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黑天鹅,走近这位新奥斯卡女主角,我更强烈的关注娜塔莉波特曼。
不知因为电影而喜欢她,还是因为奥斯卡。
总之,对这个魅力非凡的女人,我是爱的媚俗,爱的虚荣。
但无论如何,看了她的电影后,便无法再模糊对她的记忆。
美丽的大眼睛,坚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还有一颗标志性的痣。
她抚媚和诱人,同时又高傲和霸气。
黑天鹅中,她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正义和邪恶,保守和放纵,压抑和宣泄。
她矜持又纵情,清澈又神秘,演绎了全然不同的姐妹同体。
而在这部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中,她是一个纯粹的野心勃勃的女人,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欲望的女人,她现实的一览无余。
最后,她的野心和残酷都遭遇到了冷暴力,未能如愿以偿地享受这些显赫的光环,但最终却成就后世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女王。
波林家的三个孩子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他们没有选择爱的权利,只有为角逐权力而献身的权利。
在父亲和舅舅的一手安排下,姐妹两人都为诱惑国王而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并由原本的亲密无间产生了残酷的争斗。
妹妹无欲无求,原本已婚准备在乡间度过安然自乐的生活。
然而,无意间被国王看中,她在父亲的劝说和丈夫的妥协中无奈进入王宫,开始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接触这个全然不同的男人。
丈夫为权力和势力的妥协,令她心碎,伤痛那种背弃婚姻誓言和爱情理想的转变。
她是个善良而温柔的女人,在诱惑国王中她轻易地被国王的爱所俘虏,全身心的去爱。
而姐姐野心勃勃,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残酷至极地把国王从妹妹身边夺走。
国王为了得到姐姐,对刚刚给他生下儿子并怀抱儿子轻轻呼唤他到身边去的妹妹只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便无情的走开了。
那一瞬间,国王是那样的傲慢和无情,又是那样的卑微和无奈,只为得到一段他想要的新感情。
令人悲愤而又无法指责地喜新厌旧,因为他是王。
姐姐野心勃勃的一切努力,铲除了她所有的对手,除掉了她完全征服国王并能真正得到一切的重重障碍。
然而,却也消磨掉了国王对她的爱和温存,最终她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却也只得到了皇上粗鲁的对待和发泄。
国王已然爱她,但在付出太多之后,又分明感觉一切已然不值。
他付出了太多代价,他对她只剩下了厌恶和报复。
冰冷之中,她一步步地走上绝境,最终被处以极刑。
她幸福的地方在于,伴随她最后日子的,是与妹妹和弟弟之间,最终未曾玷污的手足之情,是她在皇后的位置上,虽然自己一无所获,悔恨不已,但却留下了替她实现一切的后世——一代女王伊丽莎白。
那必然是一种性格和基因的继续。
最后,妹妹也回归乡间,过上了最初向往的生活。
可怜的是弟弟,无辜的被牵连和姐姐同样被处死,背叛他去揭发他的正是他为权力而妥协所娶到的妻子,他们之间也一直没有爱。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残酷权力斗争的故事,是一个讲述因果报应、各得其命的故事。
但我想,这孰是孰非,还是说不清楚的。
生命以不同方式绽放,以不同方式凋谢,又最终以不同方式得以延续。
刚看了《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对这个国王有点小兴趣,查了点维基,讲来玩玩。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难怪他在电影里对着玛丽波林作理解状讲:“我知道,第二个孩子总是不受重视的,生活在长子的阴影下”,原来是深有体会哦。
他的母亲是约克的伊丽莎白,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
爱德华四世挂了以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就是五世。
结果四世的弟弟理查跳出来讲,五世,你老爹跟老妈婚姻无效,你么有继承权。
理查就把五世幽禁了,自立为理查三世。
另一个家族的亨利.都铎迎娶了这位伊丽莎白公主,就跟理查三世干了起来,三世战败,都铎娶的既然是老国王的长公主,当然是老实不客气的做了国王啦。
他就是亨利七世,从他开始,就是都铎王朝开始。
扯远了,继续讲亨利八世。
主要来讲他的狗血史。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西班牙公主凯瑟琳。
比较狗血的是,凯瑟琳先嫁的是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
但他们结婚几个月,亚瑟就病死了。
亨利八世的母亲伊丽莎白出于维系英国和西班牙关系的考虑,让凯瑟琳继续跟自己的小儿子,亨利八世结婚。
所以凯瑟琳比亨利八世整整大六岁。
因为凯瑟琳曾经结婚,事情就比较麻烦。
凯瑟琳宣称自己第一次婚姻没有圆房,又取得了教皇的手令,才得以顺利成婚。
这位皇后应该说大方得体,深受国王的尊敬和人民的爱戴。
但比较倒霉的是,她除了有一位公主,其余六个孩子全部夭折。
根据电影的狗血描述,这时候凯瑟琳已经绝经,再也生不出继承人,所以很明显的,亨利八世的心不再在她身上,他需要到处猎艳,生出自己的继承人。
亨利八世一位很有名的情妇,也就是电影里描述的又漂亮又纯真的玛丽波林。
但真实的她,经历比较复杂。
她很小的时候就作为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公主的侍女,远走法国。
在法国,与国王传有绯闻,因此被遣送回国。
在英国,她又成为了亨利八世的情妇。
这段关系在她与国王的私生子出生前结束。
她的第一任丈夫患热病而死,而第二任丈夫是个平民,这导致她被驱逐出了家族,穷困潦倒。
我们也可以猜测是玛丽波林的姐妹安妮波林的出现导致了玛丽的失宠。
影视作品里统常将安妮认为是姐姐,但有一点证据,就是贵族的头衔通常是由长子女继承的,而安妮的女儿,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并没有波林家族的爵位头衔。
可见安妮应该是妹妹。
关于安妮,维基百科的说法发生了分歧。
一方,包括大多数影视作品里的说法是,安妮引诱国王,坚持要将自己的处女之身留到与国王结婚之后,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私生子。
另一方,是说安妮已经有了身孕。
估计还是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因为伊丽莎白一世,是她老娘加冕后三个月生出来的,多惊险啊,差点就是个私生女了。
不管怎么样,总之,就是这个安妮把国王迷的神魂颠倒,可以让国王不仅仅把她当做情妇,而是要正式休妻迎娶。
据小道狗血报道,国王承诺,与安妮结婚前,再也不碰自己的王后,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眉来眼去,对于刚给他生下私生子的玛丽波林也再不搭理。
国王休妻的理由,就是老调重提,说凯瑟琳王后第一段婚姻就圆房了,与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不是处女了。
既然她曾经嫁给过自己的哥哥,那么他再与凯瑟琳有夫妻关系,那就是乱伦了,要求宣布婚姻无效。
不得不说,这招数太毒了,太不厚道了,离婚就离婚了,还要毁人清誉啊,好歹是二十多年的夫妻呀。
有正义感的人还是在的,国王离婚要得到教会批准,可无论国王怎么斡旋,甚至威胁英国不再给教会交税,教皇就是不鸟他。
一怒之下,亨利八世跟天主教庭决裂,改信奉了英国新教,也从此重新树立了国王的权威。
亨利八世由自己扶植的傀儡主教宣布了自己与凯瑟琳王后婚姻的无效。
可怜他们的长女玛丽一夜之间从英国的长公主变成了私生子。
日后还遭受了继母的不少蹂躏,不知是不是童年阴影造成了心理变态。
她上台后又大力推行天主教,屠杀新教教徒,人称“血腥玛丽”记得那种鸡尾酒不?
亨利八世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安妮波林,可惜安妮除了伊丽莎白公主,也是一无所出。
很快,安妮王后也被编排了N种罪名,什么叛国啦通奸啦乱伦啦被斩首。
哎,安妮只当了三年的皇后,看来男人的“真爱”都是很短的,尤其是有权有势的。
历史总是相同的,安妮波林当初是凯瑟琳王后的女官,这次,她的继任者,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皇后又是她的女官。
相对安妮,她还算善终,给亨利生下了唯一的男嗣爱德华王子后,她就去世了。
亨利的第四次婚姻是政治联姻,他娶的是德国可里维斯公爵的姐姐。
为的是他们同样支持新教。
出于谨慎,亨利还派出了一位画师去画了这位公爵小姐的画像。
想到什么没?
王昭君为什么会被逼出西域啊?
同志们,假冒伪劣害死人啊。
画像那是貌若天仙,亨利大喜过望,急忙答应了婚事。
没想到娶回来一看,五官好像是差不多,可是……脸上怎么那么多的痘痘?!
婚归婚了,亨利对这位王后完全没有性趣,后来因为可里维斯公爵与罗马教廷有纠纷,亨利也就顺势宣称他与王后没有圆房(亨利,我相信你!
),顺势将这位王后改嫁他人。
推荐这位天仙的克伦威尔伯爵被牵连斩首,当年,可就是他,帮安妮波林捏造了种种罪名,处死了这位皇后,正是一报还一报啊,不是不来报,时候还未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公理……哎呦,不要砸我,我,我这就继续!!!!
他第五个老婆也跟安妮波林有关,是安妮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
我说什么来着,历史往往是相同滴,这位小姐是刚刚那个德国小丑妞的女官。
看来女人不放心家里的小保姆,这是有理由和渊源的这位小姐也是命运悲惨,首先,亨利这时候已经50多了,体态臃肿,还是个老烂腿,怪味一阵阵的,我们没理由相信她真爱亨利。
波林家族一贯有献女人换宠的习惯,可谓是前赴后继英勇无比啊,可见这位凯瑟琳小姐不过是被自己无耻的老爹老妈以及众亲戚出卖的牺牲品。
她婚后,亨利倒是对她以及她的家族都无比宠爱,但凯瑟琳刚值17、8,对亨利提不起兴趣也是正常的。
她的情人是以前与她有过婚约的卡尔佩珀。
他们的事情被告发后,亨利很长时间都不能相信,直到凯瑟琳给卡尔佩珀的情书摆在他书桌上,他才如梦初醒。
亨利老兄,你真是绿云盖顶啊……不过凯瑟琳还是很有骨气的,在被斩首前,她说“我以王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为卡尔佩珀的妻子而死。
” 她与卡尔佩珀一起被斩首,尸首与自己的表姐安妮波林葬在同一个地方。
亨利的第六位妻子是个老寡妇(哎,真是每况愈下……),但很明显,她对亨利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她的推动下,第三部《王位继承法》通过实施,这部继承法规定了私生子也有继承权,所以血腥玛丽以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由于母亲的婚姻被宣布无效而成为了私生子,但同样拥有了在正位的爱德华王子以后的继承权。
亨利死后,与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珍合葬,看来他是很珍视自己这位短命的妻子,一来她给他生下了唯一的男孩,二来她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我是否可以很阴暗的说是还没来得及就挂了……)。
珍被亨利称为自己唯一承认的合法的妻子。
感叹一下,果然是死人地位无限高啊。
亨利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承了王位。
他没有后代。
他死后,是凯瑟琳王后所生的玛丽继承了王位。
然后,便是伊丽莎白一世。
由于他们都没有后代,所以都铎王朝就此终结。
呼……终于写完了,多不容易啊。
历史上,关于The Other Boleyn Girl只是一句话带过,所以对于这部本非正史的娱乐片,犯不着去强调它情节的不合理,看着两个美女高兴就好了。
对于Henry VIII,我是厌恶多于鄙视,鄙视多于可怜,可怜多于同情。
无论是BBC的“亨利八世”还是showtime的新剧“都铎王朝”似乎都在暗示这位历史上以暴戾好色著称的英格兰国王内心隐藏的矛盾与痛苦,个人认为那不过是他恐惧的托辞而已(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恐惧),很少有从他那六位悲剧性的妻子的角度来看的。
(以前曾搜集并写过她们的故事,现在转录于此)第一位王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她本是亨利八世哥哥的未婚妻,青春年华的凯瑟琳有着金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白皙红润的皮肤,18岁的亨利迎娶了这位大自己6岁的新娘,婚后20年中,王后的政治上的才能、贤良的品德无可挑剔,除了一直未有皇子(四个男孩均夭折)和逝去的容颜,而此时的亨利早已私生子遍布,并且疯狂的迷恋上安妮.博林,于是一纸离婚协议递到凯瑟琳手中,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婚姻被说成“不合法”,并承认自己唯一的女儿是私生女,她开始奋理力争,这场漫长的离婚诉讼案闹到了罗马教皇,慑于凯瑟琳的外甥-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的威势, 教皇驳回亨利的申请,早已对教会看不顺眼的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彻底来了个政教合一。
可怜的王后被流放,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后来她和亨利唯一的女儿玛丽登位,她没有忘记母亲和自己所受的屈辱,极力镇压新教运动、迫害改革派,并恢复天主教,历史上称她为“血腥玛丽”,估计就是阴暗的童年造就的问题儿童。
千日王后,安妮博琳要算得上是六位王后中最富于戏剧色彩的,从法国学习回来的她接受了新教的思想,天资聪颖且富于心计,很快便凭机智的谈吐吸引了国王的注意,一方面她以高超的手腕对亨利欲擒故纵,另一方面拉拢改教派、占星师,最终戴上了王后的桂冠,依仗国王对自己的宠爱排除异己,然而女儿伊丽莎白的出生让盼子心切的亨利大失所望,加上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安妮发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纵使再聪明的她也开始乱了分寸,不恰当的表现加快了亨利对她的厌倦,又看上了前妻的侍女(简·西莫)。
亨利决定除去安妮,反正他已经凌驾教会之上自封老大了,其手下几个幕僚察觉到风向,立刻捏造若干罪名,包括“与亲兄弟通奸”(这条连国王自己都觉得太不靠谱),联合安妮的政敌定了她的死罪。
被关入伦敦塔的安妮歇斯底里,待到出庭时却异常平静,以王后的尊严拒绝了对她的指证“我根本没指望你们放过我”;刑前的话也让起哄的人群异常平静(或许是历史的煽情)“良善的基督的人民,我来到这里接受死亡……不是为了论断任何人,也不是为了评说我为何会来到这里的这件事,我只是要向神祈求保佑我们的国王……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和你们所有人了,我衷心的希望你们为我祷告。
主啊,求你怜悯我,求你接受我的灵魂……”. 再补充一点题外话,当时英国对贵族死刑的执行方式是用斧子砍(经常一斧子无法解决问题),而多少有些愧疚的亨利八世给了她一个“优惠待遇” – 请最好的剑客用剑来执刑 -- 这样痛苦和羞辱都会少很多。
但据说现在伦敦塔内还飘荡着安妮的鬼魂。
再再后来,安妮的女儿,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一世,总算拨乱反正扬眉吐气了,但同样也是问题儿童出生的她登上女王宝座却终身未嫁,史称“童贞女皇。
更正:伊丽莎白监禁并除掉的是来投奔她的表外甥女玛丽·斯图尔特(苏格兰女王,遭新教徒叛变)Jane Seymour(简·西莫),她并非容姿出色但据说温柔贤淑,对于当时疲于应付国内叛军和国外压力的亨利,无疑她成功地对症下药,成为了第三位王后。
有了前车之鉴,简 处心积虑地温顺、拉人缘,在时刻担心中产下了男孩,然后便永远地松了口气(较之被放逐甚至处死这也是种幸运)。
终于有了标准继承人的亨利八世自然毫不吝啬地追称她为自己此生最爱。
后来年幼的爱德华六世当了几年傀儡也因“孱弱的体质”死去,最终统治英国的仍然是女性,对亨利来讲实在是个讽刺。
汉普顿宫关于亨利八世鬼魂出现,估计就是他死不瞑目。
接下来的这位德国公主Anne of Cleves,被当时急于在国王面前求功的Thomas Cromwell夸得美若天仙,加上皇室御用画家Holbein的亲笔操刀(估计他当时也是进退两难的处境,画得比真人理想了一点点)。
当亨利见到准新娘时,称她为“肥胖的弗兰德斯母马”并宣告自己绝不看她第二眼,其实他也不...照照自己(肥胖臃肿、步履蹒跚);然后的退婚事件除了导致英国损失一大笔费用外,就是先前的大红人Cromwell掉了脑袋(亨利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小学徒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操练了几次)。
好在喜怒无常的亨利面子上还是作足了功夫,给克里夫斯公主赐了封号、赏了地(一边呆着)。
相比其他几位妻子,安老终年的她似乎是最幸运的。
Catherine Howard,这个可怜的女孩死时只有21岁,她被押往刑场的路上一直哭泣求救,连围观的人都于心不忍。
凯瑟琳·霍华德被其亲戚们献宝亨利(看起来可以当她祖父了)时还是个孩子,19岁成为皇后的她美艳而又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亨利对她宠若至宝,然而活泼任性的Catherine怎么可能爱上猥琐大叔,自然便有了英俊的情人(也许早就有了)。
她亲戚的政敌立刻向国王告发了其不忠的行为,本来就已经自信心极度脆弱的亨利八世狂怒下将她投入伦敦塔并砍头,连同其众多保举人和亲戚也没能逃过此劫。
实在是一人得诛、鸡犬入狱。
接下来的long-long-time里,亨利八世一直闷闷的。
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的机智和博学使其即便没有过人的美貌(并且曾两次守寡),仍旧在宫廷中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对待前任留下的孩子,特别是沦为私生女的两个公主,她竭力恢复她们的身份并给予良好的教育。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这种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直到亨利八世去世后她才得以嫁给早就互有婚约的海军大臣托马斯,开始自己的生活,后来却不幸死于难产。
上面这六位女性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个别甚至举足轻重),但在一个男人的统治下,她们的角色始终都摆脱不了受支配的地位,成为血腥中绽开的花朵。
嗯,随便说说而已,不见得都是真的。
电影拍得不错,服装、场景都挺漂亮,几位主角也很养眼。
这本是一对完美的姐妹,结合在一起就是最强的组合。
mary隐忍,善良,逆来顺受。
ann倔强,冷酷,敢于挑战。
如果你喜欢田园牧歌的生活,你会喜欢mary,她总是退让,希望所有人幸福,但是甚至无力保护自己。
她以她仅有的力量,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温暖大家。
国王最后想保护她,最后心里依然尊敬她,因为她善良,因为她是唯一爱他的女人。
看到mary会让大家在冰冷的世界感受到温暖。
你永远也无法拒绝田园牧歌的生活,实在是因为它可以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但是大家也无法不喜欢ann,她试图改变她的生活,她勇敢,因为冷酷的世界,使她的心里满是伤痕。
她依然没有退缩,她最终取得了皇后的宝座。
世界不可以缺少这样的人,否则人类永远都不会进步。
社会永远都不会发展。
mary 的软弱和逆来顺受ann可以弥补。
ann的冷酷和焦躁不安mary可以弥补。
如果不是当时的社会,我想她们会是最好的姐妹我希望人都能像mary一样永远不停止爱人,同时也可以像ann一样勇敢的为自己争取。
亨利八世折磨了我很久,都铎王朝迷了很久。
当我第一次直到有一个女人叫做伊丽莎白,她有个亨利八世做老爸,她有个血腥玛丽做老姐,她有个叫安。
博林的老妈,这个老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英帝国的宗教改革,从此以后英王开始不听罗马的话。
涉及历史政治的东西总是叫人觉得乏味,或者觉得其中有很多深不可测的门门门。
门门门在重庆话里就是细节,隐含的问题,不可言说的情节,大有可八。
然而女人总是叫人血脉喷张,连微胖的亨利八世也不可避免的成了一个花心猎艳的典型皇帝。
才有了后人对于这段故事的无限神往和追溯。
两个女人,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唯一的目标就是取悦皇帝,换取家族的荣耀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看到,一次一次的,女人成为了政治的筹码,成为了历史的转折。
总是这样,你取悦了一个灵魂,埋葬了更多的灵魂,你的伟大高尚野心勃勃都可能被人无限引用。
就连终身未嫁的伊丽莎白,也总有那么多的人在纠结她到底是不是virgin。
越人有多爱西施,吴人就有多恨。
一方面你是巾帼英雄,枕头杀手,另一方面你就是红颜祸水,国之殇。
快哉。
将冗长的神秘的病态的恶俗的历史和政治交由女人去背负,君不见身后那些不苟言笑目光里闪烁出可怕的冷峻的光芒的男人们是如何的可怕。
女人的作用是吸引男人,如果你不能吸引他,你就无甚意义了。
安吸引了亨利八世,拥有了伊丽莎白,却不能生下一个儿子,完整自己的皇后使命。
于是上了断头台,以通奸罪,甚至还不及自己的前任凯瑟琳公主的那份优雅和沉稳。
玛丽没有能够完全吸引亨利八世,于是落得平凡。
到底谁是幸福的那一个?
电影拍的很一般,甚至还没有电视剧《都铎王朝》好看,虽然两个女主角都是大牌,但总觉得那份气质显得有点俗。
看了两遍,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字幕,纠结的看完,大体在欣赏他们的表情动作和服饰,才发现原来好久没有这么看过电影,才有那么多以前忽略的东西再次吸引我。
失落,恐惧,梦靥犹豫,暴虐,不可一世如果你的任务是勾引皇帝,请为自己写好一段忧伤的墓志铭,并且承受后人评说。
武则天都懂。
因为剑已出鞘,没有成败了就。
只有生死。
我仿佛看到西施和范蠡泛舟小河的洒脱,能有几个女人如此幸运?
要不是两个美女绝对不会看完这样的片子可两位美女都选的什么片子啊尤其是NP几乎没什么长进更喜欢她在蓝莓之夜的惊鸿一瞥
Mary, although Ann deceived her so many times, she forgave her sister again and again. Pure as an angel, she is the one who devotes all her heart to her family. God has mercy, finally, and she deserves what she always wants.Ann, if you always play someone not love someone truly, you will be damned. As for their brother, (p.s Jim is too chubby in this movie!!! He is far more handsome in ONEDAY!! ) his death is too worthless. It seems that he is the one in the family deserted. Mary’s former husband, Benedict Cumberbatch, he is too weak to have Mary. If one is crave for the power, he loses, so do Mary’s father and uncle.Lots of famous stars(ONE DAY---JIM Strafford, the one living with Mary at last, les misérable the kingtime traveler’s wife )
影片讲述伊丽莎白上一辈的故事,也不知该算历史还是传奇。
英国的宫斗题材,怎么看都比金枝欲孽或甄嬛传弱了些,一句话概括就是:智商是硬伤。
回头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人能在虚荣和诱惑的夹击下维持高于猪的智商呢?
超脱出来,就算圣人了吧。
也许不管处在什么阶层,每个人所要面临的考验和抉择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得不同罢了。
其实欲望这个词很虚,因为当你静下来对它抽丝剥茧,就会发现其实什么也没有。
爱情应该纯粹,不要夹杂任何其他东西在里面,但事实是,不论何时何地,爱情都多少被绑架着。
真爱到底是什么,根本厘不清。
要是厘清了,人类大概也就没有未来了吧……本来是冲着两位女主演看的,结果发现影片并没有拍出她们各自的美,有点失望。
冲着这两位女主角去看的电影到头来想到了一个野心与心机的问题。
在故事演到一半之前,我并不觉得anne的做法和遭遇有任何的不妥,甚至让人心生怜悯。
包括她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因为莽撞而冒犯了国王,包括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的男人结婚,甚至因为妹妹的一句话流亡,而之后又回来用自己的智慧获取国王的爱。
片子一半以前的她如果放到现代肯定会成为众多追捧学习、赞扬的对象。
只是笨拙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已,即便有曲折还是努力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这根本就没有错。
当然,如果说她的梦想是当女王生孩子的话,获得那些东西的时候的她不免有些野心过了头了。
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但本质的结果是一样的,她无论是当情妇还是变成了女王,结局都是惨烈的,抛弃或者死亡。
是因为她给自己的梦想定错了位,把自己给定错了位,是权利或者说是地位让她蒙蔽了,于是盲目开来,失去了一切。
野心驱使时,anne还能掌握局势,当心机占了上风,一切就都变了。
妹妹就是一个字纯,纯情让她获得了幸福,童话般的结局。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纯又有多少男人懂得珍惜呢?
她们没有野心,在现实中注定受到伤害,各方的伤害,于是她们的纯害了她们,不少从恶耍起了心机来保护自己。
于是又会被骂成又有野心又会耍心机的坏女人。
就这么受欺负,纯情的女孩有什么错啊?
所以,野心和心机的问题一点都不能画上等号,人们都只是想保护自己罢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被说烂了的话,在2个BOLYEN家的女儿身上得到了展现。
据说故事跟历史还是基本吻合的,当然MARY这个藏在历史背面的THE OTHER BOLYEN GIRL是不是有这么温柔贤淑就不提了,单就电影里的展现,MARY跟国王,虽然也是家里想攀附去做小,却在第一夜就彼此倾心交谈,连床戏都惟美地又是壁炉又是侧光,第2天早上是在国王的臂弯和阳光中醒来。
而倔强聪明的ANNE则是出场进场都是鲜艳的绿色蓝色(据说英美文化里难缠的女人都给安排绿色系),出师不利转而跟贵族秘密结婚却被告知人家有订婚这个必须取消,家族把她送去法国,回来却变成更蛇蝎的女人,嫉妒妹妹的幸福,硬生生地使出钩魂技巧,以上床为条件硬是让国王跟教会决裂把原配送上端头台,而自己的第一次也是被怒火中烧的男人强**。
女人的温柔和宽容还是最强有力的保护,对自己,MARY在这样的一路惊涛骇浪中居然幸存跟她略微软弱的性格其实有关。
而女人当然可以诱惑加强迫男人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只是这样即便达到了目的彼此之间也不可能有良好关系,国王砍了原配之后举国愤然,他自己也因为内疚加愤怒再不正眼看ANNE一眼。
2个BOLYEN家的姑娘,哪个才是THE OTHER BOLYEN GIRL呢,其实都是,在片头的时候,MARY叫自己THE OTHER BOLYEN GIRL,愿望很大,被注意很少。
而故事的展开,MARY是THE OTHER BOLYEN GIRL,以为自己遇到爱的人,结果还是被抛弃被忘记。
姐妹之间的感情有低谷有纠结,但是女人从来都是为了男人来为难女人,让人看了这样的剧情不禁感叹这毕竟是一个男人的社会,当然后面的结尾也是很80年代社会剧的气质,MARY被塑造成完美女性,而ANNE的强硬和孤绝也许遗传给了她的那个红发的做了45年女王的伊丽莎白。
BBC出品的古装宫廷剧在服装和布景上是绝对精美,画面随便一页就素一幅油画。
2个年轻的演技女星和一个稍显呆滞的帅哥(没办法在这个故事里国王只是配角)互飙演技,看得让人大呼痛快。
S略厚的嘴唇和蓝色圆眼睛总是很容易就一副无辜模样,而N虽然强悍和精明,却在一个又一个打击前的崩溃让人看了也很心疼。
这次的台词还是比较容易懂的,目前还没有字幕可以看从头到尾基本没有什么阻碍。
真是特么的太难看了!!除了英国电影一味精致的用光外,什么都没有。娜塔莉和斯嘉丽是现代美女,一点也不适合这部片子。此外,难道所有的国王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呆瓜吗?totally bastard。
看了这个对都铎王朝的历史产生了狂热兴趣~当了一把Groupies
冲着Portman去的,可是真没觉得多好,一般,Eric Bana是真够man;喜欢Lady Elizabeth,为了她,打个三星
就是《都铎王朝》第一季的压缩版和删减版。
Natalie Portman的胸没有Scarlett Johansson大。。。
不知道是电影翻拍,还是电视局翻拍。就是冲着两个女主角去看的
Natalie Portman不是胸没有谁大,是她根本没胸
看过书再看一遍就不一样。斯嘉丽很美,娜塔莉也美,都美。。亲姐妹这样子,也难怪我家的状况了
太不爽了---把我最喜欢的Eric刻画成一个色鬼转世似地流氓国王,把我最喜欢的Natalie弄成了一个恶毒至极的怨妇,真是气煞人了(本来为他俩期待这片子好久了)
对这种调调无爱,再说这勾心斗角的水平也太低了
作为宫斗历史剧差得令人叹为观止。
啊哟喂!!!怎么才发现啊。。。。你说单单凭 娜塔丽·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两大美女的飚戏就可以直接五星了啊。。。更不要说还有卷福出来打酱油呢。。。。
与历史有差别,但是演员表演得不错(安妮被塑造得有点任性但不够聪明),服装也很华丽。不得不说姐妹俩都是心机深沉的人,只是妹妹内敛(姐妹俩见国王的第一面以及国王受伤后的表现),而姐姐外露,所以结局差别很大。另外不得不说男人薄幸,尤其是有权力的男人,女人还是清醒点儿好。
服装造型精致华丽,配角更是群星云集。英国皇室的风流史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后世的戏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Scarlett和Natalie两朵姐妹花宫廷争宠,美艳温婉自然不是魅惑野心的对手,只可惜这位千日王后虽然改变了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宗教和政治版图,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约翰逊和波曼都是我很喜欢的年轻女演员,但是这个强强联合却被烂剧本给毁了。
感觉就是一部史诗被压缩成2小时的故事,而作者似乎未捏拿好轻重,很多地方都颇让人唐突。看这电影却是因为Natalie,与Scarlett没多大关系,甚至觉得她不如海报好看。难怪list上有了这么久,我还是没有看。原来真的有机缘。
也就是看看两位魅力十足的女主角来结束我的2011年。作为今年的最后一部电影,本身的剧情不值得讨论。
最后的最后,原来anne的女儿竟是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皇庭生活不容易啊。影片中可怜的是原配皇后凯瑟琳,忍了又忍,到头来,还是难逃流放的命运。
英国版的金枝欲孽?lol
gorgeous scarlet .but natalie have the acting gift.I love the kindness staff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