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冬至节的晚上,我很偶然的去成都龙湖三千集的UME影城看电影,那晚很巧,黄立行与徐静蕾一行人也在当晚的20:20来到影城做见面会活动;自诩是电影控的我还是首次遇到见面会的场面;整体感觉“亲密敌人”算是比较贴切生活,能引起观众很多的共鸣,在职场、竞争、咨询、情感、沟通、交流、道德、真情之间理不清、到不明,让人有沉沦、疲惫的感觉;看完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或许是感叹吧!
个人觉得徐静蕾饰演投行的高管角色气场不够,英语也不够味;和黄立行ABC的英语的确差得太远;
徐静蕾拍的烂片亲密敌人还不如看芒果台的广告好了,,2个小时的电影,其中一个小时是无聊的广告。
中国电影就是给这样的导演给败坏没落了。
这是一部很洋气的电影,主人公澳洲、伦敦、南非、香港地满天飞。
一出时尚的西洋镜,包装、剪辑、配乐都赏心悦目,让各种时尚元素花搭着轰炸你的眼球,扑面而来的是徐静蕾作为一个成功女性的高端趣味,让我整整仰视了100分钟。
其实这种东西我看过之后是宁可尽快把它们从大脑中清空的,否则我无法正视自己平淡廉价的生活,结果最后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一句夹杂在英语、港普、粤语、京片子之间的四川话:“成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生活节奏最慢的城市,所以我们很舒服。
”我愿意把我看电影过程中唯一一次笑容送给说这句话的刘仪伟,虽然他的扮相挺猥琐,但还是挺亲切。
影片结尾用“在一起”的字幕来突出了影片的爱情主题,也许是在向圣诞情侣们表白自己爱的初衷,其实这是一个可预见的飞去来器式的爱情轨迹,结局无惊喜,关键在于过程和细节能否打动人。
两个年薪几百万的人与月薪几千块的人谈恋爱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这预设了一个观众接受障碍,其实聪明的做法是其中一些物质至上的东西是要被消解掉的,这不仅是技巧问题,还是价值观问题。
这是影片在编剧上的一个缺陷。
影片在剧作上最重要的失误是对于商战的肤浅表述。
《亲密敌人》其实可以算作是《杜拉拉升职记》的一个升级版,这是升级就体现在由职场到商战的进化。
但是影视中的商战要想吸引人,必须有着一个很重的砝码压在人物身上,这个砝码可能是名誉地位,也可能是身家性命,胜负之差是天堂地狱之别。
但影片中的投行收购之争仅仅是正常的业务行为,输赢只是多赚一笔或少赚一笔钱的事,而且两位主人公在事件中仅仅是打工的角色,徐静蕾在处理这些情节的时候用了很多制造压迫性节奏的外部手段,但本身就不是什么利益攸关的事情,观众还是很难提起兴趣,感觉被普及了一堂金融课而已,而大佬们只是在陪着徐静蕾和黄立行玩了一场暧昧的感情对峙游戏。
更为致命的是,影片中伪商战与爱情的戏份几乎是平分的,这就导致本应得到更充分经营的感情线被稀释,剧力在这种内耗中被消耗掉了,主人公的爱情也始终在空中飞呀飞地落不到实处,到了影片最后,也就欠了观众一次由衷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女导演的作品——姚树华的《白银帝国》,那部商战影片最严重的错误是用乏味冗长的感情戏拖垮了整部戏的节奏,徐静蕾在《亲密敌人》中反向印证了这个在大局观上的失误。
徐静蕾通过《杜拉拉》完成了自己由一个文艺片导演向商业片导演的转变,《亲密敌人》在视听表述上比《杜拉拉》更成熟更老练,而且她的运气很好,《杜拉拉》有着强大的读者基础,《亲密敌人》则坐拥一个竞争乏力的圣诞档,但她确实该换编剧了。
【河北青年报】
(PS.最新进展,因为听说“里面的人全有病”的烂片巨制《倾城之泪》首周票房达到了1600万,我都想给《亲密敌人》打五星了。
虽然我喜欢周冬雨,但看《倾城之泪》真的会让您想抽死自己的。
)正当《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两个大老爷们儿为了“争上游”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一个倔强的小女子横空出世了。
她,就是万千70 80后文艺男青年心中的女神,老徐……打个比方,如果给让无数人觉得坑爹的《杜拉拉升职记》打30分的话,那么《亲密敌人》最起码能拿到80分。
当然这个80分,并不是和两大片来比较,事实上,《亲密敌人》也许并没有《十三钗》的大气和《龙门飞甲》的情怀,但剧情紧凑,风光养眼,黄立行耍贱都快赶上王小贱了,笑点十分密集,如果拿它和《失恋33天》比,那就是,《失恋33天》除了文章哪哪都特一般,《亲密敌人》,除了老徐的演技,哪哪都挺好的!
说到老徐,我并不反对她靠卖萌装纯这一招鲜吃遍影视圈,只是希望她在进行电影艺术创作的同时,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演员,演员还是不能像才女一样只追求自然美,何况您又是需要靠穿吊带碎花小裙子来突出文青气质的姑娘,对副乳和脖子还是需要多在意一下的,毕竟大银幕那么大,你让观众看着那对抖动的副乳情何以堪,只能套用《十三钗》的话说:你看看你两边这么晃荡晃荡的怎么能行啊!!
之所以觉得《亲密敌人》值得推荐,是因为徐静蕾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是为人民着想的,不管她演的怎么样,但至少她在筹划电影的时候,对档期选择有着明确诉求。
“为圣诞档量身定做的爱情喜剧大片”这是徐静蕾对《亲密敌人》的定位,看着简单,但对正处于盲目疯狂青春期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大多数导演都处于沉不住气的阶段,电影还没做好就赶着要上映,对大环境压根置之不理。
就拿贺岁档来说吧,您看人家北美人民过年,去年看了罗伯特·德尼罗的《拜见岳父大人3》,今年看连邦·乔维都参演了的《新年前夜》,什么叫雀跃!
什么喜庆儿!
再看我们,大过节的不是南京大屠杀就是大漠孤烟直,就算入围了奥斯卡,人民群众也没法跟着您乐啊。
更何况,去年我们还看了《赵氏孤儿》,前年看了《十月围城》,大前年还有《梅兰芳》,真是年年过年有血流,满眼都是心酸泪啊,我们能不一年比一年苦大仇深么?
所以,在这种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观众还是需要《亲密敌人》这种生于春风里,走在新世纪的电影来平复我们那苦逼的心的,这种“定制的快乐影片”,对于刚刚经历完离奇井喷的内地华语电影界来说,是一种必需品,也是急缺品,而徐静蕾这种有目的的定制意识,也恰好折射出了中国的青年导演,正在渐渐走向更冷静、更专业的电影工业正轨上来。
《亲密敌人》讲的其实是一个比二人转还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一对分手恋人,经历种种风波重新走在一起。
不过虽然俗,但并不影响老徐生生打造了好多让人特别有“体感”的台词。
比如,黄立行跟梁咏琪控诉:“她想去投行工作,我就帮她介绍,她却反而更生气,躲在一个角落默默掉眼泪,然后你就只能不停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可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对不起什么。
”再比如,徐静蕾走路摔了一跤,黄立行在旁边大笑,徐静蕾爬起来就喊:“你知道我最恨你的是什么?!
就是我想哭的时候,你却想笑!
”比如钟丽提教育他们俩说:“结婚就是碰上了就要赶紧结,恋爱太久就结不成了。
”比如最后,徐静蕾大胜黄立行时候说:“太好了,你终于把我当成一个真正的对手了。
”这些都是成熟男女的爱情观,每个谈过几次恋爱,经济又独立的姑娘应该都会感同身受。
现在好多二百五男的,你跟他说你想让他陪,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你挣钱比他多,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你怀孕了,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咱们结婚吧,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你要跟他分手,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完全没法交流,因为人家压根没把你放在眼里,为了能让男的觉得棋逢对手,女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尽各种办法,只为寻求平等。
其实《亲密敌人》从终端上也是要说这么一件事,艾米闹啊折腾啊,最后嘟着嘴去投行跟derak打啊算计啊,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自己被重视被关注,就是忍不了同是哈佛毕业凭什么你那么忙,我这么闲,就是耍小孩儿脾气也是为了争口气……这么说着,还觉得挺有女权主义色彩的……由此可见,世上本没有好导演,恋爱谈多了,也有可能成好导演……
论剧情意思不大,但让看的人很快乐。
让该懂的人懂。
没错,徐静蕾老了,梁咏琪老了,半个下把被皮肤拖出一道沟,眼角都是疲惫的纹,但是以此为批判的人到底是太梦幻还是太年轻了?
看到不少人说“一把年纪了还演这么小清新,真受不了”,太可爱。
如果坚决要定义为小清新,那也成,但你找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伢儿来演吧,演一个哈佛研究生毕业的,干了几年投行一天天透支生命干到小boss级别的,谁也没这个勇气穿越。
数学及格过的麻烦来算一算年龄,工作以后持续熬夜一年以上的麻烦看一看自己,看奋斗的时候都知道太假,看现实点的又受不了岁月的痕迹,拍电影的取悦不了那么多的玻璃心。
这是成人之间的相处模式,里面的很多言行要装也多半是演出来的装。
面具是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戴上的。
分手了继续工作,多深得感情也不影响自己过日子的节奏,吵架没有景涛体,转身没有琼瑶泪,被忽视了没有什么再也不原谅你了的矫情,被一个人扔在野外,回来也可以原谅对方,因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有涵养的人,或者因为拼杀多年经不可原谅的事见多了,看他们的商业手段就知道了。
就是最后在一起了,他们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很有钱有能力的人,工作永远会很忙,永远会不得已忽略身边的人,但是一辈子很短,婚姻按合同形式十年一期也合作不了几期,人家很识相的选择快乐的时候就快乐的在一起,然后可以预见不久又各自很忙很忙。
纯小清新的偶像剧是给你们看的,这个也是给你们看的,谁也不能总是活在梦幻里。
这个片子最大的提示就是再忙也要注意运动,有很多运动的镜头,可以预见,如果不保持身体健康,她们的脸会更加惨不忍睹,这算很年轻的了。
谁都会老,但是只要一直奋斗,就一直有立场以年轻的心态和状态,温馨给我们看。
从鸿门宴传奇到龙门飞甲,从金陵十三钗到遍地狼烟,最近上映的电影不能说全部,十个里面我去影院看了九个,包括评价不高的惊天战神,包括我从头就开始吐槽美腿的东成西就2011,我没见过这么垃圾这么不吸引人的片子。
从头开始就是拽英语,徐大娘,您的发音既没有法式的高贵也没有美式的亲和,去伦敦的场景宾馆工作人员说美式英语我可以理解为他是美国过去的,行,尼玛一大堆中国人开会拽个吊毛的鹦哥力屎啊!
你想拍出有品的金融片,拜托,学学知识好么?
华尔街不是你们打几个电话用打火机烤烤宾馆防火警报就能混的,别上来就哈佛,就华尔街知名,我擦了,你真他妈的当你自己是才女啊!
还有男主角,我真想知道你是不是床上功夫很行迷住了多少位女导演女制片女投资或者是大款的大老婆,尼玛长得硫酸泡过一样的眯眯眼,一笑能咸出二斤盐水的贱逼样子怎么能演主角呢????
男演员都死光了么?
我们这送快递的都比你有气质,你除了会装点b之外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演技?
唯一一部,我中途离场的电影,烂的程度你超越了东成西就2011,我佩服你们!
看完很无感的一部片子,也许是对上部杜拉拉的喜爱,而对这部也寄予过高的希望,所以看完极度的失望。
整体来说是一部关于汽车、海南航空、手机、电脑的比较豪华制作的广告片吧。
看完我知道,那个别克汽车的功能好多啊,海南航空的国际航班好舒适啊,联想电脑和手机好时尚啊!40岁女人还在装小女孩谈纯情,实在觉得看不下去。
和之前的失恋33天根本没法比,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看完很失望。
某投资银行的经理戴瑞克李(黄立行 饰)正忙于对某锂矿企业进行收购,而他的前任女友艾米梁(徐静蕾 饰)此时也来到香港,以另一家投资银行副总经理的身份担任该锂矿企业的财务顾问,这对昔日情人即将在职场展开对决。
戴瑞克的得力助手瑞贝卡(梁咏琪 饰)试图以好友身份劝说艾米退出,而热门金融博主亨利(李治廷 饰)发现了李、梁二人的过往,原来艾米因戴瑞克事业繁忙,绝少时间陪伴自己而赌气分手,不久却在戴瑞克的安排下,亦加入了投行领域。
戴瑞克与艾米在飞往伦敦的航班上巧遇,为了从收购案中胜出,二人连番缠斗,而随着事情的发展,这对儿亲密敌人的关系再度变化。
我一直强调商业片,不禁会让人认为老徐拍电影就是想赚钱。
可事实呢,真如她在访谈里说的,的确可以赚钱,但对于她来说,如果真的很想赚钱可以去参加活动,去剪彩。
我理解她去做导演来自于其内心的一种想法,我没有说是热爱,而是想法,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一件事,徐自己说是三分钟热度的人,而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已经自导自演了5部电影了。
我理解这些的发生来自于她的真诚,对自己的真诚。
觉得自己能做,可以做就去做了。
关于情节我想说一句,大家有没有忽视佟叔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体现了徐静蕾的一种情怀,或许你认为这只不过为了突出商业的残酷,但我理解为是对命运的激流冲击的对自己未来的航向完全失去左右能力却还始终怀有良知的底层人的关注。
人们总觉得 在未来会遇到更合适的人但是 最适合你的那个人也许就在你面前 或者就在你身边---《亲密敌人》Lucy 有个姐妹在遭遇了两次短暂且失败的恋情之后和我说“可能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吧,大家似乎都已经没有那种耐心愿意同一个人慢慢的去磨合去相处…”就在我也在为此感叹的时候,有人和我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城市太大,太多人,所以有太多的机会这个不行,可以马上转身找下一个…”他的话其实算是能解释姐妹失恋的原因。
这个城市有太多人,所以人们总是觉得,会在之后遇到更合适自己的人。
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怎样才是合适,怎样才算合适我们路过很多人,我们遇见很多人,最后留在身边的是那个第一眼就让自己觉得合适的人吗?
想起之前看到的苏格拉底同柏拉图论爱情与幸福时说的那些话,道理其实差不多走进花园,太多美丽的花朵,很多人不会太早摘觉得不然自己肯定会后悔,因为后面肯定还有更好看的在等着但是为什么感觉现在似乎更多人更多的是到了最后走到花园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先前最美的那朵为了不空手而归,所以匆匆的摘了一朵离手边最近的花朵这样的人就不会后悔吗?
或许是不是可以说,那些认为更合适的总在未来的人,其实更不容易幸福?
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等待和寻找,而不是用在把握和享受现在的快乐…其实,只有拽在手上才是自己的,才是幸福的吧所以,或许应该像Lucy说的那样“后悔,是最可怕的事情能选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能好好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掰到自己想要的那棵玉米就回家吧,容易满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这一回,土产的时尚片终于没把镜头对准了北京三里屯。
十月末,《幸福额度》和《与时尚同居》双双失败。
本土时尚片的一大败笔是价值观作呕,人物不贴主题,故事不贴背景。
要么是台湾的嗲女跑来北京胡同撒娇,要么是狠命吐着蹩脚台词的香港老炮,混乱、糟糕。
身为标准的北京大妞,徐静蕾太清楚问题在哪了。
只要电影放在北京,其质量和空气一样糟糕不说。
无论怎么个珠光宝气,最后都洋不起来的。
于是,她带着那位ABC,来到了香港。
拍电影谈生意,电影里谈着生意还谈感情,听上去就是“人生的大和谐”。
《亲密敌人》从香港摆到了英国,接着还有南非和澳洲(据说有些也是嫁接出来的),清一色的英联邦国家地区,洋气。
中间还回了几趟成都,贵族生活,富丽堂皇。
看那醒目的海航班机,两个人贫嘴的乏味劲,我愣是想起了冯小刚引以为傲的段子片。
只是说到段子,这《亲密敌人》恐怕都凑不上几个像样的段子。
影片一大问题就是虚假,故事空洞。
这个假的问题不在于徐静蕾是不是文艺女王,也不在于剧中角色是怎么又做投行又恋爱的。
总之,《亲密敌人》的人物毫无存在感,什么哈佛学历、酒店豪车,跟人物角色完全违和。
你说他们是在香港工作,我看更像是去扫货。
故事主场景说是在香港,我怎么看,它的场景和空间都不像发生香港。
这不是拍几个中环街景,丢几个香港的俯瞰空镜就能弥补的。
那些标签元素,电影里几乎没有。
惟独安排了一个好心给钱的细节,回想起来,相当讽刺。
再不然,那些夹生的中英文、粤语还有四川话对白,真有必要吗?
中环的投行精英就这幅模样?
两帮人马半路上相遇,像极了《与时尚同居》;餐桌上的离婚爸妈,完全就是翻版的《幸福额度》。
往更远的说,看人家杜琪峰和韦家辉编的《单身男女》,不到最后都根本不知道主人公的选择。
相比之下,《亲密敌人》的故事就跟纸糊的一样,到处都透着假。
只要看到故事开头,观众就能猜到结尾。
因为全片就这么两号人,没有出现过第三者,更没有工作以外的情感威胁。
搞来搞去,没锂也没利益,就是爱多爱少的那点破事。
戏里的徐静蕾和黄立行不来电,做配角的李治廷和钟丽缇,酱油打得可欢了。
尤其是李治廷,一个以专业自居的财经博主,莫名其妙地成了好心的八卦狗仔,帮助别人再续前缘。
如此庸俗的桥段,编剧也真有想象力。
在我看来,感情是感情,生意是生意,两条线索要编一起,那是需要能力的。
没有能力,那就别瞎玩。
再有,谈生意是谈生意,拍电影是拍电影。
上一回《杜拉拉升职记》里植入广告被人狂喷,这回稍有收敛,没敢再打着品牌LOGO的大特写收钱了。
只是,徐静蕾依然没有忘记她的生意经。
全片下来,又是十来处地方,一眼可见。
客观地说,《亲密敌人》的商战部分拍得还凑合,安排了卧底、联手等等,典型港片桥段。
无奈整体没有闪光点,乏善可陈。
而只要一切到两个人的对手戏,我就恨不得手上有个遥控器……【东方早报】
骨子里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即使穿的再花里胡哨,去的地方一会英国一会澳大利亚,除了徐静蕾,其他一票人说英文比说中文利索,虽然还有英达等人捧场,还是只是一本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的电影。和杜拉拉比,显然植入广告更隐蔽,有些台词有还是有亮点。
喜欢黄立行不标准的国语和老徐各种生动的微表情。女人真的很难懂。你的安全感,来自银行的存款数,皮肤的光滑度,还是身边男人宠溺的眼神?
还是挺欢乐的片子啊,而且各种有钱+美景..不知道老徐花了多少投资人的前用来周游世界 = =+
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说还算是成功的,比杜拉拉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一部很Fashion的电影,尤其在商战中加入了爱情后显得更Romantic。角色也总喜欢在中文里塞进几句English显得很洋气。商战与爱情,徐静蕾做得其实不太差,只是太平庸,两部分的结合也并没有太出彩。更大的问题是,被称作老徐的徐静蕾再去演时装爱情片,魅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你们这是装逼你知道吗?
哥看不懂商机,只能看爱情:单纯从故事上讲,我对“金融投资”部分看得算是云里雾里,但从爱情的角度来说,我多少还是有被吸引到。另外,片中各国各地的美丽风景,拍得还挺漂亮的。但,但,但是,我不得不提一下“对话”,时不时让中国人在讲汉语时冒出一两句英文,让我有些不适应啊!唉!总体还行吧!
人都长残了,,,最靓滴女人是钟阿姨.徐导的剧本其实还行,情节也够紧凑...但有点太紧凑了╮( ̄▽ ̄")╭&她滴几句英文台词听着有点别扭...
太土了
好无趣的片子,我和二哥边看边再看还有几分钟才能结束=______________=
三星半,商战的剧情做得不错,两人的感情略有牵强。不过龙门我都给了3星了,这片子怎么也得4星啊。
烂片。
徐静蕾和她的骗钱“商业片”只值一星~自封才女,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婊子装有文化~~基本和周咖啡是一路货
徐静蕾玩大发了。最有喜感的就是有碟中谍感觉的龙套女老总
老徐 您是要闹哪样啊 继杜拉拉生殖器后果然一点长进都木有 都木有啊
其实3星不到点,强烈建议豆瓣弄个半星出来,不然2星太少,3星太多,咋办
纯粹是胡扯,矫情,徐大妈你该回家歇息了
看之前已经被告知还不如《杜拉拉》,所以也没抱太大的期望,就是有20天没进电影院了,想进去消磨时间。老徐真的老了,脖子上的皱纹,额头上的抬头纹,皮肤粗糙,穿无袖的副乳都出来了……老徐就是文艺女青年的气质,演白骨精真不入戏啊,口语生硬,穿着职业装还是不干练啊……
一般般吧
商战拍的一般般,但艾米的思路挺好。要降住Derek必须先做个好对手,既然是被男友的工作拉开距离,就进入男友的领域拉近距离烧杀劫掠痛并快乐,最终成功找回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