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片子,《虎虎虎》。
《中途岛》至少日美演员联合出演啊。
这里连一个美国演员都没有,真省。
片子中对56有美化,其实也难免。
儒家文化影响下总是有一个万能的领导(皇帝)统帅全局。
就是想拍出 56大爷谈笑间米英鬼畜灰飞烟灭的感觉。
其实野蛮的战争哪有这么电影中这么干净镇定呢。
其实结成轴心,日德两国也没怎么好好配合。
不如美英一条裤子穿的挺合身的。
比如都是轴心,德国对苏动手对日隐瞒,日本对美动手也对德隐瞒,结果没有集中最大力量先解决重要敌人。
反观美英,战略决策统一,先联合解决德国,再收拾日本,甚至不惜联合过去是意识形态仇敌的苏联对付德国。
可见,无论再好的战略,日德两国还是各自为政,也就难逃被个个击破的下场。
偷袭珍珠港,不敢发动第二次轰炸,此后才中途岛海战中,南云忠一指挥舰队表现很谨慎不敢轻易冒险,处处给人一种投鼠忌器的感觉,结果错过了不少机会。
山本很理解南云的做法,因为日本国力所限,他们不能也不敢遭受损失!
所以不敢冒险,怕输了就再也没机会了。
美国是日本的克星,在甲午、日俄海战中,日本人干得都是一锤子的买卖,一下子就把满清、沙俄的舰队打垮了,然而对上财大气粗的美国佬,美国佬可以失败一百次,而日本人却不能失败一次。
只要失败一次,日本人就补不回来了!
山本五十六2011版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情节一:东京日报总编宗像采访山本五十六。
宗像:”是谁利用他们歧视性的法律从我们的同胞手中偷走了土地?
” 山本:“美国”宗像:“把争议提交国联, 自己却以门罗主义为借口拒绝参与国联?
”山本:“美国”宗像:“更重要的是, 他们只顾开拓自己的殖民地,却拒绝承认我们在亚洲的合法的国家权益。
山本:“正如你所说”宗像:”那你为何还不放弃英美?
“山本:”加入德国意味着全面战争, 在一方被彻底毁灭前, 战争不会结束。
“情节二: 山本五十六手下的海军军官质问为什么不参加德国的轴心国。
山本五十六说:“我相信你一定看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 军官说:“每一页都看过。
” 山本五十六接着说:“如果你能看懂德国原文版本, 你就会看到这一句:‘日本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劣等民族,不过德国却可以利用日本, 利用他们的才智和执着为德国服务。
’”。
情节三: 山本五十六和军官边下棋边聊天。
山本: ”在日俄战争中我们有十万将士阵亡,但20, 30年后,大家已经很快忘记了。
报纸和国民。
“ ”善忘,也是我们国民的一大特长。
“2011年版基本是按照1968年拍的”山本五十六“重拍的,当然2011版的拍摄技巧和电脑特技运用足可媲美好莱坞大片, 而1968年版也不比冯小宁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差多少。
两部电影都把山本五十六描写成一个冷静,睿智,而又 对国家人民负责的军人。
此片目的是让日本人民反思战争,二战中日本人民大多支持战争,认为战争可以改善日本的经济。
片中特别表现了媒体在政治上起到的推波助澜和煽动作用,当时的东京日报就和中国现在的官报差不多。
而在片尾部分, 特写东京日报总编宗像用红笔圈住“民主化”三个字,吩咐报社职员在文章中要突出民主化的一幕正是想表达当时的日本正是一个民主制度的社会,而本片反映的偏偏就是对这个“民主化”的讽刺。
借民主之名发动战争让最反对战争的山本五十六点燃起战火。
(山本是军人,当政府不听他的阻劝加入轴心国时, 他只能继续履行军人天职用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
)PS:查资料时顺便查到了明石元二郎, 在日俄战争中起关键作用的日本特工。
成功地在俄国进行煽动和颠覆行动。
明石元二郎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2859.htm
在想要去好好看一场美帝主旋律「决战中途岛」前,偶然发现的类似主题日本电影。
原本只是抱着信手拈来随便一看的心态,没想触动如此之深。
当然给出如下众多正面评价前,还是要一说艺术加工、刻意美化是客观存在的。
1、山本五十六其人,一生参与多次重大战役却只赢了珍珠港一阵,但仍被尊为海军奇才(据说素有秉持不暗杀敌国统帅原则的美军,尼米兹在考虑到日本已无更优秀替代者果断下了命令)。
但谁又曾想当初他是坚决反对过日本加入三国轴心。
可能这就是军人的天职吧,尽最大能力判断对祖国更好决策,但面对大势不可违时,毅然投身战斗舍身忘死。
被刺杀后身中两弹致命伤,仍端坐拄刀死去,这也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役所广役可谓将山本演的入木三分,唯独可能的缺憾是可能儒雅有些过头,作为一个著名赌徒的山本,相信不是每场战役都能谋论如此周全再发起;2、大日本帝国海军,犹如烟花般绽放过在战争长河中。
缘起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大获胜利(在这不得不提个人对覆灭于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的无限遗憾)。
除了以长门武藏大和一众为代表的巨大战列舰,山本入主联合舰队后推崇的航空战大力发展了航母群与舰载机。
但也正是历史的胜利让日本分不清战斗和战争的区别吧,以孤注一掷决战的战斗态度面对每一场战争,注定败于国力经不住拖长时间的消耗。
看似强大不可一世却最终败于缘起秉持之道,令人唏嘘!
不可否认,山本是二战战犯、甚至在任职期间授意轰炸过上海。
但现在日本本国立场看待这个军人,确实充满着在生活中的魅力和在军事上的悲情,或者他正是符合日本菊与刀传统文化的最典型性代表吧。
最后也想借此表达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对祖国海军的殷切期盼。
历经过去的伤痕累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现代化海军的守护,愿拓万里之海疆、扬国威于四方,祝祖国海军越来越强大。
说实话,有点把山本的形象塑造得过于高大上了,似乎真理一直在他手上,就像片尾有一段关于日本失败的反思,借以衬托山本的先见之明。
该片可能和日本大部分人关于战争的反思是一个角度,就是千不该万不该,日本不该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招惹来了导致的失败。
然而一个连撤退都不愿意承认的民族,一个只能有一种声音的帝国,一群狂热的民众,失败似乎是注定的,只是美国的加入,就像按下了快进按键。
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就像个赌徒,一连串的好手气让一个固执的农民已经飞上天了,所以接受不了一点点的失利,为了赢回本不属于自己的一点点赌本,结果赔上了老本。
日本关于二战的片子看得不多,大部分觉得都没拍到位,德国的片子会更加深层次的从人性上去反思,日本只是停留在片面的某一个关键点,比如把美国拉进来了,此片尤为突出,片中并没有觉得中日战争是个错误,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了。
不过给这片子三星,是因为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一段历史,以及现在日本怎么看待那段历史的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总之,历史需要多个角度来看。
至少多了一个视角。
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就像尼古拉斯凯奇演的《坏上尉》一样。
我相信,有军人身处战争边缘却在尽力避免战争。
我还相信,被奉为战神的人也会是身不由己,就像瓦西里一样。
我相信人有良知,也许吧。
即使山本不是,但这部片也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人。
配乐非常喜欢,直到座机被击落前,那是一个职业军人的范儿,但不是个战争疯子。
无论是美版的《虎虎虎》,还是日版的《山本五十六》,甚至是喂鸡百科上的资料,都显示出山本是个反战分子,甚至还强烈反对过陆军入侵中国东北。
实在不知道这到底是因为美国人的保护呢,还是对山本的崇拜者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因为山本本人就在日俄海战中被炸掉两根手指,所以对战争有另外一套看法?
事实上,山本自己也因为和陆军主战的矛盾,甚至被威胁刺杀。
总之,不管这么多了,俺就暂且这么认为。
要不这部电影就白看了,哈哈。
影片中反复的表达过,山本遵从海权理论,并更深一步的认为,海军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平。
并且山本多次的战略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武力震慑,最终和美国签下和平条约。
对于一个热衷“和平”的山本,影片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1 演员相对于其他关于山本的电影,本片专门挑了个更加有爱的演员——役所广司,面相和蔼,时时刻刻保持微笑,毫无军人的严肃。
2 剧本同样,相对于其他山本电影,本片对战争的描写非常少,场面就一丢丢。
影片主要镜头全在山本怎么说话,怎么生活上。
从如何跟部下、上级开会的情景,从对记者提问的问题,对甜品店小姑娘的表情,吃东西的表情里反复凸显这个有爱的海军总司令。
3 主要场景——吃饭在众多镜头里,最多的镜头,倒是反复多次描写山本是怎么吃东西的,吃的什么。
这也是本片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1)回家吃鱼山本开完会回家,老婆给他准备了一桌菜,一家六口开开心心的吃饭。
他们吃的什么菜?
一人一碗米饭,一碗汤,一碗泡菜,六人共食一碟蒸鱼。
我嚓,这就是海军司令的家宴啊……还不如学校食堂呢。
山本还特地提醒大儿子,别一开始就吃泡菜,要多吃米饭,然后一人夹一筷蒸鱼,于是一顿晚饭就美滋滋的享用完毕了。。。
2)舰队上的水馒头这是一种夏令甜品。
貌似是山本老家的特产吧。
日本军部和某国一样,派系斗争激烈,大家都靠老乡。
老乡回舰队特地带来他妈亲手做的水馒头,山本当然非常照顾这位老乡飞行员啦。
将领一人一碗,特地提醒要多放糖。
然后大镜头特写,山本加了满满一碗糖,迫不及待的舀上一勺,哇,那表情,美极了。
3)西瓜西瓜在日本是昂贵的水果,由于陆地面积狭小,这种耗地耗水的水果,在日本实在是少。
我有个朋友去日本夏令营,在一家温泉旅馆,跟老板聊high了,老板特地拿出西瓜招待他们,一人一小片,据说我朋友当时傻眼了,这这这,太小气了吧,但看老板那神情“快吃咧,我都留口水啦!
这玩意可稀罕了。
”山本也一样,拎个西瓜去探望即将接他位置的原海军将领。
一边聊天,一边美滋滋的大口啃西瓜。
哈哈,我看到役所广司的那表情,立刻想起朋友对温泉店老板的描述。
4)又是回家但没吃鱼这次回家老婆生病了,大儿子特地买条鲷鱼。
一家六口搬到他老婆的卧室开饭,还是老样子,一人一碗米饭(应该是杂粮饭吧,红色的,掺了豆子),一碗泡菜,一碗味增汤。
中间是蒸鲷鱼。
不过这次由于老婆生病了,气氛不允许动鱼,于是,吃完饭了,那条鲷鱼一筷未动。
5)士兵吃食堂之百袋米段子哎。
司令尚且如此,上前线打仗的士兵怎么办?
日本这资源也够贫乏的。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更是要饿着肚子去打仗。
还特地带入了个百袋米精神的段子。
某个飞行员在食堂吃饭时候(又是吃饭。。
而且没看清吃的什么,总之没肉),特地提到一个段子,说自己家乡奉承什么什么精神,其中第三条就是百袋米精神。
说的某个老家名人,有人送他一百袋米,这个时候他饿了很久了,但是他想都没想就把米卖掉了。
同桌吃饭的另一个飞行员笑了,米都没得吃,还怎么活?
然后说段子的一本正经的说,买了一百袋米,办学校,以后能赚一万袋米。
说的时候两眼放光,听段子的飞行员顿时震住了,哦哦哦,原来如此。
日本的确是这样一个民族,再饿再累,也必须勒紧裤腰带,考虑将来。
据说明治维新的时候,天皇把所有值钱的都卖了,支持改革。
偌大皇宫里空空如也,最后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了,甚至一个馒头都要掰开吃好几天……看了这部电影俺是有点相信了。
这帮家伙真够省的。
然后押上全部家当,就是要赌一把国运。
6)幸福的蜜饯地瓜干在偷袭珍珠港胜利之后,山本老婆给他寄了封家书。
山本就一边看家书一边吃老婆寄过来的蜜桔,一口一口,美滋滋的。
老婆说你娃胜利后,经常有人拜访,我是懂你的,所以就只寒暄寒暄……导演和役所广司也太夸张了吧,就看封信而已,还外带个吃甜甜蜜蜜蜜饯?
其实,后面还有呢。
然后是山本之前的同学,就是接任他海军省职位那个,带来地瓜干,跟他说啥来着,靠,想不起来了,我就记着山本贼吼吼的狂吃地瓜干。
反正大概就是现在大家都把你当神了,谁知道你其实根本不想打仗呢云云。
其实偷袭珍珠港根本没达到目的,山本自己也总结为失败,根本没炸掉一艘航母,不过国内媒体已经开锅啦,又以为像20年前战胜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一样,又赌赢啦。
7)失败之粥然后是中途岛失败,日本海军四艘航母全部报废后,指挥官南云回来写检讨。
呵,这山本可好,一人一碗,也不知道盛的啥,自己就吃得哧溜哧溜的。
南云正检讨呢,诶,我的错啊。
山本指指碗,赶紧把你的喝了吧,这些都我来扛。
南云表情五味杂陈,最后端着碗哭,也哧溜哧溜的把这碗失败之粥咽下肚。
8)没有红豆做甜品啦再然后的瓜岛战役,我猜是编剧和导演都是山本的崇拜者吧,甚至连喂鸡百科也说最后的瓜岛战役并不完全是山本的战术战略失误。
虽然百度百科多次指出就是山本的战略失误。
影片里这倒是提到一点,由于害怕再损失航母,山本把舰载机都安放到岛链上。
可惜,舰载机之所以为舰载机就是轻身上阵,航母多运几步;把轻装的舰载机放到岛链上,就会出现影片中那一幕,飞行员看看油表,还有百分之10多一点:“还有十五分钟就降落啦”我嚓。
这简直每次出任务就是在玩命嘛。
去瓜岛之前,山本去了趟之前最爱的甜品店,想最后再吃一碗最爱的甜豆饭(我猜),可惜那时候,盟国已经对日本实现禁运,国内物资短缺,连做甜品的豆子都限量领取了。
于是就吃不到啦,不过,山本是有心而去的,此行还特地是给服务生小姑娘送红头带的。
因为上次来让小姑娘添饭时,递的左手,少两个指头,吓到小姑娘了,这次特地来赔罪。
再然后,红豆没吃成,就预示着山本这一生即将走向终点。
在最后一次乘机飞行到前线时,电报被截获,罗斯福亲自下令干掉他(不过片子没说,哈哈)。
在飞机只有10%的油料之时,突然串出来16架P38,一代日本名将就此命丧太平洋。
4 战争责任无论是曼施坦因,还是山本五十六,这些纯粹的军人,在战后还是得到对方的尊敬。
特别是(也许吧)本身就反战的山本。
于是影片里多次把好战的热情转嫁到民众、媒体上。
的确,日本海军一直在反对卷入开战,日本的好战的的确确和狂热的民众脱不开干系。
但是影片末尾,原本反战的记者,最后还是选择了参战。
也许在大多数日本人心里,中国就是该欺负的,日本虽然打败了沙俄,跻身强国,开动战争机器,经济终于好起来鸟。
但列强大家都有殖民地,都打仗,就日本一战二战啥也没捞着,二战到最后倒变成保家卫国了……影片中,除了对山本不热衷战争的态度大力描写,再就是反复思考如何才能通过战争变成强国,是不是应该先占东南亚的油田,能不能不打美国。
基本上,影片只批判了下日本全民的狂热态度,自高自大招惹美国,谎报军情。
但是对战争本身的残酷,丝毫没有反思,甚至是对本土遭受轰炸,也只是一笔带过,镜头只留给几张模模糊糊的战场照片……日本人,也许从来都是对自己这么狠,当然也对别人就更狠了。
只惦记着“百袋米精神”,如何变强。
于是留下最后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镜头:原本特别好战的报纸主编,在战败后美国接管日本的新闻上特地要求,‘这个民主制三个字,要黑体字,要大字号,要醒目!!
’大笑三声,哈哈哈。
影片中山本五十六反对与德意组成三国轴心,也反对与美国开战,认为这将使日本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中。
可惜的是当时的日本国内舆论几乎是一致的盲目乐观、自大,认为日本可以短时间击败美国。
影片中的编辑代表的就是日本的普通民众。
在效忠天皇的思想下,无数年轻的日本人前仆后继,投身军旅之中。
日本人似乎一直都有着一股二愣子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战争时会爆发出恐怖的力量。
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无非是获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
如果战场上失败,那么剩下的似乎只能是投降。
可当时的日本政府却决心发动“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这种思维方式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若不是美国人的原子弹摧毁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线,战争的持续时间仍然难以预料。
时下已经是和平年代,我没去过日本,不了解如今的日本人。
但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日本公司纷纷打开世界市场等现象中我感觉到了这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犹如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却从未灭亡。
日本有着千年的尚武传统,文人在日本一向不受欢迎,这也是为什么科举制度在日本没有流行开来的重要原因。
武人政治对日本的影响即便在明治维新后也没有停止。
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首相府邸的多次刺杀事件似乎是军人们在呐喊:“武士不应听命与文人!
“。
这种尚武精神就像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一样,短时间内难以消亡。
我想即便是当代的日本人,他们的体内也依然流淌着千年前幕府时代武士的血液吧。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日本,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谁都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是否会有下一个甲午、下一个九一八。。。
从小就为电影、动画里笨笨的坏人揪心。
眼看着他的同僚一次次犯下蠢行,山本却无力回天,我是五内俱焚啊...片中山本一派满是孩子气,又要提前通牒以全武士气节,又要追打美舰以保海军颜面。
南云一派则是帝国罪人,让我想大喊你为什么不切腹...山本司令官也是,力排众议亲自坐镇赤城不就没事儿了吗...另外为什么海军都是吃货啊,山本的柿饼真知的豆
很好的一个题材拍成了一部四不像实在不应该。
就影片整体来说,还是继续日本电影简(que)洁(fa)明(shen)了(du)的结构,山本,海军,民间这三个主要层次被用相对简陋的方式串联在一起。
除了山本本人外,对海军的刻画分为——他的已经退役的私友,也就是崛海军中将(跟他一起吃西瓜的那个)和米内海军大将,但这两人的形象很淡薄,无论是角色本人还是山本与他们的互动都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山本的同僚,也就是他的参谋部人员,包括那个传奇色彩的黑岛龟人大佐,除了时不时歇斯底里大吼几嗓子外也没见到有什么出色表演。
南云吃饭时落泪这段倒还可以,但显得太造作。
至于山口帅哥不知道出来是什么意思?
表示山本失败全是因为有南云之类的猪队友?
丝毫解释不通,只显得影片结构脱节。
对民间人士的描写略好一点。
其中点出了报界为了销量而不顾国家命运的胡作非为,以及普通老百姓对战争的狂热态度(这点与历史并不相符)。
但是串联显得很业余。
总编的跟班常去一家小酒馆,于是这个小馆子的顾客就被拿来作为民间舆论的代言人,就连画面背景也都是大同小异,这种处理放在学校戏剧团还差不多,放在一部严肃的商业影片中实属儿戏。
到了中途岛之后,导演越发不会拍片了。
镜头里的山本显得百无生趣,除了吃还是吃(其实整部影片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山本一直在吃吃吃),感觉他以前就是个吃货,现在干脆成了一个不好好工作混吃等死的颓废分子,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拍这个片肯定不是为了黑山本,但就是要黑,这黑得不知所云,也够失败了。
总之这片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比如山本的职业生涯,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与家人同僚的互动,报界和民间自己对战争的责任,战争是如何在海军这一方面打输的,等等等。
因为主次不分,层次不明,作为连接各情节的衔接剧情又作得十分业余,所以把很好的题材拍成了烂片。
作为反战电影,确一点都不彻底,对山本极度的美化,南云背了最大的锅
现在看有些无聊
即便我们完全不去纠结山本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打不过”,只论他作为高级军事统帅的决策和指挥,这个问题在战史上其实是有很大讨论空间的。出于各种原因,山本在旧日本军队高级将领中的出镜率是独一份儿,真是拍了又拍,而这一版对山本的塑造和评价,完全没看到什么更加新锐或者深入的东西,反倒是更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甚至还附加了居家好男人属性。。。这令人遗憾。战史还原层面也一般,有些关键细节倒是给到了,可一系列重大的战役进程却给得太过粗枝大叶,军事细节的考究程度也马马虎虎。全片真正精华的内容是报社戏和酒馆戏。
玉山不倒高崔嵬。好片!
明显美化山本的形象,带个光环就成了天使了!
反战无果,偷袭珍珠港未发现美帝航母群注定了日后的失败,沉睡的巨人重拳出击,霓虹无条件GG。
不管山本出于什么目的,亲美也好认清美日差距也好,他反对三国轴心,反对对美开战一心求和,关爱家人体恤下属,坠机时也是双手拄刀是事实,不过就连珍珠港奇袭前还反复叮嘱一定要下达最后通牒,日军节节败退是因为陆军鹰派和海军保守派SB,无良媒体炒作和民众对战争的盲目热情,堪称霓虹主旋律。
片尾音乐很不错。
语文书每本19元,英语书每本16元,数学书每本21元,各买一本一共多少钱?
有点美化山本。
被卡司闪瞎了。算是了解了一点一直被我念做gojyuroku的山本五十六其人
這片子拍得、不瞭解人物背景根本沒法兒看吧……
新的认识
这是一个可以拿诺贝尔和平奖的山本。
鬼子不得house
五十六,搜嘎!
一堆矮子里面的高个子山本是日本这个擅长短线不擅长线思考的民族中的高个,可惜一个人清醒拉不高一个民族的进水的脑子
如果说这是日本人对二战的反思 我只能说太失望了 他们只是反思为什么自己会输 换句话说 如果当年赢了 他们根本就不会反思二战 非常喜欢役所广司 但是他来演山本五十六 我只会感到格外警惕 对局势的判断再准确 他一样是刽子手
一直被队友坑,永远睡不醒的圣人
電影名字不錯,演員整容也很強大,但劇情表現太粗淺,基本上就是個流水賬的水平,只能怪導演和編輯太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