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生活的地方附近,有一棵两千多岁的枣树。
每年,它都会循着四季的规律,发芽、开花、结果,然后在冬天的时候落完满树的叶子。
对于古树,我敬佩它的生命力,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他把自己活成了凡间的“仙者”。
不过,我也感到好奇,是什么力量让古树到如今依然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BTV播出的《冬奥纪实》栏目,里面讲到了志愿者刘玉坤的故事。
在这之前,我对她并不熟悉,看了之后,才知道她是曾经的奥运冠军。
她双腿残疾,在义肢的辅助下她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努力和坚持站在了运动这一赛项的最高处。
退役之后,她通过做志愿者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双腿的不便让她在执行志愿活动时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长时间站立、爬山等等,但她依然非常努力。
现在,她成立了自己的旱地冰球运动团队,宣传冬奥运动。
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拼搏者。
采访刘玉坤的主持人说,我流了很多汗,是汗颜的汗。
记得在之前的一次活动中,我听了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洋的分享。
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退役之后从事别的职业,总能在他们身上发现那种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光环。
这些努力的人总是在突破局限,破冰而上,有时候我会想她们那持久奋进的动力是什么呢?
《面对巨人》那部电影里说奖杯终究会在角落里蒙上灰尘,十年之后也不会再有人记得你是冠军,赢球不应该是努力的主要目标。
对于努力的意义,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也许开始追求的是结果,再后来更愿意去专注地体会过程。
但不管怎样,努力赋予了生命一种向上生长的精神,这种精神带领着本体去达到一种新的生命高度。
自强不息或许本就是自然界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
这是一部我从头一直看到尾的电影,没有一点快进,有些时候看电影的i时候,不由得会有这种想法“这个演员的表演很到位,人物的情绪刻画的很好”,但是这部电影,我想说我完全入戏了,我也是一步一步跟着主人公,慢慢的前进!
一个怀有梦想的橄榄球教练,一心想要为学校的球队做出点事情,可是,六年了, 连续六年了,没有季后赛,一直停留在排名之外了, 幸幸苦苦训练的球员,到了高年级就到别的学校去打球了, 自己球队的主力也离开了这个球队,周五的比赛也是毫无悬念的失败!
失败给从未赢过自己的球队!
这是多么的惨烈!
糟糕的比赛,毫无凝聚力的球队,就连老婆想要一个孩子的愿望也实现不了,就连开的车子也是随脾气的打不着火,给他拖车几乎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 就连家里也不知道哪里有股恶臭的味道...... 就连自己的学校也在考虑要换掉自己这个主教练。。。
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待下去, 有时候就会把自己放在那个地方去,感受感受, 好在这一切还有一个好老婆,一直都在支持和鼓励她,可是这么好的老婆,忍心让她受这份罪吗?
窘境!
困境!
怎么办?
(在此我不想说关于god的事情, 但是god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个心灵的支柱)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走。
这个就很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终极自由一样,现实已经是这样了,唯有接受它,才能改变她,才会变得更好影片中采用了god,他让主人公的心灵得到了安静,能够竭尽全力(真正的竭尽全力,不单单是体力,包括一切的广义上的竭尽全力),真正强大起来的是主人公的内心!
我觉得他就象一个巨人一样站起来了, 他要努力的去做其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他将他的理念传输给周围的其他的人,强大他们的内心,相信自己,(不是相信自己会赢,而是相信自己,会尽全力),至于事情最终的结果,让god来决定吧,他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尽最大的努力!
不在结果还未来之前,让恐惧和莫名的未来就把自己先打败了。
这个也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竭尽全力就好!
也就是歌里面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有些时候,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便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但是上帝也没有办法打开一扇从里面关着的门,只有我们自己先打开自己的那扇门,上帝才会为你打开通向未来的门!
上午主内集体观影《以斯帖》,回到宿舍后发现电脑里多出一部《面对巨人》。
原来是主内肢体存在我电脑里忘记删除。
这真是神的礼物。
还是高清版!
主内弟兄姊妹多次推荐这部电影,在王怡的《天堂沉默了半小时》后面的福音电影列表里也有这部电影。
又是橄榄球。
这一年多来我跟橄榄球是干上了。
去年年初,看了伊斯特伍德的力作《成事在人(Invictus)》,讲述了南非在破除种族隔制度离后,曼德拉总统如何利用本国举办橄榄球世界杯的机会推进种族和解,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故事。
然后是摘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弱点》,也是橄榄球。
2011年初,《面对巨人》还是橄榄球。
似乎在英美系,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甚至南非,白人首选的是橄榄球,被称为绅士玩的流氓游戏。
足球是不是有点被泡沫化了?
体育我懂得不多,这仅仅是猜测。
故事很简单,甚至是老掉牙。
一支叫“老鹰队”的高中橄榄球队,从来没取得过好成绩,但在教练的带领下,经过不懈的努力,由弱转强,最后奇迹般的打败了最强的对手获得州锦标赛的冠军(我看到的中文字幕把‘state’翻译成了全国,应该是州)。
比赛中那些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陌生。
但仅仅如此,我相信打动不了多少人。
因为这种遵循“败—灰心—励志—胜”模式的“读者”(国内一本杂志名)类型,心灵鸡汤似的励志片的太多了。
球队的改变是因为队员们在教练带领下,接受耶稣基督的缘故。
他们的比赛观因此改变了,不再是为了狭隘的输赢,而是对上帝旨意的遵循。
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让他们输,他们也会接受(虽然谁都不易接受)。
所以才会有“赢也要赞美他,输也要赞美他!
”的口号。
这是全片最打动我的台词。
信仰基督不是简单的追求成功,而是改变你对成功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对此片嗤之以鼻,不就是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片嘛。
我们这里多着呢。
从幼儿园开始看,长大工作到了单位,政工部门,工会还要组织看,看得都麻木了。
但这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看这部电影时,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动,那是圣灵的工作。
而我相信现在的Z共D员去看《雷锋》《焦裕禄》什么的,很少会有如此感动。
我想问题不是我们该不该被感动(这一点我与嬉皮士、浮云党划清界限),而是被什么感动?
什么能真正让我们感动?
这是苏东巨变,人间巴别塔倒塌,伪崇高被撕下面纱,留下一片信仰空白的东方大地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老实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没得说,但是对拍摄技巧却不敢恭维。
这是我在观影过程中隐隐就感觉到的。
故事情节之间的衔接有些不够自然,铺垫做得不够好。
比如成绩那么差的球队,最终夺取冠军不是不可以,但是进步快得太突然了;还有突然某一天,在操场上孩子们集体认罪悔改,场面感人。
但是显得太跨越了,之前没有丝毫征兆。
就好比在一部戏之前没有一点交代,但剧中突然就冒出一个人物来。
同样是从不自信到自信,由弱变强,《成事在人》和《弱点》在这方面的叙述就自然很多。
当然,这些并不遮掩《面对巨人》的光彩。
看完电影查看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美国一群毫无拍电影的专业素养的浸信会教徒,凭着神的感动,在祷告中业余自费拍摄的一部电影。
再回想那些显得有些笨拙的镜头,也是那么可爱。
2011-2-6 农历正月初四
老父亲对David说 当David问为什么自己身材矮小时:人的软弱显示神的mighty人生无望之际:男主读圣经 妻子祷告黑人教练?
对David说:行为永远跟着信念走(想到我总说自己不行 也想到送Claudia去机场 回利物浦路上John苦口婆心告诉我 我可以做到的。
可是我一直不敢尝试 ……老先生对男主说:神开的门没人能关 神关的门没人能开**祷告寻求的时候 我们也需要预备自己的部分 等待上帝的应允的来到男主球队的philosophy:目标太小 如果不是为了荣耀神,得时不得时都赞美神,让人们看到神 并且谈论祂(妻子说 这可以是人生的泪奔场景:学生们在草地上围在一起祷告 彼此认罪 代求。
老先生在柜子前为每个孩子的灵魂祷告(hhh在TAS的我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 比赛前/结束时 先祷告儿女回转向父亲,一个人的改变will make a difference。
包括前面男主给他传福音 就是很简单的信息 但确实是一个颠覆生命的决定 也让我看到了教育者的影响力 在每个人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可以与之相伴的人 啥不是神的,啥都是神给的。
男主看到新车时的感叹 嗯 都是神在调配各种资源罢了 莫骄傲也莫灰心 需感恩且需给予inspiration from cyc他们遇到困难 问的都是 神在做什么(可以看出 神是第一个?
我们常被教导 遇到难题时不要抱怨也不要问为什么(dont ask why but how),可是问为什么 其实是很自然的反应,可能可以更了解神的心意队长爬过底线 give your best蒙眼:我们看不见前路背上的人:我们的重担教练:神。
一直push我们 to unlock our potential
感动的快哭了,但是我还是想理性的去分析。
走了好久的路,有时你需要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你的使命感是什么?
是为了赢球吗?
本片是一个特别好的比赛哲学,当你一直想着去赢球时候,你的聚焦点就是输赢,然后你的眼界就变得狭窄,开始忽略自己的优点,忽略身边的一切,踢球不就是为了快乐吗?
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球场,赢了要懂得感恩,输了证明我们努力过。
感谢身后那些默默支持我们的人,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在你失落时候默默陪你流泪,在你高兴时候,甚至比你更高兴。
我想讲一讲信仰。
虽然我不知道能讲出什么道理来。
今天刚看完《面对巨人》,嗯,这是一部励志电影,关于信仰改变人生的故事。
当然,关于这部电影,如果深究的太多,那就不太合适了。
我们也知道,现实中的事情不会像电影中那么幸运,不会说好事永远降临在我们头上。
电影的深意,在于说怀有信仰,人要相信自己的潜能,无论何时都要相信自己。
电影中,人们信仰上帝,并且赞美耶稣。
当然我个人不信这些,至于我信仰什么,这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今天还在讲信仰,然而我还不清楚自己信仰什么,这真的是一个笑话。
不过,脸皮厚一点还是有点好处的。
在这里讲信仰,我需要先搞懂自己信仰什么。
信仰自己?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只是我觉得自己并不够好,不足以让自己以自己为榜样。
要不然,怕是自己的自恋会冲破云霄吧。
更何况自己很多地方都是差劲的,并且需要做出改变的。
如果自己不是信仰自己,那么是信仰上帝,耶稣还是佛呢?
还是别的。
嗯,我想是别的什么东西,或者虚无缥缈的something。
我是不相信神鬼之说的,女娲造人还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我都是不信的。
不过,我还是害怕鬼的。
嗯,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明明不信神鬼,却还怕鬼。
其实我胆子还是很小的。
虽然知道没有鬼,但是难免夜晚在路上走着或者睡觉中,突然被鬼缠身鬼压床,这都是我害怕的。
即便是现在,我敲着这些话,脑海中都在想象着那种画面。
万一贞子姐姐来找我了,这真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嗯,是尴尬,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
害怕是有的,只不过,贞子姐姐爬到一个单身汪的床上,怎么想都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不过贞子姐姐如果洗过澡,香喷喷的,那就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了。
当然,如果是男鬼,还是请出门右拐吧。
还是算了吧,不要遇见鬼。
当然,毕竟受过教育,科学知识还是有的,只是还是会害怕的。
我是不是没有信仰之人,我想不是的。
我应该是有信仰的。
我想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
至于是什么,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找寻。
就个人而言,我所信仰的可能是美好的世界,或者说是我内心深处存在的某块世外桃源吧。
我一直知道,我所遇见的这个世界,有好有坏,美好让我还对这个世界抱有希望。
而丑陋,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糟糕透顶。
但我还是对其充满希望。
因为这世界中,存在的一些人是可爱善良的,存在一些事是正确而美好的。
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之中,我的朋友在这个世界之中。
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善良的、可爱的、幽默的、风趣的,都是对我成长以及生活有所帮助的。
嗯,我的信仰在我所遇到的人教会的道理与修养中,在我内心存在的某处世外桃源中,也在这个世界的美好中。
一直很想说这部电影,只不过它的题材和《挑战星期天》相同,所以决定延后。
虽然同是橄榄球题材,《面对巨人》的一切和《挑战星期天》比起来都要小上好几个规模。
但正因为这样,它才更让人尊敬。
你能想象一群完全不懂电影专业知识的基督徒,仅仅出于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而打算拍一部宣传教义的超小成本电影,竟然能够在北美首周票房榜中排名第十三位,并且拥有270万票房么?
台前幕后全部都是志愿者自主完成,从演员、导演、编剧到摄像、美工,没有一个人学过如何拍摄一部电影,也没有任何经验,资金也是全部由他们自主筹集。
这样的电影在制作完成的那一刻,就可以令世界上的很多职业电影人汗颜了。
我总觉得题材之于电影,好比是地和菜的关系。
黑帮题材的电影可以讨论很多东西,家庭剧涉及的就更多了,而体育题材的电影涵盖的面非常窄,它的剧本是无论如何离不开“奇迹”二字的,没有奇迹,体育电影往往就会失去意义。
《伯尔尼的奇迹》被称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体育电影,《冰上奇迹》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体育电影之一,但是《面对巨人》的戏里戏外所创造的奇迹,并不比这两部小多少。
一个一生失败的教练带着一帮不成器的球员,从困境之中奋起。
题材老套而简单。
但是却诞生了一个可以永载体育电影史册的经典段落——布洛克蒙眼完成全场爬行。
其实这是一部不可能从技术上对它作出完整的评价的电影,但是这个段落的剪辑、音乐和特写的配合以及演员的表演、情绪的转换却是可以和任何一部高水准的商业片媲美的。
最奇怪的是,这个充满奇迹的电影为人称道的却不是它极力想要表达出来的基督教教义和对“神”的忠诚,而恰恰是“人”在逆境之中奋发出来的无穷力量。
简言之,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电影讨论的并不是“上帝是不是万能的”,而是“人”的信心与勇气究竟会有多大的力量。
或许后者才是更现实的问题。
这或许是编导犯下的错误。
但是,这部电影本身就讲述了一个“信仰与奇迹”的故事——我不懂基督教,我觉得这个故事才是最能表现基督教义中的普世价值的奇迹。
我一定要写一篇影评。
是因为今天创业课上看了十分钟的「死亡爬行」,感动得泪水不断,后一秒就思考「尽力之事不长久」,是的,我严重质疑,虽然在那样的环境中不好提出来;的确,我没有看到大多数人看到的片段,因为我本质上拒绝断章取义;我看过《点球成金》,我看过那么多悲剧,我知道好事不重演,如果只是期盼奇迹,靠幸运是活不下去的。
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长远的事情,就像我们如果不快乐,不是自然而然的生活下去,怎么可以快乐、与自然而然?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实力、实力的原因。
太久没有看过震撼的片子。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励志片,没有之一,没有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震撼的「死亡爬行」,还有太多太多。
我忽然知道,快乐和自然而然还有另一种方式。
几十天前,与室友聊天,她提出一个她见过最聪明的人,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直到现在她也不能理解。
然后我居然淡定的给她层层剖析,过程自然流畅得令我惊讶。
我淡定因为我经历过同样的黑暗期,每个时刻都带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如今回溯起来甚是轻松;但自然,是一种正确、充满爱与教授、不含优越感的态度。
我室友听了之后觉得我对那个人的剖析很在理,然后问了我一个问题:那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走出来,有的人就找不到出路呢?
说实话,当时也是我第一次去想这个问题,然而我也没想很久,略微思索一下,然后告诉她:可能是因为我有一种内心的力量。
这个回答自然而然的说出来,震惊到了我自己。
然后想一想,我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我发现从小到大,我这种内心的力量从来就没有减灭过。
就在我回答的那一刻,我突然看清了我从小到大的很多历程,以及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当我发现我具备这一种人类中稀缺的天赋时,我是那么幸福,我的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
这部电影,最开始听到「上帝」,我还会嗤之以鼻,至多不管不顾,毕竟他人有他人的信仰。
但我越往后看,我越感受到一种共通的震撼。
那种震撼,不是成功学中宣扬的所谓心理制胜,不是错误的使用你的意志力,因为没有经历托起,感悟全太廉价,可谁见过它无价的样子呢?
这部片子里说,「赢我们要赞美上帝,输我们也要赞美上帝」,对此我共通的感受是当你做得好,当别人赞美你,当所有的幸运朝你而来时,你能不带优越感的继续沿着你的本来路线以本来的速度前进,依旧充满与过去等值的爱、希望与感恩;当你无力,当你的恐惧压过了信仰,当你对生命给你的境遇感到绝望,你能不丧失信心的专注的继续做好手上的这一件事,你不期待奇迹,因为你全力以赴,忘却惦记。
自我控制就是,心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往直前。
片子里还说,「我们爱上帝,我们只要尽力,其余的就交给上帝,他会帮你决定」,其实这是有逻辑的。
当你只顾着向死而生,你被蒙住双眼,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一步,忘却了你是由于什么而坚持下去,反而,你通常不会死得那么快、那么惨,多数情况下你会超越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而且你事后感到震惊。
当然,你依旧有可能死,并且依旧很有可能。
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但是我们会向死而生。
死了,我们依旧相信那种力量的存在,永恒存在,不磨灭。
信仰是什么?
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我形成了一个定义:信仰是无论来自内在或外界的一种持续不间断的永恒的力量,只要有它在,你总是感恩当下,你总是平和向前,你总是可以过去,你总是相信未来。
当你害怕,你会觉得有支持,当你不怕,你会觉得充满爱。
最重要的是,信仰驱使你做一件事时,你会忘记信仰本身,而专注于事情本身,到头来,你感激的,全是信仰。
有朋友说,见过信宗教的人,他们的内心特别平和,他们真的跟别人不一样,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柔和的光芒。
这话,我信,因为这种光芒是当事人自己亦可以感受到的。
而令我有一种惊又有一点喜的是,我发现一直以来我的力量全部来自于我的内心。
我不知道是好或坏,或许一方面证明我的强壮已经超乎我的预期,而另一方面又证明更大的正确的世界进入我的概率在下降。
外界对我影响甚微,或许其实到一定阶段它却变为增函数。
目前我依然不爱那种外界力量的上帝,但是未来我亦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到达一个感受到非内在力量的阶段。
我们通常是说『我们怎么忍心看着它不达到』——这是无以伦比的哀痛; 但我们原来不知道可以说『我们总相信我们能达到』——从未这么正视、承认以及认清内心的力量!
死与生是一种奇妙的连接,自我与无我也是一个奇妙的圈。
那么多的强大的人记住自己马拉松与登上山顶的经历,并总从这种经历中获取到力量,是有着背后深刻原因的。
拼努力,拼正确,拼天赋,拼勇敢,拼体力。
这是一个阶梯,的确大多数人还在第一个level上苦苦挣扎,可能我在一二之间,但目前我却能深刻的看到这个阶梯,它那么明显清晰,却不招摇。
我当然承认这世上有全面超过自己的人,但我亦相信每个人都有其软肋,不一味的强调努力的过程,因为有时候过程与结果其实是能化一的。
的确,这部片子告诉我们,没有不可能,但真正的含义是:凡事无绝对,一件事的过去和它的未来无关,倘若这支球队输在了决赛,他们的人生依然会充满微笑,上帝依然被赞美。
当然人生有不同的态度。
你可以只是抽抽烟,钓钓鱼,以生而生,你也可以全力做,闲不住,向死而生。
有时我是前一种存在,但我的内心,从未不是后一种存在。
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是与不是。
我并不觉得这个片子是教人成功,我更多的觉得,这个片子教的,是人如何去发现人生中或许从未开启、或许已经蒙灰的金黄与璀璨。
主人公泰勒教练执教的学校球队--老鹰队六年来都没有获得胜利,于是学校决定将他解雇。
而在生活中,喜欢孩子的泰勒一直都没有孩子,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几乎将他压垮。
于是,他开始反省自己,重新拿起《圣经》来读,并开始认真祷告。
泰勒认识到以前他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比赛而比赛,却把神放在一边。
他发觉自己生活的中心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有鉴于此,他写下球队的目标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为了荣耀神,他们是一支上帝的队伍。
当这位教练的心发生了改变,他对那些孩子们的教育也改变了,他教育孩子们要为了荣耀神而战斗,他带领孩子们祷告,他带领孩子们彼此扶持彼此代祷。
他还改变了一个对自己父亲不满的孩子,他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他告诉那个孩子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就如我们要尊敬我们至高无上的神一样;他带领孩子们接受主耶稣并悔改认罪。
他教导他的队员赢了要赞美上帝,输了也一样要赞美上帝,就如圣经上所记:要常常喜乐,凡事感恩。
当这个球队的目标改变,把神放在首位以后,慈爱的天父也把他们放在了首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球队开始赢得比赛了。
一场两场,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惊,因为人们差不多已经把他们忽略了。
他们靠着神的大能,最后冲进了决赛。
然而他们要面对的是拥有80多人的巨人队,而他们老鹰队只有32个人,更何况巨人队是常胜将军,老鹰队只是第一次进入决赛。
这无疑于拿鸡蛋跟石头碰,就好像当初以色列人面对巨人哥利亚一样。
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也没有胆怯,赛前他们每一个人跪在神的面前祷告,每一个人都把自己摆上让神来使用。
赛开始了,强大的巨人队确实不是虚的,一开始便大比分领先于老鹰队;暂停休息时,老鹰队教练及时改变了战术,并且向神祷告,靠着他们的努力和神的帮助,比分开始接近巨人队。
很快只剩最后几秒钟了,可是巨人队还是领先,在关键时刻,老鹰队获得一个任意球,只要这个任意球进了,老鹰队就有获胜的希望。
教练决定让一个叫大卫的孩子去踢,大卫说距离太远,他从来都没有踢过这么远的。
教练说,在神没有难成的事,你只要努力,然后把其他交给神,相信神的力量。
很奇妙就在那时风住了,好像就为了大卫踢任意球特殊准备的。
大卫心里默默念祷,而在场边一直关注他的父亲,努力地从轮椅上站起来,为要给儿子一个榜样,加添儿子的信心。
大卫没有辜负球队和父亲的期望,他成功了,他改写了比分也改写了历史,老鹰队第一次获得了州冠军,全场欢呼。
在休息室,教练带领队员们将荣耀归给神,他让每个人说:在神面前没有难的事。
是的,在神面前没有难的事!
与此同时,泰勒教练的妻子传来好消息,她怀孕了,真的感谢神的恩典!
这部片子真的很感人,不断的出现一个个令你触动的场景或台词。
让你感动、震撼、温暖、反思。。。。。。
晚上从教会回来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部电影的背景。
原来这是一部没有强大的影星阵容,没有强大的制作班底,没有什么宣传,没有精彩的剧情的电影,它只是由美国一群浸信会教徒,因着一份执着、信心,为要完全上帝的使命──拍制一部电影而拍的。
而在这班"绝对"非专业人士每天向上帝祷告、祈求下,这部忠于圣经教导的电影终于诞生。
它在全美超过400间戏院上映,而首映后10天内即创下了270万美元票房,并挤进首周票房收入的第十三位。
这部经典之作,非因备有巨额投资和专业团队,而是单靠圣经的启发、信徒的捐款而来的!
《面对巨人》特别之处,就是由世上最不懂这个领域的独立制片者拍制。
《面对巨人》一片,连好莱坞片商都十分好奇,"不论是制作团队、拍摄器材,还是主角演员等,可谓全无专业知识、经验的,却能拍出如此出色的作品,真叫人赞叹不已!
"而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分别由头发渐秃的牧师和毫无经验的家庭主妇担任,此外,在缺乏预算、器材的情况下,他们只好自制、或征求自愿者协助提供。
台前幕后倾力制作,不论是小孩、主妇,或老年人,都纷纷投入人力、心力来帮助整个团队的进行!
但是,这是部我们应该去观看,并且应该为之欣喜的电影。
只因为在此片中,它告诉了我们,只要坚定信念,并为之全力以赴,奇迹一定会发生!
片中令我触动的镜头有很多: 一个老牧师拿着圣经来跟教练说:神让我来跟你说,神开的门无人能关,神关的门无人能开,这是启示录中的话。
牧师讲的故事:两个农夫都在祈求上帝下雨,只有一个农夫出去做准备,准备田地,接受雨水。
你认为哪个农夫真的相信上帝会送雨水下来? 教练对孩子们说,我们要为神的荣耀而战,把我们的目的建立与此。
每次比赛,他们都会由一个孩子带领祷告,特别是这些孩子会说:赢的时候要赞美,失败时也要赞美。
孩子中,有叫大卫的,他父亲是瘫痪的,他一直为自己的儿子祷告,一直教导儿子要信靠神。
每次都去支持大卫,鼓励自己的儿子,哪怕儿子只是做后备………最令看过的人为之震憾并感动的莫过于教练要布洛克用头巾蒙住双眼做"死亡练习"的那一段:当布洛克爬完最后一步,精疲力竭的趴倒在地的时候,他问道:"一定有50码了吧?
"教练摘下他的头巾:"你已经到了底线(也就是超过100码,爬完全场)"。
每个人都会害怕接受挑战,但其实挑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有谁会相信自己能做到呢?
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只是30码,也许当别人给他的期望是50码的时候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是,当我们愿意全力以赴,不精疲力竭决不停止的时候,我们竟然能够做到100码。
这仅仅是我们体能的突破吗?
当然不是!
神其实一早就给了我们100码的能力,他期望的是我们的信心终可与他给我们的能力相符。
但是我们每次接受了挑战,就如同布洛克被蒙住了眼睛,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还有多少的路要走,只感到压在身上的重担,从双手传来的痛楚,无尽的疲累,无数次的想停下来。
但是耳边不断传来:"加油,加油,别放弃,你答应过的。
"因为我们曾经承诺要尽力,所以仍然在坚持。
我还记得最后教练对布洛克说:"你现在是全场最有影响力的人,不要浪费了神给你的恩赐,我可以倚赖你吗?!
"布洛克说:"可以!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够好,也并不是我们没有尽力。
我们都在努力,只是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重担,成为能够被信赖的人,也同时收获了自己的信心。
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很大,不仅是老鹰队要面对巨人队,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巨人,工作的压力,业绩的压力,学业的压力,成绩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生活的重担,或者很多不顺心的事情都会成为我们的巨人,而当我们面对巨人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今天在我的生命中,我是一个尽力的人吗?
我的信心是30码?
50码?
还是100码?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抱怨机会不够,而没有去为了机会做准备,就像那个不去准备的农夫一样,我们只是嘴巴相信机会,而其实内心,还是不相信的。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
看了面对巨人:永不放弃,给我最大的感悟不是老美的青少年橄榄球有多厉害,也不是像老美一贯的喜欢在电影里鼓吹英雄。
我看到的是:人的命运不会一生都保持在一条直线,终会有高潮和低谷,但在我们面对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难的机会,因为没你这个时候更糟的了,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扎实做事,打好基础,好运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真对这种传教片不爽。
两星半。豆瓣里的评价竟比我想象中的高那么多。给全五分的很多信基督的吧。我只能说完全就是部宗教片,剧情近乎都是预料之中,连情节都没有什么新意,隐约还有文化入侵的味道,看david最后那一球,美国国旗的镜头那个长。但是当做励志片来看还是可取的。为下雨做准备吧。
剧情老套,立志有余
只有背人那段把我触动了。其他情节真的或者只有教徒们才会喜欢。
虽然像是基督教的宣传广告片,但是他说的没错,信仰的力量!
献给上帝的励志赞美诗。
比起勵志片更像傳教片
额滴神哪~~~
爬过全场很感人,可真得好难看……节奏差
信仰色彩太重了。主题是"With god, anything is possible".
我们还是要多一份面对困难的勇气。。多一份战胜坚强的耐力。。还有多一份对胜利的渴望 每个人自己心中都要创造一个神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体育题材励志电影,虽然有很多东西是需要站立在立场的前提下才能够理解,但终归不懈的努力和孤注一掷的奋斗精神是值得被人们所赞扬的,应该说上帝会眷顾努力的孩子.
无脑的宗教吹捧电影。
除了蒙着眼睛爬过整个球场的部分和球赛的过程比较精彩剩下的基本没法看。
3.5星
尽管矫情了点,但给予不可知论者的友善尊重。
还是会激动 还是会怀疑
信春哥
宗教拯救什么的虽然很狗血 但是其实宗教算是一种比较强大的正能量吧 指引着人们向上 向善 你把每件该做的事情做好的时候 大势就会跟着好起来 算是这个片子得到的比较受用的启发吧
觉得剧情好奇怪。。。过分夸大信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