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其实是围绕许冠文这个“老司机”开始的。
这个流离的香港老司机,来到台湾后,大概经历了不少的磨难。
一路上为了蹭顿饭吃,也是绝了。
然而,在许冠文的“絮叨”里头,还是透露了很多的信息。
这个为生活奔波的异乡人,实在遭遇了太多的“冷眼”。
别人的伤害,对老许来说,其实不算什么。
真正的伤害,往往是来自自己的家人。
为了省几个停车的钱,老许把车停了老远,等到回来时,家人说已经吃饱了,打车走吧。
自己就是计程车司机呢。
老许说起这段往事时,风轻云淡。
旁边的“小老板”其实很讨厌老许的唠叨的。
开车就开车呗,灌什么人生鸡汤。
咱也是被社会“锤炼”过的人,然而,也是没被社会“垂怜”的人。
大家都很苦逼,谁又饶过谁。
年轻人三个最重要的条件?
没事儿吧,大爷。
搞笑的其实还是几位“幕后大佬”。
其中的一位,是泰国来的语言学家+赌石患者。
信不信任的问题,剪刀手解决不了。
那就来块石头吧。
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死里逃生的大佬,和生意伙伴谈起这件事儿的时候,也感觉匪夷所思。
故事里头,“做生意”的几位,完全没有“无间道”里头的觉悟,大家好像就是在做“单纯”的生意。
俩人谈着谈着,不知道怎么就扯到了品味和审美上头去了。
刚开始谈的火药味,很快转移到“大背心配金表”和“沙发不去套”的琐碎上去了。
而且,彼此相谈甚欢。
纹身哥一口一句“国骂”,看得人相当的酸爽。
到最后,也是“死于”这张破嘴。
故事的最后,是一帮“黑吃黑”的凶残,但意外的是,这种“黑吃黑”的凶残,被拍出了一丝黑色幽默的意思。
彼此下手虽然很“黑”,但过程相当搞笑,确实有点出其不意的意思。
等了半年多,终于等到钟孟宏的《一路顺风》的资源,赶紧点开,一个上午的郁闷竟然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消散了许多。
一直以为《一路顺风》会是如《健忘村》那样画风奇特、让观众爆笑不已的台式喜剧,结果发现却仍然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台式温情影片。
纳豆vs许冠文:人生除了受苦,还有未来在《一路顺风》里,纳豆只是个无所事事,经常靠偷窃过活,最后走上运送毒品道路的loser。
在“送货”路上,他碰到了捷运司机老许(许冠文饰)。
老许二十多年前从香港到台湾,曾经怀抱希望,如今也被生活磨得只剩下计较生日那天能不能吃上一屉小笼包。
这样的两个人,本来以为会一路顺风,结果不经意间碰上了黑帮的内斗,不仅没拿到钱,还差点丧命。
纳豆和老许在荒野里兜兜转转,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
正像老许曾经的人生,以为在台北有了一个家就可以获得温暖,现实却是连妻子都嫌弃他的寒酸。
对于一个拼命寻找安慰的人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此。
如果最亲近的人都无法支持你,那么你的人生还有什么?
值得深思的还有纳豆在宠物医院和兽医的对话。
纳豆:“一千五,这么贵?
”兽医:“跟你差不多大的狗都二千五,比你贵,一千五算便宜的啦。
”谁没有过“人不如狗”的时候呢?
芸芸众生,都是一样平凡的生物,而世俗高低贵贱之分却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刻薄,也越来越没有尊严。
但是,生命还是得继续,最多像老许说的那样:“过去活得怎样没有关系,还有未来啊,你可以做个好人。
”虽然纳豆和老许的故事线很像好莱坞公路片,中间乱入的葬礼也有点意味不明,但精彩的剪接还是让老许的说教变得不再如鸡汤广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信任与交流吧。
大宝VS庹哥:你不要随便批评我的审美品味啦除了纳豆和老许,《一路顺风》里我最喜欢的一对CP就是大宝和庹哥。
看了那么多黑帮、警匪电影,《一路顺风》里的大宝和庹哥是我觉得最“可爱”的两个大佬形象。
没有黑色风衣、没有前呼后拥的手下,有的只是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和穿着白背心、戴着金表的两个普通的大叔在咖啡馆闲聊的姿态。
喜欢看他们两个坐在长达十几米的绿色沙发上你一句我一句地相互吐槽对方的穿着打扮;喜欢庹哥像小孩子那样给大宝讲并不好听的笑话。
这一幕幕都像极了我跟我朋友间的相处方式,这样简单的快乐和温暖照亮了我心中阴暗许久的角落。
当然,配角小吴也很出彩。
作为老大大宝身边的小弟,小吴虽然谨小慎微,却也没有其他黑帮片中小弟的老气横秋和战战兢兢。
面对大宝的关心,小吴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虽然一句“一路顺风”让大宝起了疑心,但小吴还是为大宝是否会受到对手的报复而担心。
“一路顺风,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突然想说而已。
”应该是我看过的黑帮片里最温暖的一句话了吧?
小吴一直对大宝忠心耿耿,知道自己即将命不久矣,随口而出的四个字,简单却充满深情(并不是基情....)。
有人说过,只有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才能拍得出关乎生活和生命的好电影,期待这样的好电影可以再多一些。
只能说到《阳光普照》的时候导演风格和艺术思想表达才真正通透了。
本片还是杂糅了很多类型片元素,没有融会贯通,昆汀式的话痨,对剧情无帮助且没有更多指向性,喜剧公路片的两个人设,不管是阶层还是个性对立都没有很深的读解价值,既没有人在囧途系列的密集喜剧梗交织和鲜明的性格冲突,也没有绿皮书那样的文化内涵深层解读价值,好像都有涉猎但都没深入。
不管是黑色幽默的消解黑帮人物之间古关于一路顺风或沙发塑料的荒谬,还是严肃讨论底层小人物命运选择的无力感,整个片子导演的表达是慌乱的,信马由缰的,是小鹿乱撞的。
主旨不明确,想致敬的类型题材过于混杂,自己的电影风格和态度,尚在成型之中,还没笃定到<阳光普照>时候的一锤定音。
公路片的时候,加入葬礼的桥段非常蛇足,既不搞笑对剧情也对人物成长没帮助,老司机如此占小便宜且抠门是怎么转换态度的,就因为他碎碎念一番就改变了?
且后面帮纳豆治疗枪伤,免费送他回台北,纳豆之前对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善意,不但害他卷入送毒事件,而且并没有坚决的诚意是肯定会给他路费的。
包括后来面对突然卷入的黑帮枪战,他居然都没有抱怨纳豆,且没有感动多么惊骇?
你卷入了送毒案,不问因果,絮絮念自己的小笼包,这事不可信。
如果是像《杀手没有假期》那样,A杀手本来因为失手杀了个小孩就打算自杀所以生无可恋,做做好事算了,B杀手也因为生活绝望就想把活下去的热情和希望寄托给A所以愿意牺牲自己,这都是有明显人物逻辑线的。
包括纳豆怎么就胆大包天就敢拿毒品钱回来给老司机,且还善心大发买小笼包?
老司机说来说去都是自己20多年来开车养家攒钱但还是没有得到老婆的尊重,想吃个小笼包都计划了很多年等等。
这条线能撑起他对纳豆义无反顾地帮忙和谅解吗?
感觉导演赋予很多性格标签或有意思的桥段硬加到人物身上。
让人物很奇怪地各种小反转,纳豆毫无主见胆小如鼠,居然就敢运毒,最后还自己就把钱吞了,如果是他设计了老戴他们的车祸,还还可以说是个深度腹黑装蠢萌的故事。
老戴的角色也是,前面的剪刀手线索直接就丢掉了,幕后主使也没有交代,一会为送个毒,还自己躲在车后面跟踪不露面,一会又亲临凶杀现场,手摸血迹,誓言报仇,既然报仇,眼睛不眨杀了一个,转眼就不明所以放了一个。
还大言不惭跟手下说,干我们这行,树敌这么多,还怕多个阿文吗?
能看出这里有昆汀意识流话痨和命运的随机选择性的荒谬感,但整体还是没有类型片调性的支撑,就显得非常散乱。
人物逻辑都缺乏交代,所有的转折事件和人都没动机。
叙事不工整没关系, 但类型一定要清晰,你不能东一脚严肃现实主义,西一脚荒诞黑色幽默,天上一脚留白叙事,地上一脚又人物情感饱满。
所以许冠文老戏骨的老司机,就显得片段很精彩,细节表演都很好,但整体就乱一批,温情和荒诞两头都没着落。
钟孟宏导演是早年影视广告届大宗师,摄影尤其是出神入化,不管是人文调性还是纯美学调性,都是巅峰存在,以摄影身份入住电影领域,电影长片对于一个广告片导演来说,其实一直是梦想也是悬崖。
很容易翻车。
例子太多。
筷子兄弟,教授易小星等等,包括早年的丁晟,真出来的可能就宁浩一个。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钟老师在本片中几乎放弃了卖弄自己最拿手的高逼格摄影手法,尽量还原台湾生民的原始生活状态,市井气,而且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非常值得钦佩。
本片也能看出钟老师在转型期个人风格的逐步奠定和确立,台湾本土化写实风格,聚焦于小人物的生态环境,心路历程,在下沉时代风云里,个人命运选择的无力感和荒诞性,小人物的自省自律和自我救赎。
该类题材和类型以及导演风格在之后的《阳光普照》大幕开启时,尘埃落定,大放异彩,震惊四座。
影片由黑道与出租车(运将及乘客)两条线交织而成。
一开场就是黑道大哥死里逃生的故事。
无法预料,惊心动魄,但这种“非常”却正是黑道的日常。
他们是游离于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外之徒,过着高风险的生活。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只是跟正常社会相比,破与立的代价太大。
黑道的代表是两个个性做派就完全不同大哥,分别由戴立忍和庹宗华扮演。
许冠文或许是我最喜欢的艺人,但此片中的老许无疑是最触动我的角色。
在今年看过的电影中,给予我最多欢乐和触动的是这部《一路顺风》。
沙发塑胶套那个桥段,让我笑得好开心,笑得完全忘我了。
我并不是觉得它好笑,只是我完全代入了庹哥的角色。
我家沙发上的每一寸都盖着布,从小就是那个样子的。
原因很简单,好清理。
有几位亲友曾用和戴立忍一样的问法质疑过老爹,甚至还开玩笑地说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裤子脏。
小时候的我是觉得有一丝难堪的。
但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
片中的这一段完全带出了我的回忆。
我不是在笑庹哥或戴立忍,而完全是在嘲笑自己。
好有趣啊,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看到与自己相似的形象被演出来的感觉好有趣。
我总会想着未来有一天要拆掉塑胶套,但那一天总不会到来。
就像我手机的屏幕贴膜一样。
另外,最触动我内心的是老许的两段独白。
一个是关于小笼包的,一个是关于出租车的。
原对白附在文末了。
小笼包这段在心里震颤了很久很久,我也难以清晰地理解它。
就是有一种失掉了一切的感觉,他作为家庭中的父亲、作为有正当工作的社会人的最后一丝遮羞的尊严在那一瞬间消失了。
小笼包、肉夹馍、驴肉火烧…我在吃素前也很喜欢吃。
那时我深知家里不富裕,所以如果可能便不在外面吃东西。
我只在初高中偶尔周五下午提前放学后吃,因为那时心情好。
后来家边的肉夹馍、驴肉火烧相继关门了,可能是卖太便宜经营不下去了。
不久后我连小笼包也不吃了,因为我看新闻说有的小笼包里放纸壳碎渣。
吃素后,我对吃更是没有了什么追求。
高兴时可能会吃个脏摊儿,但那是极偶尔的事。
如果是过生日想去吃点什么,可能就是以前爱吃的一家川味麻辣烫店吧,点一份完全不辣的、多加麻酱,一个人也就吃不到20块。
我会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过去。
家里有辆车,家人都极少开。
车主要是为了回老家而存在的,它让我们不需要搭其他人的车或拥挤在公交车上。
停在不收费的区域也是我家人之前的追求。
出门前会提前找好不需要交费的地方,然后走路去目的地。
手机里没有几个软件,但很长时间有个零元停车的软件。
后来被贴过几次条,缴了可能比一辈子省下的停车费都多的钱。
之后便不再想着逃停车费了。
关于用水和食物浪费,从小到大我没见过比我更在意这些事的人。
水一定会反复用,食物浪费会在心里纠结、难过很久。
家里厨房的洗池便总会有一个大桶,浴室、洗衣机边会有几个大盆。
洗澡站在盆里,洗衣、洗菜的水在被反复利用过后最终都会被汇在马桶边的大盆里,用来冲厕所。
在食物浪费方面,我尽量不多买菜、储粮,因此也不想用大冰箱。
我在别人家吃饭常会吃到最后直到光盘,会吃得很撑,因为怕他们会将食物扔掉。
不在外面吃饭也是因为不喜欢看到浪费。
在食物浪费方面,我与极其节俭的父母们有些不同。
我宁可多花钱,也不愿食物被浪费。
这些活法的选择也让我与很多人难以“共存”,我想是相看两相厌的状态。
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会在省钱、环保方面产生多大影响。
我随便在环保志愿者方面多投入一些时间、多做些贡献,便会比我几辈子省下来的资源都多。
但我确实已经形成了这些习惯。
胃知道,肌肉知道,心也知道。
我很喜欢老许这个角色。
可能在他人眼中,我和老许一样被人瞧不起,一样没有尊严。
到了30岁这个年纪,我觉得无所谓了。
老许与小笼包
老许与出租车
公路片这一类轻喜剧似乎都有着相同的套路,欢喜冤家一路闹腾,最后到达地点,落个圆满的大结局。
《一路顺风》还往这套路里加了黑帮元素以及暴力美学,这就像是往汉堡包里加了几片酸黄瓜,味道更胜几分,但若没有这几片酸黄瓜,食客似乎也难以察觉,多出来的这层味道便是食客咬出来的惊喜。
故事很简单,纳豆负责给黑帮运毒,但他的运毒方式有所不同,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纳豆“深谙其道”,他通过计程车完成黑帮老大下达的任务,许冠文饰演的计程车司机“老许”便是此次的“欢喜冤家”。
送货过程坎坷,纳豆和老许被卷入黑吃黑的困境里,看见接货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两人吓傻了眼,枪战结束后,他们被丢进了宾士车的后备箱里。
前途未卜,或许接下来死的便是他们。
老许在阒寂、黝黑的后备箱里,打开了一闪一闪的黄色小鸭灯,望着纳豆说道,“我第一次坐宾士车,好稳、好安静喔。
”丝毫没有临死前的绝望,随即老许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去年他生日那天和家人一起去吃小笼包,他的原则是要找不违规的、不收费的停车场,等他停好,才发现离小笼包店已经很远了。
等他走到小笼包店时,妻子、小孩、岳母都已经吃完了,却没给他外带一份,等他来了,抱怨等他等了好久,老许说回去开车载他们回去,妻子一脸怨气的叫了辆计程车,离开了,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小高潮。
故事的第二个小高潮是两人脱离困境后,老许坐在驾驶位,纳豆坐在副驾驶位,纳豆找老许借车,老许说起二十年前的经历,离开香港到台湾打拼,兜兜转转几十载,最后只剩下这一辆破旧的计程车。
两处高潮都发生在逼仄的空间内,没有其它物体辅助表演,仅仅只是主人公语调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但许冠文将角色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语速缓慢、吐字清晰,似乎留给了观众足够的“喘息”时间,但从他张口的那一刻起,他的情绪便如滴入白开水中的墨滴,只需微小的一滴,便能改变水的颜色,而我则是那杯水。
你或许没法和黑帮老大共鸣、没法和运毒小哥纳豆共鸣,但你一定能和计程车司机老许共鸣。
从满怀壮志的年轻人到与世俗言和的中年人,他的一生中肯定包含某个时段的你。
他开了一辈子的车,对他来说,也算是顺风顺水,本以为接了大单,时来运转,却不料卷入了黑帮战争中。
人这一生怎么可能顺风到底,常常转个弯,风向也就变了。
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买一笼你最爱的“小笼包”,眼睛一闭一睁,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
就像结尾处那只瘸腿的鸡,铆足劲,在黎明到来时也能嘹出最响亮的一嗓。
“其实人生下来本来就没有带什么东西来的,我觉得现在我能拥有这部车,已经算是很幸福啰。
”
本来我以为这部电影是部烂片,整部戏能叫上名的只有许冠文,所以我以为即使他不是剧情核心人物也得起到推动作用,但电影前一个半小时真的快给我看睡着了,喜剧也没那么搞笑,悬疑又没那么刺激,剧情还有点接不上,只靠配乐和许冠文撑着场面,但他也老了,梗少笑点也不够,只是最后二十分钟看出了些温情,顶多给个两星。
但正当我打开软件准备打分的时候,我才想起来这部电影叫一路顺风,我似乎一开头就想到小吴的那句“老大,一路顺风”,他一定是个反派,但后来由于他没演出什么反叛的事,脑子还出问题车祸死了,我就给忘了,可能是许冠文名气太大,误让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角色上了,于是我又重头回看了一遍“没有许冠文的所有镜头”,才想到一个观点,一开始戴立忍(大宝)去泰国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不是什么对接人出了问题,而是小吴联手对接人故意设计陷害的,想夺他的地位,毕竟小吴的病大夫看了一定告诉他如何治疗,拖这么久不治疗,加减法都算不出来还一定要跟着戴立忍身边开车打下手,我只能想到他可能需要一大笔钱治脑子,所以他打算赌一把。
泰国交易出问题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戴立忍的诚恳和多年的诚信打动了泰国老大,所以这件事才被定义为对接人的问题,如果泰国老大相信了对接人,那么戴立忍一定死了,小吴顺理成章顶替他的位置。
第二件事,阿文和小梁的反叛,可以看出,小梁还有些犹豫,跟在庹哥身边,只是干活磨磨唧唧,而阿文则直接经常不出现,老大找他也在院里抽烟,说明阿文是主谋,早已下定决心,小梁只是摇摆不定的附和。
细节有三:1.阿财试du后,给了个ok的手势,但是紧跟着一个一个镜头,是断电一般的感觉,根据多年电影的经验,这应该是这人快不行了的意思,而此后庹哥也没再看阿财便和戴立忍打电话,还夸这次的货很好,而听戴立忍的意思也是这次的货和平常一样啊,随后庹哥再看了一眼阿财,便开始讲“老汉蹲板凳上吃面”的故事,而阿文拿枪指着庹哥进来了,此时庹哥仍然在讲故事,正常来说,这种情况下应该立马说出阿文和小梁反叛,而他强行讲完了这个故事还非让他猜什么意思,应该是在暗示,如果暗示阿文和小梁,直接说就好,用暗示就是怕他身边的小吴听懂而伤害他,因此那个故事应该庹哥回头看到了阿财的状态,知道货有问题,想明白了整件事情,暗示小吴和阿文小梁一伙的。
另外,庹哥中了三枪,还挣扎了一下才死,阿财则是一枪抖了一下就死了,如果说是一枪击中心脏,那么血液一定是喷涌而出,以这部电影锯脑袋都有的尺度,喷血一定不会省略,因此是故意不喷血,说明阿财已经接近死亡,血液流动减慢,而在戴立忍到达现场时,特地有一个镜头是他走到阿财身边,摸了下周边的血液,此时他可能已经察觉到事情不对,他拿来的du有问题,只是还不确定。
2.在逼问阿文和小梁的时候,小梁底气还那么足,前面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甚至没有阿文直接甩手不理庹哥的勇气,此时他如此强硬,应该是看到了同伙小吴在现场,因此不会把他怎么样,然而他并不知道今天出现了意外,那就是许冠文带纳豆吃席这件事,引起了戴立忍的注意,因此很早就找哥们叫来了人,当时也给了小吴一个看戴立忍的镜头,似乎是此举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而由于小吴一直在开车,前面泰国打斗也拍到,戴立忍还会点功夫,因此小吴一直没有机会控制戴立忍,再下一个镜头庹哥交易打电话时就可以看到已经有两辆车,说明他叫的人已经到了,所以场面已经处于失控状态,而庹哥的死,让戴立忍再次补充叫人,这下小吴只要暴露肯定陪葬,因此也是自身难保了,所以一看小梁那么嚣张,没有办法,在老大面前容忍你这样放肆,就等于暴露,因此一枪干掉不那么重要只是附和的小梁,而在小梁死后,阿文明显慌了,尤其是带上头盔开始锯,奋力挣扎,几乎下一句就要喊“我说我说,是小吴指示我的”,但小吴手里有枪还在自己背后,就算暴露还可以一枪干掉自己,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说,而小吴此时也给了信号,让阿文“不要动”,而且是说了两次并称之为“文哥”,并且加上了“真心劝你不要动”,就是暗示阿文忍住,他们的计划就是逼他说,不会真杀他,所以阿文强忍着脑袋锯半天也不再动,果然最后没锯死他,而是再问一次,而这次戴立忍问是不是红X目做的,阿文就顺水推舟,说是,保住了一命,而当戴立忍再把上指着阿文的时候,专门给了小吴一个特写,又是小吴看戴立忍的眼神,生怕他再次出乎意料干掉阿文。
好在只是打偏了,但他接下来说得话,分明是说给小吴听的,因为开头两人对话,显得两人并不熟,结尾也说“我上次就觉得阿文这个人怪怪的”,所以阿文即使不来找他报仇,后面死了也根本不可能发讣告给他,而小吴一直在戴立忍手下干活,这种关系到更加合适,也就是说此时戴立忍已经看出小吴和阿文之间的阴谋了,但出于多年情谊,还看在他脑子有问题的份上,饶他一命,以后不是兄弟,死了也不用给我发讣告。
3.最后戴立忍和小吴在车里聊天时,小吴主动问,为什么不自己带钱和du一起走,还要让纳豆再回去拿一次,其实从开头就可以看出,戴立忍就是这样很谨慎,让纳豆带货,自己不放心开车在后面跟着,按理说小吴不应该不清楚他这些习惯,只是最后却心虚了,以为是他不信任自己了,因此没把钱和du直接带着,紧接着小吴还一度想说不敢说,解释了最开始为什么说了那句引领全文的“一路顺风”,想把这事强塞给死去的庹哥,但却解释不清为什么庹哥有他的手机号。
仔细看剧情,开头是庹哥问小吴不会有问题吧,戴立忍很肯定的说小吴不会有问题,可以理解出庹哥有些怀疑,但戴立忍很相信小吴。
而结尾小吴则说是庹哥劝他去找戴立忍解释一下,因为戴立忍很在意这件事,显得好像戴立忍有些怀疑,而庹哥很相信小吴一样。
当然,以前还是我个人根据剧情线索推理发现的,也不一定正确,网络上也很少搜到相关解析,比如“老汉蹲板凳吃面是什么梗”,希望有了解的可以沟通交流,提出建议指正。
综上所述,全篇表面上的主线由纳豆和许冠文引领,包括部分剧情推动,以及结尾煽情和讲道理。
但导演也留足了镜头和线索,让观众们自己去发挥和理解,挖掘更深一层次的真相。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把正能量的圆满的结局内容摆在纸面上,而挖一些坑让观众自己参与进来去解读,有参与感,还有深度,这样才会高分。
但美中不足的是,成也许冠文,败也许冠文,由于他的名气、年龄还有风格特色等因素,自带喜剧风格却不够搞笑,而且过分吸引注目,险些将整部剧带跑偏了,如果剧中角色由林家栋、刘德华、吴彦祖、吴镇宇等来演,观众肯定可以更好的带入进角色,联想到剧情。
因此我只能打出8分。
荒废了一样的保龄球馆,被海水淹没的村落?
还有可能活了几百年的树,我都很喜欢,剧里的超长的皮沙发,我也喜欢,大概我和庹哥的美学风格是一样的。
刑逼的场景又让人学会了两个冷知识,一是不要以为说狠话,对方就不敢怎么样,甚至可能会不耐烦,在你话还没说完之前就领便当了。
二是戴着安全帽被爆头,血才不会到处喷。
拿锯子隔着安全帽开头血腥程度虽然不高,但恐惧性极强,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是在看《电锯惊魂》,嗯,这才是刑逼。
#电影 《一路顺风》台湾的片子 感觉更加靠近生活 上一部台湾片是《一一》 这部片给了我相同的感觉对了 导演还都会亲自为电影出讲解 这个感觉在大陆很少见没有什么很大的反转,相比其他很多电影,这里面的反派不够可恨,主角也没那么讨喜 善恶 是模糊的但是这才是现实的样子这部电影不像是讲一个多完整的叙事更像是 把生活的一个片段,截取出来给你看电影结束的时候 其实大伙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老许 回去依然面对压抑的家庭纳豆 依然干着危险的行当 大宝 失去了15年老友又出了车祸 失去小吴就像预告片里说的“车子一路向南 人生却一直靠北”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给出一个真正的答案电影的人物塑造 我觉得很立体 而且真实纳豆是没干过正经活 “干” 不离口穿着显矮的九分裤 知道是毒品照样送但是最后拿了钱 可以走掉但是他排队买小笼包然后给老许去庆祝生日老许一开始就给人很不靠谱的感觉中年大叔 满嘴忽悠 开车打瞌睡 话还很多忽悠纳豆去蹭葬礼的饭 导致两个人被宰所以我没想到老许说去拿钱 然后开车走了的时候他还会回去这个时候 人物形象就开始复杂起来了然后是在 奔驰车的后备箱老许开始讲他 小笼包的故事 愈发的丰富说起来 小笼包那一段 不像是电影 几乎就是很多人的现实还有庹哥 说话含妈量很高 但是他收留了阿文 和维持大宝15年的友谊说话做事奇奇怪怪 是个贩毒的 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反而带有一种魅力两个毒贩子聊天 讲的什么呢?
讲的是沙发的塑胶模和庹哥的“劳斯乔登”配大背心“cnm的 不要批评我的美学风格 你这是人身攻击”生活很大多时候不是路顺风,但即使遍体鳞伤,还是继续前进。
年近不惑,却充满了困惑,如何青春无敌的少年,满怀了理想和热血,如何活成了这个样子。
老许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年轻时候的到处走,偶然到了台湾,偶然留了下来,偶然开上了计程车,我想,连他的老婆林美秀也是偶然结识的吧,不知不觉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奋力打拼,还有到处找免费的停车位,没有吃上小笼包,老婆也不给带外卖。
事情都不是应该要有的样子梦想呢,努力呢,感情呢,剩下的是什么,勉强维持的人生和也许所剩不多并永远无法翻盘的日子可以理解这种深深的无奈吗如果你是十几岁的二十出头年轻人你可以给这部片子打一星,可以分析他的故事情节,分析他的画面和讲述方式,没关系,你们有大把的可以浪费的青春,有无限的看似光明的未来,只希望你永远不要有老许的无奈,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却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宿命对于一个四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许冠文那张疲惫邋遢卑微的老脸已经可以直击心灵了,何况如果了解香港电影,如何了解许冠文对于香港喜剧电影的意义,那么这种反差并足以惊心动魄了,而且以台湾电影足够平静深情琐细柔软的方式,正如台湾国语日子活成了一地鸡毛,却不能变坏,仍然心怀善良,这岂不是万千屁民的真是写照是驴得水的孙校长,无论遭受如何大的挫折只要一息尚存仍然奋力前行不是老炮,不是快意恩仇,不是红颜知己,不是峰回路转,没有、没有、没有如果幸运的话,会有一笼小笼包大宝不是如此吗够狠的黑社会,在泰国被剪刀剪脖子,被迫选石头,好朋友被仇家害死,要复仇吗?
不是,要生意,也是要活着,生活竟然这么简单,就是活着庹哥呢,满嘴脏话满脸凶相的黑社会,住在废弃的游乐场,坐十年的沙发包着塑胶膜,五十多岁被两枪干掉。
好心提醒小吴,大宝的误会,还要东拉西扯。
全片没有一个快意恩仇人生,所以你不喜欢,对的,但是必须接受吧,或许在片尾另外一个老男人谷村新司悠扬深沉的昂中,回忆过去的好时光,讲和现实的平淡日子。
应该算是年度最佳了,许冠文!!!
冲着许冠文看的,很满意。对钟孟宏的话,略失望。叙事重心再明确一些,会好很多。加一星给“许英杰”和“金士杰”这两个小梗。
感谢你陪我过生日。
治愈系
感觉有zz隐喻。最后的小笼还挺催泪。
3.5 充满了无常的暗喻,可结尾就像许英杰这个名字一样过于刻意了。
往身后看,空无一人。非常有趣的故事,喊着死不瞑目却含着温暖离去的黑色幽默。都是想要改变的人,丧丧地藏在各自的生活里,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些顿悟都太晚了。没有非常明确的主题,唯一就是大概已经很久没有人对你讲过一句纯粹善意的“一路顺风”。演员都很好,乖乖活到人生尽头再看看路要怎么走。
锯头盔那里真是捏一把冷汗。然而除此之外,并没什么新鲜东西。一个可以尽情展示暴力和破坏的片子,搞得还文艺范,就是台湾这种强行文艺的精神害得自己没什么出路。情节很弱,麻烦扩张一点,再激烈一点。
有点失望,本以为是黑色幽默。没想到温情和黑色协调性极差。冲着许冠文的表演和谷村新司的昂,多给一星。
庹宗华是个好演员
失望,在公路犯罪喜剧和台湾文艺片强调之间游离,类型风格捉摸不定,导演野心挺大,但做出来的效果实在不够立体,纳豆和许冠文两个角色的塑造都过于肤浅,二人的这段旅程也没有碰撞出火花便猝然收尾,结尾强行煽情也就变得很尴尬,浪费了许冠文的表演,这挺可惜的!
三分四分徘徊,最终选了三分。分两次看完,节奏缓慢的像片尾曲,可惜也像片尾曲,不是很想理解。
总的来说 虽然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欠缺 但其所包含的黑色幽默 小人物的无奈 喜剧元素与血腥场面等元素让这部电影仍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公路电影 在突出命运的无常后又能回归到人性的温暖上 就像片中经历了鸡飞狗跳的一夜后 第二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片中很多触景生情的地方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台词写的烂
很无聊很有趣又很有灵魂的公路电影,老许这个香港人在台湾的角色实在是在丰满了,&#34;在台湾,我有老婆,有孩子,可是我感觉我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34;。“老许,生日快乐”算是全片的高潮,谁看到最后不想说一声“干”,然后热泪盈眶呢
为了戴立忍看的,非常一般
假如他晚点再拆那层塑料 他死的那天血迹就不会留在沙发上了。
把犯罪作为背景拍一个情怀片,大概也只有钟孟宏做得出来。其实是两部电影,纳豆和许冠文的部分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出色精彩,简直可以五星,但戴立忍和庹宗华部分是败笔,表演和台词都怎一个尴尬了得,这部分大刀阔斧删减是不是会更好。四星是出于对导演的风格一如既往的喜爱。
还以为是跟韩国《走到尽头》类似片子,没想到竟然是毒贩子跟你讲做人要善良的说教片。电影鸡婆的要死,但是最后结尾真是好温暖人心。温暖人心归温暖人心,但是这个片子拍的是真不好,整部片子都感觉抓不住重点。要表达的东西不知所云,结尾也收的有点仓促。但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纳豆的表演和许冠文的表演是亮点。感觉戴立忍在反派的路上不回头了,这么多的台湾片子看下来,戴立忍就没演过一个正面角色,也是惨。
飘忽不定,游离无焦,但又自有气韵,像是什么都没说,却又像道尽人生无常无奈。戴立忍和庹宗华的毒贩线黑色又诗意,沙发聊美学、抽烟不掉灰、钢锯拉头盔几幕怪异有趣;许冠文和纳豆的出租车线絮叨又现实,但真被老许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