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
个人英雄主义一直是天朝反对的,天朝喜欢讲集体,抹杀个性,极端的年代里头全中国只有一个人可以有个性。
所以小时候我也很讨厌个人英雄主义,不过现在觉得其实有点误会。
英雄是需要的,美帝要英雄,天朝也一样要英雄。
主席说了,没有英雄胡编乱造也要出英雄,养你们这帮搞宣传的就是干这个的,只是不要逞英雄。
是滴,我觉得英雄和逞英雄是两码事,一个是发自骨子里的,一个是装出来的。
表现为真正的英雄血槽都比较长,而且事情没办完怎么死都死不了,这就是做英雄的好处。
克雷赛也没想成为一个英雄,他其实更多的是赎罪,对往事的忏悔用行动来偿还,不由自主的成为一个英雄式的杯具人物。
本片的剧情有些司空见惯了,情节主线清晰,爱憎分明,丹泽尔华盛顿脑门上刻了一个帅字,塞缪尔额头上刻着一个衰字。
片头塞缪尔在饭店里头的谈话就颇有剧透。
不知道墨西哥同胞看了这片有什么感觉:墨西哥平均60分钟抢劫一次;警察腐败,参与黑帮活动;70%的撕票率;找跟女人跟高级警探睡觉就能把总统家的密码都敲出来。
特别是最后还来一句:墨西哥是个好的城市。
这片背景换成中国指定是禁片。
总体上说这片拍的比较成功,我自己看完就觉得有一点:他在报复的时候,对方悍匪也太配合了点,感觉稍微缺点临场感。
有些镜头配合上光影的突然变化看的有些眼晕,但是瑕不掩瑜,还算畅快,给三星半。
拥有经典台词的电影不少,一部电影全是经典台词却凤毛麟角,《怒火救援》就是这样的佳片。
“宽恕是上帝的事情,我的工作是安排他们见面”。
“男人专注某件事时,他就是艺术家,而克雷塞的艺术就是死亡”。
“不可为恶所胜,而要以善胜恶”。
“子弹永远说真话”。
哪怕已过去十四年,再来看这些男人与上帝的对话,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仍无以言表。
爱与救赎的人性光芒照亮了利欲熏心的阴暗社会,拯救的力量有多伟大,复仇的怒火就有多浓烈。
丹泽尔·华盛顿和达科塔·范宁的完美演出成就了媲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老少组合!
超越年龄、身世、亲情的爱如此动人,只因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重拾希望的贵人就在路上。
当悠扬的《Una Palabra》响起,献给墨西哥城这座非凡之地,更献给那个上帝派来的天使,让我不再迷茫。
剧情比较俗套,复仇!
看点有几个:一是画面,很多人喜欢的镜头快速转换,令人眼花缭乱,乱的我不断跳过。
二是小女孩的表现,非常可爱,非常阳光,非常老道。
三是男主角,很刚毅,很有型,内心表现还欠一点火候。
其它一般。
影片已经看了不止5遍,大师Tony Scott让我迷恋,喜欢色彩,有点儿夜的感觉,墨西哥的大地,野蛮的小轿车,Pita 的蓝色泳帽,黄色书包,Creasy的大西服,电子表,Rayburn的花衬衫。
每一个姑娘都需要自己的Creasy熊。
每次都感动,感觉Creasy是Pita 的好朋友,男朋友,父亲,教练,老师。
Denzel Washington沉浸在Jack Daniels中不能自拔,几度想用手枪自我了断,Pita出现了,开始时他是充满敌意,后来他变成了父亲,朋友,男朋友,最后为Pita付出了生命。
Pita 是一个美丽的小姑娘,游泳高手,钢琴好手,努力的讨好她的Creasy小熊,最后她得到了感情。
Lisa 来自美国,一开始就对Creasy有好感,看得出她讨厌墨西哥,她可能是因为财富,因为爱情背井离乡,来到了这里,她百无聊赖的呆在这里,Creasy的到来改变了她的生活。
Samuel是一个被生活所累的父亲,财富一天天减少,不是一个好父亲,努力的挣钱,即使通过与黑帮一起绑架自己的女儿。
Rayburn 是Creasy的战友,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朋友,享受着每一分钟生活,喜欢Christopher Walken精湛的演技,喜欢他的风流倜傥。
Mariana,追求真理的女记者,她不惜出卖自己帮助Creasy得到资料。
个人认为影片最感人的一刻是在影片45:29。
一个对生活绝望的人,一个失去了目标的人,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在那一刻,重拾信心,既缓慢而又有力地把打开的酒瓶盖永远的拧紧了(竟然好象还是Jack Daniels,实在,实在……啊,这一点……就永远也做不到)。
所以,如果您不是快进到45:29,您一定会坚持把这出戏看完,并理解:什么是(疼)爱的力量,爱转化成恨的力量又有多么惊人。
早就听说过,但昨晚才看了,呵呵。
比较喜欢的是,丹泽尔与小女孩温情的对手戏,有点“这个杀手不太冷”里leon与那个小姑娘的味道。
不过,很少有电影能超过后者的,我认为。
Man on Fire里只是不错而已。
复仇的东西,我历来不喜欢,没办法,就这个性。
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丹泽尔最后要用二命换一命。
人那个叫“声音”的黑老大也没提出这个要求啊。
况且,丹当时手里握着两个或三个人质(其中一个是孕妇),他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搭进去呢?
此外,丹很结实,胸口中了一弹,一直撑着。
在我看来,他完全可以在掌握人质的情况下,先找个地儿止止血——哪怕是找块OK绷,然后再去“交易”。
这两处是我不能理解的,也许我这人爱较真吧,也许片子看得有些急。
但我不会看第二遍的,没时间。
近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出现了主角死亡的剧情设定,看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时候已经培养好了对主角无比敬爱或者是无比憎恨的情感之后,他/她突然tm的死了,然后心里就特别失落,感觉一个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消失了,我想这也就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情感效果吧。
电影总是能让人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就迸发出炽烈的感情,而在生活中却需要很久,电影里那个人陪着你两个小时一直没有离开,而生活中毕竟别人也有别人的生活,能朝夕相伴的只有自己。
怪不得,日夜煲电影的我那么爱自己。
《man on fire》(《怒火救援》)——导演托尼 斯克特 与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的一部力作。
前几日拿到,随即欣赏,接下来是久违的震撼和感动。
克罗塞是一名生活颓废酗酒的退伍军人。
平塔是一位正在读小学的富家千金。
两个豪不相干的人,在绑架案频繁发生的墨西哥相遇了。
一段相互的救赎就这样开始。
人生在挣扎之后重新开始在遇见平塔之前,克罗塞是一个沿着死亡轨迹滑行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酒精和无意义的享乐,终点是死亡,而在宣告终结之前似乎什么事情都不会再发生,所以这种生活就叫作:忍受。
在克罗塞来到这座充满罪恶的城市之前,平塔的生活充满危险和不安。
她是一个敏感的姑娘,她需要的是一个依靠,一只能给他保护和快乐的“克罗塞熊”。
克罗塞从一个酒徒转变为一名守护者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番挣扎。
从前颓废的生活在离开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撕扯着他的身体和早已脆弱不堪的心。
在那场大雨中他用枪指着自己的头,但命运给了他一次机会,子弹卡住了,但真正拯救他灵魂的是平塔伫立在窗口凝望他的眼神,他很幸运,人生在挣扎之后又有了新的开始。
是爱情吗?
这个问题对于平塔来说很好给出答案:她是爱克罗塞的,虽然她的爱情还不如成人般的世故和有目的性,但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爱情更现单纯,更现清澈。
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克罗塞中枪倒下的时候跑回他的身边呼喊他的名字。
我们不能因为她还是个孩子而剥夺她爱的权利,也许我们儿时也曾经这样的爱过。
克罗塞也是爱平塔的,但他的爱来的复杂,不容易抓到,因为我们习惯了给爱定义的唯一一种模式,跳出了这个框架,我们就不承认那是爱。
所以人类愚蠢,成人更愚蠢。
那明明就是爱呀,但那又不是普通的爱呀!
从接过平塔的递过铅笔开始,他们的心中就有了一种默契,正因为这样,他会在她从泳池中出水时伸出那双杀人无数的大手;他们会在平塔赢得比赛时紧紧拥抱;他才会在平塔遭绑架后,变成一只野兽般的“克罗塞熊”。
平塔是他生活的乐趣,是他的希望,是他的一切。
这份爱是那么的特别,克罗塞想给平塔的也许很多,但他唯一能够给与平塔的似乎只有他的生命。
当他们两人在那座跨越生死的桥上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既是最后的诀别。
克罗塞用他的生命回馈了平塔的爱。
他走向死亡那一端的时候手里紧握着平塔送给他的项坠,那是命运送给他的礼物,他至死也不想放开。
在这段故事中,平塔是纯洁的女神,克罗塞是她的守护者。
女神用阳光般的微笑和纯洁的灵魂将守护者从黑暗中解救,而守护者用他的血捍卫了女神的生命。
也许在很久以后的日子里平塔还会惦念着克罗塞,还会爱着他。
但那会是一个人的缠绵、生与死的浪漫。
而我们有幸欣赏过这段相互救赎的故事,那是太过短暂的精彩,我们真的很幸运!
主角Denzel Washington的柔情是怎么被“可爱”的小姑娘激发出来的?
突然就从就事论事的消沉工作转变到过命的挚爱,甚至为了报仇把有过失的女孩爸爸杀了。
主角有能力把暗箱勾结的几方一个个虐杀,却在救出女孩之后把自己交换给敌方,顺势而死,这是什么逻辑?
如果女孩激发了他生的愿望,这时候却又要死?
女孩的父母嘴里说着我爱你,行动上只顾自己进进出出。
在得知赎金意外、女儿性命不保时,妈妈突然抢过话筒对绑票者说这个电话没录音我都按你们要求做,然后对旁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耳光过去——虽然可以解释为歇斯底里,但观感非常莫名其妙。
当她知道丈夫也对女儿被杀负有责任,她竟然不歇斯底里了,而是冷静地对Denzel Washington说你杀了他吧,不然我杀。
在追踪案件的国际刑警和日报记者,应该是两条出彩的副线,但除了帮忙查到几个信息再没有其它贡献。
是为了把光环都留给主角吗?
但他们俩有一腿对故事的推进有什么帮助吗?
一路被Denzel Washington杀过去的人似乎都没什么能耐,也没牵扯出背后的大佬,即使那个黑暗势力兄弟会主席也死得草率粗糙。
众多的角色,无数的杂音。
两个很有名气的主角。
Denzel Washington一脸呆板,从之前的消沉到后半段的激情报复,表情没什么区别。
童星Datoka Fanning太早熟了,跟她在《I'm Sam》里一样乖巧、什么都懂,却不可爱。
两个饰演父母的演员,表情动作没有一点父母的样子,女儿被绑架之后该有的“紧张”也极其做作。
主角好友扮演者Christopher Walken,唯一让人自然入戏的角色,可惜他的存在只为了交代主角背景。
最后这段有小女孩的镜头真是让我看了无数遍,我才不会承认我是萝莉控呢。
“Hi. Your mother's waitin' for you. She's right down there at the end ofthe bridge. Ok, you go home.”“Ok, you go home.”“Creasy, where are you going?"“I'm going home too.I'm going to Blue Bayou."“Hey hey, I got something for you. I got the last number too.”“I love you, Creasy. And you love me, don’t you?"“Yes, I do. With all my heart. Pita, go!"
世界史 好久没看到过如此荷尔蒙爆棚的动作片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托尼斯科特在好莱坞大工业体制下,拍出如此有个人特色的商业片,不靠动作场面取胜,靠的是节奏和剪辑。他接过前辈罗伊格的大旗,把抽搐风格的视听语言玩到极致,如广告一般浓艳的色彩滤镜,刁钻的机位角度,几秒钟一个的频繁快闪镜头,前一个小时的缓慢铺垫,后面一个多小时的节奏如洪水一般倾泻出来,让人不得不感叹牛逼。
本来挺好的一片 又碰着个非tm秀镜头手段的导演 平均8.0分 老子就要打个1星 气死你们这帮傻逼
Finally got myself a satisfying moive...well, emtional??? It's a bonus.BTW, it won't hurt if 20 more minutes added at the beginning. it is a little dry. AND, I love this little girl... :P
又是托尼·斯科特导的,斯科特兄弟挺喜欢丹泽尔·华盛顿的。整体乱七八糟,不明白镜头一直摇来晃去是什么深意,偶尔晃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一直晃?不好玩儿,晃得这个影片支离破碎、没有格调。而且片长足足有146分钟,逆天,什么玩意儿。节奏也不对劲。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克雷斯与达科塔·范宁饰演的皮塔的互动还是挺好的,这一部分展现得非常好。配乐也是乱七八糟,有德彪西的月光,帕瓦罗蒂的今夜无人入眠,类似角斗士吟唱配乐的音乐,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歌曲和音乐。片尾字幕说感谢墨西哥城这个特别的城市,特别在哪里呢我请问呢?警方腐败、毒品猖獗?荒谬。就是个4分儿片儿哦。男主说“Revenge is a dish best served cold”“Forgiveness is between them and god…”
怀着美好的心情浪费了2h,比较垃圾,可能是观“飓风营救”在前,反差就更大,丹泽尔·华盛顿是优秀的,异域的吟唱与配乐是不错的,可剧本就是bullshit,尤其后半程;镜头的闪烁,摇动太过生硬;纵观全剧,形而下之下乘之作。劳抒郁结~
小范宁的眼睛像宝石一样美. 丹泽尔华盛顿貌似演过很多这种开头牛逼哄哄, 后来窝窝囊囊死在水沟里的角色了, 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穿过很显肥的格子衬衫...
非常风格化。Forgiveness is between them and God. It's my job to arrange the meeting. 太man了
无意义的拍摄技术太拖沓,导演是在炫技吗?小萝莉很可爱。
演pita的小女孩的演技让我怀疑她的真实年龄,有种老成的感觉在里面。割手指那段,啧啧,先是静音快进了看,然后回头再看一遍的时候发现配乐实在是屌。。。片尾曲也很好听,决定去搜搜原声!P.S.我倒是挺羡慕这种复仇,换个人来当保镖说不定就这么完了,revenge is a meal best served cold,好耳熟!!
压抑着怒火故弄着玄虚 毛利老弟 好人虐杀坏人的复仇 你怎么看?
没有几年帕金森剪不出来这种片吧 绑架了个小女孩 废了一帮兄弟和地盘 还没要到钱 就给人全须全尾的还了回去?剧情如此抻长 麻了…我这看了个什么
前半段是攒怒火,后半段是救援,救援更像双关,实际是救赎,救的是自己,就像原标题的On Fire可以也带了牺牲的意味。叙述很经典朴实,线性叙述保镖和女孩的友谊(这一段要重点学习,怎样言简意赅以一件突出的事拉近两个人)、女孩被绑架撕票的惊骇、保镖的复仇之路、最后的救赎,不整花的。就是用了很多快速跳切转场,把头都晃晕了。里面的几首插曲都挺不错的。克里斯托弗·沃肯和托宾·贝尔老是搞混(哭
故事不错,情节不错,就是煞笔导演沉迷炫技,镜头不停的切来切去晃来晃去跟个拙劣的小丑一样让人心生厌恶
虽说是通俗类型片,剪辑上还是秀了一下技术功力,尤其在带有闪光/频闪/负片效果的激烈状况下,多人物的往复横切的快剪视觉张力。尽管如此,不加节制的反复出现,没过多少场景就开始刺眼了。
好喜欢这个小女孩,演的好像天使一样,为什么导演安排她死哪,最后来个转折多好,其实没死也一样可以怒火!
除了萌小妹,沉默大叔有点意思,其他的未免有些太啰嗦了,画面一直晃啊晃个鸟啊,最后我快进完了。
作为一部商业片,折腾两个半小时是需要犹如自杀般的愚蠢的勇气的。
影片的故事到不差,但是却和导演前作《多米诺》有着相同的问题,剪辑上各种花哨,但是叙事上各种断片,节奏不统一,张弛无度,总有那么几分钟让人看不下去,对于动作片来说过于巨型的片长实在是没那个必要。
怎么看都有这个杀手不太冷和非常人贩的影子,主要就是大叔杀手配萝莉,还有就是已经退役的特种兵身份,区别就在于故事情节不同了,不过片子还行,如果大家没有看过我刚刚说的那两部电影,可以先看看这部,看完了再去看那两部就惊喜了,好电影是需要对比的,三星半!
片子很精彩也有吸引我看完,可是回头想想,为了这么点儿事杀杀杀的,有嘛意思啊?我喜欢这过程,可是真的不屑这因果。世界在腐坏,影视都该有一大半责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