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同游

人海同游,Borrowed Time

主演:林冬萍,欧阳骏,潘结,孙阳,太保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人海同游》剧照

人海同游 剧照 NO.1人海同游 剧照 NO.2人海同游 剧照 NO.3人海同游 剧照 NO.4人海同游 剧照 NO.5人海同游 剧照 NO.6人海同游 剧照 NO.13人海同游 剧照 NO.14人海同游 剧照 NO.15人海同游 剧照 NO.16人海同游 剧照 NO.17人海同游 剧照 NO.18人海同游 剧照 NO.19人海同游 剧照 NO.20

《人海同游》剧情介绍

人海同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台风临近,刮起深埋心底的潮湿记忆。婚礼前夕,与母亲(潘结 饰)居住在广州的婷(林冬萍 饰)前往香港,寻找20年未见的父亲(太保 饰)。破壳荔枝,打口唱片,渡轮越过海洋,走进水果市场,世界真是小,小得真奇妙,时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印记,而真相并不总是温柔。重逢的夜,冒险漫游恍若彼时映照,伤痛在午夜梦回袭来,终将在梦醒时分离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在远处永远守候着你郎本无情杜什一家2无口的森田小姐OVA野生动物园浪漫之旅Anne-Happy太平轮(下)·彼岸嫁入烦家的天使美味风云唐人街探案2从同人小说到恋爱虎域斯宾塞四叠半时光机爱情真善美槑头槑脑2浩劫妙冤家暗金丑岛君外传剧暗金犀原小姐逃离德黑兰拐杖糖巷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原声带前哨跟踪者爱在你的次元别叫我情圣加布好老师第三季囧男孩阳光普照无畏警官2

《人海同游》长篇影评

 1 ) 借一段时光,与你人海同游

《人海同游》,英文名为Borrowed Time,仅凭名字,我就知道会是我喜欢的电影。

看过之后证实,的确是我会喜欢的文艺片。

没看之前我还被孙阳那段两分多钟的推荐视频直接迷住。

柔柔灿灿的斑驳光影,俩人并肩安静散步荔枝园。

这个场景,顿时让我想起珍爱的一篇岭南治愈网文小说《白孔雀》。

里面的男女主角就是在荔枝园里彼此看到了对方的可爱。

之后俩人日常一同游玩的地点收集起来,简直就是一本囊括广州本地美食美景的观光指南。

白云山、华南植物园、二沙岛、流花湖公园、从化果园……在作者笔下,温馨、美好、治愈,有着广东人特有的松弛感。

而《人海同游》第一个荔枝园的镜头,完美复现我心目中美好的岭南自然风貌。

在这个场景里的特别出演孙阳和女主角,也顿时化身了《白孔雀》里的李茂和纪元,有一种梦幻般的化学反应。

女主角麦婉婷的扮演者梁冬萍,典型的岭南女孩面容,非常适合文艺片,在她脸上可以同时看到春夏及文咏珊的某些特质,令人一眼难忘。

她的眼睛如黑葡萄般,沉静深邃,仅是被她看着,就觉得有故事,而且越到后面,越觉得她有一种隽永清冽的美。

故事其实很简单。

普通银行职员的女主麦婉婷即将迎来她与孙阳扮演的未婚夫的婚礼,她决定去香港见一见离开她和妈妈快二十年的父亲。

在香港早已成家的父亲1988-1998年间在广州郊区承包果园,这段时间和妈妈在一起有了她,香港回归前后父亲返港,就再也没有回来。

去见父亲期间,她见到了因打口碟结缘的港漂人类学博士学长,台风夜俩人共处一夜。

所有的情愫、所有的启示、所有的隐喻,都在场景、画面、音乐、细节里。

我在《人海同游》里看到了一个日常生活化、平民化、揾食质感的香港。

不是中环、维港的香港,是油麻地的果栏水果市场的香港。

那是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水果市场,那里每一个水果摊档,看上去都是非常底层劳工小摊贩,但事实上,很多人在内地或者东南亚有着几百亩的果园。

女主角的爸爸就是其中一个老字号水果摊贩。

但他却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内地经营了十年的果园。

离开的时候他是匆匆不辞而别,只在1998年给母亲写了一封感谢十年相伴的信。

这十年,对她父亲来说如同就是一段借来的时光。

到期,似乎就还了回去。

然而,可以还回去吗?

她的存在,妈妈的孤单,活生生地在发问,时光真的可以借吗?

然而,麦婉婷与学长在香港共度的那个夜晚(导演很有想法,把情欲戏拍成热带雨林穿越,乍一看很莫名其妙,但只要转变一下语境,所有的情节和动作就都是直接的隐喻了),不又是一段借来的时光吗?

当人们想跳出正常的轨道的时候,会把原本不可借到的时光说成借来的;当人们面对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的时候,会说它曾经被借走过吗?

在这样思索和感受当中,人们在如流时光中寻找自己与他人链接的方法,讲述自己的故事,如同编织一个梦。

 2 ) 竟然在北方梦见了南方故人

人生海海,与尔同游就像做了一场不真实的梦——从北向南,南海之南,一路迷失一路寻找,其间发生了很多,又像什么都没发生。

那些若有似无的淡淡情绪,包裹在无边的厚重夜色中,暧昧游弋,分不清悲喜。

那些斑驳的迷离影像,让人竟然一瞬间分不清回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

片中有句台词,“现实和梦境是一样的。

”岭南的鲜荔枝,初恋的打口碟,泛黄的老相片,故人相聚故里,记忆中最好的时光,如今仅剩下残留的甜蜜余味……即便如此,也胜过现实的悲戚,满地狼藉的思念。

所以她要寻找一个答案,要在黑暗中凿出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

那个影子一样的父亲,不光是母亲心头的伤疤,更是她一生的梦魇,尘封“家书”里的字字句句,仿佛在引导她走入一段情感迷宫——所以她去了他的城市,带着满心疑惑与诘问,纵然再一次历经沧桑,她也要求个始终。

归根结底还是一场漫无边际的“心灵之旅”。

电影的呈现形式是“意识流”的,有点随心所欲拍电影的意味,因为没有什么章法,恐怕也只有年轻影人才会如此果敢地“忠于自我表达”吧?

《人海同游》的一些画面容易让人想起在南方的日子。

每当北方干燥寒冷的季节,就愈发想念南方了——温暖湿润的空气,蓬勃的青春生命,葱茏茂密的植物,热忱豪爽的风土人情,可口的美食与鲜果,只要台风天,狂风暴雨袭来,便是一片澎湃汪洋的恣意景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画面,那是南方独属的气韵。

想念南方就会听达达乐队那首脍炙人口的《南方》,如今看到这部《人海同游》就又唤醒了一些细屑的记忆——也曾一人独自旅居南方,在最青涩的年纪里四海为家,此心安处是吾乡。

但到过最南的地方也不过是南粤,直到去年有幸去了一趟香港,走马观花留下诸多遗憾,但平生第一次已属难得。

“去香港到底干什么?

”,电影里的母亲不理解父亲,那样的一个“破地方”有什么好呢——在HK她最爱的白裙子粘上了酱油的污渍,服务员的“冷脸”让她难以释怀,男人和别人有了家室,她反倒成了“第三者”……所以她怎么会喜欢这里呢?

多年后女儿再度踏上这片土地,呼吸着冷漠疏离的空气,HK只收现金与八达通,微信支付宝转账都不管用,那些在内地曾经熟悉的一切,在这里都瞬间变得陌生起来。

仅有一海之隔,同宗同源,说的都是粤语,却在这里沦为了无依无靠的异乡人。

在这里她偶遇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哥哥对她似乎仍有印象,给她唱起了小时候的那首《世界真细小》——“良朋同欢聚,相依相对笑,万里难隔阻,心里情长照”,这首歌那么天真可爱美好,却出现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节点,发生在一个残缺悲哀的现实世界里。

哥哥至今念念不忘这首歌,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憎恨妹妹与她母亲……其实人和人之间是最难理解的,人间的许多事真是连神明也解释不清,不必追究不要回头,唯有且行且珍惜。

在HK果栏的水果摊旁边,女儿终于见到了失散多年的父亲,他们俩人心照不宣彼此对视那一幕,才是影片的高潮,也是终点。

父女相认的画面交由观众脑补,电影散场之后,人生仍然继续着。

电影可贵之处在于,透过内地人的平民视角看香港,一个真实可感的香港——毕竟,现在的HK早已不是曾经的HK了,所以如今“寻找HK”还有没有意义呢?

从文化层面看,我们这代人对HK并不陌生,都是看着HK的电影电视听着HK的粤语歌长大的,印象中的HK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老港片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记忆里……但如今早已江湖再见物非人非。

从内地出发一路寻找HK,正如上世纪HK曾经苦心寻找内地一样,虽然都是“亲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文化的……)彼此生疏,骨肉分离天各一方。

《人海同游》中女儿寻找父亲的这个设定很巧妙,“寻根”的隐喻涵盖了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

即使没了“信息茧房”还有无处不在的“文化壁垒”,现在的内地人与香港人,要想彼此真正融合尊重理解,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人海同游》里面设置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情节,就是女主在HK偶遇多年未见的初恋学长,几天里他们同吃同住畅谈心事,一起聆听过去的CD,她还读到了他的日记,小屋里投射出热带雨林的光影,他们谈论食梦貘如何吃掉噩梦,然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南方是一个绮丽的幻梦,留给失散多年的亲人和恋人。

如果你问我,既然你喜欢南方,那南方尝起来是什么滋味的?

也许我会说,荔枝味的。

无论曾经爱过什么人,有过什么前尘往事,最终都会被时间悄悄带走,淹没在记忆的河里。

正如雷光夏在《时间的密语》唱到的:昨天我曾走回童年看见你也在我身边落叶落在明亮夏天而沉默像是最后语言如果我的眼中有泪会不会你会为我安慰歌声穿过无尽轮回消失在童年的秋天……这是一部大陆制片的纯粤语片,在整个华语片宇宙中都属罕见,全程粤语对白,通过大陆人去HK“寻亲”,折射的是内地与港岛文化的反差感。

第一次看蔡杰导演的作品,绚烂纯粹又略带神秘色彩,希望未来他还有惊喜带给我们。

另外,本片由关锦鹏监制,王寅编剧,雷光夏给全片配乐,她的音乐恰好唤醒了心底沉睡的情绪,温柔透亮的旋律更易引人共鸣。

黄树立的摄影(广州部分)充满怀旧的时光余味,就像那些曝光过度的老相片,记忆里最闪亮的日子总是夏天……某种意义上,曾经的光影如梦似幻,电影就是一个可以唤醒回忆的时光胶囊。

本片的女主叫麦婉婷,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张婉婷导演,还有故去的罗启锐导演,我总觉得,《人海同游》其实是在致敬那部经典无比的《岁月神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电影英文名叫《Borrowed Time》,“借来的时间”——所谓岁月如水匆匆而逝,世间一切都有尽头,每一个时刻都在标注归去的限度,只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走走停停。

人生海海,与尔同游。

 3 ) 纯粤语国产片:所有关系都是阶段性的,互借时间同游人间

“朋友都是階段性的”,是最近在心理學研究較常用的論點。

然而,除了朋友,其他關係也是階段性的,只是像父母、伴侶、子女這些直系親屬的“階段”比較長。

《人海同遊》便是一部借女主的故事與視角,講述了“所有關係都是階段性的”。

相對而言,我比較喜歡片子的英文名《Borrow Time》——借時間在人海同遊。

本片在省(此處指省城,即廣州)港兩地取景。

導演蔡傑說,他拍出了兩地的特質。

可每個地方都有其特點。

如何突出兩地特質又可以平衡基調呢?

雖然導演沒說,但在影片裏找到答案:兩地共性——務實、人情味、煙火氣、草根文化。

這些,通過:廣州人民南十三行、香港果欄、香港北角街市呈現;再加上實地收音,會讓人覺得更真實、更有親切感。

還有,導演還在廣州五羊(邨)新城取景——香港人設計的社區;還讓女主及其母親當一回“麥路人”。

那,颱風天呢?

是的,颱風也是兩地常共同面對的。

可這不是常態,且會帶來破壞性的暴風雨。

所以,女主會在颱風天知道了自己是私生女的事;從中也懂了母親說的白裙沾上醬油的隱喻(女主母親原以為自己是原配,沒想到是小三)所以,女主會在颱風天重遇前男友。

這也帶出了一個,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東西——角色設定背景。

在改革開放後,不少港人回內地娶妻;有些因北上工作,種種因緣際會而包二奶。

帶出的情感是複雜的:女主母親仍在家門口留有鑰匙,就怕女主父親突然回來;女主同父異母的哥哥對其說“如果當初不找你回來,那又多好”;女主偶遇前男友,開展了一段精神出軌的神交。。。。

最後,兩父女重逢,相顧無言、同行不並肩——全片在此戛然而止,留下無限空白供思考。

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

此片還有一亮點,便是純粵語的國產片!

導演說,以大灣區為背景的片子,就應該以家(鄉)話拍。

但也不能忽視,片子裏還有一段非粵語普語的家鄉話——閩南語。

香港北角是祖籍福建的人的聚集地。

片中就有男主用閩南語跟街坊買菜閑聊;男女主被福建傳統音樂(歌仔戲?

南音?

)吸引的情節。

究竟是我借了你的時間,還是你借了我的時間呢?

 4 ) 人海同游

黄树立的长片掌镜首作。

长焦镜头,隔介质拍摄,雨水,晃动的树影以及频闪的运用,大量的自然光的运用,雨林里低位深的摄影机拍出了爆掉的人物高光,在空房间里雨林的投影(一种美术馆影像的气质),影像气质上确实非常的符合黄树立的风格,影片整体也很有阿彼察邦的味道。

配合自然的声音拍的非常的灵动。

剧本层面真的没什么可说的,扣的分都在这里了。

邦味儿的电影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吃香也很讨巧。

此片拍的不是故事,而是每场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细腻的感受,比如,台风天下男女处在同一屋内,用同一副耳机听音乐,耳机带上环境音降低,却没有音乐想起,只有微微的雨声以及前后焦点呼吸一样的变化,拍的就是这细微的感觉心得就是好的影像要打破一切常规,运用一切可以用上的影像瑕疵、空间里的道具,空间里“不干净”的自然的状态来塑造影像,白塔之光是如此 人海同游亦是如此,课本里的规范要尝试去反着理解。

几个镜头:借住丝袜(看起来像)拍的模糊影像,铺满雨水的玻璃,路灯,积水

 5 ) 一部私人化的意识流学生电影不值得盲目崇拜

-为什么这种意识流学生电影 还能美其名曰裹上艺术电影的马甲拿投资圈钱。

观众还不能说看不懂不能骂?这比商业电影还不道德。

明明就是故事没讲好,堆砌了很多自以为是的隐喻和镜头技巧光影,让大家猜谜语,这样下去干脆拍默片算了。

-整个故事情节是靠导演映后去回答观众来补充解释的。

因小失大,冲突戏高潮戏统统没有,人物对话少到太假了。

真实世界是这样文邹邹地说话的吗😂写台词的功底很弱,粤语语序颠倒,发音音调奇怪。

-现场观众观看时候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没有笑,哭,愤怒,谩骂,唏嘘什么都没有,蛐蛐都不能蛐蛐,从未试过看电影有这种观众反映,这很不正常。

-有一说一,老戏骨潘结老师撑起了前部分的母女戏,母亲的隐忍与坚强演绎十分到位。

只能说广东艺术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给两星以示鼓励,加油吧。

人海同游 (2023)6.9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 蔡杰 / 林冬萍 欧阳骏

 6 ) 14th BJIFF映后Q&A交流梳理

本次北影节《人海同游》安排在了百丽宫杜比厅,加上雷光夏的音乐,体感超大加分。

本场映后由沙丹主持,与主创蔡杰、女主角林冬萍、制片人莫津津进行映后对谈。

“大家好,我是电影的导演蔡杰,感谢大家在工作日晚上来看这样一部南方的电影。

主持人(沙丹):这是一个非常诗意的,缓慢的电影,但电影当中的表现形式非常细腻,这个电影当很打动我,看这个电影就像散文诗一样。

这部电影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也非常不容易,我们在映后滚字幕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电影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创投的奖励。

我觉得电影在2023-2024年才会完成一定经过了非常多的故事。

Question:请主创团队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会创作这部电影?

导演(蔡杰):片尾滚动字幕很长,主要是因为这个电影做得特别漫长,它其实第一站是在17年的创投。

我只能说每部电影都是各自的“命”,这部电影就是(制作)比较缓慢,然后又遇到疫情三年,确实比较曲折,但我们团队都很开心,就是最后电影呈现的样貌其实跟创作初我的感受和期待都是一致的。

(这里补充一下我回味后隔天单独问导演的两个问题)Question:黄树立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请问请黄树立做广州部分的摄影指导有哪些考量?

树立的合作,就是找dp那会一直想找影像气质和项目契合点,且有可能接受我的模式来一起创作的摄影。

树立那会刚拍完《再见乐园》的一小段,看过朋友们都说好。

我就联系他,请他发他的短片给我看看,我也给他看剧本。

看完两人都很喜欢彼此的东西,就很快答应下来。

我有跟他说只能请他拍广州部分,他说没关系,他也很喜欢广州部分。

后来他就带着行李到广州陪我们看景筹备挺久一个周期,直到那个夏天拍完。

Question:影片中频繁使用空镜(细枝末节角落,晾晒的衣服,城市俯瞰大景,方便面特写,城市劳作,结尾随风飘扬的塑料袋等)甚至有一处是三个空镜连用,请问使用这些空镜想要表达什么?

空镜头算是我私人爱好,我喜欢电影里有余味和神采的空镜头。

对物品痕迹、环境空间都感兴趣,所以我会喜欢保留更多空间去延展情绪,通过那些物品的痕迹去建构一些时间地域信息。

比方说婷家有一个空镜是贴在家具上已经破损的水果标签,我感觉这样的空镜头可以提示这个女孩的童年是怎样的生活,做水果生意的父亲给她生活留下什么痕迹。

当然有些空镜头也是完全表意的,例如台风天的塑料袋,我拍的时候感受是十分强烈的,就使用了。

Question:请制片人(莫津津)分享一下和导演以及团队合作的旅程。

制片人(莫津津):这个项目会稍微特殊一点,我们是 2021年进行拍摄,除了我、女主角、导演、编剧、执行制片外,其他都产生了变动,因为电影分为内陆和香港两个剧组,我们去香港和离开香港又都经历了“隔离周期”,这对新团队的电影制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沙丹):电影拍完之后呈现的样貌,受到了非常多业内人士以及影迷的肯定。

我也知道《人海同游》这部电影先后去了韩国釜山、鹿特丹、哥德堡等国际影展,近期还去了越南胡志明市的一个电影节。

Question:这部电影在其他国家有什么样的反馈?

导演(蔡杰):这部电影其实还是只跟南方岭南的风土人情有关。

其实出发点是我们几个广东的主创在成长阶段就是很受香港文化的影响,广东又跟香港又联系紧密,所以我的第一部电影就很想去讲述我感受到的这段关系,所以其实当中虽然很多剧作到最后都没有太挑明去讲,但当中其实是潜藏了很多时代的、地域的信息。

华语区域肯定是这部电影最核心的受众。

去到西方的国家可能会比较难接受这个,但到后来欧洲的放映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会交流,然后大家都能共情,大家能感兴趣的元素其实还是挺一致的。

Question:这个电影虽然是您第一部长片,但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团队实际上非常专业且资深。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有很多两岸三地的电影人,请导演分享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缘分?

导演(蔡杰):其实也是因为创投之路比较漫长,所以这个过程当中遇到同频同调的主创。

其实雷光夏老师还专门为这个电影写了的片尾曲,但因为她下个月才出新专辑,所以就还没有公开。

因为这是我第一部长片,我也没有任何的资历,也没有办法给到很好的条件,那就只能够在早期通过一个故事或一个剧本去打动(他们)。

Question:请问女主角(林冬萍)是怎么跟蔡杰达成合作的?

女主角(林冬萍):我跟蔡杰导演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源远流长,我们其实是本科同学的师姐师弟,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我、蔡杰、王寅就已经合作过一次短片(《归省》),合作完之后感觉还行,感觉可以再尝试一下长片,所以就是在这种随缘的情况之下,慢慢的把《人海同游》的雏形给打造出来的。

“所以他们说我怎么会去拍电影了?

我只能说是因为我是靠关系的。

”((*^_^*))

Question:在你(林冬萍)眼中蔡奇导演他有哪方面会让你感动?

女主角(林冬萍):我们合作这么久,我很信任他的一点是在于他的审美。

他跟编剧的审美都是我觉得很靠谱的,所以他们拍什么、怎么拍,他们要求呈现是怎么样的,我都是无条件信任的。

因为我们也很熟了,他们也知道我的特点,我的感受力还可以,所以他蔡杰就会给我打造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然后告诉我这个人物的动机,让我自己去感受,然后再根据动机去“抓”情感,去流露情感,所以大家看到电影里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指定出来的,而是拍摄当下的感受就是如此。

Question:电影当中有非常优秀的香港演员会跟你(林冬萍)演对手戏,比如说欧阳剑,你跟这些香港演员之间的对手戏怎么样去擦出火花?

也跟我们分享一下?

女主角(林冬萍):我很幸运,就这一次剧组里边全部都是业内的专业演员,包括演我妈妈的潘杰老师,首先我跟她最先有对手戏,一开始其实会犯怵,就怕会不会耽误了别人的表演。

但我一旦action!

以后,就会有一种不管不顾的感觉,所以我跟孙阳对戏的时候我还怕接不了他的戏,后来演完之后他给我讲了一句话,其实蛮鼓励我的,他本来也是一个挺温暖的人。

他(孙阳)说:你是我遇到过最特别的一个演员。

Question:请问制片人(莫津津)孙阳是怎么进入到组里的?

制片人(莫津津):我可以从制片的角度分享一些对他的感受,更多的交给导演来说。

其实我是跟他经纪人聊这个本子他们有表示明确的喜欢,而其实在邀请的过程里面,我自己也会觉得戏份确实蛮受限,且低资,但孙阳真的是非常专业的演员,因为他其实从头到尾没有跟我聊过因为戏份太少而不想来或其他相关的情况。

他就是觉得导演有才华,然后剧本他很喜欢,他就愿意来。

导演(蔡杰):其实跟其他的主创真的是都一样,就是因为剧本,然后因为他们认同这个剧本,于是他们愿意加入。

但是孙阳在片场给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就是: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讲说,他(孙阳)觉得这个男朋友的角色太妥帖了,他觉得如果细分不多的情况下,然后男友这么妥帖是构不成推(动)这个女孩只身前去香港的。

其实他意思就是要把我这个角色写得没有那么妥帖。

所以我觉得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怎么去通篇考虑演员表演和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Question:电影名字是很文艺的《人海同游》,但英文名“BORROWED TIME”实际上翻译为“借来的时间”,实际上一说到“借来的时间”,很容易让人想到就是香港,因为过去大家谈论香港就经常会说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点等等,想请教一下中英文名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导演(蔡杰):因为中文名比较文学性,华语观众是可以去感受其中内涵的。

英文名我希望是一个比较能点透核心主题的词。

所以当时确实是借来的时间,它是源自于对于香港这座城市的形容,但是后来其实我是后来在跟编剧在讨论剧作的时候,我很感怀一个事情,就是我觉得其实像你这里面的这个代际的关系,他父亲曾经的那十年,还有这个女孩哪怕她只是台风晚上的一段时光,但是都不属于她们,所以从某层面上也是他们感情当中借来的时间吧。

所以我觉得去探讨时间他给这些人物带来什么改变或感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Question:本片监制关锦鹏先生有给到这部片建议吗?

导演(蔡杰):关导做监制和做导演是两个风格,他做监制没有很强的EGO,所以最后去邀请他做监制,也是因为我有一刻突然想到 17 年创投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当这个故事只有两三千字梗概的时候,他觉得他喜欢后面人类学博士的那一段。

其实很多人会对那一段产生费解,可能有些机缘巧合在吧,然后我就去跟他发起邀约,其实我说他没有很强的EGO,就是在于我们去香港拍摄的期间,因为香港是关锦鹏主场,所以就是对于原来而来的客人(我们)他则是能帮就帮,就是其实我们要找演员,或者是有一些制片上的困难都会跟他说,那他都第一时间的帮助我们。

其实他(关锦鹏)也去过片场,有一些重头戏的时候他也是在片场安安静静地看。

其中一个重头戏我拍了十来回了,我就问关导意见,他就很简单的跟我讲过:“你会不会说太多?

”关导觉得有时候不需要给演员说太多、给太明确的指示。

这个细节我记得非常清楚。

Question:女主角带耳机后没有安排音乐而是安排了微弱的环境音,请问是为什么?

导演(蔡杰):做声音的声音指导叫刘琪,他也长期生活在广州,所以花了巨大的心思在帮这个电影加成声音后面。

其实一开始一直有一首我想象当中的一首歌曲,然后直到某一天我在他的工作室在做声音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说:“诶?

拿掉会不会更好?

”因为其实有海的声音,有台风的声音,有雨的声音,已经非常满了,然后我们当时就在某一刻突然觉得说,台风最激烈的时候,情感最激烈的时候,反而应该是(内心)最安静的时候。

把音乐拿掉完全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拿掉之后当我反馈给配乐老师的时候,他也一直都有点不够自信,他就问我说这个真的可以这么处理吗?

然后但是就是我们又觉得应该是对的,所以我们就坚持了这个做法。

Question:为什么会安排人类学博士、梦幻密林这一个桥段?

导演(蔡杰):其实当时一开始是妈妈要求他去香港找他爸爸,然后发现了父亲在香港的一些情况。

但在某一个时刻我突然觉得假设她做到极致,就好像是一个平常的故事,我好像也没有太被打动,所以我有一刻突然间觉得这个女孩应该要有一个出口,我完全是一个念头,一闪而过的念头。

所以对我来说,我觉得这个影片有了这一段之后,它其实是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完成一个代际之间的互相观看或有了一个互相对话的空间,然后我也觉得这个女孩她的这一趟游荡可能多了更多的意涵,人生的重量可能也多了更多,于是我就加进去了。

 7 ) 《人海同游》导演手记:这辈子哪怕见过一次也值得

《人海同游》导演片场剧本结束第一轮《人海同游》全国路演,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辗转15城。

有时已记不起自己身在何处,每每在都市商场的影厅中候场,聆听光夏老师的电影片尾曲,等待着全新的回响。

想起在不同黑暗的影厅里,观众围坐银幕前,在光影闪烁之后饶有兴趣地朝我提问。

在釜山海边、平遥县城、在鹿特丹派对和越南西贡崭新商城,又或在国内的每个熟悉城市的黑暗匣子里,那些关于电影的细枝末节,是如何泛起他们的好奇,又被他们一一拾走,变成属于他们的记忆?

如果说有念想,那便是希望自己在最后片刻可以给多一些、再多一些,和这几年的人海时光最后一别。

调研时偶遇《人海同游》一题两写集人海同游相较于英文片名BORROWED TIME的直接,许多人好奇电影为何叫“人海同游”。

记得那是剧本开发的第二年,我到香港电影资料馆去找寻文献。

一本叫做《人海同游》的书突然闯入我的视线,四字直击我心。

那是旧时香江大才子黄霑与其恋人林燕妮的散文集,当时相恋的他们每日于报刊专栏中一题两写,谈论世间男女有情之事。

目录中的标题皆耐人寻味,“男女之间”、“婚姻制度”、“上一代的痴”、“走私”等等。

后来书商将其汇集成书,取名《人海同游》。

我决定借用这个书题为电影命名。

故事里,婉婷和她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曾于人海中同游一场,她的父母、兄长、男友与旧碟友,他们在时代的海浪与台风中被推着走,失散又重逢,如此往返。

人生虽然是条单行线,靠婉婷独行串联,但不妨碍那一段段同游的历程造就她。

后来为了赶制创投海报,我随手用黑色笔写成标题,没想到竟沿用至今。

等台风、等荔枝的那几年荔枝决定使用荔枝元素来自南方生活的直觉。

我感觉荔枝的气质像这部电影、这个女孩,也像自己想象中进入历史叙事的细小切片。

我曾与剪辑师亚楠聊到,是否这部电影可以从一颗被剥开的荔枝开启?

一开始确定线索的源头,是香港的油麻地果栏。

编剧与我对那个空间过目不忘,那么庞大而陈旧一个市场,居然可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维持一百多年,日夜吞吐着来自全世界的供港水果。

我们想象父亲家辉便是那里的其中一员,在果栏日夜埋伏,观察内部生态。

有时是小小店铺的果栏二代,向我们倾诉他们家业连接东南亚上百亩榴莲园,抑或广西一个山头柑橘林。

有时是某个老年水果商人的冷峻形象,以及无意透露出来的粤港往事。

油麻地果栏后来在广州从化郊区以荔枝闻名的村落,有一搭没一搭听村民讲着变迁史。

说到九十年代时,港商经水路来收糯米糍,当时批发价一万多一担,真是个天价。

因此整个村落的农田地都退耕,改种荔枝林。

但时过境迁,如今废弃果园一片又一片,留下每年独自结果坠落的荔枝树。

假如一颗荔枝不仅有滋味,还能藏下时代地域的密码,我便很想请观众尝一尝。

在国际版海报设计时,我和设计师管鑫决定,就做一枚腐蚀脱落的荔枝水果标签。

如果看得仔细,标签上方用英文写着“德昌记”,下方则标明“香港制造,产于1990年”,那一年,也是麦婉婷出生的年份。

《人海同游》国际版海报雨林为何会有雨林?

灵感当然不来自阿彼察邦,仅仅是想让婷去看一看,那些失落的CD封面的风景。

婷与鱼生,一个银行信贷经理,一个人类学港漂博士。

但曾经在广州某个地下打口碟店铺里,他们经由那些残缺的舶来品,打开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大约千禧年前后,那是在全世界互联网音乐来袭之前的年代记忆。

我希望他们的前情不要勾勒太细致,这个男孩就是逆光剪影的模样,保留在婷的闪烁记忆中。

少年婷与鱼生这其实是一个男孩、一种生命形态,靠近又消失在她的生活里。

身处其中的他们并未察觉,婷以为和他消失在暗巷通道只是暂别,但再度重遇时,已是多年后的港岛码头。

大家各走各路,面目全非。

女孩留在泥淖又不能说完全无趣的现世,男孩跑掉去探索向往又有些破碎的雨林。

她在他的日记见闻中,感受到某个失落的缺口。

她说她想去那些封面的风景,但都错过;他说他没特地去找寻,却发现自己每每置身那些风景。

但有时抵达了,也就是抵达罢了。

我很想给婷一段雨林时光,哪怕仅仅是一夜回响,但她至少体验过。

拍摄雨林戏时,恰巧制片人随身携带拍花絮的小DV,我借用过来,轻装上阵,和两位演员深入走进雨雾中的森林。

那一刻我离婉婷和鱼生最近,我希望以此方式,逼供他们交出最深的情感,最终我如愿以偿。

打口碟之歌一开始一直有一首属于他们的打口碟之歌。

但在临急完成制作的一个瞬间,我决定要拿掉它,就让那一分钟静默无声。

当天我和刘琪(声音指导)一同工作,电影的声音系统已趋饱满。

海浪声、风雨声、城市声、以及雨林貘声,我一边沉浸于电影后半部分的声响,一边开始觉得那首原以为完美的打口碟之歌,或许不那么重要了。

抽烟间隙,刘琪亦有同感。

忘了具体哪个片刻,我们突然迸出一个念头,电光火石般迅速改写了这场戏。

“风暴中心的台风眼,应该是最安静的片刻。

”我们迅速抽走那支歌,留下打口碟读取转盘声,紧接着雨滴打落窗户的声响,某种电影魔法似乎奏效。

重看这一段,我被他们的秘密隔绝在外,又与他们一同屏息以待,步入一段极其隐秘的时光。

最后看到了婉婷缓缓绽开的笑颜,将光夏老师的配乐敲在那一刻,一切刚刚好。

假如你曾听过Walkman CD机,那种读取唱片的猛烈转盘手感,有点像一个袭来的风球。

打口碟上的台风轨迹图红色塑料袋在创作的数年间,似乎从未放弃过剧本中那个台风。

记得创作中途那两年,临近夏季荔枝成熟时节,我便每天紧盯天气预报。

每当南海热带气旋形成时,自己会迅速赶回广州,在郊区蹲点拍台风。

这样的习惯,是纪录片拍摄养成的。

后来当然屡屡不可得,荔枝挂红季节不足一个月,哪有如此凑巧赶上台风季?

父亲离别信那个台风天荔枝树的空镜头,实际是剧组核心成员协力完成的。

我们的预算连一台像样鼓风机都付不起,更别提后期合成及场工协力。

一切土法炼钢,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去达到。

那天所有人造了第一场台风,遗留下的记忆,便是被雨水与汗水淋透的黏稠体感。

但达成的开心,也是真开心。

直到正式启动香港拍摄,台风便成为不可确定的最大因素了。

我内心清楚港岛台风景象,除非自然发生,别无他法。

但似乎也怀抱一种直觉,我们会等得到。

2021年10月8日,8号风球“狮子山”登陆香港果不其然,当年10月,香港天文台一周内连挂两个八号风球。

第一个台风竟以香港地标“狮子山”命名,让我有种冥冥中的宿命感。

红色塑料袋则是偶然得到的镜头。

当天清晨天仍未亮,我便赶到北角码头。

船只已停航,码头关闭,我在码头外的临海过道,发现了那几个风中摇曳的塑料袋,将涌上地面的海水围住。

在台风中偃旗息鼓的港岛,无人知晓的角落,那个海水倒影中的塑料袋就这样被我撞见,成为这部电影的最后一镜。

我紧抱摄影机拍下了那颗空镜。

在那一刻,我独自面对这一切,毫无缘由地情绪激动。

台风来了又走,天底下并无新鲜事。

次日清晨,这个塑料袋会垂下来,被清理掉,地面海水也将被风干蒸腾,整个香港醒过来,俗世中男男女女的故事将继续展开。

然而在那一刻,我却看见那个狂风中猛烈摇曳的塑料袋。

至于它代表什么,后来我在映后交流现场听过许多的分享。

他们都说得在理,但我在剪辑时将这颗镜头打捞出来,只想和观众一同分享生命中曾有过的那一刻。

对我来说,那便是我的电影时刻。

 8 ) 同样是“闷片” 为什么有些就是真闷?

「人海同游」悄无声息地上映了从平遥电影节开始期待抱着不想错过的态度即便艺联影院排片刁钻还是去看了很小的场 很少的人 很多小虫在灯光里乱飞时不时遮住银幕上 人物的脸看的时候忍不住想到蔡明亮想到「爱情万岁」琢磨着 为什么同样是平淡寡言的电影同样是人在城市中 或行走 或坐 或等待 或落寞「爱情万岁」就能让人看进去这部就稍显…无聊画面当然是好看的 只是问题不在这儿故事过于稀薄 情感推进又不够于是沉默的空镜暂停了叙事就这么迟缓而凝滞地 演到了最后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不过观看了一次 私人的梦呓但「爱情万岁」的简洁不是这样其故事本身是很丰富很动态的三人的情感时刻在流转在交战在挣扎都市人生活的困境也借由看似无聊的画面显影最后公园里的乱走与痛苦是情感跋涉全片后的一次畅快宣泄又留下无尽的茫然是冰山理论的删繁就简只能说本片把如今文艺片的要素塞满了长镜头 手持 记忆 梦境 潮湿 雨 寻找似乎任何故事都能成立而正因此显得空心

 9 ) 九月天高但人不浮躁,一切都好

朋友补充背景资料才知道这电影拍了非常久(据说16.17年就开始准备)。

近几年看香港电影总有一种又新又旧之感。

一部分旧来自于“怀旧”,或许因为曾经的香港太过辉煌 如今的怀旧在每个沉迷港粤文化的人心里都像是卡进喉咙的鱼刺 吞吐不得 不吞吐也不得,同样觉得“旧”的是节奏的缓慢,一种城市里再难见到的怡然自得(连在香港这样的飞人城市,也有难得的慢叙事,和鱼生逛菜市、出租屋中调热水器的戏太美妙了),像映前主持人说那样,这是一部非常“安静”的电影,拍的人和看的人都没法浮躁。

但旧≠过时,它的当下性不仅仅在若隐若现的口罩元素,也在于一种集体回溯的驱动力——评论里提及白塔之光的寻父,我也想起昨天看的里斯本丸沉默,我们为什么怀旧?

为什么要找寻我们来自何处?

英文片名borrowed time已经回答得非常妙,我们希望在一段借来的,或者说幻想的时光里活一活;而中文名的人海同游则更雅,既是某种跨时空的邂逅,又是我们终将回归人海,但不妨碍我们邂逅。

 10 ) 爸比,别扯了,你又没有时光机,借来的时光怎么还?

我果然不纯洁了。

这一点在看一部纯洁的电影的时候格外明显。

比如电影里爸比离开一头家回到另一头家的时候说「这段跟你借来的十年好时光,终是要还回去了。

」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厅里,只有我一个人没忍住笑出了声,爸比,你把这借来的时光打包顺丰包邮回来我看看,有几多斤两,好不好?

比如电影里,有着漂亮双眼皮的麦婉婷和有着诱惑单眼皮的青梅肩并肩坐着,共享一根坏掉过还被胶带缠着继续用的耳机听一段音乐,但音乐尚未出现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厅里,只有我一个人红着脸期待,这一晚会发生点什么吧?

毕竟跟青梅久未相见啊!

发生点什么吧,老了以后还有一段旖旎时光可以回味啊!

比如电影外,当我想跟你介绍这电影的简单剧情时,当我打下「这不是一部小蝌蚪找妈妈而是找爸比的故事」几个字,小蝌蚪也立刻丰富了另一层意思,让我没办法再回头直面小时候看的那部动画了。

好吧,这只是一个即将结婚的姑娘的几天平淡日常的故事。

但不纯洁的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很纯洁的电影《人海同游》的,大概是从画面到风格对于被这个炎夏反复热成脱水狗的我,太友好了。

电影里的夏,好像一点都不热,干干爽爽,清清凉凉。

以至于我边看边担心,完蛋了,今年再看不到同等质素的电影,还怎么再走进电影院?!

可惜吧,这电影既无大牌明星大牌流量,也无大制作大宣发,哪怕手握入围了18个电影节的好成绩,哪怕一路从釜山到平遥都被夸赞,但就是排片少到可怜,场次少到可怜。

以至于你要是不在开工日上午摸个鱼,都不配在影院里跟这电影遇见。

*婷的A面 结个婚比打个工难多了!

电影开头,荔枝树下,三三两两的人在谈天,或各自忙着手里的事。

只有小婷一个人站着。

听到一个阿姨对另一个阿姨讲「你就好了,可以饮杯媳妇茶」后,小婷决定加入她们,帮忙摘荔枝。

后来我们知道了,这是未婚夫家的例行家族聚会。

当二人独处时,小婷状似撒娇地讲「以后聚会时,能不能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啊。

」刚刚还在为未婚夫替她喷蚊子水的温柔贴心举动而发出羡慕的姨母笑的我,瞬间脑补出无数次之间被扔在和谐家庭之外的小婷,一个人站着的画面。

媳妇儿,毕竟是外姓人,对吧?!

应酬,尤其是应酬长辈累不累?

是身体更累还是心更累?

每个被迫应酬讨好过另一半的长辈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小婷的自愈办法是,澡都不洗就赖在妈妈的床上,偷闲半刻安宁。

硬要融入一个不熟的和谐大家族,只是因为你要跟一个男人结婚了。

对于被妈妈独自抚养长大的女孩,其实是项很艰巨的任务,很多相处之道,妈妈大概没教,而她也的确不会。

*婷的B面 那么温柔的爸比离开后,有没有想起过我?

她那么年轻却马上要结婚了,一方面是地域的婚俗对于适婚年龄的限制,一方面大抵也是因为只有两个女人的家里所一直缺乏的安全感。

尤其是家门口那块旧地毯下还藏着两把生了锈的门钥匙,那是妈替早就离开的爸比偷藏的。

但这是母女俩心照不宣的秘密。

懂事的小婷大概之前从没问过妈妈,「爸比为什么突然离开了?

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是他不爱我们了吗?

」但即将结婚、即将面对新环境、即将组建新家庭的恐惧,迫使她好奇和正视妈妈这段空等了20多年的残破婚姻:相册里没有爸比的照片,妈妈的很多独照是剪去了一半的。

难得跟未婚夫倒苦水,提起曾经那么温柔那么爱她却突然一走了之的爸比,仍然会哭到停不下来,结果只是吵醒了躺在身旁的另一半的好梦,而已。

她们的婚姻到底是因为爱的冲动才结合,还是因为相亲时另一半觉得身在银行工作的这女孩干净单纯、宜室宜家、能生能养的结果?

所以,小婷想去找爸比的时机,刚刚好。

即将起变化的生活,日常不再是相同的日常,缺少跟成年男性相处之道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新生活造成影响,曾经被抛下的恐惧会不会对新生活造成干扰,妈妈不参加她婚礼会不会制造新的家庭成员对她产生什么看法......桩桩件件的不确定,都迫使她想去寻找一点点确定。

去看爸比,哪怕看一眼也好。

*婷的C面 Hold on,总要面对还没见到爸比,小婷先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哥哥。

哥哥很小时就知道小婷的存在,也见过大人们为了两头家的事爆发的龃龉、争吵、不堪。

那都是小婷不曾知道的事情。

初次见面的很多年里,小婷口里唱着的好听儿歌,大概一直是哥哥的恶梦。

看着哥哥尽量克制地跟小婷讲话,尽量克制地把那句「你来找我爸干吗?

」咽下去。

再回顾爸比那句「借来的时光,终是要还回去」更好笑了。

呵,果然,男人至死是少年。

呵,果然,那句「我只是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真是万试万灵。

像极了吴晓乐在《可是我偏偏不喜欢》里那篇「圣母病再见」里讲的趣事,都在替不负责任的男人们找理由「他们还是个大孩子,给他时间,他会长大」。

但没长大的孩子,凭什么要往别人家里送,凭什么要别人家的宝贝闺女替他们家来养长不大的熊孩子?

被爸比借去十年好时光的广州妈妈,后来用了20几年时光独自舔舐伤口仍未痊愈。

被爸比浪费过十年好时光的香港妈妈,后来用了20几年时光咽下眼泪和不甘,仍努力替他维系住了这头家,全然没问过那个很小年纪就见过长辈们如此不堪的样子的大儿子,心里有没有伤,伤口结没结痂,疼不疼,怨不怨。

一如吴晓乐说,后来她来知道「对某个时代的人而言,女子,尤其是身为母亲的女子,是不能主动求去的,母亲怎配提离婚呢?

她必须根缚于家,直到所有人都说明了不再需要她,她才被允许熄灯离场。

因为没有人会给一位母亲说情的理由是,她还没长大。

因为我们都太相信,一个女子,若曾打开身体,任生命经过,从此万事都能懂得,众苦皆能吞受。

」回到电影开头,被迫应酬了夫家长辈而累到爆的小婷回到家,就有妈妈熬好的靓汤。

正坐在桌前玩游戏的妈妈,玩的原来是那种夫妻组建家庭的小游戏,游戏里的夫妻还会拥抱亲吻。

回到电影中间,妈妈只讲了她彼时唯一一次去香港,偷偷在路对面的煲仔饭店看着爸比,为了一条滴满了酱油的白裙子哭红了眼,却隐去了曾经暴发的两头家、两个妻的大战。

我倒是很想为了那句「借来的时光」感慨一句乱浪漫的。

可惜我不能。

因为我已经不纯洁了。

我这双不纯洁的眼已经见识过太多妈妈们的眼泪,我这双不纯洁的耳已经听闻过太多妈妈们的不甘。

而我这颗不纯洁的心啊,倒是很想劝小婷一句,结婚要谨慎,毕竟婚前的讨好已经让你累成这样,婚后的讨好只会更累。

虽然青梅亦不见得是适合你的结婚对象。

但你还年轻,可以多过过不同的生活,再来决定你要选择过哪一种生活。

而不是背负了父母婚姻的残缺这道伤口,而非得用婚姻中两个人才完美,来证明你也能跟别人一样享受完美的婚姻生活。

毕竟,完美的生活都是别人展现给你看的,日常的一地鸡毛蒜皮的琐碎才是自己过的。

而借来的时光,终究是还不回来的。

这不是一个找爸比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通过找爸比来找到自己的故事。

日常生活不需要每件事都赋予意义,日常生活只需要我们放轻松来慢慢面对,从桩桩件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次就能少受伤、少失望。

我果然不纯洁了。

这一点在看一部纯洁的电影的时候格外明显。

比如电影里爸比离开一头家回到另一头家的时候说「这段跟你借来的十年好时光,终是要还回去了。

」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厅里,只有我一个人没忍住笑出了声,爸比,你把这借来的时光打包顺丰包邮回来我看看,有几多斤两,好不好?

比如电影里,有着漂亮双眼皮的麦婉婷和有着诱惑单眼皮的青梅肩并肩坐着,共享一根坏掉过还被胶带缠着继续用的耳机听一段音乐,但音乐尚未出现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厅里,只有我一个人红着脸期待,这一晚会发生点什么吧?

毕竟跟青梅久未相见啊!

发生点什么吧,老了以后还有一段旖旎时光可以回味啊!

比如电影外,当我想跟你介绍这电影的简单剧情时,当我打下「这不是一部小蝌蚪找妈妈而是找爸比的故事」几个字,小蝌蚪也立刻丰富了另一层意思,让我没办法再回头直面小时候看的那部动画了。

好吧,这只是一个即将结婚的姑娘的几天平淡日常的故事。

但不纯洁的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很纯洁的电影《人海同游》的,大概是从画面到风格对于被这个炎夏反复热成脱水狗的我,太友好了。

电影里的夏,好像一点都不热,干干爽爽,清清凉凉。

以至于我边看边担心,完蛋了,今年再看不到同等质素的电影,还怎么再走进电影院?!

可惜吧,这电影既无大牌明星大牌流量,也无大制作大宣发,哪怕手握入围了18个电影节的好成绩,哪怕一路从釜山到平遥都被夸赞,但就是排片少到可怜,场次少到可怜。

以至于你要是不在开工日上午摸个鱼,都不配在影院里跟这电影遇见。

*婷的A面 结个婚比打个工难多了!

电影开头,荔枝树下,三三两两的人在谈天,或各自忙着手里的事。

只有小婷一个人站着。

听到一个阿姨对另一个阿姨讲「你就好了,可以饮杯媳妇茶」后,小婷决定加入她们,帮忙摘荔枝。

后来我们知道了,这是未婚夫家的例行家族聚会。

当二人独处时,小婷状似撒娇地讲「以后聚会时,能不能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啊。

」刚刚还在为未婚夫替她喷蚊子水的温柔贴心举动而发出羡慕的姨母笑的我,瞬间脑补出无数次之间被扔在和谐家庭之外的小婷,一个人站着的画面。

媳妇儿,毕竟是外姓人,对吧?!

应酬,尤其是应酬长辈累不累?

是身体更累还是心更累?

每个被迫应酬讨好过另一半的长辈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小婷的自愈办法是,澡都不洗就赖在妈妈的床上,偷闲半刻安宁。

硬要融入一个不熟的和谐大家族,只是因为你要跟一个男人结婚了。

对于被妈妈独自抚养长大的女孩,其实是项很艰巨的任务,很多相处之道,妈妈大概没教,而她也的确不会。

*婷的B面 那么温柔的爸比离开后,有没有想起过我?

她那么年轻却马上要结婚了,一方面是地域的婚俗对于适婚年龄的限制,一方面大抵也是因为只有两个女人的家里所一直缺乏的安全感。

尤其是家门口那块旧地毯下还藏着两把生了锈的门钥匙,那是妈替早就离开的爸比偷藏的。

但这是母女俩心照不宣的秘密。

懂事的小婷大概之前从没问过妈妈,「爸比为什么突然离开了?

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是他不爱我们了吗?

」但即将结婚、即将面对新环境、即将组建新家庭的恐惧,迫使她好奇和正视妈妈这段空等了20多年的残破婚姻:相册里没有爸比的照片,妈妈的很多独照是剪去了一半的。

难得跟未婚夫倒苦水,提起曾经那么温柔那么爱她却突然一走了之的爸比,仍然会哭到停不下来,结果只是吵醒了躺在身旁的另一半的好梦,而已。

她们的婚姻到底是因为爱的冲动才结合,还是因为相亲时另一半觉得身在银行工作的这女孩干净单纯、宜室宜家、能生能养的结果?

所以,小婷想去找爸比的时机,刚刚好。

即将起变化的生活,日常不再是相同的日常,缺少跟成年男性相处之道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新生活造成影响,曾经被抛下的恐惧会不会对新生活造成干扰,妈妈不参加她婚礼会不会制造新的家庭成员对她产生什么看法......桩桩件件的不确定,都迫使她想去寻找一点点确定。

去看爸比,哪怕看一眼也好。

*婷的C面 Hold on,总要面对还没见到爸比,小婷先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哥哥。

哥哥很小时就知道小婷的存在,也见过大人们为了两头家的事爆发的龃龉、争吵、不堪。

那都是小婷不曾知道的事情。

初次见面的很多年里,小婷口里唱着的好听儿歌,大概一直是哥哥的恶梦。

看着哥哥尽量克制地跟小婷讲话,尽量克制地把那句「你来找我爸干吗?

」咽下去。

再回顾爸比那句「借来的时光,终是要还回去」更好笑了。

呵,果然,男人至死是少年。

呵,果然,那句「我只是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真是万试万灵。

像极了吴晓乐在《可是我偏偏不喜欢》里那篇「圣母病再见」里讲的趣事,都在替不负责任的男人们找理由「他们还是个大孩子,给他时间,他会长大」。

但没长大的孩子,凭什么要往别人家里送,凭什么要别人家的宝贝闺女替他们家来养长不大的熊孩子?

被爸比借去十年好时光的广州妈妈,后来用了20几年时光独自舔舐伤口仍未痊愈。

被爸比浪费过十年好时光的香港妈妈,后来用了20几年时光咽下眼泪和不甘,仍努力替他维系住了这头家,全然没问过那个很小年纪就见过长辈们如此不堪的样子的大儿子,心里有没有伤,伤口结没结痂,疼不疼,怨不怨。

一如吴晓乐说,后来她来知道「对某个时代的人而言,女子,尤其是身为母亲的女子,是不能主动求去的,母亲怎配提离婚呢?

她必须根缚于家,直到所有人都说明了不再需要她,她才被允许熄灯离场。

因为没有人会给一位母亲说情的理由是,她还没长大。

因为我们都太相信,一个女子,若曾打开身体,任生命经过,从此万事都能懂得,众苦皆能吞受。

」回到电影开头,被迫应酬了夫家长辈而累到爆的小婷回到家,就有妈妈熬好的靓汤。

正坐在桌前玩游戏的妈妈,玩的原来是那种夫妻组建家庭的小游戏,游戏里的夫妻还会拥抱亲吻。

回到电影中间,妈妈只讲了她彼时唯一一次去香港,偷偷在路对面的煲仔饭店看着爸比,为了一条滴满了酱油的白裙子哭红了眼,却隐去了曾经暴发的两头家、两个妻的大战。

我倒是很想为了那句「借来的时光」感慨一句乱浪漫的。

可惜我不能。

因为我已经不纯洁了。

我这双不纯洁的眼已经见识过太多妈妈们的眼泪,我这双不纯洁的耳已经听闻过太多妈妈们的不甘。

而我这颗不纯洁的心啊,倒是很想劝小婷一句,结婚要谨慎,毕竟婚前的讨好已经让你累成这样,婚后的讨好只会更累。

虽然青梅亦不见得是适合你的结婚对象。

但你还年轻,可以多过过不同的生活,再来决定你要选择过哪一种生活。

而不是背负了父母婚姻的残缺这道伤口,而非得用婚姻中两个人才完美,来证明你也能跟别人一样享受完美的婚姻生活。

毕竟,完美的生活都是别人展现给你看的,日常的一地鸡毛蒜皮的琐碎才是自己过的。

而借来的时光,终究是还不回来的。

这不是一个找爸比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通过找爸比来找到自己的故事。

日常生活不需要每件事都赋予意义,日常生活只需要我们放轻松来慢慢面对,从桩桩件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次就能少受伤、少失望。

《人海同游》短评

@IFFR2024 很清新的新人导演作品,听Q&A能感受到导演思考了很多,整个剧组的状态都非常好

4分钟前
  • SaynomorE
  • 推荐

#biff。感觉完整度很高,其实borrowed time这个名字很适合这部电影,以时间为载体,两岸的时代印记。但是不知道中文为什么叫人海同游,想在提问的时间问导演可惜没点到我🥹

6分钟前
  • Kuroshio
  • 推荐

近乎完美的视听,在南国,与时光的碎屑优游。 @釜山2023

11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现在的电影越来越艺术化,电影本身是为了讲故事,脱离中心也就不过如此了。

16分钟前
  • 一个孤独的人
  • 还行

很有特色的电影,雨林潮湿的气质,《归省》的延续,导演很诚恳,但略低于期望值。摄影很好,最惊喜的是雷光夏的配乐。三星半。

21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还行

7/10.虽然说的是香港寻父记,但寻到的其实是女主的未了缘。广州的部分有点寡淡,到了香港故事才变得生动起来,和打口碟男主奇迹般的相遇,更像是一场梦,而这场梦则源于女主年轻时的回忆,那是对青春时未实现的梦想的追忆挽歌啊,我觉得这个部分很毕赣。男主乍一看挺像河正宇的。

26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最大的作用是让我开始重听雷光夏…

29分钟前
  • PerfectPlaces
  • 较差

闷死我了

34分钟前
  • Glow
  • 还行

剧情简介这段文字写得真美。

3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光影镜头简直吊命神药,女主有有几个镜头酷似文咏珊……

4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摄影与音乐,很舒服,但又不是小清新,它有一些很沉重的底,但它也没有走向沉重的那个方向,生活可能就是这样。2023.10.12 PYIFF 平遥电影宫 小城之春厅

41分钟前
  • 祝福
  • 推荐

很靈很靈非常喜歡⋯!尤其是用耳機聽歌那裡,先是沒有任何聲音持續好長時間再是湧上樂曲,這裡做的太靈了⋯。雨林好。音樂極其優秀⋯!映後看到導演這麼年輕真的驚訝到了。

43分钟前
  • 真假
  • 推荐

我同意导演的一句话:(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像是一部手工电影。很多细节部分有着导演的留白、审美和巧思在里面。的确非常精致、作者。看完感觉和《小伟》在结构(从现实到超现实)上会有一点相像,所以会不会是南国导演的一种共识?

47分钟前
  • mangojune
  • 推荐

知道想表达什么,但没表达的很清楚,还是有点乱

52分钟前
  • 逃生箱舟
  • 还行

五星里有一些是自己的私心。黏腻的空气,台风过境后带着湿漉漉的发丝踩过积水的街道。淋雨的水管每十秒热一次,在漏雨的房间里支一顶帐篷,白墙和天花板是天然的幕布,置身雨林,做一场穿越层层白雾的梦,香港。【平遥电影展·藏龙单元】

53分钟前
  • 薏米草莓燕麦片
  • 力荐

终于提前两天看到了这部我等了904天的电影,故事情节上可能稍微清淡一些,但这在我看来算是一部氛围电影。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好就好在一切都点到即止,留白是土壤,镜头和光影营造出来的氛围会帮助不同的观众滋生不同的梦。除了拍摄地是粤港外,片子里还充满好些个我喜爱的元素,比如台风天、热带雨林、食梦貘以及泉州南音。男女主角台风天听CD那场拍得美,梦里热带雨林拥抱拍得美,台风天的荔枝树拍得美。广州部分的摄影是黄树立。然后这部电影还纠正了我一个错了20多年的错误,那首广东著名童歌的歌词原来是“世界真细小小小”,我一直以为是“世界真係小小小”。电影四星半,作为一个新人导演,能有这样的作品已经很棒了,继续加油。

58分钟前
  • 阿山
  • 力荐

7th PYIFF,精细乏味的寻父,音乐恰如其分的点缀,摄影是花头,未必妥帖,但自成一格。

1小时前
  • 神秘列车
  • 还行

阿妈总在玩的模拟人生,和别人共享的爸爸,七天的港澳通行证,没有窝蛋的窝蛋牛肉饭,偷住的房子,别人的衣服,盗版的碟,投影的风景。都是临时的他人之物,但就像那张CD borrowed time里的音乐我们从未听到,主角却听到眼红红一样。借来的时间里也能孕育真实。穿过丛林,你就不再是原来的人。

1小时前
  • 毛绒绒
  • 推荐

摄影方式的叙述,不得不说,除了海报一无是处。

1小时前
  • 加油💪
  • 较差

故事太稀薄了,情感又不够充沛,最后结果就是…无聊。爱情万岁是在扎实的剧情基础上再做减法,所以没有台词的长镜头也能充分调动观众兴趣。可是本片的信息密度就不够,只是元素的简单堆叠,甚至可以说是导演私人的呓语。长镜头、手持、日记、下雨、南方、记忆、梦、寻找,青年文艺片标配。和nina在华宇。几只虫子在灯下乱飞

1小时前
  • MuteWing默雲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