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我在2012年看过,后来也陆续刷了三、四次,次次陷入故事情节里...今天假日又再看一次,想说说我的心得电影情节分三个故事,讲述着三滴泪,第一滴泪是「给力妹」与「游乐」间乐观与悲观拉锯中,乐观的天使战胜了悲伤的恶魔,却也斗不过生命;第二滴泪是「杨琳」和「丁大可」间彼此都在暧昧的情绪中却不敢再跨出一步,默契地等待彼此向前,却谁也没更进一步;第三滴泪是「张彩」和「陈升」间在下雨天相遇相识、相恋相知,无论多年后健康疾病、贫穷富贵、是生是死都要在一起,却终究不能在一起。
其实,三滴泪可以单独剪辑成三部电影,却用几个人物和事件串联在一起,一段段的情绪转换。
不意外的是三个节奏太过紧凑,而收尾也过于简易,最大的看点就是演员对于角色的诠释,及几个片段触动人心的瞬间。
第一滴泪:「原来爱你,不是相伴一起死,而是看着你好好的活下去,就好」「如果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最想做什么?
」这句话是我为这一部电影第一个看哭的点,或许我们都不曾想过,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多、日子还长,过年再回家看看、等瘦了、健康了再吃好料的...我们忘了及时行乐,也忘了活在当下。
故事中两人的相知是给力妹想要录制医院里患症的病人一个问题:「如果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最想做什么」,开始打动游乐心中过于悲伤悲惨的情绪,后来一起和小朋友互动、一起接受治疗,两个人相隔一间病房,却一同因为治疗的疼痛叫出声,渐渐地彼此越走越近,成为了生命的共同体,一起做了自己离开世界之前想要做的事。
在这些互动上,导演用多次切换的镜头、两人深夜出游、骑车狂奔、温情告白,都是第一次相爱之人会做的疯狂事迹,而对于两个患有重症将要离世的人更是如此。
旁人的一句:「因为我爱他,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会比他先离开,我心里一定希望他好好的活下去。
」点醒自己的爱有多渺小时,透过给力妹与游乐的对话,借着情绪转换和后来忍不住的眼泪直直落下,是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说到做到?
当一个孩子面对自己的病情,对死亡感到害怕、对生命感到渴望,却连医生都无能为力扭头难过掉泪,最后在小朋友们的歌声中离世。
在自己能有百分之五十甚至七、八十机率痊愈的希望,为什么不能带着希望活下去。
第二滴泪:「多年前的我们之间,停留在最美好的阶段,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遇」每个学音乐的孩子都希望有一天能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但又有多少人能像马友友、郎朗一样,努力、刻苦且得到回报,没有!
现实是,多数人回归社会,默默的做这个世界的小螺丝钉,即使曾经怀抱音乐梦想,也只能在心中留住遗憾。
杨琳在一次意外后与自己的梦想错过,丁大可的帮助让她重拾信心,即使过程中不尽人意、怨天悲痛过,依旧成功举行属于每一位音乐人的梦想,杨琳与大可间的情感越发越近乎,编剧给了对他们两个结局最好的留白。
第二滴泪,所用的演员是最多也是最熟悉的,更有姚珏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出,纵使与倾城之泪另外两段剧情故事性较弱,却也有观众想看的欲望。
其中姚珏一句「喜欢音乐的人,是不会听不到音乐的」,这对于杨琳来说就像贝多芬,虽然失聪了,还是凭借对音乐的喜爱谱出第九号交响曲,而她又有什么做不到。
第三滴泪:「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够嫁给你」对这部片里,我最为偏心他们这一对,除了两位角色的定位,还有他们之间的情感及后续发生的故事。
如果爱你、想你,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手表每响一次,都是我在跟你说:我爱你,一天三次,三年三千两百八十五次。
起初两人天天相处,为梦想努力赚钱,一张小床的距离两人靠得很近,却又觉得不够近,连上厕所都要黏在一起,表现十足的甜蜜。
但爱情与面包终究不能两得,三年之约,考验的不仅仅是双方的爱情,更是彼此之间对对方的依赖性。
和你相隔两地的我,一天天的想你,有时难过扛不住的时候想听听声音...在电话中我们都哭了、情绪发泄了,然后继续努力向前,三年后的我们,终会走向幸福的终点。
一起去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个人称「天堂之镜」的「乌尤尼盐湖」,但却是你先到了,而我还在路上。
说说主角,第一滴泪:起初的相遇,「给力妹(周冬雨)」是个血癌末期在医院治疗多年,看透生死、乐观面对的女孩,周在微笑的时候,仿佛世界都是美好的,这一点我很喜欢,在角色的特点「笑」和她本身十分契合,所以第一滴泪中看她演译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游乐(李治廷)」是刚被告知患有脑癌脾气暴躁的富二代,扮演者李在诠释富二代这一段我是认同他的,除了气质相仿外,主要还是我看过他另一部戏《岁月神偷》,和这部片对比,在同样被女朋友抛弃的情绪上有着不一样的表达。
不过在他和周在表演上的火花,明显不够大,两者相比,周在角色上更拿捏恰当。
第二滴泪:梁咏琪诠释的杨琳,是个因为意外而与梦想越发越远的世界知名小提琴手,对于音乐的喜爱、听觉的问题表演自然不夸饰,和任贤齐饰演的丁大可,那种暧昧不说破的情感,两者的距离刚刚好,对比其他两滴泪的感情,他们更像是已经升华成朋友间的关系,两人对爱情的火花没有真正展现。
第三滴泪:陈乔恩饰演的张彩,在街头摆卖手工饰品小物的小人物,与窦骁饰演的陈升在一次雨天中认识。
一开始,我被陈升腼腆的笑容迷住,后来是两人彼此间情侣的互动,两人像是真的情侣一样,青涩的不知如何牵手、一起看电影却心不在焉、相腻到不行却恨不得想把对方用胶水黏在自己身上,后来的分别到结局,火花与呼应都是对向的,也是这三滴泪中,最为催泪的,不得不说,窦骁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而他和陈乔恩的哭戏,是真的很感人。
三滴泪中我印象深刻的是1、给力妹明知自己抽骨髓很痛,还是为第一次做治疗的游乐打气加油。
2、姚珏老师拉小提琴,想让杨琳知道只要用心,就能听到音乐。
3、婚礼上,站在台上的陈升看着张彩的爸爸抱着礼服走进来,想像着张彩穿着礼服走向自己,完成婚礼。
以《倾城之泪》为例,简述黄真真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及“一鸭三吃”风格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五月的评述链接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2011年黄真真导演的《倾城之泪》,由三滴“泪”组成,这种拼盘,或者“折子戏”式的电影向来并不鲜见,不管是由一位还是三位导演完成,冠以一个狭义或广义的主题,处理上,甚至可能就跟北京烤鸭的“一鸭三吃”般……但问题是,黄导演之前的很多电影,即使是一个故事贯穿到底的,也常常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暂且以在《倾》之前一年半,也就是2010年夏上映的港片《分手说爱你Break Up Club》来例,尝试“拆分”之。
《分》中黄导自己现身说法,她本身当然是纪录式影像的推崇者,早年的《女人那话儿》及其续集,自是此种理念的代表范本。
《分》中也不例外,除了黄导在片中,跟郑丹瑞说这回不要剧本,要真实的爱情故事,既而派出十部摄录机,而比故事更真实的,应该是视频……除此之外,片中房祖名和薛凯琪饰演的男女主角,以及一位卖摄录器材的损友,皆是自拍或TA拍的“发烧友”级别的角色。
当然一部剧情片,即使是以纪实影像为标志风格,也不太可能一路这么“纪实”到结束,这就算是保罗·格林格拉斯 Paul Greengrass应该都难以做到。
于是《分手说爱你》里有一个很具戏剧设计的情节,也是呼应片名,特别是英文Break Up Club,那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神奇之处不在于,这网址只能在特定咖啡网吧的特定电脑上才能登录,更在于它能帮助失恋网友复合,但这不是公益网站,也不是要收取巨额复合费,而是跟《笑傲江湖》里的平一指般“医一人,杀一人”,而用在此网站的文化上,那便是拆散别人一对,复合自己一双。
这听起来当然是非常魔幻的,与现实的爱情主题,还有纪实影像一般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是南辕北辙的。
于是,可能是出于黄导向来的喜好或习惯,这个神奇的网站所引发的效应,在片中几乎只存在于一(开)头一(收)尾,同时以男主角是否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拆散别人,来体现角色所谓的成长,但问题还在于,这种超现实与超真实之间的割裂感,是那么的明显,同时也未见编导有意将这种割裂感变成情节,或风格本身。
《分》当中段叶山豪饰演的艺术家情敌出现后,镜头一下子“安分”端正了起来,情节也回到了三角恋的模式中,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这第三吃还是最后的反转,也就是回到真实纪录与摆拍“剧情”的差别上,但问题是,这虽然可能会有一种2017年《摄影机不要停!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
》(港译:尸杀片场)式的结尾观感,却没有解决,或者留意到在“二吃”时提到的纪录影像,摆拍剧情,与超现实分手网站设置之间的脱节问题。
黄真真导演的影像中有一些固定的元素,但跟吴宇森片中的鸽子,或者李仁港作品中的“飞碟帽”一样,我不是太确定,那是否应该直接归属为所谓作者导演的标配元素?
比如对光脚的癖好,还不分男女,当然也不像某些电影中,只停留在用脚趾的一绷紧和一舒展,来暗示身体某刻的特殊状态;另外,就是不在世,或者不在场的角色,用事先录好的影像,对着镜头外的人们,来进行“总结陈词”,而这通常发生在一个重要的集体活动中,或者是室内的当代艺术影像展上……再另外,就是角色一般会很多,当然也不单是指《倾城之泪》中因为分三段,于是至少是有三对男女主角,而像《六楼后座》及其续集中,也因为是年轻人集体同居的概念,角色自然也少不了……但转念一想,这样的集体人设,其实更多发生在那种中小成本的鬼片,或者虐杀电影中,但黄导自始至终,还是钟情于爱情这一永恒,甚至是“唯一”的主题。
而依然是在2010年上映的《完美嫁衣/抱抱俏佳人》中,角色更是多到“离谱”,不但有杨千嬅,还有葛民辉,亦有毛舜筠等等等……除了因为银都,邵氏班底丰厚,演员多到不用白不用,更没准会让人误会这是彭浩翔电影元素的一次集体回顾:(而这些标志性的黄真真作品元素,在《倾城之泪》的三个单元中,当然也都不会“缺席”。
既然刚才提到了彭导,我之前也评述过他的《志明与春娇》:如果《志明與春嬌》的男主是一位到處像“採集”民歌一樣搜羅各地粗口的專家 而女主是從小對粗口零容忍的人設 或者兩者性情對調也OK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75665/也是因为,据说《志》一开始也是想在彭导公司内部拍那种很小成本,事先不写剧本,纪实影像的独立制作,但后来找到投资,才变成现在的版本,但那种随意,或者看似随意的影像及对白风格,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就同样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命题,就是纪实与虚构间的比例,及化学反应问题。
我其实到现在依然非常欣赏导演乔什·特兰克 Josh Trank,特别是他2012年的《超能失控 Chronicle》,尽管后来擢升大制作编导后的《神奇四侠2015 Fantastic Four》,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也包括更后来的《卡彭 Capone》……但之所以那么欣赏《超能失控》,就是因为在一个电脑特效无所不能的时代,他用纪实的影像风格,来表现通常的特效大制作题材,从而让最高等级的虚构,有了一种“真实”感,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是将两种南辕北辙的割裂感,主动变成作品自身的内容与风格。
这做法本身当然也不算是特别原创,像《科洛弗档案 Cloverfield》那种都属此列,但相比较而言,后者没有《超能失控》那么纯粹与直接。
而类似的做法,当然更体现在恐怖片的真实与虚构中,如早年标志性的《女巫布莱尔》等等,理念都是共通的,就是用纪实影像来“解构”某种重口味,或大特效题材的真实与虚拟。
回到黄导这边,她是执着于把类似的方式,几乎只用在爱情片这一个类型上。
而问题就是,爱情片一般来说,既不重口味(特殊情况除外),也不常用大量电脑特效,那可以用来解构的真实与虚拟是什么呢?
难道是叶念琛导演那一再重复的爱情中的欺骗与谎言吗?
但这种真与假,跟影像的纪录与虚构,实在无法轻易画上等号。
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1989年的《性、谎言和录像带 Sex, Lies, and Videotape》,这表面上只是一个婚外恋,或者是如同《不要忘记我爱你》式的心理分析情节,更因为妻子与出轨对象是一对姐妹的关系,甚至更接近于那种《红玫瑰与白玫瑰》式的人生选择,当然在此片中,选择不仅是男性视角,更因为有录像带这一“纪实”画面的设定,让肉欲与情感的真实与虚构,愈加扑朔迷离。
所以,如果从作者导演的标志性元素来讲,其实《性,谎言和录像带》恰恰是“黄真真”元素的集大成者(当然之后他更多是把这种“纪实”,放在病毒,毒品,偷盗这样的社会性,及类型化的“大事件”中),而且是内在统一的,而不是像《分手说爱你》或者《不要忘记我爱你》那样,并非拼盘,也一样是在一部电影中,划分成有割裂感的三个“单元”。
额,首先我需要申明,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所写的纯粹是有感而发的,绝不带任何攻击性。。
我是个电视迷,只要是没事,我就会坐在电脑旁看各色各样的电视剧或电影,但大多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有些我甚至看完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因为我觉得现在好多电视的剧情都是重复式的,只要有哪部电视的主题火了,那么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的电影或电视就会接二连三的出现,我也经常会觉得很无聊,但是我还是忍不住会看,即便我早已猜到结局,即便我也觉得剧情太狗血,不现实。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相信很多人内心已变得矛盾不堪,当然也包括我,这个社会让我变得很现实,但我仍然憧憬着童话的存在,仍然期待这美好的爱情有一天会降临在我身上,即便我一贫如洗,即便我身患绝症,可是现实社会往往让我变得很失望,各种腐烂的社会现象是我心中存在的美好愿景一点点的变得模糊,我茫然了,我开始否定自己曾经的信念,身边的人也让我接受现实,不要整天活在童话幻想里,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结婚,可是心底最深处的声音仍然呼唤我要坚守——我最初的梦所以我这几年来我一直看着层出不穷的所谓的老套的狗血电视剧,狗血电影。
是的,我也觉得很多电影就像这《倾城之泪》是在侮辱我们的情商,因为在故事开头结局就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是我还是很感动,他们对爱情的付出,面对绝症的坦然,都毫无意外的让我再一次感动,是他们给了我决心,给了我希望,没有让我在这物质的洪流中弥足深陷,让我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我。。
最后我想对批判这部电影的同胞们说,每个人年轻的时候也许都在做着童话般的梦,但是现实不得不让很多人违背初衷,向现实低头,就是因为变得太现实了,所以已经失去了那颗带着爱,带着感动去体验生活,去感知生活,去憧憬生活的稚嫩的心了,令人感动的事物即使再俗套,被演绎的再拙劣,它也是让人感动的,因为它代表是爱,是亘古不变的,是我们这些人一生追求的东西,也许也是一些人一生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
如果某一天,不再出现这些影片了,那么这个世界就真的变得可怕了。。。
一开篇就满屏幕塑料袋乱飞,真尼玛不环保。
然后李治廷又晕倒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周冬雨叫什么“给你妹”,一副无脑小女生的感觉。
还搞央视问卷调查,“如果明天你就挂掉你会做什么?
”你不觉得问绝症病人这个问题是会被人打的么?
还有周冬雨看李治廷的眼神明显是艺校女生见到高富帅流着口水并且决心拿下的眼神啊,也算本色出演了。
后面的剧情就更扯了,还帮周冬雨找妈妈,找到以后发现是个按摩的……我都快坚持不到任贤齐出现了……结果等来了周星星的训导主任……哎呦我操周冬雨初中生水平的演技我实在受不了了,初中生的演技还演一个这么俗这么老套故事,真心无力吐槽了。
第二段看着那个校长,我就老感觉周星星会随时蹦出来,结果蹦出来的是梁咏琪的大长腿。
拉小提琴要穿那么高叉的礼服么?
看来我以后真的要多关注关注古典音乐。
我发现任贤齐的戏路只有一条比较有前途,就是扮酷,其他的全部悲剧。
勤勤恳恳跟着杜sir混吧,说不定还有出头之日。
不过梁咏琪真的蛮漂亮,身材也好。
第三段我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我觉得实在没什么说的,太中规中矩了,属于本科生毕业作品范畴。
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窦骁拖着那么长的鼻涕说“等我”最后看完了才发现是黄真真导的。
唉,真的不能光冲着任贤齐就看这个片子,因为全世界的女导演都能力非凡,一部2个小时的片子,不仅里面的演员都死去活来稀里哗啦,还可以让观众看得死去活来反复煎熬自裁的心都有……请大家慎重观看女导演的片子!
本来说槽点太多,无力吐来着,但是实在憋得慌。。。
第一滴泪,尼玛血癌碰上了脑残,噢不,脑癌 = =整个故事就死啊死的,都听麻木了T.T出来一乐观绝症小女生,给力给力的地喊着,从她一出口那句“我有血癌,半年没有骨髓的话就会死,你呢?
”我就判定此女不是一般人,遇见一陌生男人,张口就来这么一句,搁我这槽点是扛不住的= =电梯里遇见,血癌妹脸上和嘴上的白粉都快掉下来了好嘛!
再后来抽血,一个大男人抽个血还啊啊啊啊的,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后来配上了血癌妹的啊啊啊啊,尼玛,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啊,光听声音判断男主比较爽,女主比较痛,歪了歪了。。。
玩儿自拍,血癌妹笑得一个没脑子啊,脑癌哥说什么她都笑,笑点都低到负了好嘛= =还有脑癌哥内个每次都是妞泡我的,贱得嘞。。。
俩人一起摩托车上发疯时喊“我们一起死吧”,尼玛我当时满肚子的“尼玛你们快一起去死吧!
”的呼声啊T.T 。。。
医院醒来发现隔壁的校长,人校长说他老伴儿得肝癌,问“你呢?
”,于是血癌妹一句“我也快死了”,用特认定人老伴儿会很快死的口气。。。
这妹妹可真会说话啊。
血癌妹妹之前还偷偷去见了按摩妈妈半途跑出来,后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和妈妈相认了,妈妈还帮她回邮件= =另外,不知是血癌妹还是按摩妈妈,真有钱,给脑癌哥办了画展,看来得血癌不怎么花钱的嘛。。。
第二滴泪,感觉就是尼玛装疯卖傻校长诓钱啊。。。
校长和他太太终其一生也没培养出来几个人啊。。。
试试用心去感受。。。
给琴的时候一句“拿去拉吧。。。
”每次必须姚珏出现先拉,杨琳才听得见,尼玛姚珏就是超级助听器啊!
第三滴泪,苦命女遇上窝囊男。。。
什么每次小彩每次想上厕所都怕吵醒男主,后来男主说想到了一个办法。。。
没想到,后来男主说那办法就是抱她去厕所,我勒个去,我还能说什么。。。
男主所谓的外出打工把女主墙上的又像是电视又像是画框的什么玩意儿随身带着,还有不知道几寸的黑白照,对方是死了吗用黑白照,都不会合个影的吗哥哥!
那个什么此刻的距离只有零点零一毫米,手表还要响三千两百八十四次,这是有多想走点文艺范儿啊。。。
男主找了工地的活儿,被偷了钱,尼玛哭哭啼啼打电话回去给小彩,太窝囊了吧,小彩是你妈吗?!
男主从板砖工一跃成为大老板,这速度。。。
只能感叹,不能想象啊T.T男主的那块手表。。。
真。
洋气。。。
最后,肯定还有忘了吐的槽。。。。。。。。
本是期待值極高的一部戲,老搭檔是導演黃真真與編劇鄭丹瑞,沒看過老謀子的山楂樹,便不予置評先入為主周冬雨與竇驍,可無論李治廷、梁詠琪,或陳喬恩都是螢幕上私自熱衷的對象,如此華麗陣容,又大把銀彈攻勢,照理說,流暢清新不該是件難事兒,卻結果一水的尷尬,繃緊神經所謂“微電影”。
受限篇幅為了狗血而狗血。
原來喜羊羊與灰太狼,從牛氣沖天、虎虎生威到開心闖龍年中間還隔了部兔年頂呱呱,明知是每年一部,卻愣是沒反應過來十二生肖的效率,後知後覺地很意外。
赤西仁奉子成婚的新聞,震撼度甚至不如瑛太,對象是混血的黑木明紗,說不上來討厭喜歡,就像歌裏唱著,反正他也不會是我的。
看lucky 7,真真完全沖著菜菜子小姐的面子,沒完全脫離家政婦三田的全盛時代,有禮有節很有范兒。
以上插花,臨時起意,言歸正傳。
始於六樓後座的上佳口碑,方才識得導演,一己之力彈丸之地。
後是六壯士,黑色幽默為男人發聲。
可隨後卻是長達三年的沉寂,而這兩三年的作品包括分手說愛你與完美嫁衣,視線對準婚戀,跳脫“瓶頸”愈發往商業言情的路途。
沒有不好,頂多不那麼喜歡,覺得遺憾罷了。
可即便如此,仍舊捧場,超強陣容傾城之淚,沒有傾城,只是為了“淚”而累。
北上水土不服之陣痛?
同為山楂樹之戀海選而來並瞬間提高知名度成功簽約老謀子公司的周冬雨與竇驍。
最新消息是的繼去年巴黎時裝周竇驍的成功亮相,90後的周冬雨華麗麗亦出現在了今年Burberry的展場,“謀殺菲林羨煞旁人”。
而這邊廂微博正熱炒天娛藝人鄭爽的大牌事件,相形見絀是小家子氣。
猛一看,周冬雨頗有些白百何的影子,眼角眉梢都淡淡的。
惹人憐又不一味裝可憐,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牌。
號清純,也著實青春。
而竇驍並非時下流行的花美,也得虧這一點,不那麼的娘娘腔,反而有了硬朗的味道。
同家公司,兄弟姐妹,得虧了年長,不用應付高考,山楂樹的驚為天人,一轉身拍了足有七部戲,對比周冬雨僅有的兩部,堪稱打鐵趁熱。
不好說,將來。
就像沒拍奮鬥之前的王珞丹,失戀33天的白百何,誰都不知道現而今她們能忙成這般。
可嚴格來說,男女搭配,佔了大便宜仍是竇驍。
年資尚淺興許還不是太大的問題,可要拜託定位,一徑只是清純或青春,周冬雨要走的路還很長。
生離死別那般雲淡風輕果真很難說服力。
笑得很徹底,可哭怎麼就是入不了心,覺得有假。
那樣的女孩兒,熱愛生命的張力,蓄勢待發的魅力,她統統都只浮於表像,言不由衷。
很想說好好一部戲若以此定輸贏,真真被埋汰,歲月神偷裏英氣逼人的李治廷。
“壞脾氣”的富二代,總拿標籤說事兒,儘管煩人,卻不得不許多雷同表現,可供參考。
總而言之不該是那麼一個找不著北的“愣頭青”。
身為天王黎明旗下力捧之一,同樣他得到更多同輩本港藝人的機會,會唱歌跳舞還會演戲,青黃不接的香港藝人界,他的模範資質攀比王力宏,也確實長得像,卻不得而知該要從何殺出重圍。
第一滴淚的結局是在借鑒葵小姐與玉木宏的現在只想愛你麼?
影像展的真相,一生僅有的愛戀?
本來演員算選得不錯了,可一比立馬分出了高下,歸根結底莫非是演技?
記不得確切時間,可大概差不多時候,忙完拍攝順便結了個婚。
上康熙,姐妹們的聚會,隨侍身旁看不出年紀卻很帥又體貼的老公。
那唱著“膽小鬼”的女孩兒終於先一步結婚了。
電視臺偶爾回放深夜檔的老電影,是與星爺華仔一旁的花瓶,嚴格來說,她的本業是歌手,其次才是演員。
稱職卻終究不夠問鼎獎項的實力。
演一個那樣的專業人士,很多年前我的兄弟姐妹便有涉略。
總而言之,這部戲該更名,1、2、3木頭人更恰當。
一個人失了水準是自己的事兒,全部“語焉不詳”便是統籌的錯。
最後的戲份,給無冕之王的偶像劇女王。
始終少了些運氣,“不堪重負”動則得咎的經紀公司。
打從09年拍完福氣又安康,還完“人情債”後,喬恩將大部分精力與時間都移至內地,雖然作品良莠不齊,卻自力更生,總算能一身清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所以即便摔傷了臉被狗仔詬病整形失敗,依舊能夠舉重若輕。
她是全戲唯一出彩,能夠隨自己意願行使演技的演員,哭了笑著,都那麼令人心折,可惜結局悲慘,不被成全。
得是個烈女子呀,那樣剛烈耿直的性子,所以才會至今艱難跋涉,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吧,興許找個靠譜些的經紀公司來簽,賈靜雯之後最會演戲的台灣女生,不是件太難的事兒,現如今雖然自由,卻不夠規格,給更好的機會來發揮。
萌點是愛著趙薇的小胖子,踐踏草坪卻是不對的。
2星 三个故事离现实都太遥远了吧,根本没有共鸣啊,泪洒全城神马的都是忽悠啊,这个影院都木有人哭。
第一滴泪,烂大街的故事啊,为了自己爱的人活下去,撒个慌,然后自己死了,爱的人活着。
这尼玛烂大街的故事,有嘛可以哭的啊。
第二滴泪,可能有梦想的人会觉得有共鸣吧,因为喜欢GIGI,我就不说什么了。
第三滴泪就是凤凰男的故事,说一对平民情侣,男的一无所有,女的为了男的出人头地,变卖了传家宝,男的然后为了爱,努力奋斗,终于成功了,回来娶姑娘,可是抢劫让女的死了。
这尼玛烂大街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哭的。
而且也想不明白,你都是老板,不会打车么,为了情调步行回家,抢劫给就好了,有什么好挣扎的。
命还是比较重要吧。
本来一开始看,觉得都是穷小子和穷姑娘的故事,以为有点共鸣,越演越偏,无力啊。
如果真要说感动的话,有泪点的话,只能是第一滴泪,小胖死的时候,这个故事唯一感动我的地方,可能是小孩子最真,最自然,最美吧。
整个电影感觉真的一般,肆意催泪感人片段却并不多,而且有几处明显用力过猛了,我都怀疑黄真真导演拍电影的时候是不是睡着了啊,以前的水平哪去了啊,俺的个神,还有李治廷蹩脚的港灿普话和窦骁无语的台词水平,实在让我入不了戏,我更万没想到的是本以为催泪高潮的第三滴泪,我竟然看笑了,真是超级苦逼啊,影片中唯一的也就能在狗血的剧情中看看周冬雨的卖萌神功了,弥补一下苦逼的心情,两颗星全部祭献给周冬雨苦逼的青春吧
这电影还没上映之前,我就说过,本片绝对不好看,而且肯定很山寨。
理由很简单,您那2B的海报抄的人家《悲伤电影》的啦,韩国的啦,山寨的啦,要死米达的啦。
《倾城之恋》有三个故事,只要能讲好一个,这部电影就成功了三分之一,结果它讲了三个很坏的故事,连个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也没有做好。
小清新的催泪电影里竟然没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乱七八糟的镜头不知在表达着些什么,这位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才女导演黄真真连电影最基本的语言都没用好。
哇,真是装逼不成被观众用雷劈啊,这样的电影估计也只有才女能拍出来了,要是让才女林黛玉回魂转世肯定会拍出个比此电影更拉轰的巨雷来。
当然,我想林妹妹要亲身上阵,那哭戏铁定更会惊天地泣鬼神了,至于别人信不信不重要,宝玉哥哥信了就成。
《倾城之恋》取的三个故事也是一踏糊涂,一股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得绝症、身残志坚、冥婚这些下三滥的俗套设定连韩剧都懒得用了,这部电影竟然拿出来当噱头。
卖哭成为电影宣传的法宝,哪个演员不会哭啊,问题是电影里造作无敌的哭戏真让人哭笑不得再到笑场了事。
我想知道导演了解过绝症人士的内心么?
您就是不知道,也要多多看看韩剧嘛。
韩剧里那么多的绝症,哪一次不是哭得死去活来,恨不得双双殉情了事!
您这拍得又是好好活下去,又是死了都要娶的,真是让韩国桑素情何以堪啊!
周冬雨是不会演电影的,导演是纯粹个富贵窝里出来的内心喜欢意淫的人,所以把绝症当成变态来处理了,而编剧竟然也敢在没有做下功课的前提下写出如此荒诞的剧本来,实在让人佩服。
里面的所有人物都像是被绑架着演戏,没有感情怎么办,只好装了,于是一个个拿捏着腔调,装得那叫一个假。
我想导演在拍的时候肯定一个劲地喊:“求求各位了,您就哭吧。
我们拍的这电影不叫倾城之泪,叫倾城之雷啊,所以你们哭得越多,观众越不买账,今年的金酸梅就拜托大家了,死米达。
”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对国产都市电影有了期待,上升空间实在太大了。
电影里一个个的身残志坚,我想是导演与编剧的真实写照啊,他们可能身不残但脑残啊。
小时候喜欢玩“我死了”的游戏,往地上一躺就成,这部电影则是往床上一躺就成绝症,往怀里一抱就是生离死别,竟然还要冥婚,我的妈呀,您那装腔作势的楚楚可怜姿态不得把阎王吓得死去啊!
我前段时间特别讨厌《肩上蝶》那种装还装不好的电影,当时以为导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还真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部了不起的2B电影。
现在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肩上蝶》不用当倒数第一了,这位置已经被《倾城之泪》占了。
您两部电影可以化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惺惺相惜、山无棱海无涯了。
现在我明白了一件事:乔布斯shi了,有人哭了;卡扎菲shi了,有人哭了;哈维尔shi了,有人哭了;金正日shi了,有人哭了。
于是,就有了《倾城之泪》。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给自己以各种“爱的鼓励”。
Part1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虽然周冬雨哭得像个小孩子,可是那男的长得很像王力宏呀,虽然那男的整个一缺心眼,但是他妈妈很年轻吼,虽然他爸妈在他生这么重的病的时候都不在他身边,但是下一段应该会好些吧?
好吧,Part2稍稍好些,就是那个老头子。。
俺欣赏不来。
都那么大年纪了,还要撑学校。
难道学校没有别的老师?
难道他没有孩子?
他挂了之后打算谁来收拾这个烂学校?
忍到Part3的时候,我要疯了。
偶遇啦,车祸啦,逼债啦,奋斗啦,老娘都无语了,您二位都穷成这个德行了,还想去那个什么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真是脑子进水了。
后来我安慰自己,好在电影快结束了。
最后,电影真的结束了。
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正常人的生活真好。
又顺便骂了一句:导演,是您智商太低,还是当我们智商太低??
不俗不足以明志么。蠢透了。.. 周冬雨太美~ 後宮又添一人~
吐槽吐也吐不完。男有王晶,女有黄真真,看见你还不快闪啊!!!
片子讲了这么三个故事:1)我这么惨,你不哭吗?2)我真的很惨,你还不哭? 3)我他妈的这么惨,你真的不哭?那好,我哭。←哈哈哈哈。星星给演员的。影片可以打负星星么。。。。
时间只剩下一天
第三段故事不错~
我只是需要一个理由让眼泪流出
屎导演啊!!
周冬雨那段很温馨
画面精美,还不错了,无视网络水军的抹黑。
不知所谓,即使有我爱的GiGi。。。
虽然电影不怎么样,不过还是感叹,健康活着真的很好,知足常乐!我们要开心且有意义地活着!~
真傻冒
比湘江北去要好。
作为周冬雨粉丝表示看得很欢乐,一点都不想哭
评分不是针对电影内容本身。
只看第一滴泪
初中高中生孩子眼泪最好骗,这真不是骗人的,阵阵羞耻。
香港骗子导演北上圈钱
满假的。。太多的急转而下吧!
最近就是看不了有人死的电影 估计以后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