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点太多,1、开头花大量时间回顾第一部内容。
2、影片叫太平轮,展示乱世的爱情,三段爱情,有两段爱情与太平轮完全没关系。
仅有的一段爱情两人一同出现在船上,但沉船戏份更多是在表现人性。
综合看完,这艘大船一直游离在故事之外,没有什么关联点。
为了照应电影叫太平轮,电影经常出现上船的场景,让观众不要忘了电影是在讲船的事。
3、故事太杂,找不到主心骨,除了爱情,还讲了一些其他的,例如学生运动。
还是前面说的,还是没船什么事。
前段时间看军中乐园,故事也是好几条线,可是都是发生在特约茶室之内,通过这么一个地方展示人的悲欢离合。
4、爱情没新意,过于老套,很难打动观众,最少没打动我。
PS,我是上映第一天晚上去看的,一场不到20个人。
其实看的过程中真的希望电影能大卖,电影制作非常精良,用心。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中充斥着屌丝、不说脏话就是装、有钱就有大把的女人等等,似乎告诉人们这才是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人经常说社会就这样,女人看着清纯实际上怎么样怎么样的,一副看透社会的样子,说的有点偏。
中国社会就是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中国电影人也就拍不出纯爱的电影,所以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这种平静的去讲爱情的电影。
PPS,澳洲一共救了太平轮沉船34个人,66年后,长江沉船12个人都能数错
30日晚上看完首映后心情真的是异常激动。
因为上部口碑票房惨败,我几乎死着一颗心今天来看的首映…之前约了好多人,我还跟他们说:“要是我觉得烂,咱们就不看了去逛街吧。
”但是电影一结束,随着罗大佑的片尾曲响起,我觉得自己的担忧顾虑是多余的。
这是一部大格局、有情怀、至善至美的好作品。
芒草依依的风动,破铁海岸的衰亡,太平巨轮的毁灭...一帧帧的电影画面都是一幅幅画,精致的可以直接拿来作为电脑桌面。
台词缓缓道来,虽不如一代宗师那么富有哲理,但句句都是情真意切。
电影的配乐沿袭了第一部的优点——不仅撑得住大场面,而且柔的进细腻情。
电影最大的进步在于流畅的剪辑。
相比于上一部的缓慢冗长,《彼岸》的剪辑则非常有序,不同情感之处的节奏——主人公的回忆与爱情、大时代下的动乱、沉船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都把握的张弛有度。
演员表演以章子怡和金城武为代表全体群戏非常出色。
章子怡又多了一个演技新高峰,希望不会受拖累地杀进颁奖季。
金城武的严泽坤是电影里另一个顶梁柱。
这两个人的角色,善良,有情有义,他们的命运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两个人在最后各自遇难时,身边的观众都不舍得他们死... 这么一部好电影,值回了票价,我为何要难过?
首先,我难过的是,应该说是气愤的是,这愚蠢的上下集策略。
我敢说、广大电影爱好者也义愤填膺的认为,若是太平轮能以一部的形式,比如说,就只上映《彼岸》,放到今年的暑期档,不说横扫千军,但至少会自成一派,票房数据、口碑好评都会不赖。
但是,观众本来就不愿意花钱看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而且上下集口碑相关度太高,更何况上部的口碑真的是惨败。
这些种种,都造成了《太平轮·彼岸》的少排片、票房滑铁卢。
即使是现在的口碑逆袭,好评颇多,也挽救不来它的票房的节节败退。
其次,我难过的是,现在的中国市场,观众对用心打造的主流题材大片越来越冷淡。
这个难过点要是各位有不同意见,看看就好,因为只是我一家之言。
像太平轮这种有情怀、大格局的大片,我很害怕在我们国家以后怕是很难见到了。
因为这部电影的存在,证实了这类题材的不讨好,反衬出了青春题材、戏剧等电影题材的热度。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我能理解。
或许我是一个老派的电影观众吧。
想想当初黄金甲、夜宴、赤壁、梅兰芳、金陵十三钗这样正统的大片时代,我很害怕这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
因为观影群体变了:我还记得黄金甲和夜宴,是我和我妈妈在长沙王府井电影院一起看的。
而现在,我这一代人成了主流观影群体,我母亲那一代却逐渐隐退。
但我却披着青年的皮,有着一颗老人的心。
这是一种等待、一种不舍。
就像《太平轮》里说的:等待,比离别更痛苦。
今天说实在话,看着那些叫人沮丧的数据,我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真的是被这些作品以外的东西活生生的气伤了。
唉。
我给太平轮的宣传做了太多:贴吧、朋友圈、微博、格瓦拉、豆瓣... 它的质量和演员的表演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但其结果真的很伤人。
我已经去电影院看了两遍了,处于自己的老态,可能还会再看几次。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向用心做电影的电影工作者致敬!
相对于上部而言下部槽点很明显少了很多至少没有了黄教主导致我和同学没有不停地笑场总体而言谈不上多好,也并没有多差6分及格的话,这个算是及格线上多一点的音乐做的很好节奏把握的也还行如果抛开上部,这个真的可以一看那些叫嚷着撞船戏少的孩子们是想要多久的撞船戏?
很明显导演已经尽力在延长撞船的戏了《泰坦尼克号》里面文戏一样很多你怎么不去吐槽?
原因就是人家的文戏在船上你就觉得没问题了?
徐克的剪辑肯定一下,回忆杀里面出来了一些上部没有的片段,显得没有那么的难以忍受而且把黄教主的孙子剪掉了!!!
(原本下部里面黄教主要演他自己的孙子的,谢天谢地!!!
)另:吐槽一下林保怡和杨佑宁请林保怡回去TVB吧,你真的不适合电影杨佑宁还是回弯弯去拍偶像剧吧大陆不适合你
個人評分:★★☆先一句概括:森哥,你这篇作文严重跑题啦。
你不要怪网上的的影迷们义愤填膺地对你进行攻击。
当大家都期盼着你用一次波澜壮阔的沉船海难来弥补上半部的平乏沉闷,你却用将近100分钟(全片长130多分钟)的文戏来给影迷们用力地打了一脸。
除去船沉没后主角们在水上挣扎求生的戏份的10多分钟(我也可以勉强称之为灾难戏份),船从撞到沉的过程撑死了就20分钟。
好,既然如此重笔墨地刻画文戏部分,理应有一个婉转凄美的故事剧本。
然而,坐我后座的大兄弟用大半场嘹亮的鼻鼾声给了答案——对,他是真的熟睡成死猪了。
本来这样的行为在影院是颇为不雅的,但我对这位兄弟的行为却表示深切的理解。
假如不是在影院,我肯定会像看上部的時候那样:每隔5秒便按一下快进键。
本来吸引我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两个:不用10块钱票价的特惠场次,以及吴宇森请来了徐克协助进行剪辑。
然而老徐的剪辑功能却基本只运用在了一个地方:火影忍者般冗长的回忆杀。
这对没看上部的人而言都应该算煎熬了,就更别提看过上部的观众了,简直是如坐针毡。
让人比较好受的是:这一部基本没黄晓明什么戏份了,否则看着他无时无刻地耍帅我相信太平轮也会沉得死不瞑目。
然而吐槽到最后,电影有一点还是做得比较出色值得肯定的:配乐。
配乐部分出自日本,因此很有《坂上之云》的恢宏感,仅在配乐这一点上打分,我可以给四星。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投资方,擦干眼泪,就当这钱全在5000点入市了吧。
上映一周,对《太平轮》的探讨仿佛已经要销声匿迹,更残酷的说,是没有激起多少水花,这部电影便像它自己对沉船所描述的那样:用了最短的时间,让海面回归平静。
对于这样一位导演,这样一部作品,我们几乎是在用一种怜悯的心态尽量从影片里挑出一些可取之处。
因为就像《综艺》对这部电影最刻薄却也最实际的评价那样:耗费了两个小时,却连一句有意义的话都没有说。
上部的失败固然使得团队重新调整下部的定位与方向。
与其说是重新剪出一部“下”,倒不如说这像是给国际买家的一个交代,是吴宇森自己理想中的,两小时左右的爱情片。
但它还是失败了,因为有一个从根基上就非常平庸的剧本。
除了詹姆斯•卡梅隆的那部《泰坦尼克号》,《唐顿庄园》的编剧,朱利安老爷子也做过一部《泰坦尼克号》的4集片。
同样是一艘巨轮的沉没,两个故事各有千秋。
卡梅隆的故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但同时,是底层人对那个时代最浮华一面的畅想与追求。
而反过来,却又是名利场上,女性追求自己解放的故事。
而朱利安•费罗斯的海上唐家屯,其实还是在讲述英国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对抗,最后在船上达成最宏大的叙事。
而更要强调一点的,是这个剧集的容量,其实和两部《太平轮》相当。
理想中的《太平轮》应该会和这部《泰坦尼克号》的叙述类似。
但《太平轮》每对人物线索几乎可以用一句话就讲完的情节,让人完全不知道导演到底拍了多少素材。
下部中重新出现的上部镜头让之前铺垫的两个小时成为了一纸空文。
我们没有任何的时间与空间去挖掘每组人物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
这让剧情空洞而观感疲惫。
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不同阶层间的互动。
可以说,目前的华语史诗片,只会在阶层内部做文章。
明明不同阶层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失去了对这一层的表达与探讨,史诗片就只能成为一堆废弃的胶片。
《泰坦尼克号》中,有旧贵族对新型资本家,有低级职员对贵族,有仆人和主人。
这是英国人所擅长的表达。
而电影版里,则是整个新大陆对旧世界的冲击,这是美国人的自信。
为了吸引观众,剧集和电影都有大量的爱情段落。
但爱情也正是在这些矛盾刻画中才显得愈发厚重。
但《太平轮》中,爱情其实是苍白的,因为没有阶层间的矛盾为它做底色。
刚才讲的这些,在我看来,才是《太平轮》失败的重要原因。
黄晓明与宋慧乔,是高级军官与金融家;长泽雅美与金城武,是皇民与草芥;佟大为与章子怡,是底层小人物;再加上王千源与俞飞鸿,是下级军官。
这些明明可以利用的社会不同阶层都没有被利用起来。
下级军官、小兵、将军之间对这个社会的态度肯定会有不同,日本人、银行家的女儿、妓女对人性的认知也不能一样,这些本应在船难发生时集中爆发的群戏统统消失。
留下的,是旁白的那段苍白史料,和并不感人的爱情。
这是即使沿袭《生死恋》这个原名,也无法切题的失败。
虽然《太平轮》的下部曾经打出了“刮目相看”的口号,但很可惜,它并没有。
它做到的,只是否定了一个人们淡忘了具体内容的平庸之作。
再重新端上了一部注定让人遗忘的作品。
说实话,我从来不看好香港导演去做“有情怀的史诗片”。
毕竟,作为老不列颠曾经的子民,他们纠结的,是个人的价值与身份。
对他们来说,短的是历史,长的才是人生。
太平轮从上海开出六个小时左右就在舟山附近与建元轮相撞,45分钟后彻底沉没。
这点儿时长确实不足以让吴导在船舱这部分投入太多篇幅,毕竟沉船之后才是重头戏,他唯恐大家已经忘记了数月前的上部,所以本片中至少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剪切了上部的内容来衔接,着实让我感觉到了划水。
影片过半后,终于来到了太平轮上,到处都是人,一个个都带着脱离苦海般的喜悦,迫不及待地以近春节的名义开始各种庆祝。
吴导连太平轮的基本情况都没来得及介绍,就直奔向记录乘客们最后的画面,匆匆地从爱情片过渡到灾难片。
不讨论于真得到船票的过程如何突兀,我反正是特理解导演把这人安排上了船的原因。
毕竟故事需要她来推进,雷军长的遗物需要她来保护,顾家的宁宁需要她来救命,还需要这样一个女性的存在,供周蕴芬来感慨一下乱世中女人的伟大,把灾难片拉扯回情感片。
于真的体能与视力绝对是超人级别的,妥妥地超过了那么多好手好脚的大老爷们,才能够在一月冰冷且黑暗的海水里自由地救人、捞笔记本,以至于结局时周蕴芬那握手的感谢都让我觉得太过轻浅。
章子怡的表演我全程无感,实在是被她所饰角色迸发出来的神一般的光芒给掩盖了,总之,她的故事就是一励志设定,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与此对应的是严泽坤必需的死亡。
那个时代小叔子娶嫂嫂让侄儿留在自家,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
吴飞霞饰演的严家大嫂自然内敛,将传统女性的忍辱负重、善良贤惠演绎相当出彩。
对于这桩新婚姻的态度,由着慌乱地整理头发上的鱼鳞这一小动作便暴露无遗,她是愿意的。
而严泽坤新婚即离家往上海,逃避中隐藏着宿命,以此呼应雅子所言“想让海水把我带回基隆,也许这样我们还能再次相见。
”这里不得不鄙视吴导,先前的芒草有多浪漫,此刻的海难就有多庸俗,他召唤来了雅子,让严泽坤面带微笑终结了自己在历史中的沉浮,回归爱人的怀抱。
舟山的海水定会将他送回基隆,与被海水送回基隆的雅子永不分离。
这段最纯粹的爱情,背负了全片的最绝望,而后穿越生死再无约束。
回过头来看,那些想方设法用尽各种手段跻身于太平轮的人们,有谁知道是抢着去赴死的?
张爱玲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那么太平轮事件则成全了严泽坤,成全了于真。
这两个人都被赋予了善良的美好,不管身处何地,都在释放心中的大爱,但在性情上却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人。
于真是越挫越勇的,懂得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面对整个世界。
严泽坤却被生活揉搓得只剩下空壳,死亡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周蕴芬代表着美好的希望,这样的设定让宋慧乔极尽所能地展现着自身的美丽,与时代大背景完全脱离的特别存在。
所以,雷义方全力守护,母亲全程作陪,严家人全心照顾,就连导演都不忍心让她有瑕疵。
得知丈夫生死未卜,她开着车去发泄,头发都不带乱的;台风吹倒了她住的房子,除了脸上刻意化的伤痕,整个人还是美美的;怀孕过程全无臃肿,还总穿着有腰带的裙子,身形无变化。
台风夜说动了胎气,我看得一楞一楞的,差点忘记了她在本片中从头到尾都是个孕妇。
最后的归纳总结拔高影片立意的权力给了周蕴芬,那一段确实尴尬,毕竟宋慧乔是韩国人,演着演着就有了局外人的感觉。
影片的主题曲《穿越漩涡》由罗大佑和林夕联手创作,罗大佑携台北爱乐合唱团共同演唱。
歌曲旋律雄厚,慷慨激昂,“每个人都是时代因果”是每一位登上太平轮的人的注释,“每一步都和命运比执着”则是乱世里生而为人最后的努力。
虽然词曲皆令人深思,但并不觉得与影片匹配,反倒是李健填词来自韩国的《假如爱有天意》很好地承担了推广曲的功能,将自始至终贯穿于影片的三段爱情故事,温柔而深情地倾述,至少让我看完同名MV后以为自己错过了经典,赶紧找来补课。
太平轮至今还沉没在舟山海域的深处,它带走的那些生命也沉没在海底,它和他们的故事在岁月中缄默,只剩下疼痛,在亲人,在历史,在图文资料里......2022.5.4. 于福州开始(太平轮(上))影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78246/
一部大制作。
家国情仇。
爱恨纠结。
居然适合我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看。
洗碗的时候,听着看。
转身几圈后再来看,吃着核桃看。
你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离开自己的地盘,很容易趔趄。
就像张艺谋离开艺术片,陈凯歌要拍商业片,冯小刚要拍悲剧,以及吴宇森要拍爱情。
吴宇森最令人难忘的还是男人们的江湖里的热血,友谊,权谋,生死两忘,以及飞得很好的鸽子。
《赤壁》里讲的宏大的国家。
《太平轮》里也是家国的背景。
或者对他过于宏大了。
爱情,更是硬汉吴宇森的死穴。
即便有油画一样的画面。
中韩两国的美人,帅哥,他们哭,笑,都是在演戏,感动不了自己和观众。
金城武很努力,好像努力地有点过了,有点不自信了,不是那个吃凤梨罐头坏笑的金城武了。
佟大为不错,就是那个乱世的小伙子。
黄晓明还是黄晓明,演什么不像什么。
一张鞋拔子脸,在任何镜头里都耍帅。
再好的戏,在他这里也死了。
他举着枪,而不是刀,对帮他疗伤的金城武说,我杀了你。
吴宇森大概忘了,拿着枪的人,一定会说,老子毙了你。
这一段戏中的黄晓明扭捏作态,假的令人发指。
一个演员只有放下自我,想成为一个真实的情景中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演员。
黄晓明大概永远都学不会。
既然耍帅可以这么红,可以大摆筵席,演技算个屁。
只会拍男人戏的吴宇森,却集结了最美的女演员,最会演戏的女演员,要拍一部女人的群戏。
丛珊,是可以演一辈子戏的。
俞飞鸿,是中国文化里浸淫出来,从中国风的仕女画中,走出来的,又带着现代的健康的,中国第一美人。
她不会演戏,又何妨,更何况,她的戏一直很好。
秦海璐,最适合演风尘女子的秦海璐,显然被周迅和章子怡带走了。
兵荒马乱的乱世里,哪有那么多人情,去你妈的温文尔雅。
但她仍算及格。
宋慧乔,好像只负责美。
章子怡,这部戏难道不是应该改名叫《你要活下去》。
她始终是玉娇龙,她适合这个角色。
但她在大海上救一个笔记本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去洗碗了。
这不是章子怡的错。
她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
不如我们只拍章子怡。
拍她的挣扎,把好运气给她一些。
从高处跌落到底层,爱与不爱都不重要,像《活着》中的富贵,越是乱世,越是要活着,越来越坚定地活下去。
不要过于巧合,给出世界的部分真相,在大海难的背景下,一个人,活下来了。
这才是不太平世道里的太平轮。
最后,我们来谈点爱情。
一个国与敌国的人的爱情。
像罗密欧与朱丽叶。
像刘备与夫人。
如果你目睹你的国被敌国凌辱,你还要爱上一个敌国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不要谈什么国家是国家,个人是个人。
在人类未有大同的时代,谁能逃得过这一切。
每个人身上都有国的原罪。
中国人有中国的原罪,日本人有日本的原罪。
这两个仇恨着的国家,为什么一直是受凌辱的中国在讲宽恕,而欺辱中国的日本在逃避责任。
醒醒吧,去你妈的爱情。
去你妈的中日友好。
去你妈的中日两国帅哥靓妹的爱情。
所以,代表中国人的金城武(他好像一直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赚着中国人的钱)和日本妞的所谓爱情,犹如大屠杀中最讽刺的一笔。
当吴宇森希望用一个日本演员讨好日本电影市场的时候,他和金城武的爱情一样,傻逼,活该。
人到中年。
常常会诧异自己为什么这么善良。
傻。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善良,傻。
我一直被他们这么教导。
所以,在城市里到处碰壁。
一直被人占便宜。
一直被人需要,但一直不被付账。
这就是傻。
所以,现在,我坐在咖啡馆里,写这样一个完全不挣钱的东西。
我喜欢。
当我要去挣钱,不挣钱的一切友好,都给老子滚蛋。
当我要去爱你,不美好的一切,都给老子滚蛋。
当我要告诉你我对世界的看法,不真实的一切,都给老子滚蛋。
吴宇森,即便你曾经非常棒,但,这一次,你,滚蛋。
姜文版:姜文亲自扮演一个马氏沪上商人,认识了一个将军的女儿(香港女星),两人产生了爱情(肉体关系),其间他认识了另一个沪上商人周韵,后来他的仇家派杀手去杀他,没杀掉姜文却把将军的女儿杀了,姜文成了通缉犯。
商人姜文一夜陨落,为了逃命他被迫乔装逃上了太平轮,在太平轮上他遇到周韵,船上依然有警察在找他,周韵替他逃过一劫,她爱上了他。
但他还是被警察逮住了,被铐在货仓里,这时被撞太平轮要沉了,姜文就要被淹死时周韵救了他,他们一起逃跑并伴随着太平轮的沉默,他们浮在海上,互诉衷肠,天亮了救援飞机来了,他们笑了。
影片结束冯小刚版:片子一开始就是太平轮沉船的大场面,主角夫妻甲、乙,带着他们的儿女丙、丁四处逃跑,跑着跑着女儿和妻子丢了,父亲和儿子爬在船上沉落的工木上被台湾的求援飞机救了,而妻子和女儿在救生船上被大陆的轮船救回了大陆,妻子和女儿没了票钱,只好回老家坚难凄苦的生存。
转眼他们遇上了大陆与台湾长达30年的割据分离。
直到台湾和大陆实现互通,父亲和结了婚还有了孩子的儿子来到了大陆老家,见到了她们母女,4个相拥而泣,泣完了大家一起开心的吃饭。
影片结束陈凯歌版:主角的儿女因乘了运输界大亨的轮船,出了事故葬身大海,主角闹到大亨家里却被轰到外面,打成重伤,身处乱世主角报案无门,只能忍气吞生,无奈之下他投身大亨门下为他做船上水手。
他监护那艘叫太平轮的船,在得知1949农历小年夜那晚大亨要剩此船去台湾时——他聪明(自以为是)的在那个深夜打晕了驾驶仓的人,将船撞上建元轮,太平轮要沉了,主角在船屋里和大亨对质,一段对话后大亨开枪打死主角,但错过了逃生时间,丧命大海。
影片结束王家卫版:他和她是乱世佳人,他是孤臣孽子,而她是一个风尘女子,他从和她每天打招呼到和她成为一对恋人。
他们苦苦相依却躲不开命运纠缠。
他要走,只有一张船票。
“如果我有两张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他走了,第二天,报纸上传来了太平轮沉没的消息,她已泣不成声。
影片结束李仁港版:1985年,一个老头在屋沿下抽烟,看着远方的货轮,说道:“我每天都在想那艘叫太平轮的船,不是因为灾难,而是因为他。
”那个老头年轻的时候和主角是好兄弟,他们两个是党内特工,他们一路追查Boss的秘密,有枪战有情义,他们查到Boss会亲自在小年夜那晚乘太平轮逃到台湾,他们也瀢入太平轮,一阵枪战搏斗过后,Boss点燃了船仓的炸药,太平轮被炸出一个窟窿,船要沉了。
他和主角一路逃跑,主角为了救他,把唯一一个逃生的机会留给他,他一直活着到了80多岁,想到这段历史已泪眼汪汪。
影片结束陆川版:一个记者大老远从南京来到上海,找到了太平轮的船长,说道:“蒋委员长想从上海送一批货到台湾,派我来看你们的船。
”“你可以和我一起乘今晚的船去台湾,后天回来。
”记者在小年夜乘了那艘船向台湾驶去,深夜,太平轮撞上建元轮,船长紧急指挥救援,但场面很快失控,但船长还是在这种危机时刻将一批女人和小孩优先送上救生船,记者历历在目,如此负责和执着的船长让他很感动。
三日后在台湾的行刑场,记者看着因失职导致太平轮失事的船长被枪毙,那时的他已经泪目已久了。
---多年后记者将这个故事记成笔录,并在结尾写道:“这是一个尘封已久不为人知的故事。
”郭敬明版:我叫林萧,我有四个好姐妺,我们是上海的民国姐妹花,我们勤奋又上进。
撕逼撕逼撕逼撕逼“时间煮雨”响起,我们和好了。
我们坐上了一艘叫太平轮的轮船。
黑屏20秒你们猜猜是我一个活了下来。
还是我们全都活了下来。
还是我实在受不了悲伤一起自杀了。
经历了去年大惨败,我虽然想到了这部电影还是会上映,但是没有想到竟然寒酸到这种程度,我所在的影院,竟然一天只排了一场,而且是在中午,幸好我来巧,要不然还看不到这部电影,曾几何时,吴宇森导演的地位还是整个华语电影界最高的几人之一,现在竟然夹在几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导演的作品中吃残羹剩饭。
我来看这部片子也只不过是临时有空,又歪打正着,根本就不是像以前看电影那样有备而来。
电影散场之后,多数人都匆匆离去,几天前看另一部电影时,人们还在谈笑嬉戏,如果电影很烂也就算了,可是此片的质量偏偏就不错。
看到这这种情况不禁嗟叹,中国电影只认市场,没有情怀了。
当然这样也并不是无法产生好电影,就近期来看,至少有三部电影绝对对得起它们的高票房,《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
其中口碑最好的《大圣归来》靠的是磨砺多年的高质量,以及感人而不幼稚的好故事,另外两者则是靠着对市场的超高把握,还有较为优秀的电影工艺,以吴宇森的经验,《太平轮》所得到的技术支持肯定高过这三部电影,此片败就败在自动与最大的观众群脱离。
几年前,进电影院的还仅仅只是影迷或者是半个影迷的时候,这部片子的反响应该会更大,那时候的观众至少还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电影的其他缺点掩盖不住这种心怀天下的雄心,《赤壁》的成功,这些人功不可没。
可现在是屌丝当道的时候,此片还在延续《赤壁》的风格,明显的家国天下情怀,使人仰望。
吴宇森导演还是不想放下身价,他的电影,从来都是在表现他所珍视的东西,以前他就是这么一直成功的,从英雄本色到赤壁无不是这样,他的失手,警醒的不仅仅因该是他自己,还有那些曾经给华语电影带来无数荣耀的“大师们”。
平心而论,此片拍得比上部好,重新剪辑后,有些情节与上部重合,使得不看上部也能够基本明白。
再也没有过于铺陈战争的事情,而是主要围绕着爱情来做文章。
这样一来情节更加紧凑,人物情感的表达也丰富了许多,这在严泽坤(金城武)这条线上尤为明显,围绕他的不仅仅再是爱情,对母亲的孝顺,对兄弟的关爱,以及和大嫂之间的莫名情感,使得他成为全部故事中最复杂的一环,其他几条线索全都是择其一点,的确还是不够精彩,多数是在依靠演员的表演在撑起场面,剧本给他们可供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少,恍惚间章子怡似乎又退回到了当初刚出道的生硬表演阶段,佟大为的表现如果没看过上部,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而另两位异国主演,则是在本本分分的扮演着花瓶。
不过,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那艘船进行的,脉络很清晰,虽然情感与当代脱节,即使是生死离,还是不能令人感动,不过比起上半部叙事方面的群魔乱舞,情感上的清汤寡水,已经好了很多。
在故事方面略胜一筹,特效和摄影上,至少是原地踏步,这可不是一种嘲笑,上半部的战争场面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不少方法甚至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此片着重突出了记忆中台湾的美景,在金城武大段的回想镜头里,长泽雅美身着和服款款而来,四周飞扬的芒草,漂荡在米黄色的空中,如梦如幻的场景,比他们凄美的爱情更加动人。
沉船的场面更是贡献出了世界级的特效,就算是詹姆斯卡梅隆亲自出手恐怕也不过如此吧,当然过于狭小的船体,没有办法产生泰坦尼克级别的震撼,船从出事到彻底沉默不过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情,这其实也难怪,整个电影其实与太平轮的关系并不算太大,这不是一艘船上的爱情故事,而是乱世的爱情传奇,那艘船最多也只是几段爱情的起点与终点。
现在并不是一个迈向伟大的时代,而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已经是个笑话,如果非要做的大气就只能像复仇者联盟或者是钢铁侠那样,做的有趣,崇高,像是种骗小孩的童话,不过现在连小孩也不爱看这个了。
太平日久,人们不需要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永远都看不到,高质量太平轮沉没,在那个时候是命运的悲剧,现在是时代的悲剧。
外国有泰坦尼克号,中国有太平轮。
虽然太平轮不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梦幻,但也是那时中国少有的大轮船。
泰坦尼克号是因为船长的错误指挥和管理混乱,太平轮是因为船长船员喝酒玩忽职守(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笑,一艘大船在海上漂着,竟没一个人盯着,除了去厕所的就是在喝酒,出了事故后,还叫一个站都站不稳的酒鬼去看底舱。
)。
同样遇难了一千多人,遇难的时候同样惨烈,人们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暴露出了真实而残酷的人性。
再说说主角们。
灾难来临时,主角们极尽善良,在考验人性的时刻,是少数保持着自己的善念的人。
严泽坤和雅子是另一个模式的杰克和露丝。
雅子因为过于思念爱人,渴望相见而投身海中,严泽坤在临死前,灵魂见到了雅子最后一面。
他们选择通过死亡来和对方相会。
佟大庆和于真没有杰克和露丝那么浓烈的爱情,但是他们同样非常的痴情,一个在乱世用尽全力寻找爱人,一个凭借着再会的信念在战火中活下来。
他们选择坚持,最终阴差阳错得到了真爱。
同样有着深沉而持久的爱情的,是周蕴芬和雷义方。
雷义方知道自己很可能回不去了,留下用生命写成的笔记,周蕴芬则悉心照顾孩子,看到孩子就好像他一直生活在她的身边。
他们选择把爱和思念放在心里。
三对主角最终的结局看上去都并不是那么完美,因为世事难料。
但是在他们脸上,都充满了幸福。
在我心中,他们的爱情完美!
我给金城武五星
3星半。黄晓明太油腻,不知是否金城武有魔力,上部乔妹的演技从见到金城武才开始体现。她和黄没啥CP感。俞飞鸿戏份少但演的不错。章子怡ok。时代和群像题材好,但剧本有些东西如果立得住人物执着某事的理由,才算完成吧。
你们到底请了多少水军
水里那场戏看得真的很尴尬,俞飞鸿虽然在有章子怡宋慧乔长泽雅美的电影里还是挺有韵味。总体感觉不如上部。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上,单独就出这一部,也就没有那么多人会有借口不去看。不过人家毕竟投了那么多钱,想拍成上下两部来回本也情有可原。总比那些根本没有投资,还拍成几部圈钱的小时代强。这片败在宣发,不应该拿“中国泰坦尼克号”做噱头。其他的,无论从剧情、表演、主题,都绝对值得一看。
怎么办 我觉得很好看哎……
20190430 CCTV6
章子怡游泳八级
还好看看的呀
群像情节剧后接了段泰坦尼克模仿秀。
美的啊!美的啊!
三星半,有几个画面很美,众演员颜值超高
完全可以把上下集剪成一部片子,重心放在爱情与灾难上面,用心一点,纯粹一点,突出一条主线(譬如金城武与长泽雅美的跨国恋),制作出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还是有希望的。船长一杯酒,全船冚家铲,这个警示宣传还是很不错的。十年后的二刷。
蛮好看的,三条线交织着讲得不错,就是高潮处理得一般,大制作,很认真,至少应该上七分,电影四星,加一星拉分
比上部好,因为剧情推进和相聚船难,命运的流转感出来了。音乐虽满,但岩代太郎的配乐太好听。金城武颜值演技双修,劝弟回家那场戏令人动容。电影浪漫、深情、却实在是老派,一切可感知却又一切无法代入,造成了整个项目现在的尴尬。当然,出于审美,我还是宁买船票勿买煎饼吧。
为什么没有出现蔡爸爸,呵呵~
前情提要占了前三分之一,中间三分之一回忆如同幻灯片,最后三分之一和泰坦尼克号一模一样。长泽雅美的半身像出现在金光闪闪的海面上也太奇怪了,为什么初恋情人最后要跟佛祖一样出场...不过章子怡和佟大为的部分还是挺感人的,无论有多少槽点,乱世中的爱情故事还是挺容易吸引人的。
比想象中好,导演已尽力,值得尊重。考虑到市场上奇葩太多,这已经是有良心的片子了,觉得应该回馈给吴宇森正能量
7.9/10
2020年6月,香港游行,美国爆发种族事件,英国还没从新冠封锁中走出来,就在布里斯托也爆发了暴力游行。71年前,多少人为了今天的和平牺牲了自己,71年后,又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破了别人的和平。如果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为我而鸣,为我们所有人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