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拉着看她追着汽车的那一段,孩子被抱走了,再怎么撕心裂肺地叫也是无力回天,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接着爬起来追赶。
镜头摇晃得厉害,看得人心亦是颤动起波澜。
背景音乐几时想起来的也不知道,只是情绪被带动到高潮的时候,眼泪和音乐一起流泻。
才发觉是哭了,才发现音乐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如此凄楚煽情。
最后一次爬起来的时候,她没有哭,也没有喊,纵然情感万般强烈,也只能一脸木然。
最无奈,也最具割伤力。
又有一段,她送红红去医院。
从拉车到背孩子到急诊室,动作都很敏捷,神智清明,看不出和普通母亲有何区别。
大概是爆发出了原始的母性本能,有巨大而强悍的力量指使着。
看了很久,她站在雨中,给红红送伞,那样纯粹无邪的笑容。
她有双好看耐看的眼睛,明亮清透,不含杂质。
她在电影里穿的衣服从没有干净过。
总是带着污渍,深深锈着,好像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潮湿发霉、夹杂汗液和猪圈的味道。
而她没有穿衣服的时候,裸露得这么彻底。
映衬着青山绿水,丝毫联系不到肮脏感。
天真率直淋漓,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尽是自然本色。
她至始至终都没有台词。
只有智障者发出的模糊不清或者尖锐的嗓音。
H说,看得出演技好,也就有技巧的成份在。
有技巧,就是在做。
而一旦做了,多少有些失真,便觉矫情。
我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让人觉察不出你有演技,完全把你当成戏中人了。
你不是在演,你就是他,他就是你。
无我的境界,处处皆是你。
她是个认真的戏子。
角色与自我融合得恰好无缝。
她被打的场面我总不愿看。
也不愿再去陈述。
刻意不在意,因为太在意。
世界是不公平的。
总有这样那样的残缺。
人性的阴暗面,隔着阳光千尺厚。
她一出场本就是悲剧性人物,穿着孝服,无助地看着灵位一个人靠着门角哭泣。
我早该料到,她是要离开的。
可是,这样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母亲就这样走了,还是无法平息。
内心再美,也是躲不过命运夺命的刀口。
结束得这般仓促。
我本以为,她疯疯癫癫在人间,上苍让她受那么多欺辱委屈,总该在后面给予怜悯同情的。
我也本以为,她上山爬树,身体强健,内心强大,是可以坚韧到底的。
到底还是离开了。
美丽的毁灭最动人。
毕竟纯粹的人不多了。
智商再高、外表再怎么包装,没有了爱,也仅仅是具行尸走肉罢。
生死无聊,往来艰难。
灭意断行,爱尽无生。
都怪记录风格太强烈,拍得太真实,这样极端地表现出来,那么残忍。
于是引起回忆泛起渣滓,叫人没有逃避的余地。
看一部电影,有一半时间是沉陷在自己的情境里。
我终究不够聪明。
控制不住自己。
可是为什么,人要学会聪明。
黄舒骏说,如果她是个单纯的孩子,那就让她单纯一辈子。
如果他是个快乐的孩子,那就让他快乐一辈子。
不要说他太多不是,不要教他太多事。
不要让她变得聪明,而失去了灵魂。
聪明和灵魂之间的选择却是由不得人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被逼着匆匆赶路。
爱和不爱,都变得脆弱,经不起物质以及时间的考验。
流于形式,沦为交易。
回过头来,想起片头红红说,这个小村子叫做爱村,我们家就住在这里。
一个村庄,以爱为名,多有意蕴。
听说,南方的枇杷成熟了。
皮薄肉厚,质细味甜。
我怀念小时候,和外婆一起摘枇杷的简单快乐,还有感冒时,给我煮枇杷叶,满屋子的独特味道。
仿佛空气里渗透的都是浓烈的关爱,哪怕是一个水分子和一粒细小的尘埃都是打上了外婆的印记,归属于温暖。
又听说有一种樱桃发卡叫“cherish”。
给发卡取这样的中文名和英文名,真是特意用心。
Cherries与 Cherish , 一个是樱桃的复数,一个是珍惜。
想要珍惜而无能为力,这就成了痛惜。
影片一开头,就是悲怆的音乐,她很会生活的奶奶去世了,一行人从这头走到那头,白色粗布的丧服熙熙攘攘的饭席。
在她看来,她爸爸葛望,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她妈妈樱桃,一个心底善良却智商低下的女人。
她当时坐在墙角的小板凳那里,瑟瑟缩缩地扒着墙角,默默地望着逝去的婆婆的牌位,哇的一下哭出了声。
丈夫老远地听到了,拖着残疾的脚焦急地来到她面前,摸摸她的头,“傻婆娘,妈去世了,还有我呢,咱不哭”看到这里,莫名的酸鼻子。
这小小的房子里,暗暗的,偶尔泄下来一两丝亮光。
嗯,求子心切,她是万分的渴望地当个母亲。
一个小女娃躺在大树下,嚎嚎大哭,樱桃就把她带回了家。
后来,樱桃把所有热切的爱都给了红红。
可是在那样的一个重男轻女的时候,再加上计划生育,乡亲里你一句我一句,葛望就动了心,他把红红送走了,樱桃可不肯,这可是她一把屎一把尿给拉扯过来的,那对带走孩子的夫妇坐上了小车,突突突地开走了。
樱桃在后面拼了命地追追呀,摔了又爬起来,一直不停地跑呀跑呀,可是,这母女俩哭的再撕心裂肺,也终究越隔越远了,连个影子都不见了。
她走了又走,跑了又跑,翻遍了大街小巷,淋着雨晒着太阳,看见个孩子就激动的不撒手。
葛望还是把红红要回来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红红长成了个小女孩,成了樱桃的小影子,过得开心自在。
可是越长大就越明白,一听其他小朋友“傻子傻子”地叫她,回家跟爸爸提,对,葛望说的很对,要是没有樱桃,哪来的红红。
可是,待在学校里念书,有个傻子妈妈就让她变得自卑开始嫌弃厌恶樱桃。
后来,给红红送伞,用小车车推着红红去看病,给她摘樱桃。
从医院回来,一家三口就待在这么小小的房子里,爸爸做饭,母女俩写字,其乐融融的。
不幸的是,红红生日了,樱桃却不见了,葛望找了一夜还是没找着。
凄凉悲怆的音乐一响起来,那个气氛瞬间,几天过去了,村长带来了樱桃的消息。
来到河谷,红红才发现,她早已离不开那个整天对她笑,整天幽幽地望着她陪着她的妈妈了。
夕阳西下,整个河谷响起了,红红的哭喊“妈妈,你在哪里,都是我的错,我以后再也不说樱桃好吃了”“妈妈”“妈妈”……——生你养你的母亲对的你的爱根本就无法去衡量,趁现在她还在,还在等着你回家,等着你长大,请用她待你的初心来待她。
既然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所以对情节没有任何意见。
但是自己平时反应就比较迟钝,尤其对于当下的事,当下的人,认知尤为落后,所以听过苗圃,但是压根不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模样。
中秋节那天女友的好友,突然说要去看电影,拉上了我们两个。
根据我平时关注的电影,当下的档期只有木乃伊3,早期的第一部,虽然在高中我曾津津有味的看了不止一遍,但是这次我绝对不会去看这部捡垃圾的编剧做的电影。
所以,我实在想不起来中秋节有什么电影可看。
朋友买票买的就是樱桃这部。
她说有三部可选,另外两部都是不爱看的西片,所以选择这部,而且票超级便宜,四张票还抵不上以前一张票的价。
我的确不知道这部片子的存在,所以看到海报时候看到一个全裸玉背出水的画面,还有苗圃的名字,只知道演员是一个时下美女,内容简介却感觉是一个温情带着些许现实残忍的小片,两者实在不搭调。
虽然导演搞了全裸的噱头,但是总感觉是弄巧成拙的小卑劣手段,还不如就豆瓣选的这张插画的海报,估计能换更多票房,所以我断定肯买票的少之又少。
进场,开演,也稀稀拉拉不过十个人,其中还有我们这四个千年难进一次影院的主儿。
后面一堆小情侣嘻嘻哈哈,左边不远一对夫妇带一个两三岁的婴儿,结果一开演就在那里闹起脾气来。
没有大场面可看,没有漏掉就连不起来曲折情节,慢慢也竟然看了进去。
看到情动处,我也落下不少泪来。
不敢说故事多动人,但是有些情感毕竟有能打动我的柔软之处。
我是个及其容易被感动的人,只要是真实动情之处我都会动情落泪。
除去感情不说,一开始疯癫的苗圃露脸,我差点惊讶掉下巴,虽然在太阳中,有个疯癫的女人,但却还是光彩照人。
可是这个却是活脱脱一泥巴里钻出来的疯癫女,服装和道具实在有些让我来接受不了。
全裸的噱头是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敬业才可贵,脏乱疯癫做到实处难得。
苗圃这个形象,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很合格的。
从此算记住了苗圃。
没办法当妈以后对这种题材毫无抵抗能力。
第一次是女儿被抱走,傻妈妈追那段,第二次是孩子生病拉车那段,第三次,是最后孩子哭喊那段。
其实最感动的是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被音乐煽的。
虽然明知道就是为了煽你的,特别是最后小孩从山坡上滚下来我都觉得有点过了,可还是忍不住用光很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摄影执导是日本人的关系,整个片子的白描风格都很有点小津的味道。
只是室外风景。
一拍到室内,光线太暗的关系,就都全版画效果了,很不错。
最喜欢的段落是一开始放猪的长镜头,下河洗澡。
以及追到县城那段。
非常喜欢。
这已经有纪实的效果了。
故事片拍到这个水准,导演的功力相当可以。
同样赞的是苗圃,演的很有神韵。
大陆女星能挑战这个难度的,放眼看去,还真无能出其右者。
非常非常赞!!
能把女傻子演出痞态来的,此女算第一人。
很多场景,我居然有星爷男变女的感觉母爱伟大吗?
狗屁。
母爱一点都不伟大。
这跟伟大根本扯不上关系,这他妈就是本能,跟勃起一样。
它只是基因决定的赋予女人的终极使命而已。
指令早已在我们大脑皮层设定好了。
一旦触发,除非我们机毁人亡,大概是一定要矢志不渝一辈子的。
当妈妈的人都是被洗过脑的,所以才会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出,你是我这世上最爱的最爱的人。
但是这个线性关系,是不可逆的。
对父母,孩子没有这个被洗脑的义务,假如他/她不幸被洗脑了,那真是大家的集体悲哀。
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我最爱你,但你不用最爱我。
你会有最爱的人的,指标太少,妈妈就不参与竞争了。
其实只要想想这个问题就明白了。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只能带一个亲人,你会带谁?
当妈的回答肯定是,带孩子。
但是很少有人会带家长的吧?
就是这个道理。
啊,当了妈妈以后,我才觉得,我对我老妈真是很不公平。
但是,每个妈妈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啊。
这就是你的宿命(模仿后舍男生摇头晃脑ING)
接连着看了几部关于母爱的片子,忍耐力已到底线平凡蕴藏的真情,无知的本能流露大爱无痕,想必如是的樱桃,一语双关的名樱桃以樱桃来表达爱,简单纯粹她是疯子,这不可抹去的事实触动着红红的成长年少的孩子仍然不能够读懂的母亲会厌恶她,会憎恨她,皆以一个孩子的眼睛为限如同曾经的我们,硬生生的把母亲的唠叨关在门外每一个母亲都是疯子毫无怨恨的接受持续为想为孩子付出爱的事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失去理智的,不求回报爱孩子胜过爱自已是从每个孩子降生的时候便被注定下来了的但愿我们能够早日明白,不必等到某日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最近照顾小孙女,疲累里亦有幸福只是每次电话里提及自已的事情,仍是止不住的焦虑是不是不应该再让她如此操劳了...关于故事情节,不必多说,很简单的路线只是每一点一滴仔细看来都是导演及演员的细致事实上,对母爱这样的主线的评价会高于故事本身苗圃向来知性清澈,而故事里至始至终的疯颠模样确实对演技有着实的考量无法评论,只知道心被触动,久久不能平静田小可在MSN笑话最近是不是打算做母亲了,母爱如此泛滥笑笑不可置否想要生养一个孩子,可性格里仍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不愿有这样单纯一个生命从出生开始流离希望能给她的是一个安稳平和的环境在健康里成长的孩子会有向阳的习惯及决心只是这么想来,念头退却下午因为亲爱几句话而泪流满面的自已,是不够有资格谈论的樱桃把情绪带走,远方空寂,爱之源,空灵悠远
前天朋友给我传了电影《樱桃》,说让我好好看下,说大家看了都哭了,我想这能是什么样的影片。
今天下去看了,确实很感动。
看完电影表演名单出来时才知道女主角是飒爽英姿美丽的苗圃,她的演技没得说,实力派。
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好,前面都是叙事吧。
感动的瞬间有:1、樱桃的执着,她到镇上找女儿,风雨无阻,受尽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都不退缩。
后来丈夫被她感化了,要回了红红。
这种执着不是谁都能做到。
2、樱桃的简单逻辑,她一直爱护着红红,不管红红是否已经嫌弃她,不管多少责骂或是冷落。
下雨了跳窗户都要去为爱的人送伞,看见别人欺负自己的女儿就奋不顾身去救护去反击。
她没有想到任何后果,所以这也是她最终为女儿摘樱桃从树上掉下来过世的前因之一吧。
3、我的暴哭是从樱桃在村长面前被丈夫无奈暴打开始的,穷人就是要受欺负,村长走后,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痛哭。
也许当时樱桃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挨打,她没还手,她只有躲只有哭喊。
被安慰时也不会抱怨自己曾经被打。
4、摘樱桃,你为你心爱的人摘过他们心目中的樱桃吗?
奋不顾身地去摘不说,摘过吗?
5、父母永远都是你最应该报答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的昨天、今天以致明天。
反哺的必须以及平时生活的孝顺对待,刻不容缓。
(写于2008-08-19 03:10:52)引:和哥哥一个打赌的承诺:必须要写对于这部电影的一篇观后感,迟迟未能下笔,因为所有的感情都倾泻在电影院了,可是毕竟好的东西经时间的沉淀便越发另人回味,就像樱桃的味道。
——电影海报的设计因采用了女主角樱桃的背部裸体而受到歧义,然而这款似乎是为了吸引人眼球的海报在我看来更加的“别有用心”,商家用‘再版《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副标题告诉大家电影的性质主题,其实海报中樱桃的背部和微微可见的乳房轮廓也正代表着母爱的本性,不需要任何装饰,赤裸裸的,那么真实。
背景的绿色湖泊和树木,象征着生命,生命的本身,是母亲带给我们的。
——故事发生在貌似西南的小村庄里,为了不束缚于因拍摄时间所限制呈现出的画面,影片中樱桃的女儿红红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场外音,不仅扩大了时间感和空间感,在正叙的片断式故事画面中,穿插了口述倒叙,毕竟回忆中带入了更多情感,从红红成人的声音中,缓缓的,我们离开了城市喧嚣的上空,生活进了那个小村庄。
——在红红的叙述中从来没有说过她妈妈是个傻子,樱桃第一次进入镜头也是从她的背部开始,“这就是我的妈妈”镜头慢慢的平行移动,配合着红红说话的速度,“我妈妈心肠很好”此时我们看到樱桃的正面,是一个智障人,目光呆滞,一只手不断的拽撤衣服。
于是一个疑问产生,一个智障母亲如何生出一个健康的小孩?
她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的?
——母亲的本能使得樱桃一直想要有个娃娃,可是就是一直怀不上,男人是个本份的农民,也由于过于本份和“传统”,樱桃过于本性的欲望让他觉得丢脸,这样的矛盾冲突,使得樱桃偶然捡到红红,又使得樱桃千里寻娃,如果说樱桃真傻,那么她所做的一切都很真,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直使我们感动的,又有哪个母亲不是为孩子傻傻地付出着呢?
“如果没有你的妈妈,就没有你今天。
”红红一直重复着父亲说的这句话。
——母亲对孩子的爱,最让人揪心的时刻莫过于孩子的不接受,不领情。
不过也会因此,在她领会时,更加懂得去珍惜,失去了,便是一生的遗憾。
红红最后说:要善待自己的妈妈。
——影片的节奏比较慢,镜头语言也并不难懂,屡次出现的鲜红的樱桃让我们记住了母爱。
——在如此浮躁的都市里,为何不躲进电影院,停下慌乱的脚步,让爱抚摸心灵。
这段时间,山东卫视一直在播出电视版《樱桃》也一直在有事没事的看了两集,感觉就是跟着剧情走,但是今天在山东卫视播出完电视版《樱桃》后播出了07年的电影版樱桃,让我感觉傻子的爱是那么强烈并且脆弱,强烈的是他心里只知道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爱,爱就是他的职业,他唯一能做的事,但是这个他唯一能做的事却让他做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脆弱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懂他的爱,理解他的爱,而他更不懂隐藏自己的爱也不懂保护自己的爱,任由社会对他的讥笑,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笑他,他只是想给小朋友樱桃,他不懂为什么他翻墙冒雨给女儿送雨伞,而别人却叫他傻子,他不懂为什么葛望打了他后,说是因为家里穷没办法,他只是想护住他的爱,不让他受任何的伤害,他总是傻傻的摘来好吃的樱桃,把他献给他想一直守护的红红,他甚至不懂什么是爱,却一直守护着自己的爱,红红要教樱桃写字,而樱桃却只是想写红红的名字,樱桃好像什么都不怕,他无敌的金刚,却唯独怕失去红红,一直到电影的结束,我都无法认同这个结局,因为他失踪了,也许是为红红去摘樱桃,但是他没有再出现,但愿他们终究团聚!
樱桃所带来这种异于常人的母爱,更加的触动人心,更加的强烈!
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完全不在状态,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最近的为人变得越来越刻薄。
昨天同样是看过了《樱桃》,却丝毫没有动情,反而很恶劣得指指点点,勾勾画画了一番,最后总结出了两个险恶的字眼:做作。
写下这篇影评只为在一片赞誉之声之外,发出一点不满的声音。
就让板砖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地地道道的中国母亲,贫瘠的身躯承载着丰盈的情感,无私地付出着,爱就是她生活最大的幸福。
题材很地道,尤其在这个全民经历了巨大伤痛的时刻,母性的宽慰和温软,可以起到相当大的治愈作用。
但我不是情绪控,母爱的伟大,因为平实,因为无法比拟的天然和普遍才最动人。
但是,《樱桃》偏离了,那种百遭蹂躏的悲惨,和备受欺辱的隐忍,引起的不是我的感动,而是同情。
想起在看《再见,列宁》的时候,那个执着而天真的母亲,没有多余的苦难,没有让人心碎的哭嚎,却让我们禁不住动容。
我想,这是因为她是一个人。
那个给于过我们温暖的童年,有时严厉有时顽皮的母亲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像传说中圣徒一样忍受不屈又遥不可及的神明。
另外,母性并不凌驾于人性至上。
在这一点,《樱桃》又太过了,为了突出母亲的光辉而把身边所有的人描黑的手法算什么呢?
疯妈在寻找红红得路上,我们看到的全部是旁人的冷眼和野蛮的踢打。
母爱是伟大的,但是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社会却让人寒心。
看过《中央车站》的人恐怕还记得,在同样是一个关于母性的歌颂,我们看到过母性的犹豫也看到过旁人的冷漠,但是那条回家的路却始终美好。
这个故事让孤独的孩子学会的是爱和感激。
如此的爱是博大的。
但《樱桃》,似乎要忍辱负重得多,爸爸说:“人穷就要受欺负”,红红凭命学习是为了让人看得起不在被人欺负。
如此的爱是自卑的也是狭隘的,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母爱除了悲悯带来了怎样的效果。
当然,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很多。
为了不搞得像个怨妇或者刻薄的妇人,转贴一点别人的评价:1.摔跟头这个桥段用得太多,摔得我都快没耐心了。
2.几个场面安排得过于情绪话,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离开事实基础的感情宣泄多少有点苍白吧。
3.裸戏,又是裸戏。
剧情真的有凉快的必要吗?
还是仅仅为了挂在海报上搞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样一部打着母亲的招牌本意带来温暖的片子可真是让人寒心。
3.除了苗的专业演员外,其余应该都是业余演员,不过业余演员也都业余的太厉害了,看看《千里走单骑》人张导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
4.如果真想在母亲节抹把眼泪感恩一下,不如看看这篇小说,N年前的,至今想起仍觉得印象深刻,电影应该是根据这个改得吧。
原文地址:http://www.i35mm.cn/review/show/id/1312
其实不忍心批评这样一部影片。
因为相较于冯小刚那些号称看了不哭不用付钱、而实际上骗了我钱还不能让我哭的电影,起码这部影片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或者说,它起码比较真诚。
因为它起码还是有些镜头触动了我的情感、让我感动了的。
但,瑜不掩瑕,仅仅催下观众几颗眼泪不足以成为纵容的理由,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催人眼泪的题材,倘如此一个好题材都拍不到感天动地的水平,那我会有足够的理由来规劝这个导演是否该考虑换个职业去发展了--显而易见,在电影处理手法方面,《樱桃》在很多方面使用的处理手法都是不成熟的,它太注重其文学性而忽略了作为电影本身而存在的艺术性,以至于明明应该可以拍得很好的镜头却被导演分割得支离破碎乃至破败,以至于明明可以很有把握的把观众情结调理成高潮的时候,画面和音乐却突趋平淡而显得无比的败笔。
观众情结把握得不到位,这实在是一部情感题材的影片所不能容忍的。
我一直说我认为一个好的导演应该也是一位很会调情的大师,因为电影如同小说绝不仅仅是籍某一故事情节便可以说道,其张力来自于对观众心理的把握,火候不到显低沉、火候太过显骄情,只有火候把握得刚刚好,观众才会给你银子还对你感恩戴德。
下面各从三个方面来说说这部影片的好以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国际骂人标准,即先把你抬上天然后一砖头拍下来的惯例,在批评之前,我先说说这影片的好。
总体来说,影片还是不错的,这得益于其特殊的据说是由真人真理改编的电影题材。
好的方面说三点:首先是影片表现了一种大爱。
我们说爱是这个世界最为奇妙的东西,它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能让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感受,恰如疼痛。
在电影中,女主角特殊的身份让这份爱益显得可贵,因为这份爱是那么的真诚、纯洁、高尚以及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这是一份最接近于动物普遍感官体验的爱。
其次是演员很敬业。
我一直看好苗圃的演技。
说实话,这部片也是冲着苗圃的名气才看的。
我现在对文艺片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以及总是似曾相识的镜头让我说不出的的腻味,典型的审美疲劳。
所以如果这部片没有苗圃的出演、或者回溯过去如果没有苗圃在《凤凰》中带给我的感动,我是绝不会有看这部片的念头--且不管他在网上是炒得多么的火、评价是多么的高。
这里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国内的部分媒体以及宣传行业的部分从业人员是世界上最操蛋的傻逼。
比如炒这部片的媒体,几乎众口一辞地在宣传苗圃在戏中如何如何的裸体演出、如何最大尺度出镜,完全是一堆引人想入非非之辞而不顾电影本身所表达的一些本质上的东西,泯灭良知、空耗笔墨以误导,还自以为是评头论足,实在可恶。
我在看这部片之前看了海报,绿色的背景上,是苗圃凝立湖面全裸的背影,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海报挺恶心的,因此也无比鄙视电影投资方的宣传人员:都什么年头了,在这A片无处不在的时代,你们还试图玩这种不着边际的下流之手段,你以为大伙都跟你们一样傻逼落后呀?
智商连芙蓉姐姐都不如。
我在一个星期前就看到这海报了,没看介绍之前对这部片毫无观赏的欲望,由此可见这海报是多么的失败。
当然,不管宣传是多么的失败,演员的敬业演出无疑是这部影片最美的地方,苗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逼真,我见过真正的智障者,其模样和苗圃扮演的角色相差无几,这绝对是考验演员演技的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傻逼容易,但装一个傻逼却很难。
假装智障时,最容易暴露你真面目的地方就是眼神,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中苗圃的眼神,有没有从中看出点诸如无助、迷茫之类的东西,演得相当的逼真,值得称赞。
三是细节的处理很细腻。
这一点不想多说,大家在看电影的过程当中稍加留心便可以发现很多,比如:葛望从熟睡的樱桃身边抱走了红红,樱桃醒来时三根手指的动作,以及樱桃紧张时不自觉地用手抓右肩膀衣服的动作。
说过这部片的好,下面就是拍砖的时候了。
一、音乐处理上的败笔。
相信对电影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音乐在电影里的重要性,它是最好的情感催化剂。
但在这部影片里面,音乐的处理实在是让我无语,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有好几处都让我感觉怪怪的,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
仔细一想才知道是音乐,举例说明:如红红小时候,樱桃在树上为小红红摘樱桃的镜头、樱桃冒雨给红红送雨伞的整个过程、后面红红知道樱桃死去之后从山坡上往下滚的过程。
这些地方导演都用的原声,让我十分不解。
我记得几年前看周传基的讲座(老韩注:周传基是中国现在那三位大牛导共同的老师,电影导演行业的教父级人物),中间就特别提到过音乐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音乐几乎是一部电影的灵魂,由此可见这部影响的导演专业水平不怎么地。
而且,由这些问题也可以想象电影在后期剪辑时处理得多么的粗糙--我不记得哪个大导演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后期的重要性甚至比前期拍摄还重要。
所以我觉得这位导演要么缺少灵气、要么专业知识没有学好。
二、情节进度上的败笔。
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在我面前叽叽歪歪了半天,结果说的全是我早就明白了的废话,这种人我亲切称之为复读机,脑子进水型。
从这部影片来看,这个导演显然有这个讨厌的毛病,观众情绪把握不好尚可原谅,毕竟他是别人感官层面上的东西,而且可能还涉及到诸如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但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把握不好,那就实在无法原谅了,用一句下流的话来讲就是:你把握不了别人的生殖器,你怎么连自己生殖器都把握不了?
影片的进度好几个地方显冗余,而好几个地方显缺陷。
冗余方面举例如:樱桃从衣服里掏樱桃的细节过多实在是没有必要的,其实观众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傻,有一两个镜头观众就基本上能理解你要表达什么意思了,但我数了一下,关于这个动作的镜头居然达五个之多,真是暴殄天物。
而缺陷更多,比如后面樱桃失踪后,旁白居然说:五天过去了。
我当时就想操导演他大爷,傻不傻呀,都五天了,正常人无缘无故消失五天,家人都肯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何况是一个有智障的人。
而你镜头下的女二号居然还有心思坐得笔直地写作业,这段旁白无比的黑色幽默,让人想笑还笑不出声来。
败笔。
三、语言处理上的败笔。
如果是一个纯艺术片,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而用方言做为电影表述语言,我觉得无可厚非,但你这是文艺片呀我的导演,你用这种半普通话又不是普通话的语言来贯穿整个影片,你不觉得很傻吗?
你不觉得会很郁闷吗?
你不觉得很别扭吗?
反正我是一直别扭到影片结束。
《樱桃》号称入围第2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网上炒得很火,评价貌似也不错,但无论如何,一昧的溢美之辞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倒退。
我以为,《樱桃》恰如樱桃,成熟点,更好吃。
淡淡的水墨画面。那个年段的记忆涌现。
妈妈
唉声叹气难受了一马路,苗圃的演技怎么能那么好。
煽情并不是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
不用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没办法看完。。。
桥段太刻意 想要表达什么果 就来什么因,不过苗圃的演技还是顶呱呱的
不住的流泪 那是怎样的母爱
能不能不要再脏兮兮了。
不知道为啥又那么高的评价
海报挺好
要得奖就要往疯了演 其实这个疯女人对人没什么触动。
超级喜欢这个母爱的故事。。。
结尾太煽情了,不节制
三星半~
怎么可以演得那么好...
算是为了讨好国外评委的一部谄媚之作
故事性不够强烈,人物并不饱满,结尾仓促撑不起一部电影
我心里的国产最高分
小说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