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Z》是永井豪1972年时一部热血机战动画,因为时代的关系以前的魔神Z没看过,我了解《魔神Z》恐怕是动画《机器人少女魔神Z》吧。
而后我看了剧场版的《魔神凯撒》等相关的魔神机战作品,动画里机器人的设定始终有一种早年机器人设定的那种单纯的感觉,没有过多花哨的背包肩、手、脚部的武器装甲,攻击全部是一些什么拳头、眼部的射线之类的,有种格斗热血动画拳脚相加的味道。
言归正传,说说这部《 魔神Z 劇場版》,将近40年魔神Z回来了,甲儿回来了,和以前那个热血冲动的愣头青相比,多了几分成熟、稳重感,沙耶加从原来的冒失少女成长为了光子力学研究所的中流砥柱,二人最后的结婚恐怕是怎么多年魔神系列悬而未决的结局的最好结尾吧。
志郎也从当年的小屁孩长成了一个帅气的机器人驾驶员,还有博斯三人组也有所成长(虽然依旧是搞笑角色,很弱的)。
铁也虽然还是那个冲在最前面,被揍得最惨的角色,但是结局和纯炎喜抱娃。
这部剧场版东头到位没有角色死亡这点感觉比早年剧场版《魔神凯撒》要好。
《魔神凯撒》虽然最终战胜了地狱军团但是代价是惨重的毛躁躁博士、双胞胎姐妹相继领了便当,然人不仅有些惋惜。
最后来说说魔神的机设,无论是大魔神还是魔神Z和以前相比裂甲的设计显得更帅气了(说实话我以前对魔神相比较平淡的机设不怎么感兴趣,这回动画的机设然我眼前一亮,太帅了。
)尤其是魔神Z已一机赌挑地狱军团的众 机械兽军团 ,最终救出铁也、大魔神打败地狱博士的无限魔神,好比古代战争中一大将杀入百万地阵中救队友,取敌主将首级。
希望以后还能见到一些曾经的经典动画被从新搬上银幕演绎。
本人是以为二次元粉,从7岁接触有线电视那会开始接触日漫,如今23岁。
16年的时光有一部部动漫陪伴,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很多大人跟我说动漫幼稚、无脑,同龄的一些伙伴也看不起我看动漫,也让我曾觉得看动漫是件很丢脸的事情(没办法,那会都只有电视,电脑都还没普及)。
但我就算这样,也还是深爱着动漫,是它们打开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教会了我友情,努力,胜利的价值观。
如今自己的世界观逐渐完善,动漫的不足自己也慢慢发现了,于是自己也比以前少看了,毕竟动漫的受众也主要是学生时代的孩子们,所以今天看到魔神z的时候,我打的分更多是情怀,成年后的你,敢不敢再一次面对你曾经的热血?
能不能再一次相信王道的价值观?
会不会再一次驾驶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跟不存在于现实的反派来一场最后的对决?
曾经的少年英雄真正的成长不是远离前线,不再面对那样的自己,而是心怀感激,把这个热血的时代让给新的少年们,自己奔赴成年后的战场。
此生无悔二次元。
从《魔神Z》到《环太平洋》再到《魔神Z》,日本的剧集《魔神Z》影响了墨西哥人后来在好莱坞拍出了机甲大电影,而剧场版《魔神Z:无限》,即将在中国公映。
对于看习惯了好莱坞式机甲电影的观众来说,还是看看日本原版机甲的热血、冲动与浪漫。
《魔神Z》又名《铁甲万能侠》,顾名思义就是讲述机甲战士拯救人类、地球甚至宇宙的故事。
日本人有一种天真为基础的中二,那就是容易将问题推向极端。
地狱博士觉得当前的人类不配这个宇宙,那么就要毁灭宇宙,这个哥拿刚思路倒是可以和小朋友解释下量子宇宙和神择理论,地狱博士自认是掌握了宇宙秘密的新神,那么他就要行使他的权力,这又能够为小朋友阐述宗教的奥妙,无论是神还是恶魔他们本质上具有二象性。
我们人类是不断进化的灵长类动物,从来就不完美,未来也不会,但是我们有选择自由生活的权力,人类存在的多样化、多元化是不言自明的。
人类有好奇心,也可以懒惰,积极进取的人生值得表扬,顺其自然的生活也是不错。
——兜甲儿战胜地狱博士,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自由。
二次元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极端的热忱,热血战斗可以为了小小心愿,也能够是整个宇宙,甚至这两个核心目标本身并不冲突。
兜甲儿是大英雄,他多次打败最危险的敌人,每次都能够安然退位,没有停留在接受欢呼的英雄位置上,更没有添油加醋夸夸其谈的去“再现”和“再创作”英雄过程,当然很多观众可以通过动画剧集看到。
在《魔神Z:无限》中,兜甲儿与女友弓沙耶加和人形机器人莉莎的互动,又让观众联想起《阿丽塔:战斗天使》和日本原版漫画《铳梦》,何谓人和机器人的分解始终是科幻文化的主题。
兜甲儿和地狱博士是处于两个极端性格的人,后者只能够看到人类的黑暗面,就武断的采取终极绝杀打法,这也是日本国民性格的一部分,我们曾经在历史上见识过而现实中依然有存在的土壤。
兜甲儿作为有能力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机甲的威力,勇敢地进行战斗。
那么多,更多的普通人或者说是作为整体的人来,是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的,而很多问题的存在本身就不可能被充分解决,人类为什么非得要解决“这个世界会好吗”的终极难题呢?
地狱博士的破坏性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就是一种惰性思考,即便他顺利湮灭了当前的宇宙,那么N+1个宇宙也一样不可能有完美的参数,从《乡村教师》到《疯狂的外星人》已经有两种本源的两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前者是偶合,后者则是酒文化(迷糊)。
乡村教师要求儿童背诵的力学三大原理,黄渤和沈腾忽悠外星人的套路,都是人类的智慧,兜甲儿绽放的斗志和战斗的绚烂,也都是人类的闪光。
兜甲儿努力的去战斗,然后放下自己的身份,去做普通人的生活,这才是品味了宇宙方生方死之后的选择,不愧为大英雄。
内地大银幕上能看到这部《魔神Z》,又惊又喜。
因为之前真的没有想到这样有着明显粉丝向的作品,能够登得上内地大银幕上,然而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明白这部时隔多年后的《魔神Z》剧场版,在新世纪的别具一格的特点。
毕竟这样的日系机战动画,在国内受众相对较小,且相比之下,国内受众更倾向于《战国魔神》,《太空堡垒》(《超时空要塞》)、《新世纪福音战士》这样动画片曾在国内播出过的机战系动画,而《魔神Z》,很多国内观众可能不太了解。
简单一句话,这个家伙,算得上是“机甲”真正的鼻祖。
机甲,英文名Mecha,来自于日文罗马单词缩写MEKA,在本土涵义中所有机械设备包括电脑、汽车甚至烤面包机都可以称之为MEKA,机甲只是其中的一种。
这个词语自《太空堡垒》传到西方之后成为机甲的专有名词,指那些驾驶员在其中操作的具有人形或非人形的机械设备,大到《环太平洋》中的机甲,小到《钢铁侠》的战衣,都称之为Mecha。
1972年永井豪的连载漫画《魔神Z》,当时被翻译成《铁甲万能侠》,这套具有历史性革新的作品让驾驶员坐进了“机器人”的头部,成为搭载式机器人,正式定义了“机甲”的概念。
机甲与驾驶员一心同体化的崭新构想轰动日本,可以说《魔神Z》是日系机甲类作品真正的鼻祖,后世包括多数机甲作品等无不采用这种设定。
而且最具有特色的是,机甲都是冷冰冰的,人类是隐藏在机甲背后真正血肉,左右着机甲的正邪强弱。
这一设定源头还要追溯到1952年法国动画大师保罗•古里莫改编自安徒生的童话《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的同名动画片(后来该动画被保罗·古里莫进行了回炉改造,新版于1979年公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国王与小鸟》)。
片中如十四世纪钣金镫骑士一般的巨型机器人在正邪人物的操纵下体现的不同“人格”启发了永井豪、高畑勋等的日本动画巨匠。
这正是机甲区别于机器人的最大特征。
所以,近几年随着《环太平洋》、《头号玩家》等片在内地的热映,“机甲”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大众所熟知,这也是《魔神Z》这样的“机战动画”被引进内地的一个原因。
而最重要的部分,则是这部剧场版,带着来自上世纪的怀旧气息和无限情怀,在新时代演变出一套新颖的机战故事。
电影的故事发生TV版十年之后,但在现实世界里,《魔神Z》距离上一部作品已经过去46年了。
延续一部作品的火苗,不仅仅靠的是情怀和粉丝支持,更重要的是传承精神内核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平心而论,说句可能会得罪粉丝话,当年风靡一时的“机战动画”如今已经过时了,用当下的眼光来看,这叫“中二系”。
单纯的热血战斗,各种招式和机甲一应俱全,这样的模式一度屡见不鲜,但如今就像香港武侠片一样,早已式微,而且很容易落得个“炒冷饭”的结局。
所以在这部剧场版《魔神Z》中,观众能看到更新的因素以及老版动画没有涉及到的地方。
就是将昔日那份“中二战斗”,在这部剧场版里,变成了“成年人的热血”。
电影的画面实则华丽无比,画工分镜的细节可谓是精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轰天雷,胸部火焰,魔神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所带来的,是无比华丽的特效,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当铁也和甲儿在千万机械兽穿梭的时候,那是何等的胆量,他们的招式又是何等的气派。
剧场版保留了昔日动画的精髓,但就像《飞驰人生》结尾一飞冲天的张驰那样,电影提供的是乌托邦的幻想,成年的兜甲儿,为了这个世界,仍然在不合时宜的喊着绝招的口号,与无数熟悉着机甲大战。
就像决战前,地狱博士问兜甲儿:“你一直在寻找战斗理由吧?
”“差不多也该厌倦人类了吧”!
电影最终也给出了答案。
剧场版里兜甲儿长大了,在地狱博士出来之前,他已经不需要战斗了,也没有战争了,他已经是个普通人了。
但是人怎么可能永远光鲜亮丽,每天为了身边渺小的幸福而努力着,这不也很好吗?
但如果驾驶员不再战斗在世界末日之前和机娘一起享受生活和肥宅又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长大之后成人世界更残酷!
所以才要每天都要战斗着啊!
诚然,当年看《魔神Z》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变得世故,随意丢弃童年的超合金玩具。
而甲儿还保留着初心,选择让这个世界继续存在。
本片有太多情怀值得驻足留念,而该片也还是贴近近代的审美,那就是展示了成年世界的驳杂与现实的爆棚,没有让该片变成单纯的“中二系”,打破成年的驳杂,靠得就是努力战斗,这样的情怀和进化特色,反而更加符合当代观众审美。
这才是《魔神Z》剧场版,让机战的火种能够在新世纪继续燃烧的原因,因为无论过了多少年,长大的我们,心里都住着那个一边大喊招式名称一边向敌人冲去的少年!
最后,为了机战,为了所有机战粉们的浪漫,为了永远不会消逝的热血,与一直陪伴我们长大的记忆,都容纳于片头曲那经典旋律响起时的泪流满面。
我承认看魔神Z剧场版的时候,并没有全情投入。
因为从一开始,里面出现的元素太多了。
开场打斗到最终决战的都是无限弹药无限技能展示;反派军团的不同集数各种机体; 兜甲儿沙也加人形辅助控制机器人丽莎、铁也铁也老婆、反派地狱博士男爵伯爵、还有非常抢眼的波士和两博士等等的。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篇幅要把这么多东西融进去,这么多角色展现出来,是非常有难度的。
童年没有看过原作的我看得应接不暇甚至有点眼花缭乱,不过相信看过原作的一定会大呼过瘾。
然而最让我感触的,是所有后续版动画要传达出来的那份心意:决战前,地狱博士问兜甲儿:“你一直在寻找战斗理由吧?
”“长大成人的你,没有大义名分的话就不能战斗”“回想起来吧,以前的你应该是更加浅薄,更加单纯,更加率直,更加强大的!
”“差不多也该厌倦人类了吧”!
小时候,我们总幻想着以后当一个当英雄,能拯救地球击败敌人的大英雄。
或者做个科学家,发明拯救世界灾害的大科学家。
长大以后,发现并没有能威胁地球和平的大坏蛋,也没有让地球毁灭的大灾害。
而我也只是一个70亿之中的普通个体。
和童年的幻想相去甚远,小时候的想法好像从来就不存在一样,以前的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仿佛是另外一个我。
然而这部片看完,却又让我燃起了小时候那份战斗之魂。
剧场版里兜甲儿长大了,在地狱博士出来之前,他已经不需要战斗了,也没有战争了,他已经是个普通人了。
但是人怎么可能永远光鲜亮丽,每天为了身边渺小的幸福而努力着,这不也很好吗?
其实啊,长大之后大人的世界更残酷好不好!
每天都要努力战斗着啊!
男人无论过了多少年,心里都住着那个一边大喊招式名称一边向敌人冲去的少年!
对于日本电影,我们了解多少?
小津安二郎,黑泽明,还是北野武和岩井俊二?
这些都没有错,他们是日本电影艺术的脊梁,但却很难称得上是日本电影产业的支柱。
真正日本电影产业的支柱是那些漫画大电影,即那些漫画原著动画化后的剧场版。
而作为机战系列甚至日本动画业界的常青树,“魔神Z”虽作品数量可观,但甚少出现剧场版。
这部《魔神Z》剧场版,是继1974年《魔神Z对暗黑大将军》后,40余年后再次在大银幕放映之作。
此番该片在中国院线放映,定会让喜欢兜甲儿的拥趸欣喜异常。
在过往TV版里的兜甲儿在性格上火爆不羁。
但此番在剧场版里却变得性格持重成熟。
由于人类发现了全新的光子力能源,世界进入了新的秩序,魔神Z也得到了升级。
故事讲述成为科学家的兜甲儿,就职光子力研究所,本已不再是机甲驾驶员。
但是邪恶的地狱博士卷土重来,带着超级机甲“钢铁之城”,企图征服世界。
兜甲儿不得不再次挺身而出,驾驶机甲来拯救人类。
整个影片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宏大的机战场面下,热血精神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
序幕阶段就有华丽丽的战斗。
好基友剑铁也对战密密麻麻的机械兽大军,终因寡不敌被对手围困。
故事正式开场后,硕大无比的魔神Z机甲被发掘;好弟弟兜士郎带着剑铁也的孕妻炎纯来看哥哥,女友弓沙耶加大吃人形机器人莎莉的干醋。
这一系列情节趣味盎然,且在亮丽的画面中被显示得错落有致。
而一群人的相聚等来的却是地狱使者带领铁十字军团发动的突然袭击。
死灰复燃的地狱博士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瞬间让故事节奏加快。
机械兽肆虐之下,人们陷入绝望之中。
但兜甲儿却带来希望,已退役的她驾驶废弃多年的魔神战车,来对战广有羽翼的地狱博士。
而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的小伙伴均给人留下好感。
傻头傻气的大胖子波士。
刁蛮好胜的弓沙耶加,还有一心救爱人的炎纯各人形象鲜明。
尤其是宛如萝莉的莎莉,她的存在是兜甲儿获胜的关键。
而且这个女性机器人竟然深知人类情感,还当起了撮爱的小媒婆。
当然影片最过瘾的是壮观的机甲之战。
兜甲儿驾驶的新版魔神Z,先是与成千上万的机械兽展开穿梭大战,后以一敌二同阿修罗男爵和地狱使者缠斗不休,最后同超级机甲“钢铁之城”殊死对决。
那魔神Z挥动横切飞翼,铁甲飞刀、旋钻飞弹、高热火炎、光子力热线等各式各样的武器不时从身体各部位,来将敌方击溃。
而这些战斗都有着无比华丽的特效,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看得人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而又燃又爽的战斗场面,还不时出现一些搞笑元素来博人一乐。
例如波士大铁牛的佯攻,迎战铺天盖地的机械兽,攻击武器居然是足球、排球、篮球、保龄球,瞧着滑稽异常。
魔神Z自从1972年诞生至今,风风雨雨已经有47个年头了。
但其故事能历久弥新,主要在于其精神内核。
而本片体现的主旨,就是在诠释人们对地球家园的守护。
当兜甲儿与巨大的“钢铁之城”角力的时刻,缺少光子力的他面临落败。
而地球上所有人整发光子力来支援其作战,就连小孩都关闭了家里所有的用电器。
无数光子力汇聚的正是全人类的能量,也是兜甲儿得胜的动力之源。
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情怀在片中舒展,使得故事有着非同一般动画片的宏大格局。
近几年在中国放映的日本剧场版漫画大电影,大多在票房上吸金不少,这部带有热血气质、又细节丰富的《魔神Z》势必也会有不错的收成。
之前没看过《魔神Z》的漫画和动画,对日本动画片的认知基本来自于《哆啦A梦》和《蜡笔小新》,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去看了新上映剧场版的《魔神Z》,完全被电影中的脑洞、信息量和燃爆的画面惊呆了,没想到竟然这么好看。
没看过漫画和动画,肯定会少一份情怀,但丝毫不影响对电影的理解,能看出来,除了延续动画中的角色外,剧情是TV版动画的延续,开启了全新的一段故事。
《魔神Z》有一个很清晰的故事主干,邪恶的天才科学家地狱博士企图毁灭世界,已经“金盆洗手”转行当科学家的兜甲儿只好再次驾驶超级机器人“魔神Z”与之决斗,并最终取得胜利,恢复和平。
电影开场就是兜甲儿和地狱博士的一场大战,迅速让人投入到紧张、刺激的战斗中,大战之后尽管进入和平年代,但观众心里都清楚没这么简单,这肯定是风暴前的平静,所以从开场的战斗,到结尾高潮的决斗,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其实一直被剧情吸引,特别到后半部分,当地狱博士再次出场时,剧情的紧张程度是逐步走高的,很意外一部动画片能把节奏把握的这么好,并且能把剪辑控制的如此出色,这在以往的动画电影里很难体验到的观感。
剧情主线清晰,人物关系也不算复杂,但是电影对世界观的架构、对科幻元素的呈现脑洞很大,非常扎实,观影的过程中连点亮手机的空档都没有,要很努力才能跟上电影的思维,平行时空、多次元的设定相比大制作的科幻电影毫不逊色,埋在山底的无限魔神和神秘生命体莉莎出场带来吸引人看下去的悬念,静默的无限魔神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正邪难辨的莉莎到底有什么作用?
这些元素和角色的设定,给《魔神Z》带来解复杂方程式的奇妙观感,当神秘的地狱博士带领大部队出场,祭出无坚不摧的火力,会让人一直担心这场大战能不能战胜。
同时也为连番的大战搭建出合适的舞台,这部分有几场戏让我印象很深。
第一场是兜甲儿临危受命,驾驶魔神Z出发迎战地狱博士。
动画足以承载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在此之前,看过很多部有关机甲大战的电影,但负责任的说《魔神Z》是最过瘾的,兜甲儿先是驾驶小型飞机飞到魔神Z的头顶进行操控,接着再加载机翼,一连串的操作细节上把握的非常到位,同时也符合物理和科幻的逻辑,这份想象力很难忘。
第二场是高潮部分的大战,眼花缭乱、非常热血,没想到一部动画电影能拍的这么燃!
巨大的无限魔神复活,亮出战无不胜的霸气,一只手就能把军用机械捏碎,轰天雷、胸部火焰、魔神剑,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兜甲儿驾驶魔神Z不断遭受重创,但他擦掉嘴角的血迹继续顽强战斗,层出不穷的招式始终让人期待,相信他能力挽狂澜。
反派的大部队是形形色色的机甲,它们的加入,让整场战斗不再是冷冰枯燥的交火,变得很有趣味性。
另一场是最后魔神Z和地狱博士控制的无限魔神的大战,魔神Z变大,让双方的对抗变得势均力敌,关键是这场打斗不单单是斗勇,也是心智的对抗,地狱博士对兜甲儿和莉莎的蛊惑让原本纯粹的大战多了几分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想说的是,电影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比如光子力的设定,暗示的应该是未来世界能源已经开采枯竭,只能用这种新技术来维系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这部主打热血机战的电影,其实核心是反战的,用了不少篇幅展现了战争中老百姓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令人回味。
可以说,《魔神Z》是一部能带给观众惊喜的动画电影,绝对值回票价。
文/满囤儿 一般来讲,影厅里是禁止大声喧哗的。
可是有一类影片,如果不跟着“大声喧哗”的话,就欠了点儿意思。
尤其是3月8日全国上映的《魔神Z》,作为一部超燃超热血的机战类动画,更是鼓励观众跟着片中的主人公一起“大声喧哗”。
就算是你实在碍于面子喊不出声来,囤儿也建议你在心中沸腾一下。
毕竟,“钢之魂”才是本片的核心。
不燃烧心中的“钢之魂”,和皮囊有什么区别呢?
估计内地绝大多数人都和囤儿一样,了解“魔神系列”是从电子游戏“机器人大战(简称机战)系列”开始的。
作为机战中出勤率最高的超级系机体,魔神Z系列的两位主人公,一直都是囤儿和机战玩家们最常用的先锋官。
他们霸道的战斗风格颇受玩家的喜爱。
尤其是高伤害的必杀技,被我们用了一遍又一遍,从而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于是,魔神Z和大魔神发招的时候,我们都下意识地跟着喊。
喊得越热血沸腾,“钢之魂”燃烧得越酣畅。
内地上映的《魔神Z》是动画的剧场版,副标题INFINITY。
剧情接续在老TV版结局的10年之后,富士山地底发现了深埋其中的巨大人造物和迷之生命体。
这个巨大的机体便是无限(INFINITY),不仅战斗力爆表,而且有着超越宇宙的特别任务。
这次地球所面临的灾难,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可怕。
囤儿很惊喜,因为作为一部以拼必杀为主的热血动漫,竟然在故事编写上还颇为复杂和烧脑,真是科幻与科普共存啊。
真希望那些看过《流浪地球》后给孩子普及天体学的爸爸们,在看过本片后再给孩子普及一下宇宙学。
当然了,在最核心的特点上,《魔神Z》是一定会让人满足哒。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超级杂兵战。
不过虽然形式上是一挑多的杂兵战,但反派登场的机体却至少都是小Boss或精英级,简直就是把TV版90多集的机体设计来了个大回顾。
因为敌人源源不绝,两位主人公的机体也相应地把经典的必杀技从小到大用了个遍。
不得不说,作为超级系机体,魔神Z和大魔神的必杀技还真是花样繁多。
片中使出的必杀技,比囤儿在机战游戏里用过的多多了。
但凡是囤儿常用的必杀技,囤儿都跟着喊名字,老爽啦。
回顾TV版只是开胃菜,作为剧场版,《魔神Z》肯定会有新东西呈现。
比如上文提到的无限,就完全是新机体了。
由于一开始就定位大银幕,无限无论是造型还是必杀技,都比TV版的那些敌人震撼多了。
影片中途,囤儿甚至一度觉得人类阵营的胜率几乎为零。
无限巨大的实力优势带来的压迫感,有点儿令人绝望。
然而,热血动漫的特点就是绝地逆袭。
主创早就已经开好了脑洞,用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奇迹般的拯救。
给力!
不喊不快!
这简直是让孩子们发泄无限精力的最好出口啊。
改编自日本漫画《铳梦》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正在热映,凭借畅爽的打斗,眼花缭乱的特效,俘虏了不少观众。
而同样是改编自日本漫画的《魔神Z》,也来到了影院。
传统且复古的2D式画风,全新打造的未来世界,附以畅爽的打斗、炫彩的机甲、人与机甲合作的战斗模式,带来的是热血爆燃的畅爽体验,在这个3D动画满天飞的时代,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彰显作品的复古色彩和独树一帜。
《魔神Z》改编自漫画巨匠永井豪的同名作品,是1972年风靡一时的《魔神Z》TV版的正宗续集,影片的故事发生在TV版的十年之后,伴随着和平的到来,主人公兜甲儿也不再指挥机甲参与战斗,而是转职成为科学家,随着老对手地狱博士的出现,地球再度面临生存危机,正邪之战无可避免。
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对手、错综复杂又暗藏杀局的战局,以及眼花缭乱的机甲对战,一场关乎于人类存亡的战斗已然打响……
提起机甲战斗题材,观众首先想到的是“机动战士高达”或是“新世纪福音战士”,说起来,《魔神Z》要比起它们更早问世,就连科幻大片“环太平洋”也是根据《魔神Z》借鉴而来,所以称得上是机甲题材的鼻祖。
片中,全新打造的炫酷机甲,更燃更热血的连环招式,更酷更具威力的新式武器,以及以邪恶博士为首的一众各具特色的敌人,都是影片的亮点之所在。
观众熟悉的地球,早已在狂轰滥炸之下变得面目全非,成为千疮百孔的星际战场。
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一次次宿命之间的对决,满足观众对科幻题材的全部诉求。
片中,无论是巨型机甲之间的协同作战,还是巨型机甲与机器兽军团之间的星际大战,都令人热血沸腾。
未来世界的大都市,规模庞大的发电厂,以机密著称的研究所等,无一例外都成了硝烟弥漫、你死我亡的搏命战场。
敌我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拳脚相加的对决中,在充满未来质感武器的助力下,在体力与智慧的比拼里,展开破坏性十足的连场大战,稍有差池就会当场殒命。
相较于几十年前的TV版而言,全新打造的《魔神Z》剧场版可谓是改动不小,不光在故事上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和取舍,更是将几大战役穿插在94分钟的影片里。
整部作品依旧保持了极高的水准,不光故事和情节一脉相传,完成度也是相当高。
全片故事流畅,节奏明快,特效出众,情节毫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动作场景相当赞。
可以说,既能满足机甲粉丝和拥趸的“情怀”需求,又能get到当下观众的内心,体验复古与畅爽的双重感受。
除了绚丽夺目的战斗场景外,影片还加入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线索作为辅助和支撑,不光使情节更完整,人物也更为突出和深入人心。
功成名就的主人公兜甲儿,也并非是一帆风顺,不再是不可战胜的英雄传说,而是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强大的对手,复杂的格局,以及绝望的困境,都令他焦头烂额。
除此之外,影片还注重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从平平淡淡到全力以赴,从惨痛失败到搏命出击,进而带领观众走入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体验战场背后的故事。
提起日本动画,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现《哆啦A梦》、《龙珠》、《名侦探柯南》的身影,说来除了科幻、冒险、推理等题材,机甲题材也是日本动画的精髓之所在,登陆全国影院的《魔神Z》剧场版,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
身手不凡的巨型机甲,残暴无情的强硬对手,以及一触即发的未来世界大战,加棒《阿丽塔:战斗天使》的《魔神Z》,无疑更值得观众期许。
我们这个宇宙,当然很不完美,即便是《魔神Z》的主人公很是完美。
剧场版《魔神Z》,是剧集版45周年的纪念之作。
1960年代的日本,正是当代工业化的狂飙突进之世代,战后出生的青少年正在消费主义和高科技崇拜与自我迷思的情绪旋涡中陶醉,1970年代初期的《魔神Z》为他们提供了科幻、热血、高能的保卫本我宇宙的超能力自嗨。
即便我们这个宇宙有太多问题,任何他人,不管是上帝还是撒旦、哥斯拉还是地狱博士,末日审判或者人择理论,NO,这个宇宙是我们的现实、未来的乌托邦、是我们或自由或必然的王国。
战斗吧,为了存在。
地狱博士的思考,是具有高度哲学性的,他认为应该对每个存在的宇宙进行KPI考核,不值得的就必须消灭,这是一种提着自己头发脱离现实的类上帝自我任命。
然而他又不纯粹是个疯子,在故事里他具有这个能力。
那些高能的机械兽,可以帮助他完成使命。
剧场版《魔神Z》的画风细腻而坦诚,兜甲儿和他的魔神Z,漫天飞舞的敌人,以及光子力带来的震撼令观众接受。
那些量产的邪恶力量,魔神剑、轰天雷、胸部火焰,怒吼着,惩罚着,正面代表需要具有高度的勇气担当,在无限危险的虚空和实在中与之决战。
小朋友总是幻想长大后做个大英雄,假如真有机会做了大英雄,尤其是一再拯救这个世界,那么再保持天真就很困难。
要么觉得人间不值得,要么认为人类太愚蠢,甚至会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决战之前,地狱博士向兜甲儿做出了灵魂三问:“你一直在寻找战斗理由吧?
长大成人的你,没有大义名分的话就不能战斗。
回想起来吧,以前的你应该是更加浅薄,更加单纯,更加率直,更加强大的!
”归根结底,他是在做一个终极的诱导——差不多也该厌倦人类了吧。
人类啊,总是对英雄要求太苛刻,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抛弃他们。
《魔神Z》中就有小朋友在马路上扔掉手办的细节,那是一种冷寂到骨子里的人类性格。
永远热血的只能是极少数的英雄,而平凡人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总是只从自己出发。
当然,人类也有集体属性,一旦认识到必须支持英雄的时候,还是可以做出梦幻般的行为,不约而同的他们再一次选择了节约电力。
《魔神Z》中的神奇,作为后现代科幻的存在,是人类对于现实和近未来的反身性思考。
我们这个世界,很可能是无限宇宙中极其平凡的一个,如果有更高等级的存在可以裁决、改变,那么我们是否就被动接受,而不是反抗?!
甚至,试图做出这个选择的“妄人”,本来就来自当前的时空呢?
直面这个失控,日本流行文化做出了形形色色的回应。
《魔神Z》以机甲战来回应这个终极正邪问题。
科学和幻想、中二与政治、流行与哲思,便在巨大、爆裂、杀气腾腾的战斗中闪现。
萝卜套娃和火箭拳我真的太喜欢了。超级系萝卜永垂不朽,归来任是少年!
感谢大荧幕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童年的机站动漫 虽然……
不敢相信这是魔神z
即中二又热血
对率真、单纯、美好世界的一切向往
我属实懵了 这啥呀 魔神挺帅的 就没了
首先,无限弹药与杂兵打不破魔神得减一星,其次,故事简单,科普夸张得减一星,最后,莉莎头发颜色得减一星
没看过以前tv版动画,就是玩过机器人大战,如果有情怀,这部剧场版看完一定能痛哭流泪,。。问题是我完全没有。。新的铁甲万能侠也还是贴近近代的审美,战斗场面也尽量华丽了,不过看了头号玩家里面高达的惊艳登场,这差距太大了,打个4星赞扬一下这种情怀。
小时候没看过~没情怀
雖然沒有看過連續劇.但玩過機械人大戰系列的我們都懂!鐵甲萬能俠也是我們這些80後的情懷啊!最後~麗莎我愛你!
虽然是缅怀TV的作品,但是17年还出这种级别的作品,有点说不过去了吧,打斗场景基本全程中二放技能,里面地狱博士说的“人类的弱点是它的多样性”还是有点意思的,电影里提到的“魔神二象性”(我自己总结的),这些辩证的思想还可以,然后就是那些机械兽模型不错,总体来说,不如变形金刚,更不如EVA
还行吧,虽然剧情没什么深度,兜甲儿最后用元气弹打败了地狱博士。但是随着熟悉的bgm响起,魔神从光子力研究所地底启动,情怀党满足了
看了最后类元气弹场景,还是很感动,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纯属好奇的看了这部,应该是属于80后的童年回忆吧,时隔40年的重映续集,彩蛋挺多。制作方还是很用心的,打斗爆炸场面都不错。男主发型撞了星矢。
看了09版的,又看了72版的一些,然后看了这个,原来万代的hg是照这个版本来的,拍的可以,原来简陋的光子实验室现在变得“真实”多了,加上超时空女儿来力挽狂澜,很可以了
确实不能细想剧情。。。热血就对了。。。
对个人来说它就是满分,可国内上映了,豆瓣这6分线大概也就保不住了……
结局太太老套了。。。元气弹+界王拳
还挺有意思的
现在都2018年了 还是这个套路 一直放大招只剩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