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都行

Whatever Works,纽约遇到爱,总之得就得,只管有用,管用就行,行得通就行

主演:拉里·大卫,派翠西娅·克拉克森,亨利·卡维尔,埃文·蕾切尔·伍德,莱勒·坎诺斯,亚当·布鲁克斯,迈克尔·麦基恩,克利福德·李·迪克森,尤隆达·罗斯,卡罗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怎样都行》剧照

《怎样都行》剧情介绍

怎样都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物理学家鲍里斯(拉里•戴维 Larry David 饰)自认天才,对世界及人性均极度悲观,在莫名其妙与妻子分手后跳楼自杀未遂,辞去工作搬到纽约曼哈顿城中,靠教小孩象棋为生。某晚在家门口发现了从密西西比州离家出走的天真少女美乐蒂(埃文•雷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美乐蒂请求鲍里斯收留,极不情愿的鲍里斯只答应让她暂住一晚,却没想到美乐蒂不仅对他的天才极度尊敬,在同龄朋友面前大加赞扬,并对自己渐生爱意。尽管有着四十多岁的年龄差异,二人仍决定结婚。不久美乐蒂的母亲玛丽埃塔(帕特里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被丈夫抛弃后从密西西比来访,与鲍里斯的朋友凯文(亚当•布鲁克斯 Adam Brooks 饰)一见钟情。凯文帮助玛丽埃塔成为了摄影师,但对鲍里斯不满的玛丽埃塔却想尽办法拆散他与美乐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经纪人下一个圣诞节见此路朝上第一季有翡麻甩妈咪超生游击队猎头武士十恶不赦短暂的偷情纪实另一个女人远亲隐秘对的时间,对的人我的掌门女友第一季鸡龙仙女传第二爱情傻儿司令乌龙疯人传爱丽丝机甲神七美妙射击部夜限照相馆地宫笔记之五百龙首布莱恩·波塞恩:有罪末日幸存火星特快摩玉玄奇擦枪走火守护者2019我只是想走走

《怎样都行》长篇影评

 1 ) 《怎样都行》的后现代生活简化指南

重新生活,当意义和现代同时终结——《怎样都行》与后现代生活文=空语因明现代是个迷信进步的时代,也是科学横行的时代,以进步和科学的名义宣告了很多终结。

宗教(基督教)应该终结,因为它是愚昧和疯狂的;哲学(形而上学)应该终结,因为它争论不休,让理论消磨着实践。

从而,恰如“现代”所标示的,历史也应该在这里终结。

无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还是终结于共产主义的和谐,科学都是其中的轴心。

可是,“落后的”宗教和哲学试图冒用科学的名义,恰似异端试图冒用正统的名义。

为了确保科学的正统性,科学哲学寻找标准,来区分真科学和伪科学。

但是这更加导致现代科学取代神谕,成了更有力的新神谕,而科学家则成为现代巫师。

对此,费耶阿本德用“怎样都行”的反标准来讽刺那些划界哲学家的过度自信。

“怎样都行”——更确切地说是“行得通就行”——由此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标签。

这大致就是电影《怎样都行》的标题来源。

观众可以把《怎样都行》看作后现代主义生活的简化指南。

在这里,观众应该暂时抛开那些标签的诽谤——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来看看导演伍迪·艾伦在这里展示的知识分子式的宽容——当然,如果不想摆脱动物直觉,把它看成知识分子式的狭隘也行。

行得通就行。

1 “怎样都不行”——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怎样都行》的主角是个物理学教授,有钱有家,有事业有文化。

从动物性生存的层面来看,他生活得很顺利,他应该热爱生活。

但是,他想去死。

原因很明确:生活毫无意义。

现代性让生活走向虚无。

可以说,男主角之所以那么想,是因为他得了那种被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

只不过,在世界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神秘性和历史的终结,在个人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人生的终结。

现代科学的内核是“反生命性的”,它让世界变成了机器,生存者也成了机器。

或者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现代科学以世界的祛魅为前提,又强化了这种祛魅——超然的神被终结了,也没有终极目标。

一切屈服于物理学法则。

生命只是假相,实质上只是物质的机械构成。

物理学家在寻找物质的终极构成,很多人认为弦理论就能够给出解答。

弦理论也是《怎样都行》中主角的研究主题。

无论物理学的终极理论是什么,人类的情感和感觉只是动物欲望的表现,终究看来只是基因机器的远端操作。

“基因控制”的生物欲望,让人去追求快乐,为此忍受痛苦——结婚生育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是这样说的:那种荒谬的舞艺(性行为),就像缝纫机一样,上上下下,上上下下。

目的是什么呢?

生育很多孩子吗?

不停繁衍,究竟为了什么呢?

……几千年前的古代人,古埃及人,古罗马人,玛雅人,就像我们一样走路回家。

他们讨论该去哪里吃饭或者闲聊(比如在哪里买房了,吃什么更健康,怎么教育孩子),到现在有什么意义呢?

毫无价值。

但是当时他们认为那很重要。

现代工业基本上采用的是机械化的复制和销毁,来衡量经济的所谓发展。

由结婚生育所营造出来的人生发展,在本质上也属于这种机械复制和毁灭过程。

没有任何神秘,没有什么终极目标的世界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说到:人人都夸夸其谈,充斥着错误信息。

道德,科学,宗教,政治,体育,爱情,儿女,健康——各种健康检查——无论如何,总有一天会死。

然后,愚蠢的下一代继续重复如此。

…新闻充斥着恐惧,贪污,愚昧和贫穷,种族灭绝,全球变暖和恐怖主义… 对此你能如何呢?

你看到苏丹发生的屠杀或者某个校车爆炸的新闻,你会说,“天啊!

太恐怖了!

”然后,继续看报纸。

你无能为力。

…对现代科学和现代化进程的批评看起来并非单纯属于后现代的领悟,几百年前的浪漫主义已经做了类似的批评。

只是到了现在,人们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那种“进步的反讽”。

那个应许了文明进步的科学和现代化进程,在带来庞大希望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恐惧。

科学进步,人们现在终于有能力毁灭地球了——不止是通过战争,被诱导的自私消费也能导致地球的毁灭。

作恶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加显著了。

2 行却不行——对现代主义的诊断《怎样都行》大致上是从围绕现代主义的简要诊断开始的。

在电影开篇,男主角批评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这类批评也适用于现代主义。

他说的意思是,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的基本表述,听起来都非常好。

它们都主张人人平等,由人民来治理社会。

但是它们都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认为人民基本上是正派的。

这个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人类整体上是个失败的物种。

他的表述很简单,而且批评得就像是在夸耀一样。

他不说那些信仰辜负了信徒的善意,而说信仰的善意被有缺陷的物种给辜负了。

不过那个意思基本上是对的,同时可能也是错的。

对错无谓,起码他的态度是有效的。

……和基督教信仰相似,现代主义的毛病就是乐观的专断,喜欢构造单向度的历史。

似乎,勇士能够战胜恶魔,从此不再有恶魔。

当初,基督教信仰也是以真理的名义,宣告要战胜其它恶魔。

可是后来呢,它会成为恶魔。

与其说那些美好的设想把人类看得太正派了,不如说它们只看到了抽象的“正派”,或者说“抽象的善”,从而让实际上的不正派混入其中。

按照建设性后现代批评的说法,现代科学主义的错误在于“误置具体性”。

这个错误也是现代主义和那些美好设想所具有的。

现代科学对世界的认识采用的是“简化(还原)”的方式,得出抽象的和机械化的知识。

但是,它却把抽象的图景当成完美的地图,期望以此来约束生活世界。

结果呢,时间只是假相,意义还未开始,就已经终结了。

3 行得通就行——后现代主义生活原则《怎样都行》,恰似这个标题标示的,目标不是展示现代主义的绝望,而是后现代主义生活的希望。

男主角——那个物理学老教授——在这个电影里自杀了两次,第一次自杀之后,他遭遇了“传统”(或者说是“传统”的绝望),第二次自杀时,他遭遇了非科学的“迷信”。

这些遭遇让他领悟到“行得通就行”的“后现代主义生活准则”。

第一次自杀之后,男主角陆续遭遇了来自密西西比州的一个保守派家庭的成员,基督教是这个家庭的信仰。

这个家庭中的母亲不觉得文化有什么用处,就让女儿参加各种选美比赛,期待将来能够嫁给特朗普那样的富豪。

这个母亲会认为,“堕胎相当于谋杀”。

这是典型的保守派想法,最近,保守派还通过了禁止堕胎的法案。

对于这个保守派母亲而言,利用美貌去嫁给富豪,这样的人生规划看起来是相当合理的。

可是女儿厌倦了这种安排,于是离家出走,来到纽约,落魄地遇到了男主角——那个悲观厌世的老男人。

然后,这个二十来岁的女青年坚持要嫁给那个六十来岁的老男人。

原因,可以有不同角度来看,可以从言情的幻想来看——这是超然于年龄的单纯爱意;可以从世故的讽刺来看——这是那个啥,比如她被那些知识分子的扯淡给忽悠了。

或者以本片的主题来看,这是两种人生观的绝望的相遇:传统的和现代的。

女青年的母亲在女儿离家出走,丈夫出轨之后,来到纽约找女儿。

结果,她竟然发现,女儿不但没有嫁给类似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还嫁给了一个“观念怪异”的老男人。

她也是够绝望的。

不过,她很快就遇到了希望,从此过上了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

女青年的父亲想要与女青年的母亲复合,结果却发现,曾经保守的妻子,竟然过上了两男一女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

他也是够绝望的。

不过,他很快就遇到了希望,竟然偶遇同性恋伴侣,从此过上了性取向改变的生活。

嫁给男主角的女青年,则遇到了年龄相仿的新伴侣。

就这样,原本一个保守的家庭的三个成员,在短暂的绝望之后,“抛开偏见”,找到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新生活。

而且,这些似乎都行得通。

可是,男主角——那个厌世的老男人——却更加悲观了。

他的“精神疾病”并没有被治疗,于是他再次自杀。

这次跳楼的他,砸伤了路人,一个女性灵媒。

他又没有死掉,而且更加幸运的是,他砸伤的路人有治疗他的“药方”。

正如之前陈述到的,现代主义的“虚无”之伤,在于祛魅,或对神秘性的抛弃。

《怎样都行》的男主角就患有如此的“精神疾病”,从抽象的层面看,现代生活无非是古代生活的机械复制,而且生活之中也是由机械复制来驱动的。

如今,他遇到了以神秘性体验为职业的女人。

为什么非要用现代科学的抽象去看待生活呢?

它看起来挺实在,但却非常虚浮。

现代科学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混杂了欲望的自私,以及很多偶然的因素。

生活也是如此,所谓理性实际上并非充足的理性,也不会多么纯粹。

行得通就行,只要不伤害别人。

这样的生活原则看起来相当简洁,但并非意味着意思就那么直白。

歪斜的解释总可能会有的。

要明确理解它,需要明白它被说出来的后现代语境,需要明白它对历史的领会。

若非如此,那么它也会成为抽象的教条,成为被生物欲望所讽刺的标语。

 2 ) Whatever works

怎样都好: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似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没有传统的剧情模版,也没有陈词滥调的故事,虽然没有强冲突的情节,但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对话都看得人津津有味,希望有一天能完全看懂伍迪艾伦电影里的所有用典。

最喜欢女主妈妈这个角色的转变,最虔诚的基督教徒建立了三角家庭,还成为了色情摄影师,这人物简直太酷了!

虽然有点缺少铺垫,转折太硬,但whatever works.伍迪艾伦电影还有一个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总发现几句台词要么忍俊不禁,要么戳到心里:“做爱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是两个人像缝纫机似的,上上下下。

最后怎么样?

生更多孩子?

一直制造生命,目的是什么?

执行什么愚蠢的任务吗?

”“生活上的连贯性,可以让我少一些焦虑和不安,我喜欢生活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我从来都深信,爱情几乎是转瞬即逝的。

”“我有一颗深邃而敏感的心灵,我对人类的现实一览无遗,宇宙也在消亡,我们的关系咋就不能呢?

”“我结婚是因为我心中害怕。

”“难道每个生命都值得拯救吗?

”“宇宙中充斥着无意义的和盲目的机遇”“我曾经讨厌庆祝新年,人们都疯了似的玩乐,可是庆祝什么呢?

庆祝李坟墓又近了一步吗?

”“在每一个短暂的瞬间,一切皆有可能。

”“你这一生中更多的时间里是幸运的,比你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时间要多。

 3 ) 尺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怎样都行》的主角是个老头子,大概和伍迪艾伦的年龄差不多,加上片中间离效果的着力运用,让人疑心这是导演在现身说法,类似于黑泽明用《梦》总结他一生的艺术历程和对世界的看法,不过当金发美女从角落里蹦出来,就知道伍迪还在玩他的老把戏,这不过是温和的讽世小品而已。

 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曾经写过一篇谑而不虐的绝妙短篇小说,名为《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说的是一个数十年潜心研究斯宾诺莎伦理学的老哲学家,境况凄惨、贫病交加,但和一个老处女结合后,却尝到了人生乐趣,新婚第二天早晨,老博士感到宿疾痊瘉,精神舒畅。

这位老博士和片中的鲍里斯虽然同为哲学家,但却处在两个极端,老博士皓首穷经不问世事,鲍里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老博士不近女色,鲍里斯桃色不断;老博士是生活的弃儿,鲍里斯是命运的宠儿;老博士困苦多年,在衰朽之年人生才有一抹亮色,鲍里斯的问题却是从“生活完美、精神舒畅”开始的,如果说老博士是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的话,鲍里斯就是莫特街的第欧根尼。

鲍里斯本人是高知中的高知,差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老婆是富家千金,儿子在耶鲁读书,对常人来说,一生有这样的际遇会乐得从梦里都能笑醒。

鲍里斯不是常人,他自称:我是一个拥有宏大世界观的人,而我的周围却是一群微生物;他对美国的看法是:可耻的、暴力的、偏见的、无知的、性压抑的、自以为是的国家。

于是他生出一套“怎样都行”的哲学,只要不伤害他人,其余的怎样都行。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最常说的两句话是“怎么样都行”和“出路是没有的”,存在主义者是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和人反抗荒诞的徒劳才主张一种不抱希望的行动哲学。

而鲍里斯倒没有这么高的层次,他看到了人们的愚蠢狭隘和无知无能以及这个世界的非理性,但是并不变得心如死灰冷漠处世,而是积极改变生活方式,热切的挑剔、刻薄国家、社会甚至他的国际象棋学生,无可无不可,无为无不为。

他践行自己的哲学,跳楼,离婚,搬家,收留金发美女,和金发美女结婚、离婚,随即又跳楼,又找到新的女人,似乎要尝尽人生百味,这位哲学家是相当入世的。

金发美女梅乐迪为什么心甘情愿嫁给一个老头子?

是因为这个老头子让她接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浩瀚世界,老头子知识渊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见解精辟,常常一针见血的戳破各种谎言假象,和这样的神人在一起,仿佛给她的每个脑细胞都开光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者大,无疑梅乐迪的眼界被鲍里斯扩大了无穷倍。

尺蠖 、蠕虫,都是世界很小、眼界很窄的生物,这就是鲍里斯教会梅乐迪看待世人的方式,老头子把她的眼光拉升到了云端,宛如上帝一般俯瞰芸芸众生,鄙薄一切人间的蝇营狗苟。

视野被极大拓展后,梅乐迪看到同龄人,就像是看到一群蠕虫一样,优越感不免油然而生,在她眼里,那些无知无识只会玩乐的年轻人真是夏虫不可语冰、蜉蝣不知四季。

鲍里斯的哲学后继有人。

梅乐迪的爸妈来到鲍里斯的小屋,很有情景喜剧笑果,鲍里斯照例把他们都挖苦了一番,并有意无意的促成了他们的改变。

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sex and city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这个欲望之都,无人能够幸免,两个来自比较闭塞的州郡的古板人也经历了世界观的大换血,他们的世界也得到了放大,梅乐迪妈妈投身摄影艺术界并过起了三人行的生活,梅乐迪的爸爸终于出柜和男友甜甜蜜蜜。

讽刺的是,这两个上了年纪的人思想的解放是由性解放触发的,刻薄的鲍里斯就是要摧毁一切假正经,让压抑多年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性福,鲍里斯的哲学功德无量。

鲍里斯洒脱旷达、百无禁忌、解放身心的哲学也遇到了挑战,像他这样脱俗的人,最为庸常狗血的剧情还是照样发生在他身边。

他的优秀学生兼妻子梅乐迪出轨了,刚开始梅乐迪很能拒绝世俗诱惑,把搭讪者拒之于千里之外。

但是,所谓烈女怕缠郎,她遇到了帅气的男演员的詹姆斯,和詹姆斯相处时,鲍里斯教给的一切都不能抗拒青年男女天然的相互吸引,梅乐迪用熵理论来讨论和詹姆斯的接吻感触,接下来大谈海森博格的测不准理论,所有这些物理学的高深名词都浇不灭情欲之火,两人还是自然而然的上床了。

期间,梅乐迪提到她带了伟哥,显然这个年轻男人不会像年迈的鲍里斯一样需要它。

事实证明,一大堆玄虚理论都比不过一具青春的肉体。

鲍里斯处之泰然,放手让梅乐迪和詹姆斯结合,这符合他一贯的处世哲学,怎样都行嘛。

不过,不久他第二次跳楼。

他的两次跳楼基本上都和他的女人出轨有点关系,鲍里斯还是没有勘破色空,不能像中国的哲人一样脱离一切羁绊作逍遥游。

鲍里斯二次跳楼后砸到了继任女友,一个漂亮的女通灵师,通灵是属于知识之外的神秘领域,是理性无法到达的,鲍里斯无法凭借其知识诘难凌驾新女友了,收起嚣张气焰的他和通灵女相处得似乎颇为愉快。

影片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每个人都得其所哉,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无上高贵,尺蠖的世俗生活也有其价值和乐趣,总之,世界一片祥和。

最后讽世者的总结陈辞温柔敦厚,伍迪•艾伦在把银幕内外的人都损了一顿后,临去抛了个媚眼,撒了个娇。

 

 4 ) 听伍迪说评书

伍迪•艾伦的片子总是让人看不腻,为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讲故事。

哪怕永远是男女和死亡那点事。

你看,在最近这些年里,他给我们讲了一个穷小子攀上富家女然后出轨然后杀死小三儿的故事;讲了美少女学生邂逅富家帅哥,为探案险些成为连环杀手刀下冤魂的故事;讲了新婚少妇在巴塞罗那出轨最后玩起三人行的故事;讲了兄弟二人因为赌钱负债,变成了买凶杀人的凶手的故事;这一次,《怎样都好》则是一个南方无知少女恋上乖僻的老教授,以及她老实虔诚的父母如何变身3P狂人和男同的故事……看到了么?

所有这些故事都有着最世俗最吸引人的内容:出轨、3P、杀人、诈骗、老少恋……改改标题就是新浪或者天涯的万人口水帖。

有恶毒点的甚至说:这故事不就是西方版的杨教授与翁女士么?

纯属意淫而已。

然而,实际看过去,伍迪•艾伦的片子里其实没有任何色情、暴力的直接描绘,很多冲着“内容”去看《午夜巴塞罗那》的观众都感到非常失望。

别的文艺片导演来拍老少恋,一定是深挖狠掏,上升到欲望、青春、死之恐惧与爱之快乐、虚无等等玄妙唬人的高度。

但在伍迪这里,对不起,统统没有——你什么时候听到过说评书的大谈拯救、灵魂、存在?

不,他们只会在关键时候给出两句恰中肯綮的点评。

出色的说书人都是翻过筋斗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宠辱不惊。

伍迪•艾伦正是如此,他感兴趣的不是八卦式的性、谋杀等行为本身,而是这样做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身上的因果。

这是一个狡黠的窥视者,等着人们去犯下荒唐的错误、罪行,他好赶快去拿过来把玩一番,然后做成玩偶,抖动着丝线,叫卖着“快来看快来看”,乐趣不仅在跳动的玩偶,也在看着玩偶的你脸上的表情。

伍迪•艾伦的电影有时会让我想起希腊戏剧或者莎士比亚,除了没有他们宏大的追问和大段诗意的独白——在他的“都市通俗道德剧”中,这些变成了冷言冷语的唠叨讥讽:别光顾着看戏,你不也是戏里的一份子么。

故此,当很多导演都面临着创作低谷、商业妥协、风格变化等等问题时,伍迪•艾伦却如同纽约的说书人,稳坐路边,滔滔不绝。

感谢上帝,只要他说,怎样都好!

 5 ) 三种幸福错觉

这部片子对我的吸引力有两个部分。

一是故事。

伍迪·艾伦讲了三种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幸福错觉:第一个错误是年轻天才鲍里斯和他无可挑剔的老婆。

一切都顺理成章,it is ideal in paper. 但是,没有错不等于对。

在“被幸福”了多年之后,鲍里斯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抛弃了之前的生活,但是他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甚至,他觉得自己不会有幸福了,甚至,生活本来就没有幸福这种东西。

直到他遇见美乐蒂。

这是一个年轻漂亮纯真的女孩,没有人能拒绝,一切又犹如很多爱情故事的开端。

那这次的激情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呢?

我觉得是新奇感。

鲍里斯聪明,尖锐,有思想,这一切都吸引着厌倦了外貌(为了逃避无休止的选美而逃家)而又对自己的智商不自信的美乐蒂。

He is clever...And I want to be more smart.那么鲍里斯呢?

他非常清楚美乐蒂迷恋的原因,也很理智的知道这也是一次错觉。

但他还是赌了一次,也许是因为孤独太久,也许是因为美乐蒂时不时迸发的智慧和她的纯真。

故事书在这里可以结束。

但伍迪·艾伦讲的是生活。

第二个错误是美乐蒂的。

这个婚姻基本是建立在美乐蒂对鲍里斯的接受上的。

在磨合中,美乐蒂改变了很多,不仅是去迎合鲍里斯,而且是在尝试一种和自己以前不一样的生活。

换句话说,努力去塑造另外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她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甚至开始理解弦理论,她也觉得幸福。

但这也是一种错觉,和鲍里斯之前的错误一样。

当符合自己喜好的人出现,她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抵抗对方的外表,骨子里的浪漫,对生活的热爱。

鲍里斯聪明依旧,但这点真的那么重要吗?

况且,差异带来的成长和改变,总是妥协和痛苦的。

改造的自己vs真实的自己,结论很自然。

她很聪明的从迷恋中走了出来。

第三个错误自然是美乐蒂的父母。

一个是由于害怕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结婚,一个是压抑自己来达到社会的标准。

但是,压抑就是不安全的高压锅,最后两种都爆发了。

总的来说,第一个错误是把没有什么不对当成对,拿社会的标准做为自己的评判。

社会对好的东西的定义,往往会遮蔽个人感受。

第二个错误就是,将自己向往和崇拜的东西误当做判断幸福的标准。

但真正的幸福是遵从真实的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希望自己有的喜好。

第三个错误就是压抑自己真实的欲望来满足社会的期望。

喜欢的细节:1,鲍里斯每次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错误,给自己重生2,他在婚后给美乐蒂的评价。

前妻is so ego that lack of super-ego(不记得具体说法了),但美乐蒂不会。

这让美乐蒂显得更加开放和真实。

她不排斥新的事物,所以,她能去接受鲍里斯带来的不同。

3,题目。

幸福无定势4,美乐蒂的点滴改变5,美乐蒂妈妈把自己对创造的热情变相转移到对美乐蒂选美的变态强迫上第二部分就是鲍里斯这个人本身,他的话语,他的一些观念。

其实很多是和这个电影故事本身没什么必然联系的。

或者说,是伍迪·艾伦想说的一些唠叨。

不过太晚了,下次再写吧

 6 ) 透过黑框眼镜的世界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伍迪艾伦便要让人小期待。

看他今年又讲了什么故事,又在拿谁开涮。

伍迪艾伦2009年新片《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看的时候从头笑到尾。

上一部《午夜巴塞罗那》,看完后总觉不过瘾,可以说是一部没有伍迪艾伦的伍迪艾伦电影。

但这一部,却从头到尾充满伍迪式的调侃,揶揄,讽刺。

喜欢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一个原因是看里面人物关系,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在艾伦手中总是收放自如,人物之间多么微妙的影响一两个镜头一两句台词便丝毫毕现。

再一,便是看伍迪艾伦展示的生活,看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去看这个纷乱的世界被他黑框眼镜过滤后的样子。

今年的《怎样都行》伍迪艾伦重返纽约,终于又以这座城市为背景。

故事很像拍他自己。

一个纽约知识分子老头(拉里戴维饰演)。

曾因为婚姻破裂跳楼玩,命运只让他磕了下腿。

他于是独居在纽约中,有知识做基础,多年的生活阅历推波助澜,老头早已看透那个叫做红尘的东西。

平时教教小孩象棋,或者就和几个老友闲聊,说话口气基本上是见谁灭谁,看到不顺眼的就狠批一通。

老头如此生活自己觉的倒也不亦乐乎,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生活,等死。

随后出现一少女,特天真,误打误撞住入老头家,老头从一开始的严重腻味到慢慢接受。

女孩到底能陪着说句话,你要觉的老头是为了排解寂寞就错了,对于老头来说没什么寂寞需要排解。

老头有着自己顽固坚实的世界观,那就是生活就是如此,不抱幻想。

况且,女孩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比种盆花养条狗方便很多。

两人就这么凑合住着,后来女孩以为自己爱上了老头,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后来结了婚。

大概所有观众都知道,女孩其实对老头并不是爱,而是类似那种叫做习惯的心理错觉。

老头对女孩爱的表示感到可笑,为她的纯洁感到生气。

但接着老头忽然似有所思的说道:我打小在纽约混,你是从密西西比河那边来,通过天文学来解释,就是在这广大黑暗冷漠的宇宙里,通过一连串事件,咱俩才得以相遇。

两人结婚后,女孩母亲父亲相继到来,生活又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的处境都意想不到的改变了。

最后结局是各得其所,倒也乐观。

这部电影据说伍迪艾伦在70年代就已经写好剧本。

但如今看来,倒好似他专为晚年而写。

剧中那个老头实际上就可以看成伍迪艾伦,只不过没由他演而已。

老纽约,知识分子,和少女发生一段情感,充满生活阅历,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观......这些都出现在伍迪艾伦电影和他的生活中。

在以前的伍迪艾伦访谈中,伍迪艾伦强调过一切人与事的状态,都取决于“适时发生”。

什么意思?

他说:“我无比相信运气。

这一点在我的所有电影里都有体现。

......运气对我们生活的引导程度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大的多。

只是由于生活在一个心理分析的时代,人们倾向于不这么想。

他们认为:‘我掌握着主动权’。

......运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作用。

”在这个电影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小思考。

拉里戴维对着少女说道:“让我告诉你爱是什么,当然,我说的也不是绝对,肯定有例外存在。

但他们也只是例外,不会影响这套规律。

爱这这玩意,不管别人是怎么跟你说的,它不能战胜战胜所有的东西,也不可能永恒。

到了最后,年轻时的浪漫梦想会褪色成任何东西。

” 而当少女逐渐成熟,找到一帅小伙打算离婚时,老头说:“宇宙都会分裂,何况你我。

”这种想法看似悲观消极,其实不然,只有看透了生活才能有次感想。

我觉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有一种状态是不能去说的。

因为当你要去阐述一种状态时,首先你会利用生活经验去分类,先去把这人或这事‘定性’,然后再以某种态度来阐述它。

这就已经定下了不公正的调子,使人看不清实质。

其实,往往是这样的,就是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没有什么喜悲,没有什么对错,它就是呈现了这种状态。

你接受也好,诅咒也罢,它就是这样。

而一旦当你认识到生活的实质,你就也许会少了些乐观,但绝不会是彻底的悲观消极。

好比电影片名《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

怎样都行,因我看到了生活,爱谁谁。

影片结尾拉里戴维的最后一句台词说:“无论你得到或是给予了什么样的快乐,不要欺骗你自己,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聪明劲。

运气在人生中,占着分量比你愿意承受的要大的多。

”让自己聪明点,如果自己实在不够聪明,就看看聪明人拍的电影也好。

何况这部电影到处充满搞笑的台词,随处的讽刺,还骂人不带脏字那种。

每句话后面恨不得跟着三个意思,看着很过瘾。

拉里戴维比伍迪艾伦小一轮,两人都属猪。

两人都是生在长在纽约的犹太人,拉里戴维编写的《宋飞正传》显示了他的喜剧天才。

而他也是伍迪艾伦影迷,这次合作,算是弥补了想看到伍迪艾伦亲自演出的小遗憾。

生活本质上是扭曲的,人往往不易一下看清。

一件事物一种关系后面隐藏的东西你永远无法彻底了解。

但当生活的图景被一个纽约老头黑框眼镜面上微微的弧度矫正后,便离着正常画面更近了一些。

 7 ) 比《安妮 霍尔》更《丈夫,太太与情人》

要是男主由伍迪自己来演会是什么样。

我想虽然伍迪的话唠功底无人能敌,但是多少还是缺了一点点那种对全世界竖中指的愤青气质,总感觉伍迪看起来就有种说不上来的委屈样(也许)。

先说男主这个对全世界唱衰的老头,老头有点犬儒主义在身上,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文明的所有细枝末节(反正嘴上一直没闲着哈哈哈哈),他自己有一套办法独自对抗世界的无意义,看起来有点搞笑,而且显而易见的用处不大(之前都自杀一次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小老头,在和女主产生联系以后,虽然还是嘴硬,但是显而易见的对生活重新燃起热情了,怪不得说喜好独居者,非神即兽,就是因为生活琐事的羁绊,让我们偏离了两个极端(不过这两个极端常人独居也难以达到,最后导致的可能就是zisha)。

也许这就是犬儒主义的解脱之道,重要的其实不是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而是你怎么对待身边人。

女主对男主的懵懂爱情,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崇拜,这种崇拜导致了盲目的冲动,在这场荒谬的婚姻里女主得到的并不多,也许是习惯了听男主说那些她也不理解的专业词汇,习惯了男主那些听起来不同寻常的价值观,最后醒悟,和亨利在一起也算是圆满。

(又有谁能扛得住大超的诱惑呢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是女主的爸妈,伍迪镜头下典型的被传统压抑的夫妻,最后在来到纽约以后唤醒被压抑的自己,基督教徒最后变成3p加同性恋,够荒缪但是也够现实。

 8 ) Don't you just love Boris?

Here are those funny quotes from Whatever Works which I enjoyed:Boris:"oh, If only I brought that stork""oh, if only I purchase that house couple of years ago""oh, if only I had made a move on that woman"like my mon said,"If my grandmother have a wheels, she'll be a trolley car,my mother didn't have wheels, she had varicose veins.Boris:'In America they have summer camps for everything. Rich kids, basketball camp, magic camp, tennis camp, movie director camp -- they should have a concentration camp. Two weeks mandatory for all kids growing up so that they could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human race is capable of.'Melodie:"Oh wait, I always carry some Viagra with me."James:" It's ok, I eat a lot of red meat"Child's mom:"did you throw a chessboard at him?"Boris:"i didn't throw it at him, i picked up the board and dumped pieces on his head."Melodie's Dad:"you're who?"Boris:"I'm her husband, you want to pass out here or go to the living room?"Melodie's Dad:"you said your mother was with someone?what does he like?"Boris:"he got four arms & two nose....."I could only remember these after one takeplease add your favorite line after this one

 9 ) 『情深所至,男女消失,攻守当道』

1. 按柏拉图《盛宴》中阿里斯托芬的说法,远古神话世界有三种人:“古时候,世界不是有男和女,而是由男男、男女、女女构成的。

就是说,一个人用的是今天两个人的材料。

大家对此心满意足,相安无事地生活。

岂料,神用利刃将所有人一劈两半,劈得利利索索。

结果,世上只有男和女,为了寻找本应有的另一半,人们开始左顾右盼,惶惶不可终日。

”情深所至,一切回归神话,男女消失,攻守当道。

2. 《whatever works》里的鲍里斯也许深受此道,所以当20岁的少女埃文找上门来试图跨越四十岁的障碍携手前行的时候,鲍里斯怎么都行;所以当埃文的母亲找上门来被这对老夫少妻吓晕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迅雷之势和鲍里斯的两只老友一起幸福3P的时候,鲍里斯怎么都行;所以当埃文的老爸寻亲被3P雷晕之后嘴念着圣经去酒吧消愁却和一个男同搞上之后,鲍里斯怎么都行;所以当埃文厌烦了和天才生活一起一边自怨自艾一边为小三找伟哥一边无辜的去找鲍里斯坦诚的时候,鲍里斯怎么都行。

这个世界会好吗?

鲍里斯在结尾给出了答案:“我刚好讨厌新年的庆典,每个人都渴望快乐,试图用一些可怜琐碎的方法去庆祝,庆祝什么?

庆祝离坟墓又近了一步?

那就是为什么我不能说太多。

不管你可以获取或给予多少爱,不管你可以获取或提供多少幸福,每一种优雅的临时举措,怎么都行。

还有不要自欺欺人,这一点都不取决于人类的聪明才智,比你聪明的要多,你大部分的生活靠的是运气。

上帝,你知道你父亲的一个精子的几率吗?

数十亿中的一个寻找一个卵子创造你?

不要去想了,否则你就要恐慌了...3. 经典攻守对白:——你遇到别人了?

——嗯哼——你想我们像你妈那样来个三人行?

——鲍里斯,当我们相遇时,我还非常年轻——你仍然非常年轻——但是,但是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很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是的,这是事实,我一直对你惊人的无知十分有耐心——不管任何事情你仍然可以依靠我,我只是,我想我已经在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年纪了,我也,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你不需要说得很好——我希望这样——我完全能够理解,真的,这并没有违背我的信念,爱情的关系总是短暂的——即使他们是对的,我也不认为这是真的,——真的?

你有自己的看法了?

——就如一对情侣,你知道,他们感情不是很深厚,但,生活虽然残酷,可我想去参与这个世界,我甚至想念人类,甚至是白痴和傻逼,因为我真不认为他们不好,我想他们只是害怕——我认为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鲍里斯......——我真的这样认为的,我是个见解深刻和敏感的对人类状态具有敏感把握的灵魂,不可避免的,你最终会对这种不相称感到厌倦,和伟大一起生活是不容易的,即便是智力正常的人——你心烦了,我不指望你能理解,你怎么能?

——相信我,如果我能够理解量子理论,我当然能够理解精神指挥棒的思维过程——鲍里斯......——没关系——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我真的预见了,宇宙都会有尽头,我们何尝不是呢?

4. 找着神用利刃劈之前的本应有的另一半,概率也许比你爸爸数十亿的精子找你妈妈的卵子还要小.

 10 ) 盐渍腌橄榄

玩遍欧洲的间歇,伍迪·艾伦这老家伙又跑回了纽约大本营,再次唠唠叨叨啰里啰嗦弄出一部《怎么都行》。

老头子自己不演了,但是找拉里·戴维捉刀主人公鲍里斯,神态语气和那一付自以为是的神经质德性都如出一辙。

这位鲍里斯据说几乎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自视天才傲慢无礼,对人性极度悲观,对生活丧失兴趣,好好的日子不过,一把年纪了跟老婆离婚,自杀未遂,从郊区搬到曼哈顿城里与一帮老家伙们无所事事,以斗嘴为乐,平时靠在公园教小孩下国际象棋为生。

就是这么个又臭又硬的老头子,偏偏在门口“拣”了个从密西西比离家出走的天真少女美乐蒂(Evan Rachael Wood)。

这一老一少,梨花海棠,美女野兽,考虑到伍迪艾伦自己沸沸扬扬的不伦恋史,后面情节不难猜想。

但故事并不停留于此。

御用女配Patricia Clarkson饰演的美乐蒂之母玛丽埃塔当然要出场,从家庭主妇到艺术家,从保守南方信徒到无所禁忌的一后两王三人行,真不知道这是情节需要呢,还是根本老伍迪自己的性幻想。

但情节在一部典型的伍迪·艾伦电影中从来都是对话的陪衬与辅助。

《怎么都行》最令人叫绝的当然还是伍迪借鲍里斯说出来的那些嘲讽、揶揄、侮辱、挖苦,从电影本身到宗教信仰,从人性龌龊一路骂到随机运气。

当鲍里斯在公园木椅上絮叨凭什么开车要驾照、做饭要厨师证、老师要教师证,偏偏父母生孩子养孩子不用执照时,我再也忍不住边拍手边笑,恨不得大叫:我早就说过一样的话嘛!

这些愤青言论,从一代讲到下一代,很多并谈不上新颖原创——实际上,《怎么都行》充斥了伍迪·艾伦旧作的影子,鲍里斯在2009年说出来的这些愤世嫉俗的言论跟伍迪自60年代以来对婚姻、家庭、爱情、性、政府、政治、运动等社会生活的一切嘲讽别无两样,玛丽埃塔的三人行《午夜巴塞罗那》就玩过,运气决定一切的论调是《赛末点》的中心思想,而精虫灌脑不顾后果的行为在《性爱宝典》中早就被大笑特笑过了。

但成功的是这一切竟被系统性的总结到一部电影中去:老少恋、三人恋、同性恋,一切不合理的匪夷所思的疯狂元素汇聚一堂,混乱无序中唯一适用的原则只有一条:Whatever Works,怎么得劲怎么来,去他的传统,去他的宗教,去他的秩序,只要你自己高兴,怎么都行。

不仅如此,主人公鲍里斯还“打破第四面墙”,直接向观众陈述。

这种手法当然屡见不鲜,但与鲍里斯的“天才”论调结合到一起依然极令人会心。

整部电影中鲍里斯是唯一一个看到“第四面墙”后风景的人物,这与他打破秩序生活在“盒子”外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

其实要仔细分析,这部《怎么都行》到底表达了什么,总结了什么,都乏善可陈——并无什么新鲜事,也没什么新风格。

但它却极令人难忘,好像伍迪·艾伦半个世纪的人生理念艺术风格对话味道都浸溺其中了,沉甸甸苦哈哈一枚盐渍腌橄榄,够人慢慢嚼上好一阵子。

《怎样都行》短评

伍迪艾伦选角失败的电影,女主轻浮做作的演技逼得我只想快进

8分钟前
  • ddm
  • 较差

愤世嫉俗的伍迪艾伦教导我们说: 我是天才 我看透一切 爷就是拍老少配 三角家庭 教徒玩同性恋给你看 啥传统啥秩序啥规律啥宗教 统统滚粗 人这一辈子 主要就靠运气 whatever works 高兴就好 怎样都行。呵呵 我说小老头 这部你咋不自己演呢?

9分钟前
  • pabu
  • 推荐

愤世嫉俗虚无主义老男人从大北边萝莉获得崇拜lol

12分钟前
  • 相遇的错觉
  • 较差

疯狂愚蠢盲目的爱情里,聪明与否并不能左右最后的结局,运气或者说缘分更多时候才是最重要的砝码。步入老年的伍迪在对待这个问题明显要比年轻时豁达开朗了不少,那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便是明证,同性恋三人行NTR夕阳红,不管过程如何复杂艰难,只要在一起就好,whatever works。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

17分钟前
  • deus
  • 推荐

Henry Cavill 好帅.....

21分钟前
  • 牡蠣殼
  • 还行

哈。“你妈妈是女人么?”不得不说,这种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22分钟前
  • mixmilian
  • 推荐

故弄玄虚显得更苍白

27分钟前
  • 东星斑
  • 很差

批评世界的丑恶得先展现真实的生活 这片居然是woody allen的 倒他名声哦

31分钟前
  • 较差

伍迪通过拉里·戴维之口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恶意”,金句频出的小老头打破第四面墙试图和观众建立联系,whatever works的态度就像纽约这座城市一样既能包容同性恋又能接受三人行,当然爱情从来不是永恒的,但是管他呢。

3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相当喜欢电影中那位絮絮叨叨的老愤青,一开头的那段“自白”一度让我有给满分的冲动;纽约到底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能让“糟老头”搞定美女,能让保守的俩夫妻一位接受3p,一位接受同性恋~的确,怎样都行~

37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推荐

把它当作一般电影来看,它above average,但是你看到了woody allen的名字在上面,或者你是因为woody allen去看的,就差强人意了

42分钟前
  • Alexander
  • 还行

Larry David与Woody Allen看似登对,实则八字不合。另外,WA的喜剧功力哪里比得上LD。

43分钟前
  • Cave
  • 较差

勉勉强强睡着了4个小时我喜欢伍迪艾伦整部片子从头到尾充满伍迪式的调侃,揶揄,讽刺怎样都行,只要不伤害到任何人不管你能得到与付出怎样的爱不管你能获得与提供怎样的幸福在每一个短暂的瞬间一切皆有可能

44分钟前
  • 芒果果果果果子
  • 推荐

i'm not a likeable guy,charm has never been a priority with me.and just so u know,this is the not feel-good movie of the year,so if u r one of those idiots who needs to feel good,go get urself a foot message.

48分钟前
  • ChongOng
  • 还行

貌似男人离婚了就会变成gay,mary & max如此,这部片子也是如此

53分钟前
  • 平日
  • 力荐

三十年前把上Annie Hall这一招,三十年后依然奏效,不过比起三十年前,小老头已然愈来愈懂得了各得其所和谐才是王道。

57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前面半段太boring了点,话唠,语速还快的一逼,后面剧情变得有趣许多PS.从少女变成少妇好看了不少 pss 他居然拿贝九配乐!!!

1小时前
  • 国士无双
  • 还行

伍迪艾伦和杨振宁合体了。看到老男人搂着绝色的马子,真让人抓狂。人家才是萝莉控,我是什么嘛,呜呜呜,我是箩筐控。

1小时前
  • 叶子风
  • 还行

怎么评价都无所谓,这是生活,这是调侃

1小时前
  • 圆圆圆
  • 还行

很woody allen~结尾不错~god is gay~哈哈~好羡慕女孩老妈的生活~

1小时前
  • 又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