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正当杀人这部电影讲述的好像是两个侦探替天行道的故事,剧情比较老套,替天行到,在我看来是在对现实绝望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不信现有秩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暴力行为,这种正义看上去是合乎情理,但人在邪恶的边缘行走,总会有变质的时候!
这部美国电影会如何演绎下去呢!
这部电影唯一的悬念是开始给与观众的误导,这也算是影片的亮点,很抱歉,我对于两位老影帝不是很熟悉,在情感方面不是很投入,但我觉得电影整体还可以,对于因为缺失信仰而失去理智,去替天行道的说辞我很理解,虽然我没有信仰,但我也会偶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助,无奈!
当然,以暴制暴通常都是我反对的行为,剧集中的结果也算是符合你这个价值观,当然我也是要为那个警官致敬,他毕竟不是为了自己而去这么做,他或许真的是为了心中的正义,而我们很多小说里替天行道的理由很多是有私欲的!
我今天看到了卡迪夫城的70岁主教练因为裁判的不公平判罚而再赛后怒瞪眼裁判的举动而倍感尊重,这是受过上世纪60年代英国绅士教育的人,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只是用最文雅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情绪,不知道那位裁判会有如何的感想,我想他那夜会睡不好的!
这让我想起了执法鲁能的误判裁判的受到的攻击,谩骂,诬陷,文明的差距显而易见!
祝福世界主流价值观不要崩塌,尽管目前有不好的发展趋势,新兴经济体又没有起到延续这价值观的意思,并且起到了反作用力,但我还是相信民主,自由,博爱,平等是人类不变的追求目标,不会变,forever!
感觉凤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警员,不过有点过头了。
有点强迫自己不择手段的去惩恶除暴。
这也让我知道了,美国不是天堂,那里也有罪恶和丑陋,以及不公等等。
甚至有些情况还是比国内还要恶心。
让我明白了,一生中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快乐所在。
好好的过好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RIGHTEOUS KILL 是烂片,只有AL PACINO和ROBERT DE NIRO两大巨星是看点,在我看来无论是演技,还是剧情都很赞,很多影评里连ROBERT DE NIRO饰演TOM,AL PACINO饰演DAVID都弄不清楚,一直就是AL PACINO在杀人,从一开始的告白就是,从没有栽赃给ROBER DE NIRO。
DAVID(AL PACINO)内心的黑暗才是杀人的原因。
最后TOM(ROBERT DE NIRO)开始读DAVID的自白书的时候,穿插着DAVID(AL PACINO)杀掉神父的场景“我叫大卫菲斯克,我不期望你记住我,你抱着我坐你大腿上说你爱我的时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保证你的余生,将会记住我的名字。
砰!。
”影片的一开始,在第一个犯罪现场,DAVID看着神父带着一群小男孩走过,面上的表情非常耐人寻味。
这个案子,也是一个儿童被奸杀,犯罪者没有被判刑,TOM和DAVID决定通过陷害犯罪者来伸张正义。
从那时候开始,DAVID一直坚持的信仰坍塌了。
曾经在网上看过普林斯顿一个男生的遗书(中文版http://www.douban.com/note/130093797/),里面有几句:1.。
我的童年回忆始于被强奸,而且是一次又一次。
这遭遇已波及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能找到的对它的唯一贴切描述就是“黑暗,”它如影随行,阴魂不散,有时变为重重雾霾,使我不堪其扰。
2.我曾以为,如果我能解决一些难题或取得某些成就,黑暗就会离我而去。
3.我感到内心有种恶,想让我结束生命的恶。
我需要停下来。
我需要确定我不会去杀人,我要真的杀了人,反悔可就来不及了。
我不知道这恶念是与我童年的遭遇有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我知道杀了我自己来防止我杀别人听起来很可笑,但这个决定应该能显示出我的理智。
4.请相信,那个人从不是我想成为的人。
如果没有内心的黑暗,我会成为一个好一些的人,如果。
我的确试过成为一个好人,但我意识到我在这条路上走不了多远。
对比DAVID写的自白书,觉得有惊人的符合,巧合??
1.我通过警徽和枪来获得尊重。
2.TOM是我的楷模,我决定摆脱TOM的影子,做回自己(决定杀掉坏蛋)的那一天,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3.这一生中,唯一让我感到满意的,就是杀掉那些坏蛋。
4.-你要去哪?
-不知道,也许是地狱。
最后的对决,他一直逼TOM,我想他是想让TOM杀掉他吧,无论活着还是死了,都是地狱,我想他就算枪指着TOM,也不会开枪的,因为他左右也不想活了,所以才取消救护车。
“我们合作的很好”“你是一个好人,TOM,我祝愿你,不断成功”我想,DAVID也是想一直做一个好人的。
AL PACINO这个老帅哥“死了”的时刻,我哭啊!!!
戳中痛点了啊!!!!!
天旋地转啊!!!
有木有!!!!
最后,我想说,童年的经历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希望大家能善待儿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
“不管多爱一个人,人的内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拯救的”--挪威的森林。
TO 我爱过的那个人,希望我们都能各自获得幸福。
越坚持,就会越渴望放弃。
推倒一切的残忍快乐,会上瘾。
就象我们总在哭着说,那分手好了,那不做好了。
老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就是颓了,胖了,不英雄了。
唉~~~
很明显,我是冲着两大老戏骨罗伯特和阿尔帕西诺去的。
其实,我基本都没怎么看过这两位老人家的经典影片,阿尔帕西诺的闻香识女人倒是看了,罗伯特我就比较不熟了。
但我知道他很有名,所以,我选择了这样的影片来作为消遣。
一向喜欢警匪剧的我,其实对这个片子的期望并不大。
毕竟,警匪题材太多了,估计也拍不出什么花哨的东西。
不过,人骨拼图我始终觉得很赞。
而正当杀人,实在让人有点失望。
无论是所谓的失去信仰,还是,为了正义,总觉得阿尔帕西诺杀人的动机有点牵强,而且一开始还故弄玄虚,到最后也没明白其实他最终想表现的是什么?
也许是我理解力有限吧。
倒是这老哥俩,总是一副哥俩好的架势。
蛮诡异的关系。
想深点可能就会觉得其实他俩是相爱着的。。
啊哈哈。。
我选了推荐,大致是因为这两个老头子,而毕竟电影也不算差。
很想说一说两个人的关系。
先定性吧:我觉得Booster对Turk是有基情的,而且是夹杂着恋父的基情。
有人诟病说Booster莫名其妙当Turk是偶像,Turk并不是个可以成为他人偶像的人。
倒是觉得,首先大概Turk很难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偶像,他并不是多么地智慧、多么地有才干、多么地强大,人格上也有很多的缺陷。
但是显然这些都不影响他成为Booster的偶像。
不过不得不承认影片在这方面居然没有作出相应的铺垫,两人的感情基础表达得虽然已经很好,但是考虑到“偶像”这个层面,还不够充分。
只是流于话语间。
有人说Booster是Turk与其情人间的第三者。
其实说不过去。
当然Turk有调戏此女的时候,但是最后鸡奸此女,说明了一切。
他对这个女人,不是爱慕,对Turk和她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嫉妒,而是彻底的厌恶和痛恨。
而正是这个痛恨,进一步说明了基情的存在。
电影的导向是朝着基情的,结尾处算是点睛,但是显得有些弱,不管是台词还是表演,都有些弱。
至于结尾处Turk的表现,我想是因为Turk是怀揣着原来的信仰的。
Booster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彻底的罪犯,他的表现也正正地符合这一点。
Turk应该是处于一种认知上的混乱中才对。
而他对Booster并没有相应的基情,那个女人,就是证据。
Booster的基情由何而生?
年幼时期受虐,而施虐的是眼中的宗教权威。
价值观崩溃之后,寻求价值观上的依托。
Turk正是这样的一个依托。
信赖、依赖、时间堆积起来的感情,终于转化为基情吧。
这算是电影的逻辑吧,但是也是个说得过去的逻辑。
这样的现实例子也是有的。
但其实我并不赞同电影中的基情表达。
这更像是被作为了一个噱头,一个卖点,其实无助于电影自身的完善。
显得有些戏耍。
如果非要说它烂,这倒是一个很客观的烂点。
至于说这片子开始时卖关子、躲躲闪闪,结局大转折,过于老套。
我倒是挺接受这样的老套的。
这种类型的片子看多了,确实会觉得乏味,容易审美疲劳。
但是正是因为多了,使之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手法,一种常规的布局手段,而很多故事,正是因为这样的布局而显得精彩。
如果要评判这种布局,似乎只论喜恶与否而不论好坏与否,是比较公允的做法。
关键是,电影虽然在二人的名字上卖了关子。
但是还是给出了很多提示的。
这样就比较有意思。
Booster在开场的时候看那个神父领着小孩儿的神态;以及心理医生所言这个诗歌男其实就是想留给警察线索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获得成就感(Booster首先引导大家认为嫌疑犯是个警察,而Turk则竭力回避,Turk的表现与心理医生的解读恰恰相反);还有看到Turk的情人说Turk的笔迹与诗歌男的笔迹根本不一致的时候,就完全有理由猜到是Booster了吧?
再有Booster在大家都怀疑Turk的时候,各种对Turk进行避嫌和帮助,也算是一种基情的展现诶。
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一来是是两个老头的暮年抉择。
尤其是当中那个棒球手的故事,400分,已经可以功成名就,在最灿烂的时候飘洒而去,却仍旧坚持,制造了更灿烂的406分。
Booster正是这样去选择了孤注一掷,结果使自己的人生,转了个圈再度回到原点以至于无,没有灿,却最终无奈地烂掉了。
Turk显然也是不甘心的那种,最后还是平静地接受了做棒球教练的命运。
二来是影片中对恶人的处理方式。
当中该受到惩罚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惩罚。
逃过死亡的二人,显然也并不好受,尤其是俄国杀手,很是惨淡。
整个片子中都包含着这样的气息:并不指责这个越权而用死刑处决恶人的做法,而每个恶人的受罚,都是畅快淋漓。
这个理念的表达,我还真是喜欢。
当然其实很多片子都用过,算不得新鲜。
看到有人讲摄影不好。
我一直不太留心这类影片的摄影效果,过得去就行了的。
况且也不大懂,就不多说了。
只是觉得实在没有找到太多把这部片子定义为烂片的理由,而金酸莓奖显然也算不得是评烂片的权威。
个人理解金酸梅把阿尔帕西诺提名为最差男主角,不是出于对他的表演能力的评价,而是由于他在当中垂垂老态却吊儿郎当的形象不好让人接受吧。
先说结论:David "Rooster"(阿尔·帕西诺饰演)是一系列杀人案件的凶手。
Rooster 从未栽赃嫁祸给搭档。
开头进监狱的罪犯是 Tom "Turk"(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用他案枪支栽赃嫁祸的,Rooster 目睹其心目中 Turk 的警察楷模形象崩塌,开始连环杀人。
但在坦白日记中,他主动为 Turk 背了锅说是自己栽赃嫌犯。
之所以观众会一头雾水,很大程度是因为导演故意挖的坑。
从电影一开始,Tom "Turk"(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旁白、VCR叙述其实都是倒叙/插叙,是 Turk 照着念 Rooster 坦白笔记本上的文字。
因为要制造反转效果,所以片中 Rooster 的心理活动全部交由“替身” Turk 来展现。
1. 按照心理医师的说法,罪犯想要也不怕暴露自己。
Rooster 从一开始就很大方的在警察内部会议中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影片00:38),“Okay, I'm the killer.” 他明明白白地把另外两位警督往警察内部人士这条线上带。
2. Turk 在警察局健身房问会不会是“前警察”实施犯罪,Rooster 就顺势说出几年前被辞退的老警局队长的名字。
但另两名警督跟踪调查中,老警局队长自曝有某起案件的不在场证明(护照、票据和过境签),线索因此中断。
因为是 Turk 起的头,两名警督开始怀疑是 Turk 在转移视线,将嫌疑对象聚焦到了 Turk 身上。
同时他们找到女警员要求帮助协查涉案枪支和人员。
3. Rooster 眼见自己引的火烧向了 Turk 但 Turk 的嫌疑即将被解除,而射杀俄国黑帮又留下活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施暴了女警员,好让自己的身份更早暴露。
即使现在他们年届退休之龄,但依然宝刀未老,被他们亲手送进监狱的罪犯更是数不胜数。
但有时候正义却难以得到伸张,虽然逮到了嫌犯,可司法上的漏洞却让不少恶人仍旧逍遥法外。
这次一名强奸嫌犯因为证据不足被当庭释放,大卫冷笑着“祝贺”他,并语带凶狠地提醒他“小心背后”。
几天后,大卫和托马斯奉命前往调查一宗凶杀案,发现死者居然是日前被无罪释放的那名强奸嫌犯,在尸体旁边还留下了铲奸除恶的四行诗句。
命案继续发生,一个个逃脱了法律制裁的嫌犯接连被非法处决,种种迹象让两位干探联想起多年前曾经处理的案件,但 当时已经将凶手捉拿归案了。
时隔数年的案件重演,是有人刻意模仿,还是至今仍未捉到真凶呢?
看了好多网战的影评 好多无脑流都说结局俗套 垃圾片子 哈哈 我真笑了 那些无脑流根本看不懂 其实真正的结局是2个人都是杀手:俄罗斯打手之前的所有罪人都是罗伯特·德尼罗杀的 。
帕西诺一直都知道 他一直都知道 因为两个人都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 彼此信任非同一般他一直都知道的 所以影片很多细节帕西诺都说自己非常崇拜德尼罗,他一直想做德尼罗做的事情。
影片中期已经有**怀疑德尼罗了,帕西诺怕人生唯一知己德尼罗被查出来,所以决定自己背上这个黑锅。
为什么要录像?
因为他想给好兄弟一个痛快说出自己想法的舞台,帕西诺用心理医生的的方法推算出德尼罗的想法,写在本子上,然后让德尼罗念出来,让德尼罗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帕西诺在影片里很多次严肃的对德尼罗说:你是个好**,我很崇拜你,我一直想做你做的事情,但是我还没有那么坚定诸如此类的话或旁白。
帕西诺知道德尼罗快暴露了。
为了保住好兄弟,心中的偶像。
自己出面杀俄罗斯打手,而且不打要害!
要知道德尼罗杀人从来不漏枪的!
很明显杀俄罗斯打手的不是帕西诺。
帕西诺一直暗恋那个女的,然后去强奸了她。
帕西诺一直想做德尼罗做的事情,惩罚有罪的人,所以杀了马可.为了让德尼罗宣泄心中负面情绪,给他一个上镜头的机会以帕西诺的角度说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
实在不得不说是真正的有深度的影片,两位影帝的演技+导演精致的细节编排,结局真是太有深度了
在我的印象中罗伯特•德尼罗 看似老实,实则邪恶, 阿尔•帕西诺看似邪恶,实则善良。
在《危狱惊情 Stone (2010)》中,德尼罗饰演一个克己奉公的狱警,最后晚节不保;看似信奉上帝,实则不然,暴躁、霸道、自私…… 在《谍海计中计》和《魔鬼代言人》中,阿尔•帕西诺都饰演了一个“教父”形象,侃侃而谈,极具说服力煽动性,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演说家,导师!
最后都是披着上帝衣装的魔鬼!
虽然他俩都演过坏蛋。
尤其帕西诺饰演的更多。
但不知道怎么,我仍然觉得帕西诺是好人,德尼罗是坏蛋,哈哈……对帕西诺的喜爱,不知道原因。
如果用射雕英雄传的人物来形容他俩……德尼罗就是“西毒 欧阳锋”;帕西诺就是“东邪 黄药师”。
本片正好演绎得与我想象的相反!
迈高!
德尼罗 在片中演绎 暴躁 疯狂 但是最后证明 他是实际上的好人; 帕西诺 在片中演绎 镇定 沉稳 但最后却是一个失去信仰的“复仇者”。
对本片唯一不满的是不明白为什么帕西诺饰演的角色 要 侮辱 他们的朋友(德尼罗饰演角色的女友!
)
谁能告诉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我不能容忍因为证据不足而使人渣逍遥法外
非常愚蠢的圈套,导演垃圾。
虽然片子一般,但是两大天皇在一起彪戏,就算是烂片也值得一看。
一对老头儿演绎了一场老故事,有些老噱头,讲点儿老道理,中文配音老烦了。
出人意料的结局
两个大神加2星,总体来说,弱爆了,导演编剧真是暴殄天物了
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居然是个烂片。
剧本不错 15年前 德尼罗倒在了帕西诺的枪下 不同的是 15年后 结局相同 只是角色互换了
毁人不倦的导演,装逼无限的俩傻老头。
跟我想的一样。。全靠两老爷子撑场。
两个老鳖犊子又凑到一起去了,真过瘾。中国商业片能拍成这样就行了,就不做更高要求了
顶两个老戏骨!剧情就不说了,很无力啊
匹夫老矣,尚能饭否?
烂电影。想要重复经典,可以经典因为无法复制而成为经典。老态龙钟!!
原来之前看过........
要不是片子透着法盲劲儿,高潮的后半部分不那么狗血,还可多给一星。明明让你看着就是这么些可能的结果,还是制造了悬疑感。而且俩主演真给力啊。
两个老家伙这么牛,一定看咯
可惜了两张老脸。
结尾预感到了 动机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