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爱》凝炼,五星好评。
顾长卫活生生地制造出了诚意感,没有一丝玩票的痕迹。
这位摄影大师出身的导演,将爱情、喜剧、惊悚用光影、剪辑揉成一团微妙的爱情电影。
都说Directing is 80% Casting,这片选角很出色,陈赫的贱让整个影厅的女性观众直上云霄,Baby饰演的陈哥在顾长卫笔触的渲染下突破了她花瓶的过去,个性分明,有态度。
你抓不住顾长卫的光影,那节奏迷离惝恍,痴醉着荧屏前的暗处牵着手对你哭、惊、颠、骂的燕侣莺俦。
《微爱之渐入佳境》剧情7.5先说结论,真的觉得还不错。
没有像水军或其他说的那么好货那么差。
第一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这是一个讽刺喜剧。
一个以喜剧为基调,以爱情为宣传手段,以颜值作为谈资的讽刺电影。
连这部电影本身都是。
不停的修改剧本。
说要加入惊悚元素,其实这部片当中就加入了非常惊悚的元素,很割裂的一部分。
然后印象特别深的是王宝强那时候出来。
他们说,王宝强就是这样出来的。
当年的王宝强,可能也是这样追着车跑的,怀着梦想的群演。
但是一旦成功了,娱乐圈就把他捧起来了,他像领导人一样慰问大家,要加油,要有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成功的人也都有梦想,但是有梦想的人都能成功吗?
正是这样不可复制的、偶然的成功,造就了这么多人飞蛾扑火般的,也就是为什么小青的北漂,让人那么唏嘘。
你没办法劝他傻,他的光芒那么微弱,可是那么坚定。
还有是对于兄弟的一种嘲讽。
其实从最后换剧本,换编剧,但是有一个成功了,说好的一起成名,其实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承诺。
其实从最开始就已经有揭露。
和女神包饺子,喝红酒。
镜头一晃两个人在家里分着一碗泡面吃。
那一段真的喜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小人物在没有什么可挣扎的面前做出的一些不那么理所当然的举动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挣扎,反而会显出这个大时代的艰辛和苦楚。
比如说拿着菜刀但是折服于现实面前,求那个导演。
比如小青去当了摄影师,成名的时候没有联系,失败了回北京的时候说我想吃饺子了。
比如说陈西想要做车模,紧紧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可是看到那个表演,忍不住的牵着沙果的手。
那样一种大坏境把你逼向一条路,你哪怕扭头了。
哪怕是一种根本知道是无谓的挣扎,你都愿意去挣扎,正是这个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渺小发声。
爱不爱?
爱。
但是又能到哪里呢?
陈西是一个要成名的模特,她怎么能有男朋友呢,她是一个要活在平面的人,也就一直劝自己,他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会做饺子么。
这样一种情感的克制,正是微爱所要表达的东西吧。
还有兄弟之间的,有没有这样的情谊在?
当然有,但是能有多少呢?
他们可以分着泡面吃,他们可以为了省钱住鬼屋,但是到了成名,到了梦想面前,这些东西又能算的上是什么呢?
这种无奈,用一个微字我觉得远比用微信来解释要扎实的多。
其实微信摇摇和真正的爱情都不过是一个幌子,这样生动严肃的娱乐圈,是被一个很小的,很小的爱情故事,想碰触却又缩回手讲起的,切入点非常非常小,但是反映出来的娱乐圈很宏大。
这是我很喜欢的主题。
并且这里借用了一条狗。
其他的暂且不谈,女主通过去对一只狗的叙述,比如说拉着他离开沙果的家里,其实自己非常的不舍得,但是却皆由一只狗来体现,这样的细节其实讲述方式都很迷人。
我觉得这里所一直为人诟病的摄影师问题其实没问题,城市之光那个部分,陈西的逆光剪影不是大特写脸部,而是感情克制的一个背影。
非常漂亮,不滥用慢镜,这是我给顾长卫导演的敬重。
表演6.5陈赫的表演也没什么说的吧,本色出演,够贱。
并没有演出太多他喜欢AngelaBaby除了颜之外的部分,反而AB的感觉对他的还要深。
但是对梦想这个部分的阐述是很详实的。
三剑客。
贱吶。
那一种对理想的挣扎和现实的抵抗。
其实是有内容在里面的。
AB的表演只能说找对戏路。
从摇摇开始我就觉得她太man了,根本不像绿茶婊。
详情请参见《撒娇女人更好命》当中的隋棠。
但是后面她全方位碾压陈赫之后我就觉得,嗯,这才是你。
其他的演员我觉得都还不错,没有太多出戏的地方。
娱乐8这部电影的笑点是真的相比起那些抖包袱的,是真的笑到我肩膀颤抖的。
然后那些恐怖片,尤其AB手机视频那段,明知肯定后面是个鬼脸还是吓得整个影院的人都在鬼叫。
节奏还是讲述对于我来说是很受用的。
我觉得顾长卫导演的这部电影是今年爱情题材当中做的不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要叫微爱之渐入佳境,它叫渐入佳境,把后面那段明显为了给AB加戏,给他们一段吻戏的删掉。
截止在一个死了,一个摄影师被人换了,最后一个女朋友出名了。
是非常非常彻底的完整的故事。
是一个非常好的讽刺电影。
为了投资方,为了片方而一次又一次修改的剧本,越来越不需要挣扎,这些潜规则,这些大时代带给他们的东西,房东的涨价,他们显得越来越麻木,他们的反抗越激烈,就像卖掉了房子,想要自己去独立创作,这些东西都是没办法控制的,最后,渐入佳境了。
这四个字还真是讽刺。
对,对娱乐圈摸透路子了,麻木了,不会再去有这样的反抗了,把梦想抛到一边,越来越接受现实的活着了,这样活着的时候,终于,渐入佳境了。
这样的结尾是悲剧效果的,是反讽的,如果剧情可以结束在这,这部电影的整体分数还要再高一个档位。
但是也说了,这整部片就是一个讽刺,明明是一个讽刺娱乐圈的电影,硬加上了一个爱情的壳子,硬加了颜值高的女主角的戏份,应改了一个合家欢的大团圆式的结尾。
——一边嘲笑着,一遍不折不扣的执行着。
首先,当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出来是谁演的时候,就觉得两个人好不搭啊,是真心觉得不太搭,或许是两个人在跑男里的互动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本不能把我带到整个的剧情当中去。
其实,陈赫是不错的,是一个很强的真人秀的能人,能接住各种梗,能够很好的带动氛围。
如果有一个好的电影本子,一个好的导演,一个好的对手,可以说,陈赫绝对可以做到最好,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看到了主角的名字,让我隐隐觉得,莫非这是一个发生在菜市场里的故事??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总是在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文标题所回答的: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虽然这个题目只是笔者突发奇想,和本文想表述的内容沾不上多大的边。
最近这些年,人们时常提起一个词语——接地气儿,这个词儿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不论你是要创作电影电视还是文学舞台作品,接地气儿,总是会成为标准之一。
我们能够看到,早些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喜剧系列作品——《大腕》、《手机》、《甲方乙方》等等——都是接地气儿的作品。
虽然其中不乏为了艺术表达而做出的夸张成分,但其背后所表述的内容,是完全贴合生活中的实际的,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编剧才能写出如此怪诞又真实的剧本。
他用了一种嬉笑怒骂的方式,来呈现我们的生活,当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熟悉的人事物,颇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那么我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呢?
当然就是本片,也是符合我前面所描述的一部“接地气儿”的作品。
我们大可以将本片拆成两部分。
前一个小时,主要讲述了曾小贤饰演的文艺圈底层编剧沙果及其两个好哥们组成的梦想三贱客的艰辛追梦之旅。
此为主线,主要为我们朦朦胧胧却又清晰明了的展现了一些文艺圈电影圈中的乱象。
导演批判了中国的电影投资人为了植入广告、捧新人、玩概念、炒票房、请明星、迎合观众口味,以追加投资为筹码,强行要求不断改写剧本,最后写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糟糕透顶的玩意儿。
而当有新的明星和投资加入,之前的编剧和剧本,又被无情炒掉。
本片近乎指名道姓的嘲讽了伊利和蒙牛这两大乳制品厂家!
还有横店影视城与北影厂,以及潜规则,都是导演把玩的内容。
而在电影中被调侃的电影和影人,就更多:姜武与《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黄晓明,文章、王小贱和《失恋33天》,《泰囧》,《狼图腾》。
其中失恋和泰囧都成了迎合大众口味与以小博大小成本电影赚取大票房的代表,不过在笔者听来,似乎顾长卫导演就是在无情嘲笑这两片。
狼图腾就更惨了,被和对伊利蒙牛的嘲讽绑定到一起,化身《牛图腾》。
还有近几年流行的惊悚题材,也被导演无情痛骂。
然而不知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这部微爱中的植入广告也显眼到令人发指,这又似乎加重了影片的嘲讽。
对了对了,电影还把傍大款,煤老板等等和电影圈有关的东西都地图炮似的喷了个遍。
真是大快人心!
后半小时,则是追梦失败的沙果同杨颖饰演的平面模特陈西的淡淡爱情,此为副线。
此条线的出现,只是因为本片毕竟是一部爱情喜剧。
愚以为,即使删去所有的爱情线索,全面为我们呈现那些众所周知的不能说的秘密,效果更好。
不过,某局和某圈的人显然是不会愿意的,大家没看见本片但凡一开始调侃电影圈,就会出现声音对不上口型的情况——除开后期配音语速不搭配的些微影响,主要还是台词被大量和谐的缘故。
看来,想要显式的针砭时弊,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下,是根本不可能的啊。
幸运的是,本片还是靠“朦胧美”,和极尽夸张恶搞之能事,为我们“不痛不痒”的呈现了一些出来,虽然不会刺痛某些人的神经,但刺激刺激观众的笑神经足矣。
在电影中也出现了两段默片,一处是为句号饰演的煤老板的婚礼而制,另一段则是片尾彩蛋,翻拍了大师卓别林的经典作品!
句号cos的卓别林,还真有几分相似!
一提到默片,不得不让笔者想起《一步之遥》,笔者甚至觉得,这也是在嘲笑《一步之遥》!
正因为这些原因,笔者才会感觉,电影前半截,真的不像顾长卫!
在办公室大喊了一句:我要去看陈赫的新电影!
隔壁办公室的同事说,是微爱吗?
可烂了,别去。
同屋的说,陈赫是那个曾小贤吗?
2009年网络自制剧《爱情公寓》到12年能上电视了,才开始盘活娄艺潇、陈赫、邓家佳一班人。
当时关于陈赫的新闻,全部与陈凯歌家亲戚有关。
反而被赞叹的是吕子乔孔艺洲和胡一菲娄艺潇,全民风靡犯贱男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2014蔚然成风,但绝对不是始于2009年或2012年,曾小贤的形象讨喜,可是被锁定在“犯贱”的路线中日后怎么发展?
谁能说得清。
《爱情自有天意》、《老爸的爱情》等一众电视剧作品,不去百度百科“陈赫”决计不会知道,出道几年始终无法跨入电影圈,如果这样下去,就成了2014年的娄艺潇,没什么进步空间了。
总不能去当歌星吧?
陈赫在11月9日出生,这一天的天蝎座下手快、好坚持,他坚持着把自己曾小贤这个角色从《爱情公寓》带到《奔跑吧兄弟》,火了,终于。
或许卖萌是时代赋予的,犯贱由邓超领衔带动出了一股风潮,陈赫又会卖萌又会犯贱,长相也是符合这两年审美,时势造英雄,一个外力,他的坚持是对的,那么他就站在麦浪尖上了。
在女人越来越标榜女汉子的时候,有男人肯去犯贱,低三下四地发嗲说话,一下子越为心头宝贝肉,进军电影圈怎么能不去支持下呢!
所以,反过来讲,如果不是陈赫、Angelababy的粉丝,冲着顾长卫去的,那就会痛苦了。
顾长卫用了一批他熟悉的意向镜头——少女在草原中奔跑,倒影中蒋雯丽的小腿——来让这段“微信爱情”更唯美一些,好像可以为电影赋予一些更深远的寓意,可是呈现出来的反而更加不伦不类。
恶搞不彻底,温情不够格,爱情讲的没有信服力,除了陈赫挑动的眉毛和Angelababy一张脸,这个电影也没有剩下什么了。
“微爱”这种俗套的名字,还不如展开叫大名“微信爱情”,是顾长卫想要青春些水土不服,还是趁着年底也来圈圈钱耍耍票?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精心设计可是毫无用处的累赘,Angelababy的前男友与烟,横店一枝花讲的大道理,标榜雨果代表着的梦想,马呆的“背叛”,连女鬼都出现的那么龙套。
副线都是为了修饰主线的,让主线更有张力,看上去很磅礴。
既然主线是陈赫和Angelababy的爱情,那么是不是应该讲讲为了这段爱情,他们有什么挣扎,做了什么改变,内心有什么成长,是否留有一些回忆,在需要抉择时是什么出现在了恩宠时刻?
奇怪的是,他们的爱情与电影推进方向没什么关系,就像一个电影需要一男一女在那,所以他俩就出现了的感觉。
98分钟的电影,一会儿是陈赫如何丧失理想的,一会儿是黄小瓜的内心演绎,Angelababy晒晒脸拉拉箱子,连她是怎么成功的都说的不清不楚。
故事讲的支离破碎,全都浮在表面,如果不是冲着男女主演,电影真的没法看了。
一个模特为了找人照顾狗,微信摇一摇,摇到一个编剧。
于是把狗交付出去,他们就认识了。
等模特回来发现编剧照顾狗照顾的还可以,决定和他做朋友,编剧开始了他扯淡的情景带入生活。
模特突然火了,去了外地,微信不回。
朋友死了,编剧被投资方放弃,觉得北京太难混,还是回家在父母店里包饺子混日子。
模特回到北京,想找编剧,发现他把自己拉黑,追到编剧老家,两人和好,回到北京。
编剧突然事业就顺了。
故事的100%不成立先不论,凡养狗的人一定知道,自己不在家把狗交给陌生人照顾,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脱离了不符合常理范畴,电影让男女主角认识的这么浮皮潦草,也就注定要一路浮皮潦草下去。
照顾狗的环节,是展现编剧温柔内心的最好时机,可却只用了一场为狗洗浴的戏就带过去了,这个电影一切都不清不楚的,也就只能一路不清不楚下去。
任何的细节都是不能推敲的,如果你幸运,像我一样,影院里像有托一样领笑,到了微微可乐的地方两位兄弟就会此起彼伏地大笑,弄的其他人也被感染了,大笑起来,在影院内的时光还是很愉悦。
出了影院,细细想来这部电影,真是完全没有回味的必要。
陈赫因为奔跑吧兄弟彻底从《爱情公寓》的三流演员向一线挺进,相爱13年和女票结婚又带了一点优质偶像的味道。
咬紧牙关,没去看《智取威虎山》,看了《微爱》,就当为了支持奔跑那么辛苦的陈赫,也算值得。
可是不是主演的粉丝,莫去了。
很多人说彩蛋有趣,看过,也就还好,反而佟大为的新东方保安最出彩。
《微爱》并未有何深意,就仅是顾名思义的微信爱情,作为一部主推微信产品的商业电影,顾长卫在此片所做就如同电影中自已塑造的人物编剧沙果那般,只是一味在不断的迎合投资方微信要展示功能的种种需要,从摇一摇,录像传递到朋友圈等等,被拍成这般路数的商业片再难见顾导当年处女作《孔雀》中那感情的真挚与时代的魅力,那么惯有中肯作品的他在《微爱》中做了什么呢?
乍看是有着北漂文艺工作者们为人辛酸的历程,深思细究却是索然无味,仅是照搬了些众所周知的演艺圈阴暗面,调侃的说其主要传递的是微信不是仅会摇出与头像不配的丑女也会摇出Angelababy这般的美女并收获真爱,所以若单从微信广告的角度上来说电影如此够拼的植入也能算某种意义的成功。
这个年头没节操的人太多了,但是能同时做到没节操、没下限、不道德和不要脸的人应该不多,这部电影就是很贱很有腔调的告诉你:“我就是用胶水把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几个剧本粘一粘就拿来骗你们的钱了,怎么着?
”看了一半的时候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反映中国电影界存在的种种问题,看到最后我发现这部电影是集合了中国电影界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自我感觉良好。
这么随意的剧情你们真的写了剧本了吗?
最多是一个小学肄业的导演用了一泡尿的功夫写出来的吧,确定不是记录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班级元旦晚会排练小品的失败经历?
确定不是一个广告合集中间插播了小学五六年级班级元旦晚会排练小品的失败经历?
这尼玛也叫电影?
又被刷新三观了
影片的最后,北京漫天飘雪,似乎给这个圣诞节没有飘雪的城市带来了一些可贵的不真实。
可惜影片最后却没能让乘兴而来的观众带兴而归。
一直遗世独立的顾长卫也终于在这里低了头,低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弱水三千一瓢饮的痴心,也丢了对电影最初的稚气。
世界那么大,可选的东西那么多,他们却选了最昂贵的两个。
故事发生在北京,延续顾长卫一贯对大时代进程中被闪了腰的小人物的关注,电影披着爱情的外衣讲的却是三剑客和陈西的追梦故事。
北京是一个太容易给人错觉的城市,确实充满机会,但现实却是隔着玻璃。
为了获得投资改剧本,一遍遍改;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弃背叛朋友。
这是多么常见的事情,以为堂而皇之的理由可以让你逃避内心的谴责,但生活不会原谅你,从哪来回哪去,20、30、40岁毫无差别。
你想生活下去吗?
那你承认现实吧。
时间快要跨入2015年,文艺这些词汇越来越滥大街,多少姑娘小伙子追逐着这些名词,以为自己高雅有内涵,做着快接不到地气的事。
看看画展、听着小众民谣、朋友圈发张高冷照片配个Calvino的晦涩话语。
我想他们心中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偶像叫张爱玲,临水照花,低到尘埃,郁郁寡欢,却以为是爱情的恩宠。
文艺和理想是太过昂贵的词,假如马斯洛当年有预见的话,应该是会在自我实现需求那个金字塔顶认真分析一下“文艺”这个词吧。
文艺应该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自我实现,它不是拼命努力就能得到的,这需要太多真金白银的铺垫。
真正的文艺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但为了去趟鼓浪屿攒了一年钱肯定不是。
她是我认识最文艺也是很有理想的女孩子,时常在书店一坐半天,或者在cafe点咖啡看完一部电影,开始我认为她很闲,聊了几次之后才知道她成绩绩点第一,课余给杂志撰稿,现在在美国做公费交换生。
文艺是需要底气的,这种底气不是钱完全能带来的,而是面对现实的坦然。
影片最后沙果想起来自己刚到北京时的理想,目光呆滞不说话。
如果真的不想低头,没关系,那就别改变,走到底啊!
要知道头撞南墙并非只能原路返回,还可以撞破南墙啊,这时所有的束缚对你都不再有意义。
在立春里没唱出歌剧的王彩玲在这里变成了唱出歌剧的房东,蒋雯丽看着和自己当年一样的年轻人那一刻,或许才是顾长卫想表达的最大的潮讽。
不过,并不重要了,斯年如逝,岁月轻狂。
我一直很喜欢顾长卫的电影,这部失望了。
尽管主题没变,但为了迎合年轻人而采用的表达方式、剪辑方法式,让我无法接受。
57岁的顾长卫把大舞台留给杨颖留给陈赫,让蒋雯丽、句号退回二线,自己像个真正的厨子一样导演了这盘大烩菜。
只是我想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去北京吗?
你还选择文艺与理想吗?
这是一部绝对五星的毕业作品!
顾长卫张艺谋黄建新都是西安人,我也是西安人。
西安人有个特点,表面憨厚实则感性,跟他们喝一次酒就清楚了。
这样的特点造就了他们都很有情怀,但不擅长展示出来。
这种情怀在广大西安手艺人里特别常见。
以前小时候暑假,我在农村住,村里有个老木匠,平时看上去和一般农民没什么区别,但干起活儿来,你会发现他在闪光,因为他真的爱他的那么手艺,这个就是情怀。
有情怀的西安人到了北京,表面上会更普通,但内心的情怀会越浓郁,因为想表达却不敢表达。
直到有一个机会去直抒胸臆,那就是毕业作品。
每次看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了几年,都有膜拜的大师,都有对电影各自的理解,都有想诉说想发泄的。
虽然技法着实青涩。
《微爱》恰好如此。
顾长卫导演摄影出身,快五十了才有第一部自己指导的长篇电影问世。
想当导演的,都是想诉说的,顾导自然也不例外。
当年《孔雀》成片有四个小时,为了上映,生生砍掉一半,导致剧情没法衔接。
但如果你看过四个小时版本的孔雀,你会被震撼。
《立春》也是如此。
导演特别喜欢关注和展示那些资质平平但是有梦想很努力的人,因为他就是那么评价自己的。
与生活的抗争,对生活的妥协,再抗争,再妥协,但内心中的火一直在,希望永不灭,这就是顾长卫导演的情怀。
于是《微爱》诞生了。
不熟悉商业小清新式的电影,意外造成了这部片子看上去很像学生作业。
甚至为了追求真实感的画面质感,让一开始我在观影的时候一直在吐槽这就是个毕业作品的水准。
但接着看下去,我发现这是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
第一次让我激动的,是天台上的宝莱坞歌舞片段落。
顾导开始玩电影了,或许是把学生时代没机会玩的东西这次统统过了次瘾。
姜文说过,电影是最好玩的事情,自己的片子只要有一块钱的盈利就行了,因为玩了,还能赚钱,已经是极度幸运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自然也着迷于这种不同类型片的“玩”。
玩过女巫布莱尔的伪记录,玩过道格玛95真纪实,玩过丹尼鲍伊的迷乱,玩过昆汀的碎碎念,玩过朴赞郁的黑色,玩过吴宇森的升格和白鸽。
当然玩的最high的还是一年一度集体观摩的洛基恐怖秀。
第二次让我激动的,是给土豪拍的婚礼VCR。
默片!
默片啊有没有!
那是电影真正的开始,试图用画面讲故事的开始。
歌舞片,黑白默片,恐怖片,土的掉渣的场景,真实又糙到不行的布光,低照度时清晰可见的噪点,这根本就是一部毕业作品啊!
但这真的是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
而且导演告诉了我们,电影其实就是要这么玩的。
但如果仅限于这些,还算不上是五星。
没错,还要有情怀。
一个揣梦北漂的编剧,一个年逾四张的老青年演员,一个技术死宅摄影,一个车模,怎么看都是群不靠谱的烂俗的人物组成。
再加上一个被各种外行投资人折磨的烂俗的剧本,这完全就是个好玩但是烂俗的电影好么。
直到梦碎了,团伙散了,那个老青年带着三十万回来的时候,情怀出现了,一切都不那么烂俗了。
那才是寻梦人该有的灵魂!
抛开一切浮华,重新回到最初的感动。
没人投资,老子自己弄钱投资。
一切的一切,只为梦可以成真,而不是将梦廉价的出售。
他们重新触到了那个最初让他们选择放弃原本生活选择北漂的东西。
绚烂的舞台,精致的造型,有观众,有美术,有灯光,有激昂的配乐。
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快要实现了!
此时,顾长卫大师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在升格的镜头中,老青年摔死了。
梦碎了。
向生活妥协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在所有的所有都已经尝试完之后,却发现根本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意外。
就好像有一只手,强行要把你拽回你应该有的轨道,你任何反抗都无效,所能做的只有认命。
生活,才是最牛逼的编剧。
再往后的剧情,不过是要把故事讲完整而已。
但是瑕不掩瑜,这部电影已经可以称得上五星作品了,虽然带着浓浓的学生作品色彩。
不过换个角度想,或许顾长卫就是想任性的回到学生时代而已。
这是一部属于他自己的致青春。
于是在一闪而过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不靠谱四人组在电影学院的画面。
于是在片尾出字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句号版的《城市之光》。
在片尾中,所有人的梦都成真了,虽然只是黑白画面。
于是在空旷的电影院里,我独自鼓掌,为影片,为导演,也为自己。
死宅大晚上给优酷交了25块钱,就为了和某妞有点共同话题也是够了。
谁知道竟然看入了神。
尤其最后大美妞跑到五台山扇男主巴掌,又说陈哥罩着你的时候着实催了小爷一把泪,毕竟,与小爷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啊。。
可惜现实依旧骨感,所以还是说点正事儿吧。
==============1、这片名,这预告片不知道顾长卫是有意为之还是怎地,从片名到预告片,这约炮气息这商业氛围竟然像极了片里为了商业而改剧本的模式,多少人被这片头所蒙蔽,要不是跑男的热火,真心为微爱的票房捉急。
也许真心是顾师傅打算把各种讽刺到底,那些想看约炮骚情的看的稀里糊涂,纯粹就是来膜拜人造人女神了;那些顾师傅的粉又能从张鲁一(by the way,这货前阵子在热播的电视剧娘要嫁人里和蒋雯丽演了姐弟恋,片中还有唯一一次和蒋雯丽亲脸的戏份,也算是一个彩蛋了)、默片、宝莱坞、天台入戏一跃里看到几番顾师傅自带的本色,也算是照顾的方方面面了。
2、荒诞里自有故事,经典自有时间考验虽然豆瓣谩骂不少,分儿也够低。
可是细细咂摸这部电影,无厘头味儿十足,不管是影射中国合伙人(梦想三剑客),失恋33天,黄晓明、文章的出轨(黄),蒙牛、大数据、狼图腾、心花怒放、泰囧宝强,基本上已经将线下几个小成本投资而票房成功的商业大片撸了个遍,虽说很多影评吐槽该电影是土爱情的俗套,但是相比泰囧里范冰冰的生搬硬套,微爱对熟悉元素的植入毫无违和,颇有大话西游和东成西就的味道。
无厘头的精髓在于你植入你借用,引发的是转瞬即逝的认知共鸣,会心一笑,而非春晚小品一般非得来一句才证明你懂生活的媚俗之气。
就这点来说,泰囧看一次足矣,但看微爱,光找彩蛋就够你乐此不疲,更何况这么多类型片被集结在一起又没有《一步之遥》那种姜文式沙文主义的自恋气息,更有说头。
3、基本不靠演技说实话,杨颖的演技一直不敢恭维,陈赫的演技也是浮夸到他演来演去都是曾小贤,就连客串的毛阿敏都甩出主角好几条街,张鲁一是卯足了劲儿地演出了戏疯子,可谓是本戏中唯一来演戏的人(结果也证明是神来之笔),唯一弥补了主角渣演技的就是对白以及拍摄手法本身,这也是顾师傅的火候了,与其说这是个好剧本,不如说这是个好架构,顾师傅是个精彩的编辑,再俗媚的文艺青年故事,都给整出了魔幻现实的口味,不点赞不行。
4、最后说说荒诞微爱是个幌子还是制片宣传的败笔就不去说了,纯故事角度来说,无非还是一个陈旧的梦想遭逢挫折,只是加以了荒诞化,就是故事的最终,对这份爱情,对梦想本身的结果,其实都没有清晰的交代,反而是回归了致敬卓别林的套路当中,荒诞贯穿始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但似乎又挠到了深处,在外漂泊时,有时候就是期待满满,渐入佳境,有时候就是意外重重,傻逼不堪。
也许顾师傅想要传达的时:别想用好莱坞那套糊弄出一个中国梦出来,生活是最牛的编剧,总是匪夷所思到你绝对无法预料,唯一留存的,大概就是那一门包饺子的手艺,或者一碗大泡面,来消除你所有的不安。
再拉轰的时尚,也抵不过饺子。
5、彩蛋补充:顾师傅出镜,是个切烤鸭的聋哑人,也颇值得玩味,对一个50后来说,现代人这奇葩的社会已经很难理解,谁会去想一只北京烤鸭被送到烤鸭店然后跑了还被什么民工抓呢?
几代人的代沟已经进入聋哑的境界,我不关心你说什么,我切给你的只是一份最纯粹的烤鸭罢了。
微爱也是如此,微信是你们的,这个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是我要告诉你的。
理解到这儿,坐看未来十年后,这部片子的评价,至少,超越泰囧,分分钟。
其实还行,不难看。很多网络笑点,剧情也不新鲜,全程我笑得很少,周围倒是很多又笑又叫的。纯当打发时间的轻喜剧,因为baby太美,加到4星吧。
看过有种感觉,即使很大程度上给微信做了广告,但国产电影有救了。编剧这个工作的辛苦在电影中有很多深入介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活是最好的编剧!剧本中包涵各各元素的情节正是电影中所体现的,惊悚、爱情、喜剧、城市化的高压生活。喜欢这个剧本,如果说拍的不好的话我可以理解。
立春的梗还满让我惊喜23333
看完完全没记得说什么,没什么意思的片子。
看到二流微电影一般的片名就有不祥感,果然只有二流微电影水平。讲电影圈小编剧与投资人的事。顺带给微信等十多个品牌打广告。一边恶搞国产电影一边卖弄情怀鸡汤。各种混搭。看完只记得男主角一张东尼大木(不是周杰伦)的脸和杨颖的下巴。作为一点也不像顾长卫风格的顾长卫作品,非常失望,只能给一星
生硬矫揉,陈词滥调。
顾导应该是《立春》,《孔雀》那样的,
我看完才知道是顾长卫的电影!我觉得没着是他挂名!
应情应景,打了四颗星。也许本来这个周末已在北京。
顾长卫没有陈凯歌卫道士般的使命感,反而有对新鲜事物永葆好奇的童真,捣鼓出一部不敢让人相信是50后导演拍的作品。电影话题时髦,格调轻松,甩掉学院章法,无忌自我破坏,众客串穿越乱入。陈赫演屌丝还真不赖。对质量甭较真儿了,看能不能在贺岁档另辟一条蹊径吧。
真是各元素都有,但能说至少很真。不造为什么看到最后的默片还是感动的哭了。加油,在路上的人们。
忘标记了。这么一个剧本能拍成长片也不容易。第一次见到爱情电影男女主角没什么对手戏,冲突全在男主身上的。
我以为我眼瞎了看到顾长卫……
即使在这种片子里 张鲁一都在发光啊
拼盘快餐,啥都给你兜一勺。是想不到这电影能塞什么进去,但得到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以及过头的鸡皮疙瘩。黑了影视圈的节操,可惜这些段子也没给自己正位。陈赫(隔壁大姐念陈好大叔念陈浩有想过陈赤赤的感受吗!)贱得好,一个劲认BABY做男友也是醉了,好些段子也算七零八落地逗过大家笑。
顾导的才情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消磨没啦,您的文艺情怀哪里去了?好吧,我承认,您的突破吓到了我!确实没的get到它的精彩!
陈赫~~萌萌哒 ~~
真的好无聊,非常不好看了,ab的血盆大口太可怕了
嗯!吓到了!那就好!
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无脑闹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部批判现实的严肃喜剧吧。其实它的主题和《孔雀》、《立春》是一样一样的,只是看上去很癫狂而已。但当下的中国,就是很癫狂啊,甚至比这部电影演的更癫狂。正在北京追逐文艺梦想的年轻人看本片应该感触更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