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
Hive,红椒酱的滋味(台),Zgjoi,Улиште
导演:布勒塔·巴肖利
主演:约尔卡·加希,昆·拉杰萨,奥瑞塔·阿古希,Kumrije Hoxha,Adriana Matoshi,Molikë Maxhuni,Blerta Ismaili,Kaona Sylejmani,Mal Noah Safqiu,Xhejlane Terbunja,Ilir Prapashtica,Bislim Muçaj,Blin
类型:电影地区:科索沃,瑞士,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语言:阿尔巴尼亚语年份:2021
简介:二十年前,科索沃山边的库许村,一场残酷的大屠杀夺走了当地许多男性的生命,至今仍有不少人下落不明。独力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丈人的法莉一肩扛起家中生计,在丈夫失踪多年后,她决定和镇上一群有着相似境遇的妇女们一起创业,靠着自制的美味红椒酱争取经济独立。在这民风保守、充满父权意识形态的厌女社会,不怀好意的小镇居民总在背后闲言..详细 >
精簡有力,舉重若輕卻不失力量,Sundance大滿貫是實至名歸。
3.9-4.0,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角度很特别,不直接写科索沃战争的残酷无情,而是侧面讲述被遗留下来的孤儿寡母数年的艰难求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乡村社会,女子连工作的权利都没有,个人自主谋生的权利被年长男性不断扼杀。更可怕的是同样生为女性,却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女主自己出门谋生。女主差点被辣椒批发商强奸,怕的要死,却还鼓起勇气回去还赊下的账T_T……….
#SFF21,在片尾看到原型和真实故事改编的时候,那种震撼所带来的余震久久无法散去,女性的在一个以男权为主导的村庄,要扛着多大的压力才可以面带微笑的在一起围着两个孩子起舞。蜜蜂代表着思念,而被男人打碎的像血一般鲜艳的辣椒酱,又何尝不是对男权的讽刺,最后手上的那只蜜蜂身体里也许住着她丈夫的灵魂。
战后自主创业的独身女性,不但受不到社会褒奖,还因为区域性厌女被人恶语相向。这太令人心碎了。所以比战争更恶毒的,是人心。
科索沃的人口中88%以上为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民族历来是男权主义至上,非常贬低女性的地位。片中的女主人公Fahrije因战争丈夫杳无音信,为了生计,带领村子里的妇女们制造辣椒酱送到超市里销售,刚开始困难重重,被周围咖啡馆的男人们打碎车窗玻璃,砸坏做好的辣椒酱,被卖辣椒的男人图谋不轨,甚至也得不到公爹和孩子的理解。顶着重重压力,复出艰辛的劳动,最终获得了成功。
#21金鸡 恭喜杀进外语片9强
真人真事改编,科索沃战争创伤与保守男权对一位寡妇的双重伤害,可惜两个主题都没有深入下去。圣丹斯给奖只能说明有的电影生来自带政治属性。另,联合国至今未承认科索沃是一个独立国家...
就算你被全世界抛弃,也更不应该自暴自弃,否则生活本身将更难以维系。我知道这条道路从来不轻松,可是身为贫困地区的女性,从来都必须学会为母则刚,否则便无法从这贫瘠的土地上,真正地浇灌出盛开的花朵,甚至可能会很快凋零。我从不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我相信自己走的这条路终将是正确的,为此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也是在所不辞的。从来都应该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背后的温情
科索沃战后的阴云一直密布在影片的基调中,片子开头就好看,低沉、稳重、克制。片尾人物原型面庞定格,写满了顽强,说服力盖过了影片。
学驾照,卖丈夫的资产,做辣椒酱生意,一位“有悖传统”的女性,却如此熠熠生辉。但现实是这样窒息,永远少不了对女性的指指点点逼逼叨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科索沃战争战后大屠杀困境、狭隘宗教性别意识形态、经济窘困三重夹击下的女性自救的女性主义颂歌。
#2021金鸡国际影展#科索沃战争后遗症,风格很写实。蜂箱指的是失去的丈夫,因战争失去丈夫后,女人们只能自己肩负起生活的重担,还要时刻面临各种对女性的歧视和暴力。女主角的选择很好,长了一张坚毅的脸庞,表演也很好,有被情绪打动到。就是父亲的转变铺垫不够。中国至今没有承认科索沃,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远远不足。
聚焦特殊状态下的女性群体,真实事件为其加分,氛围低调沉稳,但不乏力度和韧性,展现表面的沉默与内心的不安,女主的表演值得肯定,特别是中前期。作为女性电影,厌女、父权的部分略有生硬和突兀,可能与科索沃的文化有关,这部分感觉强行制造冲突。
父权社会中被极致压缩的女性生存空间,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女人都值得敬佩。
战争后遗症。倔强女主重新生活。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开场结尾两次认领尸体遗物。
[3.5/5.0] 日舞可以同時把評審團大獎跟最佳導演頒給同一片?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权电影。至于某站的弹幕还算了,一个个都把“远离男人”挂在嘴边 充分暴露自己的无知😅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丈夫下落不明,是死是活不知道,天天喝西北风总不是个办法,解决温饱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蜻蜓点水,结束的猝不及防,feminism那条线也蛮cli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