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评,个人观后感男主角因为同性恋而被抓了起来,总共做了20多年的牢。
直到社会进步修改了法律,同性恋不再成为犯罪,才被放了出来。
本片95%的内容都在讲述他的牢狱生活,以及他和自己一些同性恋人之间的故事。
有趣的是最后,当他获得自由后,去了外面的同性恋酒吧。
他看到过去自己偷偷摸摸做的事情,即便坐牢也要去做的事情,如今在同性恋酒吧里随便发生。
他突然感觉到一种不适,于是他砸了珠宝店,让自己回到监狱。
我个人认为,故事最后的部分,改变了整个故事的意义。
已经不再是纯粹同志、自由等等事情。
而是什么是自由?
按道理说,他出狱了,可以随意找同性了,不再受监狱的罪了。
但是他却感觉不自由了。
因为他的一切都留在了监狱里,特别是他真正爱的那些人。
所以自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爱,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自由。
监狱外的世界里,虽然又各种各样的自由,但是没有他的爱,所以他感觉不到自由。
当我们真诚的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我们才能感觉到自由。
这是我相信的一件事。
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或者说为了爱去追求时,你的力量是很大的。
朋友曾问我:“在上世纪,是否曾有从西德反向逃往东德的人呢?
”我一时语塞。
因为以前听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大多都与反抗、理想和自由有关,好像只有由东向西的逃离才符合逻辑。
但我忘记了还有这一些人,他们在西德被“钓鱼执法”、被投入监牢。
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动过这样的念头吧。
德国刑法175条,“性悖论法”,在这个政治体制反复摆荡的国度却延续执行了123年。
从帝国时期,到魏玛共和,到纳粹专政,到联邦德国,再到两德统一。
意识形态极度对立的政党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找到了某种“共识”。
以至于那些同性恋者在战后,刚刚从集中营解救,随后便带着被迫害的烙印和伤疤,“无缝接轨”转运到西德的监狱继续服刑,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并不以抗争为主题,但狱中的温情拼接起来,却是对这套制度无声的讽刺和控诉。
监狱里走音破败的教会唱诗班,变成了两人初次“约会”一起观看的演出。
违反监规,夜晚露宿的惩罚,变成了两人难得温存的机会。
牢房里的圣经书,变成了两人互传心意的工具。
因同志关系入狱的他们,却在狱中一次次犯罪。
失去自由的惩戒是为了让人悔改,可当罪名根本就没有改正的机会,或者本身不存在需要悔过的地方时,又该如何?
所以,他一次次的犯罪,好像是这一取向“不可救药”的证明。
P.S.一般国家同志权利发展的过程,往往会走过刑法除罪、婚姻平权与社会认同的阶段。
每个历程都谈不上容易,伴随着斗争与妥协。
好比德国,历经数次修法才缓步完成了除罪化;在台湾地区,以反复斟酌、极度谨慎的措辞才确立了法律上同志伴侣的权益;而社会认同这一阶段,依旧只在欧美国家才谈得上有初步的实现。
可我国仿佛总在不经意间,以意外的方式完成了进展。
初衷从未考虑过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事实上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进步,颇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就好像,1997年,我们国家意外地实现了除罪化。
为纠正特殊时期的错误,在这一年刑法取消了“流氓罪”。
本为了确保不再出现“男女两步舞即为流氓”的荒谬判例,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同样装在这一口袋罪名中的同志群体解放了出来。
2020年,我们国家意外地部分实现了同志伴侣权益的保障。
民法典颁布的“意定监护”,原本是为了保护独居老人,让紧急情况发生时缔结监护权的其他人可以代为做出决定;不经意间,却成为同志伴侣实现婚姻部分权利的一种途径。
当然,这离真正的婚姻平权还差得很远很远。
但相比过往法律上的一片空白,也算得上是一个进步。
但终究是要抛开天真,面对现实。
这样不知不觉的意外,还能有多少?
当争取的权利进入“深水区”,乃至“雷区”,单靠这样的“意外”还有用吗?
更何况,社会上的认同,怕是更遥遥无期。
自行车的车身上贴的彩虹色涂饰,在车主同学离开时被保安偷偷揭下;仅在楼梯口留几面彩虹旗,供同学自取的学姐,被学工晚上约谈,被辅导员威胁退学;剪辑517专题视频的同学接到了Police的电话,被要求删除数据,怀疑学校安插了“信息员”混入社团群中默默举报;以上的事情,就发生在近一个月,发生在全国Top 2的高校内。
倘若这样号称最“优秀”、最开放的环境中都不曾有包容,他们又能期许在什么时候,一切能变好呢?
——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尝试为他们发声。
如果留下彩虹旗被视作大逆不道的违纪,那留下些白纸供同学们取用总是无罪的吧?
路过同学的创作
严重详细剧情:影片讲述的故事是男主角汉斯四次入狱的经历。
以下数字为入狱的次数序号。
3:片头是1968年的第三次入狱,汉斯被钓鱼拍摄,因为不当性行为被判两年有期徒刑,汉斯对入狱后的程序轻车熟路,并在缝纫车间和因杀人入狱的老狱友维克多打着招呼,在这里汉斯一个年轻的同性恋教师里奥对上眼神,放风时,里奥被欺凌,汉斯主动保护,与他人发生冲突,被关禁闭,在禁闭室出来时,影像是年轻时第一次入狱的场景。
1:那是1945年,汉斯还很年轻,纳粹德国投降,逃跑未遂的汉斯从集中营被转移到监狱继续服刑,和年轻的维克多分到一个房间,维克多看到门口代表同性恋入狱的175标识后,将汉斯被褥扔出,并拳脚相向,发出警告:你敢碰我,就死定了!
单调的同居生活让维克多关系逐渐融洽,维克多主动提出并用碳灰帮汉斯去除胳膊上纳粹留下的纹身编号。
纹身的变化被狱警发现,找到了纹身刺针,汉斯主动承认工具是自己的,因此被关禁闭。
禁闭室门打开,影像回到第三次入狱的场景。
3:汉斯和教师里奥眉目传情,汉斯提议晚上例行检查时卧床不起,俩人一起被惩罚,关进外面的隔离铁丝网,在这里,尽管寒冷,两个人却激情迸发。
两人串通好,向法庭提起申辩,辩称里奥是被汉斯勾引,才发生同性行为。
两人在钢丝网棚内,激情后相偎一起,汉斯抚摸里奥。
回想起了当年和恋人奥斯卡的场景。
影像回到1957年的监狱。
2:这是1957年,汉斯和恋人奥斯卡因为被发现不当行为,双双入狱,两人放风时,交谈,奥斯卡很悲观。
汉斯在圣经上刺字,想让维克多通过圣经书把信息传给奥斯卡,维克多提出交换条件,那就是汉斯给他口一次,最终汉斯接纳。
汉斯和奥斯卡用例行检查不起床的方式,被关到了一起,汉斯对出狱后俩人生活在一起充满憧憬,并提议一起逃到当时法律已经宽松的东德,然而奥斯卡感觉压力巨大。
两人回忆在一起拍摄录像的场景。
此时的维克多在监狱厨房工作,并偷偷吸毒。
在厨房窗户那看到跳楼自杀的奥斯卡。
放风时汉斯将奥斯卡自杀的消息告知汉斯,汉斯极度悲痛,维克多紧紧抱住汉斯给予安慰,预警组织两人,两人抗争,被关禁闭。
黑色的画面结束,影响再次回到第三次入狱的场景。
3:汉斯作证是自己勾引了里奥,解救了教师里奥,汉斯告诉里奥,我们就不曾有过什么。
维克多在20年后迎来第三次听证会,面对即将到来的释放,他突然想到要逃避,跑到卫生间注射毒品。
维克多用金项链贿赂狱警主管,和汉斯搬到了一狱室。
在这里,汉斯帮着维克多戒毒,维克多向汉斯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入狱的原委。
两个人睡到了一起。
第二天防风,维克多告诉汉斯,自己不是那种人。
然而,两人的感情日益身后。
1969年汉斯通过杂志得知175条法律废除。
汉斯提议两个人逃出监狱,然而徒劳。
离别时刻,两人相视无语,心绪万千。
4:汉斯出狱后,来到“伟大的自由”同志酒吧。
法律解禁后,酒吧的暗室、通道、角落里,各色人等以各种姿态进行着肉体的享受。
然而汉斯却失魂落魄,了无滋味,没有欲望。
于是,汉斯做出最后的决定:砸破珠宝店的橱窗,把珠宝塞进上衣,在警报声中等待警察的到来。
奥地利导演塞巴斯蒂安,大家对他并不熟悉,然而,这部新作获得了戛纳电影节 "一种关注 “单元的评审团奖、萨拉热窝电影节最高奖。
观众对影片描写的此类题材并不陌生,然而,这部影片将这种人类的特性上升为一种追求和信仰。
影片的主题阐述了对自由的表达,所谓自由,并不仅仅是指对人生禁锢的突破,就像影片中所表达的,主人公汉斯其实一直是在监狱之中,高墙之内,然而,他对人性的追求呈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就是愿意为此而作出奉献和牺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人性的自由。
175条款就是对人性自由的摧残和压迫,人类可能是唯一一种物种,对自我的特性进行禁锢和压制,造成悲剧和痛苦。
条例的废除其实也是体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宽容。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这一特性的宽容和理解,还有很多路要走。
影片的剪辑对观众来说有一点的困惑,整个故事跨越了三、四十个年份,三条时间线在影片的剪辑当中来回穿插,给观众充分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主人公汉斯在禁闭室中一段影像令人深刻,黑暗中的光明,如同黑暗中的人生一样,需要有希望带来光明。
文:1900公众号:抛开书本电影《伟大的自由》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夺得「一种注目」评审团奖,年初更入围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15强,并荣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影展最佳影片金雨果奖。
主人公因同性恋被3次送往牢狱,却在这黑暗龌龊的地方找到了爱情。
当法律认定同性恋是犯罪,它可以禁止我们的自由、侮辱我们的取向、甚至任意殴打我们的身体,但没有一项法律能禁止我们爱的权利。
台湾译名《爱你让我自由》1871年5月15日,德国颁布臭名昭著的第175条《刑法典》,开始对同性恋进行迫害。
1935年纳粹党上台之后,更是把这项条例的适用范围扩大,在此之后,每年大约有8000人因此被关入集中营。
1945年至1969年间,约有100,000名男子受牵连,当中约50,000人被定罪,其中一部分人在狱中就已自杀。
柏林墙倒塌后的1994年,德国才废除了这项条例。
电影的开头是一段录像带,68年的某个公共厕所,在这里尽是那些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同性恋们,他们无处可去,厕所是他们泄欲的港湾。
同志们已谙熟这里的规则,两人四目相对,互相暗示,最后进入到隔间中享受片刻的欢愉。
主人公汉斯在这里被第三次逮捕,他坦然地接受审判,接受罪名。
汉斯在1945年从集中营直接送往监狱,这是他第一次入狱。
他和维克托被分到了同一间牢房,维克多看到门上挂着汉斯的“175”条罪名,气愤地拒绝和这个“变态”住在一起。
最后维克多无奈地和他住在同一间房里,严厉禁止汉斯碰他。
两人渐渐熟悉之后,他似乎发现同性恋并没有那么变态,并且帮助汉斯遮掉在集中营里的纹身。
维克托在电影中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厌恶同性恋。
可为什么排斥同性恋呢?
这仿佛是这个父权社会的规定,男人必须要有阳刚之气,男人只能和女人在一起,这种群体性的隐形规则将同性恋视为异类。
没有人在意同性恋之间的爱情和权利,人们本能地将这种厌恶延续下去。
汉斯在1957年再次入狱,这次他和男友奥斯卡一起被捕。
他也再次和维克托相遇,此时他们已经成为好友,汉斯想让维克托在送饭的时候将一本书带给另一个牢房的奥斯卡。
而维克托提出的要求却是帮他口jiao。
也许是狱中生活寂寞难耐,维克托竟不在意汉斯同性恋的身份,他在汉斯的口中一次次的碰撞并伴随着低沉的呻吟。
他终于尝到了久违的性滋味,而那个人却是个同性恋。
维克托把书带给了奥斯卡,透过门上小孔,他偷窥着奥斯卡阅读这本珍贵的书的神态,这是他首次试图体会同性恋之间的爱情。
影片中最浪漫的片段就属汉斯和奥斯卡的回忆了。
他们在没有人烟的世外桃源,汉斯躺在柔软的草坪,阳光透过树梢的间隙洒在他们细嫩的肌肤。
他们短暂地逃避那个被束缚的城市,不用去肮脏恶臭的公厕。
这是导演为所有同性恋编织的梦境,穿插在监狱黑暗冷酷的场景里,好似一颗糖。
汉斯几乎一直活在监狱中,却一直在追逐爱的自由,即使狱中生活痛苦难耐,他也认识了同因175条罪名入狱的音乐教师。
他们故意不服从夜巡,被关在一起受冻,但那里却成为了他们约会的地方。
阴冷的牢笼中,他们彼此相拥,热烈的双唇点燃心中的火焰。
如果法律的作用是禁止人们犯罪,那么对于同性恋这条罪名来说,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人们相爱。
汉斯和维克托的情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当汉斯第三次入狱,他和维克托再次住在同一间牢房。
维克托在被释放的那天,他将一针毒品插进自己的胳膊,让自己留了下来。
汉斯照顾着偶发毒瘾的维克托,为他取暖,抱着他缓解痛苦。
我无法判断维克托是否爱上了汉斯,但他却不反感汉斯对他的行为,即使两人抱在一起。
所以真的存在纯直男吗?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爱或者性的渴求。
无论是日久生情到相濡以沫,还是急于发泄身体的欲望,这一切和性别真的有这么大关联吗?
1969年,西德政府将第175条放宽至只禁止与承诺年龄21岁以下的同性发生性行为。
汉斯被释放后来到了一间酒吧,一组长镜头跟随着他,在酒吧的地下通道,处处都是做爱的同性恋们,他们不再被压抑,而是放肆地呻吟着。
汉斯失望地走出酒吧,来到首饰店门口,打碎了橱窗,镇定地坐在马路上,等着警察把他逮捕入狱。
电影结束了,导演给所有人留下了悬念。
汉斯是对这个世界失望,还是看到了可以自由恋爱的同性恋们,他也要去监狱找他的真爱维克托?
1994年,德国废除了这项条例。
2001年,德国政府通过专法“伴侣法”,藉以保证同性恋伴侣的权益。
2017年德国议会终于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平等的法案。
每一个国家曾经都对同性恋有过排斥,但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有42个国家或地区同性婚姻合法。
在每个人追逐爱的道路上,彩虹旗将骄傲地为你挂起。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一辈子都在监狱里辗转,太苦了,却是无奈的接受,心死的冷静,没有期待的日复一日。
遇到了几个人,为了那点卑微的自由,碰擦出那一点点的火花,是不是就是主人公生活下去的希望呢?
但意外看到175号法案废止了,就这样废止了呢,怎么可以就这样废止了呢?
这种发自内心的不解,是对社会、法律最有力的质问和讽刺,人的渺小任由你蹂躏和践踏。
你痛快点了吗?
当主人公得到了为所欲为的自由,当他一辈子想要的自由出现在眼前,促手可及,他选择了放弃了,你不由得不悲伤,一种无法解脱的深深地忧伤,久久走不出来了啊!
社会啊法律啊人性啊,都他妈的是狗屎一堆。
监狱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看得很多,但很少会像这部《伟大的自由》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这部影片入围去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并获得评审团奖。
要是冲着惊心动魄的越狱情节而来,相信会非常失望,这不是那种司空见惯的好莱坞动作片。
据说导演塞巴斯蒂安·迈泽在开拍之前观看了不少监狱题材影片,不是为了从中汲取灵感,而是想办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可能回避各种套路设计。
通常而言,监狱片的主人公都想尽办法逃出生天,从《午夜快车》《肖申克的救赎》到美剧《越狱》莫不如是,但是这位主角却在 20 多年间不断入狱,甚至在最后被释放时,依然想返回监狱,人物的反类型动机设计是这部影片众多亮点之一。
影片采用倒叙和蒙太奇手法将主人公汉斯的三段狱中经历反复揉碎后再重新编排,在时空往返跳跃的叙事里渐渐道出一名同性恋者在二战后德国所承受的非人遭遇与社会歧视。
在此,不得不提到德国《刑法典》的第175条,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被认定为刑事犯罪;最高刑罚为十年监禁。
从 1871 年由德意志帝国颁布,到 1994 年被废除,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
这条法律导致数之不尽无辜的同性恋者被判入狱,承受莫须有的罪名与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
▲主人公在狱中追求爱情影片的历史背景显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截取了二战前 1945 年,二战后 1958 和 1968 年这三个节点作为叙事背景。
先是二战刚结束不久,几乎所有囚犯都从集中营中获释,而汉斯却被直接转移到了监狱中,因为他是一名同性恋者,之后两次均是因在公厕实施同性性行为而被捕入狱。
回顾德国法律对同性恋者污名化的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意义,正如最近美国最高法院颁布禁止堕胎的法律引起巨大的争论,让人见证了保守思想的回潮与社会倒退现象。
同性恋者摆脱污名化的地位也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通过无数人的努力抗争换取,在当下这种陷入分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里,同性恋者的合法权利自然显得愈加脆弱。
然而,这并非是一部传统意义的政治控诉电影,导演巧妙地将爱情、监狱与政治类型融为一体,打造出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本能与情感的作品。
故事围绕汉斯三段监狱生活展开,他故意违反夜间检查,得以与狱中的情人幽会亲热;他在圣经上刺孔做标记,向情人传达爱意;甚至将罪名揽上身,为情人逃脱牢狱之灾,监狱里种种严苛的生存环境始终无法阻挡他追求爱情的渴望。
由此,影片细致地刻画出肉体的禁锢无法抹杀人性中的欲望本能。
▲一段极端环境下的特殊友谊相比起他与同性情人的经历,他和狱中一位瘾君子杀人犯的关系描绘更令人感触。
两人从对抗到建立友谊,再突破友情,演变为暧昧的同性爱,跨越20年的经历演变让人感慨。
导演再次打破了类型片的刻板印象,在监狱里不仅有丑恶压抑的暴力情节,还有这种相互扶持、抱团抵抗的善良人性。
通过这位瘾君子杀人犯的视角,真实地剖析出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心态,以及各种偏见随着他们在监狱里的相处,逐渐得以消除的过程。
人类的同理心在消除偏见和歧视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位杀人犯维克多是恐同人士,起初非常排斥汉斯,后来发现他手臂上的集中营犯人数字编号,起了恻隐之心,帮他用纹身掩盖。
之后,他亲眼目睹汉斯的爱人自杀,在放风时替其承受狱警暴打,而双双受罚被困黑牢;最后得知175法律废除后,更异想天开逃狱与汉斯远走高飞。
同性恋者与普通常人并无不同之处,他们一样具有普通人的本能欲望、爱恨情感,只不过对象是同性而已。
迷惑的片名在最后一幕才揭晓其真正含义:监狱获释、废除反同法律,仅仅是使主人公的身体和思想获得解放,但这些似乎并不是伟大的自由。
只有爱才能使人排除万难,放弃已获得的人身自由,也要想方设法与爱人在一起,这足以解释主人公这 20 年来不断入狱的原因。
这部反(监狱)类型作品最让人感动、最出彩之处莫过于此。
根据德国175号法律判定,汉斯因为同性恋犯法被关进监狱,随着故事的展开才发现,这不是汉斯第一次因此入狱。
电影用1945,1957和1968这三个时间点讲述了汉斯在监狱里的一些故事:因从集中营直接转移到监狱而留下的印记被维克多一点一点覆盖;和男朋友一起入狱,男友却因无法坚持而自杀,只有维克多允许了他的崩溃;主动搬到了维克多的房间,直到175号法律取消。
在故事里我看到了很多侧面:在大环境下汉斯受到的歧视和蔑视,汉斯对自己的坚持和坚定,维克多的善意和人性,结尾的人们的放纵,以及最后汉斯的选择。
我极喜欢这个结尾,让故事从简单的“自由是自我坚持”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讨论了一些关于“群体自由”的边界。
那个叫做伟大的自由的酒吧里发生的事让人思考这就是自由吗?
失去了羞耻和边界感的放纵能被称为真正“伟大的自由”吗?
我想我和汉斯得到了一样的结论,这不是。
而和维克多在一起的,被困住的,有爱有关心有人性的关怀和理解的,可能要比放纵更接近伟大的自由。
监狱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的交流和自我的坚持,这种不被掌握的不断抗争的内核,才是伟大的自由吧!
电影的美术和专场深得我心!
疯狂加分!
场景几乎就是集中在这个监狱,其中的结构。
配色,甚至服装,都太好看了…大量的灰蓝色灰绿色,配合服装的蓝色,让人在压抑中能找到一点光亮的感觉,同时透着很多的温柔。
那本175条例取消的杂志的颜色非常亮眼,从整个环境中跳脱出来,很有意味。
大量对称的镜头和结构性的场景,强迫症友好!
几次时间上的转换都是在禁闭室的黑暗中,时间略长,感觉很妙,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加上演员们的状态很好区分这几个时间点,超棒!
对于少数群体的爱的讨论很多,而且透过这个群体可以引发很多我们对其他话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
或许你不喜欢这个群体,但我想关于自由关于爱是永恒的话题。
越看到后面越能体会到好。
我觉得一个电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如果一个人是一个共情能力较强,ta可以通过与大量电影中的角色共情体会多于别人数倍的人生。
这部电影,就是可以让人“多活”一些的电影。
两个人都是心里有爱的人。
维多帮Hans纹身遮住集中营编码,文身被发现时Hans代替维多去关禁闭让两人有了交集。
从维多让Hans帮他oral那里开始被震撼,在Hans的爱人跳楼后选择紧紧抱住他,自己马上出狱但发现Hans仍在里面时放弃出狱,逼仄绝望中两人萌生的爱,让小小的牢房都开始变得温馨起来。
可是命运的安排,法律175条的废除,让本该高兴的出狱机会在维多口中变成了“一条法律不能这么容易被废除”以及深夜时明知无望但还是试图实现爱人白天说出口的愿望。
分别。
Hans发现社会已经开放到同可以乱交后的绝望,留白,给观众大量的想象空间,想象让观众体会到更深的绝望。
最后Hans买了包烟,打碎商店橱窗后等待被警察带走时坐在路边吸烟的镜头,感觉自己仿佛向深海里坠去。
“当初让我一次又一次入狱的法律,现在已不复存在。
这条法律,让我入狱,我的爱人与我生离,又死别。
后来这条法律又让我出狱,与我阴差阳错爱上的人分别。
我这样小人物的命运,是何等荒谬,何等悲凉。
”
看电影的时候,总有个念头:如果伟大的自由来得更早,或许伟大的图灵还活着。
电影从第五分钟开始,有了配乐,一把萨克斯的孤独。
接下来,配乐极度克制,几乎没有。
偶尔有,还是那把孤独的萨克斯。
直到电影快结束,有了一支歌。
40年代,50年代,60年代,时间交错,空间却不曾交错。
99.9%的场景是监狱里的几个地方。
监狱之外,有一二,屈指可数。
图①③是监狱外的场景之一,唯有的短暂的高光与快乐。
最难忘:①Hans永失最爱的人Oscar ,在犯人放风的小广场,跪倒在地上,抱着Victor撕心裂肺哭喊。
②Hans用缝纫机上的针在「圣经」里的单词上戳洞做记号给Oscar“写信”。
欣赏Franz的演技。
结尾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伟大的自由啊,有谁不向往呢?
然而娑婆世界,我们从来身不由己,自由只是幻想。
恍然大悟,所有光谱中的自由,都是无数人无数次在幽闭监禁室中划亮火柴燃烧生命换来的
高级的表演、饱满的情绪、厚重的历史感。可惜,都用错了地方。
伟大的犯罪
最后半个小时忍不住快进了...主题也许是有反抗意识反思精神的,但这主线也太,无聊了?人物关系可以套路,但至少要有起承转合吧,不能全员因为爱所以爱吧,太顺拐了。近两个小时的片长,信息量太少了。男主确实很有魅力,尤其20年前的样子,简直了
但是真的好性感啊,我要弯了。
分别因为同性行为有罪而进了监狱,前情未了难再续,同室狱友日久生情,出狱之后也难再续。同性行为去罪化,失去的青春和感情却再也找不回来,人生只剩下一个投案自首的悲剧,这真叫人悲伤。
看到狱中“约会”的段落,泪腺触动,牢房可以阻隔他们的距离却阻断不了他们之间的爱意;看到对应海报的“拥抱哭泣”段落,眼泪溢出,在恶意的世界里遭遇心碎的痛苦时,那善意的安慰行为让我为之动容。—— 开头:联想到同性色情短片《银行家》、电影《倒霉性爱,发狂黄片》的开头,结尾:联想到电影《同船爱歌》的开头。
+,一个破坏性的结尾,但同时又浪漫至极。
3.5 真心觉得没必要这么剪辑,Georg Friedrich演技可以
电影工整暗沉,观影过程有些困倦。定罪偷拍和情人缱绻的胶片镜头,并置出摄影机的暴力和动人特质。电影最后的长镜头,以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重新思考有关自由一系列的问题:监狱外面是自由之地吗?刑法典175条被废除之日是自由之时吗?同性恋酒吧允许自由做爱便是自由图景吗?汉斯砸向珠宝橱窗,似乎昭示着:孤独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牢笼。
简介三两句就可以把剧情全部交代了有点困倦的剧情
伟大的自由_百度百科《伟大的自由》(Große Freiheit)是塞巴斯蒂安·......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9F%E5%A4%A7%E7%9A%84%E8%87%AA%E7%94%B1/59737173
4.5 不算是一部就事论事的简单类型题材,而是通过这个题材,一路穿过德国历史的黑暗长河,抵达了比同类电影更为深刻的高度,大银幕值得;在奥斯维辛黑暗中的他直接被送入了另一种形式的无尽囚笼,继续经历着1945年的黑暗、1957年的黑暗、1968年的黑暗,正如人类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一个荒芜的世界,175号法条界定的罪名被取消之后,他看到的是仍然活在黑暗中的同类,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唤着爱的名字,数十载以来每个时代火柴划过的微弱的亮光照亮的意志,他的坚守,对他们终将自由的信念,终于在此时此刻彻底崩塌;别总是说此类题材评分总会被抬高,就算不论本片本身的质量,也不论何种取向,每一部为少数人群振臂高呼的电影,本质上都是每个人基本权利的呼吁;佩措尔德没有看错人,他的御用前途不可限量
背景让人动容,汉斯的爱也是,即使在狱中,他也毫无畏惧的爱,也捍卫当同性恋的自由,未被禁锢的,才是“伟大的自由”。维克多看起来就没那么让人喜欢了,他和汉斯的爱很复杂,像是一种相互救赎,又让人觉得他“恐同即深柜”。最近几天都没好好学习了,看电影其实也没太能集中精力,但好在男主们演技厉害,好几次我都怀疑汉斯和维克多从头到尾几个时期真的是同一个演员演的吗?但无法接受吸毒的人,无论他看起来多么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然,汉斯愿意温暖他,我无话可说。
【3.0】
昏昏欲睡
牢笼外的新年焰火,暗室里的微弱火光,月球上的外星生物,都不如你伏在湖边慵懒的睡相动人。圣经里的刺孔密信,小臂上的丑陋文身,狱墙上的裸身画像,都没有我们彼此相爱的事情恐怖。我们可以披着毛毯约会,躲进囚房里相拥。如果生而有罪,牢里牢外哪里不是囚笼。如果爱也有罪,人间月球何处会有自由。
*LFF2021* 中规中矩吧……结局是很好猜的
在最後所謂的自由時刻,漢斯遊走在club裡,不同的人彼此跟隨去逼仄的空間裡隱沒,和監獄的場景合二為一,地下場所和禁閉的小黑屋變成一樣。漢斯發現自由也不在這裡,自己慾望也不在此處,他有了選擇的自由。
凡老子看不太明白的电影,都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