产普信男、巨婴男、甩手掌柜男的国度,实在是太难得了。
基本上,我会把这个角色归于“一个做题家女孩的白日梦”。
做题家女孩喜欢哪种男生?
我推断(以及自省),她们一般都不喜欢做题家男生,因为她们从没有自恋到喜欢镜像的自己。
她们内心喜欢更有趣的差生,既希望差生拉着自己一路自由地下滑,又恐惧这种下滑,因为她们的立身之本就是“好好学习”。
而李燃呢,就是一个完全符合理想设定的差生:他是成绩差,但绝不是长相差、智商差、情商差。
而且,他对女孩子的尊重是极为难得的。
他虽然家里有钱,可以带着乡下小妞陈见夏去吃西餐、滑雪、开五星级酒店,但从来没有以自己的财富和阅历轻视她,只是有了就和她分享罢了,是非常平等的关系。
他也知道陈见夏一心要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遥远的地方上大学,想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也不回来。
他知道他们可能不会永远在一起,因为自己是要留在本地继承家业的没用富二代,不能满足她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的野心。
但是没关系,当他送给她一条围巾,他就说,希望自己就是那条围巾,她在很冷的时候,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围上。
总的来说,这段高中的恋爱很叫人心动,很甜,两个好看的人之间的张力溢出屏幕,虽然他们俩的表现拘谨而小心,尤其是女孩子的,因为他们俩是在高中巨大的压力之下小心翼翼地恋爱着,但是,他们俩之间的互动却比大胆豪放派的更叫人心动,大概就像是偷偷地吃糖,要比当众一把一把放到嘴里嚼,要更甜吧。
故事里十年后他们俩的相见,在甜之外更多了时光赋予的大气。
两个人十年来都经历了什么,电影并没有拍到,但显然他们俩都成长了很多:陈见夏成为一个眼界开阔的大都市职场人,而李燃已经可以靠一己之力支撑摇摇欲坠的家族生意。
如果说高中时候的他们俩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无论是财富、地位还是眼界上的,那么十年后他们俩之间的鸿沟已经抹平了,要不要走下去,全凭他们俩的心意。
哎,他们俩跌跌撞撞兜兜转转这些年,最后把他们黏合在一起的,是高中时候朝气蓬勃的青春记忆,是成年后把背交给对方、一起作战的深厚信任,是彼此之间的爱情和感激。
这样的爱情多好啊,有开始,有距离,有各自的成长,还有团圆时候更好的彼此。
这大概就是完美的爱情的样子。
八月长安曾经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一个不庸俗的人,做一对庸俗的情侣。
”陈见夏和李燃,就拥有了这样的幸福。
所以,这真是一个好故事。
抖音账号视频显示有很多书中细节是拍了的,全部呈现出来剧情会连贯。
真遗憾被删减了。
最后陈母去世应该也是拍了吧,真的希望未删节的部分放出来,想看到陈见夏对迷路的小女孩说:我不知道我要去哪。
但是没关系,我知道他在哪里等我。
书中兜兜转转十年啊,已经很遗憾了,拍出来应该让他们圆满,不能漏掉那些细节啊,放出来吧,放出一个不删减的属于李燃和陈见夏的完整那么些年吧。
不是 男的这么有钱去新加坡读个书不行吗 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十年不联系嘛 有啥深仇大恨吗咱就是说 白瞎孙千跟张新成的颜值了
很难评的科幻片,我不是粉丝我先尴尬。
情节的每一步发展都在套路之中,快30岁了还演高中生,内娱是没人了吗
最后洗白女主她妈用力过猛
其实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陈见夏个人青春成长片,代入感太强,除了最后我绝对不会回家之外,这点让我颇为不爽。全剧性格高光就是她决定无视流言蜚语家庭压力坚决返回振华中学,没有丝毫自暴自弃,她有这样抗争命运的勇气,做什么都会赢的。陈见夏人设蛮特别,不是那种男凝视角下洁白的茉莉花,绝情又多情,沉稳又敏感,能屈能伸,被千妹演得很狡猾,很可爱。啊啊迟到了半个小时没看到张新成抽烟和军训的镜头我恨!夏天的围巾vs秋天的团扇,从男人嘴里说出来是深情,从女人嘴里说出来就剩幽怨了,所以抛弃男人一般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她好渣他超爱——不过谁知道呢,也许小可怜李燃压箱底的十年也是幽怨的十年。(省流纯爱版)李燃:陈见夏,我变得更有担当了,这次你离开,我也不会哭的。陈见夏:我知道你不会哭的,我回来,是因为我爱你。
PPT都不带弄这么没逻辑的…要不是看过原著还真以为国内编导已经有出息了还玩上叙诡了,情节衔接一团乱麻,这么重叙事的原著你要非要拍搞个三部曲还差不多…个人认为电影是光影的艺术,不是文本的载体,情节丰富的故事就应该给它相应的空间(不管故事本身够不够好),否则就像这样跳着写都塞不下,遑论情感铺垫人设建立了。小短篇可以通过叙事手法镜头语言撑够时长,大长篇乖乖留给电视剧吧。真的很想怒打一星可无奈太喜欢孙千的颜了,头回大荧幕的表现很惊喜,相较之下张新成差点意思,形象太正了装坏装痞的样子稍显油腻,就这样吧。这么多年,八月长安谢谢你。
很好看,光线终于不虚假营销啦,很少有这种理智的大女主电影啦
想出国留学 想离你们越远越好…东亚有弟小城女孩的噩梦 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张新成也不可能有
emmm生硬得很 什么故事都没讲好
光线感谢林孝谦吧,相比之下,自家片子能看了(但有限
能不能把床戏放出来?
书粉报道!好看!张新成剧抛脸,放大看更帅了!
對話非常好,電影院的女生傻笑個不停
2.5星。不知如何评价,很多预告里的镜头都没有出现,不知道剪了多少,反正成片出来就是非常稀碎。其实导演蛮会拍的,很多镜头都挺有氛围感,两个主演也很搭,虽然张新成还是一万个不适合李燃!但演技拯救了他。在振华宇宙里,陈见夏是我第二喜欢的女主,仅次于周周。见夏的人生处处充满难题,喜欢上李燃是她生活里唯一的叛逆,也是拯救她的光。电影对她原生家庭这一部分处理蛮差的,不太能接受。不过很感谢这部电影终于把背景放到了哈尔滨,哈尔滨好美,这就是应该属于振华的城市啊。距离《这么多年》在萌芽连载开始,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五行缺火,我叫李燃。”小太阳这次也温暖了见夏。
有厚重感的青春片,引人入胜,导演我之前没看过她作品,看来要补一下。靠硬实力和家庭和出身斗争的故事,爱情只是副线和养眼的工具。光看情节可能并不出挑,然而技术层面值得借鉴,镜头语言佳,平添一层写意的美感,台词够简练聚焦,演员高度入戏,微表情微动作信息量大,以上都要求编导对情绪变化高度敏感,懂得如何通过剧本和现场指导把关键点传达给演员和技术人员。删改原著其他地方我觉得都不伤甚至有提升,但不该把舒老爷子女儿这一段改掉,很微妙一层关系没了。
不知道为什么,刚打开这部电影就有点触动到那条纤细的神经了,有点感伤有点心疼有点荡悠悠的悬空感,或许我就是对这种“破镜重圆”的戏码没有抵抗力。但是故事挺一般的,男女主cp感可以,支持他俩演成电视剧版,电影的节奏也有问题,有点跳脱,剧情的转变因为铺垫不够,觉得情绪也有点跳,衔接也不太行。张新成演技没问题,学生时期有青涩感,相逢之后有成年男性的内敛和世故。女主身上有点倔强感,但是不像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太表现出来那种小心翼翼的怯懦感。而且这个女主的人设有点太单薄了,没有太表现出很有魅力的一面,却让男主多年都放不下一直都念念不忘,总觉得她不配。
给孙千一星
这么多年,国产青春爱情电影还是那么烂
看了眼票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能怪谁哩,供需平衡。
很多年后恋人们回头看,他们年轻时候那些离合拉扯都不过无聊得像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