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语言

Adieu au langage,告别言语(港),告别语言(台),Goodbye to Language 3D

主演:埃洛伊塞·戈德特,卡迈勒·阿德里,理查德·舍瓦利尔,柔伊·布鲁诺,克里斯蒂安·格雷戈里,杰西卡·埃里克森,Marie Ruchat,杰里米·赞帕蒂,丹尼尔·路德维格,吉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再见语言》剧照

再见语言 剧照 NO.1再见语言 剧照 NO.2再见语言 剧照 NO.3再见语言 剧照 NO.4再见语言 剧照 NO.5再见语言 剧照 NO.6再见语言 剧照 NO.13再见语言 剧照 NO.14再见语言 剧照 NO.15再见语言 剧照 NO.16再见语言 剧照 NO.17再见语言 剧照 NO.18再见语言 剧照 NO.19再见语言 剧照 NO.20

《再见语言》剧情介绍

再见语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开始很简单, 一个已婚女人遇到一个单身的男人, 他们相爱,吵架,哭泣。 一只狗,在城市和郊外游荡。 时光飞逝。 男人找到女人。狗遇到他们。 然后第三个人物出现。 前夫破坏一切。 电影第二部分开始, 和第一部分一样, 又不尽相同。 人类变成隐喻。 结束于狗叫,和婴儿哭泣声。 ——来自@快雪时晴 翻译的戈达尔《再见语言》手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梅德林全领域异常解决室狂覗阿狸梦之岛·我的云闺蜜心窍爱的呼唤野兽男孩洞两洞六恋爱专家她的人生没有错猎黑行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深暗势力第一季麻香楼之造梦先生单亲妈妈跨国大追捕:致命的光环木乃伊归来逍遥法外第六季末日逃生心动乐队再会亡灵毒爱曙光初现时的最后阴影2046租妻成婚神秘河王牌保镖爱情碰碰撞开端远方

《再见语言》长篇影评

 1 ) Goodbye to "Langue", but not "parole"

觀影時,筆者對港譯片名《告別言語》的理解比較廣義,如果依索緒爾的分類法,電影應該譯作《告別「語言」》(Goodbye to "language" or "Langue")而不是《告別言語》(Goodbye to "parole"),在這個語境下,語言可泛指電影語言、人同人溝通的語言,而不局限於音義結合體的語言。

循此路解讀,高達挑戰的除了是我們的言語局限,還有透過電影表現手法,包括3D技術、配樂、色調處理……去問儘管我們的技術去到好勁,可以超越五官的局限,可同時也失去了語言本身溝通的功效。

特別記得中後段(時間真係好混亂),應是女人問男人:什麼是文明?

什麼是城市?

什麼是戰爭?

導演提問的主題全是人為的事,而這些似是形而上的人為物,原來都無比地難解釋,難以語言解釋清楚,也難以用電影畫面解說明白,就是儘管電影用上希特拉、法國大革命的例,都無法回答這問題。

至於狗在電影中出現,也許象徵的是假使人類沒了言語,那就或許是眾生平等的。

但導演一個個調色的鏡頭,似乎都在說,我們儘管可複製出狗的視覺(語言),我們卻仍無法理解狗對世界的解讀,更甚是犬隻也無從看到人類能看到的顏色。

而你還記得嗎?

如何用一個概念來代表非洲?

又如何用一套電影來「告別語言」?

 2 ) 高達:再見語言,走向語言

高達:再見語言,走向語言廖偉棠2015年,法國電影大師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2022年9月13日)的新片《再見語言》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影片獎,幹掉了風格更美國、呼聲也更高的《少年時代》和《鳥人》。

老實說還是有點意外,美國影評人協會的口味雖然比奧斯卡當然高冷一些,但授予完全叛逆於主流電影美學、並且變本加厲挑釁新技術和觀衆口味的《再見語言》,不知道是因爲影評人們的大膽革命,還是高達一貫警惕的主流收編。

無論如何,這部在各種影評網站上獲分極其懸殊的電影,的確仍然是一部實驗電影,它依然嘗試對當下的電影進行顛覆分割——記得楚浮說過一句名言:「電影史可以分成高達之前的電影,和高達之後的電影。

」而在高達迷眼中,高達的每一部電影都是這個分界線。

實際上這部電影要實驗或者探究的東西,在高達的個人電影史上是一脈相承的,諸如離題敘述、聲畫斷片、極度省略、畫面內部衝突等等早在《斷了氣》已經熟練運用。

因此不必驚訝於高達這次更加實驗還是更加離譜,我們要驚訝的在別處。

譬如說,爲什麼這樣一部顛覆性的電影,仍然讓人感覺到詩意?

高達一直在致力重新定義詩意,重新塑造電影語言。

所謂「再見語言」翻譯得好,他告別的只是程式化的語言,他會重見一種新的語言——就像電影完結出字幕時畫外音裏那些呢喃和嬰兒咿呀所隱喻的。

至於他要告別的語言,在男女主角貌似情感交流的對話中,不斷出現以致讓觀衆感覺諷刺,諸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生活在這裏這裏就是我們的家」這樣的陳腔濫調,全球化時代的影視觀衆都熟悉這種雞湯,和TVB劇集「我煮個面給你吃」那些萬能金句的作用是一樣的,它實際上無助於人與人之間溝壑的填補,最後這對男女還是以無法溝通分手收場——諷刺的是他們的狗學會了高達式的自言自語,還不忘反思人類的世界。

人類告別了語言,狗獲得語言,都是焉知非福的事,後者讓人想到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最終它們還是願意回歸沉默的。

倒是高達出離了饒舌與沉默之困,憑的是影像的隨心所欲。

人七十從心所欲,何況他都八十多了。

但即使他花樣百出、時而大刀闊斧時而細心設伏,表面上應該更接近解構者德里達的他,實際上回歸延續的還是通向語言之途,憑藉對詩的語言的重新建立。

離題,是高達最擅長的,這也是從拉伯雷開始就有的歐洲文學傳統,離題是爲了拓展想象力的空間。

《再見語言》開場劈頭就是一句:「永別了,那些缺乏想象力的現實」,接着我們可以看到這現實不單是高達一直批判的冷戰以降的意識形態飽和的現實,不單是歐美主流娛樂至上的世界馬戲團現實,還更多了對技術時代的批判。

高達非常幽默地拍了一部最不像3D電影的3D電影,比前幾年赫佐格用3D技術拍攝原始人洞穴還要出格挑釁。

他以其之道還治其之身,技術時代的救贖來自技術的任性顛覆,連Go Pro都可以運用在拍攝中(於是有人諷刺說:高達揹着攝影機在街上蹓躂了一天忘記關機,回來就把亂七八糟素材剪成了一部電影),反3D、聲畫分離、色彩扭曲等都是等閒。

越是粗糙之處越讓人反思3D技術是怎樣淪爲掩飾蒼白內涵的視覺奇觀的(試想《一步之遙》),然而正是在這粗糙中不時閃回塔可夫斯基般的靜謐詩意。

技術常變,詩與哲思永恆。

電影中手機不停出現在某些場景,但我們看到的第一個大特寫是男人手機上的索爾仁尼琴頭像屏幕保護圖。

結尾出現的特寫則屬於一本破舊的平裝本科幻小說La Fin du A,加拿大作家A.E.van Vogt的《A的結束》,是關於一個不受未來規則玩穿越的人帶出的故事。

這一頭一尾正好回答了語言何爲的問題,一個指向對過去(比如說古拉格的歷史)的拒絕遺忘,一個指向對未來的敞開。

這之間,是一個典型的二零一四年的歐洲:不斷的槍聲作爲背景,莫名中彈無端的血橫流;不斷被畫面外的暴力拽走的女性,從她們正在進行的藝術、隱喻的討論中。

而隱喻,這個詞反覆出現,卻在表示着在技術神話遮蔽下詩意的淪亡,是靠隱喻所不能自欺解脫的,就像那艘在隱喻中不斷靠近的船,永遠接近不了真相。

高達之詩,比隱喻真接,比真相曲折。

這樣一個時代,就需要高達這種難啃的硬骨頭,他的電影對抗普遍的媚俗。

米蘭昆德拉不是說媚俗就是羞於談論糞便嗎?

「每當你談起糞便,我就談起平等。

因爲那是我們最平等的地方。

」高達不但在這部電影裏和我們從容談論狗與人的糞便,還拍攝拉屎的男人、放大屎掉下馬桶的聲音,好讓習慣禮節性語言和浮誇唯美技術的人,皺緊他們高雅的眉頭。

(原刊於「騰訊.大家」2015)

 3 ) ::

“先生,有没有可能得出一个描述非洲的概念?

” “哲学是一种存在,它的心,是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此存在也假定除它以外的其他存在成立。

” “并不是动物盲目,人被良心遮蔽,无法看清世界。

里尔克写道:外界,只能通过动物的目光感知。

” “使用语言,就会有东西出现。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中,尴尬的那部分,会出现,它与纯粹自由相对。

我在说话,主语;我在听,宾语。

……” “自然中没有裸体,动物没有裸体,因为他们生来裸体。

”51’ “有些人从河中知晓了特定的真相。

在如梦的雾中,河流依然沉睡。

它了解自己,比我们了解得清楚。

已经来到了河边,可在这,什么都看不清,我们只能看见深渊。

迷雾让我们无法看得更清楚。

那时在画布上,不要画我们看见的事物,因为我们眼中空无一物。

也不要画我们无法无法看见的事物,因为我们只能画眼中所见,而要画我们没能看见的事物。

克劳德·莫奈”

 4 ) 《再见语言》截图与台词

———————————————————————————————————————————

 5 ) Enemy of Narrative Films and 3D Technology

I have to disagree with all kinds of short descriptions that tell us about the story in this film--because there is simply no story, or to say, everybody sees a different story. Different from his early films in which we can still figure out fragments of narration, Goodbye to Languages completely jumps out of the limitation of films.Godard is definitely the enemy of films. He tries to ruin everything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pleasure of film viewing experience. 3D technology, which is normally used to create spectaculars and viewing excitement, turns to something that creates discomfort and anxiety. The most innovative shot, I believe, is when Godard make two shots overlap: close one eye, you see the woman; close the other eye, you see the man. With the use of 3D, Godard pushes cubism further--now you can see the well-rounded angles of not only an object, but the entire space. At the end where he shows all the big names his films refer to, this 84-year-old man can not be seen as a crazy person who is just being crazy, but someone who knows a lot, thinks a lot, and expresses a lot.

 6 ) 真正建構3D電影語言的電影

#電影筆記1109金馬影展#下午剛剛看完法國電影大師戈達爾(台灣譯作高達)2014的3D電影<告別語言>,從2D的語言跳脫出來,他用兩部5D和IPHONE攝製3D影片,從篇章的字幕以及敘事架構上重新探討時間與空間。

全片分兩條主線:1、對政治、平等等觀點的探討,以新聞影像中戰爭素材與拍攝的紀實影像來呈現;2、通過兩對戀人不同時間下,居住在同一空間來呈現劇情片的敘事。

片中,狗和流血的浴池是剪輯上把跳接的影像形成關聯的兩個線索:1、同一只狗的視角原本不可能出現在兩對戀人的生活空間里;2、第一次槍擊時路上被擊中的男子、白天路邊女子伸手後沾滿鮮血的雙手、兩對戀人在浴室的流血浴缸、柚子邊流淌的血液,這些鏡頭形成空間的延伸,並讓景框之外小狗視角建構了敘事上的時間關係。

至於5D拍攝部分以及IPHONE拍攝部分在剪輯上設置的意圖還需要再研究。

PS:觀影後碰見在台灣學習期間教授電影敘事學的劉老師,簡單交流了一會,在3D語言下,不用3D呈現動作場面的特效,而是玩時間和空間,還是需要反覆看幾遍片子,才能慢慢消化。

(回去買張碟再看看好了)

 7 ) 2024.3.31

"人类是什么?

""故事是什么?

""战争是什么?

"我很遗憾我的 3D 眼镜丢了,所以我看的是 2D 版,我可能会再来看 3D 版。

虽然我不知道真正的 3D 版讲的是什么,但我确实认为这次 3D 的使用是通往让-吕克迷宫的必经之路。

整部影片充斥着这些磕了药的影像模式和戈达尔的各种元素--性、战争、政治、哲学和非传统的电影技巧。

这是最狂野的一部电影,你必须以成熟的让-吕克-戈达尔的方式接受它,你不需要在其中抓住任何东西,它是一种潜入感知的方式。

很反战,也很反电影语言。

其他的,我需要看两遍

 8 ) 想象自己还是个小男孩,我们看云的形状

重看。

好多年前看的,觉得一定有很多没看懂就翻出来了(主要最近工作不忙……超强的实验性和力量感……看戈达尔的片子,趣味之一就是能够自然沉浸于那种一边观看一边思考(因为有些看不懂…)的魔力中,你还要努力跟着他的思维节奏跳动,因为彻底摒弃掉了拍电影要去叙述一个完整情节的意愿,不要讲故事,不要你评论。

特吕弗说戈达尔,傲慢无人能及。

因此他也完全不在乎观众跟不跟得上他的思维了…对他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正是无所拘束地输出观点,立场,思辨性,令人着迷的法国存在主义的思想,就像他自己说,“我现在已经老了,人越老想得越深,水面上的事情我已经抓不住了,我在水底思想。

”后来我发现一边看的过程(即便有些地方看不懂)可以教会我如何保持专注。

一个神奇的吸引。

再见语言: "也许战争,只是对他们来说结束了。

哲学家被他人的存在烦扰 觉察符号的革命性力量。

在如梦的雾中,河流依然沉睡 它了解自己比我们了解得清楚” “并不是动物盲目。

人被良心遮蔽,无法看清世界。

里尔克写道,外界只能通过动物的目光感知。

达尔文引用巴夫,坚称狗是世界上唯一的爱你胜过爱自己的动物。

” “只有自由的生物才能与彼此陌生,他们有共同的自由。

但正是自由让他们分离。

”“想象自己还是个小男孩 我们看云的形状 还是女孩时 我们……”“你还年轻,处于你美丽和力量的高峰” “我们不再彼此相爱,从未彼此相爱” “神话详述英雄的诞生,浸于水中,这样表现诞生的手法,与梦中相似”“男人是什么?

城市是什么?

战争是什么?

”“这故事并不悲剧。

没有巨人的笑声,或是冷漠的细节,详述他们病态的爱情 ”

 9 ) 《再见语言》的一种猜测

戈达尔的电影真是太难看懂了。

本身能看完电影本身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看完了也不知道想说什么。

真就是一脸懵逼。

下面是我的猜测。

从狗子的视角来说,人类的语言听起来可能就像我们听到电影里人物的台词一样,没有"意义"。

这里的没有"意义"指的是在当前语境下的无意义。

在《再见语言》中,就是影像呈现的语境和台词与字幕是对不上的。

台词和字幕在此作为单独的存在,而不是影像的附属,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可能将其单拎出来,查询他的引用,补充上语境才能更好的理解吧。

要追究无法理解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语言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产生偏差的根源。

我们不懂作者的引用,不懂作者所经历的事、阅读的书,这样观众或者说"读者",又怎么能够正确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呢?

所以《再见语言》可以看做是与传统语言的再见,转而用视听语言、用影像来表达自身的想法(但说实话,更难懂了,可能以后的人在经受过大量影像的洗礼后能够用这种方式交流吧)。

不过呢,抛开更多作者思想方面的探讨,单从影片本身还是能学到一点儿东西的。

作为先锋电影,《再见语言》对声音和画面都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突然的声音消失,失真的画面,3d等作为新视听语言的尝试。

拿剪辑举例,当中有一个片段(25分钟左右)对狗子和火车进行了交叉剪辑。

首先大的是狗子和火车进站两个元素交叉,狗子中又有白天的狗子与夜晚的狗子交叉,在夜晚的狗子中又有转头与不转头的交叉。

火车进站中则对画面使用重复、失真、跳跃、卡顿等不同处理。

最后进行狗子和火车的画面合成。

短短1分钟的片段包含了新的画面效果、新的声音处理方式、多重交叉剪辑。

如果将其内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恰当的使用,也是一份不小的收获。

 10 ) 再见语言,我想成为一条狗去感知。

晃动,黑白,彩色,跳接,没有转场,黑白转场。

感知,客观,主观。

狗去感知。

狗可以感知一切。

在不需要语言的前提下。

没有语言,没有孩子,想有只狗。

因为狗懂得一切。

狗因为是裸露的,所以它并没有裸露。

做爱,不做爱,抗拒做爱。

编写一个悲伤的故事,没有细节,没有起承转合,只是一个故事。

最后的最后,有了孩子。

(所有哲学家都在探讨真相,包括戈达尔。

)

《再见语言》短评

精神病讲鬼故事

7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开玩笑的吧

11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戈达尔用实验的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来表达他自己的社会学思考,战争对于生物的意义,对约定俗成的规则的挑战,自由与幸福的意义,乃至告别语言回归原始的尝试……影像实验,奇怪的镜头拼凑,毫无逻辑的剪辑和插入的3D片段;声音实验,噪声和声道的随机切换。大师的一次表达实验,可惜观感太差!

15分钟前
  • Moviegoer
  • 很差

电影反对艺术还是艺术反对电影,而艺术是为了带来愉悦还是带来不顾及接受者的现实语言,如果你还没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这部反“电影”的电影适合去严肃思考一下

17分钟前
  • chaokunwang
  • 还行

碎片化的哲学更像是卖弄,讲了很多疯话。一个引用还出现了明显错误。总之,艺术品来说,放展上,说得过去;做成电影,倚老卖老卖名气,实在不厚道。

20分钟前
  • Eire
  • 较差

hello,你国乙烷,一个狗说,戈达尔也会严肃文学了,一边喷一边徐徐的打开弹幕

2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一个人不需要语言,可是两个人需要,三个人需要,多人就需要。一条狗不需要语言,两条狗不需要,三条狗不需要,再多的动物都不需要。如果说视角转换能提供任何线索思绪来告诉我们语言的无意义的话,那其实这是多么的虚无。相反,我们更应该抨击的是借用语言玩弄二次创作的人,本分是要有的,世界有他原来的样子

26分钟前
  • Golovin
  • 较差

一种意识流vlog

31分钟前
  • o.o
  • 还行

完全看不懂

33分钟前
  • 赵无乱
  • 较差

悬丝系列瞬间不实验了。。。3D视觉效果方面的实验倒是可以接受。

36分钟前
  • K
  • 较差

(4.6/5.0)纯粹文本对纯粹运动的反抗,和《回归理性》产生奇妙互文.

37分钟前
  • C.W.Z
  • 推荐

C无法进入,甚至在其中感受不到即使拼贴诗也能有所蕴含的诗意,更像是一叠乱码——我必须询问自己:“到底是感觉到这是值得被捍卫的伟大名字,还是因为崇敬这名字的伟大而必须捍卫他们”

40分钟前
  • MA DA O
  • 较差

没看懂,是不是因为字幕跟电影根本就无法对上。

44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真心看不懂。

48分钟前
  • 方枪枪
  • 很差

我无能

50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再见戈达尔……#DUFANG 3D展2024/4/13

51分钟前
  • 四方禁行
  • 较差

没看

56分钟前
  • 豆友52940626
  • 很差

一生仅一次的观影体验,没人能够看懂,但每人都被震动。戈达尔再一次肆无忌惮地把电影语言的规则打个稀烂。

1小时前
  • slim
  • 推荐

很庆幸有这样的电影,但真的看不懂。。大师是不是都是越老越任性。。

1小时前
  • 乔治卢卡希
  • 较差

法国人的电影很适合搞文化研究的人看,就是今天这个放映效果让我很痛苦,以后有机会补下2D版本。@独放:景深马戏团

1小时前
  • iain C-137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