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半年的喜剧,不辜负我的期待和等待的一次爆笑观影!
爱在三部曲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最新力作,帅哥格伦鲍威尔的百变人生!
一边写我就一边想笑,怎么会这么多反转有这么可爱啊。
一个叫做Gary的大学老师兼职警局钓鱼杀手,百变外貌疯狂钓鱼雇佣者,结果意外一见钟情了大美女Madison,无奈只能用当时的迷人杀手身份Ron跟美女持续约会。
结果美女老公死了,Gary为了洗清嫌疑不得不开始进行一系列的骚操作,最后两个人不仅成功逃脱还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个骗子从互相欺骗,到各自坦白,再合伙作案牵手组建家庭,整个过程反转反转再反转,爱情部分超级甜蜜,荷尔蒙爆棚!
变装部分超级可爱,我简直喜欢Gary的每一个角色扮演,各有特色还极其敬业!
最后的弄假成真也是爆笑,俩人发挥绝佳演技和默契配合,天衣无缝!
而整个影片讨论的内容还远比看到的这些笑点更加深入,因为影片花了大量的时间刻画Gary作为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部分,这些偏文本的,略显沉闷的部分也恰恰解释了影片的主题:你可以选择成为你自己。
“你的现实生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你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抓住你想要的身份,无论你想成为谁,都可以充满激情并放纵的去成为那个人。
”听到这部分的时候我激情澎湃,我理解到Gary和Ron之间并不只是一次角色扮演,而是演绎出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可能:只要你想,你可以成为任何人。
幻想他,扮演他,沉浸的思考他,并成为他。
我想很多演员也是因此赋予了角色自己的性格的同时也经常会从角色身上吸收到某种特质,这也正是存在主义的妙处!
当这样更有哲学性的思考以这样轻松,喜剧,爱情等讨巧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脑子时,我想改变人生也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可能。
片尾的彩蛋图片也超级超级可爱,让我感受到了原来Gary 的角色扮演是真实存在的,而如果可以有机会用这样的方式体验不同的人生并且为社会做贡献,确实是当之无愧世界上最酷的人啊!
在一个充满好莱坞公式和工作室安全赌注的世界里,《职业杀手》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而且它是开箱即用的古怪故事。
格伦·鲍威尔 它跟随格伦鲍威尔作为同名杀手,他与他的一位客户建立了复杂的关系。
我不会赘述更多细节,因为这部电影有很多有趣的层面需要解开,最好在当下发现,但如前所述,它感觉非常新鲜和独特。
它有非常扎实的喜剧、戏剧和浪漫,会让你自始至终保持警觉。
格伦·鲍威尔登上了这个伟大故事的舞台,他再次在主角中大放异彩。
他的魅力总是闪耀着光芒,与他和他的性格有一种永不减弱的实时联系。
与他完美匹配的是阿德里娅·阿霍纳,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绝对是电动的。
格伦·鲍威尔和阿德里亚·阿里亚纳(Adria Arjana) 我对这部电影唯一真正的抱怨是它花了太长时间才开始,而且结束得太快了。
除了这些节奏问题,这部电影真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因此,如果您想看一部有趣、性感和戏剧性的电影,将您吸引到它奇怪而神秘的故事中,那么《职业杀手》就是您的不二之选。
Linklater never let me down, Arjona's only problem is having no works to show offThe them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 ego and superego, to the hero, it's easy to tell college teacher is superego, the killer is ID, and the man getting up from bed in every morning is ego, oppositely, it's hard to tell what's three of them belong to heroine, we can't say she is treated importantly by writer for a real person like hero (that's why we need feminism movie). How to treat with three of them? The answer of this movie provides is the restaurant where hero and heroine meet each other its name Please U.Can't agree some one lives smoothly with bloody hands like the hero and heroine (Crime and Punishment shows this question comprehensively), and that seems no weird feelings to a psychology teacher like the hero, sometimes he keeps silence and obeserves the hole thing that he within, that's a typical psychology teacher or psychology doctor stuff. When the hero performed a killer, which is symboling he followed his ID, and had shooting fun with an old man, he said about disappointed law, persenal justice and killing, those are theme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exactly, what's the differece? In C&P, the hero just takes personal justice as natural justice, so after killing he get self-suspection, nevertheless, there's only personal justice and no natural justice here in this movie, so the hero who is a psychology teacher coincidently can kill a persen with no self-suspection is reasonable.It seems self construction that ID, ego, superego and whatever within, is taken prudently in psychology in this movie, however, it is never be a question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I used to lear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in marriage, the woman can see through the man's mask that everyone got naturally, and the man think he is made to a new man out of himself, is marriage or close relationship means pushing or changing partners' ego? In addition, thinking about it in feminism, it show us female in marriage use her power in passive way traditionally. Well, it's a good observing of writer.It's no shock to think about the killer is perform by the college teacher, nevertheless, thinking about the collegae teacher is perform by the actor is absolutely shocking.
这是我今年遇到的比较有趣但又缺乏生机的电影,因为他在以一种哲学思维去讲一个非传统意义的杀手故事,就好比让哲学家持枪,而让杀手执笔,怎么看都是新鲜但又别扭。
影片一开始就摆出来尼采主张的“过危险生活”,我也因此愿意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个教授的初始造型很德国。
在授课时,教授谈到人格、自我与意识,认为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但又向学生们提出假设,如果自我只是一种建构,那么就会遇到存在的基础冲击。
课后,男主和前女友在探讨如果自我是一种建构,那么类似角色扮演是否可以改变一个人。
男方认为可以,但空间不大;女方先说不确定,但又谈到很多研究数据表明可以。
这就引出了剧中的角色扮演行为和身份认同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已经预示了后面戏份的发展,男主的行为一直小心翼翼,而女主则是大胆主动。
值得注意的是,男主遇到女主后的转变是直接的,但协助女主间接杀人的行为又是隐秘的。
这里面有两套典型的弗洛伊德式内容,一是性驱动,二是本我、自我、超我精神系统。
剧情主线我觉得是很明显的,整部戏都在讲男主的角色扮演行为,虽然他扮演的每一个杀手都是精心定制的,但其存在都是短暂的;只有和女主的接触中他杀手的身份才是长久的,但其实也经历了我得假装杀手→我得假装我已经假装的杀手→我是杀手的三重转变。
另外,在男主从教授变装杀手的钓鱼执法过程中,多位雇凶杀人的雇主也是相当有趣且有意义的支线,他们的雇主行为其实也就是打破超我、本我协调,社会中无数个自我被肢解和坍塌的表现。
再回到海报上,副标题是HE’S NOT A KILLER,BUT HE CAN PRETEND。
我觉得也还是在讲自我、在讲身份、在讲意识。
所以杀人的不是杀手,是哲学。
这个电影是有趣的,但也是无味的,“杀手”一词确实无意误导了部分观影群体。
并且他用了现代网络最流行的嘴炮输出作为杀手的作案工具,这就好比你听说荧幕上会有一个新杀手,结果一看是伍迪艾伦一样。
当然,我也喜欢伍迪艾伦。
(夜深了,该睡了,有时间在更吧)
印象中第一次看男主担任主角,早先他当配角时,就对他印象深刻,但是新闻少,名气小,豆瓣条目甚至还是明显转载的英文简介,可是他长相帅气,外形优越,这片里更是不得了,假扮杀手的卧底,所以造型百变,而他都驾驭得住,并且令人信服,真是天生的好演员。
可惜脸有点方。
更年轻时的照片就没那么方,但仍然不影响他帅气。
女主角是流行的长相,这点得佩服好莱坞,女演员最多隆胸,一般不敢脸上动刀,不然别想混演艺圈,反观国内,网红脸,整容的千篇一律僵尸脸,充斥大小银屏,真是倒胃口。
她有点像好莱坞另外一两个女演员,虽然知道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容易让人混淆。
而且演的也可以,身材好就算了,戏里换床戏也够大胆,有场假扮空姐,迎接男主回家,真是把我逗乐了,性张力够足。
故事还行,就是许多对白令人昏昏欲睡,但是够黑色,够幽默。
7.5分吧。
尤其男主和女主丈夫相约见面,我心想够讽刺的,那么巧,却又合情合理。
男主冒充杀手,却貌似手无缚鸡之力,女主看着娇柔无力,却毫不犹豫干掉自己丈夫。
好在最后男主也是扳回一局。
那个探员也算死得其所,在警局时,我就想,男主的角色不愧是大学教授,以攻为守,弄的这个黑警哑口无言。
后面装上窃听器去套话时,则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两人也算配合的天衣无缝。
这片如果能精简点时长,台词更有看头,就好了。
对一名杀手来说最重要的是专业。
杀人的方式,抛尸的地点,犯罪现场的处理,从不引人注目,更不能和你的客户产生感情。
还好我不是一名真正的杀手。
否则我一定不会让自己爱上你。
我和杀手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专业。
只不过我的专业不是杀人,而是哲学。
影片谈论了许多关于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哲学并以角色的不同身份依次体现。
男主现实生活里是一名大学哲学教授,个人的欲望与社会规范相互协调,表现出来的「自我」。
男主还有一份在警局的杀手卧底兼职,透过一份与本职毫不相关的工作,得到了「本我」的满足。
「超我」发生在结尾处,男主第一次向女主告白,并且假戏真做,做了一回真的杀手。
超我不受社会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期待,只是认为他爱的人受到了威胁,所以他成为了杀手。
前面的都是真人真事,只有超我部分是改编。
这也是本影片的最大亮点,也是最成功的改编。
哲学和禅禅有一个中心思想「缘起性空」指的是一件事情的发生需要不同条件组合而成,当不同的条件可以发生改变,那这个性质就是空的。
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你可以成为想要成为的任何人。
禅修中的修行其实就是证悟空性的过程。
也是契合了影片中哲学的表达。
infj都给我去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职业杀手》。
6分。
理查德·林克莱特编剧、导演,格伦·鲍威尔、阿德里娅·阿霍纳主演作品。
一看职业杀手这样的名头,自然十分期待,记得看华仔主演的《全职杀手》也是这样。
但遗憾的是,这部《职业杀手》是纯喜剧,一点枪战没有。
几乎前半个小时,都是格伦·鲍威尔饰演的假杀手罗恩的个人秀,真是无比佩服格伦无与伦比的演技以及神奇的化妆术,每一次出现,都带来了不同的杀手形象,虽然没有一个凶神恶煞,但每一个都十分传神。
直到他遇到阿德里娅·阿霍纳饰演的女神麦迪逊。
多情才子遇到风情万种的佳人。
罗恩明知麦迪逊有罪,他仍然坚持劝解,并全身心的爱上了她。
但麦迪逊确实从一开始就不是个简单的女子。
越陷越深。
马脚总有露出来的那天。
应该说结尾是忽略了逻辑细节而刻意皆大欢喜的。
这反而给故事留下了诸多遗憾。
在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镜头下,《职业杀手 Hit Man》不仅是一部视觉冲击力十足的新黑色电影,更是对现代人身份危机与道德界限的一次辛辣讽刺。
林克莱特以其标志性的细腻叙事和深刻人物刻画,引领观众进入一个由谎言编织的错综世界,其中,格伦·鲍威尔饰演的加里·约翰逊,以其双重身份——一本正经的教授与狡黠的兼职假杀手,成为探索人性多面性的绝佳载体。
影片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对“扮演”这一概念的精妙运用。
加里的伪装不仅是对职业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次对自我认知的挑战与重塑。
当这种技巧遇到阿德里娅·阿霍纳饰演的麦迪逊,一个美丽却复杂的女子,两人的互动触发了一连串情感与道德的碰撞,让观众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感受到一种超越表面的真诚与脆弱。
这种情感张力,使得《Hit Man》在黑色幽默的外壳下,包裹着一层温情脉脉的内核。
电影的艺术表现同样值得称道。
新奥尔良的背景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舞台,更成为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色彩斑斓的街道与阴郁的犯罪世界形成鲜明对比,映射出角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音乐与画面的默契配合,进一步提升了观影体验,使得每个场景都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富含深意。
《职业杀手 Hit Man》在探讨身份与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存在主义进行一次轻巧的触碰。
加里与麦迪逊之间的爱恨纠葛,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起伏,也是对“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哲学命题的直观演绎。
它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间,思考何为真实,何为爱情的本质。
总结而言,《职业杀手 Hit Man》是一部集娱乐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电影,它以独特的故事视角、深刻的主题探讨和精湛的制作水准,赢得了高度的赞誉。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职业杀手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人性深度挖掘的旅程。
这部电影无疑是林克莱特导演生涯中又一亮点,它以其独到的视角、深刻的情感挖掘和广泛的思考价值,成功跨越了类型片的界限。
一个男人的成长少不了另两个人,一个是女人,一个是坏人。
女人这点比较好理解,歌词里不都这样写的嘛,为了她崇拜的目光,为了她温柔的一吻,叫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男主虽然一出场就具备某种灵活度,不拘泥于做某一类人,说他是教授吧,他是卧底,说他是卧底吧,他也是杀手,说他是杀手吧,他是个警察,说他是警察吧,他其实做着演员的工作,但说他是演员吧,他其实是个情种。。。。。。
不过他在片子里的重要改变还是由另一个人带来的,答案就是女人,对女人的追求和爱慕让他打破结界,变成了一个更好的男人。
旁白里也是这样说的:在这段时间里,爱改变了我。
最后在盖瑞和阿朗之间找到平衡,毕竟人生很短,要活出自己,这个女人我对她一见钟情,她最后让我成为新好男人。
坏人这点我想到的是另一部电影《老狐狸》,讲的是老好人男主需要在传统观念浓厚,代表善的父亲和自由灵活高,代表恶的老狐狸间做选择,他到底选择继承谁的衣钵,做怎样的人。
《老狐狸》这片儿我觉得它就像其他台剧和台影一样,总是很纠结,一方面台湾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对人性之恶这部分很擅长思考,有好奇并且愿意深挖,甚至片中老狐狸和北野武都有几分相似;另一方面,他们对恶有好奇又担心好奇害死猫,想变得坏一点又不想完全认同坏,成品就总显得拧巴,故事里处处是对坏的向往又处处是传统道德规训的影子,什么父亲的背影了,老妈妈的遗照啦等等,都是最能戳中国人心巴的符号。
《职业杀手》相比之下就干净利落多了,没什么道德规训,枷锁束缚,如果坏一点能让我过得更好,坏一点又有何妨,它还把这种坏解释成迎接生命里的各种可能,任何问题都给到个开放式的答案,也允许我有千万种人设,选一个最舒服的去过日子。
所以对女人的欲望和追逐成就男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能拓宽这个道的界面,不至于太拘泥于道的坏人也可以成就男人,要想成为牛逼的男人,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解放你身边的女人,允许她变坏,处处限制担心,害怕女人强大起来的男人,只有做怂包的命。
早该灰飞烟灭的男频文学借美国大如传的壳堂而皇之作祟,拼命抖落类型游走和哲学理论的纸屑却瞒不住incel男幻想mpdg做白日梦的草包剧本本质。本以为是全片华彩的变装片段也仅仅是一笔带过未曾有机腌入叙事的快剪,男主创不愿更不能创作出道德微瑕的复杂灰色人物,违背逻辑企图以堆叠在工具配角身上的恶意与暴力衬出主角的正义与魅力,当然只会在主角满足自我私欲毫无歉疚处死「罪有应得」同事的事实达成时孽力回馈。每句小学生级引据哲学的装扮滤镜亦被证明无关所谓身份政治和罪罚辩经的深刻讨论,不过就是合理化谋杀的油腻诡辩。难怪气味相投的男影迷如此卖力衍缝辞藻为其叫好,因为如果连扮演高深的遮羞都没有了,本片无非是性别意识上世纪版的轻浮且恶俗娱乐产品,而强行赋魅的观众毕竟找到了映照自身品味和境界的明镜。
这哥的资源怎么源源不断啊(我承认对这个演员有点偏见,他和好几个女演员搭这种爱情喜剧都感觉有点油)浅尝辄止的哲思搭配絮絮叨叨的小幽默,深夜观影放松的选择。
喜剧爱情片啊 好无聊
披着杀手电影外衣的糖水小片,男女主的台词对话很有趣味。反高潮结尾略无感。
这…这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怎么感觉一直在talk,还动不动上节课,上课的台词我没有认真听,很重要吗?这片子好无聊啊,几乎什么看点都没有,床戏都没有…还是我看的是删减?还有…格伦·鲍威尔这发型好丑啊,我忍了1个小时50分钟,这个海报也不是这发型啊…豆瓣乱标,这电影哪来动作啊?看了1小时50分钟的谈恋爱,中间讲他们各种各样的约会,甚至还有cosplay…唯一的亮点中间吵架那段,那段挺好玩的
把有趣的主题拍得如此无趣。爱在系列杀手版是这个意思吗?
之前没看过Bernie,但不知道两部片子是不是有着一样的手法,因为这部片子里真实的东西比编的部分有趣太多,而爱情故事的收束也远没有预期的有意思。
难以置信的是这竟然是一部根据真人事件改编的电影,当然为了故事性和冲突性加了一些夸张和离奇的情节….7.5分
小哥哥很帅很酷,小姐姐很美很辣,两个人在一起真是又般配又养眼。可是啊可是,他们俩一起杀了人啊,最后还能逍遥法外、幸福地生儿育女。所以颜值和身材真的能碾压正义?又或者颜值和身材即正义,OMG!
女主出场镜头的光影和构图让人幻视手捧鲜花的新娘步入教堂,明牌告诉大家这就是一部纯爱电影。结尾让部分观众不适,可能还是林克莱特太正经,换伍迪艾伦来拍背德感就轻松被自嘲化解了。
除了真实的部分还算有点意思,虚构的部分真是非常糟糕,故事讲述得不合逻辑。
伪纪录片
神马鬼?
动作标签哪来的?
我天太对我胃口了!在这个设定下,男女主之间的每一句对话都另有所指,在解构“冷面杀手”的同时也致敬了很多经典桥段,对本我、自我与超我看似荒诞的演绎被包裹在了谎言套着谎言的关系中,原来这种爱情小品还是能很有趣的~
最搞笑的是有原型而且原型没杀过人,在改编个什么东西
这个名字居然拍成了这样一部温馨小品这点很新鲜 有点子话痨 哲学部分的探讨很有意思 这对撒谎鸳鸯太会撒糖 高潮部分被监听时假装的对话简直是神来之笔 但结局令人不适(主要是价值观颠覆了) 男主转变太奇怪了 就算是为了爱情 就可以没有底线了吗 这又不是《王牌特工》对待生命怎么突然这么随便了 一度以为最后女主会反水结果没有?? 男主变装都很帅 女主眼眉很像乌玛瑟曼
还挺好看的,尤其是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发挥了《爱在***时》的台词和情绪调动功力,让一部比较普通的电影绽放出了喜剧本就应有的光彩。国产喜剧经常有一个毛病,就是很尬,也许编导和演员都觉得应该很好笑,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好笑的尬。《职业杀手》差一点就掉进尬的陷阱,还好最终不落俗套。本片应该是24年6月最好笑的电影了。
影片充斥着平庸、廉价和投机取巧,要啥没啥,不懂哪来的7.1分。动作没动作,色情没色情,演技浮于表面,情绪价值为零。两人都爱玩cosplay,看看都穿的啥?男主估计也就在片场洗过那一次澡,一脸一头的油,而且长了一张让人难以入戏的脸。场景更是单调得令人发指。影片前段居然试图告诉观众这个世界没有杀手,excuseme?杀手只不过一般不可能去接平民的活而已。结局悬念时一看时长就知道没什么花花了。最离谱的就是全程都是买凶者和杀手相互见面和付款,可能吗?是买家敢见杀手还是杀手愿意见买家,有点正常心理好不好?这种事谁愿意亲赴面见留下证据或者出现纰漏?完全脱离了生活。还尼玛月球影响潮汐不是靠引力,尽鬼扯!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引力是不变的,但球体表面引力是变化的,当锤子教授。唯一好奇的就是这部戏究竟成本几何?
介于有点意思和毫无意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