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真的很了解孩子的心理,里面的对话都能让我会心一笑(保持童真哈哈)例如踢球那里,西奥声似解说:伊布拉希莫维奇,伊布……(或许巴黎圣日耳曼真的很受欢迎,丹尼尔穿的是曼联哈哈)戴高乐那里,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幻想与理想色彩的崇拜。
丹尼尔对二哥说:小孩不该为父母的幸福负责。
(很一针见血,也符合他的年纪,自己眼中的就是整个世界,只顾自己哈哈)”我感觉到大自然在呼唤”——上厕所在房车第一次遇到警车的时候,天葵篮的背景下两个警察在房车前自拍,但西奥的头却在自拍的窗户中显现,忍俊不禁哈哈丹尼尔说自己很受别人影响,但西奥对他说你真的不受别人影响,丹尼尔像绕口令地说:“你说我不容易受影响,我就不受影响,那不还是受影响吗?
” 西奥只能说:“好吧,我放弃。
”(这一段就像两个孩子在抓对方的字眼)。
“你的个性又跟你的头发没关系,而是跟你的选择,你的行动有关。
”最终丹尼尔选择了剃头,不再留长发,也减去了那头戏剧性的武士头。
罗姆人(吉普赛人,躲避人口普查和登记注册缴税,天生流浪,崇尚自由)的营地被毁,而他俩的房车因为就近停靠也差点被毁,法国那边对这些居无定所者还是驱逐的,而且遇到的牙医家庭也可能是被自己孩子抛弃而选择让他俩成为替代品,危机四伏但也趣味丛生。
“你长大了丹尼尔”“不,是周围的一切缩小了”结尾可能是他也跟着好朋友转学了,也不再对劳拉有兴趣了,正如西奥所说,到时你见到的每个女孩都可能是劳拉,没有那么得铭心,虽然他们也只是暧昧哈哈。
一部轻松幽默的公路成长片,丹尼尔的饰演者也很好看,虽然是个男孩,不过法国的中学可以让他们留这样的头发真的很奇特,女孩的早熟也是。
总被班上同学戏称为小妞的青涩男孩麦考柏(Microbe),与名字老被人联想成汽油-的转学生瓦斯林(Gasoil),老被排挤的哥俩好为自己的苦闷找到出口,突发奇想计-画一场疯狂冒险。
随着暑假来临,两个小鬼头一点都不想和家人共度无聊的夏天。
一台割草机引擎与几片木板,他们以“土法炼钢”的创意打造出自己专属的“动力房车”,踏上横跨广大法国城镇的公路旅行
青春期的孩子是孤独的,总觉得这个世界,包括至亲的父母,都满是对他们的不理解;然而,成长中因未知的存在与解决的必要同其能力之间的不对等,又让他们难以避免地心生恐惧、担心与烦躁。
于是,他们既像是一只只小刺猬一样面对着世界,防卫着躁动而脆弱的心,又需要在同龄人中找到一份认同与相互支持,同伴的意义在此时就尤其重要。
在影评推荐上看的,看完之后首先赞佩电影中法国中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自己造一辆车去实现梦想,环游法国。
在电影中看到了校园欺凌、处于初中时代对感情的懵懂和求索、以及倾佩于男主(那个造车的男生)的机智和果敢,没有被牙医一家软禁。
总体来说是一部挺温馨的电影,有青春的叛逆,有我们不敢的果敢,有我们儿时未完成的小梦想。
我爱这电影的每一幕,也深深感到一种未敢想象的共鸣。
西奥是一个值得被人爱的角色,因为他知道如何做为朋友爱人,尽管他的家庭在他尚未成人之时就分崩离析。
西奥最值得被尊敬的地方是他的思想与他的言行,修车、为丹尼尔的画展佯装很多人观众、为丹尼尔出主意、逃离,列举出来好像都是小事,但其实很少人能够做到。
他从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也不标榜特别,对待父亲的辱骂似乎也毫不在意,但他仍渴望别人的爱,他没有女朋友却嘲笑丹尼哥哥把女朋友照片贴在摩托车后目镜上,他在意丹尼尔不关心他的事与思想,在母亲死后留下一滴眼泪,这一个很坚强而又很会隐藏的孩子。
当然,他最大的特质就是独立,甚至在影片得以发展的部分都是西奥推动的,我有时为他担心,担心他的环境配不上西奥惊人的美好,但我决定顺其自然,因为我更想相信西奥能够爱护好自己的人生,尽管他连初中都没有上完。
关于丹尼尔,他带有着艺术气质,而他的特质好像只有西奥可以看到。
丹尼尔对非世俗的事情很关心,对正义的事情看的比自己都重要,对自己的柔弱感到愤怒,从而希望尝试叛逆与反击。
但我想,西奥教会了他怎样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攻击敌方。
青春冒险王的译名低估了电影的魅力,当然电影可以用很多角度看,但是用两种分类词汇描述这部电影我却有些失望。
而原名车油与弱鸡,尽管乍一看奇奇怪怪,但是看过这部影片后,我感受到了西奥与丹尼活生生的样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模样,还听到了来自导演的一丝讽刺之音。
西奥说过很多直击人心的话,有一句玩笑话,老在我脑子里萦绕着:高中课间的霸主长大后一般都成为笨蛋。
而影片结束时,丹尼尔照着西奥教的方法,对着那名伪善的霸主来了一拳。
丹尼尔捍卫了很多,捍卫西奥的尊严、他们的友谊,捍卫了评价的正义性,捍卫了自己的强大,最重要的,可能是捍卫了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总之,我爱这部电影,它教会我好多。
丹尼尔本来最大的关注是同学劳拉,姑娘是是青春期的原始冲动,时刻牵动着他。
但最后当他憧憬的姑娘数着数想让他回头看的时候,丹尼尔却一直没有回头,他看上去更像是被和朋友分离的悲伤淹没了,把姑娘完全抛在了脑后。
这部电影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年少时的梦想创作的,希望他失去联系的老友(西奥的原型)看到这部电影时能想到自己。
我想,一部电影有这样的意义已经足够了。
孤独是生活的常态。
无论是养老院里形单影只的耋耋老者,还是被父母兄妹,同学老师围绕着的青春少年,自从有了个人意识,孤独感就不离不弃地如影随形。
直到你遇上了一个和你有相同频率的人,从此能一起暂时逃脱孤独的纠缠,体验沟通和理解的安慰,或同谋青春的梦想。
这样的人是生活最珍贵的馈赠,能长久地留在记忆中散发着光芒的角落里。
丹尼尔生长在可以称得上幸福的家庭,有疼爱他的母亲,能陪他练球的哥哥,但他的青春期的性困惑却只能藏在床垫下。
直到他遇到了柴油味的西奥,在和他友善理解的交流中得以了解自己难以启齿的事情其实是最正常的现象而释然。
在学校里被人嘲笑的西奥,在丹尼尔眼里却是最有趣的人。
<图片2>西奥丰富的想象力给生活中普通,单调的场景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两个人的足球练习变成了人声鼎沸的现场直播,还自带慢镜头回放功能。
没人参加的冷清的个人画展马上变成了挤满贵宾,觥筹交错的盛宴。
<图片4>西奥梦想能在暑假驾驶着自己拼装的车去以前露营的地方,但简陋的零件拼凑的所谓的‘车’连上路审查都过不了,而且他们两个人未成年人根本没资格驾车。
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确实让人气馁,但丹尼尔和西奥为了不想在30岁时他们再相遇,回忆起2014年的夏天,是没有能完成的梦想而遗憾,决定继续努力。
最终这一梦想在这两个少年的想象力和幸苦劳动下得以实现。
想想我们多少人往往遇到比他们小得多的困难,就轻易放弃了梦想,‘等我长大了,等有时间了,等有钱了…..我就可以…..’一直等待着,条件一直不会成熟,然后激情消失了,再也找不到能陪你一起实现的人了。
留下的只是遗憾的回忆,感慨一下‘人这辈子不可能事事如意……’<图片1> <图片3>这里两个少年的对话总让我觉得过于成熟,有时候像是老人说的话,带点哲学的超然气质。
不过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是这样‘不一样的人’,所以在学校里才更不合群,能碰到一个相同频率的伙伴才更难得吧。
其实不止少年,家长何尝又不是经常感到不被理解的孤独呢。
天使爱美丽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慈爱,又软弱无能的母亲。
鼓励儿子和她一起去听演讲,以为儿子一定会和自己感同身受,而丹尼尔却对母亲的精神教义完全不感兴趣。
丹尼尔对西奥说:“我妈太爱我了,让我可怜她''。
西奥说:‘我做什么,我爸都看不顺眼’。
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是,丹尼尔的爸爸说妈妈在哭,让他和哥哥一起去陪陪她,结果我们看到一家人都在房间里陪她,却各干个的事情,家人之间的疏离感在画面中弥漫。
同样,丹尼尔和西奥在路上遇到的‘奇怪’的牙医也说感觉自己被子女抛弃了,而执意要留他们在他家,不禁感到可笑又可悲。
丹尼尔本来最大的关注是同学劳拉,姑娘是是青春期的原始冲动,时刻牵动着他。
但最后当他憧憬的姑娘数着数想让他回头看的时候,丹尼尔却一直没有回头,他看上去更像是被和朋友分离的悲伤淹没了,把姑娘完全抛在了脑后。
这部电影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年少时的梦想创作的,希望他失去联系的老友(西奥的原型)看到这部电影时能想到自己。
我想,一部电影有这样的意义已经足够了。
两个性格迥异的男孩子,却拥有相同的怪异。
丹尼尔,一头金色柔顺的长发,瘦小,苍白,寡言少语,经常被认成是一个女孩子;西奥,深棕色爆炸卷发,到处显摆自己,骑着花里胡哨的自行车的转校生;一个会画狂野的抽象风格画;一个超热爱精密的机械工艺;一个家里充满爱,但是丹尼尔觉得她母亲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爱他了;一个冷漠到冰点,爱挥拳头的吸毒哥哥和永远在冷冷嘲笑漠不关心的父母。
两个少年自己收破烂组装了一辆房车,用一台除草机的马达,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从这两个孩子造车开始,这部电影,就有了奇幻的色彩。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一路上,看见的风景,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儿。
被埋在屎下面的苹果手机;(结合西奥的吐槽,看得出来导演对“便捷”的现代产品的态度)从一对夫妻的盛情款待中仓皇逃出,就像他们口中“抛弃”了他们的儿女一样;尤其是,那把拉屎挖坑用的铁锹拍在牙科医生的脸上时,我没忍住,笑出了声。
因为再一次被别人当成女孩子,丹尼尔跑去剪头发。
结果夜色下,正经理发店都关门了,开业的只有不正经的。
热情的妓女,暴躁的小混混,丹尼尔带这个日本武士道的“光明顶”发型狼狈逃窜。
再然后,遇到丹尼尔的心仪的女孩儿,再然后,巡警烧掉了罗姆人的营地,少年停靠在旁边的房车也遭到株连。
(这里的流浪的罗姆人应该是一处政治隐喻)房车付之一炬,两个少年开始吵架谁把房车停在这里?
谁隐瞒心事改换目的地?
两人分别。
丹尼尔在超市剃掉了一头长发,换上了不合身的成年人款白衬衫然后,少年人心中起火,抢走了当初抢他钱混混的橄榄球瘦小的丹尼尔在树林中狂奔,后面是全副武装的混混们那段真好看,阳光透过缝隙,照在丹尼尔苍白的脸上和大大的白衬衫上,跑出树林,跑到路边,路的一边在冒白烟西奥开着那个被烧的只剩地盘的房车来接他了
白烟和七色云彩一样酷
快跑呀!
一起跑呀!
这里我稍微腐了一下
之前一直唯唯诺诺的丹尼尔他已经开始想打架了!
两个成功谈判跑路的男孩子,就这样在饥饿、困倦和赠送内裤下和好了他们跑到一座小城镇西奥用丹尼尔仅剩的2欧元赢了打枪游戏的奖品——一个布偶兔子给丹尼尔,14岁的丹尼尔抱着玩偶,用不符合年龄的弱小混到了上限12岁的儿童绘画比赛中,因为绘画比赛的第一名是一架让西奥双眼发亮的用蒸汽动力飞起来的空客-310飞机模型。
啰啰嗦嗦的西奥和让他安静的丹尼尔最后画技“高超”的丹尼尔输给了一个小女孩儿的幼稚却充满想象力的“土豆围绕世界”,这里暗示了丹尼尔成长,所以他输掉了和一群小孩子的童心比试中。
二等奖的奖品不是两个人都倾心的飞机模型,而是飞机票,返程的飞机票。
最后这段回家的旅程,是影片最超现实的表现手法。
在丹尼尔的眼里,飞机没有起飞,一直在地上奔跑,跑到公路上。
机上所有的人,包括西奥都昏睡了了过去。
飞机倒退着降落,火车倒退着形式。
这里只有丹尼尔一个人陷入这样的迷幻中,西奥甚至在飞驰火车上纠正丹尼尔火车正在“倒退”的想法。
也许,是少年不想回家,也许他想旅程才刚刚开始。
所以在倒退的进程下,终点重新变回了起点。
但是,只是丹尼尔一个人这么觉得。
丹尼尔回到家中,还是一样在母亲深切浓厚的爱下感到不自然;西奥的家人还是依旧如此冷漠,父亲还在把妻子的死归咎于西奥不在家。
再然后,西奥一家投奔回来参加葬礼的哥哥,搬去另外一个城市。
这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
不像国内的青春疼痛影视作品展现的分离,那些重复的,在大雨滂沱中嚎咷痛哭,说着感人肺腑永不分别的话,也没有任何狗血追车送别的场景。
两个孩子就这样互相看着,然后转身离去。
他们好像长大了一些。
至少丹尼尔成长的很明显。
西奥这个转学生,在丹尼尔的生命里仅出现了短短一年,他来之前和来之后,其他人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也没什么人记得住他。
丹尼尔谈到西奥,也十分平静。
但是,就是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就像丹尼尔的头发一样,不在柔顺,而是根根直立的短簇。
电影结尾也很好,很干净,很利落。
从3到7到正无穷.......就这样必须丢下什么,再获取什么的走下去吧。
PS:影片中段很有趣的一段对白
用别的小伙伴的截图14岁的我们害怕30岁的我们后悔14岁没做的事儿,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本文首发公众号【沉默的阿光】年龄大了总喜欢回味青春,这估计是一帮奔向中年的男男女女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
所以近些年的青春电影和电视剧就和抗日剧一样,遍地开花,还是烂花,校园爱情的套路都被玩坏了。
就不能好好讲故事,今天推荐一部冷门片子《青春冒险王》。
片子讲述两个被排挤的初中生如何成为好朋友,并一起完成了一场冒险。
其实我们大部分时候是从初中开始意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然后开始叛逆期,可能更多的是面对不理解自己的父母,还有无处诉说的心事,逐渐与孤独开始第一次见面,就如在深山老林中穿行,猛然遇到一头怪兽,而且还是会伴你终生的怪兽。
对于青春的少年来说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所以我的选择是去读书,在更多的小说中寻找共鸣。
片子里面的两个少年,选择自己去创造一辆房车然后去环游法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见自己心爱的女孩。
也只有少年才会如此专情的喜欢一个人,不计回报不期望结果,青春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即使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是在和中考,高考做斗争。
有人会惊讶两个少年的创造力,想想自己儿时也是喜欢用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去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还喜欢在乱柴中搭建自己的秘密营地,在其中藏好零食弹弓,随时准备和未知的敌人来一场莫须有的战役。
那些时光是那么的遥远,在记忆中又是那么的清晰。
不知道成年人是不是会刻意的回避自己的孩童时光,有些时候儿童时期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会一直影响和延续到后面的人生。
每次回家乡,总是能在那些已经两个孩子的同龄人身上寻找到当初儿时记忆中他的特点。
可能这一点在村子里面体现的更加明显吧,毕竟土地带给农村人的朴实感是很真实的。
片子整体轻松愉快,如果你的心情不是太好,可以找来看看。
最近很多人留言找电影,可惜我这里基本没有资源提供。
这部电影在人人视频APP上可以直接观看,大家有兴趣自己去寻找一下。
周末愉快
总感觉这部电影的名字配不上这个电影,看到名字有种国产烂片的感觉。
或者它应该学习下《契克》,契一个叫做《西奥》这样别致的名字。
这也是一部青春公路电影,主人公丹尼尔因为长相一直被当成女孩,在学校也没什么真正的朋友,直到他来了一个新的同桌,西奥。
西奥是个爱出风头的男孩,但是他成绩不好,家庭不富裕,浑身还有一股柴油味,同学们不喜欢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窝囊废。
但是西奥独立,乐观,勇敢,他直到怎么做一个好朋友,丹吉尔举办了画展,除了西奥没有一个人来参观,西奥专门偷来了爸爸肥大的西服,然后在空无一人的展厅自我表演了起来,他和所有到场的“达官贵族”打招呼,和他们交口称赞丹尼尔的作品,并告知门外“排队的观众”里面人太多了,让他们多等一会。
有一天热爱机械的西奥从废品站买回来一个发动机,然后突发奇想自己做一辆车,然后环游整个法国,后来丹尼尔出主意把这辆车改装成一辆小房车,为了完成这辆车,两个伙伴不断地收购废品用来置换自己需要的零件,最后这辆车在暑假前期完成了。
看到这辆完工的车,我又羡慕又惊讶,惊讶于这样一个天才的想法,少年自制房车环游全国,这样一个天才的想法在我看来不亚于去外太空遨游,太过于浪漫,同时我又羡慕有西奥这样一个有机械天赋的小伙伴来开启这样一个计划。
《本杰明·巴顿奇事》里面说到,一个男孩的成长要做的三件事:酒,性和远行。
一个浪漫的旅程如果没有女生的加入,有些不完美,这个故事里丹尼尔也有一个喜欢的女生,但是这个女生不喜欢他,觉得他矮,没有男子气概。
暑假前夕,女生告诉丹尼尔他们要去海边度假,并告诉了丹尼尔海边的地址,于是在丹尼尔在心中,把他们旅程的目的地设定到了女生海边度假的地方。
这实在是太浪漫了,我实在想不出有比这种示爱方式再浪漫的行为了,不远万里开着自己制作的车,只为说一句我喜欢你,如果我是女生,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他。
路上依然充满了奇遇,丹尼尔获得了成长,剪去了长发更像一个男孩,而且敢于和抢他钱的人搏斗,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朋友的陪伴,那就是西奥。
他们最终到了海边,看到了女孩,但是丹尼尔没有勇气跟她说话,后来丹尼尔鼓起勇气去找女孩,发现女孩已经度假完毕回家了。
我为这个女孩感到不幸,如果她知道在她青春年少的时候,有个小男生为了她剪去了长发,自制了房车行驶万里找到她只为了跟她倾诉自己的爱慕,那么即使未来生命中遇到黑暗,她心中也会发着光。
后来他们的房车被烧了,西奥修好之后这辆车又掉进了河流,看到这辆车最终掀翻坠入河流的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仿佛倾注我所有热忱的东西被打破了,我多希望他们能把这辆车开回凡尔赛,然后下一年暑假如他们所说,换一个马力更强的发动机,然后加个前车灯。
最后他们回到了凡尔赛,丹尼尔的妈妈没有责怪丹尼尔,但是西奥很不幸,他出行期间妈妈去世了,丹尼尔参加了西奥妈妈的葬礼,从葬礼回家的路上,西奥的爸爸责怪他们俩,并说出要把西奥送到他哥哥住的城市去找工作。
毕竟还是小孩子,面对自己的未来很无力,西奥没办法只能跟在父亲身后离开,走了一段路回头看了看丹尼尔,丹尼尔也看了看西奥,连一声告别都没说,丹尼尔转身就走了。
我为丹尼尔感到遗憾,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后悔没有用力地道别。
我发现我对这类影片很感兴趣,也许我也一直在等我的西奥,直至今日这种感觉也没有削弱,我希望有个人能带我脱离这种庸碌的日常,等了这么多年,我慢慢意识到,可能我永远也等不来西奥,我应该做自己的西奥,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做自己喜欢的事。
房车旅行的夏天~可能以后就再也见不到面了~
简直萌哭~水粉摇滚与汽油罐开着自制房车大冒险。在离开家的第一次大便中把哥哥给的手机掉进了自己挖的屎坑,途中遇到好心怪牙医的收留,秀气的小画家为了不让别人把他当姑娘误闯妓院剪了武士头,汽油罐用抑郁的要自杀的橄榄球威胁不友好的韩国人…两个人那么般配,就别想着什么劳拉啦~
2020.6.9 想象力很重要,它令生活充满色彩。很想知道画得天马行空的他的青春期是怎样的。
和朋友造一个房车去远方,寄托了多少青春年少的可能。可是于我来说终究成了一个未竟的梦想。情感上可以打动人,但对电影本身来说,尤其是每次都想象力爆棚的米歇尔·贡德里,这次实在略令人失望,全片较为平淡,一场探险之旅被拍的并不酷。还是说,导演有意为之只为突出结尾,青春的火焰终将平息?
場內笑到拍掌!很多神來之筆,對小孩的心裡很多拿捏到位之處
冲着女神去的
里面的小姑娘小伙子都好漂亮啊,作为喜剧是二并且丧的路子,全片的氛围都是新浪潮青春片的余韵,比方说特吕佛的《零用钱》之类
从房车上路后这片开始有意思了。
两位小男孩主角都很可爱 小孩子好像都是哲学家 不过同类型的我更喜欢《契克》这部我觉得剧情散了点
很轻盈的青春故事,用拼装材料实现自由旅程,那些烦恼和羞耻在沿途中逐渐消除,友谊是青春的开始,遗憾是成长的常态,人生大概就是由一场场的告别组成。
炒鸡可爱呀。
看来我对法国电影真的不感冒。。。
两个孩子长得真可爱!
西奥应该加入父母皆祸害小组
看过的第一部不靠搞破坏体现疯狂肆意的青春片。改造小能手的房车之旅,俩人的化反真强,相互鼓励、肯定的友谊观感舒适。只是想感慨一下,离家出走的追梦小孩结局都好衰,是在有意警示一下我们这些有贼心没贼胆的嘛🤔
法式幽默是我难以跨越的一道巨大鸿沟
条纹画家受和皮衣机师攻的少年友谊,童年需要冒险和真挚友谊;他们为啥认为家里挂夏奇拉海报就是变态,哈哈;最后为啥没送妹子画
片名不起眼,实际挺不错,青少年的公路片,据说是导演的亲身经历。回忆里青春岁月有段这么萌的故事,很幸福呢。
不说自己diy一辆车,自己开车都难啊
前面因为一些台词扣分想给两星,但是喜欢最后十分钟的剧情,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