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妮克
Yannick,冲三小剧场(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拉斐尔·奎纳德,皮奥·马麦,布朗什·加丁,塞巴斯蒂安·查萨涅,艾格妮丝·赫斯泰尔,让-保罗·索拉尔,洛朗·尼古拉斯,穆斯塔法·阿波拉希德,萨瓦·洛洛夫,夏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典雅舒适的小剧院里,一出差强人意的舞台剧正在上演,突然有名观众挺身站起,打断了演出的进行。他自称名叫亚尼克,是一名停车场管理员,下班后舟车劳顿赶来看戏,演出内容却让他失望透顶。众人将他驱离剧院,过没多久他却又突然出现,掏出手枪跳上舞台……今晚,亚尼克才是真正的主角!详细 >
扬妮克自称其名意为“上帝是仁慈的”,他就像上帝在七天忙碌中抽出一天(正如作为停车场保安的他所说,一周七天上班而请假一天来看戏,想要得到的是“放松身心”)。扬妮克作为无产阶级对中产阶级世界的闯入,想要以自己“主观性”来对观众施舍其仁慈,因此这位开头从舞台下方出现的主角,代替无所事事的“观众”去打破第四面墙,去尽力让观众(故事中的戏剧观众、荧幕前的电影观众)放松身心——起先粗制滥造的舞台剧与“为艺术家喝彩”海报形成对比,以枪械来作为权利主导(无论是创作还是暴力)的象征,收尾在真实权利之于创作权利就恰到好处。
一支枪的主宰。糟糕的艺术(烂片电影、舞台剧.....)同样是一种绑架。这类电影比较少见,有新意有趣。探讨“艺术”,却一点也不枯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从台下到台上。结尾不好,俗套了。如果能把结尾改成这一切都是预先的安排,观众看到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舞台剧的一部分,这部电影会让人感到更意外有趣。
虽然这剧院除了仨演员一前台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工作人员完全不合理&又在讲突然发现地球没绕自己转的白男发疯啦,但,做够了规整中庸无聊戏的人质的都会懂…我没有爽到,但我痛苦地大笑。几次交换戏台太精彩&丝滑了
你这劫持之前的演出跟劫持之后的有区别吗,我想请问你?
粗暴的影评人质疑编导,绑架观众,为难演员。一旦代入这种身份,简直要笑死了,辛辣讽刺创作者评论者和观看者的关系,最后是审查登场了,谁拥有武器谁就拥有话语权
打开冰箱门可以展示男子气概,我刚打算入戏,就被泼醒了。要是每次看烂片都能行使yannick权力就好了,会被cinema保安带走。男主的职业,想起去年12月那个山东小区保安数刀刺死外卖员的案子。多剪了27秒,脱离短片组。
结尾有点儿泄气,但总体上还是喜欢的。我坐了45分钟车,步行15分钟,又花15欧买票,可不是为了来欣赏你所谓的「艺术」的。
年度最佳喜剧片,前几天看影评讲May December在英语语境里是忘年交的意思,在法语中这个意思通常用马克龙替代,这不法国人就来调侃了,电影里扬尼克指着一对母子说,不敢随便定义你们的关系,因为现在总有一些奇怪的情侣,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
表达的内容很好,但是实在观看体验太差
没演开,荒诞到底还好,最后非得来个感动落泪败兴。
+
日观肚皮月可以增寿。剧场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肉身直接冲撞,而杜皮约不仅发现了这个特点,也带来了不同阶层对艺术的期待、思考和评价标准,带来了(一如既往)锋利的中产和人性批判。枪的流转凸显出权力的运作机制,而最终枪来到了暴力机器手中,也讽刺性地、寓言般地指出了在这个由繁复的艺术纹饰装点的血淋淋的权力世界里,话语到底在以什么作为支撑,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一点都不重要。
「艺术」与下沉市场对话。好久没看这么短小酣畅的电影了,希望那些屁大点事动不动就拍三个小时的电影学着点。
短小精悍,看不过瘾,人总是要在电影中放纵一回,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吧,过不一样的人生,带来欢声笑语
各种隐喻讽刺、立场和权力转移, 最有意思的是Yannick的设定虽然奇葩但是他有惊人的情绪控制和控场能力,而演员反而失控 // 关于暴力,想起Bertolt Brecht 说Le fleuve emportant tout, on dit qu'il est violent, Mais nul ne taxe de violence Les rives qui l'enserrent.
+
+, 初赏杜皮约小品,短小轻巧,简陋中透着高明,观感极愉悦(算近段时间看的最畅快的一部了)。拥有许多可以复杂化或深入化的话题(戏中戏结构的虚实混淆、由艺术&娱乐观念引发的阶级矛盾),却始终以简单的话语权转变作主导,既保证了前者的适当,又丰富了后者。权利的游戏直到最后也没能终止,在推向更大的“舞台”后戛然而止
6.1分左右。老杜这次太无聊了,比轮胎还无聊,虽然在形式与探索上还是很先锋,但是本次的本子太无聊了,比原剧情里的舞台剧还无聊。
刻意但又隔靴搔痒
喜欢