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了15分钟的时候觉得就是个普通的日系影片,看个开头后面的部分在睡前打发时间看看吧,结果看着看着,我忘记整理房间、按时洗澡、给兔子放粮食。
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我仿佛觉得脑内被装了监控录像,我想什么都映在了屏幕上。
距离我不再联系那个人已经两年半了。
我时不时会想不通,那时我究竟怎么了。
我和女主角有着相似的经历。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场合认识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男主一样的,手有点好看。
和我一样有点内向,又有点奇妙的不同。
这样的人很多,但是认识这样一个人对当时的我来说很奢侈,所以他来和说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中了大奖。
可是他说话颠三倒四,偶尔有着不切实际的梦想但是从不付诸行动。
今天说好的,明天就变卦;忽冷忽热,奇奇怪怪。
我呢,像个小傻子一样把他“喜欢”的东西一样一样找出来,填满了我所有的空余时间。
但是我收获的是一大串否定词。
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后来他有了喜欢的人,还跑来问询我,我终于感到了强烈的屈辱而放弃了他。
喜欢他用了三年,放弃他只要三秒。
不对,并不是喜欢,也不是爱,是一种没有定义的情感。
或者说,一定要定义的话,第一年是喜欢、第二年是得不到厚着脸皮也要得到的占有欲、第三年是我不知道生活中少了他该怎么过。
这样病态的生活,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但我的结局,有点像剧中的仲原,被一语点醒,发现一切皆是虚无,从此做出了了断。
我并不欣赏女主最终的选择,可能是我自己并没有这么“坚持”下去,于是对别人的做法也有点否定。
女主的做法,有点像我第二、三年的时候。
那时那个男生是游戏行业的,可我几乎不打游戏却想转行去游戏公司上班,从而更靠近他。
现在的我完全不懂女主为什么要去实现这个颠三倒四的男主的“梦想”,但在当时,估计我看到这个电影会哭的泪流满面,然后转行去游戏业吧。
故事提供了一种看上去更为不明智的可能性。
若这种境遇是流沙,女主选择了被流沙吞噬。
仲原和女主说决定放弃的时候,我以为女主也会仿效他放弃男主的,然而并没有,而是陷落到了更神奇的境地。
但是这种神奇的境地,好像不少人都有过。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情歌唱着要永远默默守护你这样的说辞嘛。
我特别喜欢影片的最后,女主和幼时自己的对话以及内心独白。
喜欢是什么东西?
这不是恋爱,也不是爱。
是什么她不知道,也不在乎。
我想说,您老封神了。
另,岸井雪乃的演技真好,之前都没太注意她。
她看成田凌的表情和眼神非常真实。
我曾经瞥见了车窗玻璃上倒映出的自己看他的样子,啧啧,我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再有这样的眼神了(哈哈,还是不要了,受不起,撤了撤了)。
“喜欢是什么”“什么意思啊”女主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总是有讽刺成分在里面,是一种执念,非要见到他,无论哪种身份,静静的围绕在他身边的执念,是对方都要完全推开自己了,也要装作我其实完全不在意你,你多想了,让对方安心把自己普普通通留在身边。
我是利己主义,所以虽然女主的大部分行为可以理解,她是很清醒的那种舔狗,明知对方不喜欢自己依然如此,她知道男主是什么垃圾,但是她就是在乎男主,注意他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但是女主为了要和男主经常见面,牺牲自己的工作,甚至马上录用了因为男主一个电话,当场走人,对方看你真的是很神经病莫名其妙啊。
堇姐过于粗鄙,看起来浮夸,但是确实是最正常,最直爽的一个,说实话男主喜欢她……真的一言难尽,真的也是另类,所以这个世界已经不喜欢女主这种的舔狗了?
大家喜欢不喜欢自己的?
有时候过于主动,只会让对方厌恶自己吧,人都喜欢不喜欢自己的。
但是我一点都不想玩套路,像女主忍着不联系男主,等待男主联系,我做不到,我会主动积极联系,但是如果对方开始敷衍,自己也心知肚明,对方不喜欢自己,漫长的等待,生气的时候忍耐住自己不联系对方,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生气了,但是这样对一个明显还没喜欢自己的人,只是将对方推得更远了吧?
但是我就想知道,你喜不喜欢我,我主动表达了自己喜欢对方,但是对方敷衍,毫无回应,不正是不喜欢吗。
我的脾气和尊严都在让我撤离,我不想每天等待一个没有任何真实回应的人,甚至当对方连敷衍都不再继续,为什么要放任这种无聊的愤怒或者平淡,或者难以忍受,摧毁自己?
所以把对方删掉,不再联系,将其送入棺内,重新获得心里的宁静,不用再等待一个不回的信息,等一句不会说的晚安与早。
对方没准喜欢的也是不喜欢他的人,一旦喜欢了,反而让人退却。
我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别人太过积极会使自己退却,远离,反而面对冷淡的人才是主动上去,人的贱性?
或者本能?
可能当代人的喜欢,应该互相克制,不至于把一方吓退。
到达双方都感情铺垫好了,再想怎么热情就怎么热情。
喜欢是什么?
我对他有的可能是执念,遇见他,觉得就是他,就是很喜欢他,他不符合心中原本对恋人的一些期待,但是可能就是他,也只能是他,但幸好我是利己主义者,我爱我自己,他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了,或者可以切断所有,只要不用在等待一个人回复自己消息,就得到了生活的安详,就可以了,我遇到过一个幻象,在没把幻象打破之前,我依然喜欢这个幻象,因为它是完美的,所以这份喜欢不毁不灭。
但我可以永远满怀期待,等待下一份这种喜欢,对待每一个人都真诚满满。
本月的第三堂恋爱课,如果说前两次是爱对了的双向奔赴,那么这一次却是爱错了的遍体鳞伤。
其实爱情无关对错,正如牡丹亭里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遗憾的是爱得不到对等的反馈,甚至被无视被负向反馈,于是陷入“爱情是什么”的感性漩涡。
爱情是一场自伤的博弈,无所不能无条件地付出后的被惦记赢不过看似不能自理的被需要。
女主小辉爱男主小守,于是随叫随到、卑微地等待着男主想起她时的呼叫、丢弃无所谓的工作因为在喜欢的人面前其余一切都变得无所谓,换来的却是男主的利用、拒绝和备胎,因为他的内心并不需要这类让自己毫无存在感的照顾式爱情,而他与堇姐在一起时,没有被照顾却无力偿还的负担,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堇姐面前把自己也活成了小辉爱他时的样子;同样遭遇的还有叶子和仲原,仲原无条件的爱只是期待叶子寂寞的时候会想起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希望她幸福,就算不是我也可以”而告终。
这是不对等的爱情的常有的样子,要么爱的遍体鳞伤,要么选择及时止损。
爱情是一场自尊的博弈,这场博弈本没有输赢,可在结果显而易见时谁先承认谁就输了。
最心疼的一幕是小守来找小辉,小辉本来已经在慢慢地拒绝有求必应,可这个郑重其事的电话和一碗小守亲手做的味增乌冬面还是让小辉卸下了心防,连带着我都以为剧情有了反转,可现实终究是以伤人的姿态出现的,他告诉她以后希望保持距离,不想利用她的喜欢而为所欲为,可小辉却强忍着伤心告诉小守她并不喜欢他,在之后的相亲中她也努力地表现出了对相亲对象的兴趣,只想换来小守的内心不愧疚。
表面上的不承认不服输,实际上却一败涂地。
向来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连喜欢的人的类型都是,无论换过多少个前任,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喜欢的依然是那一种类型的,即便被虐千百遍,比如小辉还是会喜欢那个在朋友的婚礼上解救她尴尬的小守,依然愿意加入这场只自伤无自尊的博弈。
观影者的我们内心希望仲原和小辉都能找到那个爱他们的人而不是他们爱的人,只是到头来我们大家都是自我欺骗而已。
不愿认输的人往往输的更惨,因为认真你就输了。
「25岁以后的恋爱,不是从“我喜欢你,请和我交往”开始的,而是两个人不知不觉就在一起了。
」自然接近也自然消灭,瞬间喜欢也“停止喜欢”。
爱是凌晨两点去买对方想喝的啤酒,爱是希望在对方33岁成为职棒选手或大象饲养员的人生规划里有自己的存在,爱是喜欢的类型因某个人而重新定义,爱是希望对方感到寂寞的时候第一个打电话给自己,爱是“一瞬の梦”,爱是卑微的,单方面的,又得不到回应的东西。
为什么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心甘情愿不顾一切地去爱呢?
饲养爱,如同饲养一只象,如此庞大,又如此令人绝望,不知道会得到什么,还是忍不住地不断付出。
PS.孤独是什么,爱是什么,今泉力哉一次次地在年轻人心上划刀子😭PPS.这部和《夜以继日》《你的鸟儿会唱歌》被摄影师滨田英明列为2018年邦画TOP3,大概是年轻人爱的迷失三部曲了~
日本爱情电影中会有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标签:「纯爱电影」,特指情节含蓄、步调缓慢、专注酝酿情绪的恋爱题材电影。
在这个看似轻松的主题下,除了校园恋爱、少女漫画改编等设定外,也有一些日本导演旨在挖掘这个母体蕴含的文学性,在探讨复杂而混沌的情感关系中,牵扯出当下年轻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迷惘状态,提供了在日生活的年轻群像生存状态侧写。
今泉力哉执导的《 爱情是什么》 Just Only Love 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讲述28岁的普通OL山田照子(岸井雪乃饰)在一个普通的场合,遇到了一个普通的男人阿守(成田凌饰),自此栽倒在暗无天日的爱的幻象中的故事。
即便故事线显得过于戏剧化,但此情此景却能在每个细节击中许多人的现实。
电影细腻地探讨了恋爱关系中的主体客体的关系,在一种近乎「病态」的纯爱追逐中,映照着无处落脚的欲望。
多线男女关系中,「不可得」成为了爱情发酵发生的先决条件,像传染病一般指引着一个又一个想像中的「爱的客体」,在明知不会有回音的爱之道路上,付出一切时间和精力。
为了照顾阿守的时间,照子接连放弃了两份工作;为了能见到阿守,不惜在阿守同样「爱而不得」的菫姐(江口德子饰)在的场合叫他出现;直到最后,为了能继续留在阿守身边,故意掩盖自己对他的喜欢,假装与别的男生暧昧。
电影的英文译名为《Just Only Love》,却真的仅仅在探讨爱吗?
在现代平权思想下,照子这样因爱而失去自我的女性是脆弱的,但实际上,这样的「纯爱」还真的是爱吗?
作品探讨的是更深一层的「爱的本质」。
与其说照子是因为遇见阿守而爱上阿守,还不如说照子在为自己漫无目的的人生寻找一丝生机。
在惯常的对爱的解释是,因为找到了可以被「爱」的客体,而令「我」产生了爱的感觉。
但《爱情是什么》却给出了相反的表述逻辑,因为「我」本身有「爱」的需要,才去寻找一个可以被追逐的爱的客体。
所以照子不过是因为对方稍微主动的示好,便疯狂地沉溺了下去。
在与同事的对话中,照子淡然地说道:「除了我喜欢的人之外,其他的都会变得无所谓。
我也不是为了社会正常运转而活」。
这样的回答表面上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想法,但在没有明确目标的生活状态下,只要能让自己还有点在「活着」的感觉,无论怎样都好吧?
照子最终成为了对方随口一说的梦想职业「大象饲养员」。
当她站在那里凝视着大象时,从不求出现在对方的目光之中,只求成为对方的目光本身。
这不是占有,也不是依赖,而是直指灵魂交换的可怕欲望:求生欲。
照子在最后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还没变成田中守呢」?
这种突出「爱是成为」,放弃了表达爱的主体,让爱完全凌驾在爱之人上的状态,更像是为了寻找主体,只能爱上一个向往的自我倒影。
今泉力哉将这种复杂的自我存在危机隐藏在「纯爱」主题下,戏剧化的情节直指真实存在的社会常态。
所以,照子是病态的吗?
还是这样迷失在爱中的年轻人,不过是你我而已。
原文首发于 Hokk Fabrica Film Club:日本「純愛」電影《愛情是什麼》只在探討愛嗎?
https://hokkfabrica.com/just-only-love-japanese-movie-beyond-relationships/ps 其實也沒有到5星的程度 和夜以繼日比還是在鏡頭美感和文學度差了一截 只是我自己很喜歡 不管啦!
私人公众号虛穴取繭(ID:cocoonics),凭一己之力写出用心的影评。
欢迎扫码关注~
学不下去的下午,随便找了个电影来看。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体验,可能与电影无关。
刚开始觉得人性好贱,爱情好贱。
我会因为被残酷对待就不爱一个人,但我也经历过全副心神都在另一个人身上的迷恋的执着,它可能不是爱,就像女主经历的一种盲目的执迷。
“我确信在那个人身上能得到我想要的一切、能得到我的成长”“如果离开她的话,我不知道该如何生活”“可为什么是她呢,我好想成为她”。
这是爱吗?
爱是让人失去自己吗?
爱是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另一个人和他的一切吗?
可我为什么要通过另一个人来抵达我要去的地方呢?
为什么要通过她来获得成长呢?
爱真的好复杂,也可能是人把它弄复杂了。
但我依然觉得迷恋的过程,就算是在强硬的人可能都会经历过吧,也可能是我不够坚定。
对我而言,像是经历了一场行星撞击后的崩塌,我是依着废墟靠等着下一次的撞击而活着呢,还是清理碎片、一片片捡起来拼好在重建的过程里看到阳光。
嘴上说说的选择不难,我仍能理解撞击带来的震裂和绚烂,一种此生我目睹过爱、目睹过理解,就已经够了的此生围绕着它去运转。
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辈子要经历很多很多很多,仅仅一次撞击可没办法撼动我。
Life is expanseand too short to spent in waiting and mourning.
关于堇,其实我有很多想说的。
她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或许是隐藏式悲剧人物。
女主或者说是叶子,叶子男友都是因为喜欢别人,从而塑造自己。
而堇,因为男主的喜欢,而塑造自己。
堇不是不喜欢男主,而是男主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堇,所以男主理所当然的没有表白,堇迫不得已的接受男主的没有表白。
1.爱情是有迹可循的。
仲原爱上叶子也是。
叶子不算第一眼美女,但是她开朗自信大方的性格很吸引人。
仲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对于仲原来说,她就是黑暗里的光,总是让人向往的。
所以他爱的疯狂且炽热。
2.这部剧让人反思的是,不管你是不是舔狗,你都会被触动。
也许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无疾而终的单向暗恋。
这种暗恋和照子的感情类似。
只不过照子的感情更为强烈和极端。
最后卑微到尘埃里。
只求留在他身边,不顾身份。
3.叶子和阿守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渣男。
剧中解释他们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因为他们根本不爱舔狗。
他们只爱自己喜欢的人,忽略他人的感受,甚至很享受舔狗的追捧。
人类的本质就是寻求他人的认可,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仍然不太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爱上一个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差的人,真的很辛苦。
4.照子算是乖乖女类型。
她很清纯,文静内向。
因为爱情一次又一次放弃工作,丢失了自己。
她一边瞧不起瑾姐抽喝烫,一边羡慕瑾姐洒脱不羁,还拥有阿守的爱。
但她不恨瑾姐。
因为她深知她们差距。
她永远不可能活成瑾姐的模样。
黑暗中的人总是向往光明的。
瑾姐是那样一个璀璨耀眼的女人。
乖乖女也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啊。
只是她所爱之人并非良配。
她意识到了,但是她不想轻易放弃,她很偏执。
5.印象深刻的是照子和阿守在床上聊天。
他们深知阿守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被爱。
但是照子还是义无反顾爱上他了。
最初是因为他手很漂亮。
但我觉得这更多是一个诱因。
更深层次是在派对这样热闹的社交场合,两颗孤独寂寞的心,凑在一起了而已。
照子的恋爱脑让她误以为阿守的主动聊天是对她有好感,她就轻而易举爱上了他。
她爱的更多是虚幻中的一个形象。
她爱的应该是自己虚构的人物。
后来她知道了阿守不爱她,却依然不舍自拔,放弃这段畸形感情。
因为她本身是一个缺爱的人,渴望有人对他释放善意。
哪怕这个人很瘦又有点驼背,她都会觉得很可爱。
一点温暖就被她无限放大,大到可以抛弃自尊自爱,沦为他的舔狗。
如果你本身就有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自卑,缺爱等等。
这些问题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
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积极自愈。
如果你指望通过爱情来满足自己这些需求,很可能会让你的爱情喘不过气,最终陨落,两败俱伤。
安全感不是他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
爱情是两个独立的灵魂相互吸引,产生连接。
不是一个人渴望从另一个人身上无限度索取爱和满足。
我还是相信爱情是锦上添花,不应该是雪中送炭。
总之不是依赖,不是内心空空,需要吸附在别人身上。
我们会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偷走别人的。
那爱是什么呢?
也许是独立的两个个体互相碰撞,你好奇我,我在意你。
你我试试一同走一段试试。
有些人放下了依赖,活出了自己。
ta便重新欣赏你。
有些人活成了别人的鬼魂...你读你的报纸,我读我的报纸。
只是碰巧想坐在一块儿一起读。
她认为他的手很好看。
她为了等他的电话,会在公司加无意义的班。
她在饭后收到他的电话后,会说谎骗他自己什么都没吃,只为了跟他吃一顿饭。
她会跟身边的好友和同事讨论他。
她会主动为他做家务、收拾房子,不管他需不需要。
她会盯着手机,希望他能快点找她。
她为了能随传随到,为他辞职,放弃找工作。
她会凌晨两点下楼帮他买啤酒。
她想跟他结婚。
她一想到自己会出现在他的未来里,就会幸福到哭出来。
她会把他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想。
她想活成他。
她想成为他。
她说她很爱他。
他会找她一起吃饭。
他会每天都找她聊天。
他会跟她聊天到通宵。
他生病时会打电话给她。
他会跟她接吻。
他会跟她上床。
他会跟她说他的梦想,尽管那只有三分钟热度。
他会在她面前坦白自己的弱点。
但是他不爱她。
他在看到她正一点一滴渗入他的生活时,会把她赶出家门。
他喜欢的女孩不理他,他会找她寻求慰藉。
他在听到她表白时,会瞬间清醒,本来想上的床就此取消。
他跟她说以后都不要见面了,但又利用她,只为了能约到他喜欢的女孩。
傻子都知道他不爱她。
找她,只是因为他寂寞,闲得慌。
爱情是什么,这个话题太宏大。
爱情是陪伴,是信任,是扶持,是成长,是占有……这些在长度为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来。
但这部电影是一块照妖镜,列出的种种反例都能像一盆盆冷水,把人泼醒。
人总会在某个瞬间对另一个人顿生好感。
可能是他说话的声音,可能是他的眼睛,可能是因为他的坦白。
她本来只是喜欢他的手,后来喜欢他整个人,从此陷得太深,丢了魂,找不回来了。
喜欢变成爱,爱变成执念,再也不愿意放手。
看着女主,我无数次庆幸世界上有种名为“自尊”的东西。
再喜欢一个人,一旦要赔上自尊,即使感情再冲昏头脑,也会自动退缩,无法为一个人付出自己的全部,无法围着一个人来转。
我的骄傲,不可救药。
感谢在这个世界里,爱情并非必需品,世界很大。
爱情是什么?
反正不是恋爱脑。
爱情就是把自己的全部向喜欢的人奉上,然后任之处置,无怨无悔。所以,不好意思,我不相信爱情。
拍的没啥大问题 只是这样的女性真的好卑微 我要努力不做这样的人
在他33岁想成为大象饲养员的人生规划里,她做了个一瞬的梦,以为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感觉”究竟又是什么,不是从表白开始,在某一天倏忽而逝么?或者可能是一碗让人会更加反胃的乌冬。——爱情的死亡驱力
有哭成狗的部分,也有不能理解的部分。演员魅力爆棚。在女权主义红红火火的今天,拍一个纯粹恋爱脑的故事需要勇气啊。(幸好编剧是角田光代,不然大概会被骂死。)
影片描绘了一种非常常见的情感关系,在喜欢的人面前渺小卑微一厢情愿,甚至失去了自己。说起来,主人公的感觉跟我很有共鸣,那就开始学会改变吧~
互为舔狗,自我感动,这跟爱情毫无关系呢
拍摄的比较工整 但看起来结构上也是略感无趣 特别是最后突然出现的“个人段落” 有些画蛇添足 可以说是走出暧昧迷宫 进入每个人真实的想法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叙事的“偷懒” 电影还是有不少优点的 特别是刻画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 即使赤条条的相拥也还是充满了困惑与寂寞 爱情成了最便捷的快餐 也成了最遥不可及的传说 日本人的性格使然 本片在情感上的处理还是太偏亚洲式的含蓄与理性 几个女主与少年时自己的对话已经是最大的非理性段落了 但要描绘复杂的情感世界 仅仅是这种抽离的冷静还是尚显不够 同样的题材 还是法国电影能处理的更极致 对问题的探讨也更深刻 与之相比 本片中最后女主的结局则显得太轻 也不够特别了 演员的表演也是本片的优点 几个都是年轻的“老”演员 角色还是拿捏的很不错
人啊就是被情感愚弄的傻瓜,女主是个纯粹的浪漫主义,喜欢上一个人就要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对方能不能给予回应,这是舔🐶的最高境界了
学生作业似的不成熟。
爱是什么?爱是在他人眼中毫无意义的自我感动和自我欺骗。
?怎能拍得如此毫无情绪在流动 只想冲进屏幕给男女主各打一耳光………(当然岸井雪乃还是可爱的 以及我也想喂大象吃香蕉lol
最近的男女關係好像就像電影裡面一樣,看完這部電影,想著也該整理一下現實生活了。
仲原青 我本人
真爱哪里那么容易找寻 什么都要那就更难结婚了。
好无聊。仅仅代表一小类人的爱情观,相遇太少依赖太深在付出中找寻自我价值,也可以说没有爱情观。在日本文化背景下,更不值得一看。
男主太丑,女主太恋爱脑 乏味
在本片中,爱情看上去像是一种逃避生活的幻想,它可以麻醉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却又没法为生活中的疑惑递出解决方案。于是就可以看到女主的生活越来越差,而男主的一个电话就可以让她从生计的顾虑中摆脱出来。
爱一个人就是洗澡的时候湿着手和身子也要立马拿手机回复你的信息,记着每一句你可能随口说的一句话,未来里面全是和你的一起…幸好我醒悟了…
蛮厉害的文本,讨论了一个非常大的又难以表达的议题。爱情中的人物关系理性与感性的表达,惊人的精准,这个结论值得信服。电影方方面面都很准确,演员的表演与个人魅力相辅相成,形成了网状的情感网,可以准确的遮蔽观众。
果然是这个别扭导演拍的别扭爱情片……冗长无章,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